《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教案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学设计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一节的教学设计党岘中学赵鸿昌2013-08-28第14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材分析:本节是苏教版第五单元、第14章、第1节的内容。
是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分类知识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生物类群——植物。
它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异,可以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被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能力目标:1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说出植物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适应的特征。
2 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学方法:本节采用边实验、观察,边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尽可能的利用当地常见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实物或标本,为学生观察创造条件。
利用山区学校特有的条件,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自然环境中观察这些植物的生活状况和生活环境,增加学生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课前收集一些不同类群的植物图片或采集一些植物标本。
2学生6—8人一组,自选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到自然界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活环境,并采集实物。
3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络等方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植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植物是生物界中较大的一个类群,它种类多、分布广、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异。
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将地球上的植物分为四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1.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代表植物、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
2.举例说出这几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探索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二新课学习活动一:藻类植物1.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际提问:如果养鱼缸里的水长时间不换,缸的内壁上会长出绿膜。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学设计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学设计《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一节的教学设计第14章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材分析:本节是苏教版第五单元、第14章、第1节的内容。
(以前的版本在8年级下册)由于天气原因冬季天气较冷现在调整到上册。
是学生在学习了生物分类知识后接触到的第一个生物类群——植物。
它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异,可以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被分为四大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 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能力目标:1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1说出植物主要类群及其对环境适应的特征。
2 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学方法:本节采用边实验、观察,边比较、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
尽可能的利用当地常见的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的实物或标本,为学生观察创造条件。
利用山区学校特有的条件,组织学生到校外的自然环境中观察这些植物的生活状况和生活环境,增加学生对这些植物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课前收集一些不同类群的植物图片或采集一些植物标本。
2学生6—8人一组,自选组长,利用课余时间到自然界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活环境,并采集实物。
3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络等方式搜集一些有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植植物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植物是生物界中较大的一个类群,它种类多、分布广、形态各异、生活环境也有差异。
根据形态结构和生殖方式的不同,将地球上的植物分为四类: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
1(说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代表植物、形态特征及生活环境。
2(举例说出这几类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探索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的形态结构特征对生活环境的适应。
《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案设计2

《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具有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二)教学难点1、说出植物主要类群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2、说出植物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探究水生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一些不同类群植物的图片,录像。
采集一些松树的球果。
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 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1、以小组为单位,6人一组,由学生自己选出组长。
利用课余时间到大自然中观察各种绿色植物的生存状况和生存环境,并采集一些实物。
如果你所在的地区有松树,别忘了也采集它们的球果。
2、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站,搜集一些有关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方面的资料。
(包括文字、图片和录像)教学流程:1、导入新课: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几种常见的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思考问题:你认识图片中的哪些植物?比较它们的形态和生活环境,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经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植物形形色色,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各异,植物世界五彩缤纷,绚丽多彩。
引入新课。
2、新课教学:活动一:藻类植物创设情境:一个学生出示一个水已经变绿的鱼缸,然后提出问题:如果养鱼缸长时间不换,缸的内壁上就会长出绿膜,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什么原因?活动二: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1)生活环境:根据平日的观察,想一想在什么地方可以找到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教师趁此机会用课件来展示苔藓植物、蕨类植物及其生活环境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它们二者有相似之处,都生活在阴暗潮湿的陆地上。
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教案精编WORD版

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教案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教案编制人:齐文华时间:2015年2月目录第一章走近植物第一节神奇的植物第二节植物的分类第二章植物的器官第一节植物的根茎第三节植物的叶第四节植物的花第三章植物与我们第一节我们身边的植物第二节植物的作用第一章走近植物树、七叶树等。
②灌木:指主干不明显,常由基部分枝,呈丛生的,高不及5m的木本植物,如月季、紫荆等。
③小灌木:高在1m以下的低矮灌木。
④亚灌木:高在1m以下的低矮灌木,仅茎基部木质化,多年生,而上部枝草质,并于花后或冬季枯萎。
(2)草本植物:植物体的木质部不发达,茎柔软,通常于开花结果后枯死的植物。
(3)藤本植物:植物体细而长,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其他物体,缠绕或攀缘向上生长的植物。
根据质地可分为木质藤本和草质藤本,如葡萄、猕猴桃等。
揭示讨论题1的答案2. 根据植物的生长环境分类(1)陆生的:植物生长于陆地,通常茎生于地上,根生于地下。
陆生环境丰富多样,生于沙漠的,根常有沙套,为沙生植物;生于盐碱地的,体内含有大量盐分,叫盐生植物;生于高寒山地的,个体低矮,垫状,叫高山植物等。
(2)水生的:植物体部分或全部沉浸在水中。
生于沼泽地的,通气组织发达,为沼生植物等。
(3)附生的:植物附着生长于他种植物体上,但能自养,无需吸取被附者的养料而独立生活的植物。
(4)寄生的:植物寄生于他种植物体上,营寄生生活的植物,如菟丝子以其特殊的吸根吸取寄主养料。
揭示讨论题2的答案三、植物分类连连看游戏规则:展示一组附有多幅植物图片,让同学们将相同类别的植物进行连接,并小组讨论结果,使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巩固学过的知识。
第二章植物的器官一、课程导入说一说:大家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都是从哪个器官吸收而来的吗?小组竞赛:分小组比赛说出:①“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吃的是植物的根的蔬菜”②“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吃的是植物的茎的蔬菜”二、内容讲解植物的根根是植物长期适应陆地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器官,构成植物体的地下部分。
(新)苏教版生物八上《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公开课(教案)word版(5)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生物分类的必要性、生物分类概念及依据。
2、尝试对植物和动物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比较、分析判断能力。
2、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3、通过探究生物分类方法、分类活动,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分类技能。
5、通过分类活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增强学习自信心。
情感目标:1、通过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物的多样性,增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同学们保护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情怀。
2、通过观察图片,影片欣赏,使同学们在欣赏自然界里形形色色的生物同时,受到美育教育,从而陶冶同学们的情操。
教学重点:依据新课程标准只有采用多种手段让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依据及比较抽象的分类等级,才能为以后了解各种生物的特点打下坚决根底制定教学重点为1、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2、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教学难点:依据学情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她们对于生物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己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时就浅显的接触了生物的分类例子,又因学生对生活实际中商店中的东西分类摆放情况很了解分析教学难点为:描述种的定义。
教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资料收集、调查法、讨论交流法、合作学习、组间互动。
学情分析: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她们对于生物的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己有了一定的掌握,并且学生在七年级上学期时就浅显的接触了生物的分类例子,又因学生对生活实际中商店中的东西分类摆放情况很了解学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图片演示学生准备:收集生物分类相关材料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小游戏1 、出示实物:笔、本子、苹果、桔子、肉、蔬菜等2 、让学生当超市效劳员:如何摆放这些东西。
3 、引导学生说出摆放的原因及这样摆设的好处。
4 、总结引出课题二、教授新课:〔一〕1 、出示图片2 、组织学生做游戏,看哪组同学把图片上各组的生物分类分得准,并说出分类的依据3 、评价4 、引导学生总结出生物分类的依据,并看书找出生物分类的依据和自己的比照。
2022年教学教材《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优秀教案

第一节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了解植物的主要类群。
2通过观看动画,让学生讨论、分析、归纳各类群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课本的插图,能说出植物类群的生活习性及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4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能懂得关爱生命,培养学生保护植物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1能说出植物主要类群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2说出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策略:观察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分析法、讲述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从总体上,地球上的生物可分为哪几类?〔让学生回忆〕当我们漫步郊外时,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地球上现存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根据植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结构,可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它们有哪些特征?生活环境怎样?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一、探究新知:〔一〕展示目标〔略〕〔二〕藻类植物:1课件展示:播放动画,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藻类植物的特征〔课件展示〕3资料:赤潮现象常引起鱼体大量死亡,是因为海水污染,藻类大量繁殖引起的。
〔三〕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1课件展示:展示讨论问题,播放动画。
2教师强调重点,引导学生归纳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特征。
〔课件展示〕3苔藓植物和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吗?4资料:煤→是由古代大型木本蕨类植物的遗体埋藏在地下形成的。
地球上蕨类植物约有12 000种,我国约有2 600种,素有“蕨类王国〞之称。
〔情感教育〕教师强调:藻类、苔藓、蕨类植物都是不结种子而靠孢子繁殖的植物。
生殖过程离不开水。
〔四〕种子植物:1课件展示:播放动画。
2学生观看图片,分析、讨论、归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征。
3教师提出问题,强调重点。
〔五〕角色扮演:比较种子植物与藻类、苔藓、蕨类植物的区别及各个特征。
幼儿园大班探索自然:多彩植物世界教学案

幼儿园大班探索自然:多彩植物世界教学案【概述】1. 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2. 探索自然对幼儿认知和情感的发展意义【教学目标】3. 让幼儿通过多彩植物世界的探索,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4. 增强幼儿园大班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启发幼儿的好奇心【教学准备】5. 准备各类植物样本、图片、绘本6. 确保教室内有足够的自然光线和空气流通【课堂活动安排】7. 通过植物样本的观察、比较,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8. 利用绘本、图片等教具帮助幼儿认识各类植物9. 带领幼儿到校园内植物园或户外进行实地观察和探索【教学过程】10. 让幼儿自由观察和描述不同植物的形态、颜色、气味等特点11. 引导幼儿比较不同植物的异同,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12.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共享对植物的感受和认识【教学总结】13. 总结幼儿园大班探索自然课程的收获14. 鼓励幼儿记录自己在植物探索过程中的感悟和体会,形成小小的植物日记【个人观点与理解】通过这样一次深入的植物探索活动,幼儿可以在自然中感知到生命的奇妙,领悟到自然界的神奇和美妙。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
也应该引导幼儿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培养幼儿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在植物探索活动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而是以启发式教学为主,激励幼儿自主探索。
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尽可能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实际,让植物探索成为一次愉快的、自然的亲子互动。
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进行总结和回顾,让幼儿从植物探索的过程中收获知识和感悟,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促进幼儿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和认识这个多彩的世界。
【教学案扩写】【课堂活动安排续写】7. 引导幼儿通过植物样本的观察和比较,了解不同植物的特点和生长环境要求。
让幼儿在观察过程中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植物的外貌特征,比如叶子的形状、颜色、花朵的大小和颜色等,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粤教版科学三下第11课《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说课稿

粤教版科学三下第11课《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粤教版科学三下第11课《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是一节以植物为主题的课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植物的多样性,以及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材从多个方面展示了植物的多样性,包括植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环境等,同时介绍了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地位。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部分植物的基本知识,如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
但他们对植物的多样性及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对自然界中各种奇特的植物现象充满好奇,这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多样性,认识不同类型的植物,掌握植物的主要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增强他们对植物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植物的多样性及植物的主要特征。
2.教学难点: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不同类型植物的生长特点。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植物标本等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界中各种奇特的植物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新课导入:介绍植物的多样性,让学生了解植物的不同类型和特点。
3.课堂探究:引导学生观察植物标本,分析植物的主要特征,如根、茎、叶等器官。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植物案例,使学生了解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讨论不同类型植物的生长特点。
6.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丰富多彩的植物世界教案编制人:***时间:2015年2月目录第一章走近植物第一节神奇的植物第二节植物的分类第二章植物的器官第一节植物的根茎第三节植物的叶第四节植物的花第三章植物与我们第一节我们身边的植物第二节植物的作用第一章走近植物“开花的植物我知道”“结果的植物我知道”二、神奇的植物介绍✧说一说:同学们喜欢植物吗?最喜欢什么植物?原因又是什么呢?✧自主回答✧同学们对植物了解很多也充满热爱,下面跟着老师一起来看看世界上几种神奇的植物。
1.榴莲原产地在马来西亚,印尼和文莱。
对喜欢的人来说是“水果之王”,对憎恶的人来说是“带刺的臭瓜”。
我国古代文献更有这样的记载:“若臭牛肉之臭,内有粟子大酥白肉十四五块,甚甜美好吃,中有子可炒吃,其味如栗。
”榴莲外表的刺加之它动辄7-8斤的重量,使得它成为一种危险。
在东南亚地区屡有榴莲从树上掉下来砸死人的事件发生,新加坡更是禁止榴莲公共运输。
2. 龙血树索科特拉岛,位列新八大自然奇观之一,这里的物种让你恍然觉得误入潘多拉星球。
如这种龙血树,它长的如此诡异以至于你会怀疑它是不是小孩子笔下创作出来的。
至于它为什么叫龙血树,原因在于它的汁红如龙血。
3. 热唇草热唇草一般生长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以及哥斯达黎加的热带丛林中,有意思的是,这种奇异植物的花朵一般会盛开长在两片“嘴唇”之间。
一场丛林急雨过后,鲜润的“嘴唇”中间含着一朵小巧的花,使它更显妖娆。
4. 生石花伪装的“生石花”:生石花生活在非洲南部的沙漠地区,它的颜色、形状与卵石惟妙惟肖,叶肥厚多汁,裹成卵石状,能贮存水分。
生石花开金黄色的花,非常好看,而且一株只开一朵花,不过只开一天就凋谢。
生石花生成这个样子,当然是为了鱼目混珠,蒙骗动物,避免被吃掉。
生石花喜欢与沙砾乱石为伴,要是离开了这种环境就很难活命5. 大王花这种生长于马来西亚的神奇花朵号称世界上尺寸最大的花,它是一种寄生植物,专靠吸取别的植物的营养来生长,直径可达1.4米的大花朵是它的全部。
远远闻起来大王花有种垃圾桶的味道,一旦雌花授粉后就会结出一个腐烂的果实,为植物界所罕见。
6. 尸花学名为泰坦魔芋,因开花时散发出来的尸臭味而得名。
它的花朵可长至2.75米成为世界上最高大的花合世界上最臭的花,和上面的大王花不一样,尸花不是寄生植物。
泰坦魔芋原产于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的热带雨林地区,一般能活150年左右,在它的生命期内只开两三次花。
7. 魔芋这种喜闻乐见的火锅菜大家未必有太多的了解,西方帝国主义人民更是不齿,她们觉得还是坚守自己的土豆比较靠谱。
其实它是尸花的近亲,原产自印度,马来西亚等地,在我国西南地区栽培已久。
在古代魔芋又称妖芋。
课题第二节植物的分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根据植物性状和生长环境将植物分类能力目标能够将多种植物分类情感目标增加对植物的认识和了解,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热爱第二章植物的器官✧说一说:大家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都是从哪个器官吸收而来的吗?✧小组竞赛:分小组比赛说出:①“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吃的是植物的根的蔬菜”②“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吃的是植物的茎的蔬菜”二、内容讲解✧植物的根根是植物长期适应陆地生活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器官,构成植物体的地下部分。
根由种子幼胚的胚根发育而成,向地下伸长,使植物体固着在土壤里,并从土壤中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
根一般不分节,不生芽。
一株植物全部根的总体称为根系如做图。
1.根的种类根据发生部位不同,根可分为定根和不定根,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类。
(1)主根:种子萌发时,胚根突破种皮,直接生长而成主根,明显粗大,形成地下的主轴。
(2)侧根:指主根上发生的各级大小支根。
(3)不定根:指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发生的根,这些根的位置不固定。
2.根系类型(1)直根系:主根与侧根在形态上区别明显,并在土壤中延伸较深的根,也称深根系。
这是绝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根系的特征。
(2)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基部生出许多较长、粗细相似的不定根,呈须状根系,在土壤中延伸较浅,也称浅根系。
这是大多数单子植物根系的特征。
植物的茎茎是种子幼胚的胚芽向上生长而成,在茎端和叶腋处生有芽,茎和枝条上着生叶的部位叫节,两节之间的茎叫节间叶柄与茎相交的内角为叶腋1.茎的分类根据茎的生长习性,可将茎分为(如图):(1)直立茎:茎垂直地面,直立生长,如各种树木及玉米、辣椒等。
(2)平卧茎:茎平卧地面生长,不能直立,如蒺藜、地锦草等。
(3)匍匐茎:茎平卧地面生长,但节上生不定根,如甘薯、蛇莓等。
(4)攀援茎:茎上发出卷须、吸器等攀援器官,借此使植物攀附于它物上,如葡萄、爬山虎等。
(5)缠绕茎:茎不能直立,螺旋状缠绕于它物上,如牵牛、菜豆等。
2.茎的变态有些植物的茎在长期适应某种特殊的环境过程中,逐步改变了它原来的功能,同时也改变了原来的形态,比较稳定地长期保持下去,这种和一般形态不同的变化称为变态。
有些变态的茎变化得非2.叶的形状叶形(leaf shape)通常是指叶片的形状,是按照叶片长度和宽度的比例以及最宽处的位置来划分的,是识别植物的重要依据之一。
有关叶形的术语,同样也适用于托叶、萼片、花瓣等扁平器官(1)心形:长宽比例如卵形,但基部宽圆而微生凹,先端急尖,全形似心脏。
如紫荆、牵牛花。
(2)三角形:叶片基部宽阔平截,两侧向顶端汇集,呈任何一种三边近相等的形态,如扛板归。
(3)圆形:长宽相等,形如圆盘,如猕猴桃。
(4)针形:叶细长,先端尖锐,如松属。
(5)线形:长约为宽的5倍以上,且全长的宽度略等,两侧边缘近平行,如小麦、韭菜。
(6)椭圆形:叶片中部宽而两端较狭,两侧叶缘成弧形,如玫瑰、地肤。
3.叶缘叶缘:是指叶片的边缘,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全缘:叶缘成一连续的平线,不具任何锯齿或缺刻,如丁香、女贞、玉兰、紫荆等。
(2)锯齿状:边缘具尖锐的锯齿,齿端向前,如大麻、苹果。
(3)牙齿状:边缘具尖锐齿,两侧边近等长,齿端向外,如苎麻。
(4)钝齿状:也叫圆齿状边缘具钝头的齿,如大叶黄杨。
(5)波状:边缘起伏如微波,如茄子、槲栎。
4.叶裂叶片边缘常有深浅和形状不一的凹陷,此凹陷叫缺刻,两缺刻之间的叶片部分叫裂片。
按缺刻深浅、裂片排列方式,叶裂类型主要分为下列几种:(1)羽状分裂:叶片长形,裂片自主脉两侧排列成羽毛状(2)掌状分裂:叶近圆形,裂片呈掌状排列5.叶脉脉序:是指叶脉在叶片上分布的方式。
(1)网状脉:细脉分枝交错,连接成网状。
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少数单子叶植物的脉序属此种类型。
(2)平行脉:侧脉与中脉平行达叶尖或自中脉分出走向叶缘而没有明显的小脉连结。
如绝大多数单子叶植物的脉序。
(3)射出脉:多数叶脉由叶片基部辐射出,如蒲葵、莲。
(4)叉状脉:叉状脉见于蕨类植物和少数种子植物。
这类脉序的每一条叶脉都进行2~3级的分叉,为较原始的脉序,如银杏。
三、课外拓展✧每位同学采集三片不同的植物的叶子,最好是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
在第2课时授课时,每位同学说出自己采集的植物的名称和叶子的叶序、叶脉、叶缘、叶形、叶裂。
✧几位同学一个小组,用采集的叶子进行拼图画,如图:每个小组上讲台展示并进行评比。
课题第三节植物的花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花序和花的形态的类别能力目标能说出常见植物的花序和花的形态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重点花的形态的类别教学难点花的不同形态的区分,蝶形花冠和唇形花冠的区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科学趣味活动课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小视频:花开的动态视频二、内容讲解1.花的概念和组成花是适应于生殖的变态短枝。
被子植物典型的花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群和雌蕊群几部分组成。
构成花萼、花冠、雄蕊群、雌蕊群的组成单位分别是萼片、花瓣、雄蕊和心皮,它们均为变态叶。
(1)花萼:由若干萼片组成,保护幼花,并有光合等作用。
(2)花冠:由若干花瓣组成,常呈鲜艳色彩或散发出香气,有保护雌、雄蕊和招引昆虫传粉的作用。
(3)雄蕊:雄蕊的形态可分为花丝和花药两部分,花药是产生精子的地方,是花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4)雌蕊:花中所有雌蕊总称雌蕊群,但多数植物的花只有一枚雌蕊,形态上雌蕊可分为柱头、花柱、子房三部分。
2.花序指花在花序轴上的排列方式,花序生于枝顶端的叫顶生;生于叶腋的叫腋生。
花序分为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两大类。
(1)总状花序:花有梗,排列在一不分枝且较长的花序轴上,花柄长度相等。
如油菜、荠菜等。
(2)穗状花序:花轴直立,较长,花的排列与总状花序相似,但花无柄或近无柄,直接生长在花序轴上呈穗状,如车前、大麦等。
(3)葇荑花序:花序轴柔软,常下垂,花无柄,单性,花后整个花序或连果一齐脱落。
如杨、柳、桑。
(4)肉穗花序:花序轴肉质化,呈棒状,花无柄,单性。
如玉米雌花序、芋、马蹄莲等。
大多数花序下面有大型的佛焰苞片,故也称佛焰花序。
(5)伞形花序:花序轴极短,许多花从顶部一起生出,花柄近等长或不等长,状如张开的伞。
如五加、报春花等。
(6)伞房花序:花序轴较短,下部花柄较长,向上渐短,近顶端的花柄最短,花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如苹果、梨、山楂。
(7)头状花序:花无柄,集生于一平坦或隆起的总花托(花序托)上,而成一头状体。
如菊科植物。
(8)隐头花序:花序轴特别肥厚膨大而呈凹陷状,很多无柄小花着生在凹陷的腔壁上,几乎全部隐没不见,仅留一小孔与外方相通,为昆虫进出腔内传布花粉的通道。
小花多单性,一般上部为雄花,下部为雌花,如无花果等。
2.花的形态(1)蔷薇花冠:花瓣5片或更多,分离,成辐射对称排列。
如桃、梨、蔷薇、月季。
( 2)十字形花冠:花瓣4片,离生,排列成十字形。
如十字花科植物。
(3)蝶形花冠:花瓣5片,离生,成两侧对称排列,最上一片花瓣最大,称旗瓣;侧面两片较小称翼瓣;最下面两片合生并弯曲成龙骨状称龙骨瓣。
如碟形花科植物。
(4)唇形花冠:花瓣5片,基部合生成筒状,上部裂片分成二唇状,两侧对称。
如唇形科植物。
(5)漏斗形花冠:花瓣5片全部合生成漏斗形。
如甘薯、牵牛。
(6)管状花冠:花瓣连合成管状,花冠裂片向上伸展。
如向日葵花序的盘花。
(7)舌状花冠:花瓣基部连生成短筒,上部连生并向一边开张成扁平状。
如向日葵花序的边花。
(8)钟形花冠:花冠筒宽而稍短,上部扩大成钟形。
如南瓜、桔梗、沙参。
(9)辐射状花冠:花冠筒极短,花冠裂片向四周辐射状伸展。
如茄、番茄。
三、拓展活动小游戏:分小组进行抽取花的图片,说出花的花序和花的形态,最准确且用时最少的小组获胜。
第三章植物与我们课题第一节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北京市常见的植物能力目标能根据植物特征识别出常见的植物情感目标培养对身边植物的探索精神教学重点北京市常见的植物的特征教学难点根据植物特征识别植物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型科学趣味活动课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热身小游戏“植物猜猜看”分小组进行比赛,猜PPT上常见植物的图片,在规定时间内猜出最多的小组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