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线图类选择题类型分析

合集下载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曲线运动图文解析(5)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曲线运动图文解析(5)

高考物理力学知识点之曲线运动图文解析(5)一、选择题1.人用绳子通过动滑轮拉物体A ,A 穿在光滑的竖直杆上,当以速度v 0匀速地拉绳,使物体 A 到达如图所示位置时,绳与竖直杆的夹角为θ,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 物体运动可分解成沿绳子方向的直线运动和沿竖直杆向上的运动B .A 物体实际运动的速度是v 0cos θC .A 物体实际运动的速度是0cos vD .A 物体处于失重状态2.如图所示的皮带传动装置中,轮A 和B 固定在同一轴上,A 、B 、C 分别是三个轮边缘的质点,且R A =R C =2R B ,则三质点的向心加速度之比a A ∶a B ∶a C 等于()A .1∶2∶4B .2∶1∶2C .4∶2∶1D .4∶1∶43.如图所示,人用轻绳通过定滑轮拉穿在光滑竖直杆上的物块A ,人以速度v 0向左匀速拉绳,某一时刻,绳与竖直杆的夹角为,与水平面的夹角为,此时物块A 的速度v 1为A .B .C .D .4.如图所示,在水平圆盘上,沿半径方向放置用细线相连的两物体A 和B ,它们与圆盘间的摩擦因数相同,当圆盘转速加大到两物体刚要发生滑动时烧断细线,则两个物体将要发生的运动情况是( )A .两物体仍随圆盘一起转动,不会发生滑动B .只有A 仍随圆盘一起转动,不会发生滑动C .两物体均滑半径方向滑动,A 靠近圆心、B 远离圆心D .两物体均滑半径方向滑动,A 、B 都远离圆心5.一个人在岸上以恒定的速度v ,通过定滑轮收拢牵引船上的绳子,如图所示,当船运动到某点,绳子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时,船的运动速度为( )A .υB .cos vC .v cosαD .v tanα6.一条小河宽100m ,水流速度为8m/s ,一艘快艇在静水中的速度为6m/s ,用该快艇将人员送往对岸.关于该快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渡河的最短时间为10sB .渡河时间随河水流速加大而增长C .以最短位移渡河,位移大小为100mD .以最短时间渡河,沿水流方向位移大小为400m 3 7.如图所示,歼-15沿曲线MN 向上爬升,速度逐渐增大,图中画出表示歼-15在P 点受到合力的四种方向,其中可能的是A .①B .②C .③D .④8.如图所示,一块可升降白板沿墙壁竖直向上做匀速运动,某同学用画笔在白板上画线,画笔相对于墙壁从静止开始水平向右先匀加速,后匀减速直到停止.取水平向右为x 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 轴正方向,则画笔在白板上画出的轨迹可能为( )A .B .C .D .9.乘坐如图所示游乐园的过山车时,质量为m 的人随车在竖直平面内沿圆周轨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车在最高点时人处于倒坐状态,全靠保险带拉住,若没有保险带,人一定会掉下去B.人在最高点时对座位仍可能产生压力,但压力一定小于mgC.人在最高点和最低点时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D.人在最低点时对座位的压力大于mg10.演示向心力的仪器如图所示。

公共营养师生长发育曲线试题

公共营养师生长发育曲线试题

公共营养师生长发育曲线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生长发育曲线主要用于评估儿童的哪一方面?A. 智力发展B. 情感发展C. 生理发展D. 社交发展下列哪项不是生长发育曲线图上的常见指标?A. 身高B. 体重C. 血压D. 头围生长发育曲线图上的百分位线主要用于表示什么?A. 儿童的绝对身高或体重B. 儿童在同龄人群中的相对位置C. 儿童未来的生长潜力D. 儿童与父母身高的关系儿童的生长发育曲线图显示其身高一直处于第3百分位,这通常表示什么?A. 儿童身高正常B. 儿童身高偏低C. 儿童身高偏高D. 无法判断在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时,通常建议多久进行一次生长发育曲线的监测?A. 每月B. 每季度C. 每年D. 每两年以下哪种情况可能需要关注儿童生长发育曲线的异常变化?A. 短期内体重明显增加B. 身高稳定增长C. 食欲良好D. 睡眠质量佳当儿童的生长发育曲线从正常范围内突然下降到较低百分位时,可能提示什么?A. 营养不良B. 生长发育加速C. 遗传因素D. 慢性疾病下列哪项因素可能不会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曲线?A. 遗传因素B. 饮食习惯C. 睡眠模式D. 衣服尺码在评估儿童生长发育曲线时,通常需要考虑哪些因素?(多选)A. 性别B. 年龄C. 父母的身高和体重D. 种族以下哪个指标的生长发育曲线可能受季节影响最大?A. 身高B. 体重C. 头围D. 胸围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描述生长发育曲线图的基本构成和主要作用。

列举可能导致儿童生长发育曲线异常的常见原因。

在进行儿童生长发育曲线评估时,营养师应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三、分析题(每题25分,共50分)请分析以下生长发育曲线图,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并给出建议。

(此处需附图,或给出数据描述)假设你是一名公共营养师,在评估一个儿童的生长发育曲线时,发现其体重增长过快,但身高增长正常。

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营养建议和生活方式建议。

(完整word)高考政治曲线图选择题专题训练

(完整word)高考政治曲线图选择题专题训练

《经济生活》曲线图选择题专题训练《经济生活》图表类选择题的解题流程例析《经济生活》图表类选择题拥有形式多样、覆盖面广、信息量大等特色,能够很好地查核同学们获得和解读信息、调换和运用知识等能力,因此被高考命题专家所喜爱,成为高考选择题常有题型之一。

因为此类试题对思想能力要求较高,因此也是同学们解题易错题型之一。

为提升解答此类试题的正确性,我们选择特别典型的题干为文字、题肢为图表的图表类选择题为例,从解题流程的角度来加以研究。

(例题)稳固粮价、保证供应是政府应尽的职责。

为此,国家依据粮食市场运转状况多次销售暂时储存粮。

以下曲线图能正确表达这一措施特色的是为帮助同学们吃透一道题、解决一类题,我们采纳以下的解题流程: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正确掌握题意我们将题干文字分解为三个小问题:①什么状况下需要销售储存粮?(提示:粮食求过于供、价钱上升)②销售储存粮为何能稳固粮价?(提示:增添粮食供应,促进供求均衡,使粮食价钱回落)③哪一幅曲线图能够说明这一道理?(提示:哪一幅曲线图能够表现“跟着供应量的增添、价钱降落”这一题意)第二步:转变题肢图表信息为文字信息为将四幅图表信息正确地转变为文字信息,需要对图表进行技术办理(以以下图所示):从办理过的图形中,我们不难归纳出以下信息:图表 A:跟着供应量的增添,价钱降落。

图表B:跟着需求量的增添,价钱降落。

图表 C:跟着供应量的增添,价钱上升。

图表D:跟着需求量的增添,价钱先涨后降。

第三步:对题肢图表能否切合试题企图作出判断。

至此,我们就能够正确地判断 A 切合题意, B、 C、 D 三项与题意不符合。

实践证明,经过这样谨慎的解题流程,能够防止同学们审题时的眼能手低、任意性大等问题,有效地提升此类试题的正答率。

为贯通融会、贯通融会,请同学们参按例题中的解题流程,解答以下试题。

1、( 10 年广东高考24.图 5、6 中商品甲、乙是两种互不关系的一般商品。

1当两商品的价钱P 均从 P1 同幅降落到P2 时。

曲线类型选择题解题思路与方法技巧

曲线类型选择题解题思路与方法技巧

曲线类型选择题解题思路与方法技巧临西实验中学 陈祖兵经济学中如价格变动的因素、影响、投资收益、家庭消费与收入水平等的知识理论常可以通过曲线的形式展现出来。

经济曲线试题往往具有直观性强、信息量大、新颖灵活等特点,注重考查学生发散思维,能够很好反映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因此,在高考试题中频繁出现。

近三年高考中考查了“需求变动曲线”、“价格波动曲线”“均衡价格曲线”、“微笑曲线”、“平均成本曲线”、“总产量曲线”、“需求曲线”、“收益曲线”等内容。

所以,在复习备考中,经济曲线类试题应该引起师生的高度关注。

为提高复习实效,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对高中经济常识中相关曲线进行了系统归纳,分为九类。

本文从曲线选择题类型、典型例题、解析三个环节对高中经济常识教材中涉及经济学变量的曲线进行归纳与整合,把经济生活常识中相关理论用坐标曲线表示出来,以期对广大师生有所帮助。

一、价格波动曲线;此类曲线往往涉及价格走势分析价格因素及影响,有时还联系国家经济形势和政策、,买方市场和买方市场等,考查知识面比较广。

例题1:下图是全国普通猪肉价格平均价格走势图,分析正确的是()A.在a 点时,猪肉的替代品需求量减少B.在b 点时,猪肉供过于求,处于买方市场C.在a 点到b 点期间,资源大量流入养猪行业D.在a 点到b 点期间,养猪业的劳动生产率会减少【解析】 本题设计较为精妙,涵盖知识面较多,较为全面。

考查了价值规律表现形式、相关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供求与价格关系、价格对生产的影响、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知识。

解决此题需要基础知识较为扎实,此题突破点关键还需要对示意图附加一个图线,即价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易知在a 点时,价格高于价值,猪肉的需求量减少,猪肉的替代品需求量应该增加,因而A 项不正确(或根据互为替代品的二者价格与需求量同向变化,直接排除A );当处于b 点时,价格低于价值,供过于求,对买者有利,因而处于买方市场,B 项是正确的;假定在a 点到b 点期间价值与价格波动曲线相交定位c 点,即a 到c 期间,价格高于价值,有利可赚,因而会流入,反之在c 到b 期间,资源会流出,所以C 说法不正确;在这一段时间内,社会的正常生产条件、平均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没有变化,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改变,或者说价格在这段时间内虽然上下波动,但是其紧紧围绕的商品的单位商品价值量没有改变,因而社会劳动生产率并没有降低或提高,而是不变,故D 说法也是错误的。

高中生物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题型解题技巧

高中生物题型解题技巧一.选择题部分:①要舍得花时间:10—13分钟,不急不躁,避免忙中出错;②4个选项都要看到;③遇到困难可用排除法;④抽象问题具体化结合实例,具体问题实例抽象化变成理论原理;⑤相似选择多比较;二.非选择题部分: 一坐标曲线题:1.识图:做到“三看”一看坐标轴: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二看曲线的变化趋势:曲线是上升直线上升,逐渐上升、下降直线下降,逐渐下降、还是保持稳定三看关键点: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与纵轴的交点、两条曲线相交的交点、曲线的顶点、转折点、零点等,各点都具有一定的生物学含义;有的坐标图中有多条曲线,这样的坐标图至少有两个自变量,解题时也要进行“分别分析”;在分析每一条曲线时,只需要考虑一个自变量就够了,便于找出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2.述图:描述曲线时注意:①分段描述;②每句话都要反映出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例1甲、乙、丙表示绿色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有关变化;请据图分析回答 1;2请在图中用虚线画出水稻植株相应代谢的变化曲线;3若丙表示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相关代谢变化,当其处在A→B 阶段,请写出此时细胞呼吸作用反应式;丙乙甲 吸收量-答案1运载NO3-和K+的载体 2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3.绘图:①确定坐标轴;横轴表示自变量,纵轴表示因变量;标明坐标轴的名称和单位;②划定刻度;在坐标轴上划定刻度,标出数值;③处理数据后描点;④连线;⑤标出各条曲线的名称;二表格信息题:①分析表格:可分为文字表格和数据表格两种类型;关键还是要学会分析和提取信息;每个表格都有几行几列,可先分析“行”再分析“列”,或相反;②绘制表格:例2科研人员在探究影响A、B两种植物光合作用因素时,将它们放置在一定的条件下分别进行培养,得到了下表的实验数据实验温度为20℃;请回答;1实验的自变量是 ;2当B的容器内CO2供应量大于5ml,光照强度为1Klx时,容器内CO2减少量为0,B的光合作用强度C6H12O6+ 6O2+6H2O酶12H2O+ 6CO2+能量C6H12O6+ 6O2酶6H2O+ 6CO2+能量C6H12O6酶2C2H5OH + 2CO2+能量二氧化碳吸收量3呼吸作用强度,此时限制B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当光照强度为10Klx、CO2供应量为15ml时限制B的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答案:1光照强度、CO2浓度、植物种类3分2等于3分;光照强度4分,CO2浓度;4分三图形分析题:包括结构图、过程图、概念图、原理图等;1、细心分析每一结构或过程的名称,弄清相关结构的功能及相互之间的联系;2、回答时注意标号的数字或字母的格式要与图中保持一致;3、绘图:可先用铅笔绘好,再用钢笔描涂,注意清晰规范,还要写上曲线或图的名称;例3研究人员利用番茄植株进行了两组实验,实验一、二的结果分别用下图中的1、2表示,请据图回答问题:3③根据图2在图3中以A为起点画出该密闭容器内CO2含量变化的曲线;四材料分析题:题目提供的材料一般是与生物学的发展紧密相连,一般平时不会做过,特点是题干新颖,有时与图表结合;有的同学一见到材料是新的,没见过,加上材料内容多,就会发怵;其实,这类题一般是高起点,低落点; 解题时注意:1浏览题目,了解大致内容,然后将思维集中在与题目相关的知识范围内;2精读题目,知道题目在“讲什么”、“研究什么”、“问什么”或要求我们“干什么”,通过反复筛选,去除无用信息,提炼出有用信息;3把材料中的新内容与已学过的知识挂起钩来,许多答案落脚点是课本中的知识如一些专业术语、重要结论、原理等或题干中的相关信息,只要适当加工便可;五实验题:实验题解题步骤1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还是“探究”;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进行实验”;2弄清楚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进行实验的科学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找准原理理论方法;3选取实验材料:一种情况是实验者根据需要自选材料;第二种情况是从题目所给材料中选择材料,题目中一般有“选用”、“请选择”等词出现,既是“选用”,题目所给材料就有多余的;第三种情况是“利用”题目所给材料,所有材料都要用到;4确定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三个变量一旦确定下来,题目就解出了一大半; 自变量:控制实验条件的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是对照组;因变量要求实验者观察、测量,有时还要进行前测和后测或取平均值;无关变量要严格控制,既要等同又要适宜,以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5设计实验步骤:注意“分组”、“编号”,分步骤一步步叙述,可先写简要的提纲; 1取材、分组、编号将生理、发育状态长势相同..为1、2、3....分成若干组并编号....的生物材料随机平均或甲、乙、丙;2控制自变量:设置实验组、对照组根据题目提供的工具、装置等设置实验组和对照组注意单一变量——添加任何物品、试剂都要等量..3控制无关变量:将装置/材料放置在适宜且相同.....的条件下处理/培养一段时间; 4因变量的观察、测量和记录:观察并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结果要具体,例颜色变化、种子萌发率、植株高度等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验证性实验结果和结论唯一,探究性实验结果和结论在两个或以上,注意对应;例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通过资料查找发现:桐花树红树的一种幼苗在盐度为1%~3%的环境中生长较好;为探究桐花树幼苗的最适生长盐度是多少,该学习小组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1材料用具:生长良好、树龄相同的桐花树幼苗5株,培养瓶5个,3%NaCl溶液,蒸馏水,其他必需的器材若干;2实验步骤:① 将5个培养瓶按A ~E 分别编号;② 在培养瓶中分别加入浓度梯度相等的1%、 、3%的NaCl 溶液; ③ ,按右图所示装置装配好;④ 将装置置于适宜的 的环境下进行培养;每天观察记录幼苗生长情况;3实验记录:请设计一个表格以便对上述实验进行记录; 4实验结果:4天后幼苗全部死亡,实验失败;5结果分析:致使幼苗全部死亡、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实验方案有明显的设计缺陷,主要有: ①从呼吸作用的角度分析,缺陷在于 ;②从营养供给的角度分析,缺陷在于 ;③ 从实验设计科学性的角度分析,缺陷在于 ;答案:2② %、2%、% ③ 将桐花树幼苗分别放入5个培养瓶 ④温度和光照说明:表格行、列正确各得1分行和列的内容可调换,表头的设计能正确表示记录内容即可5①未设置通气装置,根无法获得氧气进行呼吸作用 合理答案也给分 ②培养液中缺乏幼苗生长所必需的元素 合理答案也给分A B C D E1 23幼苗生长状况培养瓶 编号观察天数③每组幼苗数目太少,每组应设置多株幼苗 合理答案也给分六遗传病系谱图分析:例57分生物研究性小组的同学对某地区人类的遗传病进行调查;在调查后的数据统计中发现甲种遗传病简称甲病的发病率较高,对患甲病的家族调查中还发现连续几代人均患病;而乙种遗传病简称乙病的发病率较低;以下是甲病和乙病在该地区每万人中的基本情况该地区男女比例相同;有甲病、无乙病 人 数 无甲病、有乙病 人 数 有甲病、有乙病 人 数 无甲病、无乙病人 数男性 279 250 6 4465 女性 281 16 2 4701请根据所给的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⑴控制甲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 ;你判断的依据是 ; ⑵下图是该小组的同学在调查中发现的上述两种遗传病的家族谱系,其中甲病 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A 表示,隐性基因用a 表示,乙病 与正常为一对相对性状,B 表示,隐性基因用b 表示,Ⅲ-1和Ⅲ-2结婚,请你接受他们的遗传咨询; ①请写出Ⅲ-2的基因型 ;②如果Ⅳ-是男孩,Ⅳ-同时患有甲病和乙病的几率为 ;患有甲病但没有乙病的几率为 ;分析 1、确定遗传病类型:①致病基因是是“显性”还是“隐性”;②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X 染色体”上,或“Y 染色体”上——男女发病率相同为常染色体遗传,不同很可能为伴性遗传;2、确定相关个体的基因型:如果某一个体基因型不唯一,要将每种基因型出现的概率写在基因型前面;3、概率计算:先分别分析,再综合分析; 答案 ⑴常染色体上 X 染色体上 甲病男女患者人数基本相同,乙病男患者多于女性患者2分⑵①aaX B X B 或aaX B X b 1分 ②1/8 3/8I ⅡⅢ Ⅳ 1 2 3 4 1 2 3 4 2 1。

专题06 图表数据类选择题-2021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高分攻略

专题06 图表数据类选择题-2021年高考历史选择题高分攻略

专题06 图表数据型选择题题型特点:图表数据类选择题,即以图表(表格数据图、曲线数据图、柱状数据图、饼状数据图)作为载体,借助于具体数字信息,主要考查学生对图表材料有效信息的提取,并进行分析概括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无论是何种类型,都是通过数字或数字的变化来反映历史史实和历史现象的”。

它的特点是信息含量大、阅读量小、材料凝练,把阅读、理解、判断综述有机地结合起来,用数据表格、曲线变化等手段承载信息,使历史事物的数量特征、内在联系、变化规律以一定的数量关系反映出来,巧妙地将抽象思维具体化、形象化。

解题秘籍1.“三看”①看图表头及出处:确定历史事件、现象及历史时期②看图表中的项目:数据信息的时间、空间、数量的变化(升降)③看图表中的数据:观纵横变化并综合分析表格中的有效信息所反映的现象2.“四注意”①注意围绕数据而展开的描述性的语言②注意时间变化与数据变化的关系③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特征④注意分析数据变化的原因具体操作:曲线数据图“边边角角看拐点”柱状数据图“上下左右看趋势”表格数据图“纵横驰骋看变化”饼状数据图“阴晴圆缺看比例”(1)表格类:纵横驰骋看变化。

首先注意判断表格由哪些要素构成;其次是要注意表格中各组成部分的关系;第三是要注意表格中各组成部分数量的变化,进而通过其相互关系判断表格所反映历史事物的变化原因、表现特征及其影响等,获取历史信息。

(2)饼状图:阴晴圆缺看比例。

做题时,首先要审清图例所表示的内容,正确判断图表的构成及其所隐含的变化与趋向,并依据所学知识进而联系设问综合分析,进行解答。

注意:“阴晴圆缺看大小”是指通过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比例的变化来分析变化情况,而百分比无法看出总量的变化。

(3)柱状图:上下左右看趋势。

解答柱状图类试题的关键是读图,判别数、线变化,确定信息内容,即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

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题干的设问,结合设问规定的作答要求,对判断分析的材料信息进行全面而有效的提取。

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课件: 专题2 曲线坐标类选择题

2020年高考政治总复习课件: 专题2 曲线坐标类选择题
[答案]B
[解题方法] 1.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 在函数关系式中,某特定的量会随另一个量的变动而变动, 某特定的量被称为因变量,另一个量是自变量。我们也可以这 样理解,“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 表示方法:在坐标轴中,一般情况下,OX 轴(横坐标轴) 为自变量,OY 轴(纵坐标轴)为因变量。例如:随着时间的推移, 商品的价格下降或上升,时间是自变量,价格是因变量。不过, 在经济生活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判断中还要考虑经济现象之间引
二、经济生活曲线坐标类选择题解题方法 [题型特点] 近几年高考,利用曲线图考查经济生活中概念之间关系的 试题明显增多,内容主要涉及供求与价格、收入与消费、投资 收益与风险、效率与公平、税收与税率等。曲线坐标类选择题 不仅要求学生有比较高的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能力,能准确 把握图像提供的经济信息,而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经济生活相 关知识,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这类试题体现了对学 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
①Y 为价格,X 为需求量,经济现象在 A 曲线上变动,相 关企业会减少对该商品互补品的生产 ②Y 为某商品的社会劳 动生产率,X 为该商品的价值量,经济现象在 B 曲线上变动, 企业获利就会增加 ③Y 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 X 为我国进口量,经济现象在 A 曲线上变动,对 外贸易额一定增长 ④Y 为科技创新能力,X 为 经济增长质量,经济现象在 B 曲线上变动,有利 于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起与被引起的关系。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的价值 量下降,社会劳动生产率是自变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因变量;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会逐步提高,收入水平是自变 量,消费水平是因变量。在具有相互影响的一对关系中,更要 根据题干要求,正确判断谁影响谁,如价格与供求:供求影响 价格,价格反过来也影响供求。特别要注意的是,供求曲线表 示的是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价格是自变量,供 给量和需求量是因变量。

数据图形类选择题(图表题、曲线图、柱状图、折线图)-2023年高考政治必考题型解题技巧(统编版)

数据图形类选择题(图表题、曲线图、柱状图、折线图)-2023年高考政治必考题型解题技巧(统编版)

PART 05 模拟提升
1.(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下图是1929年和2008年两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前某国收入差
距情况示意图。
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
①经济危机是导致资本主义国家收入两极分化的根源
②资本主义国家收入不平等对经济稳定造成消极影响
③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是延缓经济危机爆发的治本之策
第二
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解释现象背后的本质,为寻求问题原因或解决办法奠定条件。 在高考的能力要求中,不仅要求学生能正确的描述事物的现象、准确描述和解释 事物的特征,而且要求能够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这 一步是实现试题材料和学科原理结合的关键。
第三
注意标题和注解。标题和注解是图形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标题往往就是图形式材 料的核心信息,对理解图形式材料的中心观点、把握分析问题的方向有重要提示作 用。附注或注释是对图形不能直接罗列或体现的内容所作的文字补充说明,是图形 式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附注可以使图形的本意得到更全面、更彻底的表达,所以 图形如果有附注,在审题时一定不能忽视,它是解答问题必须涵盖的内容,换言之, 如果在组织的答案中没有注解内容的分析和体现,则此题必失分无疑。
①人口是国家最重要的基本要素,人口数量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②2025—2030年,全
球人口增长几乎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增长③2030—2050年,发展中国家城镇人
口增长数量将高于全球人口增长数量④发展中国家推进高质量的城镇化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至
关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解析】①:主权是国家最重要的基本要素,故①说法错误。 ②:图示显示2030—2050年,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增长数量将高于全球人口增长数量,但这并 不意味着“2025—2030年,全球人口增长几乎全部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城镇人口增长”,②错误 。 ③:图示显示2030—2050年,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增长数量曲线高于全球人口增长数量,这说 明图示显示2030—2050年,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增长数量将高于全球人口增长数量,③符合题 意。 ④:城镇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高质量的城镇化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而图示显 示2030—2050年,发展中国家城镇人口增长数量将高于全球人口增长数量,2030年以前刚好相 反,这说明发展中国家推进高质量的城镇化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生活》曲线图类选择题类型分析河南省焦作市第十二中学雷军利数据、图形是分析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

现行高中政治教材《经济生活》引入供给法则、需求法则、需求弹性、互补品与替代品等西方经济学理论,相关的曲线图在教与学中变得必不可少。

近年来,曲线图类选择题逐渐成为高考政治试题的一个重要类型。

一、问题设置的两种类型1.以图求文:以一幅(个别题目也有两幅的)曲线图作为题干,辅之以简短的文字说明,展现某一经济现象、经济规律,如数值变化、数量关系;四个选择肢则以文字形式呈现,涉及对相应经济现象、经济规律的识认、理解。

2.以文求图:题干以文字形式描述某一经济现象、经济规律,而以四幅曲线图作为选择肢,要求考生从中选出符合题干文字描述的一幅。

2013年四川卷第10题成为“以文求图”的一种新类型。

比较另类的是2011年山东文综卷18题,涉及对四幅曲线图的选择、排序,近年高考仅此一例。

二、曲线的几种情况从曲线图中曲线的不同形式、呈现信息的内容差异等角度,可以将题目划分为以下这样几种类型:1.数值的变化曲线这类题目都属于“以图求文”题,曲线图展示某一数值在一定时间段内的变动情况。

(当然,也可以把这类题目归入下述数量关系曲线类,以时间为自变量,相应数值为因变量。

不过没有必要弄得如此繁琐。

)2011年安徽卷2题(图5)、2012年北京卷33题(图6),以曲线图表示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的走势:图5 图6从图中能够很容易地看出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呈下降或上扬走势,由此进行判断、推理,从而在四个选项中作出正确选择。

实事求是地说,这两道题的曲线图意义不大,只不过是把简单的经济现象以简单的图像形式展现出来而已,曲线图有“应景”、“凑数”之嫌。

这样的题目,考生如果出错的话,也是缘于对供给法则、需求法则、互补与替代商品等相关知识把握不牢、判断不清,而读图环节几乎没有任何障碍。

过于简单的曲线图反而给一些考生造成误导——把简单的问题想复杂,自寻烦恼。

2009年广东政治卷8题、2011年上海文综6题、2010年北京卷35题的曲线图,展示的都是汇率变化,如2009年广东政治卷8题:例5(2009年广东政治卷-8):图7(人民币元/100美元)图7表明【D】①A点到B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②B点到C点表示人民币升值趋势③A点到B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④B点到C点表示美元的汇率跌落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这一类题目解题的关键,在于看清括号里的那几个字,弄懂汇率的表示方法,是直接标价法还是间接标价法,不可搞错方向。

如上题中,美元的汇率用直接标价法:人民币元/100美元,明确了这一点,很容易进行如下判断:曲线图中,A点到B点,同样多的100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在增加,故是美元升值,人民币贬值;而B点到C点,情况正好相反,同样多的100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数量在减少,故是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

如果考生不理解、不注意图中美元汇率的表示方法,一看图像标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变化”,想当然地认为曲线表示的是同样多的人民币兑换美元数量的变化,那就极有可能出现误判。

2.数量关系曲线以曲线图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有以文求图类,也有以图求文类。

《经济生活》所涉及的基本数量关系无外乎两种:正相关(两个变量同方向变动,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增长而增长)与负相关(两个变量反方向变动,因变量随自变量的增长而减少),可简单地以曲线图分别表示为:图8即:两个数量正相关,关系曲线由左下画至右上;负相关,关系曲线由左上画至右下。

有几点需要说明的是:①《经济生活》涉及的数量及其图像,只限于坐标系的第一象限;②画成“曲线”还是“直线”,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③横轴与纵轴,哪个表示自变量,哪个表示因变量,详下,这里可暂不考虑。

在基本数量关系的基础上,还有“拟合二次函数关系”:(甲)随着自变量的增长,因变量先增长后减少;(乙)随着自变量的增长,因变量先减少后增长。

这样的数量关系以抛物线表示。

⑴如果以纵轴为自变量、横轴为因变量,甲、乙两种“拟合二次函数关系”的图像分别为:图9⑵如果以横轴为自变量、纵轴为因变量,甲、乙两种“拟合二次函数关系”的图像分别为:图10 自然,解决这样“数量关系曲线”类题目,基础和关键在于对相应数量关系的断定。

不论是“以图求文”还是“以文求图”,首要的甚至全部的问题是,弄清两个变量之间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即曲线的方向是从左下到右上还是左上到右下。

3.曲线变动方向在前述数量关系曲线上添画箭头,以明确在一定时期内两个变量的变动方向(增或减)。

前述2011年山东卷18题与2009年北京卷29题属于此类问题。

例9(2009年北京卷-29)北京市下调公交车车票价格,乘坐公交车的人次增加,能够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图形是【A】图14解析:乘车人次与车票价格负相关,其关系曲线应是从左上到右下;车票价格下调,乘车人次增加,关系曲线上添画的箭头应向右下(在“纵轴为车票价格,横轴为乘车人次”的情况下)。

显而易见,此类题目解题的关键仍然在于前述数量关系的判定,也即曲线方向的判定;至于曲线上添画箭头的方向,并不是一个困难的问题,只是需要注意自变量与因变量在坐标轴上的位置。

4.曲线的倾斜幅度这是在前述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加进了两个变量变化幅度大小的比较。

如因变量与自变量变化幅度相同,其数量关系曲线应与坐标轴成45°角(取其大概);如因变量与自变量变化幅度不同,其数量关系曲线则会发生倾斜,或更近于水平或更近于垂直。

至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变化幅度谁大谁小,对应的关系曲线向哪个方向倾斜,还因自变量与因变量在坐标轴上的位置不同而不同。

不必繁琐地一一分析,也不必硬性记忆。

可用数学上的“截距法”,比较在自变量变化幅度一定的情况下,因变量的变化幅度大小。

生活必需品与高档耐用品的需求弹性不同,最适宜用这样的曲线图来表示。

当然,图中应该是两条曲线,比较其倾斜幅度,以判断哪种商品的需求量受价格变动的影响更大,哪种是生活必需品,哪种是高档耐用品。

往年高考见有2010年广东卷24题、2012年福建卷30题、2013年江苏政治卷5题等三题。

此类题目,如果出错,症结在于不去看纵轴与横轴哪个表示自变量、哪个表示因变量。

一看曲线较平,就说变化幅度小;一看曲线较陡,就说变化幅度大——根本忽视了到底谈的是谁的变化幅度。

2012年安徽卷2题比较另类,考查居民收入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却是一道设计存在明显失误的题目例11(2012年安徽卷-2)图16反映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它因素不变时,收入(M)变化引起A 商品需求量(X)变化的曲线。

下列判断正确的有【B】①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增加②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减少③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增④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考查居民收入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难度应该更小一些,差不多就是一个“看图说话”(确切一点,是“看图选话”)。

读图(其实不读图也行),从①②两个相对立的选项中,挑选出①来,不算什么难事;至于选项③与④,选谁不选谁,则有一点麻烦:考生在缺乏相应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教材没有谈到相关的“边际消费倾向”——消费增加的幅度低于收入增加的幅度问题),只能通过目测,或者用上刻度尺,来比较从X1到X2与从X2到X3的距离长短了。

好在高考试卷上的图是印得很清晰的。

玩笑一句,这考的不是知识与能力,也不是过程与方法,更不是态度、情感与价值观,考的只是“眼神儿”。

5.两条曲线的交点在同一坐标系内画出两条曲线,可以用来表示同一自变量对两个因变量的不同影响,这样就有可能出现两条曲线的交点问题。

最常见的是商品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即均衡点。

均衡点上的价格与数量,分别是该商品市场需求量与供给量相等时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

“交点”问题本身其实并无可考查之处,不过却可以作为考查其他问题的基础。

如2013年新课标版全国Ⅱ卷15题,以“均衡点”考查国家对农业的补贴政策,考生须明确题干中“支持价格”必须高于均衡价格才能直到应有的政策效果,从而作出正确选择。

6.曲线的平移曲线图描述的是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由于其他因素的影响,使得因变量在自变量不变的情况下而有所增减,图像发生左右平移。

此类题目解题的步骤自然应该是:①确认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数量关系,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即判定曲线方向是从左下到右上还是左上到右下;②判明“其他因素”造成的因变量的增或减,即图像的左右平移方向。

例13(2012年江苏卷-6)图18表示某商品供给量和价格的关系(横轴为供给量,纵轴为价格,S1为变动前曲线,S2为变动后曲线)。

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以下变量中会导致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的是【B】①该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③该商品的生产成本下降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解析:此题考查供给法则,也涉及到劳动生产率、价格一类知识点。

读图,曲线S1向S2方向平行移动,意味着同样的价格,商品的供给量增加,选项②“该商品的市场价格提高”显然不符合题目要求,选项④“生产该商品的企业减少”也不构成理由,均应排除;合理的解释只能是选项①、③,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生产成本下降,在不考虑其它因素条件下,同样的价格,企业的获利增加,会增加商品的供应量。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曲线的平移”与前述“曲线变动方向”问题绝不相同。

“曲线变动方向”,显示曲线上点的移动,表明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曲线的平移”,显示曲线的整体平移,表明自变量以外的第三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2012年四川卷第24题与下面将要提到的2013年广东卷-27题,命题时未能明确区分“曲线变动方向”与“曲线的平移”,造成设计上的明显漏洞。

例15(2012年四川卷-24)汽油和汽车是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行车需求的商品。

汽油价格的变动不仅会引起汽油需求量的变动,还会影响消费者对汽车的需求。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下列图示能够反映油价上涨对汽车需求量影响的是【D】图20解析:此题考查商品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互为替代关系)需求量的影响。

题目涉及两种商品,汽油与汽车;而选项的图中只标价格、需求量,而不注明谁是谁的。

需求量,指的汽车,应不成问题;可问题是:价格,是汽油价格,还是汽车价格呢?读题,似乎图中的价格只能是汽油价格,因为题干文字根本不提汽车价格。

可这样一来,四个选项(当然包括参考答案给出的正确选项D)的图就成问题了:油价上涨,会使汽车需求量下降,可用图19来表示:而本题的四个选项,用双曲线来表示油价上涨对汽车需求量的影响,从D1向D2平移,实在讲不通。

当然,如果将图中“价格”理解为汽车的价格,问题就迎刃而解:汽车的需求量与汽车价格负相关,需求曲线由左上画至右下;油价上涨,汽车需求量减少,需求曲线向左平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