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讲解

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讲解

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讲解一、背景介绍《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描写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文章,讲述了一个充满温情和欢乐的节日故事。

本文通过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真挚情感,同时也表现了傣族人民的热情和喜庆。

二、课文讲解1. 主题分析:文章主题是讲述一个难忘的泼水节的经历,通过这个经历展现了周总理的亲民形象和傣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2. 段落结构: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引子,描述泼水节的氛围和环境;第二部分是主体,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过程;第三部分是结尾,表达对泼水节的难忘记忆。

3. 重点词句解析:(1)“星期六,傣族村寨里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这句话描写了泼水节前夕的场景,通过“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等词语表达了傣族人民的喜悦心情。

(2)“人们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好像迎接什么重大的事情。

”这句话通过“盛装”“迎接重大事情”等词语,表达了傣族人民对泼水节的重视和期待。

(3)“大家围着圆圈,一边拍手一边唱一边跳。

”这句话通过描写人们欢度泼水节的场景,表现了傣族人民的热情和欢乐。

(4)“人们互相泼水,高兴地欢呼着,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

”这句话通过描绘泼水时的欢乐场面,表现了泼水节带给人们的快乐和喜悦。

4. 主题升华:文章通过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真挚情感。

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周总理的行为上,也体现在他对人民的关心和爱护上。

这种情感让人们感到温暖和感动,也成为了傣族人民难忘的记忆。

三、教学反思在教授这篇课文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让学生感受到泼水节带给人们的欢乐和喜悦,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周总理的亲民形象和爱民情怀。

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这种情感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如何关心和爱护身边的人。

总之,《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充满温情和欢乐的文章,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傣族人民的传统文化,也可以感受到周总理的亲民形象和爱民情怀。

人教版小学语文《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赏析

人教版小学语文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赏析《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
每年的四月中旬,是傣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这天,阳光明媚,人们穿上鲜艳的民族服装,欢聚在广场上。

早上,老人们手持银碗,向大家祝福。

然后,年轻人拿起水盆,舀起清泉,开始互相泼水。

水花飞溅,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

每个人都被泼得湿漉漉的,但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中午,人们围坐在一起,享用美味的傣族菜肴。

饭后,还有精彩的舞蹈和歌声表演。

夜晚,篝火燃起,人们手拉手围成一圈,跳起了欢快的舞蹈。

这就是傣族的泼水节,一个充满欢乐和祝福的节日。

它让人们忘记了一年的辛劳,期待着新的一年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希望。

赏析:
《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傣族人民庆祝泼水节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傣族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人们的快乐生活。

首先,课文通过具体的日期和天气描述,营造出节日的氛围。

阳光明媚的天气和鲜艳的民族服装,都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

其次,课文详细描绘了泼水节的活动过程。

老人的祝福、年轻人的泼水、美食的享用、歌舞的表演以及篝火晚会,这些环节既有传统的仪式感,又充满了生活的乐趣和活力。

最后,课文通过人们对节日的热爱和期待,表达了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尽管泼水节是一个让人湿漉漉的节日,但人们却乐在其中,因为这个节日代表着祝福和希望。

总的来说,《难忘的泼水节》这篇课文以其生动的描绘和深刻的主题,让读者感受到了傣族文化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辉,是一篇优秀的语文教材。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 原文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 原文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
《难忘的泼水节》
春风又到,泼水节来临了。

我永远忘不了那个美丽而狂欢的日子。

在节日的早晨,我和家人一起去参加泼水节的活动。

走在街上,随处可见人们手持水枪,脸上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大家互相泼水,放声欢笑,仿佛整个世界都沐浴在了快乐之中。

漫步在热闹的街上,我被一群热情的人拉过去参加了他们的欢乐。

他们不仅泼水,还传统舞蹈,唱歌,其乐融融。

我也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中去,和他们一起载歌载舞。

在水花飞溅的狂欢中,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友情和幸福。

整个城市好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池,到处都是欢笑声和水花飞溅的声音。

即使是陌生人,在这一刻也变成了朋友,大家一起庆祝这个难忘的节日。

泼水节不仅仅是一个传统的节日,更是一个人们欢聚一堂,释放压力,享受生活的良好机会。

这一天,我笑得很开心,心里也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在泼水节的活动中,我不仅开心,还收获到了很多。

我学会了享受生活、对待生活的态度。

也体会到了朋友的重要性,因为泼水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一个交友的好机会。

泼水节是一个难忘的节日,它的欢乐和美好让我终身难忘。

每当春风轻轻吹过,我都会想起那个快乐的泼水节,我会收起水枪,和家人朋友一起再次来到欢乐的泼水节中,享受那一份快乐和幸福。

17.《难忘的泼水节》拼音版原文

17.《难忘的泼水节》拼音版原文

难n án 忘w àn ɡ的de 泼p ō水shu ǐ节ji é火hu ǒ红h ón ɡ火hu ǒ红h ón ɡ的de 凤f èn ɡ凰hu án ɡ花hu ā开k āi 了le ,傣d ǎi 族z ú人r én 民m ín 一y ì年ni án 一y í度d ù的de 泼p ō水shu ǐ节ji é又y òu 到d ào 了le 。

1961年ni án 的de 泼p ō水shu ǐ节ji é,傣d ǎi 族z ú人r én 民m ín 特t è别bi é高ɡāo 兴x ìn ɡ,因y īn 为w éi 敬j ìn ɡ爱ài 的de 周zh ōu 恩ēn 来l ái 总z ǒn ɡ理l ǐ和h é他t ā们men 一y ì起q ǐ过ɡu ò泼p ō水shu ǐ节ji é。

那n à天ti ān 早z ǎo 晨ch én ,人r én 们men 敲qi āo 起q ǐ象xi àn ɡ脚ji ǎo 鼓ɡǔ,从c ón ɡ四s ì面mi àn 八b ā方f ān ɡ赶ɡǎn 来l ái 了le 。

为w èi 了le 欢hu ān 迎y ín ɡ周zh ōu 总z ǒn ɡ理l ǐ,人r én们men 在z ài 地d ì上sh àn ɡ撒s ā满m ǎn 了le 凤f èn ɡ凰hu án ɡ花hu ā的de 花hu ā瓣b àn ,好h ǎo 像xi àn ɡ铺p ū上sh àn ɡ了le 鲜xi ān 红h ón ɡ的de 地d ì毯t ǎn 。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课件

《难忘的泼水节》课文课件
培养良好品德
泼水节期间,人们互相泼水祝福、消灾祈福,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尊重长 辈、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诚实守信、勤劳善良 等价值观的重要性。
对学生的启示与思考
尊重多元文化
通过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引导学生尊重 和包容不同文化,培养多元文化意识。
激发创造力
泼水节的庆祝活动充满欢乐和创意,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 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艺术兴趣和审美能力。
示泼水节的氛围和场景。
视频资料
02
可以搜索“傣族泼水节”等关键词,获得相关的视频资料,展
示泼水节的庆祝过程和活动细节。
文化背景介绍
03
可以搜索“傣族文化”、“泼水节起源”等关键词,了解傣族
的文化背景和泼水节的起源、发展日文化》
该书详细介绍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起源、发展、演变以 及各地的习俗和庆祝方式,可以深入了解泼水节的文化内 涵。
“傣族”
傣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 分布在云南的西双版纳和德宏地区 ,泼水节是傣族的一个重要节日。
“吉祥如意”
吉祥如意是中国传统的祝福语,表 示希望对方好运连连、心想事成。
经典句子解读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来临 了”
这句话是本文的开篇句,点明 了泼水节的时间和重要性。
“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 相互泼水…
发展
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互相泼水祝 福,表达彼此的美好祝愿。
高潮
周总理将水桶中的水泼向傣族 人民,祝福他们幸福安康。
结尾
傣族人民欢歌笑语,与周总理 一起庆祝泼水节的快乐时光。
03
课文中的重点词汇与句子 解析
重点词汇解析
“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的一个重要节日, 通常在傣历的六月举行,庆祝活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周总理身穿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地拼读“我会认”中的生字,并能组词。

从“我会认”的生字中自由挑选2—3个生字组词并能说一句话。

2、给“我会写”的生字找朋友,尽量区分一些同音字,以免学生混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图文结合,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和幸福,感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突出主题,点明重点。

(2分钟)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的小故事。

让我们一起说出故事的名字,生齐读课题。

(指导生读出温情的语气来)什么是泼水节呢?出示图片,师进行解说:当火红的凤凰花开放的时候,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难忘的泼水节故事

难忘的泼水节故事

难忘的泼水节故事
《难忘的泼水节》是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1961年4月16日,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故事。

文章以生动的语言,表达了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也是他们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互相泼水,寓意着洗去一年的晦气,迎接新的一年。

周总理在泼水节期间来到傣族人民中间,与他们一起欢度节日,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周总理在泼水节期间,穿着傣族人民的传统服装,与他们一起跳舞、唱歌、泼水。

他的到来让人们感到非常高兴和激动,他们纷纷向周总理泼水,表达对他的敬意和爱戴。

周总理也非常高兴地接受了他们的泼水,并与他们一起分享这个欢乐的时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周总理是一个非常亲民、爱民的总理,他不仅关心国家大事,也关心人民的生活和幸福。

他的到来让傣族人民感到非常温暖和幸福,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对祖国的热爱和拥护。

总之,《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它让我们更加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个美好
的节日。

《难忘的泼水节》完美版(共15张PPT)

《难忘的泼水节》完美版(共15张PPT)
程要度求, 。不(仅每要点看2分经,济共发6展分,。而答且出例要三句看点发即:展可我成)果(们是3)要否文惠把化及自鲜全信体花是人一送民个,给国人家我民、的们一合个敬法民权爱族益的对是自老否身得师文到化。切价实值保的障充;分这肯是定人,民是群对众自共身享文发化展生成命果力、的携坚手定迈信入念全,面是小一康个社国会家、、实一现个共民同族富发裕展的中必更然基
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颈联选取了两个典型的生活场景(设想):晓镜(但愁)—久别相思,只担心容颜衰减;夜吟(应觉)—更显体贴入微、关怀备至。此联拟写对方的相思之情。从“晓镜”的青春,
到“夜吟”的顾影自怜,道尽相思的悲苦与无奈。
周总理是怎样与傣族人民一起欢度泼水节的?
生字学习

qiāo
左右结构:高+攴
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2分)坚定文化自信对发展中华文化具有重要作用;(2分)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 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2分)
第六单元 · 第十七课
难忘的泼水节
课文导入
泼水节是云南傣族的传统节日。当日,傣族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 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
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也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 天。
课文详解
学生:略。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为什么是难忘的泼水节? 材料二:《人民的名义》用生动的方式诠释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有网友评论说,革命时期,共产党靠冲锋在前、吃苦在前赢得了民心,建立了新中国。但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难忘的泼水节
课时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重点段落。

理解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自主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他们之间心连心的深情厚谊。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谈话导入。

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除了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而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

今天我要带领大家一起去参加傣族的泼水节。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难忘的泼水节》))
2.教师或学生简单介绍傣族泼水节的习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拼音把课文读通顺。

(2)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填空。

读一读,小组讨论交流,说一说,填一填。

过渡: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下面我们就来继续学习。

三、抓关键词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指导读——练习读——齐读。

感受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二)学习2、3自然段
1.默读课文,把自己读懂的地方和学习伙伴交流。

2.“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练习说说原因。

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所以(傣族人民特别高兴)。

3.“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重点抓住人们动作的词语体会。

“赶来”可以换成“走来”吗?为什么?
你从“一串串”“一条条”感受到了什么?(板书:一串串一条条)
4.指导朗读:重点抓住“欢呼”一词体会傣族人民激动、高兴的心情。

难点是读好最后一句:“周总理来了!”关键是在读前面几句话时做好声音和感情的铺垫,读最后这句欢呼的话,感情要充沛,声音要自然,语气、语调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体现出个性。

(四)学习四至六自然段
1.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

2.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自己认为写得美的语句和读书的收获。

3.交流展示:
A.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笑容满
...面.地来到人群中。

1.结合课文插图,理解“笑容满面”(态度和蔼可亲,尊重傣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板书:笑容满面)
2.想像周总理会对人们说些什么?
B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
..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
..欢乐的鼓点,踩着
族人民一起跳舞
..。

1.抓住表示动作的词语体会总理与傣族人民的情谊。

2.你能用表示动作的词语写一句话吗?
C、周总理一手
..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
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
..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欢呼,一边
1.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总理祝福什么?
3.练习说话:“一手……一手”、“一边一……边”(板书: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五)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思考:周总理和人们为什么那么开心?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难忘?
2.指导读:练习读——范读——分组读——竞赛读——齐读
文章结尾是全文的高潮,要满怀深情地朗读,读出无比幸福、难以忘怀的情感。

再如,读结尾几个感叹句,情绪要激动,但不能只是提高声音,要虚实结合,
读出陶醉在幸福中的感觉。

课外作业新设计
1.把周总理和傣族人们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搜集周总理的故事,讲一讲。

3.仿照第四自然段描写周总理的语句,写一写一个人的衣着。

答案:
1.略。

2.“派克”的来历: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

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3.描写军人的衣着:他穿着上绿下蓝的军装,领上佩着红领章,大沿军帽正中嵌着鲜艳的帽徽,腰系武装带,手待冲锋枪,站立岗位上,多么精神,多么威武!
【板书设计】
17 难忘的泼水节
火红火红一串串一条条
笑容满面一手……一手一边……一边
【教学反思】
本文又是一篇讲伟人故事的课文。

这篇讲读课文,作者在遣词造句上既生动又形象,课文中很多词语都带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每段中的关键词语,在语句环境中品词析句读文,使学生在读文中体会这种深厚的感情。

课文里,开篇的“火红火红”一词,就明显地显示了傣族人民当时的心情是如此开心和幸福。

“特别”“敲起象脚鼓”“赶来”“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欢呼”等等,无一不体现人民的高兴心情。

学生们知道,正因为总理是可敬的,所以人民才会这样高兴。

第四自然段,
课文从总理的穿着,神情和动作着笔。

一身傣家人民的打扮“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水红色头巾”;慈祥和蔼的神情“笑容满面”;快乐的动作“接过”“敲着”“踩着”。

所有的这些描写都体现总理的可亲。

第五自然段,周总理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向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体现了总理和人民之间的深厚感情。

最后三个自然段更是感情的升华。

我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气氛,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细细品味文中的语句,再联系之前对总理的认识,学生在读文中不知不觉地感受到了那份真挚的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