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1寓言两则(表格式)_语文S版

合集下载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优秀教学课件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优秀教学课件

填一填,再加上标点符号。
(1)刻舟求剑的那个人真 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果然 _____________
11
寓言两则
揠(yà)苗助长
• 播放动画片
他在田里焦了办法,急忙跑到田里, 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拔,从中午一直干到
太阳落山,累得精疲力竭。 (“终于、急忙” 出办法的激动 ) 体现出好不容易、想
做事不要急于求成,要老老实实, 要靠诚实劳动。
11
寓言两则 刻舟求剑
“还不赶快捞!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
那个人不慌不忙,指了指刻的记号,说:
“不用着急,宝剑是从这儿掉下去的,等船靠 了 岸,我就从这儿跳下去,准能把宝剑捞上来。”
说一说
(1)船靠岸以后,那个人是怎样从 刻有记号的地方跳下水去捞剑的?
(2)他没捞到剑会说些什么,做些 什么? (3)一起坐船过江的人看到他没捞 到剑可能又会说些什么?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苏教版三下)

(三年级语文教案)《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苏教版三下)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苏教版三下)三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课文中的词语的意思。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脚踏实地、不急于求成以及双方为了一点利益互不相让,可能会导致两败俱伤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寓言内容,体会寓意。

教学难点:读懂词句,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板书课题:今天老师和同学一起来学习两则寓言。

你们知道什么是寓言吗?2、归纳解释:寓言是用虚构、简短的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或教训,两则就是告诉咱们这课共有两个故事。

3. 学习“寓”字:“寓”是“寄托”的意思。

(学生自由发言,说自己的记忆字形的方法)4、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

(板书:揠苗助长,指导读准字音)●二、初读课文,了解寓言大意1、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出示生词:齐读、指名读、小组读、全班读。

3、指名读故事,读通顺课文,并说一说“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

●三、学习故事,揭示寓意1、学生自由读故事,然后交流自己读懂的内容。

2、指导朗读:(1)指名朗读第一段,学生评议并交流:“巴望”是什么意思?农夫“焦急”什么?从哪儿看出他很“焦急”?他心里会怎么想?(2)指导朗读第一段,读出农夫的焦急。

(3)指名读第二、第三段。

农夫想到什么办法?(相机理解“筋疲力尽”)(4)让学生观看插图。

此时他的神情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语概括吗?(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能把农夫当时又累又高兴的心情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6)指名读第四段:农夫辛苦工作了一天,结果怎样?(理解“纳闷”)3、理解寓意:(1)讨论交流:禾苗为什么会枯死?种田人错在哪儿?(2)小结:这个庄稼人采用拔苗的方法,想让禾苗长得快些,这种做法违反了禾苗生长的规律,太急于求成,所以禾苗不但不能长高,相反都枯死了,这是个错误的做法。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和目的。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辨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具准备:
1. 《寓言两则》课文复印件。

2. 与寓言故事相关的图片或卡片。

3. 板书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
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寓言故事《渔夫与鱼》。

2. 引导学生讨论寓言故事的特点:表达教育和教训,通过动物或事物来隐喻人的行为和品质。

学习活动:
1. 分发《寓言两则》课文复印件,让学生阅读课文。

2.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帮助他们找出故事的主要人物、情节和寓意。

3.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讨论一下问题:
a. 这两个寓言故事分别想要表达什么意思?
b. 你认为这些故事通过动物和事物比喻人的品质有什么优势?
c. 你有没有类似的经验或故事可以分享?
展示和总结:
1. 让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2. 教师总结寓言故事的特点和目的,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运用寓言故事中的智慧。

3. 教师将学生对寓言故事的认识和思考记录在黑板上,供学生复习参考。

拓展活动:
1. 让学生从其他书籍或互联网上找到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并与同学分享。

2. 让学生以自己选择的动物或事物为主题,编写一则寓言故事,并与同学相互交换。

三年级下册语文 寓言两则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 寓言两则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两则寓言故事,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掌握生字词,并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故事中领悟道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故事内容,领悟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

2. 对故事中道理的领悟。

教学准备:1. 课文材料。

2. 相关生字词卡片。

3. PPT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简介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查阅字典。

2. 学生尝试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三、合作交流(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词义。

2. 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领悟故事中的道理。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生字词造句。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句子,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教学延伸:1. 课后让学生回家向家人讲述这两则寓言故事,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分享意识。

2.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其他寓言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观察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以及对故事道理的领悟程度。

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两则教案六、课堂巩固(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生字词,引导学生一起朗读,巩固记忆。

2.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检查学生对故事道理的理解。

七、课后作业(家庭作业)1. 请学生回家后,将课文内容复述给家长,并分享自己从故事中学到的道理。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寓言两则》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语文S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寓言两则》寓言两则教学设计语文S版
4、辅导做好字词练习,把生字写正确,理解和积累词语。
积极参加讨论,并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清楚,充分展开想象。
认真书写生字词,比一比谁写得最好,并积累词语。
此题有开展联想和口语表达的意义,至于拔苗人的儿子会说些什么可让学生想象。
板书设计
刻舟求剑
不着急 刻记号
不小心 掉 捞剑
不慌不忙 舟靠岸
寓言两那么
时间
课型
新授
课时
2
教学内容
寓言两那么
教学重点
了解寓言的寓意。
教学难点
同上
教 法
以读代讲法、引导点拔法、指导朗读法
实验法
学 法
朗读理解法、合作探究法、自学法、配乐朗读法
实验法




知识目标
1、引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书写指定的生字。
能力目标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词语,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读好课文,质疑讨论。
用不慌不忙的语气读读那个人的话。
〔展开讨论〕
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挂图〕让学生看明白:船一移动,船的位置就变了,在船上的记号的位置也跟着变了,那个人只记住剑从船弦掉下去的位置,并不是剑掉在水里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后,从船上刻有记号的地方捞到剑。
自己读课文看课文讲的是什么事?根据故事想一想文章题目“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不认识的字要看课后的注音,或查字典。1、有不懂的地方,问问同学或教师。
情感目标
3、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寓言故事。
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你们喜欢学故事吗?请大家一起来学习。
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
1、要求:〔1〕看拼音读课文,把生字的音读准。〔2〕新词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不懂的地方记下来。〔3〕标出小段。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与教学设计

语文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与教学设计

语文(S)教学设计教课板材:语文(S)三年级下册文:11 寓言两则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将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结合学生年段特点和认知能力,充分预设,力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教法顺应学法,教学思路符合学习认知思路,力图从语言入手,通过读、思、评、说等平台,引导学生读懂、读深、读活。

在这样的过程促成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栩栩如生的形象中获取新知,升华情感。

注意形象渲染、重视情境感受、在语言情境中感受语言内涵并在具体形象的创造中获得新的语文心智。

教学目标:1.会认“催、竭”2 个生字,会写“寓、刻、剑、掏、舷、催、捞、盼、疲、竭”等10 个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言含义,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3.培养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明白必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的道理;明白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侥幸心理,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的道理。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1. 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2. 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和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寓意,培养学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2.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成果要靠踏实勤劳的工作去获取。

课前准备:1. 生词卡片。

2. 挂图。

3. 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说明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则寓言《刻舟求剑》,你告诉我们学习寓言最重要的是弄懂什么?《刻舟求剑》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揠苗助长》。

边说边板书课题。

(展示课件第七屏)二、读题两遍,释题引导学生写“揠”,查字典,了解字意。

释题并依题质疑。

三、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同桌互相讨论理解文中的词语。

(二)自读自悟:1.这篇课文很有意思,让咱们试着演一演,怎么样?想要演好这篇寓言,首先咱们就要揣摩一下文中这个人的动作语气,把自己当作这个人,来,自己试着读读课文。

小学语文语文社S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寓言两则》第2课时活动设计

小学语文语文社S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寓言两则》第2课时活动设计

小学语文语文社S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寓言两则》第2课时活动设计科目版本小学语文语文社S版三年级下册章节第三单元课名第三单元第11课寓言两则第2课时学习目标1. 复习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言故事的含义,产生阅读寓言的兴趣。

3.知道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思考问题,明白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明白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做事要老老实实,成功要靠诚实的劳动。

具体环节设计教学环节内容1. 教师上课1.1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读了两则寓言故事。

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们都掌握了吗?我们来复习复习吧。

大声读一读。

词语的意思你们了解了吗?我要考一考你们了。

总算: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后实现了愿望。

求:寻找。

刻舟求剑:在船舷上刻记号方便寻找掉到江里的剑。

揠:拔。

揠苗助长:把禾苗往上拔,帮助它长高。

1.2边读边思这两则寓言故事中各有一个主要人物,都是谁?故事又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我们一起读读故事吧!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则寓言故事《刻舟求剑》,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当“宝剑不小心掉进了江里”之后,这个人是怎样做的?请画下来。

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这个人为什么会这样做?故事中有没有说明?在第几自然段,找出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第4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他这样做的原因,一起读一读。

如果是你的宝剑掉进水里,你的心情会怎样?1.3朗读指导是啊,我们会很着急、担心,想快点把剑捞上来。

而故事中的这个人是这样吗?从哪儿看出来的?请三名同学分别读第2、3、4自然段,试着读出他当时的心情。

船上的其他人是什么态度呢?“还不赶快捞!”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旁边的人是怎样的心情?是啊,船上的人在为他着急,催促他快点跳下去把剑捞上来。

“……有什么用啊!”是说有用还是没用?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你觉得哪种说法语气更坚决,表达的情感更急切?还可以说成“在船舷上刻记号是没有用的”。

但是“在船舷上刻记号有什么用啊?”语气更坚决,表达的感情更急切,更能够体现船上的人都在为他着急,担心不快点打捞,宝剑就会不见的,催促他快点下水捞剑。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doc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doc

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过几天就要上新的课程了,又要做新的教案了,对于新的教案你有思路吗,还是说你已经写好了?没有的话就来看看以下由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供您参考。

更多详!三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两则》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内容,体会两则寓言的寓意。

教学重难点:在了解寓言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

教学准备:1、本课课件。

2、布置学生搜集、阅读寓言故事。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都爱看故事听故事,谁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寓言故事?2、揭题: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个有趣的寓言故事。

板书:寓言两则(指导“寓”的书写)。

我们先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故事《亡羊补牢》。

3、说说你对课题的理解。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1、自由朗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3、指名朗读课文,相机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4、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谁能用三言两语概括?(先四人小组内练说,再指名回答。

)三、交流体会,明了寓意1、小组内分角色读、演课文。

2、组内交流:我从这个故事明白了什么?3、全班交流(引导联系学习、生活实际去谈感受)。

四、总结学法,自读自悟1、我们是怎么读懂这则寓言的?(引导学生总结寓言的学习方法。

)根据回答,板书寓言故事学习法:(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2)了解故事内容(3)体会故事寓意2、根据学法,自学第二则寓言故事《南辕北辙》。

3、组内交流各自的自学所得,提出疑难组内探讨。

4、汇报交流,释疑解惑。

第二课时一、复述故事1、熟读课文,同桌互练,用自己的话讲述两个寓言故事。

2、指名上台复述故事,师生评议。

二、拓展延伸1、小组成员互相展示各自搜集的寓言故事资料,商讨汇报形式,做好汇报准备。

2、小组上台汇报。

3、评出最佳汇报小组。

三、堂上写字1、你觉得哪些字比较难写?(指导难写字的书写)2、抄写生字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1寓言两则主备人
导者课型新授课使用时间
课标要求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导学目标知识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的含义,培养观察和思考问题的
能力。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法及能力。

情感目标
教育学生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问题,使学生明白必须根据情
况的变化去处理事情。

情况变了,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变化。

导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成语“刻舟求剑”及“揠苗助长”的含义。

难点:难点是学生对那个掉剑的人错在哪里的理解。

导法阅读指导、谈话
学法学生阅读、讨论、归纳文本
导学准备生字卡、朗读配乐、课前预习、练习单
教案来源自撰
第1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1.同学们,你们听过寓言故
事吗?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
个寓言故事——《刻舟求
剑》。

(学生交流)。

寓言和
童话、记叙文一样,是
一种文章体裁,它往往
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
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复习旧知,激发学生
兴趣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

“则”在这里是一个量词,表示条数。

“二则”就是二条。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主学习生字及词语
2.检查、认读生字卡片,
检查字音识记效果;指
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初
读效果。

3.思考,回答:课文
讲的是什么人?他在什
么时候做了什么事?
(一个人坐船过江时
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宝
剑的事。


请学生用以前学过
的读书方法自读课
文,要求:借助拼音
读准,并记住每个生
字的读音,在课文中
标明自然段。

使学生初步感知课
文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点拨解疑1.学生自由读第2自然段,
提问:这一段主要讲谁?他
做了什么?(引导学生先抓
住这一段的主要意思。

)“那
个人”指谁?(引导联系上
下文理解词义)“一点儿也
不着急”是什么意思?从哪
儿看出他一点儿也不着急?
想一想这个人错在哪里?
2.讨论:理解成语的含义,
领悟其中的道理。

(1)“刻舟求剑”是什
么意思?
(2)这个成语故事告诉
我们什么道理?
3.朗读全文。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坐船人的表情和动
作,把“拿出小刀”,
“刻了一个记号”
联系起来,体会“一
点儿也不着急”的
意思,并在看图中
理解“船舷”和“记
号”的词义。

2.指导学生体会那个
人的心情
3.朗读这一段。

(引导学生分
析、认识其思想方法
上的错误,学习观察
和思考问题的正确方
法)
(使学生明白必
须根据情况的变化去
处理事情,情况变了
处理的办法也要跟着
变化。


拓展提升师:假如你也是一位渡江的
人,你的东西不小心掉进了
水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
你会怎样做?
生思考作答
学习不仅应让学生学
会本文,而更多的应
该渗透方法的指导,
让学生变“学会”为
“会学”。

这样才是
一种细水长流的教学
观念。

第2课时:导学过程
导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观察谈话:出示《揠苗助长》
插图,启发谈话:你们知道这
个故事吗?谁能把这个故事
观察图片
自由谈话激发学生兴趣
讲给大家听?通过这则寓言,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引出课题)《揠苗助长》
自主学习提出疑问1.读题思考:读了课题你们想
到了什么?相机教学“揠”字
的读音和意思,“长”在这里
读“zhang"。

2.出示课件或录像资料,变
“话”为“画”,引导学生观
看,细致了解故事内容。

1.自读课文。

轻声朗读
课文,找出并读准生
字、新词。

利用用工具
书理解不懂的词语,同
桌互相讨论。

2.全班交流生字词语
的识记。

教师充分鼓励
学生交流识字记字的
方法。

适时地强调重点
字词。

3.游戏巩固识字。

采用
“字词大转盘”“摘果
子”等多种方式,引导
学生识记生字。

1.由题引入,变文字
为画面,激发学生的
热情,了解故事的内
容,为学文奠定基
础。

2.强调自读自学,扎
扎实实抓好基础知
识掌握。

通过交流丰
富识字经验,提高学
生自主识字能力。

实践合作探究
点拨解疑1、引导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
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
朗读。

2.引导学生从农夫的自信的
语言和最终的结果中,体会当
时人物的心情和表现。

1.指名朗读,教师相机
引导学生说出朗读体
会:你为什么这样读?
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
生体会人物的语言和
心情,教师相机启发、
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
读。

2. 在感情朗读的基础
上,学生弄清,结果为
朗读是理解课
文的最好手段,结合
重点词句,体会人物
的语言和心理,丰富
学生的情感体验,深
入理解课文内容。


过有感情地朗读,再
现了当时的场景,理
解了人物。

在对情节
的深刻体悟中,读出
理解、读出个性,解
什么是这样?初步体
会寓意。

读文本。

拓展提升启发学生思考:读了这则寓言
明白了什么道理?生活中有
过类似的事情吗?今后我们
应该怎样做?
引发学生讨论,教
师相机点拨,抽象出寓
意。

升华对寓意的理
解,促进学生的对文
本的个性解读,在交
流中培养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和思维
的深刻性、概括性,
在对寓意的理解中,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
生活中的事情,促进
个性的健康和谐发
展。

板书设计导学反思
刻舟求剑(要变通)近义:墨守成规
反义:见机行事1、本节亮点:
2、待改进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