杠杆的动态分析

杠杆的动态分析
杠杆的动态分析

杠杆的动态分析

1.用在杠杆一端且始终与杠杆 F ,将杠杆缓慢地由 垂直的力

位置

位 B 时,F 将 ()

置 力

A.变

B.变小

C.不变

D. 先变大后变小

5、如图所示,一根重木棒在水平动力 (拉力)逆时针匀速转到水平位置的过 程中,若动力臂为 则???????

A 、F 增大,I 增大,M 增大

C 、F 增大,I 减小,M 增大

F 的作用下以

I ,动力与动力臂的乘积为 M

B 、F 增大,I 减小,M 减小 D 、F 减小,I 增大,M 增大

6.

古代护城河上安装的吊桥可以看成一个以

O 为支点的杠杆。通过定滑轮用力将吊

终在减小

7、如图是手负重(指能承受的最大物重)示意图,当手臂按图示方向伸展时,下

列图象能表示负重大小与手臂伸展程度大致关系的是(

2、如图所示,O 为杠杆的支点,为了提升重物 持

垂直的力

水平位置,在这个过程中(

A 、杠杆始终是省力的

C 、杠杆先是省力的后是费力的

B 、杠杆始终是费力的 D 、杠杆先是费力的后是省力的

A 用一个跟杠杆始终保 h

F ,使杠杆由竖直位〔置转到

EZ3

3. 用右图所示的杠杆提升重物,设作用在 在将重物慢慢提升到一定高度的过程中,

A.保持不

C.逐渐变 大

4. 如图所示, 上的拉力

A 端的力F 始终竖直向下, F 的大小将

()

B .逐渐变小 D .先变大,后变小

一根重木棒在竖直向 匀速转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力

F 将

A.变大

B. 变小

C. 不变

D.

F 的作用下以

()

先变大后变小

「可

A 拉至

桥由图示位置缓慢拉至竖直位置,若用

则在此过程中关于I 以及乘积F ? I I 表示绳对吊桥的拉力 F 的力臂, 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加C.I ‘

F ? I 始终在减小

F ?I 先减小后增加

O 点为轴,由竖直位置

&把重G1和G2 G1>G2)的实心铁块,分别挂在横杆的左右L1和L2为(已知两端,调节

的长度,使横杆保持水平a)后G1和G2都浸没在水b),那么横杆;(图将中(图将

如G2换成铜块(已知>p铁)重复以上操作,那么最后横。

果p杆将

杠杆的分类

杠杆的分类.txt精神失常的疯子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正常的疯子!省力杠杆: 羊角锤、瓶盖起、道钉撬、老虎钳、起子、手推车、剪铁皮和修枝剪刀 费力杠杆: 筷子、镊子、钓鱼竿、脚踏板、扫帚、船桨、裁衣剪刀、理发剪刀、人手臂 等臂杠杆: 天平、定滑轮 有关杠杆、及杠杆应用的例题 建溪中学王光荣 【例1】下列图7工具中省力杠杆是();费力杠杆是();等臂杠杆是()。 【分析】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是省杠杆。 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是费力杠杆。 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是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杠杆。 【解答】省力杠杆:(1)(3)(6)(7)(8)(9)(10) 费力杠杆:(2)(5) 等臂杠杆:(4) 【说明】判断杠杆的种类常用两种方法。 一种是用

另一种是若阻力作用点在中间时,是省力杠杆。 若动力作用在中间时,是费力杠杆。 【例2】一把杆秤不计自重,提纽到秤钩距离是4cm,秤砣质量250g。用来称质量是2kg的物体,秤砣应离提纽多远,秤杆才平衡?若秤杆长60cm,则这把秤最大能称量多少千克的物体? 【分析】杆秤也是一个杠杆。若将秤砣重力看作动力,秤砣离提纽距离是动力臂;则被称物重力就是阻力,物体离提纽距离是阻力臂;提纽处即杠杆支点。 【解】由F1L1=F2L2,得 ∴l'1=60cm?4cm=56cm. 由F'1l1=F'2l'2,得 ∴【答】称2kg物体时秤砣离提纽56cm;秤的最大称量是3.5kg。 【例1】画出渔民扳鱼网的杠杆示意图(图1)。 【分析】人拉鱼网的力沿拉绳方向,是动力。竹杆支在河岸随拉绳而抬高将鱼网提出水面,因此竹杆的支点在河岸处。鱼网及鱼是阻碍竹杆扳起的,是阻力。 【解答】根据图1所示实验情况,画出的杠杆示意图如图2所示。 【说明】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在杠杆的示图上画力臂的方法是:先找出支点,再画出力的作用线,然后用直角三角板画出力臂。 【例2】若图13-3中,动力臂80cm,阻力臂2m,当人作用力是200N时,鱼网及鱼总重多少?(不计竹杆的质量)。 【分析】题中已知动力、动力臂、阻力臂,可直接应用杠杆平衡公式求出阻力。

(完整版)杠杆练习试题带答案解析

第十二章简单机械 第1节杠杆 第1课时杠杆及其平衡条件 1.认识杠杆的形状: (1)不一定所有的杠杆都像“杠”或“棒”,有的杠杆像“板”或“片”. (2)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 (3)杠杆的支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上其他位置. 2.杠杆支点与动力方向和阻力方向之间的关系:若支点在杠杆中间,两力方向基本相同;若支点在杠杆的一端,两力方向应该相反. 3.动力和阻力都是杠杆受到的力,前者促使杠杆转动,后者阻碍杠杆转动,它们的作用效果总是相反的.4.运用公式F1l1=F2l2进行计算时,力的单位应该用牛顿,而力臂的单位可以是米、分米、厘米,但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单位一定要统一.注意这时力与力臂的乘积不是计算功,单位也不是焦耳. 1.力臂是点到线(“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而不是点到点(“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2.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既不是力相等,也不是力臂相等.运用杠杆平衡条件分析问题时,当力与力臂的乘积相等时,则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否则杠杆不平衡. 01课前预习 知识点1杠杆及其五要素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硬棒叫杠杆. 2.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叫做________,使杠杆转动的力叫________,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叫________,支点

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叫________,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叫________. 知识点2杠杆的平衡条件 3.当杠杆处于______状态或__________状态时,我们就说杠杆平衡了. 4.杠杆平衡条件是:动力×________=阻力×________,即F1×______=F2×________. 02当堂训练 1.关于杠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杠杆必须是一根直棒B.杠杆一定有支点 C.当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时,力臂最大D.动力臂就是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2.(潍坊中考)如图所示,活塞式抽水机手柄可以看作是绕O点转动的杠杆,它在动力F1和阻力F2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 A.F1·OC=F2·OA B.F1·OD=F2·OB C.F1·OE=F2·OA D.F1·OE=F2·OB 3.(南宁中考)如图所示,在使用相同的钩码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要使调好的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A处悬挂钩码的个数是() A.1个B.2个C.3个D.6个 4.(北京中考)如图所示,OB是以O点为支点的杠杆,F是作用在杠杆B端的力,图中线段AB与力F的作用线在一条直线上,且OA⊥AB、AC⊥OB.线段________(填“OA”或“AC”)表示力F的力臂. 5.(益阳中考)如图是自行车手闸示意图,手闸是一个简单机械,这种简单机械的名称是________,当图中手对车闸的作用力F=10 N时,刹车拉线受到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03课后作业 6.(东营中考)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在杠杆两侧挂钩码处各增加一个质量相同的钩码,杠杆会

杠杆分析报告

《杠杆》分析报告 教材地位:杠杆是初中物理第十三章第四节的内容,学生之前学过了弹力、重力、摩擦力等基本的力,已经对力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而本节将就力的应用之一杠杆进行学习。杠杆是最简单的一种机械,它也是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是本章教材第二部分的主体内容。因此本节需要两个课时才可以完成。第一课时进行杠杆的认识和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第二课时进行杠杆的分类和应用方面的教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杠杆,知道杠杆平衡条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杠杆示意图的绘制,体会科学抽象的方法。 经过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实验数据之间的规律来对实验进行分析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杠杆的学习,使学生愿意在生活中发现各种杠杆,具有使用杠杆为自己工作的意图。 通过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探究中必须要有团队合作的精神以及对数据规律的分析方法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根据新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 重点是: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难点是:怎样找到杠杆的力臂,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过程中对数据的分析得出结果。 关键: 找力臂的关键是使学生认识到力臂是点到线的距离。 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关键是暗示学生按课本提示完成实验。 处理: 本节学习杠杆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弹力、重力、摩擦力三个基本的力,已经对作力的示意图的作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作力臂的点(即支点)和线(即力的作用线)的确定需要比较好的形象思维能力,他们没有操作过,有一定难度,所以,应当根据这个年龄阶段学生善于模仿的特质,先演示一个简单的作图,然后让他们比赛练习进行比较。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效率,掌握知识的目的。 对于杠杆平衡条件的探究,学生以前做过很多的探究性试验,以生活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关注和思考,让他们有自主探索的渴望,让他们主动去探索比教唆式探索效果好得多。 教法: 根据教学内容的上下承接关系,学生刚学完三种力,对力学研究中的作图有初步的了解,如作用点、大小、方向等.针

杠杆之考点详细分析

杠杆之考点详细分析(有答案) 考点1.最小力的分析 例1在轻质杠杆上的A点挂一重物,在C点对杠杆施加一个最小的力,使杠杆平衡在图1-甲所示的位置. 试画出这个力的示意图和力臂. 解析:在C点施加的可以使杠杆平衡的力有很多(如图1-乙),但这些力的力臂不同,使杠杆平衡所用力的大小不一样。题中支点O、阻力F A=G及阻力臂OA一定,只有当动力臂最大时,动力才最小,因此问题就转化为找最长的动力臂。利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的长度总大于直角边,图中所有力臂中最长的力臂应为OC.再结合力的作用效果就可作出对应的力F(如图1-丙). 总结:支点明确,过已知点作最小力,只要连接支点和力的作用点,将此线段作为力臂,力臂就最长,以此线段为力臂所作力就最小。 【变式训练】在图2、图3中,作出过C点的最小力使杠杆在图示位置平衡。 解析:要注意的是,应用上述规律作图时应考虑力的作用效果要与已知力的转动效果相反,如图2中,力F使 杠杆逆时针转动,图3中力F必须使杠杆顺时针转动。 例2如图4:一宽为30厘米高为40厘米的长方体重为10牛,要使D点稍微地离开地面,所 施加的最小力为多少?标出力的方向. 解析:要使D稍微的离开地面,C(O)是支点,阻力的作用点在E,阻力臂是15cm,动力臂 的最大值应是对角线的长度,即物体上离支点最远的点和支点连线作为力臂,所作力F最小。 利用杠杆原理得:F×OA=G×OH, F×50cm=10N×15cm,F=3N

总结:支点明确,力的作用点未明确。要在杠杆上作最小力,应选杠杆上离支点最远的点作为力的作用点,连接支点和这个点,将此线段作为力臂,力臂最长,所作力就最小。 例3 在杠杆的A端施加力翻转石头,如图6甲所示,作出最小动力. 解析:该题的情景学生很可能只想到一种翻转方法,易因惯性思维而犯错。其实有图乙把B点作为支点、图丙把D点作为支点两种翻转方法.支点不确定而动力作用点确定,选择合适的位置作为支点,使动力臂与阻力臂的比值更大,才能更省力。显然,图乙、图丙中AB/BC

初中物理杠杆知识点及经典考题解析

杠杆知识点 1、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杠杆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 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⑴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⑵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 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⑶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 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名称 结构 特征 特点应用举例 省力杠杆动力臂 大于 阻力臂 省力、 费距离 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 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 O F1 l1l 2 F2

初中物理杠杆知识点及经典考题解析

杠杆知识点 1、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杠杆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 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⑴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⑵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 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⑶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 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杠杆经典题型解析

2、如图2所示,用滑轮组将重为 G=1360N 的金属打捞出水面,不计绳重、摩擦和水对金属 块的阻力,作用在绳自由端拉力的功率始终保持 1700W 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匀速提起的速 度为v1=1m/s ,金属块的密度为 8X 103kg/m3,取 g=10N/kg. 求:(1)金属块未露出水面以前的机械效率 n . ( 2)金属块被提出水面后匀速提起的速度 v2.(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解: 1.先求出金属块的体积 V=G/p g=1360N/ ( 8000*10 ) =0.017m A 3 全部浸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F 浮=p 水gV 排=1000*10*0.017=170N 再求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由 P=Fv 和 v=2m/s,解得 F=850N 由 F=1/n*(G 物 +G 轮-F 浮) 其中n=2 解得G 轮=510N 金属块未露出水面以前的机械效率 n =[(G 物-F 浮)]*h/FS=70% 其中S=2h 2. 出水后的拉力 F=1/2*(G 物+G 轮)=935N 由于P 不变=1700W V=P/F=1700/935=1.82m/s 物体上升速度 =1.82m/s/2=0.91m/s

如图所示,杠杆0A 可绕支点0转动,B 处挂一重物G, A 处用 一竖直力F.当杠杆和竖直墙 之间夹角逐渐增 大时,为了使杠杆平衡,则 () A. F 大小不变,但 F v G B. F 大小不变,但 F > G C. F 逐渐减小,但 F > G D. F 逐渐增大,但 F v G 【解析】 过A B 分别作墙的垂线交墙于 F 、E ??? AF// BE ???三角形 AF3三角形BEO (当杠杆和竖直墙之间夹角逐渐增大时,始终一样) ??? AF/BE=AO/BO : AO/BO 是不变的 ? AF/BE 也不变 又TG 不变,「.F 也不变 ?/ AF 始终大于BE,「. F v G 【反思】 【例题2】 挂在竖直墙壁上的石英钟,它的秒针在走动时会受到转轴处的摩擦阻力和重力的作用。 当石 英钟内电池的电能将耗尽而停止走动时,其秒针往往停在表盘上的: A. “ 3”的位置; B .“ 6”的位置; C .“9 ”的位置; D .“ 12"的位置。 【解析】 解析:秒针在转动的过程中大致可看作只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电池的电能转化的动力、 转轴 的摩擦阻力、重力。当电池的电量即将耗尽时,动力逐渐减小,首先数值减小到与重力和摩 擦阻力的和相等。当秒针在“ 9”的位置时,秒针受到动力方向竖直向上,受到的重力与摩 擦阻力方向竖直向下, 此时重力与摩擦阻力的和等于动力的大小, 秒针受平衡力,会在原地 静止。 答案:Co 点拨:当秒针匀速转动动微小距离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但每时每刻 的平衡力的构成都在发生变化。 当秒针在“ 3"的位置时,受到的重力和动力的方向都是竖直 向下,而转轴摩擦阻力竖直向上, 此时重力与动力的和等于摩擦阻力的大小。 当秒针在“ 12” 和“6”的位置时,秒针受到重力与转轴的支持力(或拉力)作用效果抵消,动力只跟转轴 的摩擦阻力构成一对平衡力。所以, 当平衡力形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随着运动情 【例题1】

初中物理杠杆知识点及经典考题解析

初中物理杠杆知识点及经典考题解析 1、杠杆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OF1l1l2F 22、杠杆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⑴ 找支点O;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1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 也可写成:F1 / F2=l2 / l1⑵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

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⑶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名称结构特征特点应用举例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费距离撬棒、铡刀、动滑轮、轮轴、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花枝剪刀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省距离缝纫机踏板、起重臂人的前臂、理发剪刀、钓鱼杆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不省力不费力天平,定滑轮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经典考题 1、图5是环卫工人用的一种垃圾夹的结构示意图。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手把上,另一端穿过空心管杆与两夹爪的一端相连。当用力捏手把时,夹爪在拉绳的作用下可夹持物体,同时弹簧被压缩;当松开手把时,夹爪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在使用过程中,手把和夹爪分别是 ( ) A、省力杠杆,费力杠杆 B、费力杠杆,省力杠杆 C省力杠杆,省力杠杆 D、费力杠杆,费力杠杆

关于经营杠杆的分析

关于经营杠杆的分析 一、经营杠杆利益与风险分析 经营杠杆是指企业营业成本中由于存在着固定成本而带来的对企业收益的影响程度。在同等营业额条件下,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额便大,若产品销售量发生变动时,单位产品分摊的固定成本会随之变动,最后导致利润更大幅度的变动。这说明经营杠杆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即企业利用经营杠杆,有时可以获取一定的经营杠杆利益,但有时也承受着相应的经营风险。 (一)经营杠杆利益分析。 经营杠杆利益是指在企业扩大营业总额的条件下,单位营业额的固定成本下降而给企业增加的营业利润。在企业一定的营业规模内,变动成本随着营业总额的增加而增加,固定成本则不因营业总额的增加而增加,而是保持固定不变。随着营业额的增加,单位营业额所负担的固定成本会相对减少,从而给企业带来额外的利润。 例如:假定A公司在营业总额为2400~3000万元以内,固定成本总额为8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该公司2001~2003年的营业总额分别为2400万元,2600万元和3000万元。则A公司的经营杠杆利益测算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A公司在营业总额为2400万元~3000万元的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每年都是800万元,即保持不变,随着营业总额的增长,息税前利润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在上例中,A公司2002年与2001年相比,营业总额的增长率为8%,而同期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为50%;2003年与2002年相比,营业总额的增长率为15%,但同期息税前利润的增长率为67%。由此可见,由于A公司有效地利用了经营杠杆,获得了较高的经营杠杆利益,即息税前利润的增长幅度高于营业总额的增长幅度。 (二)经营风险分析。 经营风险亦称营业风险,是指与企业经营有关的风险,尤其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利用经营杠杆而导致营业利润下降的风险。由于经营杠杆的作用,当营业总额下降时,营业利润下降得更快,从而给企业带来经营风险。下面我们仍以具体实例说明此问题。 例如:假定A公司2001~2003年的营业总额分别为3000万元,2600万元和2400万元,每年固定成本都是800万元,变动成本率为60%。则A公司的经营风险测算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可以看出,A公司在营业总额为2400万元~3000万元的范围内,固定成本总额每年都是800万元,即保持不变,随着营业总额的下降,息税前利润以更快的速度下降。在上例中,A公司2002年与2001年相比,营业总额的降低率为13%,而同期息税前利润的降低率为40%;2003年与2002年相比,营业总额的降低率为8%,但同期息税前利润的降低率为33%。由此可见,由于A公司由于没有有效地利用经营

杠杆分析

杠杆分析

杠杆分析 一、杠杆分析的基本假设与符号 二、经营风险与经营杠杆(Q→EBIT) 三、财务风险与财务杠杆(EBIT→EPS) 四、公司总风险与总杠杆(Q→EPS) ☆基本假设 (1) 公司仅销售一种产品,且价格不变; (2) 经营成本中的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 ?☆相关指标假定: ?Q——产品销售数量 ?P——单位产品价格 ?V——单位变动成本 ?F——固定成本总额 ?MC=(P-V)——单位边际贡献 ?EBIT——息税前收益 ?I——利息费用 ?T——所得税税率 ?D——优先股股息 ?N——普通股股数 ?EPS——普通股每股收益 ?(一)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商品经营上的原因给公司的收益(指息税前收益)或收益率带来的不确定

清晰地反映出不同销售水平上的经营杠杆系数 A 公司生产A 产品,现行销售量为20 000件,销售单价(已扣除税金)5元,单位变动成本3元,固定成本总额20 000元,息税前收益为20 000元。 假设销售单价及成本水平保持不变,当销售量为20 000件时,经营杠杆系数可计算如下: 【例】假设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5元,固定成本总额为100 000元,不同销售水平下的EBIT 和DOL 见表 不同销售水平下的经营杠杆系数 销售量(件)(Q ) 息税前收益(元)(EBIT ) 经营杠杆系数(DOL ) ) (2000 20000 4000020)35(00020)35(00020倍 DOL

影响经营杠杆系数的因素分析 0 1 000 2 000 3 000 4 000 5 000 6 000 7 000 8 000 10 000 -100 000 - 75 000 - 50 000 - 25 000 0 25 000 50 000 75 000 100 000 150 000 0.00 - 0.33 - 1.00 - 3.00 无穷大 5.00 3.00 2.33 2.00 1.67

杠杆平衡的受力分析

杠杆平衡的受力分析 一、阻力一定,判断动力的变化情况 1、1l 不变,2l 变化 例1、如图1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 转动,在A 点始终受一垂直作用 于杠杆的力,在从A 转动A / 位置时,力F 将( A 、变大 B 、变小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分析:当杠杆在水平面以下上升到水平面上时, 1l G l l F 1 2 = ,F 2、2l 不变,1l 变化 例2、如图2所示,轻质杠杆OA 的B 圆环M 下,此时OA 恰成水平且A 点与圆弧形架PQ 环M 从P 点逐渐滑至Q 点的过程中,绳对A A 、保持不变 B 、逐渐增大 C 、逐渐减小 D 、由大变小再变大 分析:当M 点从P 点滑至Q 置,动力臂1l 二是从竖直位置到Q 点,动力臂1l 逐渐减小,所以3、1l 与2l 同时变化,但比值不变 例3、用右图3所示的杠杆提升重物,设作用在A 一定高度的过程中,F 的大小将( ) A 、保持不变 B 、逐渐变小 C 、逐渐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 出F 与G 的力臂1l 和2l ,构建两个相似 分析:F 始终竖直向下,与阻力作用线平行,分别作 图3

三角形(同学们不妨在图中作出),可以看出, OA OB l l = 21为定值,由杠杆平衡条件,21Gl Fl =,得G l l F 1 2 = ,所以,F 大小不变。 4、1l 与2l 同时变化 二、动力与阻力不变,动力臂与阻力臂变化 例4、如图5所示,用一细线悬挂一根粗细均匀的轻质细麦桔杆,使其静止在水平方向上, O 为麦桔杆的中点.这时有两只蚂蚁同时从O 点分别向着麦桔杆的两端匀速爬行,在蚂蚁爬行 的过程中麦桔杆在水平方向始终保持乎衡,则( ) A 、两蚂蚁的质量一定相等 B 、两蚂蚁的爬行速度大小一定相等 C 、两蚂蚁的质量与爬行速度大小的乘积一定相等 D 、两蚂蚁对麦桔杆的压力一定相等 分析: 蚂蚁爬行的过程中麦桔杆始终保持乎衡,有221 1l G l G =,即t v G t v G 2211=,所以 2211v G v G =。故选C 。 B G 图5

(完整版)杠杆单元测试卷带答案解析

杠杆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杠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杠杆只可以是直的 B.杠杆一定有支点 C.杠杆的支点可以不在杠杆上 D.杠杆的长度等于动力臂与阻力臂之和 2.关于杠杆,下列中正确的是() A.力臂就是杠杆的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 B.杠杆的支点总在杠杆的中间 C.力臂可以在杆上,也可以不在杠杆上 D.杠杆只有静止时才能讨论其平衡问题 3.在研究杠杆平衡的实验中,多次实验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是为了() A.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多次实验是为取得准确数据 C.由特殊现象归纳出普遍规律 D.为减小摩擦力带来的影响 4.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支点两侧钩码都向右移动一格,杠杆仍平衡 B.在支点两边的钩码下各增加一个钩码,杠杆仍平衡 C.将支点左边的钩码向左移动两格,将支点右侧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杠杆仍平衡 D.将支点左边加上二个钩码,右边加上一个钩码,杠杆仍平衡 5.(2002?南京)一根轻质杠杆,在左右两端分别挂上200N和300N的重物时,杠杆恰好平衡.若将两边物重同时增加50N,则杠杆() A.左端下沉 B.右端下沉 C.仍然平衡 D.无法确定 6.(2003?天津)如图所示的轻质杠杆,AO 小于BO.在A、B 两端悬挂重物G1和G2后杠杆平衡,若将G1和G2同时向支点O 移动相同的距离,则() A.杠杆仍保持平衡B.杠杆的A端向下倾斜 C.杠杆的B端向下倾斜D.无法判断 7.如图,一均匀木棒支点支在中间时,恰好在水平位置平衡,若把A端切去一半,叠放在棒上,则木棒将() A.A端下沉 B.B端下沉C.木棒仍平衡D.无法判定 8.密度均匀的直尺放在水平桌面上,尺子伸出桌面部分CB是全尺长的1/3,当B端挂上5N的物体时,直尺的A端刚好没有翘起.如图,则此直尺受到的重力是()

成本结构与杠杆原理的定量分析

成本结构与杠杆原理的定量分析 摘要:营业杠杆是管理会计中量本利分析技术的一种具体方法,它可以反映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预测企业未来的业务量和经营成果,有利于管理人员进行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因而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方法,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拟在分析营业杠杆基本原理的基础上,给出成本结构与营业杠杆的定量模型,揭示成本结构与营业杠杆之间的定量关系,以便深刻认识和理解二者之间的本质联系。 关键词:成本结构;营业杠杆;定量分析 一、营业杠杆问题的由来及基本原理 营业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而使企业利润变动幅度大于产销量变动幅度的现象。营业杠杆的产生有其客观必然性。 1、成本特性、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 成本特性是指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一种依存关系。根据成本特性,企业发生的一切成本可以划分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两大类。 凡成本总额在一定时期或一定业务范围内,不受业务增减变动影响而固定不变的成本,称为固定成本。固定成本的“不变”是指其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保持不变,实际上,单位产品中的固定成本会随着业务量的增减变化作相反方向的变动,即业务量增大,单位固定成本减小,业务量减小,单位固定成本增大。 凡成本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增减而成正比例变动的成本称为变动成本。变动成本的变动是就其总量而言,单位产品中的变动成本是固定不变的,它与业务量的增减没有关系。 2、营业杠杆的基本原理 如果企业的成本不存在“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分,姑且笼统称之为“成本”,那么企业的利润变动幅度将等于产销量变动幅度,正是由于企业成本中出现了固定成本,从而导致了企业利润变动幅度大于产销量变动幅度,即营业杠杆现象。 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所占比重的大小(即成本结构),还将直接影响营业杠杆的大小,固定成本所占比重越大,营业杠杆越大,固定成本所占比重越小,营业杠杆也就越小,而且不同的产品,不同的企业,不同时期的成本结构不同,也

杠杆教材分析

《杠杆》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杠杆》选自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二章简单机械第一节杠杆,是八年级物理的最后一章。教材第七、八章分别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第八章各用一节分别介绍了力的作用效果和平衡知识。教材第九、十章介绍了压强和浮力,从不同程度地渗透了这两个方面或其中一方面的知识。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力和运动以及重力、弹力、摩擦力之后编排的。 在本节课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力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规律,以及这些力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有力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一些简单机械及应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既可以对前面学过的力的概念和二力平衡有所巩固和加深,又可以对其他简单机械以及功和能的学习打下的基础。其内容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也是后面滑轮、轮轴等其他一些简单机械的基础,本章其余各节所述的物理规律都是以杠杆平衡条件作为理论依据。杠杆平衡条件是贯穿于全章的主线,起到统领全章的作用。作为力的应用——杠杆,是一种最简单机械之一,后面介绍的其他简单机械也是由杠杆引出,而复杂机械正是由简单机械所组成,因此把杠杆安排在这一节的位置既符合了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和系统性,讲解起来也比较容易被中学生接受。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继续向学生渗透物理来源于生活,经过观察、实验等手段建构物理模型,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本节课无论是在培

养学生学习方法上,还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章内容与下章知识联系密切,学好本章知识就能为学习下章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内容包括,什么是杠杆?杠杆的五要素?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其中理解力臂的概念,并画出力臂,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即便是在科学知识的考察中,也始终是一个重要的考点,因此在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杠杆是生活中常见的机械,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剪刀,筷子等物体。但仅仅是应用,没有深入研究过这些物体的特点。教材先通过生活中一些杠杆的图标,让学生寻求他们的共性,引导他们用科学的方法建立杠杆的概念,使学生对杠杆有初步的认识。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寻求杠杆平衡时,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之间的关系。总结出杠杆平衡的条件。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物理是有用的,有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杠杆,认识有关杠杆的几个概念。 能从常见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一些应用。 2、过程与方法 经历绘制杠杆示意图的过程,体会科学抽象的过程。 观察和操作杠杆,体会杠杆的作用。

杠杆原理分析题突破

【一】 知识点回顾 一、认识杠杆 1.定义:我们把绕 转动的 、 或 等叫作杠杆。 2.五要素: 力臂画法: “先找点,再找线,从点到线做垂线”。 五步: ①找支点O ; ②画力的作用线(虚线); ③画力臂(虚线,过支点作力的作用线的垂线,标垂足); ④标力臂(大括号或背向箭头)。 练一练 杠杆平衡的条件是: (用字母表示: ) 四、杠杆的分类 1、省力杠杆:当L 1>L 2时,F 1 F 2,即动力 阻力。 特点是 ,但费 ; 2、费力杠杆:当L 1<L 2时,F 1 F 2,即动力 阻力; 特点是 ,但省 ; 3、等臂杠杆:当L 1=L 2时,F 1 F 2,即动力 阻力; 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杠杆原理机械并能判断杠杆类型。 例如: 钓鱼竿 ( )镊子 ( )钳子 ( )剪刀( ) 图12

瓶起子()天平()用笔写字()手臂肌肉() 【二】专题突破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点之间的距离。 B 杠杆的长度一定等于动力臂和阻力臂之和。 C 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之间的距离。 D 力臂是力的作用线的长度。 2. 图5是环卫工人用的一种垃圾夹的结构示意图。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手把上,另一端穿过空心管杆与两夹爪的一端相连。当用力捏手把时,夹爪在拉绳的作用下可夹持物体,同时弹簧被压缩;当松开手把时,夹爪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在使用过程中,手把和夹爪分别是。 ( A ) A.省力杠杆,费力杠杆 B.费力杠杆,省力杠杆 C省力杠杆,省力杠杆 D.费力杠杆,费力杠杆 3. 如图所示,一直杆可绕O点转动,杆下挂一重物,为了提高重物,用一个始终跟杆垂直的力F使直杆由竖直位置慢慢转动到水平位置,在此过程中这个直杆( C ) A. 始终是省力杠杆 B. 始终是费力杠杆 C. 先是省力杠杆,后是费力杠杆 D. 先是费力杠杆,后是省力杠杆 4.人体的运动系统相当复杂,但最基本的运动形式是骨骼在肌肉提供的动力作用下绕关节转动。如图所示是手端起茶杯的情景,其前臂骨骼相当于杠杆,肱二头肌收缩提供动力。由图可以看出,这是一个 ( A ) A、费力、省距离的杠杆 B、省力、费距离的杠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