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春高考生物大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七实验与探究7实验与探究测试

合集下载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强化训练7 实验与探究(含解析)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强化训练7 实验与探究(含解析)

专题强化训练(七) 实验与探究(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实验中的变量主要有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下列控制无关变量的操作,错误的是( )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B.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相同C.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D.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解析: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避免植物自身原有的有机物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属于控制无关变量的操作,A项正确;在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的实验中,时间是无关变量,因此处理的时间应相同,B项正确;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这是设置自变量,不是控制无关变量,C项错误;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淀粉的量也影响实验的结果,需要控制这一无关变量,D项正确。

答案:C2.(2015天津河西区三模)酸碱等物质在生物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①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用于加速健那绿进入细胞,并将DNA染色②在“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NaOH用于营造碱性环境③在“pH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实验中,仅加入盐酸,就可调节pH ④在“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实验中,NaOH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⑤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盐酸用于模拟细胞运输的物质⑥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参与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解离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解析: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盐酸用于加速甲基绿吡啰红混合染液进入细胞,并将DNA染色,①错误;在“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检测”实验中,NaOH用于营造碱性环境,利于双缩脲反应,②正确;在“pH对酶活性的影响”探究实验中,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pH,③错误;在“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探究实验中,NaOH用于吸收空气中的CO2,④正确;在“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盐酸用于调节pH,使酚酞显色,⑤错误;在“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盐酸作为解离液的组分参与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解离,⑥正确。

2017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2017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紫色洋葱是生物学中常用的实验材料。

它的叶分为两种:管状叶伸展于空中,进行光合作用;鳞片叶层层包裹形成鳞茎,富含营养物质(如图1所示)。

以洋葱为材料进行相关实验,据此完成下列问题:[串知设计](1)若提取和分离绿叶中的色素,所用的实验材料是管状叶。

为研究强光照对洋葱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无水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得到如图3所示的结果(Ⅰ、Ⅱ、Ⅲ、Ⅳ为色素条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②③(填序号)。

①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②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③色素Ⅲ、Ⅳ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④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⑤色素Ⅲ、Ⅳ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大于色素Ⅰ、Ⅱ分离色素依据的实验原理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2)若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常用的理想材料为鳞片叶内表皮,该材料优于其他部位的原因是无色。

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两个实验中,都用到了盐酸,它在两个实验中的作用不同(填“相同”或“不同”)。

(3)若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所用的理想材料为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简要写出操作流程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

如果在观察细胞根尖有丝分裂实验中的光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如图2所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①②⑤(填序号)。

①取材位置不合适②取材时间不合适③制片时压片力量不合适④解离时间不合适⑤视野选择不合适(4)若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所用的最佳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

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

把引起50%左右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浓度称为等渗浓度。

为了测定洋葱表皮细胞的等渗浓度,有人把大小一样的洋葱表皮细胞分别放入下列各组溶液中,得到的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细胞占观察细胞数目的百分比数据记录结果见下表:①从表中看到,当蔗糖溶液浓度分别为0.5 mol·L-1和0.6 mol·L-1时,有40%和80%的细胞发生初始质壁分离,根据题干的条件,故确定细胞液的等渗浓度为0.5~0.6 mol·L-1。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实验与探究PPT课件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七-实验与探究PPT课件

染色观察动物细胞的线粒体
(2011·山东,6 改编)(√ )
提示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在线粒体 内还原氢的作用下,染料由无色变为绿色,如果细胞死亡,则 线粒体内没有还原氢,则不能起到染色的作用。
(5)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2011·北京,2D)( × )
提示 标志重捕法调查的是达乌尔黄鼠的种群密度,而非丰
提示 ①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②制作 DNA 双螺 旋结构模型。
(4)考纲规定了哪些调查类实验?
本 思 提示 ①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②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
讲 栏 目
考 连
③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开 关
接 处
(5) 考纲规定的哪个实验属于验证类实验?
提示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考点 1 基础实验综合



目 开
1.比较下表中的观察类实验

实验名称 细胞的状态
染色剂
生物材料
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
中的分布 观察线粒体
死细胞 活细胞
甲基绿、人的口腔上 吡罗红 皮细胞 健那绿
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死细胞 无(为固定装片) 蝗虫精母细胞
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 数目的变化
改良苯酚品红 死细胞
染液
洋葱根尖分生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死细胞 龙胆紫(或醋酸 洋红)
区细胞

栏 目
活或死
开 关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细胞
酵母菌细胞、水 绵细胞、叶的保 卫细胞、鱼的红
观察叶绿体
活细胞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 活细胞
分离与复原
无需染色

高考生物7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高考生物7专题七  实验与探究

③其他常用试剂的作用:
(3)探究类实验 :
(4)实习和研究性课题:
注意:①调查方法:取样调查法。可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和对 象应用不同的取样方法。 ②调查选材:为使实验获得成功,常选用一些容易调查的内容, 如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选择容易辨别个体的双子叶植物;遗传 病的调查选择发病率高的遗传病等。 ③随机调查:调查的随机性决定了调查的准确性,所以应做到 无区别对待调查对象,以确保调查的准确性。
【易错判断】 1.(2012山东·T4C)观察洋葱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 验,可观察到分裂末期细胞内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 壁。( × ) 【提示】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用 盐酸和酒精混合液对根尖细胞进行解离时植物细胞死亡,不能 观察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细胞壁的过程。
2.(2012安徽·T1A)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吡罗红 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提示】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 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在真核 细胞内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故可观察到细胞核被染成绿 色。 3.(2012福建·T2B)单侧光照射下,金丝雀虉草胚芽鞘向光弯曲 生长,去尖端的×胚芽鞘不生长也不弯曲,说明生长素具有极性 运输的特点。( ) 【提示】本实验可以说明胚芽鞘的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3.纸层析技术 (1)方法:制样液→制备_滤__纸__条__→点样液→_层__析__→观察实验结果 (2)举例:如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4.比色法 (1)举例:如生物组织中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DNA鉴定; 淀粉、尿糖鉴定等。 (2)原理: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与某些化学试剂相互作用,能产生 颜色反应,可以根据颜色反应鉴定生物组织中某些有机物的存在。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七单元 实验与探究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学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第七单元 实验与探究教学案(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教学案

第七单元实验与探究【最新考纲】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等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解释,并能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考点1 教材基础实验一|线|考|情【样题1】(2019·北京高考)玉米根尖纵切片经碱性染料染色,用普通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分生区图像如图。

对此图像的观察与分析,错误的是( )A.先用低倍镜再换高倍镜观察符合操作规范B.可观察到箭头所指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壁C.在图像中可观察到处于分裂期前期的细胞D.细胞不同结构成分与该染料结合能力不同解析箭头所指为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特点是着丝点分裂,新形成的子染色体分别移向细胞两极,此时核膜已解体,核仁已消失,无法观察到细胞核,故选B。

答案 B【样题2】(2019·江苏高考)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从新生的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B.解离时间要尽量长,以确保根尖组织细胞充分分离C.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D.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解析高等植物的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的细胞均可进行有丝分裂,A项错误;解离的目的是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解离时间过长,细胞会被破坏,将会影响实验结果,B项错误;制片是用镊子将之前处理的根尖取出来,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可以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因此,滴加清水、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C项正确;临时装片镜检时,视野中最多的是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D项错误。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7 实验与探究 新人教版

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 7 实验与探究 新人教版

新课标高考生物二轮复习专题训练:7 实验与探究(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预期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编号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在2 mL蛋清稀释液中先加0.1 g/mol NaOH溶液1 mL,摇匀后,再加0.01 g/mL CuSO4溶液4滴,摇匀溶液呈紫色②用高温处理后冷却的过氧化氢酶溶液与过氧化氢混合产生大量气泡③在剪碎的新鲜菠菜叶中加入二氧化硅、无水乙醇,充分研磨后过滤滤液呈深绿色④洋葱根尖经解离、漂洗后,用龙胆紫溶液染色,制成装片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质、染色体呈紫色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①④答案:D解析:高温处理后的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已丧失,不能催化分解过氧化氢。

实验③中没有加碳酸钙,色素被破坏。

2. 下列关于实验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因变量B.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重铬酸钾溶液是因变量C.在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中,光照是无关变量D.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液泡体积的变化是无关变量答案:C解析: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产物的种类和数目;在探究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中,自变量是不同浓度的CO2,光照是无关变量;在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中,液泡体积的变化是因变量。

3. (合肥一中模拟)实验在生物学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研究光合色素时,可采用纸层析法对叶绿体中的色素进行提取B.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时,插条上芽的数量应相等C.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见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D.观察植物细胞的减数分裂,可选用开放的豌豆花的花药作为实验材料答案:B解析:纸层析法是对色素进行分离而不是提取,A错误;探究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时,生长素的浓度为自变量,插条上芽的数量为无关变量,应相等,B正确;核糖体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以看到,C 错误;开放的豌豆花的花药已经完成了减数分裂,不能作为观察细胞减数分裂的材料,D错误。

2017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七实验与探究专题检测(十五)实验与探究含解析

2017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专题训练)-专题七实验与探究专题检测(十五)实验与探究含解析

专题检测(十五)实验与探究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呈灰绿色B.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清水冲洗2次再进行制片C.洋葱内表皮细胞不能用于质壁分离观察实验,原因是其不能发生质壁分离D.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醋酸洋红液对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解析:选D 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应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A错误;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再进行制片,B错误;洋葱内表皮细胞也能用于质壁分离观察实验,由于其液泡不含紫色色素,需要进行染色观察,C错误;醋酸洋红液属于碱性染料,能够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染成深色,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醋酸洋红液对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D正确。

2.研究人员发现使用磷胺可以导致某些植物细胞在分裂时出现微核,微核比细胞核小很多,但是有相同的存在时期和染色效果.现利用不同浓度的磷胺对蚕豆微核的形成进行实验探究,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可在显微镜下找到间期细胞进行微核的观察B.该实验可以选用龙胆紫溶液作为染料C.可以按“解离、染色、漂洗、制片"的步骤制作蚕豆根尖临时装片D.细胞内的微核数和细胞形成微核率是该实验的因变量解析:选C 微核需要在有细胞核的时期进行观察,间期有细胞核,可以进行微核的观察,A正确.微核和细胞核有相同的染色效果,所以也可以用龙胆紫溶液染色,B正确.制作蚕豆根尖装片时应该先漂洗再染色,C错误。

由“利用不同浓度的磷胺对蚕豆微核的形成进行实验探究”可知,微核数和细胞是否形成微核(或细胞形成微核率)是该实验的因变量,D正确。

3.下列有关实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A.在某同学配制的某溶液中加入碘液后呈蓝色,说明溶液中存在淀粉,如果用斐林试剂检测后,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淀粉部分水解了B.某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并水浴加热后,若该溶液中不含可溶性还原糖,则溶液将无任何现象C.用深秋时候的菠菜做色素提取与分离实验时,只能得到图示中的①和②色素带D.如图所示的色素带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色素带③对应色素在绿叶中含量最多解析:选D 淀粉遇碘变蓝色,如果在溶液中加入碘液后呈蓝色,说明溶液中存在淀粉;用斐林试剂检测后,出现砖红色沉淀,可能是部分淀粉水解了,也可能是溶液中本身含有可溶性还原糖,A错误。

2017高三生物二轮实验与探究

2017高三生物二轮实验与探究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提示 (2)②斐林试剂的使用需水浴加热;③加入二苯胺试剂,加热变蓝说明有DNA,但不一定是目的DNA;(4)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对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取样调查;(5)由于细胞早在解离时已被杀死,故不能观 察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细胞壁;(6)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被染成红色的应为细胞质,细胞核应被染成绿 色。
菠菜叶表皮细胞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组

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成;人口腔上皮细胞具有细胞核和核糖体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洋葱根尖伸长区细胞长,液泡大;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多数细胞中呈紫色的染色体形态清晰
④ 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酵母细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细胞核、液泡和线粒体的形 态、数目清晰可见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2.把一株牵牛花放置在黑暗中一昼夜,然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实验不能用于验证( )
A.光合作用需要CO2 C.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能产生O2 D.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知识主线·思维串联 真题领悟·融会贯通
解析 从图中装置可知,自变量有三个,其中两个是人为处理:第一个:实验前,在黑暗中处理牵牛花一昼夜, 其中一个绿叶被放入了密闭透光容器中,容器中的NaOH溶液能吸收CO2,故容器中没有CO2的存在,但光合 作用所需的其他条件具备,由此可知,该处理设置的自变量是CO2的有无,对照组是空气中正常CO2浓度下的 绿叶,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CO2;第二个:同样在正常CO2浓度下的绿叶,有遮光、不遮光部分的处理, 说明该处理设置的自变量是光的有无,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第三个自变量没有经过人为处理,而是巧 妙地利用了牵牛花的白斑叶。实验材料显示,白斑叶有绿色和白色部分,都处于相同的环境中,故提供的自变 量是叶绿体的有无,可用于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答案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七实验与探究 7 实验与探究测试(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独立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以下关于生物实验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双缩脲试剂中的Cu2+可与氨基酸反应,产生紫色物质B.斐林试剂中Cu(OH)2可与还原糖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C.15%盐酸能溶解细胞壁间的果胶,用于洋葱根尖的解离D.研磨绿叶时加入碳酸钙可与有机酸反应,防止破坏色素解析:双缩脲试剂中的Cu2+可与肽键反应,产生紫色物质,A错误;斐林试剂中Cu(OH)2可与还原糖生成砖红色Cu2O沉淀,B正确;15%盐酸能溶解细胞壁间的果胶,用于洋葱根尖的解离,C正确;研磨绿叶时加入碳酸钙可与液泡内的有机酸反应,防止破坏色素,D正确。

答案: A2.(2016·日照一模)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呈灰绿色B.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清水冲洗2次再进行制片C.洋葱内表皮细胞不能用于质壁分离观察实验,原因是其不能发生质壁分离D.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醋酸洋红染液对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解析:用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酒精)呈灰绿色,A错误;用卡诺氏液固定细胞形态后,需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2次再进行制片,B错误;洋葱内表皮细胞也能用于质壁分离观察实验,由于其液泡不含紫色色素,需要进行染色观察,C 错误;醋酸洋红染液属于碱性染料,能够将细胞核中的染色体染成深色,观察有丝分裂实验时,可用醋酸洋红染液对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进行染色,D正确。

答案: D3.对下列图示的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若图①表示将显微镜镜头由a转换成b,则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增多B.若图②是显微镜下洋葱根尖某视野的图像,则向右移装片能观察清楚c细胞的特点C.若图③是新鲜菠菜色素滤液的纸层析结果,则d和e分别是嫩黄叶组和绿叶组的滤纸条D.若图④是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一个样方,则该样方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9株/m2解析:图中a、b都是物镜,物镜的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高,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越少,A错误;显微镜呈的是倒立放大的虚像,c细胞位于视野的左侧,要想将c细胞移到视野中心应将装片向左侧移动,B错误;e与d比较可知d组的叶绿素含量明显高于e组,所以d与e分别是绿叶组和嫩黄叶组的滤纸条,C错误;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计数的方法是样方内部的全部计数,边上的个体计数左、上两个边,顶角的个体只计数左上一个角,所以该样方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为9株/m2,D正确。

答案: D4.(2016·河南洛阳调研)使用染色剂染色是生物学实验常用的方法,某同学对实验材料、所用试剂及实验结果做了如下的归类,其中正确的是( )C.②③⑤⑦ D.④⑤⑥⑦解析:双缩脲试剂可与蛋白质发生颜色反应,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对染色体(质)染色的试剂是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健那绿是对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试剂,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中使用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染液,细胞核可被甲基绿染成绿色;黑藻小叶颜色深,不适合用作观察线粒体的材料;龙胆紫是对染色体(质)染色的试剂,不能对液泡进行染色;正常情况下叶绿体本身呈现绿色,无水乙醇不能作为染色剂,它可以作为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溶剂。

答案: B5.(2016·湖南株洲二模)下图是与洋葱有关实验的部分步骤,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提取洋葱叶片光合色素时的研磨步骤,加入少量SiO2是为了防止研磨过程中叶绿素被破坏B.②表示符合要求的滤纸条,未见色素带,原因可能是材料为黄化叶片C.③表示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制作的压片步骤,该步骤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散开来D.④表示在高倍镜下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时的一个视野,其中前期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解析:加入SiO2是为了使研磨的充分,CaCO3可以防止研磨过程中色素被破坏,A错误;若材料为黄化叶片,不含叶绿素但含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滤纸条上应有色素带,B错误;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时装片制作的压片步骤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散开来,C正确;前期可能观察到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的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而洋葱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D错误。

答案: C6.(2016·宝鸡一模)下列有关实验探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和pH是自变量B.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并与DNA结合促进DNA水解C.将重铬酸钾溶解在体积分数为95%的浓硫酸溶液中,配制成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来鉴定呼吸作用中产生的CO2D.盐酸在“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和“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的作用相同解析: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温度是自变量,pH是无关变量,A错误;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用盐酸处理口腔上皮细胞,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有利于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与蛋白质分开,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B错误;将重铬酸钾溶解在体积分数为95%的浓硫酸溶液中,配制成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来鉴定呼吸作用中产生的酒精,C错误;盐酸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和“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中的作用都是使组织细胞分散开,D正确。

答案: D7.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插条的状况、芽的数量、2,4-D的浓度等B.该实验还可用生根的平均长度作为观察指标C.生长素类似物2,4-D浓度为800 mg/L时,抑制插条生根D.该实验可确定400 mg/L是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

从图中可以看出,2,4-D的浓度属于自变量,A错误;月季插条生根的情况可用生根数或生根的平均长度来表示,B正确;2,4-D浓度为800 mg/L时,与浓度为0时相比,插条生根数多,所以该浓度仍促进插条生根,只是促进作用减弱,C错误;由于该实验分组较少,所以不能确定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D错误。

答案: B8.下列关于生物教材中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绿色的色素带距离滤液细线最远B.秋水仙素可抑制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C.将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下和无光环境中,探究其感光部位D.豌豆杂交实验中,应注意母本去雄及套袋时机解析: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中胡萝卜素(橙黄色)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因此,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滤液细线最远;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探究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一组胚芽鞘的尖端接受单侧光(同时对胚芽鞘尖端以下进行遮光处理),另一组胚芽鞘采用相反的处理;豌豆杂交实验中,为了避免母本自交,应对母本去雄;为了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在去雄以后还需要进行套袋处理。

答案: D9.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防止解离过度,同时防止解离液影响染色效果B.“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的实验装置,要放在没有干扰,阳光直射的地方C.在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实验中,通常选取双子叶植物,因为其容易计数D.将装有一定浓度蔗糖溶液并蒙上了玻璃纸的漏斗放入装有清水的烧杯中,漏斗管内液面会上升,但漏斗与烧杯中液体的浓度永远不会相等解析:漂洗就是洗去多余的盐酸,目的是防止解离过度,同时防止解离液影响染色效果,A正确。

应将水族箱(或鱼缸)放到较强散射光的地方,不要随意移动,B错误。

单子叶植物多根、丛生、蔓生,不易数数,通常选取双子叶植物,因为其容易计数,C正确。

在半透膜两侧蔗糖溶液浓度大于水的浓度,则两边存在渗透压,清水会通过半透膜渗入蔗糖溶液中,漏斗液面升高,渗透压开始减小,当渗透压减为0时,两侧平衡,漏斗液面不再升高,但内外液体的浓度不会相等,D正确。

答案: B10.(2016·辽宁沈阳二中一模)在生物学实验中,有关冲洗或漂洗操作错误的是( )便于染色,A正确;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漂洗的目的是洗去残留的盐酸,便于染色,B正确;低温诱导植物染色体数目的变化的实验中,卡诺氏液固定后,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冲洗,C错误;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脂肪,染色后,需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去浮色,D正确。

答案: C11.(2015·山东潍坊一模)下列有关实验试剂、现象及用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变为橙色,可用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的鉴定B.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与吡罗红一起用于观察细胞内核酸的分布C.无水乙醇能溶解叶绿体的色素,可作层析液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分离D.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适用于西瓜汁成分的鉴定解析: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变为灰绿色,可用于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物的鉴定,A错误;甲基绿能将DNA染成绿色,吡罗红使RNA显红色,甲基绿与吡罗红一起用于观察细胞内核酸的分布,B正确;无水乙醇能溶解叶绿体中的色素,可用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C错误;西瓜汁的颜色是红色,会干扰斐林试剂的显色反应,所以斐林试剂不适用于西瓜汁成分的鉴定,D错误。

答案: B12.(2016·山东曹县一中一模)下列对有关鉴定性实验、观察类实验、探究性实验以及调查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鉴定组织中还原糖实验时,可依次向待测样液中加入甲液和乙液B.在“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中,可以设置不同梯度的低温进行实验,确定染色体加倍的适宜温度C.设计探究实验时,自变量的设置应考虑周全,而无关变量可忽略不计D.调查某荒地内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不影响调查结果解析:斐林试剂由甲液(0.1 g/mL的NaOH)和乙液(0.05 g/mL的CuSO4)组成,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立即使用,A错误;设计探究实验时,自变量和无关变量都要考虑周全,应保证各组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C错误;利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所选择的样方数应适当,样方过少结果不准确,D错误。

答案: B二、非选择题13.生物学家在研究中发现,给动物注射促甲状腺激素后最终导致下丘脑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

但是不知是促甲状腺激素直接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还是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的反馈调节。

探究实验如下:(一)实验假设: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进行反馈调节。

(二)材料用具:实验动物、可能用到的试剂、药品、手术器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