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屈光学
合集下载
基础眼屈光学屈光不正课件

治疗方案
01
框架眼镜:适用于轻度近视、远视和散光 患者
02
隐形眼镜:适用于中度近视、远视和散光 患者
03
激光手术:适用于高度近视、远视和散光 患者
04
晶体植入手术:适用于高度近视、远视和 散光患者,特别是角膜厚度不足的患者
屈光不正的常见 问题与解答
屈光不正的常见问题
01
什么是屈光不 正?
02
屈光不正有哪 些类型?
视力检查:通过视力表检查 患者的视力情况
屈光度检查:通过屈光度仪 测量患者的屈光度
眼轴长度测量:通过眼轴长 度测量仪测量患者的眼轴长
度
角膜地形图检查:通过角膜 地形图仪测量患者的角膜地 形图,了解角膜的曲率情况
眼底检查:通过眼底镜检查 患者的眼底情况,了解眼底
病变情况
眼压检查:通过眼压仪测量 患者的眼压,了解眼压情况
屈光不正的治疗方法
01
框架眼镜:通过镜 片矫正视力,适用 于大多数屈光不正
患者
02
隐形眼镜:直接戴 在角膜上,适用于 框架眼镜无法矫正
的患者
03
激光手术:通过激 光改变角膜形状, 适用于高度近视、
远视、散光患者
04
晶体植入手术:将 人工晶体植入眼内, 适用于高度近视、
远视、散光患者
屈光不正的预防措施
4
远视是由于眼轴过短或 角膜曲率过小,导致光 线聚焦在视网膜后方
5
散光是由于角膜曲率不 均匀,导致光线聚焦在 视网膜不同位置
屈光不正的分类
近视:远视力 下降,近视力
正常 1
老花眼:随着 4
年龄增长,视 力逐渐下降
远视:远视力
2
正常,近视力 下降
眼屈光学5双眼视觉基础

融合机制
大脑通过特定的神经通路将两只眼睛接收到的图像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在处理 过程中,大脑会消除图像间的微小差异,同时提取出深度、距离等立体信息, 最终形成单一的、具有深度的视觉感知。
双眼视觉与单眼视觉比较
01
视野范围
双眼视野范围更广阔,两只眼睛可以分别观察不同方向的物体,从而扩
大了视野范围。而单眼视野范围相对有限。
02 03
立体感知
双眼视觉可以形成立体感知,通过双眼视差判断物体的远近和深度。而 单眼视觉无法形成立体感知,只能依靠其他线索如遮挡关系、光影变化 等来推测物体的远近和深度。
视觉质量
双眼视觉可以提高视觉质量,两只眼睛可以互相补充和校正图像信息, 使得观察物体更加清晰、准确。而单眼视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图 像模糊、失真等问题。
双眼视觉重要性
双眼视觉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正常的 视觉功能、提高视觉质量和增强视觉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双 眼视觉的缺失或异常可能导致立体盲、复视等视觉问题,严 重影响生活质量。
双眼视觉形成原理
双眼视差
两只眼睛观察同一物体时,由于观察角度的略微差异,导致物体在两只眼睛视 网膜上的成像存在微小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为双眼视差,是大脑判断物体远近 和形成立体视觉的重要线索。
隐形眼镜类型
包括软性隐形眼镜、硬性 隐形眼镜等,可根据个体 需求和舒适度选择。
适应症
适用于多种屈光不正,尤 其对于高度近视、高度远 视等患者提供更好的视觉 质量和舒适度。
手术矫正技术
矫正原理
通过手术的方式改变眼球的屈光状态,使光线能够准确地聚焦在 视网膜上,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手术类型
包括角膜屈光手术、晶状体屈光手术等,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手术方式。
大脑通过特定的神经通路将两只眼睛接收到的图像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在处理 过程中,大脑会消除图像间的微小差异,同时提取出深度、距离等立体信息, 最终形成单一的、具有深度的视觉感知。
双眼视觉与单眼视觉比较
01
视野范围
双眼视野范围更广阔,两只眼睛可以分别观察不同方向的物体,从而扩
大了视野范围。而单眼视野范围相对有限。
02 03
立体感知
双眼视觉可以形成立体感知,通过双眼视差判断物体的远近和深度。而 单眼视觉无法形成立体感知,只能依靠其他线索如遮挡关系、光影变化 等来推测物体的远近和深度。
视觉质量
双眼视觉可以提高视觉质量,两只眼睛可以互相补充和校正图像信息, 使得观察物体更加清晰、准确。而单眼视觉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图 像模糊、失真等问题。
双眼视觉重要性
双眼视觉是人类视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正常的 视觉功能、提高视觉质量和增强视觉体验具有重要意义。双 眼视觉的缺失或异常可能导致立体盲、复视等视觉问题,严 重影响生活质量。
双眼视觉形成原理
双眼视差
两只眼睛观察同一物体时,由于观察角度的略微差异,导致物体在两只眼睛视 网膜上的成像存在微小差异。这种差异被称为双眼视差,是大脑判断物体远近 和形成立体视觉的重要线索。
隐形眼镜类型
包括软性隐形眼镜、硬性 隐形眼镜等,可根据个体 需求和舒适度选择。
适应症
适用于多种屈光不正,尤 其对于高度近视、高度远 视等患者提供更好的视觉 质量和舒适度。
手术矫正技术
矫正原理
通过手术的方式改变眼球的屈光状态,使光线能够准确地聚焦在 视网膜上,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手术类型
包括角膜屈光手术、晶状体屈光手术等,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 手术方式。
眼屈光学.ppt

真性近视
是否 有动态屈光参与 分类
假性近视
混合性近视
第2节近视眼的分类
病理性近视
轴性
单纯性近视
屈光成分
曲率性近视
屈光性
屈光指数性近视
第3节近视眼的发病原因
近视眼的病因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长时间的视近、照明、营养、坐姿 握笔不正确 微量元素、有机磷农药的影响。 遗传因素: 种族因素(中国和日本发病率高黑 种人近视眼发病率就低)
第5节圆锥角膜的处理方法
角膜接触镜 尤其硬性高透氧接触镜,为角膜圆锥的治疗的最
佳方案
第5节散光眼临床表现
视力疲劳
散 光 眼 的 临 床 表 现
视觉降低
其他症状
第5节散光眼临床表现
视觉疲劳:散光眼由于在视网膜上
并无清晰完整的物象存在,患者会不 断的调整调节功能,试图得到清晰的 视物因此势必会造成视觉疲劳。
金冠眼镜
眼屈光学
眼屈光学
一、正视眼
二、非正视眼 ①近视 ②远视 ③散光 ④屈光参差 ⑤两眼像不等
三、老视
正视眼
非正视眼
屈光性 老视 轴性 复合性
近视
远视
散光
正视眼和非正视眼
正视眼: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曲
折,在视网膜上会聚成像的眼睛。
正视眼和非正视眼
非正视眼是指点眼睛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
什么是远视眼?
远视眼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 在视网膜后会聚成像的眼睛。
第2节远视眼的屈光情况
从无限远处发出的平行光在视网膜的后方形成焦点,而在视网 膜上形成模糊不清的像。
第3节远视眼分类
成因分类
是否 有动态屈光参与 分类
假性近视
混合性近视
第2节近视眼的分类
病理性近视
轴性
单纯性近视
屈光成分
曲率性近视
屈光性
屈光指数性近视
第3节近视眼的发病原因
近视眼的病因 ——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长时间的视近、照明、营养、坐姿 握笔不正确 微量元素、有机磷农药的影响。 遗传因素: 种族因素(中国和日本发病率高黑 种人近视眼发病率就低)
第5节圆锥角膜的处理方法
角膜接触镜 尤其硬性高透氧接触镜,为角膜圆锥的治疗的最
佳方案
第5节散光眼临床表现
视力疲劳
散 光 眼 的 临 床 表 现
视觉降低
其他症状
第5节散光眼临床表现
视觉疲劳:散光眼由于在视网膜上
并无清晰完整的物象存在,患者会不 断的调整调节功能,试图得到清晰的 视物因此势必会造成视觉疲劳。
金冠眼镜
眼屈光学
眼屈光学
一、正视眼
二、非正视眼 ①近视 ②远视 ③散光 ④屈光参差 ⑤两眼像不等
三、老视
正视眼
非正视眼
屈光性 老视 轴性 复合性
近视
远视
散光
正视眼和非正视眼
正视眼: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曲
折,在视网膜上会聚成像的眼睛。
正视眼和非正视眼
非正视眼是指点眼睛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
什么是远视眼?
远视眼是指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屈折, 在视网膜后会聚成像的眼睛。
第2节远视眼的屈光情况
从无限远处发出的平行光在视网膜的后方形成焦点,而在视网 膜上形成模糊不清的像。
第3节远视眼分类
成因分类
基础1-2眼屈光学-调节与集合

2. +2.00D远视眼,近点为10cm, 调节幅度A=10.00+(+2.00)=12.00(D)。 【例2】设40岁时调节幅度5.00D,则: 正视眼: 调节近点距离=1/5=20(cm) -1.00D近视眼: P=A-(±R)= 5.0- (-1.0)=6.0(D) 调节近点距离=1/P=1/6≈17(cm) +1.00D远视眼:调节近点距离=1/(5 -1)=25(cm)
3 米角 4 5
以棱镜度表示集合角
15
(1)正视眼:调节量与集合量一致,同步联动,两者关系 协调。 (2)屈光不正:调节与集合两者处于不协调状态。 近视:调节量小于集合量,调节与集合联动关系失调。 远视:调节量大于集合量,调节与集合联动关系失调
16
(1)集合功能不全:主要见于屈光不正者,如近视眼、高 度远视眼、屈光参差等。
17
(3)散开功能不全:多为身体疲劳引起的功能性障碍,一 般为功能性。 临床症状:远距离作业时,常出现眼部疲劳、头疼和间歇 性同侧性复视等,当一天工作完毕身体困乏时,上述症状 尤为突出。 (4)散开功能过度:是视远时两眼视轴过度散开,视近时 可恢复至正常。 除具有一般视疲劳症状外,患者在向远处眺望、向外侧方 注视时,会出现交叉性复视,形成视觉干扰。 在太阳光下,常将一眼闭上,待身体倦乏时,视干扰更为 严重。
临床症状:由远距注视变为近距注视时视力变模糊、无法 长时间阅读、眼酸、眼疼、交叉性复视、疲劳。 另外,观察运动物体有困难,如坐高速火车看外面迅速闪 过的景物即会头昏不适,这点常被疑为耳科前庭功能障碍 所致的“晕车”。
(2)集合功能过度:易发生在未矫正的远视眼或近视眼戴 镜初期。
临床症状:常出现阅读困难,短时间阅读后即有眼部不适、 头疼、视力模糊,如集合过强成为痉挛状态,会引起复视。
3 米角 4 5
以棱镜度表示集合角
15
(1)正视眼:调节量与集合量一致,同步联动,两者关系 协调。 (2)屈光不正:调节与集合两者处于不协调状态。 近视:调节量小于集合量,调节与集合联动关系失调。 远视:调节量大于集合量,调节与集合联动关系失调
16
(1)集合功能不全:主要见于屈光不正者,如近视眼、高 度远视眼、屈光参差等。
17
(3)散开功能不全:多为身体疲劳引起的功能性障碍,一 般为功能性。 临床症状:远距离作业时,常出现眼部疲劳、头疼和间歇 性同侧性复视等,当一天工作完毕身体困乏时,上述症状 尤为突出。 (4)散开功能过度:是视远时两眼视轴过度散开,视近时 可恢复至正常。 除具有一般视疲劳症状外,患者在向远处眺望、向外侧方 注视时,会出现交叉性复视,形成视觉干扰。 在太阳光下,常将一眼闭上,待身体倦乏时,视干扰更为 严重。
临床症状:由远距注视变为近距注视时视力变模糊、无法 长时间阅读、眼酸、眼疼、交叉性复视、疲劳。 另外,观察运动物体有困难,如坐高速火车看外面迅速闪 过的景物即会头昏不适,这点常被疑为耳科前庭功能障碍 所致的“晕车”。
(2)集合功能过度:易发生在未矫正的远视眼或近视眼戴 镜初期。
临床症状:常出现阅读困难,短时间阅读后即有眼部不适、 头疼、视力模糊,如集合过强成为痉挛状态,会引起复视。
(完整版)眼屈光学

区分推进法测调节近点、集合近点
推进法(push up)测量调节幅度是以不能通过提高调节来保持清晰, 以“模糊”为测量终点。集合近点(NPC)的检查终点不能集合保持双眼 视、融像打破,以“破裂”(不能保持仅看到一个视标)为测量终点。
近点距离
1 屈光不正度 调节幅度
p(m)
1 F(D) Amp(D)
人眼的屈光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因 素和环境因素。
第二节 眼球光学
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不同折射率的介质时,光 线将在界面发生偏折现象,该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 屈光(refraction)。光线在界面的偏折程度,可用屈光 力来表达。
在眼球光学中,应用屈光度(diopter,D)作为屈光力的 单位。屈光度为焦距的倒数,即D=1/f。
2.硬镜(RGP) 基本参数:直径、基弧(镜片后表面曲率 半径)、度数
3.角膜塑形镜(OK镜) 球面、非球面(≤-6.00DS,≤-1.50DC) Toric RGP、圆锥角膜片、不规则 镜…
三.屈光手术(surgery) 1.角膜屈光手术:PRK, LASIK, LASEK, 飞秒,
SMILE飞秒…
轴性近视 :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角膜和晶状体曲率 在正常范围。
视网膜成像区别: 轴性屈光不正眼轴长度改变,未矫正的轴性近视眼视网膜像大于轴
性远视眼;屈光性屈光不正眼轴长度相等,未矫正的屈光性近视、远 视眼和正视眼的视网膜像均相等。
按近视度数(degree of myopia ):轻度近视 ≤ -3.00 D 中度近视 -3.25 ~ -6.00D 高度近视 > -6.00D
2)中度 +3.25~+5.00D 3)高度 > +5.00D 能被调节所代偿的那一部分远视,称为隐性远视,在未行 睫状肌麻痹眼光时难以发现。随年龄增长,调节能力下降, 被调节所代偿的隐性远视则逐渐暴露出来。
眼屈光学

3- 视力检查 :一般检查距离为3-5米
检查方法
注意事项: 先右眼后 注意事项:A.先右眼后 左眼、 左眼、不要眯眼 B·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 自上而下 注视时间3秒以内 注视时间 秒以内 2. 一般要求:A.照明环境与 一般要求: 照明环境与 视力表相同或稍暗 B.高度:1.0行 高度: 行 高度 视标与检查眼水平 3. 记录方法:1.0认错 个, 记录方法: 认错2个 认错 -2 记录为1.0 记录为 1.
单纯远视散光:一条焦线在视网膜上 单纯远视散光:一条焦线在视网膜上, 另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后 另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后。
依二焦线与视网膜位置分类
复性近视散光:两条焦线均在视网膜前 复性近视散光:两条焦线均在视网膜前 。
依二焦线与视网膜位置分类
复性远视散光:两条焦线均在视网膜后 复性远视散光:两条焦线均在视网膜后 。
• 远视采用正镜矫正
远视眼分类(按屈光成分) 远视眼分类(按屈光成分)
(1)轴性远视:眼轴过短,最常见。实际上短 )轴性远视:眼轴过短,最常见。 眼球是人类正常发育过程中一个阶段, 眼球是人类正常发育过程中一个阶段 , 若发育不 眼轴每缩短1mm,约有 全,眼轴每缩短 ,约有+3D屈折力之减弱即 屈折力之减弱即 +3D远视 远视 (2)曲率性远视:眼轴长度正常,但角膜、晶 )曲率性远视:眼轴长度正常,但角膜、 状体弯曲度减弱所致。 状体弯曲度减弱所致。 • (3) 指数性远视:房水或玻璃体,屈光指数偏 ) 指数性远视:房水或玻璃体, 低所致
• • • • • •
根据焦线与视网膜的相对位置: 1)单纯近视散光 2) 单纯远视散光 3) 复性近视散光 4) 复性远视散光 5) 混合散光
依二焦线与视网膜位置分类
眼屈光学

老视临床表现
先看不清小字,为了看清,把头后仰把 书拿远,晚上看书喜欢用较亮的灯光。 原理:视近物困难,眼睛在最大调节状 态下所能看清最近一点,近点逐渐变远, 常将目标放得远些才能看清,在光线不足 的情况下更为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这 种现象逐渐加重,以至将目标放的很远 也不能看清。 眼疲劳。
老视眼治疗
近视眼治疗
治疗方法: 1. 验光配镜:框架眼镜,隐形眼镜(原 则:最高视力最低度数,防止调节参与) 2. 手术治疗:激光(要辩证去看) 3. 其他:OK镜(现已不采用)
远视眼分类及病因
1.轴性远视(最常见):比较短 2.曲率性远视:较小 3.指数性远视:糖尿病治疗中引起的。 4.病因:人眼发育,刚出生婴儿远视,发育过程 中眼球不断长大,此过程为正视化。 1. 若发 育不充分是产生轴性远视的主要原因,大多 数远视为轴性, 2. 曲率性:角膜或晶状体表 面曲率有差别3.指数性:折射率偏小。
散光眼图示
近视眼原因
1. 遗传:高度近视眼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环境因素:但在幼儿阶段,眼球尚未发育成 熟,突然走进视卫生条件不好的工作环境,又 从事长久而紧张的视近作业则环境因素就成为 近视眼的主要原因。, 3.个人习惯:长时间视近、眼疲劳。
近视眼分类
1.其程度分:-300以内为轻度(小等于),-300----600 为中度,-600以上为高度(高于) 2.按屈光成分 1)轴性近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所致 ,而眼的屈光力正 常.眼球变长主要在赤道部以后部分. 2)屈折性近视: 曲率性近视:由于角膜或晶体的弯曲度过强所致,而眼球的 前后径长度正常。 屈光指数性近视:由于晶体屈光指数增加所致 (n玻,n房↓) 而眼球的前后径长度正常.。 3)按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 单纯性和病理性 (白内障)
基础1-3眼屈光学-屈光不正ppt课件

(3)屈光系统成分位置偏斜原因。
2.散光眼的屈光 当眼调节静止时,平行光线经眼屈折后,因屈光系统各 子午线屈光力不同,引起不同的聚散度,故不能在视网 膜上聚成焦点,而是在不同距离处形成两条焦线。
规则散光眼的屈光状态Sturm光锥(史氏光锥)
11
3.散光眼的分类
(1)规则散光: 两个主子午线互相直交,可用镜片矫正的散光。 1)强主子午线方向分类 ①顺规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垂直方向(土30°), 近视散光轴位在180°±30°, 远视散光轴位在90°±30°。 ②逆规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水平方向(土30°), 近视散光轴位在90°土30°, 远视散光轴位在180°±30°。 ③斜向散光:强主子午线位于斜位方向, 在30°〜60°或120°〜150°。
17
(1)双眼视功能障碍:屈光度每相差0.25D,物像大小就要 相差0.5%,如两眼视网膜物像大小超过5%,就会发生双 眼融像困难,故2.50D是两眼屈光参差最大耐受度。 (2)呈现交替视力:很少用调节,极少形觉影像刺激,发育
障碍导致弱视。
16
是指两眼屈光状态在性质与(或)程度上互有差异。 生理性屈光参差: 两眼屈光度相差球镜度 ≤ 1.50D或柱镜度 ≤ 1.00D; 病理性屈光参差: 两眼屈光度相差球镜度>1.50D或柱镜度>1.00D。
1.屈光参差的成因: 先天性异常、发育不良、后天原因。
6
4.远视眼的临床表现 (1)视力减退。 (2)视疲劳。 (3)内斜视。 (4)眼底变化。
5.远视眼的矫正 (1)框架眼镜。 (2)角膜接触镜。 (3)手术。
7
1.近视眼的患病率: 不同民族有明显的差异。1995年调查:小学15%〜20%、 中学40%〜50%、大学60%〜70%。 2.近视眼的成因: (1)遗传因素:种族因素、家族因素。 (2)环境因素:视近负荷、作业距离、用眼时间、照明条 件、光污染、视觉环境的改变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视的五大学说与控制
一、调节学说:
眼睛在看5米以外的物体时处于无调节状态。 根据D=1/F公式计算。(D为调节屈光度,F为焦距) 看近三联动:人的眼睛在看近时调清近处目标,睫状肌 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增厚,把眼球后的焦点拉近至 视网膜上——此为调节。
镜不能使平行光线形成焦点,后三者统称为散光
透镜。
球面透镜
定义:指前后表面均为球面,或者一面为球面、 一面为平面(平面可看作为半径无穷大的球面)
的透镜。
球面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两种。
透镜及成像
凸透镜和凹透镜统称为球镜 凸透镜:有会聚作用。又叫 正透镜,“+”表示
凹透镜:有会聚作用。又叫 负透镜,“—”表示
近视的五大学说与控制
二、眼肌牵拉学说:
黄斑部是眼球壁最薄弱处,眼睛看近时,内直肌, 上斜肌收缩牵拉,眼球向内,向下旋转,导致后 巩膜窿起,长时间引起近视。 可使眼球向外旋转,如果学习桌斜面或斜面看书 效果更好。 通过眼球运动,减轻调节肌,辐辏肌长时间看近 的超负荷发挥。
近视的五大学说与控制
力,使近距离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 的像,这种为看清近物体 而改变眼的屈 光力的功能称为眼的调节。 调节——晶状体的弹性和睫状肌的肌力。
调节与集合
平时睫状肌松弛使悬韧带保持一定紧
张度,晶状体被牵拉而扁平,屈光力最小,
有利于远视。近视时环形睫状肌收缩→放
松晶体悬韧带→晶体凭本身的弹性和晶体
囊的张力前凸→在结点前移和曲率变大两 种作用下增加屈光力。
眼用棱镜
球面透镜中 凹透镜可看作由顶对顶的三棱镜组成 凸透镜可看作由底对底的三棱镜组成
视力定义及表示方法
视力:眼分辨二维物体形状和位置的能力。 记录法: 小数记录法 五分记录法 小数记录法与五分记录法的对应关系: 0.1 0.12 0.15 0.2 0.25 0.3 0.4 1.5 4.0 0.5 2.0 4.1 4.2 4.3 4.4 4.5 0.6 0.8 1.0 1.2
光线
会聚光线、发散光线、平行光线
透镜概念
由前后两个折射面组成的透明介质为透镜。 这两个折射面至少一个为弯曲面,弯曲面可以分
为球面、柱面、环曲面或者非球面。
透镜概念
根据透镜前后形状的不同可以分为球面透镜、
圆柱透镜、球柱透镜和环曲面透镜四类。
从光学作用分析,球面透镜可以使平行光线形
成一个焦点,而圆柱透镜、球柱透镜和环曲面透
球面透镜的叠加和中和
两个透镜,光心相重合叠加后,其镜度大小等于
两个球面透镜屈光度的代数和。
例: (+2.75)+(+1.25)=? (+6.00)+(-3.00)=?
柱面透镜的意义
柱镜由于是在圆柱体上切下来的,那意味着它 的屈光力就有特定的方向。
注:柱面透镜,在轴的方向上屈光力为0。在
与其轴垂直的方向上,屈光力最大。 比如:—2.00DC*45的意义为:在该透镜的135 度方向上其屈光力为—200度。在其45度方向 上其屈光力为零。
像移,这种现象为我们能快速给镜片定性提供简
便而准确的方法。
剪刀运动:透过散光镜片看十字线的时候会有像
剪刀一样,扭动现象称为:剪刀运动
柱面透镜
柱镜: 1、圆柱透镜:由一个透明圆柱玻璃体岩轴的方 向剖开而得到的(规定:柱镜中不产生折射的方 向叫做柱镜的轴)
柱面透镜
由圆柱体玻璃的一部分截制而成,又称柱镜。
球面透镜特性
凸透镜:(1)中间厚边缘薄;
(2)对物体有放大作用,放大倍率与镜
度成正比;
(3)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4)通过透镜物象运动相反呈现逆动;
(5)矫正远视及散光。
球面透镜特性
凹透镜:(1)中间薄边缘厚;
(2)对物像有缩小作用,缩小倍率与
镜度成反比;
(3)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通过透镜物象运动相同呈现顺动;
球柱镜的联合
任何透镜的联合,我们最终以一球一柱的方 式表达。
球柱镜=球镜+柱镜,如:球镜-3.00D,柱镜
-1.00DX90可表示为球柱镜:
-3.00DS-1.00DCX90,
或写成-3.00-1.00X90
棱镜
由三个不平行平滑表面围成的具有三个棱的均 匀透明体的一部分。 眼通过棱镜所看到的像比实际物体靠近棱镜顶 部
光的基本性质
光是由光子为基本粒子组成,具有粒子性与波动 性,称为波粒二象性。 光束是将一系列有一定关系的光线集合起来。 光作为一种电磁波,有一定的波长,故又称为光 波。
紫外线
紫外线的危害是累积的,故老年人易患日照白内障。
UVC UVB UVA
大气臭氧层阻挡进入 2.9%到地球表面 97%到地球表面
4.6
5.2
4.7
5.3
4.8
4.9
5.0
5.1
眼球光学
一、光与眼的屈光 眼球的光学系统成分由外向内为角膜、房水、晶 状体和玻璃体。
2.眼的屈光
光线进入眼的光学系统,在视网膜黄斑部成像称 为眼的屈光。
眼的屈光
眼球总屈光力在调节静止状态下为 58.64D,最大调节时为70.57D。眼屈光系统
中最主要的屈光成分是角膜和晶状体,角膜
3、反射定律:当光入射到两个均匀介质的分界 面上,有一部分光要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入 射角(i)=反射角(r) 法线(N):垂直于界面的线。 入射角(i):入射角与法线的交角。 反射角(r):反射光与法线的交角。
色散
白光是由各种不同波长的色光所组成。透镜对不同 波长的各色光具有不同折射力,对波长较长的红光 折射力小,而对波长短的紫光折射力大。所以当白 光通过透镜时,紫光的焦点距离透镜最近,红光的 焦点距离透镜最远,其他各色光,依其不同波长焦 点处于紫色和红色光焦点之间。我们把这种现象叫 做色像差或色差。
近视的分类
近视程度分: 轻度近视:-3.00D以下 中度近视:-3.00~-6.00D 重度近视:-6.00D以上 近视性质分: 假性近视 轴性近视 真性近视 曲率性近视 混合性近视 屈光指数性近视
近视的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
1、视力减退:远视力减退,近视力正常。 2、视疲劳 3、眼位偏斜 4、高度近视眼球突出 5、眼底改变
(5)用来矫正近视
球面透镜
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的 透镜,有会聚作 用。可分为:双 凸,平凸,凹凸。 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 透镜,有发散作 用。可分为:双 凹,平凹,凸凹。
球面透镜的视觉像移
将负透镜置于眼前,目标物体顺动。
将正透镜置于眼前,目标物体逆动。
通过移动的镜片观察目标也在移动的现象称视觉
近视的危害
1、玻璃体混浊 2、视网膜剥离 3、视网膜出血 4、黄斑部变性 5、青光眼
视 网 膜 出 血
正 常 眼 底
视网膜剥离
6、失明
近视的危害
黄斑部变性
青光眼
高度近视眼眼底
近视的并发症
并发症:
1)近视弧形斑
2)豹纹状眼底
3)黄斑部改变
4)后巩膜葡萄肿
5)周边网膜变性:裂孔—网膜剥离
6)玻璃体混浊 7)青光眼是正常人的6—8倍
三、形觉剥夺学说:有专家指出,长时间近距
离读写是一种特殊的形觉剥夺。 用眼罩遮盖部分视网膜可使其对应部位巩膜扩大, 形成局部性近视。 因近距离阅读时只有视网膜中心凹部位能获得充 分的视觉刺激,而视网膜其他大部分部位则缺乏 足够的刺激,大部分视网膜细胞活性降低。
近视的五大学说与控制
四、离焦学说:
减少光线反射进入眼睛,降低近视的发病率。
近视三联动演示
集合(辐辏)
定义:当视近物时,除调节作用外,双眼还
必须同时向内转动,使视轴能正对物体,这种作
用称为集合。 三联动:在调节与集合的同时还伴有瞳孔缩 小,三者都在动眼神经支配下完成。看近同时发 生的调节,集合及瞳孔缩小三种现象称为近反射 三联动。
近视的概念
概念:
近视: 眼在调节松弛的状态下,平行光线经过眼 的屈光系统的屈折后,所形成焦点在视网膜之前, 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弥散环。
特性:1、投射光线沿柱镜轴的方向投射时,全无 屈折作用,即不发生屈折,但要与轴成 直角方向投射,则有会聚或者分散光线 的屈光性能。 2、凡与柱镜轴成直角方向的平行投射光线, 其屈折作用视凸透镜或者凹透镜而异。 3、柱镜各子午线上的屈光力不等,且按规 律周期性变化。 4、通过移动的镜片观察目标也在移动的现象
眼睛是适合看远的,人类在远古时代由于狩猎, 需要好的远视力;第二次世界大战;文革中由于
看书少故近视率低。
把野外的动物放在近环境中很快变成近视。给小 鸡单眼遮盖(缝眼睑)一个月,形成单眼高度近视。
近视的五大学说与控制
五、营养学说:
1、叶黄素 近年来发现叶黄素有防止近视、解除视觉疲劳的 作用。 叶黄素大量存在于绿色新鲜的蔬菜和桔子中,这 就是农村的孩子比城市的孩子近视率低的缘故。 叶黄素聚集在黄斑处,吸收进入眼睛的毒光—紫 外线、蓝光,同时消耗自己以化解光中毒。
透镜单位:屈光度
折射现象在眼球光学中称为屈光(refraction)。光线在界 面的偏折程度,可用屈光力来表达。 在眼球光学中,应用屈光度(diopter/D)作为屈光力的单 位。屈光度为焦距的倒数,即D=1/f。
1D就是咱们平时所说的100度。
近视用凹透镜矫正,即镜片为负度数:—0.50D即是50度的 近镜。 远视用凸透镜矫正,即镜片为正度数:+1.50D即是150度的 远视。
近视的五大学说与控制
由于叶黄素不能在体内合成,但光线每天需要消 耗大量的叶黄素,当叶黄素的补充不足时,黄斑 就处于没有保护的状态。为了不被蓝光毒害,眼 睛只有采用躲避的办法,奋力调节眼球,使黄斑 远离光线的焦点——这就是近视。 教育部门开始在中小学开展告别“白纸黑字”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