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联合国
有关联合国的知识

有关联合国的知识
联合国是一个由各个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
位于纽约。
联合国旨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合作和解决全球性问题。
它的宗旨是促进国际法的实施、促进和平和安全、促进全球经济和人
类福祉、保护人权、提高文化水平和教育。
联合国由193个成员国组成,它是全球最大的国际组织。
联合国
的结构包括五个主要机构:联合国总部、联合国安理会、联合国大会、联合国国际法院和联合国秘书处。
每个机构都有其独特的职责,以达
成联合国的宗旨和目标。
联合国的许多主题涉及全球性问题,如可持续发展、气候变化、
难民问题、贫穷、粮食短缺、性别平等、健康、教育和人类权利等。
联合国致力于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这意味着在经济、社会和环境层
面达成一种平衡,以保护和提高人类福祉。
联合国一直在积极努力地推动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与协作。
在过
去的几十年里,联合国在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维持和平和安全,加强公共卫生,保护人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联合国也参与了很
多重要地区冲突的解决,如瑞安达、苏丹和科索沃等地。
联合国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不断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和平,
还体现在帮助各国协调解决国际性问题、制定全球性政策和提高全球
公民意识等方面。
通过联合国的共同努力,我们可以共同创建一个更
加平和、繁荣和公正的世界。
联合国资料

• 欧洲国家 • 安道尔(1993.7.28) 奥地利(1955.12.14) * 比利时 (1945.12.27) * 丹麦(1945.10.24) 芬兰(1955.12.14) * 法国 (1945.10.24) 德国(1973.9.18) • *希腊(1945.10.25) 冰岛(1946.11.19) 爱尔兰 (1955.12.14) 意大利(1955.12.14) 列支敦士登(1990.9.18) * 卢森堡(1945.10.24) 马耳他(1964.12.1) • 摩纳哥(1993.5.28) * 荷兰(1945.12.10) * 挪威 (1945.11.27) 葡萄牙(1955.12.14) 圣马力诺(1992.3.2) 西班 牙(1955.12.14) 瑞典(1946.11.19) • * 英国(1945.10.24)阿尔巴尼亚(1955.12.14) 保加利亚 (1955.12.14)*白俄罗斯(1945.10.24) 波黑(1992.5.22) 克罗 地亚(1992.5.22) 捷克(1993.1.19) • 爱沙尼亚(1991.9.17) 匈牙利(1955.12.14) 拉脱维亚 (1991.9.17) 立陶宛(1991.9.17) *波兰(1945.10.24) 马其顿 (1993.4.8) (因希腊坚决反对其使用“马其顿”为国名,而以“前 南斯拉夫的马其顿共和国(the former Yugoslav Republic of Macedonia,FYROM)”的名义)摩尔多瓦(1992.3.2) • 罗马尼亚(1955.12.14) 斯洛伐克(1993.1.19) 斯洛文尼亚 (1992.5.22) *乌克兰(1945.10.24) * 俄罗斯(1945.10.24) * 塞 尔维亚(1945.10.24) • 黑山(2006.6.28) 瑞士(20045.10.24)* 加拿大(1945.11.9) 安提瓜和巴布达 (1981.11.11)巴哈马(1973.9.18) 巴巴多斯(1966.12.9) 伯利兹 (1981.9.25) • * 多米尼加(1945.10.24) 多米尼克(1978.12.18) 哥斯达黎加 (1945.11.2)* 萨尔瓦多(1945.10.24) 格林纳达(1974.9.17) 危 地马拉(1945.11.21) • * 海地(1945.10.24) 洪都拉斯(1945.12.17) 牙买加 (1962.9.18) 墨西哥(1945.11.7)* 尼加拉瓜(1945.10.24) 巴拿 马(1945.11.13) • 圣卢西亚(1979.9.18)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1962.9.18)* 古巴 (1945.10.24) 圣基茨和尼维斯(1983.9.23)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 斯(1980.9.16)南美洲国家 • *阿根廷(1945.10.24) * 玻利维亚(1945.11.14) * 巴西 (1945.10.24) *智利(1945.10.24) *哥伦比亚(1945.11.5) *厄 瓜多尔(1945.12.21) • 圭亚那(1966.9.20) * 巴拉圭(1945.10.24) *秘鲁 (1945.10.31) 苏里南(1975.12.4) * 委内瑞拉(1945.11.15) * 乌拉圭(1945.12.18)
《9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教学设计4(第1课时)

9 日益重要的国际组织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行为习惯:初步具有国际意识。
2.知识技能:知道国际组织的概念和分类,明白国际组织的作用,了解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3.过程方法:结合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具体事例,了解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以及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4.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深刻感知中国的崛起,增强爱国主义信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了解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深刻感知中国的崛起,增强爱国主义信念。
难点:结合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具体事例,了解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以及中国与国际组织的关系。
三、制定依据:1.内容分析:本课和《科技发展造福人类》、《我们爱和平》同属单元“让世界更美”。
这一单元主要从世界发展的主题出发,引导学生明白科技改变世界,要学习科学知识,要善用科技,让科技更好地为人类造福,知道中国广泛参加各种国际组织,在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热爱和平。
本课聚焦国际组织,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国际组织,明白什么是国际组织,知道国际组织的分类以及一些重要的国际组织,知道中国加入了哪些国际组织,了解这些国际组织的作用,以及中国与它们的关系。
2.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是孩子发展中的一个十分关键的时期,学生开始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他们开始望了解和参与成人的生活世界;对于成年人的刻意模仿。
在全球化的时代,世界对于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经验,尽管对于他的理解还是很不够的,但少年儿童们却是渴望去了解它,去感受“外面世界的精彩”。
国际组织距离学生现实生活比较远,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教学中要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原则,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习兴趣、接受能力来组织教材内容,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穿梭出“体验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学习特点,为学生创造更为广阔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和实践的空间。
强调从儿童的视角出发,运用儿童的语言,采取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充分发挥图画、照片等在呈现教材内容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加教材的趣味性、可读性和启发性。
《走进联合国》读书笔记

《走进联合国》读书笔记摘要:《走近联合国》(李铁成主编)是一本关于联合国知识的普及读物。
本书的写作遵循历史事实,客观公正地评价了联合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问题,有褒有贬。
笔者从书中深刻认识到了联合国作为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如何成为主权国家之间的纽带,如何使不同国家的经济政治紧密联系起来。
本读书笔记将以“联合国介入五次中东战争”、“维和行动的发展与反思”、“9•11事件与联合国新挑战”为切入点,梳理本书思路,阐发笔者的看法。
关键词:联合国中东战争维和行动9•11事件联合国安理会《走近联合国》(李铁成主编)是一本普及联合国知识的读物。
书中阐述了联合国产生的原因以及自身发展和完善的过程,详细列举了联合国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处理环境问题和倡导可持续发展等各个领域中所采取的行动和做出的贡献。
《走进联合国》中的“走进”意味着正不断接近的意思,寓意有三:一是走近纽约东河边的三十九层大厦,了解由主权国家组成的联合国的历史与概貌,熟悉联合国的总体特征;二是走近联合国各机构,了解其职能和工作;三是走近联合国所反映出的当今世界的多元化和文明的多样性,了解联合国的各种文明交汇、撞击,并最终可和谐相处的大家庭。
中东战争的爆发有其复杂的历史原因。
巴勒斯坦境内的阿拉伯人与犹太人已经矛盾尖锐,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的支持下,惨遭纳粹德国迫害的犹太人纷纷进入巴勒斯坦,加剧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矛盾[ 李铁成:《走近联合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47页。
]。
在五次中东战争中,联合国安理会共通过五项决议[ 根据书中内容统计。
]以促进停火。
五次的决议发挥了一定的效果,缓解了战争紧张的局势。
但从中可以看出一些问题。
一方面,由于安理会实行一票否决权,第二次中东战争时英法以入侵埃及,虽然埃及向安理会提出控诉,由于英法的否决票而无法通过任何决议,以至于不得不通过紧急联大会议向英法施压;另一方面,联合国维和任务单一,机制不完善,军事观察员和紧急部队只能监督战区停火,不可能动用武力,常常会在“和平解决争端不可求、强制解决争端无法求”[ 李铁成:《走近联合国》,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78页。
那一天,我代表新中国记者走进联合国

那一天,我代表新中国记者走进联合国作者:来源:《新传奇》2021年第43期虽已年近九旬,叶志雄仍能清晰回想起50年前他作为新华社记者随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一幕幕。
今天,这位老记者回忆道:“联合国是世界形势发展的缩影,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那一年中国、世界和联合国的头等大事。
”虽已年近九旬,叶志雄仍能清晰回想起50年前他作为新华社记者随中国代表团首次出席联合国大会的一幕幕。
今天,这位老记者回忆道:“联合国是世界形势发展的缩影,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是那一年中国、世界和联合国的头等大事。
”联合国掀起“中国热”,欢迎“七亿中国人民的代表”美国东部时间1971年10月25日晚,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0月26日,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电报,邀请中国政府派团出席联大。
10月29日,中国政府宣布:参会!随后,叶志雄接到通知将随中国代表团前往联合国,他是随团唯一的文字记者。
11月5日晚,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接见赴联合国代表团成员。
周恩来对照52人的代表团名单逐个谈话。
轮到叶志雄时,周恩来问他:“你对这次报道有没有信心?”叶志雄回答:“有信心,我一定要把工作做好!”11月9日,周恩來和首都各界群众4000多人以及60多国驻华使节到机场为代表团送行。
当地时间11月11日中午,代表团抵达联合国总部所在地纽约。
中国代表团这次载入史册的纽约之行,给叶志雄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中国热”。
飞机降落在纽约时,当时的联合国秘书处代表、联大2758号决议提案国及其他友好国家常驻联合国代表,还有数百名爱国华侨华人、友好人士以及媒体记者,已在机场等候。
中国代表团前往酒店下榻时,沿途不断有人朝着车队挥手、打招呼。
怀着激动兴奋的心情,叶志雄撰写了抵达纽约后第一篇通讯《欢迎您:七亿中国人民的代表》。
这股带着暖意的“中国风”吹拂到了纽约城更多角落。
联合国总部附近的一家湖南餐馆排起了长队;知名的梅西百货公司打起了卖中山装的广告,另一家百货公司索性开设“中国专柜”;纽约一些学校办起了“中国日”“中国周”活动;一些学生在模拟联合国活动中以“代表”中国为荣……在新中国的“欢迎会”上,外国代表朗诵毛主席的诗词11月15日上午,中国代表团成员在热烈的掌声中步入联大会议厅,首次坐到放有“CHINA”(中国)名牌的席位上。
走进联合国

• • •
•
• • •
1993年3月联合国开始建立维和行动储备基金。 1994年联合国提出建立维和行动备用人员安排 计划,开始由联合国与会员国签署“备用安排协 议”。 1995年3月联合国向马其顿派遣预防性部署部队。 这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一次承担“预防性外交”任 务。 1995年12月联合国和平协议执行部队在波黑开 始维和,总人数达5.5万人,是迄今最大的一次多国 部队行动。 1999年6月多国“和平实施部队”开始在南斯拉 夫科索沃维和,总人数达五万人,是迄今最大的一 次“人道主义干预”部队行动。 2000年5月联合国驻塞拉利昂500名维和人员被 扣为人质,酿成维和行动史最严重的人质事件。
联 合 简 称 国 “ 粮 粮 食 农 及 组 农 织” 业 组 织
联合国 教育、 科学及 文化组 织 简 称“教 科文组 织”
联 合 国 儿 童 基 金 会
联合国维和大事记
•
1948年6月联合国向中东地区派遣联合国巴勒斯坦停 战监督组织。这是联合国最早的维和行动,迄今仍在继 续,是最长的联合国维和行动。 • 1956年11月联合国第一支紧急部队开始在苏伊士、 加沙、西奈地区部署。这是联合国第一次派出维和部队。 • 1960年7月联合国刚果行动开始,有30个国家参加, 军人达19828人,是冷战时期参加人数和参加国最多的 一次维和行动。 • 1978年3月联合国向黎巴嫩派遣驻黎临时部队,到 1996年1月共开支25.44亿美元,是始于冷战时期花费 最大的一次维和行动。
• 1988年10月联合国维和部队获得诺贝尔和平奖。 • 1989年4月联合国向纳米比亚派驻纳米比亚过渡时 期援助团,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二十名 观察员。 • 1991年11月多国部队“沙漠风暴”行动在伊拉克、 科威特开始进行。这是联合国较早的多国部队行动。 • 1992年3月联合国向前南斯拉夫派出联合国保护 部队,包括维和人员39922人,到1996年行动结束 共开支46亿美元,是冷战结束后参加人数最多花费 亦最大的一次维和行动。 •
联合国观后感

联合国观后感联合国(United Nations)成立于1945年,是一个由全球193个会员国组成的国际组织。
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解决全球性问题。
我有幸参观了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对这个重要的国际机构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首先,联合国的总部建筑令人印象深刻。
位于曼哈顿的联合国总部由秘书处大楼、大会堂和各国代表处组成,整体设计以现代化和国际化为主题,展示出联合国的权威和崇高。
大楼的玻璃幕墙和标志性的圆柱形结构,使其在纽约的天际线中显得独特而突出。
进入联合国总部后,我被大堂的宏伟和庄严所深深吸引。
大堂中央悬挂着巨大的联合国旗帜,象征着国际团结与和平。
大堂内还摆放着各国的国旗,彰显了联合国的多样性和包容力。
沿着走廊前行,我看到了各国代表处的办公室,每个国家都有独立的空间来处理各自的外交事务。
参观过程中,我进入了联合国大会堂。
这个巨大的圆形建筑物,可以容纳193个会员国的代表,是世界上举行最高级别国际会议的地方。
在大会堂的外墙上,刻着“和平”“发展”“法治”“人权”等宗旨性词语,这些词语凝结了联合国致力于维护全球和平与发展的目标。
在参观过程中,我还了解到联合国在全球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涵盖着许多特殊机构和专门机构,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粮食计划署(WFP)等,这些机构通过开展各种项目和活动来推动全球社会进步、改善生活质量以及解决全球性问题。
除了概念性工作之外,联合国还致力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是联合国最高层次的决策机构,负责维护全球稳定和解决冲突。
它可以制定决议并采取行动,以便解决紧急和关键的国际问题。
通过和平部队和维和行动,联合国在世界各地促进了和平与安全。
此外,联合国的经济社会理事会是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机构。
它负责制定全球发展议程、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减贫,以及解决全球经济和社会问题。
通过开展援助项目和倡导国际合作,联合国在促进全球繁荣和公正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课题:走进联合国

课题:走进联合国课程标准5-4 列举某些重要的国际组织,知道它们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学习,了解联合国的成立及曲折发展历程,理解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理解中国在联合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和协作会话的学习方式,了解联合国的成立及曲折发展历程,理解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理解中国在联合国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感知有关联合国成立和发展、宗旨与原则以及联合国中的中国的相关视频、文字和图片资料,培养学生关注国际社会的社会情感。
教学重点: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国际社会的社会情感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协作会话式教学过程:1、竞猜导入启动协作教师以“他是谁?”竞猜的形式制造悬念,激发学生协作的欲望。
他是一个亚洲人。
他所在的国家与我国是近邻。
他被评为2006年国际十大焦点人物。
他是世界最大国际组织的新当家。
学生竞猜回答。
教师总结:他就是韩国的潘基文。
潘基文是联合国第八任秘书长,成为担任此职的第二位亚洲人。
2、视频回顾追踪溯源教师播放视频总结:联合国网站消息称,192个会员国的代表以鼓掌方式通过任命决议,现年62岁的潘基文(Ban Ki-Moon)被正式任命为联合国第8任秘书长,5年任期从2007年1月1日开始。
潘基文将是继缅甸的吴丹之后第二位出自亚洲的联合国秘书长。
提问:你能告诉我联合国是怎样产生的吗?【板书】进入联合国一、联合国的成立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播放视频,总结:雅尔塔协定决定要成立联合国。
联合国是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产物。
1945年4月,中、苏、美、英等50个国家在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制宪会议,6月26日通过《联合国宪章》,宪章于1945年10月24日生效,后来把10月24日作为“联合国日”。
3、图片观察小组协作教师出示联合国组织结构图,联系上图,你觉得联合国是个怎样的组织?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联合国组织结构庞大复杂,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