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D卷(含答案)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D卷(含答案)_0

2018上海市初三语文一模定稿D卷(含答案)上海市三年级语文素质测试(四)(150分钟中,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候选人注意:这张试卷有28道题。
2.请将所有答案放在答题纸上指定的位置,不要在试卷上打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在沉船旁边穿过千帆。
(奖励乐天在扬州第一次聚餐时的相遇)2。
(零丁洋以上)3.要比较西湖和西湖,_ _ _ _ _ _ _ _ _ _。
(在湖上喝了楚清雨后)4。
上帝想,老虎看见了它??。
(贵州的驴)5。
??亭子很干净,种了植物。
(爱莲说)(2)阅读下列单词,完成问题6-7 (4分)畅所欲言回想当年,为了找机会立功,单枪匹马去了边防军梁州。
现在军事生活中的防御边境要塞只能出现在梦里,而梦不知道会在哪里?灰尘覆盖了老貂皮裘。
胡的人民还没有被摧毁,寺庙已经被秋霜笼罩,感伤的泪水淌下了排水沟。
此生谁能预料,原来的意图是要将敌人困在天山,现在却命人老死在沧州!6.“侯丰”这个词指的是强调(2分)的“一匹马”。
7.理解内容时出现以下错误之一是(2分)。
答:“那一年”这两句话表明诗人离开家乡去了反黄金的前线。
b两句“关和”强调了那些日子里所做的一切现在只能在梦里看到。
“胡未死”三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崇高理想的忧思和悲哀。
最后三句“天山”和“沧州”的对比表明,这种雄心并没有改变。
(3)阅读以下内容,完成问题8-10 (9分)核周吉(节选)①船头坐着三个人,我冠和胡子为东坡,佛印在右边,鲁直在左边。
苏和黄一起读了第一卷。
东坡右手握着卷轴,左手轻抚鲁直的背。
鲁直的左手握着卷轴的末端,他的右手指的是卷轴,如果有的话。
东坡现在有了右脚,鲁直现在有了左脚,每一只都微微侧着,与他的两只膝盖相比,每一只都隐藏在衣底的褶皱里。
独一无二的弥勒佛是赤裸上身,露出乳房,昂着头,她的面部表情不属于苏和黄。
躺在你的右膝盖上,举起你的右臂来支撑船,并且竖起你的左膝盖。
你的左臂关心你所倚靠的珠子——珠子能被清楚地看见。
2018年上海青浦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文档资料

上海青浦区2018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内容预览:青浦区2018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终学习质量调研测试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本卷共有27题。
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老夫聊发少年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城子·密州出猎》2.七十而从心所欲,______________。
《孔孟论学》3._______________,故克之。
《曹刿论战》4.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______________ 《岳阳楼记》5._______________,此日中流自在行。
《观书有感》6.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7-8题(4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7.“麾“的意思是___________。
“麾下”在这首词中指___________。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一句连用三个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
B.“八百里”原是牛名,这里语意双关,亦兼指连营之广。
C.连营分炙、沙场点兵、英勇杀敌······词里的英雄正是词人的化身。
D.全词首尾写梦境,中间写实,抒发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黄生借书说(节选)①黄生允修借书。
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②书非借不能读也。
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上海市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崇明区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九年级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诗文(39分)(一)默写(15分)1.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2.竹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5.,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古诗理解(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词中“”字贯穿全文,统摄全词。
(2分)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虽然已年迈体衰,但雄心犹在。
B.“千骑卷平冈”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C.“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戍边的豪情壮志。
D.“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疆场。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8-10题(8分)(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文)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第1页8.甲乙两文的作者同属于(朝代),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背景有关。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微斯人,吾谁与归?。
10.关于两篇文章中的“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A.甲文中的“乐”体现出作者崇高博大的理想。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议论文阅读类题】汇集及答案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议论文阅读类题】汇集崇明县(一)阅读下文,完成15-19题(20分)人生难得有静气①“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这是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的一副对联。
他认为,古今圣贤之人,也都是大气之人,越是遇到重大事件,越是能沉着淡定,举重若轻,应付自如。
②《晋书·谢安列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淝水之战,坐镇指挥的谢安与客人下棋,等待自己八万军队与前秦八十万军队作战的消息。
棋局进行中,前线派来的信使到了,书中这样描述:“(谢安)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
客问之,()答云:‘小儿辈()已破贼。
’”③面对危险的时候处变不惊,镇定自若,面对异常激动人心的时候能掩饰自己的情绪不至于人前失态。
一个“小儿辈()已破贼”,把谢安的从容不迫刻画得淋漓尽致。
④静气是一种修养。
人一旦有了这种气度,心静下来了,喧嚣远了,内心的本真就显现出来了,也就跳出名、利、欲的诱惑,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心怀坦荡,兰心傲骨。
⑤杨绛先生在她100岁生日那天说道:“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杨绛一生经历风浪与波折,却总能给世界以温暖、以感动。
无论时光流逝,人事变迁,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念过往,不畏将来。
聆听先生淡而有味的话语,给人一种领悟生命的智慧和充满内涵的悠远。
⑥静气更是一种境界。
只有静气,才能让人认知健全,明白事理,知荣明辱,演好角色,心无旁骛,追求卓越。
因此,静气是一种自我的跨越,一种精神的升华。
只有这样,才能在平凡的生命历程里为平庸的生活增添亮色。
⑦静气还与治国理政思维有着莫大的关联。
胸怀静气,才不会得意忘形,被胜利冲昏头脑。
朱元璋曾征求学士朱升对他平定天下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反观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外患未除,内部就开始忙着贪图享受,忙着争权夺利。
不能守静,目光看不远,结果天京很快陷落,真所谓,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文言文(40分)1.(15分)默写(1)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雪尽马蹄轻。
《观猎》(3)爱上层楼,。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5)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4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各题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开首两句出现的景物与《天净沙•秋思》中相同的有、和夕阳。
(2)下列理解恰当的是A.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B.这首小令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美景。
C.前后画面的对比极尽秋景之迟暮。
D.最后一句以抒情收尾,直抒胸臆。
3.(9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本文作者是,选自短篇文言小说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对文本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精练的语言十分传神地描写了狼的动作、神态。
B.本段文字详细地表现了屠户由畏惧到拼死自卫的过程。
C.故事启发我们:不论怎样狡诈的恶人终归是要失败的。
D.屠户的表现让我们懂得遇到邪恶势力一定要勇于斗争。
4.(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題试焚宫室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①.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
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②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③之罪。
”人之涂其体,被濡衣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注】①必:果断,决断。
2018上海青浦区九年级一模语文卷(word版含答案)

青浦区2018年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一、文言文1.默写(1)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
(《卖炭翁》)(2)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凄神寒骨……(《小石潭记》)(3)关河梦断何处,_______________。
(《诉衷情》)(4)_______________,不逾矩。
(《孔孟论学》)(5)_______________,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标题中“乐天”是指唐代诗人_________3.下列对诗歌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以“凄凉地”“弃置身”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之情B.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恍如隔世的感慨C.颈联以“沉舟”“病树”比喻前人,表达诗人积极进取的情怀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本文选自_____家的经典着作《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人恒过,然后能改6.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用六位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B.第②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C.第③段从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D.第④段的结论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国家阅读下文,完成小题朱文公①有足疾,曾有道人为施针熨之术,旋觉轻安。
公大喜,厚谢之,且赠以诗云:“几载相扶藉瘦筇②,一针还觉有奇功。
2018届上海市嘉定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精校打印版】

2018届上海市嘉定区初三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精校打印版】DA.第②段先描写“岳阳楼之大观”,再过渡到开始讨论“览物之情”。
B.文章以“览物之情”贯穿全文,写了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不同的“情”。
C.第③④两段传达出景与情互相交融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D.第⑤段侧面抒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四)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12分)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①于齐营丘②。
东就国,道宿行迟。
逆旅之人③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
客寝甚安,殆④非就国者也。
"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
莱侯来⑤伐.,与之争营丘。
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节选自《史记传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注释】①师尚父:即吕尚,又称姜尚。
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
②营丘:齐邑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
③逆旅之人:指旅店主人。
④殆:副词,大概,恐怕。
⑤莱侯:莱是古国名,在现山东省境内,莱侯即莱国的诸侯。
11.解释文中加点词。
(4分)(1)莱侯来伐.()(2)会.纣之乱而周初定()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A.姜太公听了以后,夜里拿着衣服上路,天亮时到了封国营丘。
B.姜太公听了这话,穿上夜行衣就赶路,天亮时到了封国营丘。
C.姜太公听了以后,穿上夜行衣就赶路,天亮时到了封国营丘。
D.姜太公听了这话,穿上衣服连夜赶路,天亮时到了封国营丘。
13.从选文第一段可见,吕尚具有的品质;从选文第二段可见,吕尚又具有的能力。
(4分)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4-18题(19分)多点“为小孩子写大文学”的情怀李思辉①几天前,2017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揭晓。
在随后的上海国际儿童书展上,一些儿童文学家和观众探讨当代儿童文学,已故儿童文学家陈伯吹先生“为小孩子写大文学”的情怀成为讨论的焦点。
(完整版)2018年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说明文汇编和答案,推荐文档

2018 年上海各区中考一模说明文汇编【闵行区】阅读下文,完成第 14—18 题(18 分)悲伤的裁缝①她做的是服装定制生意,近十年来真的不错,购大套房,开“大奔”,通过自己的手艺跻身于较高的社会阶层。
②她的业务流程是这样的:在店里展示最流行的款式,然后根据客户需要“依葫芦画瓢”,复制服装卖给客户。
她有 15 年的裁缝经验,对各种体形的客户有自己的“心传”。
③但是去了一趟上海科技馆后,她觉得“整个人都不好了”。
她说她在上海科技馆里看到了服装业的未来,也许时间不需太久,像她这样的裁缝会被一种新技术取而代之。
④她很悲伤。
⑤这种让裁缝悲伤的新技术叫“全息测量”。
一个人站在测量仪前,几秒钟后可以精准地测量身材,并且可以精准计算出衣服、裤子每个部件的大小。
更为令人感叹的是,这台人工智能机器积累了海量的大数据,它可以在几秒钟内给你“制订”出最佳的着装方案,并可以在几个小时内就给你生产出服装来。
⑥本来,一位出色的裁缝最引以为傲的东西就是“经验”和“手艺”。
但“经验”在强大的计算机面前显得太渺小了,一个人积累经验,需要十年甚至二三十年历练,“阅人无数”。
但是机器不需要,只要输入累积下来的数据,几秒钟后,这台机器就具备了人类需要几十年积累的“经验”,而且机器的“经验”可以比人类多出成千上万倍。
⑦再来说手艺。
除了文学、书画等以人脑的主观能动性为主的行业外,在非常广阔的领域内,人工智能机器已经远远超过了人类。
我看到一段让人惊讶的小视频,拍摄于离我居住的地方只有 30 公里的一个名叫“云栖小镇”的地方。
在一座厂房内,几十个通信基站构成了一个 5G 网,里面高速行驶着各种无人驾驶汽车,它们在里面超车、变道、避让等,可以做到精确无误。
当我们还在为“特斯拉”汽车无人驾驶技术频出事故而吐槽时,还应该想到,只要等待信号技术、物联网技术升级到位,无人驾驶必然会超过人工驾驶,“特斯拉”偶发性事故将越来越少。
⑧美国作家库兹韦尔被盖茨称为“预测人工智能未来最权威的人”,在美国他拥有 13 项荣誉博士头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市初三语文质量测试(D)(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8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 沉舟侧畔千帆过,____________。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 ___________,身世浮沉雨打萍。
(《过零丁洋》)3.欲把西湖比西子,__________。
(《饮湖上初晴后雨》)4.虎见之,___________,以为神……。
(《黔之驴》)5.……亭亭净植,_ _________。
(《爱莲说》)(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6—7题(4分)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6.词中“封侯”指的是,“匹马”强调的是(2分)7.下列对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当年”两句表明诗人只身远离家乡奔赴抗金前线。
B.“关河”两句强调当年所作所为如今只能梦里见到。
C.“胡未灭”三句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抑郁和悲愤。
D.最后三句“天山”和“沧洲”对比,表明志向未变。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核舟记(节选)①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
苏、黄共阅一手卷。
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
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②舟尾横卧一楫。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
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③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8.选文的作者是明朝的(人名)。
选文的文体是。
(3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分)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_10.下列对上文分析错误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交代船头雕刻的内容,介绍了苏、黄和佛印之间的关系。
B.第②段介绍船尾上的舟子,着重写其神态突出悠闲,贴近主题。
C.第③段介绍了船背的题字内容,“钩画了了”突出书写的优美。
D.选文采用从前到后、先主后次的写作顺序,写得简洁、有条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何书田青浦何书田茂才①其伟,居北干山下,工诗,家世能医,书田益.精其业,名.满大江南北。
侯官林文忠公则徐②抚苏时,得软脚病,何治之获痊,赠以联云:“菊井活人真寿客,簳山③编集老诗豪。
”由是投分甚密,而何介节④自持,未尝干以私,人皆重之。
(选自清陆以湉《冷庐杂识》)【注释】①何书田,名其伟。
茂才即秀才。
②侯官,地名;林文忠公则徐,即林则徐。
时任江苏巡抚。
③簳山,即北干山,在青浦境内。
④介节,刚直不随流俗的节操。
1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4分)(1)书田益.精其业()(2)名.满大江南北()12.文中“人皆重之”的原因是、(4分)13.从林则徐的对联看,何书田的才能有、(4分)二、现代文(4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4—18题(20分)读书三益①我们常常听到一些人感叹:“工作这么忙,头绪这么多,哪顾得上读书学习?”此话听起来似乎很有理,实则不然。
②其实,读书的时间多是从闲暇中挤出来的。
古人就有“读书三余”论,即: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欧阳修又归纳出“读书三上论”,即:车上、厕上、枕上。
时代变了,“三余论”在今天未必可行,而“三上论”科学与否也值得讨论,但挤时间读书学习的精神总是值得提倡的。
现在实行“双休日”,加上节假和年假,一年将近有100多天的休闲时间,何愁没有时间读书呢?③或许有人会说,休闲休闲,顾名思义,是用来休息的,怎么可以用来读书呢?其实,这里有个如何理解“休闲”的问题。
以我之见,读书也是一种休闲,而且是高雅、优质的休闲,至少有三益:④读书是一种享受。
各种书籍,不论是政治理论、文学名著、诗词歌赋,还是自然科学,只要去读,都会是一种愉悦。
陆游有诗云:“官身常欠读书债,禄米不供沽酒资。
剩喜今朝寂无事,焚香闲看玉溪诗。
”丁玲也深有体会地说:“读书是一种享受。
读书有一种味道,很高的,可以忘掉一切的味道……”休闲享受是各种各样的,有人喜欢享受睡眠,有人喜欢享受踏青,有人喜欢享受网络,而读书应该也可以是一种非常好的休闲方式。
⑤读书可以健脑健心,延年益寿。
人的大脑是越用越灵的。
美国心理学家发现,脑细胞的旧神经根,在新环境的刺激下能长出新的神经。
如果经常坚持读书学习,脑细胞就会不断更新。
同时,读书还可以集中人的意念,养心怡神,有利于身心健康。
日本医学家春山茂雄的《脑内革命》一书,详细阐述了这种用脑的健康理论。
他认为人在读书学习中,身心放松,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脑内就会产生一种神奇的波纹。
这种波纹会使大脑分泌出一种物质,使人轻松敏捷,能够提高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⑥读书还可以疗疾。
阅读书报,可以解除人的烦恼,消除精神障碍,使之气血流畅,从而达到疗病的效果。
在德国,许多医院都为病人开设了专门的图书馆。
这些图书馆藏书丰富,既有养心怡神的趣味文字书籍,又有各种介绍疗养、保健等知识的医学科普书报,盒式磁带,名曲唱片和有声读物等,为病人提供优质的“书籍疗法”服务。
⑦培养读书兴趣,善于抓时间学习,既可以学到知识、磨砺思想,又可以养心怡神、保身健体,这样好的休闲活动到哪里去寻?把休闲时间用来读书,受益的是自己。
而社会形成人人爱书、人人读书的良好时尚,则国民素质一定可以得到提高,社会风气一定可以更加文明,国家发展也一定会更快更好。
14.把第②段画线句改成陈述句:(2分)15.第②段引“三余论”的目的是。
(3分)16.本文围绕观点,分别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⑴⑵⑶(8分)17.第④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第⑥段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是(4分)1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引他人的感叹是为了引出下文想要讨论的话题:读书有益。
B.从第②段看,作者对“三余”“三上论”的观点是持赞成态度的。
C.第④段陆游的诗句“官身常欠读书债”意思是因为做官而读书少。
D.第⑦段作为全文总结,重在强调休闲时间可以养心怡神保身健体。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19—24题(20分)爸爸的长指甲李文世①我一直觉得父母的感情不够好。
②小学的时候,我一直很羡慕一位个头比我小的女同学,她虽然比我矮,但我总记得她给我xuàn yào她父母很恩爱,我在她脸上看到的那种别人学不来的自豪,一下子就弥补了她的身高。
至于什么是相爱呢?用我那位有些矮的小学同学的话来说就是:即便己经结婚很多年,孩子都上小学了,父母晚饭后还会在家里不足10平方米的客厅里搂腰跳舞。
这不是说笑,有一次我去她家玩耍时,真的看到了她口中所说的那种相爱,那种区别于我那毫无浪漫可言的父母的相爱。
也怪不得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对这位小学同学妒恨到只记得她比我矮了。
③我也曾试图从父母的点滴生活中找出一丝所谓的相爱的故事,这个念头穷尽了我童年的幻想也不曾看到,他们会冷战,会争吵,会向我谩骂,会摔门离去留下洋洋洒洒不肯落下的灰尘,却好像从来都不会相爱。
我一度认为,他们是相恨的。
如果不是因为贫穷和我这两个甩不掉的累赘,他们早就恨不得和对方把关系撇得越远越好,遇见彼此对他们而言大概就是遇到此生的厄运与劫难。
④后来,我也不太在意“爱与不爱”这种问题了,因为朋友的父母离婚的越来越多。
我告诉自己,他们只要还生活在一起,还和我处在小小的房子里,每天早上一起起床、一起刷牙、一个接一个地用着卫生间,我就不再纠结让他们永不分离的是贫穷还是爱。
⑤高三的有一天,我和同伴坐在教室后头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天南和地北,同伴是天生的指挥家,话到了兴奋的时候,手便化作了她的另一张口,在空中比划着嘴里来不及道清楚的故事。
我注意到她的指甲极短,肉芽抵住了指甲的出路,那是常年咬指甲后无法掩盖的铁证。
我试图以一个不咬手指的模范生给她说明指甲对于一个女生的重要性:在你生命最重要的时刻一一戴上婚戒的那一刻,没有指甲的光秃秃的手指头该是一种多么影响心情的存在。
我很快在脑海中想到了我妈的手,我妈的手指也是光秃秃的,她的手指甲倒并非自己咬掉的,我记得我妈的大拇指大概是因为生病了所以一直无法留长指甲,也是因为不好看,所以我妈的手上很少戴戒指。
我爸则不同,当然不是说他戴戒指,只是说印象里的父亲右手,一直留着很长的指甲,长到你觉得作为一个男人的指甲长得有些碍眼的程度。
我一直认为,这是我爸作为现代社会里迂腐的旧社会知识分子的明证之一。
⑥不过,和那些知识分子不同的是,我爸从来只留着大拇指上的指甲,这突然的察觉让我觉得有些好奇,我攀着记忆曲折的支脉细细搜刮着脑海中关于指甲的记忆。
他是什么时候留起指甲来的呢?我想大概是从我妈的指甲生病了之后。
刚刚没了指甲的那段时间,她总在抱怨:“没指甲择菜真麻烦。
”从那个时候开始,无论之后他们怎样争吵、冷战、摔门,父亲也不曾断过他的指甲。
他总是在我妈洗好锅、热好油之后主动地将已经择好的菜递给那个正生着气或者口中谩骂不断的家中最有权威的女性,然后再若无其事地离开。
而那截长长的、又总是被菜汁染了色的指甲却被他悄悄地藏在了身后。
⑦那个在别人看来不洁净、甚至碍眼的存在,是父亲在温吞而平淡的生活中悄悄冒出头的给我妈的爱。
它不起眼到连身为他们女儿的我在这十几年的岁月中也一直偏颇地质疑着它的存在。
⑧它究竟在哪里呀。
⑨它之前在,现在在,我回过头,看着在呛人的菜香和我妈叨叨不停的背景中默默择菜的父亲,我想,它以后也会一直存在。
(引自《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第45期)19.根据第②段中的拼音写出汉字:(2分)xuàn yào _______20.第①段加点词“不够好”能不能改为“不好”?说说理由。
(4分)答:。
21.第③段画线句的意思是(3分)22.第②段写小学同学父母恩爱的具体表现是,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
(4分)23.结合第⑦段画线句,简析父亲的形象。
(4分)答:_______ _2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①段的作用除了引起读者兴趣之外,应该还有先抑后扬的特点。
B.第④段主要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人物情绪也有缓慢的变化。
C.文中既写出了父亲留长指甲是他的喜好,又强调他帮助妈妈择菜。
D.第⑤段写高三时同班女生指甲极短是为了引出下文写父母的指甲。
三、综合运用(10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第25—27题(10分)学校为了提高学生对“传统节日”和“传统礼仪”的了解,开展了征集各类竞赛考题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