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必修一同步练习: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 Word版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一、单选题读“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 ~(2)题。
1. 下列关于四个地区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abcdB. 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dacbC. 位于南半球的是bdD. 位于北半球的是bc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四地中向阳坡与迎风坡不一致的是bcB. 四地可能位于同一纬度C. 四地可能出现在一个大洲D. 四地近地面气温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bcd下图显示中国不同地区山地年降水量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
读图,完成(1) ~(2)题。
3. 图中山地年降水量A. 随海拔升高而递增B. 与山地气温垂直变化一致C. 最大值所在海拔高度不同D. 垂直变化最大的是山地①4. 山麓景观分别为温带荒漠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是A. ①和②B. ①和③C. ②和④D. ③和④5. 关于陆地环境地域分异,表述正确的是()A.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在各纬度带的表现相同B. 山地海拔越高,垂直自然带越多C. 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内能D. 垂直地域分异与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相同6. 世界上由沿海向内陆分异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A. 北美大陆B. 南美大陆C. 亚欧大陆D. 非洲大陆7.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A. 纬度地带性B. 经度地带性C. 垂直地带性D. 非地带性8. 图5-8是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其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A. B.C. D.图5-8 山地垂直带谱图9. 关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正确叙述是()①自然带沿纬线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②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的产生,主要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的结果③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温度和水分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④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仅在低纬与高纬地区表现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10. 读图5-4,正确表示坡向对自然带影响的是()图5-4 坡向与自然带A. 40°SB. 30°NC. 0°SD. 10°S二、双选题11. 决定山地垂直地带性带谱多少的主要因素有()A. 山地的海拔高度B. 山地的相对高度C. 山地的纬度位置D. 山地的海陆位置三、综合题12. 读“阿尔卑斯山、天山、喜马拉雅山的垂直自然带图”,完成下列各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练习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练习读“某沿海地区—山地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3题。
1.判断该山地可能位于A.北半球温带地区B.北半球亚热带地区C.南半球温带地区D.南半球亚热带地区2.造成该山地自然带分布的最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B.大气环流C.海陆分布D.海拔高度3.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主要受()A.信风影响B.季风影响C.西风影响D.西风和副高交替影响读图4完成4~5题。
4.该山地是我国的A.五指山B.长白山C.秦岭D.南岭5.影响该山地南北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降水B.地形C.热量D.土壤读下面四幅图,回答6—7题。
6.有关图中①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B.所处地区气候类型一定是温带季风气候C.该山地植被垂直变化的形成因素一定是降水D.该山地的南坡降水一定比北坡多7.对图中所示四个山地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南向北的顺序是④③②①B.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是④③②①C.位于南半球的有①②D.位于北半球的是①③读某大陆局部地区自然景观分布图,回答8~9题。
8.导致图示地区植被分布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B.洋流C.地形D.海陆位置9.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A.1月B.3月C.7月D.10月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气温、降水量和蒸发量年内分布示意图,完成10~11题。
10.该地区位于我国A.华北地区 B.华南地区 C.青藏地区 D.西南地区11.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被为常绿阔叶林 B.河流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C.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一熟 D.一年中春季最干旱读针叶林在不同地点分布高度表,判断12~14题。
地点分布地点海拔高度(m)①23.5o N,121o E 2800—3600②42o N,128o E 1100—1600③44o N,88o E 2100—410012.②地山麓自然带最有可能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3.造成①②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水分14.造成②③两地针叶林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 B.光照 C.坡向 D.水分15.“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高中地理 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 新人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高中地理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高中地理5.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习题新人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单选题我国中纬度地区自然景观由东向西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
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1-2题。
1。
这一变化反映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
从山麓到山顶的地域分异C.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D.从高原到平原的地域分异2。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土壤B.热量C。
海拔D。
水分下图为北半球某山地南北坡垂直自然带随海拔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3-4题。
3。
该山地南坡较北坡A。
降水少B。
雪线低C。
热量少 D.海拔高4。
与北坡相比,该山地南坡自然带丰富,主要是因南坡A.海拔高,坡度大B。
距海近,降水多C.坡向朝南,温度高D。
相对高度大,纬度低博格迭峰位于我国天山的东段.读如图,回答下列5—6题。
5。
图中博格达峰A.垂直自然带分布主要以水分为基础B。
北坡和南坡垂直自然带的数量相同C。
垂直自然带的基带是温带荒漠带 D.各垂直自然带的分布随季节而变化6。
图中山地针叶林带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其位于①阳坡,蒸发强②阴坡,蒸发弱③迎风坡,降水量多④背风坡,降水量少A.②③B。
①③C。
④② D.③④读图,完成下列7-8题.7.图中岛屿两侧①②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A。
纬度地带性B。
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D。
非地带性8。
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①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
最新人教版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练习: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Word版含解析

5 2 课时作业提升一、选择题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2题。
1.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非地带性分异D.垂直地域分异2.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的主要原因是( )A.受南北走向高大山地的影响B.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C.受加那利寒流的影响D.受本格拉寒流的影响答案:1 A 2 D解析:第1题,自然带分布的规律包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很明显沿EF线自然带变化的规律属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第2题,洋流会对沿海地区的气候等环境特征带来影响。
非洲南部本格拉寒流自南向北流,在此影响下,M自然带南北方向延伸。
下图为“亚洲东部某区域陆地自然带分布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示自然带分布主要体现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分异规律4.自然带Q在大陆东岸分布纬度较低,其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 B.洋流因素C.太阳辐射 D.大气环流答案:3 B 4 B解析:第3题,根据经纬度及区域形状,可知该区域位于亚洲东部,自然带由南向北依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4题,自然带Q为亚寒带针叶林带,在大陆东岸受到千岛寒流的影响,分布的纬度较低。
5.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答案:C下图为“某代表团的亚、非、欧考察路线和活动区域图”。
据此完成6~7题。
6.导致沿途①地和③地、②地和③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地形④洋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 D.②、④7.③→④→⑤体现了自然带的(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规律答案:6 A 7 A解析:第6题,①地和③地所处的纬度位置不同,太阳辐射存在差异,①地主要受季风环流的影响,③地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②地和③地地形不同从而导致气候的差异。
人教版必修一5.2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练习

地域分异规律.强化练习1、读下面四幅“海拔5000米的山地垂直自然带谱规律示意图”,回答1—2题。
(1)、四座山位置由低纬向高纬排列的正确顺序是[ ]A、乙甲丙丁B、丁丙乙甲C、乙丙甲丁D、丁甲丙乙(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四座山中位于南半球的是甲和丁B、若①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则甲山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C、乙山自然带的递变规律是由热量差异造成的D、若丙图中虚线为雪线,则南坡为迎风坡2.读喜马拉雅山南坡自然带示意图,回答1—2题。
(1)、自然带A、B、C的名称分别是[ ]A、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草甸B、高山针叶林带高山针阔混交林带高山草甸C、热带雨林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D、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针叶林带高山灌木林带(2)、该山坡最大降水量的海拔高度和最低雪线附近的海拔分别约为[ ]A、1500米5500米B、2000米5500米C、3000米4000米D、2000米6500米3、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山地地形剖面图及自然带垂直分布图,读后完成下面各题。
(1)、该山地位于[ ]A、华南热带湿润地区B、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C、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D、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2)、山地垂直自然带更替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B、降水C、土壤D、植被4、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1)、根据该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判断,该山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5°NB、30°NC、35°ND、45°N(2)、该山地同一自然带的分布南坡明显高于北坡,其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A、海拔高度B、水分状况C、热量差异D、土壤差异5、 2006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 周年。
在长征胜利时,毛泽东写下了著名诗篇“长征”,其中有“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的诗句。
从地理学的角度看,“暖、寒、雪”可理解为:从金沙江到四川的岷山[ ]A、日照时间渐短,雨雪天气增多B、先后跨越热带、温带、寒带C、地势起伏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D、途经半干旱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6、如果下图中四座山峰海拔相等,则四地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7、下列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位于北半球亚热带的[ ] A、A B、B C、C D、D8、古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 ]A、纬度影响气候B、地势高低影响气温变化C、植物生长影响气温变化D、距海远近影响气温变化9、古诗云:“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基础训练 含答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基础训练1.读“北半球自然带的随纬度和高度分异的理想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1)自然带①是带,它在40°N的山地分布的高度是米。
(2)自然带②在南半球是否有分布?。
(3)自然带③的气候类型有和.(4)自然带④在大陆东侧的典型植被是,在大陆西侧的典型植被是.(5)⑤所在的自然带在全球最大的分布区是。
(6)从高、中、低纬度地带来看,垂直地带性表现最明显的纬度地带是。
2.读“我国北方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在地的自然带名称:A._________ ,B。
__________,C。
__________。
(2)A。
、B、C自然带的逐渐更替主要是由于__________的变化引起的,就纬度位置看,它们同属于五带中的__________.(3)就气候类型来看,A。
属__________,B属__________,C 属__________。
3.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1)从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分布规律。
(2)从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分布规律.(3)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地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分布规律。
(4)④处的天然植被应是__________,⑤处的大型动物具有__________特点,⑥处代表动物有__________,①处的土壤特点是__________.4、读“亚欧大陆自然带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高纬度到低纬度依次写出两组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明显的大陆自然带的代号:大陆西岸__________,大陆东岸_________。
(2)自西向东依次写出一组干湿度地带分异明显的大陆自然带的代号:_________。
(3)高山植物区的代号是________.(4)气候特点为夏热干、冬温雨的自然代号是__________。
高中地理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1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自主学习1.不同空间尺度上的地域分异。
(1)全球性的地域分异:温度带分异和海陆分异。
(2)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陆地分布。
2.陆地自然带。
(1)陆地自然带的形成及特点。
⎭⎪⎬⎪⎫纬度位置→热量差异海陆位置→水分差异――→决定气候类型――→影响⎩⎪⎨⎪⎧⎭⎪⎬⎪⎫植被土壤――→形成自然带――→特点⎩⎪⎨⎪⎧具有一定宽度呈带状分布(2)陆地自然带与世界气候类型空间分布规律对比(以北半球为例)。
二、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自主学习1.形成原因: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
2.分异基础:热量。
3.表现: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方向,由赤道到两极作有规律的更替。
4.分布。
(1)低纬、高纬度地区贯穿整个大陆的地带,如苔原带、针叶林带和热带雨林带。
(2)中纬度地区,形成多种不同组合的地域分异。
►合作探讨1.读“气压带、风带,气候类型及自然带分布模式”图,探讨下列问题。
(1)“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与“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2)在“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中,甲地位于西风(风带),请在图上相应的位置用箭头画出该风带的风向。
答案:画图略(西南风)(3)A地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是热带雨林气候,对应的自然带①是热带雨林带。
(4)从“气压带与风带模式图”上可以看出,C地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下形成地中海气候,与之对应的④地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5)在“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中,自然带类型相同的是⑤和⑧,南半球可能缺失的自然带有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
②→③→④→⑤自然带的交替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分异规律。
(6)①自然带近年来遭受人类破坏的程度越来越严重,这对自然环境产生的问题表现为全球变暖,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点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同步辅导1.课堂归纳2.难点解惑(1)陆地自然带。
地球表面按照热量和水分组合以及受其影响下形成的代表性植被和土壤类型进行划分的自然地理区域。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5.2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同步练习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一课堂同步测试第五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二节自然环境的地域差异性(建议用时:40分钟)基础训练1.导致准噶尔盆地中绿洲出现的决定性因素是( )A.气候 B.地貌 C.热量 D.水源2.图中D所在阴影区域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其形成原因是( )①地形影响——位于山地迎风坡②气压带影响——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的影响③洋流影响——沿岸有暖流经过④盛行风向——常年盛行东南信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下图为“内蒙古地区主要名山植被垂直带谱”。
读图回答3-5问题。
3.根据当地垂直植被带分布规律判断,甲处植被带应为()A.落叶阔叶林带B.荒漠带C.高山灌丛带D.山地针叶林带4.贺兰山乙植被带只分布在东坡,主要影响因素是()A.洋流B.大气环流C.太阳辐射D.海陆分布5.黄岗梁与贺兰山西侧地区面临的共同生态环境问题是()A.沙漠化B.盐碱化C.石漠化D.红漠化读我国某山区局部地形剖面图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6-7题。
6.该区域山地西侧山麓自然带的基带植被是()A.热带季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7.影响图中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海陆位置B.大气环流C.洋流D.地形8.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①至②至③至④的变化是以__________为基础产生的,这种地域分异产生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
(2)喜马拉雅山南坡复杂的景观变化规律近似于_______(A:①至②至③至④ B:③至⑤至⑥)的变化,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3)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而同纬度的⑥为温带荒漠带,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
能力提升雪线是指常年积雪带的下界,是一种气候标志线,其分布高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地区雪线分布高度。
据此,完成9-10题。
9.图中雪线高度随纬度不同的直接影响因素有()①年总太阳辐射量②降水量③气温④海拔高度A.①②B.①①C.②③D.③④10.推测全球雪线分布高度()A.低纬高于高纬B.阳坡高于阴坡C.内陆高于沿海D.南极雪线最低读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图,完成11-12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一、单项选择题
1.任何自然带都具备的特征是( )
①有一定的热量和水分组合②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类型③有典型的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④占有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自然带是具有一定的气候条件和与气候对应的植被、土壤,占据一定的宽度,呈带状分布的自然综合体,并不具有典型的地质环境和水文条件。
答案 B
2.除南极洲外,在其它各大洲都能够看到的植被景观是( )
A.温带草原B.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解析地中海气候的典型植被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
答案 C
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3~5题。
3.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A.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D.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4.①—④各自然带中,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5.有关图中自然带分布和成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①自然带的形成与洋流无关
B.②、③在非洲分布最广
C.④常年受西风影响
D.南北回归线附近均形成③
3~5.解析认读图中①—④自然带是分析解答的关键。
第3题,①→②→③是由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其景观变化与水分条件有关,属于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4题,④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均有分布。
第5题,①处热带雨林的形成与暖流有关;世界各大洲之中,非洲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均居第一位;④地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影响;回归线穿过的大陆东岸并不都是热带荒漠带。
答案 3.C 4.D 5.B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完成6~8题。
6.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①—③—②
7.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B.水分 C.坡向D.地形
8.与①、②两图相比,③图中苔原带缺失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低B.海拔高度高
C.处于阴坡D.处于背风坡
6~8.解析第6题,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
第7题,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是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热量因素是主要原因。
第8题,③图苔原带的缺失主要是由于③山所在的纬度低,气温高,山脉的高度不够,达不到苔原带所需要的较低温度。
答案 6.A 7.A 8.A
9.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中,下列经纬线穿过自然带数量最多的是( )
A.40°N B.23°26′S
C.20°E D.160°E
答案 C
下图是世界自然带的一部分,据有关知识回答10~11题。
10.据图中信息可判断该地区可能位于( )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
C.澳大利亚大陆D.南美大陆
11.图中反映陆地环境的分异规律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D.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0~11.解析由图中自然带的分布可判断该地区位于北半球。
图中自然带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反映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10.A 11.A
读下面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不考虑其它非地带性因素),完成12~14题。
12.下列说法可能与实地一致的是( )
A.①位于新西兰某地B.②位于欧洲某地
C.③位于亚洲某地D.④位于亚洲某地
13.下列关于四地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四地位置自北向南的排序为①②③④
B.四地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④③②①
C.位于南半球的是②④
D.位于北半球的是②③
14.有关图中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拔高度①>②
B.②阳坡是迎风坡
C.③阳坡是迎风坡
D.④地冬至日昼长较③地短
12~14.解析根据南北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判断南北半球。
①和③南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大于北坡,南坡为阳坡,应在北半球,②和④应在南半球,根据基带判断山地所在纬度,①、②基带为落叶阔叶林,说明纬度较低,位于温带,③基带为针叶林,应位于寒温带,④基带为高山草甸,分布纬度应较高,靠近极地,②山地阳坡雪线较阴坡低,说明阳坡是迎风坡,降水多,④地位于南半球且纬度较高,冬至日白昼时间
较③地长。
答案12.C 13.C 14.B
二、综合题
15.读自然景观地域分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这一规律表现最典型的大陆是________。
(2)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同纬度的⑤为草原带,⑥为荒漠带,自然景观从③→⑤→⑥的更替体现了地理环境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表现最典型的区域是________(低、中、高)纬度地区。
(3)自然带③分布的地区有________气候区和________气候区。
(4)我国大兴安岭以东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带,昆仑山以北的自然带为____________带。
解析第(1)题,自然景观从①→②→③→④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变化更替的,属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形成的基础是热量,表现最典型的大陆是非洲大陆。
第(2)题,自然景现从③→⑤→⑥是东西方向的更替,属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形成的基础是水分,中纬度大陆宽广,表现最典型。
第(3)题,自然带③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分布于温带季风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第(4)题,我国大兴安岭以东为温带季风气候,形成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昆仑山以北深居亚欧大陆内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形成温带荒漠带。
答案(1)由赤道到两极热量非洲大陆
(2)从沿海向内陆水分中
(3)温带季风温带海洋性
(4)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荒漠
16.读甲、乙、丙三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图,甲、乙两地均位于我国,丙地位于某岛屿,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丙三地纬度按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丙、乙、甲
(2)甲地某高度上,北坡为针叶林,南坡为灌木草甸,可能是因为( )
A.南坡为阳坡B.北坡为阳坡
C.南坡为迎风坡D.北坡为迎风坡
(3)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则乙地可能是 ________(山脉)。
(4)甲地雪线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
解析第(1)题,甲地位于我国,基带是温带荒漠,应该位于温带;乙基带为常绿阔叶林,位于亚热带;丙基带为雨林,位于热带,纬度由高到低分别是甲、乙、丙。
第(2)题,甲位于我国,山地同一高度南坡热量高于北坡,北坡出现针叶林,而南坡为灌木草甸,说明北坡降水多于南坡,处于迎风坡。
第(3)题,乙地山脉为我国两大自然区分界线,且南坡基
带为常绿阔叶林,应该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可能是秦岭。
第(4)题,甲地位于我国,南坡为阳坡,气温高于北坡,且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故北坡雪线低。
答案(1)A (2)D (3)秦岭
(4)甲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阳坡,气温较北坡高,且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故雪线南坡高于北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