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诊断治疗实用标准

合集下载

胰腺癌临床治疗规范

胰腺癌临床治疗规范

晚期胰腺癌的化疗
• 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是姑息性及改善存活; • 化疗疗效有限,仅见于PS 0-2 者;一般情
况差者应用健择也可能有益; • 治疗前应与患者及家属充分交流; • 晚期患者的状况可能在短时间内恶化:出血、
血栓、疼痛进展、胆管阻塞、胆囊炎及肿瘤 明显进展(上消化道梗阻、癌性腹膜炎等), 这些情况与化疗无明显相关。
5. NCCN 胰腺癌治疗指南:晚期胰腺癌的化学治疗原则
6. NCCN 胰腺癌治疗指南:健择在胰腺癌中的应用 7. 含健择2药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 8. 晚期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9. 胰腺癌的辅助治疗
晚期胰腺癌的解救治疗
• 解救治疗通常为最佳支持治疗(BSC)和化疗; • 最佳支持治疗的具体实施视病情而定:出现梗阻
NCCN Categories of Consensus
• 1级:基于高水平证据,对该推荐NCCN达 成一致共识;
• 2A级:基于较低水平的证据(包括临床经 验),对该推荐NCCN达成一致共识;
• 2B级:基于较低水平的证据(包括临床经 验),对该推荐NCCN未能达成一致共识, 但是仅部分有争议;
Chemotherapy or BSC (OS)
Therapy
n
Median survival (months)
p
Mallinson et al. FCMV vs.
21
9
0,0001
Br Med J 1980 BSC
19
2.2
Palmer et al. FAM vs.
23
Br J Surg 1994 BSC
6. NCCN 胰腺癌治疗指南:健择在胰腺癌中的应用 7. 含健择2药方案治疗晚期胰腺癌 8. 晚期胰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9. 胰腺癌的辅助治疗

胰腺癌确诊的金标准

胰腺癌确诊的金标准

胰腺癌确诊的金标准
胰腺癌的金标准确诊方法是通过组织活检,通常称为病理活检。

这是通过从患者体内取得组织样本,并由病理学家在显微镜下进行观
察和分析来确定胰腺是否存在恶性细胞。

这种方法可以确定肿瘤是否
为胰腺癌,以及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具体而言,胰腺癌的金标准确诊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波、CT扫描、MRI等影像学检查,用于初步
判断是否存在胰腺肿块,并评估肿瘤的大小和位置。

2.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通过内窥镜将染料注入胆道和胰
管系统,以便检查管道是否存在阻塞或狭窄,这可能是胰腺癌的病理
征象之一。

3. 细针穿刺活检(FNA):使用长而细的针头,经皮肤或内镜引导下,穿刺到胰腺肿块或肿瘤,抽取组织样本进行检查。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
确诊方法,通过病理学家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胰腺是否存在癌细胞。

4. 手术探查: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探查,包括剖
腹手术、胰腺切除术等。

在手术过程中,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和取得肿
瘤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需要注意的是,胰腺癌的确诊需要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以尽量
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可能性。

此外,早期胰腺癌通常难以诊断,因为其
症状不具特异性,容易被忽略或与其他疾病混淆。

因此,对于高危人群,如慢性胰腺炎患者、家族中有胰腺癌病例的人群等,应注意定期
进行体检和筛查。

胰腺癌诊断治疗标准

胰腺癌诊断治疗标准

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胰腺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市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对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2.1 胰腺癌 pancreatic cancer:癌症发生于胰腺组织者,称为胰腺癌2.2胰头癌: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交汇处右侧的胰腺癌,为胰头癌。

钩突是胰头的一部分。

2.3 胰体癌: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交汇处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胰腺癌,为胰体癌。

2.4 胰尾癌:发生于腹主动脉与脾门之间的胰腺癌,为胰尾癌。

2.5 全胰癌:肿瘤部位超过2个区域的胰腺癌,为全胰癌。

3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3.1 CEA: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是大肠癌组织产生的一种糖蛋白,作为抗原引起患者的免疫反应。

CEA可广泛存在于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癌,也存在于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组织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存在。

对大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预后估计是一个较好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诊断作用不明显。

3.2 CA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是一种粘蛋白型的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为细胞膜上的糖脂质,因由鼠单克隆抗体116NS19-9识别而命名。

是迄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

在血清中它以唾液粘蛋白形式存在,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和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

是存在于血液循环的胃肠道肿瘤相关抗原。

3.3 CA242:是一种唾液酸化的粘蛋白型糖类抗原,人体正常组织中含量很少,甚至没有。

发生恶性肿瘤时,肿瘤组织和血清中其含量可升高,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时尤为明显。

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CA242的优点主要在于其特异性较高,即在恶性肿瘤时升高明显,而良性疾病时一般不升高,且具有独立预示价值,可作为胰腺癌和结肠癌校好的肿瘤标志物,其灵敏度与CA19-9相仿,有报道其特异性、诊断效率则优于CA19-9。

2024胰腺癌NCCN指南解读

2024胰腺癌NCCN指南解读

2024胰腺癌NCCN指南解读引言胰腺癌是一种高度致命的恶性肿瘤,其治疗策略的选择对患者的生存期和质量具有重大影响。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的指南为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最新的临床实践指南。

本文档将深入解读2024年NCCN胰腺癌指南,以帮助医疗专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胰腺癌患者。

指南概述诊断- 影像学检查:指南推荐对疑似胰腺癌的患者进行腹部CT扫描,以评估肿瘤的位置和范围。

MRI和pet-CT也可作为辅助检查手段。

- 生物标志物:血液中的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但其特异性不高。

- 组织病理学: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检查,可通过细针穿刺活检(FNA)或手术切除后进行。

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切除是胰腺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指南推荐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后进行手术。

- 新辅助化疗:指南建议在手术前使用吉西他滨和奥沙利铂为基础的化疗方案。

- 辅助化疗:手术后,患者可接受氟尿嘧啶和奥沙利铂的辅助化疗。

- 放射治疗: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放疗可以作为术前或术后辅助治疗。

- 系统性治疗:对于不能手术的患者,指南推荐使用吉西他滨、奥沙利铂和紫杉醇联合治疗。

指南更新点分子靶向药物- 指南强调了针对特定分子异常的靶向治疗,如针对BRCA1/2突变的PARP抑制剂。

免疫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在晚期胰腺癌治疗中的作用得到了认可。

综合治疗策略- 指南强调了多学科团队在胰腺癌治疗中的重要性,包括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和病理科的专业合作。

结论2024年NCCN胰腺癌指南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治疗框架,强调了个体化治疗和多学科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随着新药和治疗技术的出现,这些指南可能会继续演变,以反映最佳临床实践。

请根据您的具体需求继续完善文档内容,包括具体药物剂量、治疗流程、特殊情况的处理等详细信息。

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

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

内容摘要
五、注意事项在胰腺癌诊治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症状识别:提高对胰腺癌早期症状的识别能力,如有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 以便早期发现和治疗。
内容摘要
2、预防措施: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酒、调整饮食结构等,以降低 胰腺癌的发病风险。
内容摘要
3、治疗时机:一旦确诊为胰腺癌,应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合适的 治疗时机和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期。
总结归纳
然而,胰腺癌的诊治仍然面临许多难点和挑战。一方面,由于胰腺癌的发病 原因尚不明确,因此难以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胰腺癌的早期诊断较 为困难,往往在出现明显症状后才得以确诊,导致部分患者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此外,胰腺癌的预后较差,即使是早期患者也存在较高的复发风险。
总结归纳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深入,我们期待在胰腺癌的预防、早 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更多的突破。进一步明确发病原因将有助于针对高危人群 开展预防工作;改进现有的诊断方法和技术,提高早期诊断率;探索更加有效的 治疗方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加强医学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胰腺癌 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也将对提升胰腺癌的诊治水平产生积极影响。
内容摘要
2、放射治疗:对于无法手术的胰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可缓解疼痛、改善生活 质量。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内照射、放射性粒子植入等,具体治疗方法需根据 患者情况和医生建议选择。
内容摘要
3、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可杀灭肿瘤细胞、抑制其生长,对于晚期胰腺癌患者 可延长生存期。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吉西他滨、氟尿嘧啶、卡培他滨等,具体化 疗方案需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建议制定。
内容摘要
总之,《中国胰腺癌诊治指南》为胰腺癌的规范化诊治提供了指导性意见。 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和评估方法,以提 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胰腺癌诊治指南

胰腺癌诊治指南

胰腺癌诊治指南胰腺癌,是发病率不断增加的高致死性疾病,因其特殊的位置和病理特点,早期症状隐匿无明显症状。

对于医生和患者来说,胰腺癌的诊治一直是一个重大难题的问题。

因此,制定一份胰腺癌诊治指南,对于胰腺癌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一、胰腺癌的分类与病理特征胰腺癌是指起源于胰腺的恶性肿瘤,其病理类型主要包括导管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和囊性肿瘤三种类型。

导管腺癌是最常见的一种,由胰腺内分泌细胞发生癌变而形成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叫做胰岛素瘤,另外,由胰腺的囊性肿瘤发生癌变而形成的肿瘤叫囊性癌。

二、胰腺癌的诊断方法1. 临床表现:胰腺癌早期症状不典型,但随着病情恶化,疼痛、消瘦和黄疸等症状逐渐加重,成为胰腺癌的典型表现。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胰腺癌最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腹部超声、CT、MRI和内窥镜等。

3. 细胞学诊断:细胞学诊断适用于对深在肿块病变进行精细定位。

三、胰腺癌的治疗方法1. 手术治疗:手术是胰腺癌治疗的首选方法,包括胰腺切除术、胆总管切除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

2. 放疗治疗:放疗可以减轻疼痛和缓解腹痛等症状。

3.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胰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四、胰腺癌的预防与保健1. 生活方式:合理膳食、戒烟戒酒、不吸毒等都是预防胰腺癌的重要方法。

2. 病史调查:具有胰腺癌家族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3. 早发现早治疗:胰腺癌是一种难治性肿瘤,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和治疗胰腺癌的重中之重。

在胰腺癌诊治指南的制定过程中,需要医生、科研人员、患者等多方共同参与,根据科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制定指南。

指南的落地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事情,医院、政府、媒体等都应当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指南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

综上所述,胰腺癌诊治指南的制定对于提高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减轻医疗负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期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共同为推广和应用指南而努力。

胰腺癌手术病理检查诊断标准

胰腺癌手术病理检查诊断标准

胰腺癌手术病理检查诊断标准
胰腺癌手术病理检查诊断标准如下:
1. 肿瘤类型:胰腺癌的类型包括导管腺癌、鳞状细胞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2. 肿瘤分级:胰腺癌可按组织学特征进行分级,一般分为低级别(I、II)和高级别(III、IV)。

3. 肿瘤分期:使用TNM分期系统对胰腺癌进行分期,包括肿瘤的大小(T)、淋巴结受累情况(N)和远处转移(M)。

4. 肿瘤边缘情况:检查肿瘤切缘的情况,包括是否存在肿瘤侵犯切缘,切缘是否存在胰腺内非瘤变病变。

5. 非肿瘤病变:除了肿瘤组织外,病理检查还评估胰腺和周围组织的非肿瘤病变,如胰腺炎、囊性病变等。

6. 淋巴结转移:评估胰腺癌周围淋巴结是否受累,包括淋巴结的数量、是否存在肿瘤细胞转移等。

7. 肿瘤标志物:在病理检查中还可以评估肿瘤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如CA19-9、CEA等。

总之,胰腺癌手术病理检查诊断的标准包括肿瘤类型、分级、分期、切缘情况、非肿瘤病变、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标志物等多个方面。

这些标准有助于确定胰腺癌的病理诊断和预后评估。

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

!"胰腺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键词:胰腺肿瘤;诊断;治疗学;诊疗准则(主题)Standardfordiagnosisandtreatmentofpancreaticcancer(2022edition)GeneralOfficeofNationalHealthCommissionKeywords:PancreaticNeoplasms;Diagnosis;Therapeutics;PracticeGuidelinesasTopic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2.05.007收稿日期:2022-04-11;录用日期:2022-04-151 概述近年来,胰腺癌的发病率在国内外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在美国所有恶性肿瘤中,胰腺癌新发病例男性位列第10位,女性第9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4位。

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1年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位居我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7位,女性第11位,占恶性肿瘤相关死亡率的第6位。

本文所述胰腺癌均特指胰腺导管腺癌。

近年来,随着影像、内镜、病理等学科的发展,胰腺癌诊断水平有所提高;外科手术新理念和新技术(如腹腔镜技术、机器人等)的发展,局部治疗手段(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纳米刀消融治疗、粒子源植入等)以及抗肿瘤药物(如吉西他滨、纳米白蛋白紫杉醇、替吉奥、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奥沙利铂、尼妥珠单抗等)的应用等,为胰腺癌的治疗带来了机遇和进步。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胰腺癌诊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胰腺癌诊疗水平,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指南。

虽然该指南旨在帮助临床决策,但它不能纳入所有可能的临床变化。

本指南仅适用于胰腺导管上皮来源的恶性肿瘤。

2 诊断技术与应用2.1 高危因素 胰腺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

非遗传性危险因素:长期吸烟、高龄、高脂饮食、体质量指数超标、慢性胰腺炎或伴发糖尿病等是胰腺癌可能的非遗传性危险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胰腺癌规范化诊治指南(试行)一、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胰腺癌的诊断依据、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治疗方案。

本指南适用于具备相应资质的市、县级常见肿瘤规范化诊疗试点医院及其医务人员对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

二、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胰腺癌 pancreatic cancer:癌症发生于胰腺组织者,称为胰腺癌胰头癌: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交汇处右侧的胰腺癌,为胰头癌。

钩突是胰头的一部分。

胰体癌:发生于肠系膜上静脉与门静脉交汇处与腹主动脉之间的胰腺癌,为胰体癌。

胰尾癌:发生于腹主动脉与脾门之间的胰腺癌,为胰尾癌。

全胰癌:肿瘤部位超过2个区域的胰腺癌,为全胰癌。

三、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标准。

CEA(carcino-embryonic antigen) :癌胚抗原,是大肠癌组织产生的一种糖蛋白,作为抗原引起患者的免疫反应。

CEA可广泛存在于内胚叶起源的消化系统癌,也存在于正常胚胎的消化管组织中,在正常人血清中也可有微量存在。

对大肠癌、乳腺癌、胰腺癌和肺癌的疗效判断、病情发展、监测和预后估计是一个较好的肿瘤标志物,但其特异性不强,灵敏度不高,对肿瘤早期诊断作用不明显。

CA19-9 (carbohydrate antigen 19-9) :是一种粘蛋白型的糖类蛋白肿瘤标志物,为细胞膜上的糖脂质,因由鼠单克隆抗体116NS19-9识别而命名,是迄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

在血清中它以唾液粘蛋白形式存在,分布于正常胎儿胰腺、胆囊、肝、肠和正常成年人胰腺、胆管上皮等处,是存在于血液循环的胃肠道肿瘤相关抗原。

CA24-2:是一种唾液酸化的粘蛋白型糖类抗原,人体正常组织中含量很少,甚至没有。

发生恶性肿瘤时,肿瘤组织和血清中其含量可升高,胰腺癌和结直肠癌时尤为明显。

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CA242的优点主要在于其特异性较高,即在恶性肿瘤时升高明显,而良性疾病时一般不升高,且具有独立预示价值,可作为胰腺癌和结肠癌校好的肿瘤标志物,其灵敏度与CA19-9相仿,有报道其特异性、诊断效率则优于CA19-9。

四、诊治流程五、诊断依据(一)高危因素老年,有吸烟史,高脂饮食,体重指数超标为胰腺癌的危险因素,暴露于萘胺、联苯胺等化学物质可导致发病率增加。

(二)症状1.多数胰腺癌患者缺乏特异性症状,最初仅表现为上腹部不适,隐痛,易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混淆。

当患者出现腰背部疼痛为肿瘤侵犯腹膜后神经丛,为晚期表现。

2.80-90%胰腺癌患者在疾病初期即有消瘦、体重减轻3.胰腺癌患者常出现消化不良、呕吐、腹泻等症状。

(三)体征疑似胰腺癌患者 胰腺癌门诊 肿瘤标志物检测 组织或病理学查 影像学检查 不可切除确定诊断 定期随访 排除诊断可手术切除 可切除性评估 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随访1.胰腺癌患者病变初期缺乏特异性体征,出现体征时多为进展期或晚期。

2.黄疸为胰头癌患者常见体征,表现为全身皮肤黏膜黄染,大便颜色变白,小便发黄,皮肤瘙痒。

3.胰腺癌患者触及腹部肿块多为晚期,极少能行根治性手术切除。

(四)辅助检查1.血生化检查早期无特异性血生化改变,肿瘤阻塞胆管可引起血胆红素升高,伴有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酶学改变。

胰腺癌患者中有40%出现血糖升高和糖耐量异常。

2.肿瘤标志物检查检查血CEA、CA19-9升高对胰腺癌诊断有帮助价值。

3.影像学检查(1)超声:是胰腺癌诊断的首选方法。

其特点是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无损伤、无放射性、可多轴面观察,并能较好地显示胰腺内部结构、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

局限性是视野小,受胃、肠道内气体、体型等影响,有时难以观察胰腺,特别是胰尾部。

检查者经验对结果影响较大。

(2)CT扫描:是目前检查胰腺最佳的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胰腺癌的诊断和分期。

平扫可显示病灶的大小、部位,但不能准确定性诊断胰腺病变,显示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较差。

增强扫描能够较好地显示胰腺肿物的大小、部位、形态、内部结构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能够准确判断有无肝转移及显示肿大淋巴结。

(3)MRI及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不作为诊断胰腺癌的首选方法,但当患者对CT增强造影剂过敏时,可采用MR代替CT扫描进行诊断和临床分期;另外,MRCP对胆道有无梗阻及梗阻部位、梗阻原因具有明显优势,且与ERCP、PTC比较,安全性高,对于胰头癌,MR可作为CT扫描的有益补充。

(4)上消化道造影:只能显示部分晚期胰腺癌对胃肠道压迫侵犯所造成的间接征象,无特异性。

目前已为断面影像学检查所取代。

六、胰腺癌的分类和分期WHO 胰腺外分泌肿瘤的组织学分类(2006)上皮性肿瘤良性浆液性囊腺瘤 8441/0粘液性囊腺瘤 8470/0导管内乳头-粘液腺瘤 8453/0成熟畸胎瘤 9080/0交界性(未确定恶性潜能)粘液性囊性肿瘤伴中度不典型性 8470/1导管内乳头-粘液腺瘤伴中度不典型性 8453/1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8452/1恶性导管腺癌 8500/3粘液性非囊性癌 8480/3印戒细胞癌 8490/3腺鳞癌 8560/3未分化(间变性)癌 8020/3伴有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未分化癌 8035/3混合性导管-内分泌癌 8154/3 浆液性囊腺癌 8441/3粘液性囊腺癌 8470/3非侵袭性 8470/2侵袭性 8470/3导管内乳头-粘液腺癌 8453/3非侵袭性 8453/2侵袭性(乳头-粘液腺癌) 8453/3 腺泡细胞癌 8550/3腺泡细胞囊腺癌 8551/3混合性腺泡-内分泌癌 8154/3胰母细胞瘤 8971/3实性-假乳头状癌 8452/3其它非上皮性肿瘤继发性肿瘤(二)胰腺癌的分期目前胰腺癌的分期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公布的2002年胰腺癌国际分期。

2002年胰腺癌UICC/AJCC TNM分期系统T-原发肿瘤Tx 不能测到原发肿瘤T0 无原发肿瘤的证据Tis 原位癌M1 远处转移T1 肿瘤局限于胰腺,最大径≤2cm*T2 肿瘤局限于胰腺,最堧径≤2cm*T3 肿瘤扩展至胰腺外,但未累及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T4 肿瘤侵犯腹腔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N-区域淋巴结Nx 不能测到区域淋巴结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N1 区域淋巴结转移M-远处转移Mx 不能测到远处转移M0 无远处转移M1 远处转移注:* 经CT 测量(最大径)或切除标本经病理学分析分期0 期 Tis N0 M0ⅠA 期 T1 N0 M0ⅠB 期 T2 N0 M0ⅡA 期 T3 N0 M0ⅡB 期 T1、T2、T3 N1 M0Ⅲ期 T4 任何N M0Ⅳ期任何T 任何N七、诊断胰腺癌尚无统一临床诊断标准,确诊需组织细胞学诊断。

(一)临床诊断1.临床症状40岁以上患者有下列任何表现需高度怀疑胰腺癌的可能性:(1)不明原因的梗阻性黄疸;(2)近期出现无法解释的体重下降>10%;(3)近期出现不能解释的上腹或腰背部疼痛;(4)近期出现模糊不清又不能解释的消化不良症状,内镜检查正常;(5)突发糖尿病而又无诱发因素,如家族史、肥胖;(6)突发无法解释的脂肪泻;(7)自发性胰腺炎的发作;(8)如果病人是嗜烟者应加倍怀疑。

2.肿瘤标志物检查血清CEA、CA19-9等标志物水平升高者应高度怀疑。

3.影像学检查超声、增强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胰腺肿物,胰腺外形改变等符合胰腺癌影像学特征者可临床诊断为胰腺癌。

(二)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确诊组织病理学或细胞学检查可确定胰腺癌诊断。

可通过术前/术中细胞学穿刺,活检,或转至有相应条件的上级医院行内镜超声穿刺/活检获得。

八、鉴别诊断(一)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渐进性的广泛胰腺纤维化病变,导致胰管狭窄阻塞,胰液排出受阻,胰管扩张。

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恶心,呕吐以及发热。

与胰腺癌均可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腹泻、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临床表现,二者鉴别困难。

1.慢性胰腺炎发病缓慢,病史长,常反复发作,急性发作可出现血尿淀粉酶升高,且极少出现黄疸症状2.CT检查可见胰腺轮廓不规整,结节样隆起,胰腺实质密度不均。

3.慢性胰腺炎患者腹部平片和CT检查胰腺部位的钙化点有助于诊断。

(二)壶腹癌壶腹癌发生在胆总管与胰管交汇处。

黄疸是最常见症状,肿瘤发生早期即可以出现黄疸。

1.因肿瘤坏死脱落,可出现间断性黄疸。

2.十二指肠低张造影可显示十二指肠乳头部充盈缺损、黏膜破坏“双边征”3. B超、CT、MRI、ERCP等检查可显示胰管和胆管扩张,胆道梗阻部位较低,“双管征”,壶腹部位占位病变。

(三)胰腺囊腺瘤与囊腺癌胰腺囊性肿瘤临床少见,多发生于女性患者。

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治疗以及预后均与胰腺癌不同。

影像学是将其与胰腺癌鉴别的重要手段,B超、CT可显示胰腺内囊性病变,囊腔规则,而胰腺癌只有中心坏死时才出现囊变,且囊腔不规则。

(四)其他包括一些少见的胰腺病变,临床鉴别诊断困难。

九、胰腺癌的治疗(一)治疗原则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化学治疗以及介入治疗等。

综合治疗是任何分期胰腺癌治疗的基础,但对每一个病例需采取个体化处理的原则,根据不同病人身体状况、肿瘤部位、侵犯范围、黄疸以及肝肾功能水平,有计划、合理的应用现有的诊疗手段,以其最大幅度的根治,控制肿瘤,减少并发症和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对拟行放、化疗的病人,应作Karnofsky或ECOG评分。

(二)手术治疗1.手术治疗原则手术切除是胰腺癌获得最好效果的治疗方法,然而,超过80%的胰腺癌患者因病期较晚而失去手术机会,对这些患者进行手术并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应完成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及全身情况评估,由以腹部外科为主,包括影像诊断科、化疗科、放疗科等包括多学科的治疗小组判断肿瘤的可切除性和制定具体治疗方案。

手术中应遵循以下原则:(1)无瘤原则:包括肿瘤不接触原则、肿瘤整块切除原则及肿瘤供应血管的阻断等。

(2)足够的切除范围: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范围包括远端胃的1/2-1/3、胆总管下段和/或胆囊、胰头切缘在肠系膜上静脉左侧/距肿瘤3cm、十二指肠全部、近段15cm的空肠;充分切除胰腺前方的筋膜和胰腺后方的软组织。

钩突部与局部淋巴液回流区域的组织、区域内的神经丛。

大血管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等。

(3)安全的切缘: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需注意6个切缘,包括胰腺(胰颈)、胆总管(肝总管)、胃、十二指肠、腹膜后(是指肠系膜上动静脉的骨骼化清扫)、其他的软组织切缘(如胰后)等,其中胰腺的切缘要大于3cm,为保证足够的切缘可于手术中对切缘行冰冻病理检查。

(4)淋巴结的清扫:理想的组织学检查应包括至少10枚淋巴结。

如少于10枚,尽管病理检查均为阴性,N分级应定为pN1而非pN0。

胰腺周围区域包括腹主动脉周围的淋巴结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是术后复发的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