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伴CA19_9升高的脾脏表皮样囊肿1例
脾表皮样囊肿1例报告

上 腹部 C T示左 上 腹部 脾 胃之 间可见 一 类 圆形 囊性肿 块 , 边缘光 整 , 壁 见 蛋 壳样 、 灶 内见 条状 囊 病
高密 度 钙 化 影 ( 1 , T值 分 别 为 1 U,2 图 )C 9 H 2 9— 2 8 H 大 小约 1 . m x1 . m。 胃受 压移 向右 5 U, 0 7c 8a 2 下方 , 胰腺 受压 向后 方 偏 移 , 肠 向 中下 腹 部移 位 , 小
山西 医科 大 学 学 报 ,2 1 0 2年 1 ,第 4 月 3卷 第 1 期
・
77 ・
脾 表 皮 样 囊 肿 1例 报 告
只 茂叶 , 何 若 冲 ( 山西医科大学第- I - N床医学院普外科, 太原 000 ) 301
关键 词 : 脾囊肿 ; 脾表皮样囊肿 ; 治疗
中 图 分 类 号 : R 5 . 文献 标 志码 : B 文 章 编 号 : 10 676 0 7—6 1 (0 2 O 0 7 0 D I1 .99 JIS 07— 6 12 1 . 10 5 6 1 2 1 ) 1— 0 7— 3 O :0 3 6/ .S N. 0 6 1.0 2 O .2 1
41 .5×1 L,L 2 0/ P T 1 3×1 L, 0/ 中性 粒 细胞 百分 比 8 . % , 酸性粒 细胞 百分 比 0 2 ; 生化 示 : L 36 嗜 .% 血 AT 9U L, S 6 U L A B4 . / ; 血 检 查 : 血 / A T 1 / , L 7 3 g L 凝 凝
临床 上分 为 寄生 虫 性 和非 寄 生 虫 性 脾 囊 肿 j本 , 病例 为非 寄生 虫性 囊 肿 中的 表 皮样 囊 肿 , 主要 并 发 症包 括如 囊肿 破 裂 、 出血 及 继发 感 染 等 。表 皮 样 囊
CA125、CA19-9联合检测在卵巢上皮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价值

CA125、CA19-9联合检测在卵巢上皮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价值范春明;罗希;温放【期刊名称】《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9(038)005【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CA125和CA19-9联合检测在卵巢上皮癌和子宫内膜异住症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3年9月至2008年9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第四医院妇科收治的52例卵巢上皮癌、6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33例卵巢良性肿瘤(对照组)患者的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卵巢上皮癌组患者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组和对照组(P<0.05;P<0.01);子宫内膜异位症组患者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A125与CA19-9联合测定较单项检测敏感度高且更有临床意义;70 U/ml<CA125≤140 U/ml组,子宫内膜异位症阳性率明显高于卵巢上皮癌(P<0.05),CA125>140 U/ml组,卵巢上皮癌阳性率明显高于子宫内膜异位症(P<0.01).结论血清CA125和CA19-9联合测定可提高卵巢上皮癌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敏感性.CA125以140 U/ml作为临界值更有助于区分卵巢上皮癌与子宫内膜异位症.【总页数】3页(P376-378)【作者】范春明;罗希;温放【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人事科,沈阳,11003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沈阳,110001;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科,沈阳,11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1【相关文献】1.CA125、CA19-9联合检测在卵巢上皮癌与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价值 [J], 胡仲任2.血清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在肺癌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J], 吕剑3.血清CA125与CA19-9水平联合检测在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应用 [J], 胡倩倩4.联合检测CA125和CA19-9在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J], 李娟5.联合检测CA125、CA19-9作为卵巢上皮癌诊断及疗效观察指标的研究 [J], 马道新;刘春生;秦雪梅;王文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伴CA19-9升高的脾脏表皮样囊肿1例

伴CA19-9升高的脾脏表皮样囊肿1例
周宇宁;何妙侠;冯婷;陶立阳;蒋慧;朱焱;郑建明
【期刊名称】《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年(卷),期】2012(28)1
【摘要】@@ 患者男性,62岁,因"发现脾脏囊性占位及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周"入院.患者体检时发现血清CA19-9升高,约84.66 U/ml,后进一步CT检查示脾脏囊性占位及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既往体健,一般情况尚可,腹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其余检查未发现异常,遂行"胰体尾和脾脏及胆囊切除术".
【总页数】2页(P115-116)
【作者】周宇宁;何妙侠;冯婷;陶立阳;蒋慧;朱焱;郑建明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城南医院病理科,盐城,224002;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病理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病理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病理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病理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病理科,上海,200433;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病理科,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3.2
【相关文献】
1.伴CA19-9升高的脾脏囊肿1例 [J], 罗小琴;童成文;兰姗
2.多囊肝伴CA19-9升高1例 [J], 魏新亮
3.脾脏囊肿伴胰腺癌相关抗原(CA19-9)升高1例 [J], 潘蕾;陈述政
4.伴CA19-9、CA125升高的真性脾囊肿临床分析 [J], 李传宝;崔夕军;刘船
5.非恶性肿瘤疾病伴血清CA19-9升高原因分析 [J], 蔡旭华;朱伟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脾表皮样囊肿1例

脾表皮样囊肿1例龚智泉;史玉洁;轩昂;刘秋雨;薛霜【期刊名称】《肿瘤基础与临床》【年(卷),期】2013(026)006【总页数】2页(P548-549)【关键词】脾囊肿;脾表皮样囊肿;病理【作者】龚智泉;史玉洁;轩昂;刘秋雨;薛霜【作者单位】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河南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河南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河南郑州450003;河南省人民医院病理科,河南郑州450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21 病例资料患者,女,37岁,5 a前体检时彩超示脾脏占位,直径约2.0 cm,无腹痛、腹泻、发热等并发症,未予治疗。
2012年体检彩超示脾脏实性肿物6.4 cm×5.6 cm,提示脾脏占位,于2012年8月13日入院。
CT扫描显示:脾实质下极可见囊状低密度影,大小约6.0 cm×5.3 cm,CT值19 Hu,脾门部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直径约0.7 cm,增强双期均未见明显增强。
手术所见:脾脏下极一大小约6.0 cm×6.0 cm肿块,包膜完整,质硬,切开后其内呈白色碎豆腐渣样组织。
病理所见:脾脏标本大小16.0 cm ×7.0 cm ×6.0 cm,脾脏下极见一大小6.0 cm×6.0 cm×4.0 cm 肿物,肿物外有部分包膜,切面囊性,囊内为豆渣样物。
镜下囊肿壁内衬鳞状上皮,囊内为大量角化物。
2 讨论脾囊肿较为少见,各年龄均可发生,多发于中青年人[1]。
根据病因脾囊肿分为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2]。
非寄生虫性囊肿包括假性和真性囊肿。
假性囊肿约占非寄生虫囊肿的80%,多为单房性,常有外伤[3]、手术史,可形成巨大囊肿,囊内壁无内衬上皮细胞;真性囊肿少见,与假性囊肿的区别在于,囊壁内衬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根据被覆上皮类型分为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血管淋巴管囊肿等。
脾表皮样囊肿一例报道

脾表皮样囊肿一例报道王建球;杨廷燕;周海华【摘要】文章报道1例脾表皮样囊肿病例.患者以中上腹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B超、CT等检查示脾脏多发囊肿,行脾切除术,术后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脾表皮样囊肿.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结合文献,对该病例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0(030)010【总页数】2页(P1315-1316)【关键词】脾肿瘤;表皮样囊肿【作者】王建球;杨廷燕;周海华【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普外科,上海201800;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普外科,上海201800;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普外科,上海20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2脾表皮样囊肿临床上较为少见。
早期常缺乏特异性症状,通常为体检发现,或囊肿增大、感染等因素引起相应症状而发现。
现对1例脾表皮样囊肿病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8岁,因中上腹不适3月于2009 年12月28 日就诊于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
患者无恶心、呕吐、腹痛,偶有腹胀。
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全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未扪及包块。
B超检查:脾厚度3.2 cm,肋下未见,内部回声欠均匀,脾上极可见大小不等的无回声区,形态规则,较大者约7.6 cm×7.1 cm,诊断为脾内囊性包块。
CT检查:脾脏见多发大小不等的囊性低密度灶,较大者约9.2 cm×7.2 cm,轮廓清晰,病灶内见粗大间隔,增强后病灶周围轻度强化,中叶无强化;胃底大弯侧受压推移,诊断为脾脏多发囊肿(图1)。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12.3 g/L,白细胞3.9×109 /L,中性粒细胞39.1%,淋巴细胞50.4%。
入院3 d后行脾切除术,术中见脾脏约20cm×12cm×8cm大小,内见多处囊性占位,约占整个脾脏3/4大小,最大者为脾上极一直径约8.0 cm的囊性肿块。
脾囊肿1例

患者女性 ,3岁 。上腹部胀 痛 2年 , 2 加重 1
个 月入 院 , B超 检查 : 脏 囊性 占位 , 界 清 , 回声 区 脾 边 低 2 . m×1 m大小 。C 0 5c 8c T检 查 : 脾脏 内可 见巨大囊 状低
密度灶 , 小 约 2 m ×1 . m, 大 0e 8 5c 与脾 脏 分 界 不 清 , 胃、 肝、 、 肠 肾受压移位 ( 1 。查 体 : 下界位于左季肋下 图 ) 脾
内常含血 液。C T表 现 同真性 囊肿 。此 病 例为假 性 囊肿 。
脾脏囊肿 治疗 一般主张行部分脾 切除或囊肿切 除术 , 全脾
中囊” 是其特征改 变 , 当囊肿 内囊 破裂时 , 内外囊有空气进
入 病灶 内呈“ 上 浮莲 征 ” 水 。真 性囊 肿 即原 发性 囊 肿 , 囊 肿 上皮 被覆有分泌功能 的上皮 细胞 , 其发生病 因不 明, 可
《 沈阳部队医药》
・
1 7・ 7
内容 。要针对部 队可能担负 的作战任务 , 当增 适 加对 核 、 、 物 武 器 的卫 生 防 护 知识 学 习 , 化 生 了解 其伤 害 途 径 、 用 时 间 、 生 防 护措 施 ; 对 致 伤 作 卫 针
因素 多样 化 、 伤类 复杂源自化 的特 点 , 加大 对应 急 救治
脾切除 。术后病 理 回报 : 组 织 , 脾 以红 髓 为 主 , 一 侧见 其
囊壁样结构 , 未见上皮覆衬 , 白髓成份少 , 脾假性囊肿 。
图 l 脾囊肿术前 C T图片 2 讨论 脾脏囊 肿是脾脏 组织 的囊性病 变 , 临床相对 少
圈 2 手术切 除的脾囊 肿标本 图 能与先 天发育异 常有关 。C T表 现单 发或 多发 圆形 , 圆 类
脾脏表皮样囊肿64层螺旋CT诊断并文献复习

[ 8 ] 李 建一. 脾脏表皮样囊 肿 1 例报告 [ J ] . 实用 放射学杂志 , 1 9 9 7 ,
1 3 ( 8 ) : 5 4— 0 5 0 5 .
( 收稿 日期 : 2 0 1 4 . 0 7 . 0 8 )
《 实用 医技杂志 》 征订启事
《 实用 医技 杂志 》 为 山西省 卫 生和 计 划生 育委 员会 主 管 、 山 西 医药卫 生传媒 集 团有 限责任 公 司主 办的 专 业 学术期 刊 , 以 医疗 卫 生单 位 、 医学 院校 、 部 队厂矿 医院的 医疗 、 医技 、 管理 、 护理 人 员为主要 读 者对 象 , 报道 医疗 、 医技 等 领域 领 先 的科研 成果 和 临床诊 疗 、 医疗技 术 经验 , 以及 对 临床 有 指 导作 用 , 且 与 医疗 、 医技 密切 结合 的基础 理 论研 究 。本刊 设有 专论 、 论著、 影 像诊 断 、 综述 、 讲座 、 医学检 验 、 临床研 究 、 医学工程 、 药物与 制 剂、 内窥镜 与 电生理 、 核 医学 、 医院 管理 、 康复 理 疗 、 医学教 育 、 临床 护 理 、 病 例报 告 等栏 目。 本 刊 为 月刊 , 大l 6开 , 1 1 2页 , 每月 1 5日出版 , 定价 为 1 0元 , 全年 1 2 0元 。 中国标 准连 续 出版 物 号 : C N
均匀 , c T值 3 0 Hu 左右, 表现为高密度者罕见 。 国内仅报道 3 例脾脏高 密度 表皮样囊肿 , 表皮样囊肿密度取决 于瘤 内胆 固 醇结 晶与角化物的含量和 比例 ,以及有无 出血 、 钙化( 钙化率 约为 5 %~ 1 5 %) [ , 李建一[ 8 ] 亦认为囊肿表 现为高密度 与囊肿 内出血及胆 固醇结 晶含量增多有关 。增强扫描囊 液无强化 , 分隔可强化。 综合 资料 分析 , 脾脏 表皮样囊 肿 的特 点为 : ① 多见 于儿 童及青年 , 尤 其是年轻女性 ; ② 临床症状多 表现为左上腹 或 左腰 部疼 痛 、 不适 ; 实验室检查血 清肿瘤标记物 C A 一 1 9 9 水 平 可异常增高 , 切 除囊肿后可恢复正 常 ; ③肿块多较 大 , 呈膨 胀
单纯性肝囊肿伴囊液CA19-9水平超高表达1例报道

单纯性肝囊肿伴囊液CA19-9水平超高表达1例报道
李保国;唐勇;王海涛;郭志
【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
【年(卷),期】2015(0)8
【摘要】0引言CA19-9是诊断消化道肿瘤时常用的标志物之一,在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囊腺癌等多种常见的良、恶性病变患者的血清或体液中均可有异常表达,但仅在单纯性肝囊肿(simple liver cyst)囊液中呈超高水平表达则较为罕见。
现将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例患者情况报道如下,以加强对该病的认识,减少误诊误治。
【总页数】3页(P856-858)
【关键词】单纯性肝囊肿;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19-9;糖类抗原CA24-2
【作者】李保国;唐勇;王海涛;郭志
【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市肿瘤防治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肿瘤循征医学协作组,天津300060;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胰腺肿瘤科,天津30006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7.3
【相关文献】
1.开放式全囊剥离术治疗单纯性巨大肝囊肿的护理 [J], 王好芬
2.经皮穿刺抽吸囊液和囊内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巨大非寄生虫性肝囊肿 [J], 郭佳;
赵铮民;杨甲梅
3.囊内注射四环素治疗单纯性肝囊肿21例体会 [J], 王宏志;王新华
4.开放式全囊壁剥离术治疗单纯性巨大肝囊肿 [J], 陈连胜;魏敏;田斌;王晓;李富彬;梁维强
5.醋酸甲基强的松龙囊内注射对单纯性骨囊肿囊壁TGF-β1、bFGF表达影响的研究 [J], 王来喜;覃佳强;张德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 Clin Exp Pathol 2012 Jan; 28( 1)
·115·
伴 CA19-9 升高的脾脏表皮样囊肿 1 例
周宇宁1 ,何妙侠2 ,冯 婷2 ,陶立阳2 ,蒋 慧2 ,朱 焱2 ,郑建明2
关键词: 脾脏囊肿; 表皮样; CA19-9; 病例报道 中图分类号: R 733. 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1 - 7399( 2012) 01 - 0115 - 02
图 1 CT 示脾脏可见多个囊状低密度影,增强后未见强化 图 2 A. 脾囊性肿物; B. 脾脏囊肿切面呈多房性,内含淡黄清亮液体
图 3 脾囊肿壁,纤维性囊壁可见萎缩的脾组织,左下角示囊壁内衬 上皮为分化成熟的鳞状上皮
脾囊肿 发 病 隐 匿,常 无 明 显 临 床 症 状。 脾 囊 肿 大 小 不 一,较大者直径可 > 5 cm,临床可出现相应的压迫症状,如压 迫消化道引起消化不良。国内外有少量文献报道脾表皮样 囊肿 可 表 现 出 肿 瘤 标 记 物 如 血 清 CA125 和 CA19-9 增 高[5 - 7]。本例虽然囊肿较大,但无明显临床症状。临床上以 血清 CA-199 升高为首发症状,经进一步检查发现脾囊肿。 术前血清 CA-199 约 84. 66 U / ml,术后 1 个月复查回复至正 常水平,提示血清 CA19-9 水平的升高与表皮样囊肿有关,有 关血清 CA19-9 水平的原因尚无统一认识,猜测可能与感染 等继发改变有关[5,6],也有人认为可能与表皮样囊肿大多数
·国外期刊文摘·
γ-突 触 核 蛋 白 是 一 种 反 应 性 滤 泡 树突 状 细 胞、滤 泡 树 突 状 细 胞 肉 瘤、卡 波 西 肉 瘤、良 性 和 恶 性 血 管 源性肿瘤的新标记物
Zhang H,Maitta R W,Bhattacharyya P K,et al. γ-Synuclein is a promising new marker for staining reactive 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s,follicular dendritic cell sarcoma,Kaposi sarcoma,and benign and malignant vascular tumors. Am J Surg Pathol,2011,35 ( 12) : 1857 - 65.
突触核蛋白组成了一个仅存在于脊椎动物的小的可溶 性神经蛋白质家族,其作用是促使突触前神经终端的囊泡快 速释放神经递质。生物化学研究结果显示 α-Synuclein 表达 于骨髓的正常巨核细胞和红系幼稚细胞以及血液循环中的 血小板和红细胞中。作者最近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发现 α-Synuclein 表达于急性红白血病的红系幼稚细胞和急性巨核细 胞白血病的原始巨核细胞,但不表达于急性髓性白血病中的 原始粒细胞。相反,γ-Synuclein 在骨髓中血窦和血管的内皮 细胞中表达,而不表达任何造血细胞。尽管有报道 γ-Synuclein 可表达在非淋巴组织的血管内皮细胞,但淋巴瘤和血 管的起源肿瘤尚未研究。作者回顾性研究了 313 例良性和 恶性 组 织 ( 淋 巴 样 标 本 190 例 和 123 例 梭 形 细 胞 肿 瘤 ( SSNs) ) 中 γ-Synuclein 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抗-γ-Synuclein
收稿日期: 2011 - 10 - 26 作者单位: 1 江苏省盐城市城南医院病理科,盐城 224002
2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病理科,上海 200433 作者简介: 周宇宁,男,主治医师。E-mail: ZY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010@ 163. com
何妙侠,女,副教授,副主 任医师,通 讯 作 者。Tel: ( 021 ) 81873690,E-mail: hmm26@ 163. com
the spleen-the role of cystectomy and splenic preservation : experience with seven consecutive patient[J]. J Trauma,1994,37 ( 3) : 512. [3] 何建军. 非寄生虫性脾囊肿 3 例报告及文献综合分析[J]. 临 床研究,2009,47( 36) : 26 - 8. [4] Kadota K ,Kushida Y,Miyai Y,et al. Epidermoid cyst in an intrapancreatic accessory spleen: three case reports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s[J]. Pathol Oncol Res,2010,16( 3) : 435 - 42. [5] Arda I S,Tüzün M,Hicsnmez A. Epidermoid cyst of the spleen with elevated levels of CA125 and carcino-embryonic antigen[J]. Eur J Pediatr,2005,164( 2) : 108. [6] Trompetas V,Panagopoulos E,Priovolou-Papaevangelou M et al. Giant benign true cyst of the spleen witll high serum level of CA 199[J]. 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l,2002,14( 1) : 85 - 8. [7] 张忠涛,周小鸽,李建设,等. 伴血清 CA19-9 升高的脾脏表皮 样囊肿一例[J].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 15) : 960.
抗体强阳性表达于胸腺、扁桃体、脾脏和淋巴结中的血管及 淋巴管内皮细胞,另外也表达于胸腺碎纸的胸腺小体、扁桃 体黏膜上皮和 FDCs、Malpighian 小体中的 FDC、脾脏的窦内 衬细胞以及淋巴结 B 生发中心中的 FDC,且在 FDC 中的表 达不仅细胞突起阳性,而且细胞胞体也表达。在 77 例反应 性淋巴组织增生和 113 例恶性淋巴瘤中,结果 γ-Synuclein 强 烈表达于 100% ( 65 /65)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100% ( 10 /10) Castleman 病和 100% ( 2 /2) 生发中心进行性转化的 FDC 网。 B 细胞性淋巴瘤中除了大 B 细胞性淋巴瘤未见 γ-Synuclein 表达的 FDC 网外,其余均可见 γ-Synuclein 阳性的 FDC 网。 而在 T 细胞性淋巴瘤中除了 5 例血管免疫母细胞性淋巴瘤 外,其 余 T 细 胞 性 淋 巴 瘤 均 未 见 γ-Synuclein 阳 性 表 达 的 FDC 网。而在 123 例 SSN 中,几乎所有的淋巴管和血管分化 的良性和恶性 SSNs 均强烈表达 γ-Synuclein,包括 5 例 FDC 肉瘤、27 例 Kaposi 肉瘤、7 例血管瘤、4 /5 例血管肉瘤。只有 少数梭形细胞肿瘤起源于平滑肌及外周神经或胃肠道间质 表达 γ-Synuclein。总之,作者研究表明 γ-Synuclein 是一种识 别良、恶性淋巴样组织中反应性 FDC 和诊断 FDC 肉瘤、卡波 西肉瘤、良性或 恶 性 血 管 源 性 肿 瘤 的 很 有 前 途 的 免 疫 标 记 物。
·116·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J Clin Exp Pathol 2012 Jan; 28( 1)
是间皮化生而来有关[7]。 脾囊肿 诊 断 主 要 依 靠 影 像 学 检 查[1,3],如 B 超、CT 或
MRI 等。B 超和 CT 可见脾脏增大,内有液性改变。较小脾 囊肿不需治疗,可定期 B 超监测观察。而对于寄生虫性囊 肿,感染性脾囊肿或者直径 > 5 cm,以及有临床自觉症状的 脾囊肿一般主张手术治疗。传统治疗脾囊肿的手术方法是 行全脾切除术。随着对脾脏功能的深入认识,考虑到切除脾 脏可能引起爆 发 性 感 染 等 严 重 后 果,也 可 采 取 保 脾 手 术 治 疗。但对于寄生虫性囊肿、巨大囊肿与周围粘连者,以及脾 门附近的脾囊肿则应考虑到避免寄生虫感染以及防止术中 及术后大出血等,建议行全脾切除术[4]。脾囊肿是一种良性 囊肿,预后好,手术后可获得长期生存。本例脾囊肿较大,多 房性,位于近脾门处,并与胰腺尾部粘连,且并发胰腺黏液性 囊腺瘤,故患者接受了脾脏切除术及胰腺囊肿切除术,术后 恢复良好,随访 12 个月一般情况均可,无特殊异常。
病理诊断: 脾脏表皮样囊肿合并胰腺黏液性囊腺瘤。 讨论 脾囊肿较少见,各年龄段均可发生,以 20 ~ 50 岁 较为常见[1]。根 据 有 无 内 衬 上 皮 将 脾 囊 肿 分 为 真 性 囊 肿 ( 原发性囊肿) 和假性囊肿( 继发性囊肿) ,前者包括淋巴管 性囊肿、血管性囊肿,而后者以炎症性、外伤性和梗塞坏死液 化性囊肿较多见。根据病因不同亦可将脾囊肿分为寄生虫 性囊肿和非寄生虫性囊肿,前者多由寄生虫如包虫所致,后 者则来源不明。大部分学者认为,一部分非寄生虫性囊肿属 于真性囊肿,由脾脏表面间皮细胞嵌入实质,并逐渐增大,细 胞数量逐渐增多,最终形成含有内液的囊肿,即由间皮组织
患者男性,62 岁,因“发现脾脏囊性占位及慢性结石性 胆囊炎 1 周”入院。患者体检时发现血清 CA19-9 升高,约 84. 66 U / ml,后进一步 CT 检查示脾脏囊性占位及慢性结石 性胆囊炎( 图 1) 。患者既往体健,一般情况尚可,腹平软,肝 脾肋下未触及,其余检查未发现异常,遂行“胰体尾和脾脏及 胆囊切除术”。术中探查腹腔,肝脏、胃、十二指肠、横结肠未 见异常。脾脏内触及囊性占位,大小 4 cm × 3 cm,与胰尾部 分界不清; 胰体背侧见囊性肿物,大小 2 cm × 2. 5 cm; 切除胰 体背侧囊性肿物,游离脾周组织,切断脾蒂,取出脾脏,摘除 胆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