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卫视栏目的地域文化的分析
河南卫视栏目设置方案

河南卫视栏目设置方案一、背景介绍河南卫视是中国中央电视台下属的地方性卫视台,自1998年创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河南省的观众提供高质量的电视节目。
为了进一步提升河南卫视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我们制定了以下栏目设置方案。
二、栏目列表1. 河南新闻联播•播出时间:每天19:00 - 19:30•栏目简介:通过权威、客观、公正的报道,关注河南省内外的重要新闻事件,及时传递信息,提供最新的新闻资讯。
2. 魅力河南•播出时间:每周一至周五,19:30 - 20:00•栏目简介:展示河南丰富的自然风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让观众了解和感受到河南的魅力。
3. 舞台艺术大赏•播出时间:每周三、周六,20:00 - 21:30(直播节目)•栏目简介:重点推广和展示河南省内外的舞台艺术表现,包括音乐会、话剧、歌剧、舞蹈等精彩演出,为观众带来一场艺术盛宴。
4. 河南好人榜样•播出时间:每周五,18:00 - 18:30•栏目简介:报道和赞扬河南省内涌现出的各行各业的好人好事,传递正能量,引导社会风尚,让更多的人拥有崇高的道德认同。
5. 快乐河南研究院•播出时间:每周六,22:00 - 22:30•栏目简介:探讨和研究河南省内的悬念、谜团和奇闻趣事,带给观众新奇有趣的娱乐体验。
6. 河南美食文化•播出时间:每周日,18:30 - 19:00•栏目简介:介绍河南省的特色美食、传统烹饪技艺和饮食文化,让观众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了解河南的饮食文化背景。
7. 健康河南•播出时间:每周二、周四、周日,19:30 - 20:00•栏目简介:关注河南省的健康事业,提供健康知识、专家访谈、医疗新闻等内容,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健康养生知识,提升生活品质。
三、栏目特色1.多样性:栏目设置涵盖了新闻、娱乐、文化、艺术、健康等多个方面,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
2.当地特色:魅力河南、河南美食文化等栏目突出展示河南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增加观众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融媒体时代地方台传统文化类节目发展之路探讨——以河南广电“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第12卷第19期 Vol.12 No.19 2021年10月 October 2021广播、电视作为传媒的主要力量在传承传统文化上地位显著。
然而,科技的高速发展、4G的普及与5G的加速推进使得融媒体发展成为主流,网络媒介犹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如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网络媒介依托大数据的更新、人性化的服务策略迅速占领市场,致使地方台传统文化类节目视听率逐步下降,影响力日趋式微。
同时,节目模式也逐渐程式化,难以创新,若不及时采取策略,不仅会影响自身发展,也会失去作为文化传承重要宣传平台的应有价值。
2021年以来,河南广播电视台依托“中国节日”系列文化节目迅速火遍全网,圈粉无数,其蒙太奇似的叙事方式、科技感与传统审美性并存的表达形式、年轻化、娱乐化的艺术语言与形象以及全新的主持风格给观众带来了极强的代入感和审美享受,该节目在内容、形式、语言、渠道和技术等多方面进行的全新的尝试与探索,对于打造新时代精品文化类节目、传播主流文化都有着较强的启示性与借鉴意义。
一、融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类节目的发展困境融媒体作为一种新的综合性媒介,有效将传统媒介与网络媒介融合在一起,兼顾二者之所长,基本实现了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利益共融的良性竞争机制,使得媒介内容得到了升级和优化,互动模式更加深入、灵活,传播途径更加全面、彻底,传播方式更加人性化、时代化。
然而,面对如此机遇,地方台传统文化类节目因传播理念、题材探索、制作方式、体制机制等因素的约束,在适应新时代传媒新风向上存在较大的难度。
(一)地方台传统文化类节目不能主动适应网络时代需求,节目保守、内容单一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介发展的关键在于融合,以及如何将传统媒介和网络媒介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发挥二者之所长。
传统媒介的单线式传播形态及“传播—接受”单一模式适用于网络不够发达、传播渠道单一、人们空余时间较多的情况。
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4G的普及和5G的全面推进,网络时代已经到来。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文化节目何以出圈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文化节目何以出圈
杨少华
【期刊名称】《科技传播》
【年(卷),期】2022(14)20
【摘要】2021年,河南卫视从春节到重阳,涵盖中国的七大传统节日,打造了一系列优秀的传统文化节目。
这些节目自春晚的《唐宫夜宴》开始出圈,在此之后一次次掀起高潮,收获了数十亿的流量,打破此前河南卫视在内容创新上的不足,成功地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在一起,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文章从内容创新方面分析河南卫视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成功破圈,探究节目的创新策略。
【总页数】4页(P53-56)
【作者】杨少华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
【相关文献】
1.从场景理论看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出圈
2.从关系传播角度解析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出圈密码
3.深耕传统文化厚植时代沃土——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文化节目“出圈”的原因
4.融媒体背景下文化类节目的“出圈”之道--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为例
5.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策略研究—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河南卫视简介

河南卫视简介河南卫视是河南电视台旗下的卫星频道,河南卫视的前身是1969年9月15日开播的河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节目于1996年通过卫星方式传播后改名为河南卫视,截至2013年,河南卫视在全国基本实现地级以上城市全覆盖。
经多年探索和发展,河南卫视以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综艺节目为频道主打,是国内最具文化特色的卫星频道之一。
在国内卫星频道中,文化类栏目收视率与影响力长期位居第一位。
在百度娱乐卫视网络影响力排名中长期位居前5位。
主要节目:梨园春、华豫之门、武林风、知根知底、汉字英雄、成语英雄、最前线、网络大当家简介河南电视台(英语:Henan Television,英文缩写:HNTV)1969年9月15日正式播出,1996年6月1日,第一套节目通过亚洲Ⅱ号通讯卫星实现卫星传播后,正式使用“河南电视台卫星频道”的呼号。
简称为河南卫视。
2008年节目改由中星6B传播,停止在亚洲3号卫星的传送。
2009年河南卫视又增加了中星9号传播,实现中星6B和中星九号两颗卫同步直播。
河南卫视根植华夏厚土,以传播中原文明为己任,打造中国责任媒体。
河南卫视始终追求与中原文化相称的博大境界,锐意创造与时代脉搏契合的恢弘气势,密切关注与真实纪录河南前进的点滴历程。
河南卫视定位为传播弘扬华夏文明,以多姿多彩的文化类节目为龙头,荟萃社教、戏曲、影视剧等精品节目,共开设各类栏目21个,全天播出近20个小时。
《梨园春》、《武林风》、《华豫之门》、《知根知底》、《汉字英雄》等节目在观众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较好的收视反响。
其中《梨园春》常年保持平均22%的稳定收视率。
频道地域覆盖可达欧洲、东南亚、中亚和澳大利亚等52个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已进入上千有线网络,是全国上星频道入网户数最多的电视台之一。
日益成为河南了解世界、世界了解河南的重要窗口。
2接收参数卫星名称视频方式下行频率极化符号率FEC V-PID A-PID 波束备注中星6B 开锁3854 垂直(V) 4420 3/4 160 80 波束中星9号ABS-S 12140 右旋28800 3/4 2125 3800 波束二代机接收3台标含义上方:一代台标,下方:新台标河南简称“豫”,“豫”中有“象”,台标设计者的创作灵感便源于此,将“河南”两字的的首写汉语拼音字母“H”和“N”变形为“大象”的外观,再让模拟卫星运行轨道的“环状”环绕“大象”,河南电视台的台标由此诞生,图腾文化加上现代科技使河南电视台的台标别具风格。
打造传承华夏文明的电视品牌——论河南卫视的风格定位

只 留下 《 园 春 》 《 林 风 》 《 豫 之 门》 梨 、武 、华
这 几 个 栏 目 . 确 立 了 河 南卫 视 的 品牌 栏 并 目地 位 . 这 几 档 栏 目恰 恰 是 根 植 于河 南 而
内 容 , 部 分 是 频 道 要树 立 品牌 自身 所 形 一 成 的 品牌 文化 . 一 部分 是 从 文 化 方 面 发 另
呢 ?我 们 从 中提 炼 出“ 化 ” 个 关 键 词 。 文 这 孕 育 了中 华 民族 的 黄河 , 承 着 华 夏 传
的历 史 . 位 于 黄 河 流 域 的河 南 , 是 中 而 也
国 的 中心 位 置 。 独 一无 二 的地 理 位 置 , 让 河 南 成 为 我 国 的 重 要 文 化 大 省 、枢 纽 大
负着 传 承 华 夏 文 明 的 责 任 。其 次 , 多 年 在 的创 新 探 索 中 ,很 多栏 目经 过 大 浪 淘 沙 ,
求 、 想 、 值 观 等 等 。 而 对 品 牌 有个 清 思 价 从 晰 的 感 知 。 知 文化 —— 感 知河 南 —— 感 感 知 河 南 卫 视 这 一 公 式 成 为 河 南 卫 视 品 牌
和 产 业 化 进 程 。 受 众 、 目供 应 渠 道 的 对 节 争 夺 日趋 激 烈 . 卫视 间 的竞 争 进 人 以争 夺 市 场 份额 为 目标 的 覆 盖 、 视 、 收 品牌 、 源 资
全方 位 比拼 阶段 。 致 省 级 卫视 进 入 市 场 导
两 个 重 要 原 因 .在 考 量 河 南 卫 视 的 特 色
认 知 和全 面实 施 。频 道包 装 被作 为 一 种有
我 们 曾 经 面 向全 国进 行 了一 次 口号 征 集 活动 , 过专家论证 、 经 观众 投 票 , “ 以 大河 之 南 中 国 之 中 ” “ 中原 观 天 下 ” 、品 、 “ 响 中 国 ” 三个 口号 呼 声 最 高 。 擂 这 这些 彰 显 了河 南 地 域 文 化 底 蕴 与 文 化 气 质 的 言
从交互视角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进路——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声屏世界2024/2从交互视角看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创新进路———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阴程振雨安佳维摘要:自《唐宫夜宴》爆红以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引领国潮强势崛起。
“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大胆创新内容和形式,实现了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破茧蝶变和换道领跑,为增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提供了优秀范本。
文章从交互视角出发,从时空交互、符码交互和想象交互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创新表达,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潮流中如何破局进取。
关键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交互视角2021年春节,河南卫视打造的《唐宫夜宴》火爆全网,此后河南卫视又相继推出了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和重阳等以“中国节日”为核心内容的文化节目,全网点击量超605亿。
2022年,河南卫视再次创新推出“中国节气”系列,继续引领国潮新发展。
“中国节日”等传统文化类节目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尝试从交互视角出发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潮流中的创新发展,以期为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新媒体语境下的创新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起源:“中国节日”的概念与外延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节日承担了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角色,其内容包括祈福祭祀、传统民俗、天文地理等人文与自然内容,具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等特点。
中国传统节日的形成包含着中华民族先民们对生存现状的抗争与希冀,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先民们苦难深重的生活故事,如战乱、饥荒、瘟疫、洪涝灾害等。
而中国节气则是农耕文明的产物,二十四节气记录了自然节律的变化,对农耕时代指导农耕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实际上,节日的前身就是节气,由于节气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粮食的丰歉,进而影响到社会的治乱和国家的兴衰,因此古人在节气到来之际就会举行相关的仪式和庆典。
后来随着阴阳合历制度的创立,导致节气和节日的分化,从而形成了节日系统和节气系统两个并行不悖的时间序列。
[1]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气”系列节目延续着“中国节日”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情怀,持续在凝聚民族精神、弘扬当代价值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晚会成功原因探析以《端午奇妙游七夕奇妙游中秋奇妙游》为例

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晚会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们不仅仅是一台晚会,更是 一次对中华文化的深度体验。这些晚会以各种创新的形式,例如舞蹈、戏剧、 歌唱等艺术形式,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结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幅幅精彩纷 呈的文化景观。
《中秋奇妙游》中,通过5G+AR技术,观众仿佛置身于一个虚拟的月宫之中, 亲身感受了中秋赏月的习俗和故事。这种独特的体验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与 古老的文化和习俗进行了一次亲密接触。
具体来说,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的符号化传播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符号化的节日主题
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的每期主题都是一个中国传统节日。通过对这些节日 的深入挖掘和表现,不仅传播了中国传统文化,还能够引领观众对传统节日的 和重视。同时,通过将节日主题符号化,让观众更加容易记住并理解这些传统 节日的文化内涵。
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是一档以中秋节为主题的电视文艺晚会。整场晚会通 过独具匠心的创新设计,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完美融合,为观众呈现了一场 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首先,从节目制作方面来看,《中秋奇妙游》通过高科技手段,为观众营造了 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虚拟现实场景。晚会现场运用了大量多媒体技术,如全息投 影、VR等,将观众带入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中秋节奇妙世界。此外,节目在舞 美设计上也进行了大胆的创新,采用多层次舞台设计,结合灯光、音效等元素, 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在节目内容方面,《中秋奇妙游》不仅展现了传统的中秋文化,还通过多元化 的艺术形式展现了当代社会的特色。晚会中融入了歌舞、戏曲、魔术等多种表 演形式,使得整场晚会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活力。此外,节目还通过讲述 月饼、嫦娥奔月等传统故事,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在表演方面,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汇聚了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和青年才俊。 他们通过精湛的技艺和真挚的演绎,为观众呈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演出。特别 值得一提的是,晚会中运用了大量现代舞蹈和音乐元素,使表演更具时代感和 艺术感染力。
电视栏目包装的地域性文化分析

电视栏目包装的地域性文化分析作者:张敏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1期张敏(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西南昌 330095)摘要:以“电视栏目包装”与“地域性文化”的关系作为切入点,从接受者的心理来审视电视栏目包装的地域性及其表现。
本文首先从本地地域性文化和异地地域性文化两个方面对电视栏目收视率的影响进行论述。
接着从自然层面和人文层面来展开电视栏目包装与地域性文化关系的论述,指出电视栏目包装与地域性文化相结合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同时指出电视栏目包装必须坚持地域性文化。
关键词:电视;栏目包装;地域性;文化中图分类号:G2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2)01-0124-02随着人们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电视成为了一种大众文化,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审美情趣。
在某种程度上,电视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电视栏目的制作空间越来越宽广,无论是在艺术美感、观众认同感还有信息承载量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是,很多人却说电视频道多了,好看的节目缺少了。
究其原因,在于电视栏目的制作者一味地追求画面的视觉效果,盲目地加入制作特技,缺乏亲和力和独特性。
如果电视台只是从技术层面来追求质量的话,地方电视栏目将没有生存的空间,因为地方电视台没有足够的资金引进和培养这方面的技术人才。
电视台的生命力最终取决于收视率,其收视率又在于接受者的心理。
从接受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们总是对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信息感兴趣,节目内容与接受者越贴近,接受者就越喜欢。
电视是一种以视听结合、声画兼具为主要特征的媒体,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特征能以直观的形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
所以,尤其是地方电视台更应该扬长避短,注重挖掘地域性文化内涵来竞争激烈的市场。
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新颖、独特的节目而不断地发展壮大自己。
电视观众既具有选择的主动性,又具有盲目性。
常常面对几十个频道,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平顶山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河南卫视是以文化类节目为主打的一家省级电视台,它聚集了具有中原文化特色的许多优秀节目。
这些品牌节目依靠中原地域文化的发展而创新。
目前,河南卫视致力于弘扬中原文化,文化类栏目仍将长远发展。
关键词:河南卫视;地域优势;文化;I河南卫视栏目的地域文化分析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Key Words: Henan satellite TV; the new media era; cultural programs; regional brand awarenessII平顶山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录引言 (1)一、戏曲栏目的文化传承 (1)二、武术栏目的地域优势 (4)三、鉴宝栏目的文化依托 (5)四、栏目类型的文化创新 (5)结语 (8)参考文献 (9)致谢 (11)III平顶山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引言河南卫视倾心打造的文化产业媒介品牌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并且创办的多档文化类品牌栏目均受到了受众的热烈反响。
河南卫视地处中原,历史悠久的中原文化可以为河南卫视增加大量的文化底蕴,结合地方特色来创办具有自己独家魅力的文化类栏目,使其形成良好的地域品牌并将栏目推广出去,这样可以为河南卫视在激烈的国内电视业竞争中获取良好的竞争优势,推动卫视在未来发展中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诚如河南电视台以“文化卫视,传承文明”作为地域品牌定位,似乎河南卫视可以向任何与文化有关的方向进和领域进行发展,并且可以不断的去尝试多种节目类型和频道风格,只要加之以“文化卫视,传承文明”的口号即可,对于河南卫视来说这种模糊的地域品牌定位方式虽然可以在短期内打开市场,但是随着品牌发展的不断深入会导致其节目定位不够鲜明这一问题凸显出来[1]一、戏曲栏目的文化传承河南省历史悠久,使得河南卫视在发展中可以充分利用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河南卫视如何在当今中国的文化传承中占具重要位置,是很多传播工作者非常关心的问题。
河南民间戏曲是中原传统文化的代表,中原戏剧起源很早并且种类繁多,极具影响力。
豫剧是中国河南省的一个经典剧种,是中国的五大剧种之一,居中国各地戏曲之首。
河南的戏曲艺术教育也比较发达,河南早期有一个“河南梆子”的称呼,就是跟河南的豫剧有关。
河南卫视基于丰富的中原文化,通过挖掘本土的文化资源,推出了极具中原文化色彩的戏剧类节目《梨园春》。
1994年河南卫视推出的一档戏曲节目《梨园春》,这也是河南卫视在打造中原文化品牌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栏目,它是以豫剧为主,汇聚全国经典剧种,以草根戏迷登台打擂的方式,经过专家点评指导从而呈献给受众。
由于节目传承了中原戏曲文化的精髓。
在节目播出后开始受到全国各地戏曲爱好者的喜爱,河南卫视的总体收视率也开始进入到稳步提升的阶段。
1河南卫视栏目的地域文化分析在戏曲市场如此不景气的状况下,《梨园春》栏目依旧能在繁多的戏曲类节目占有一席之地并且引领着戏曲文化的发展,并且保持着很高的收视率,这与明确的目标受众定位分不开。
目标观众的确定和挖掘。
“永远没有最好的电视栏目,永远没有一个电视栏目会符合所有观众的口味”,众口难调,一个好的电视品牌栏目,首要的就是尽最大努力,扩大和挖掘栏目的目标观众。
《梨园春》这档节目具有固定的目标受众,首先河南是戏曲大省,戏曲种类繁多,节目以戏迷为核心受众;其次中老年人普遍爱看戏,节目以中老年人为核心受众,在传播的过程中同时向青少年普及传播,吸引了青少年受众。
由于河南省是农业大省,我省的农民一直是电视受众的广大群体,由于戏曲节目,尤其是豫剧的内容大部分是以反映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也因文化水平的限制,在娱乐节目当中,广大农民更倾向于戏曲节目。
从《梨园春》的创办开始,栏目组就开诚布公的宣布这是为农民打造的栏目,所以文化水平和收入较低的农民一直是栏目的主要受众。
戏曲在中国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文化沃土并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而存在,因此,发扬地方特色,把戏曲搬上电视荧屏,做电视戏曲栏目,是一个戏曲艺术和电视技术共同发展、群众需求和市场需求共同提高的产物。
《梨园春》节目编排独具匠心。
注意栏目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和专业化。
巧妙设计栏目构架,突出自己的风格。
“《梨园春》的特色是戏迷擂台赛,突出娱乐性,吸引更多的各个层面的观众参与观看。
”[2]当今电视界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即一个台的某个栏目火了,各电视台就争先仿效,盲目跟风,这就决定了栏目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的大同小异,要使自己的栏目在众多雷同的电视栏目中突围出来,就必须独树一帜,创立自己的风格。
利用栏目的包容性和灵活性适当变换编排方式。
根据时事热点、社会现象、或市场需求,对栏目内容、结构编排进行合理变动,做成主题晚会类或赏析类节目,也是增加收视率的一个重要表现。
从《梨园春》走出的小明星—孔莹,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2000年出生于河南省淮阳县,2004年年仅3岁的她参加了河南卫视的《梨园春》并且一举成为戏迷擂台赛少儿组的冠军,摘取了“雷响中国”梨园春杯全国戏迷擂台赛金奖。
之后小孔莹就是《梨园春》的编外小演员,跟着剧组四处演出。
支援新疆建设的河南老乡给省领导写信时专门提到“一定要带上小孔莹”。
果然,新疆演出现场,2平顶山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激动地河南老乡一把抱住孔莹,舍不得放下。
多次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多次应邀参加知名栏目、视听及央视的1、2、3等频道,多家电视台和全国的大型演出、公益活动,从东北三省到海南三亚,从新疆到重庆,昆明,几乎走遍整个中国。
不仅仅在中国,孔莹还成为“中国文化澳洲行”活动的一员,登山了世界级艺术殿堂——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得舞台,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带到海外,当主持人用英语介绍这个被誉为“中国的秀兰邓波儿”,孔莹就获得了大批的蓝眼粉丝。
河南豫剧文化传承到世界各地,使更多喜爱戏曲文化和并不太了解戏曲文化的人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梨园春》对河南戏曲文化的传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梨园春》是在早期在戏曲类节目中脱颖而出的一档节目,《梨园春》之所以获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关键是它对应了广大电视戏曲观众的实际需求,它的产品与消费者的需求相一致。
因此文化的传播也要找对相应的受众群,才能更好地传承文化并发扬光大。
《梨园春》的成功,带动了低迷的戏曲类节目的发展,各个地区和电台纷纷效仿并借鉴经验,大大小小的戏曲栏目应运而生,从而使得戏曲文化的传承有了更多的途径和方式。
而这一个现象,不得不说明《梨园春》的经验在电视文艺中产生了不小的作用,促进了更多的栏目走进市场,走进群众。
在中原这戏曲之乡中,以传承弘扬中华戏曲文化为己任的《梨园春》,既着力渲染浓郁的地域特色,又不唯我独尊、孤芳自赏,而是立足于河南、面向全国、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纵向上深耕细挖掘本地戏曲文化资源,横向上对兄弟省份的主要剧种兼收并蓄,以“大梨园”的眼界和胸怀热忱的欢迎各地艺术家加盟,张开双臂拥抱各种姐妹艺术,将国内最优秀的戏曲艺术及其它舞台艺术吸纳过来,将电视剧行业的精华力量汇聚起来。
《梨园春》不仅面向全国,而且涉及世界各地,除了实现中国戏曲栏目走进了世界级音乐殿堂的历史性跨越,还创造了电视戏曲栏目跨国的直播记录。
《梨园春》成功的将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在具有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的世人面前,进一步将中国传统文化推向世界。
“为有源头活水来”——以回报社会的系列公益活动彰显品牌价值。
《梨园春》栏目发扬“大公益”精神,关注现实民生,走出剧场,走出演播大厅,走到田间地头,走进工矿社区,把戏曲大餐送到老百姓的家门口。
这既体现了栏目的开办宗旨和社会担当,也拓展了品牌、提升了内涵。
3河南卫视栏目的地域文化分析二、武术栏目的地域优势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提到河南,首先想到的就是少林寺,河南武术渊源由来已久,现如今嵩山少林寺也是驰名中外的旅游景点,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学习。
中原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为各民族文化的汇聚地,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都洛阳,七朝古都开封都曾是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经济中心,为各民族文化乃至异域文化间的碰撞、交融并最终形成中原文化特有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气质,做出可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中原文化虽是地域文化,但是在南宋以前,它又是中国文化的缩影。
孕育了中华民族的黄河,传承着华夏的历史,而位于黄河流域的河南,也是中国的中心位置。
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让河南成为我国重要的文化大省,枢纽大省,基于这个巨大的不可多得的资源,这个特质造就的文化是河南丰富的资源,将来河南卫视要依托文化来定位频道形成自己的品牌。
将独有的资源与文化绑定,将文化与品牌绑定。
推广中原文化,中华文化买就是推广河南,推广河南卫视。
《武林风》栏目自2004年开播,如今已经成为河南电视台的名牌栏目。
全新的传播内容、独特的节目形式,前卫的时尚包装,使得《武林风》收视率节节高升,跃居河南电视台前几名。
还逐渐成为全国自办栏目中的一个亮点,受众群体遍布全国各地区。
由于河南具有全国武术之乡的地方区域特点,少林和太极都是河南武术品牌,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着重大影响。
因此在河南开办这样一档武术竞技类节目再合适不过,既有节目素材,又有观众基础,利于打开局面。
如,汪振军就在其《现代传媒与中华武术文化的成功结合——析河南电视台<武林风>栏目》,一文中提出:“注重利用本土文化资源,传播本土文化精神是《武林风》成功的关键所在。
”[3]张瑞青再其《从电视武术栏目看我国电视武术传播》一文中也提出,“河南身后的历史文化积淀和武术之乡的特色优势,给《武林风》创造了难得的成长环境。
”[4]与央视的《武林大会》相比,“还原真实武林、传承功夫精髓”的严肃正经不同,《武林风》的节目定位便是“大型武术娱乐节目”,采用娱乐加竞技对的形式,测重强调娱乐性。
《武林风》的风靡与其娱乐化的制作4平顶山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理念是分不开的,它将武术拉下神坛,剥去神秘面纱,让普通人都可以融入去触碰它。
节目设置了几个板块:一是《武林至尊争霸赛》板块,体现高水准的专业比赛,上场的都是武林高手,武打场面惊心动魄;二是《百姓擂台》板块,虽然每期时间都只有三分钟,但它却给观众带来了惊喜,获得了很高的收视满意度。
这一板块突出观众的参与性,那些拥有功夫,但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施展的贫民百姓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
此外,《武林风》还借鉴《超级女声》的成功经验,,增加了“海选”的部分,尽量增加观众的参与度,从而使得在武术节目中不仅具备专业素质,有可看性,还拥有了一些平民气质,不断吸引着武术爱好者的参与;三是《武侠梦工厂》板块,这板块,这一板块很符合年轻人的收视心理,给年轻人提供了他们作为侠者的梦幻舞台,让他们体验一把仗剑行侠、跨服争议的中国武侠精神。
本土元素是决定节目成功的至关因素,《武林风》节目对武术的比赛或者教学也有一定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