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人因实验报告心得(3篇)

第1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人因工程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研究的是人与机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提高工作效率、保障人身安全和提升生活质量。
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一项人因实验,通过亲身体验和研究,我对人因工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下是我对此次实验的心得体会。
二、实验背景本次实验旨在探讨不同照明条件对驾驶员视觉疲劳的影响。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驾驶员视觉疲劳导致的交通事故也日益增多。
因此,研究如何改善照明条件,降低驾驶员视觉疲劳,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准备在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对实验环境进行了布置,包括实验场地、照明设备、测试设备等。
同时,对实验对象进行了筛选,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实验实施实验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驾驶员在正常照明条件下驾驶;第二阶段,驾驶员在低照明条件下驾驶;第三阶段,驾驶员在改善照明条件下驾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记录了驾驶员的视觉疲劳程度、驾驶速度、驾驶距离等数据。
3. 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以下结论:(1)低照明条件下,驾驶员的视觉疲劳程度明显高于正常照明条件;(2)改善照明条件后,驾驶员的视觉疲劳程度明显降低,驾驶速度和驾驶距离有所提高;(3)驾驶员在改善照明条件下的驾驶表现优于低照明条件。
四、心得体会1. 人因工程的重要性通过此次实验,我深刻认识到人因工程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的重大意义。
人因工程研究的是人与机器、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优化设计,使产品、环境更加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从而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
2. 照明条件对驾驶员视觉疲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照明条件对驾驶员视觉疲劳有显著影响。
在低照明条件下,驾驶员的视觉疲劳程度明显增加,驾驶表现下降。
因此,在设计照明系统时,应充分考虑驾驶员的视觉需求,为驾驶员提供舒适的驾驶环境。
3. 人因工程在交通安全领域的应用人因工程在交通安全领域的应用具有广泛的前景。
人因学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已成为计算机科学、心理学、设计学等多个学科交叉的领域。
界面设计不仅关系到产品的易用性和用户体验,还直接影响到用户的操作效率和满意度。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探讨不同界面设计对用户操作效率的影响。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不同界面设计对用户操作效率的影响;2. 分析用户在不同界面设计下的操作习惯和认知负荷;3. 为界面设计师提供参考,优化界面设计,提高用户操作效率。
三、实验方法1. 实验设计: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接受不同界面设计的实验任务。
2. 实验材料:选用一个常见的操作任务,如文件查找、图片编辑等,设计两个不同界面版本的实验任务。
3. 实验对象:选取30名年龄在18-25岁之间,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被试。
4. 实验步骤:(1)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5人;(2)向被试介绍实验目的、任务和操作步骤,确保被试了解实验内容;(3)对第一组被试进行界面A的实验任务操作,对第二组被试进行界面B的实验任务操作;(4)记录被试完成实验任务所需的时间、操作错误次数、认知负荷等指标;(5)收集被试对界面设计的满意度评价。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界面A组完成实验任务的平均时间为10分钟,操作错误次数为5次,认知负荷评分为70分;(2)界面B组完成实验任务的平均时间为8分钟,操作错误次数为3次,认知负荷评分为65分。
2. 实验结果分析(1)界面B组的操作效率高于界面A组,说明界面设计对用户操作效率有显著影响;(2)界面B组的操作错误次数低于界面A组,说明界面设计对减少用户操作错误有积极作用;(3)界面B组的认知负荷评分低于界面A组,说明界面设计对降低用户认知负荷有积极作用。
五、实验结论1. 不同界面设计对用户操作效率有显著影响,优化界面设计可以提高用户操作效率;2. 界面设计应关注用户操作习惯和认知负荷,降低用户操作错误和认知负荷;3. 为界面设计师提供参考,优化界面设计,提高用户操作体验。
人因实验实训总结报告

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因工程学在我国逐渐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我国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培养具备人因工程学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才,我校特开设了人因实验实训课程。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训,我深刻地认识到人因工程学的重要性,现将实训过程及收获总结如下。
二、实训内容1. 实训背景人因工程学是研究人与机器、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通过人因实验实训,我们可以掌握人因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实训过程(1)理论学习: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人因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
(2)实验操作:实训课程设置了多个实验项目,如人体测量实验、作业疲劳实验、环境因素影响实验等。
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和实验数据分析。
(3)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我们分析了人因工程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如产品设计、建筑环境、交通运输、医疗保健等。
(4)实训报告撰写:在实训过程中,我们根据实验结果和分析,撰写了实训报告,对实验过程、实验结果和结论进行了总结。
三、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训,我对人因工程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掌握了人体测量学、生理学、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基础。
2. 实验技能方面实训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进行实验操作,掌握了实验方法和实验数据分析技巧。
同时,通过实验,我提高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应用能力方面实训课程设置了多个案例分析,使我了解到人因工程学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通过分析案例,我学会了如何将人因工程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事故发生率。
4. 团队协作能力方面在实训过程中,我与同学们共同完成实验项目和案例分析,提高了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相互交流、讨论和合作,我们共同解决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实训反思1. 实训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理论知识掌握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学习。
人因工程三实验报告

人因工程实验三环境照明与生产效率关系测定
小组成员:宋艳艳王义超刘阳阳李伟贺敏马宏鑫苗秀森戴建领
1.试验中反射率测定记录表
明照度暗照度反射率估计值实测值测量参数
测点
工作台570 235 0.41
墙面310 214 0.69
地面550 165 0.3 反射率估计值计算公式为:
反射率估计值=(暗照度/明照度)*100%
2.测定工作台面平均照度及绘制工作台面等照度曲线:
根据实验中测得数据可得工作台面平均照度
E m= 541.125 lux
3.照度均匀度A u=(740-541.125 )/541.125 =0.3675
4.根据实验测量数据绘制的等照度曲线如下
5.测定照明---工作效率关系曲线
不同色光及光照度条件下被测者穿针的时间效率记录:
色光白色光白色光白色光红色光蓝色光光照度/lux 500 120 110 210 515 被测者2工作用时/min 5.9 3.35 4.07 6.13 4.6 工作效率
3.39 5.97
4.91 3.26 4.35
(根/min)
被测者1工作用时/min 4.13 4.43 4.15 4.25 3.53 工作效率
4.84 4.51 4.82 4.71
5.67
(根/min)
由以上实验测得数据可得:
1)白色光照下的照明---工作效率关系曲线:
2)红色光照下的照明---工作效率关系曲线:
3)蓝色光照下的照明---工作效率关系曲线:
提高。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修订版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修订版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人因工程实验报告吉林化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实验报告一、 实验目的:测试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的最小阀限。
二、 实验设备:EP503A 深度知觉观测仪三、 实验步骤:1 被测试者坐到测试仪的窗口前面,使双目或单目与观察口成水平位置,观察比较刺激的前后移动。
2 记录数据者接通电源,被测试者预作几次,然后开始实验。
3 被测试者操纵遥控键,使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三点一线。
4 记录者第一次提醒测试者大致的误差,第二次提醒精确误差。
测试者按键,然后记录者根据标尺记录误差值。
四、 实验数据:深 度 知 觉 测 量 实 验 数 据 记 录 表 格人因工程实验报告修订版【最新资料,WORD 文档,可编辑修改】五、思考题:1.对测试人的深度知觉能力做一个定性的描述;测试人对物体远近距离的知觉,同时能够反映出人对于精确提示后误差减下。
2.分析不同的信息提示方式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对于精准与模糊的提示方法,精准的提示方式有助于减少误差。
3.试列举从事哪些职业或工种的人员需要做此测试飞行员炮手驾驶员吉林化工学院工业工程专业人因工程实验报告实验者: 王德超成绩:班级: 工程1103同组者: 党博凯指导教师: 刘彦辰实验名称: 动觉方位辨别实验实验环境:天气: 晴气温: 14¢场地: 机电实验楼308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使用动觉方位辨别仪,考察动觉感受性的个体差异。
2 理解左右臂在空间位移的动觉感受性。
二、实验设备:EP 207动觉方位辨别仪三、实验步骤:1 被测者先熟悉下仪器的使用方法,先取几个角度做实验。
2 记录者取一个角度,让测试者做几次,大致的记一下所摆动的角度。
3 测试者根据记忆的角度摆动,记录者记下角度,然后提醒测试者大致相差范围,记下数据。
4 若要还存在偏差,记录者在提醒一个精确的范围,记录数据。
四、实验数据:动觉方位辨别测量实验数据记录表格五、思考题:1.对测试人的动觉方位辨别能力做一个定性的描述;测试者在空间位移手臂的角度感觉2.分析不同的信息提示方式对测量误差的影响。
人因工程实验报告

实验七反应时间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视觉和左右手的反应时测定, 充实对人对视觉刺激的反应能力的理解, 并作为测定疲劳程度的间接手段。
比较不同出手方向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1)对光信号的简单反应时的测定;(2)对不同单色光反应时的测定。
三、实验仪器及器材反应时测定器或光电速示仪、计时器、卡片等。
四、实验步骤1.简单反应(对光信号和声的反应)时实验1)光信号反应时间测定①右手做20次反应时测验。
②为防止被试者有超前反应, 在中间插入一次“检查实验。
如果被试者发生对“空白刺激”做出反应, 主试者宣布该实验单无结果无效, 重做20次。
③20次休息1 min。
④换左手依右手的方法进行同样的测试。
(3)实验结果的处理计算每个被试者左右手反应时的平均数与标准差。
数据处理如下所示, 单位为s(4)实验分析①实验结果说明左右手反应时有差别, 一般来说右手反应时会比左手快原因是一般人习惯用右手。
②实验结果说明简单反应时是受练习的影响, 越到后面的测试, 测试者越熟练而导致反应时间呈现越来越短的趋势2.选择反应时实验(1)主试者告诉被试者, 要求被试者在刺激信号中挑出约定的刺激信号后再做出反应(依简单反应时实验中正式实验规定)。
(2)如果反应错了, 则记下错误次数, 并安排重做一次实验。
(3)分左、右手各进行20次, 中间休息1min。
(4)其它操作方法与简单反应正式实验相同。
(5)右手分别按正式实验的第②、③、④规定进行测定。
(6)实验结果的处理①计算各被试者的左右手选择反应时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测试者1的数据处理如下, 单位为s②比较全体被试者对选择反应时左右手的平均数和差异。
通过数据处理结果可知, 左右手的选择反应时差别并不是很大, 每个测试者的左手相对会比右手更快点。
五、实验感想:通过对于反应时的实验, 可以对人的视觉、听觉刺激之后的反映有进一步更加定性的理解。
以前都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感性的认识, 但通过实际实验, 对被测试者的测试, 对数据的处理, 可以发现细微的差距在哪里, 也可以对于工作当中的改善有很大的帮助。
【精品】人因工程学实验报告

【精品】人因工程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深入了解人因工程学的概念、原理、方法和应用,同时掌握基本的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方法,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人因工程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进行交互式体验、劳动和工作的学科,主要关注人类的心理、生理、认知和行为等方面。
其核心原则是将人作为“设计的中心”,通过精心设计和优化人机系统,实现最佳的工作效率、舒适性和安全性。
为此,人因工程学采用了多种实验方法,如实验室实验、场景观察、调查问卷和人机交互测试等,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种数据,为优化人机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三、实验内容:本实验包含两个部分:实验基础和实验案例。
具体实验内容如下:1.实验基础(1)熟悉实验设备和实验流程;(2)学习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处理方法,包括频率分析、平均值和标准差等统计方法;(3)通过实验测试,了解人的感知、反应、判断和行为等方面的特点。
2.实验案例本实验以在线购物为案例,对不同界面设计对用户体验的影响进行分析。
(1)针对两种不同的在线购物网站A和B,分别设计不同的界面,包括字体、颜色、布局和操作方式等;(2)招募实验参与者,让他们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别使用两种网站的购物界面进行浏览和选择,同时记录下其反应时间、操作次数、满意度等数据;(3)通过统计和分析实验数据,比较两种购物网站在效率、易用性和用户体验等方面的差异,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四、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购物网站B的界面设计更为简洁、清晰,用户操作更为直观、快捷,因此在用户体验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而购物网站A的界面设计更为复杂、繁琐,用户操作难以理解,因此在用户体验方面表现较差。
具体数据如下:网站名称反应时间(s) 操作次数满意度A 28.6 15 78B 20.2 12 92其中,反应时间是用户点击某个按钮或选项时从屏幕出现到显示结果所需的平均时间;操作次数是用户在购物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各种操作次数的总和;满意度是用户在使用购物网站时的主观感受和意愿评价。
人因工程学 工作疲劳测定实验 实验报告版本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实验报告姓名:学号:班级:工业09- 2课程:《人因工程学》机电工程学院2012年3月《人因工程学》实验报告一作业完成后适当进行休息,测取一次心率数值,重复上述作业,直到误差值小于5次/min 时为止,取平均值即为被测者的后安静期心率值。
3.求劳动等级根据“心率——劳动强度”(见教材P164)可确定不同心率下的劳动等级。
表1 劳动强度等级劳动强度等级很轻轻中等重很重极重耗氧量/(l/min) ~0.5 0.5~1.0 1.0~1.5 1.5~2.0 2.0~2.5 2.5~能量消耗率/(kJ/min) ~l0.5 10.5~20.9 20.9~31.4 31.4~41.941.9~52.352.3~心率/(beats/min) 75~100 100~125 125~150 150~175 175~4.确定疲劳宽放率计算能量代谢率M。
能量代谢率M=耗氧量(L/min)×氧热价 (kcal/L)/身体表面积 (m2)式中:耗氧量可根据心率求得:耗氧量=0.5+0.02(b-75),b——心率(次/min)。
氧热价=4.825kcal/L,(注:1cal=4.1868J)。
体表面积(m2)=0.0061×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
为清除个体差异,计算相对能量代谢率RMR值:B BM RMR 2.1-=式中:M——能量代谢率;B——基础代谢率;我国正常人基础代谢率的平均值见表2(或教材表8-4)。
表2 我国正常人基础代谢率的平均值。
(kcal/h/m2)根据RMR值,确定本次作业的疲劳宽放率(表3)。
表3 劳动疲劳宽放率5.计算本次作业的合理作业时间、休息时间及劳动率。
表5根据表5,举哑铃的能量代谢率近似于打排球。
为清除个体差异,计算相对能量代谢率RMR 值: 根据表2,得出2B 37.7kcal /h /m =1.2229.8 1.237.7==4.89537.7M B RMR B --*=根据表3,利用插值法得出: 劳动疲劳宽放率=47.17.5.计算本次作业的合理作业时间、休息时间及劳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因工程实验微环境测量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测量、评价照明环境的方法。
2、对工作场所(教室)的照明环境进行测量和分析评价,查出环境中存在的影响照明效果的因素,并提出改进措施。
3、掌握测定和评价工作环境噪声的方法。
4、使用测量仪器对环境噪声进行实测,了解噪声对人的危害,提出改善建议。
5、掌握微气候测定仪器的使用方法及各种参数的测定方法;
6、根据测定结果结合有关规定评价环境的气候条件,并提出改善方案。
二、实验原理:
照明对作业的影响,表现为能否使视觉系统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视觉操作的效能好坏,主要是看它是否能将所需观察目标从周围环境中突出出来。
对噪声的客观计量和主观、客观评价就变得极为重要。
对噪声的评价,一方面是根据噪声的客观强度、频率分布及作用时间长短,从人接受噪声后的主观感受出发,对噪声状况进行计量与分析;另一方面是研究和判断噪声对人和环境在哪些方面造成危害,以及危害程度,并参照相关标准提出改进措施,以改善工作条件,提高工作效率,使人处于安全、健康、舒适的环境。
微气候环境的因素之间是互相影响和补偿的,即使某一因素变化对人体造成的影响常可由另一因素的相应变化所补偿。
例如,人体经辐射所获得的热量可以改由气温升高来获得,湿度增高所带来的影响可由风速的增大来抵消等。
三、实验设备:
IEEAS.RS232测光仪,测声仪,温湿度计
四、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照度测量
1、数字式照度计采用硅光电池作为光敏测量元件,经高性能集成运算放大器放大,由液晶显示屏显示读数。
其使用方法是:
(1)将接收器插头插入仪器输入插口,接收器置于被测点,开关拨向“ON”位置。
(2)打开接收器遮光罩,则仪表显示屏就显示被测点的照度读数。
(3)若测量场合的照度多变,为了便于读数,可将读数保持开关拨向“HOLD”一端,可使显示屏上的读数保持不变;待读数结束后再将开关拨向“ON”一端,即可进行下一次测量。
(4)仪器使用完毕,应将电源开关拨向“OFF”位置,以防电池空耗。
(二)噪声测量
1、选择适合的地点(最好是教学楼),测量噪声值。
2、每隔1分钟测量一次,共测量1小时,即记录60个噪声值。
(三)微气候测量
1、将大教室内部均匀地分为九个区域,取每个区域对角线的交点作为测点,同时选取9名同学作为被试者,做好准备。
2、在室内风扇、门窗均关闭的情况下,测出各测点的温度、湿度、风速。
3、记录被试者此时的冷热感觉。
4、在打开室内门窗及打开门窗并开启风扇的状况下重复上述实验。
5、测量室外的温度、湿度及风速。
五.实验结果
实际噪音测量结果
照度的测量
温湿度测量
实验结论
工作环境的温湿度、照度,噪音等指标都处于合适的范围内,所以工作环境适宜人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