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内文言文汇编和答案

合集下载

2018年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内文言文汇编和答案

2018年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内文言文汇编和答案

2018上海初三语文各区一模卷课内文言文汇编和答案长宁区愚公移山(节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C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 D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魅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愚公移山》选自《 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__ (朝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分)9、对选文划线句翻译最正确的一项是()(3分)A.北山愚公九十多岁了,面对大山居住。

B.(二山挖平后可以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北岸,好吗?C.纷纷地表示赞同。

D.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10、多年前,有一场大学生电视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如果请你参与辩论,你持什么观点?理由是什么?(4分)答案8、《列子?汤问》战国9、D10评分标准:观点1分,理由2分,语言表达1分。

示例一:愚公应该移山。

因为“移山”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愚公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进步发展。

示例二:愚公应该搬家。

因为“搬家”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准确定位。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自然不属于人,而人属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相互和谐的存在。

徐汇区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2018年上海闵行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8年上海闵行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附答案)

2018年闵行区初三一模语文试卷一、文言文(40分)(一)默写(15分)1. 僵卧孤村不自哀,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 ______________,觉无异能者。

(《黔之驴》)3. 关河梦断何处,___________________。

(《诉衷情》)4. 古村落日残霞,___________________。

(《天净沙秋》)5.___________________,溪深而鱼肥。

(《醉翁亭记》)(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第6-7题(4分)(甲)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6.甲词的词牌名是《丑奴儿》,题目是____________.乙词中,“麾”的意思是________(2分)7.对两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词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讽刺和不满。

B.乙词表达了作者内心无限的感慨悲愤。

C.都是通过对比表达了报国无门的痛苦。

D.都以时间为线索表达深沉真切的哀愁。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岳阳楼记(节选)①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至若春扣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③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8.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山岳潜形.归而形.诸梦B属于作.文以记之作.亭者谁C 尝求.古仁人之心忽啼求.之D 居.庙堂之高佛印居.右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3分)鱼歌互答,此乐何极!10“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中“异”在文中的具体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海市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

上海市崇明区2018年中考语文一模试题及答案九年级语文(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诗文(39分)(一)默写(15分)1.草枯鹰眼疾,。

(王维《观猎》)2.竹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3.,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无丝竹之乱耳,。

(刘禹锡《陋室铭》)5.,佳木秀而繁阴。

(欧阳修《醉翁亭记》)(二)古诗理解(4分)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6.词中“”字贯穿全文,统摄全词。

(2分)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虽然已年迈体衰,但雄心犹在。

B.“千骑卷平冈”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C.“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戍边的豪情壮志。

D.“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疆场。

(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8-10题(8分)(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文)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第1页8.甲乙两文的作者同属于(朝代),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背景有关。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微斯人,吾谁与归?。

10.关于两篇文章中的“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A.甲文中的“乐”体现出作者崇高博大的理想。

2018上海中考各区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

2018上海中考各区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

2018年上海各区中考一模课外文言文汇编【黄浦区】阅读下文,完成第11—13题(12分)蓉①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②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④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注释】①刘蓉:清朝桐城派古文家,代表作有《养晦堂文集》等。

②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③踬:被东西绊倒。

④先君子:对已故父亲的称呼。

1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4分)(1)思有弗得.()(2)命童子取土平.之()12.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4分)A.没时间整理自己的屋子,怎会有空闲治理国家呢?B.这件屋子还没整理好,是因为不知如何治理国家?C.连屋子都不能整理好,怎么让天下像家国一样呢?D.连一间屋子都不能整治,你凭借什么治理国家呢?1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君子求学,贵在()(4分)A.思学并重的正确方法。

B.勤奋刻苦的端正态度。

C.开始阶段的习惯养成。

D.学习过程的完整参与。

【答案】11.(4分,各2分)(1)得到,获得(2)填平12.(4分)D (选C得2分)13.(4分)C【嘉定区】阅读下文,完成11-13题。

(12分)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①于齐营丘②。

东就国,道宿行迟。

逆旅之人③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

客寝甚安,殆④非就国者也。

”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

莱侯⑤来伐.,与之争营丘。

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节选自《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注释】①师尚父:即吕尚,又称姜尚。

周武王尊吕尚为师尚父。

②营丘:齐邑名,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北。

③逆旅之人:指旅店主人。

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8年上海市普陀区中考语文一模试卷一、文言文(40分)1.(15分)默写(1)僵卧孤村不自哀,《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雪尽马蹄轻。

《观猎》(3)爱上层楼,。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4),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5)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4分)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各题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1)开首两句出现的景物与《天净沙•秋思》中相同的有、和夕阳。

(2)下列理解恰当的是A.整首曲写尽秋意却无一“秋”字。

B.这首小令描绘了江南秋天的美景。

C.前后画面的对比极尽秋景之迟暮。

D.最后一句以抒情收尾,直抒胸臆。

3.(9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1)本文作者是,选自短篇文言小说集《》(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3)对文本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精练的语言十分传神地描写了狼的动作、神态。

B.本段文字详细地表现了屠户由畏惧到拼死自卫的过程。

C.故事启发我们:不论怎样狡诈的恶人终归是要失败的。

D.屠户的表现让我们懂得遇到邪恶势力一定要勇于斗争。

4.(12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題试焚宫室越王问于大夫文种曰:“吾欲伐吴,可乎?”对曰:“可矣,吾赏厚而信,罚严而必①.君欲知之,何不试焚宫室?”于是遂焚宫室,人莫救之。

乃下令曰:“人之救火死者,比死敌②之赏;救火而不死者,比胜敌之赏:不救火者,比降北③之罪。

”人之涂其体,被濡衣④而赴火者,左三千人,右三千人,此知必胜之势也。

【注】①必:果断,决断。

2018年上海市中考一模课外古文汇总

2018年上海市中考一模课外古文汇总

2018年一模课外古文汇总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百里奚①之未遇时,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②鬻于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③,三日,请属事焉。

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注释】①百里奚:虢国大臣,后到秦国任大夫,是秦穆公建立霸业的功臣。

②传:传说。

③繆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无乃为天下笑乎()(2)君为明君()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虏,后来在秦国讨饭。

B.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虏,后来在秦国喂牛。

C.逃出虢国又被晋国俘获,在秦国放牛讨饭。

D.逃出虢国又被晋国俘获,在秦国给牛喂食。

13.“信贤而任之”、“让贤而下之”的主语分别是、(2分)14.公孙枝说“夫谁暇笑哉”的目的是(4分)A.提醒繆公任用百里奚会被人耻笑。

B.暗示繆公百里奚是一个能干的人。

C.希望繆公打消疑虑能信赖百里奚。

D.告诉繆公百里奚是个能吃苦的人。

11.(4分)(1)被(2)英明12.(2分)D 13.(2分)秦穆公公孙枝14.(4分)C崇明县(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傅显迂缓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

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注释】①雅步:从容安闲地行走。

②针黹(zhì):针线活。

③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比相见(2)故走觅兄12.对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3分)A.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卷【课内古文与诗词赏析题及解析】汇集

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卷【课内古文与诗词赏析题及解析】汇集

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卷【课内古文与诗词赏析题及解析】汇集课内古文阅读题宝山区(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8.本文作者是(朝代)的范仲淹,他是家,文学家。

(2分)9.下列对选段中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滕子京主政岳州政绩出色。

B.滕子京重新修建了岳阳楼。

C.滕子京决定扩大岳阳楼建筑规模。

D.唐贤今人的诗赋被刻在岳阳楼上。

10.围绕题目,本段既写了,也交代了。

(4分)(每空不超过10个字)8.(2分,每空1分)北宋政治家9.(3分)B10.(4分)(1)重修岳阳楼的背景(盛况)本文写作缘由崇明县(三)阅读甲乙两文,完成8-10题(8分)(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文)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8.甲乙两文的作者同属于(朝代),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背景有关。

(2分)9.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3分)微斯人,吾谁与归?10.关于两篇文章中的“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3分)A.甲文中的“乐”体现出作者崇高博大的理想。

B.乙文中的“乐”体现出作者洒脱豁达的情怀。

C.甲乙两文都精心构思写出了与众不同的“乐”。

D.甲乙两文的作者最终都实现了“乐”的理想。

8.北宋(1分)作者被贬(贬谪)(1分)9.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关键词:微归(各1分,共2分,句子通顺1分)10. D奉贤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课外古文汇总

2018年上海市中考语文一模课外古文汇总

2018年一模课外古文汇总宝山区(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百里奚①之未遇时,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②鬻于五羊之皮。

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③,三日,请属事焉。

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为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

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

君为明君,臣为忠臣。

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

【注释】①百里奚:虢国大臣,后到秦国任大夫,是秦穆公建立霸业的功臣。

②传:传说。

③繆公: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1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4分)(1)无乃为天下笑乎()(2)君为明君()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下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A.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虏,后来在秦国讨饭。

B.逃到虢国又被晋国俘虏,后来在秦国喂牛。

C.逃出虢国又被晋国俘获,在秦国放牛讨饭。

D.逃出虢国又被晋国俘获,在秦国给牛喂食。

13.“信贤而任之”、“让贤而下之”的主语分别是、(2分)14.公孙枝说“夫谁暇笑哉”的目的是(4分)A.提醒繆公任用百里奚会被人耻笑。

B.暗示繆公百里奚是一个能干的人。

C.希望繆公打消疑虑能信赖百里奚。

D.告诉繆公百里奚是个能吃苦的人。

11.(4分)(1)被(2)英明12.(2分)D 13.(2分)秦穆公公孙枝14.(4分)C崇明县(四)阅读下文,完成11-14题(12分)傅显迂缓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望之如偃蹇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雅步以往。

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苦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注释】①雅步:从容安闲地行走。

②针黹(zhì):针线活。

③假寐:不脱衣服小睡。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比相见(2)故走觅兄12.对画线句子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3分)A.本性迟疑,看起来就像迂腐的老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上海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卷课内文言文汇编和答案2018上海初三语文各区一模卷课内文言文汇编和答案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迁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B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C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D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魅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十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________ >,作者是________ (朝代)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分)9、对选文划线句翻译最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北山愚公九十多岁了,面对大山居住。

B.(二山挖平后可以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达到汉水北岸,好吗?C.纷纷地表示赞同。

D.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平,(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10、多年前,有一场大学生电视辩论赛,辩论的题目是: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如果请你参与辩论,你持什么观点?理由是什么(4分)答案8《列子?汤问》战国9、D10评分标准:观点1分,理由2分,语言表达1 分。

示例一:愚公应该移山。

因为"移山"表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难、持之以恒、奋斗不息的精神。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愚公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战胜困难,进步发展。

示例二:愚公应该搬家。

因为"搬家"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准确定位。

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自然不属于人,而人属于自然,人与自然应该是相互和谐的存在。

黔之驴柳宗元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

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

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8•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10.下列选项中与本文主旨最接近的语句是()(3 分)A.苛政猛于虎也。

B.出淤泥而不染。

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9.(3分)(虎)躲在树林间偷看它,渐渐地出来靠近它10.(3 分)D松江区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_____ (2分)A.欧阳修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欧阳修号“醉翁”“六一居士”。

C.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

D.《卖炭翁》也是欧阳修的作品。

9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3分)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___________________10.上述两段文字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I 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分)答案8.D9.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

(关键词:晦、明、间、之、朝、暮)10.山中早晚、四季景色的优美2分滁州百姓、太守与宾客们游山的情形2分崇明县(二)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文)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乙文)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4.甲乙两文的作者同属于______________ (朝代),两篇文章的内容都与____________ 景有关。

5.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6.关于两篇文章中的“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 一项_______A.甲文中的“乐"体现出作者崇高博大的理想。

B.乙文中的“乐”体现出作者洒脱豁达的情怀。

C.甲乙两文都精心构思写出了与众不同的D.甲乙两文的作者最终都实现了“乐”的理想。

答案4.(1). 北宋(2). 被贬(贬谪)5.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6. D青浦区阅读下文,完成小题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③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④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4.本文选自______ 家的经典著作《___________ >>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第①段用六位贤臣的事例来引出论题B.第②段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C.第③段从反面论述磨难对人生的意义D.第④段的结论既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国家答案4.(1). 儒(2). 孟子5.傅说是从泥水匠中被选拔出来的6. D杨浦区(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0题(9分)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选文作者是 ___________ 时期著名诗人___________ 。

(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0、选文主要从桃花源的_________________ 、物质富足、等来表现其美好。

(4分)答案気HUE■甲的丸齡诉itti叫龙■聊m中血畀点特■力L現ar【J甘)IQH WT-it?〔“曲葡空h ririit*^,專上悄知‘屹魁挣冲.西1•卄幕” <A*i”十・PT <H»)普陀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 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本文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 ,选自短篇文言小说集《》(2分)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10、对本文内容与表现形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精练的语言十分传神地描写了狼的动作、神态。

B、本段文字详细地表现了屠户由畏惧到拼死自卫的过程。

C故事启发我们:不论怎样狡诈的恶人终归是要失败的。

D屠户的表现让我们懂得遇到邪恶势力一定要勇于斗争。

答案8蒲松龄聊斋志异9、一只狼径直离开,另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前面。

10、B浦东新区(二)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岳阳楼记(1)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檣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2)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3)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文作者是___________ (朝代)的________________ (2分)9、选文①、②段凑够听觉角度描写的句子分别是、。

(3分)10、“或异二者之为”中“异”的内涵是 _________(4分)答案宝山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岳阳楼记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他是家、文学家。

(2分)&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 (朝代)的范仲淹,他是家、文学家。

(2分)9、下列对选段中加点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藤子京主政岳州政绩出色。

B、藤子京重新修建了岳阳楼。

C藤子京决定扩大岳阳楼建筑规模。

D唐贤今人的诗赋被刻在岳阳楼上。

10、围绕题目,本段既写了,也交代了。

(4分)(每空不超过10个字)答案:8北宋、政治家9、B 10、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本文写作原由奉贤区(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曹刿论战①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②……③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