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课堂实录
书愤教案教学设计课堂实录教学案例...

•[阅读次数:165]
一、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2、把握重点词语,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二、教学重难点:了解诗歌的创作手法,体会作者的感情三、课前预习1、作家及作品介绍(知人) ...
•[阅读次数:3774]
课题:古诗四首(杜甫《春望》、杜牧《泊秦淮》、陆游《十一月十日风雨大作》、文天祥《过零丁洋》)教学目标:1、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2、欣赏诗歌的艺术特色。
学习重点:目标2 学习方法:朗读、讲解、交流讨...
•[阅读次数:45771]
卜算子咏梅陆游学习目标:1、体会本文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的抒情方式2、鉴赏全词比喻、拟人、烘托等多种手法3、背诵中把握作者感情。
导入:请看发的图片,用一句话或者一句诗概括你对梅的认识。
(学生回答)梅花正是应为傲寒独放、冰清玉洁的品格,成为历代诗人吟咏的对象。
今天我们来学习陆游的一首《...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阅读次数:7981]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辛弃疾(《清平乐》)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
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前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
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1、字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陆诗“?..。
高中选修课《书愤》公开课教案

高中选修课《书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唐宋诗词欣赏》,具体内容为第四章《豪放与婉约》的第二节课——《书愤》。
本节课将通过分析陆游的《书愤》一诗,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豪放与婉约之间的情感表达,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书愤》全诗,把握其意境和情感。
2. 学会运用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分析《书愤》的艺术特色。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书愤》中的豪放与婉约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分析《书愤》的意境和情感,学会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书愤》诗词鉴赏资料、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陆游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创作特点。
2. 诗词背诵:让学生齐声背诵《书愤》,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3. 感知诗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词中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4. 分析诗词:讲解《书愤》的背景,逐句解析诗句,分析其豪放与婉约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5.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仿写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诗词,注重豪放与婉约的结合。
6. 例题讲解:分析教材中的诗词鉴赏例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解答。
7. 随堂练习:布置两道诗词鉴赏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并讨论答案。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书愤》全文2. 黑板右侧:教学重点、难点、诗词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解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陆游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理解《书愤》中的豪放与婉约相结合的艺术特色。
2.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仿写一首表达自己情感的诗词,注重豪放与婉约的结合。
3. 作业设计: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古典诗词,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解读。
书愤陆游课堂实录

书愤陆游课堂实录书愤陆游课堂实录《书愤》所反应的陆游“壮志难酬,年华空老”的人生际遇,无疑是一种悲剧,但是这种悲剧是他个人的悲剧,还是整个南宋时代所有抗金爱国志士共同的悲剧?教学目的:1、理解南宋陆游等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2、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3、学习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
教学重点:1、《书愤》主旨的理解及表现手法的运用;2、知人论世、相互联系的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陆游简介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杰出的爱国诗人。
因受家庭熏陶,自幼读书学剑,发愤报国。
终生以抗金报国为志,表现了高度的爱国热情。
诗词散文都有创作,其中诗歌成就最高。
现存诗作9300多首,是存诗最多的古代诗人。
二、导入课文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陆游诗词,其中词作《钗头凤》和诗作《示儿》最能反映陆游一生的际遇。
陆游一生有两个始终没有解开的情结。
其一就是《钗头凤》所书写的他与表妹唐婉的爱情悲剧。
两人倾心相爱,却被其母生生拆散,这成为陆游一生刻骨铭心挥之不去的痛楚,直到七十五岁高龄、唐婉离开人世四十多年以后,他重游沈园,依然写下了“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深情诗句。
其二就是《示儿》所书写的“北定中原”这件让他终生魂牵梦绕以至死不瞑目的大事。
终其一生,壮志不能实现其万一,心中情怀,《书愤》就是最好的见证。
三、朗读课文1、学生试读,教师指导朗读。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的“那”读上声调,“那知”重读。
“中原北望气如山”中“山”读升调,读出高山巍巍耸立之势。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语速稍快,语调激昂,显其豪壮。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句中“空”要重读,“已先斑”处读降调,整句语调低沉,显其沉郁。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中“真名世”“谁堪”重读,结句降调。
老师范读,学生再读,朗读是体味诗歌情味的重要一环,不可忽视。
高中语文二年级 选择性必修中册 古诗词诵读《书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二年级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书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书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背诵全诗。
2.以知人论世,抓取诗歌意象或关键词。
3.理解本诗蕴含的诗人的情感,感受陆游的爱国精神和人格力量。
一、课堂导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写下的诗,强烈的要求收复失地,驱逐金人,雪洗国耻。
这是陆游一生歌唱的理想,也是他永不衰竭的灵感。
《示儿》是这样,《书愤》也是这样。
本节课我们就以《书愤》为例,解析陆游诗歌中的爱国情韵。
二、文本探究由题目“书愤”抛出问题“诗人抒写心中什么愤懑"探究诗句。
(学生自读诗句,思考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展示自主思考的成果。
教师适时给予点拨指导,期间课堂生成的问题难点,再引导小组讨论,完善交流解决。
)明确:(一)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首联重点分析:“艰”——艰难,道出辛酸与坎坷,浓缩了因主战而受的种种刁难、排挤和迫害。
“气如山"——当年的豪情壮志,意气风发、以身许国的爱国志士形象。
学生分析完后要再读此联,读出豪情壮志。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二)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颔联重点分析:早年宋军在瓜洲渡和大散关与金兵作战,宋军大败金兵、收复失地、大获全胜令人鼓舞的两大战事。
意象两两相合,便有两幅开阔、壮盛的战场画卷。
瓜洲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这表明南宋人民有力量保卫自己的国土。
辉煌的过去恰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现在形成鲜明对比。
学生分析完后要再读此联,读出当年抗金的壮盛豪情。
)“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三)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颈联重点分析:用典明志。
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
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学生分析完后要再读此联,读出心痛和忧国忧民之情。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四)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尾联重点分析:《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书愤》优秀教学教案(通用6篇)

《书愤》优秀教学教案《书愤》优秀教学教案(通用6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书愤》优秀教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书愤》优秀教学教案篇1一、导入介绍陆游诗作及特点,结合《钗头凤》、《示儿》等诗。
二、【作者介绍】陆游(放翁):科举除名——绝恋沈园——载浮载沉——临终示儿字务观,号放翁。
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生于1125年,就在他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南侵,他的父亲不得不带着家人南下逃难,九岁时才返乡定居。
这种生活,在陆游幼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他出生于一个有文化教养的官僚家庭,其父陆宰是一个正直的爱国知识分子。
这种家庭环境,对陆游爱国精神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18岁时又师从曾几,不仅学诗,更受到言传身教的爱国教育,20岁时便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愿。
但是,由于君上昏聩,朝廷内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把持朝政,使得全国的抗战形势每况愈下。
观其一生,陆游仕途坎坷,始终没有得到重用。
29岁时赴试,明年复试,由于名列秦桧之孙秦埙之前,且“喜论恢复”,触怒了秦桧,竟被黜落。
其后孝宗即位,起用抗战派人士,赐他进士出身,派任地方通判。
后张浚北伐,终以失败告终。
因陆游曾力说张浚北伐,因此被加上“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山阴故里。
后入王炎幕府担任川陕宣抚使司干办公事(主管视察军政事务),但不到一年王炎被召东归,他被调成都,代理地方官,无所作为。
范成大镇蜀,他被召为成都府参议官,后虽入朝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等职,但十余年间,三遭黜落:在江西任上因拨义仓救灾,以“擅权”罪免官还乡;在淮东任上以“不自检饬,所为多越于规矩”论罢;朝官任上又被诬为“嘲咏风月”而罢黜。
此后二十年中,除了一年起用为史官外,一直闲居在山阴家中。
他的一生,“恢复”之志贯穿始终。
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5篇)

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作者整理了5篇陆游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书愤教案。
《书愤》教案篇一一、说教材《蜀相》和《书愤》分别是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第四、五篇课文。
本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
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
杜甫作为为“诗圣”,一生经历分为四个时期,留下大量诗篇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较好教材,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其他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蜀相》前两联写景,通过精巧的炼字艺术,情景交融,表达了独特的情感和意蕴;后两联抒情,表达了对诸葛亮丰功伟绩的崇敬和思慕,由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不仅表达了诗人杜甫对其的痛惜,而且概括了古今英雄在国家危难之时,有才无命,壮志难酬的悲慨。
《书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第五篇课文。
本诗的教学内容定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陆游的生平经历,学习陆游的爱国诗词,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理解陆游等南宋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古代诗词是古代诗人心灵的透视,生活的缩影,字里行间流溢着诗人的激情。
可以说,每一个词都经过历练,每一句诗都经过生活的淘洗。
即使平仄声调,也如珠落玉盘。
因此,学习古诗词首先要学会吟诵,在反复的吟诵中,感知诗词的声韵美,在吟诵中激起想象,体味诗人的丰富情感。
根据上面的考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围绕《蜀相》《书愤》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社会角色等一系列文化现象,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品味诗中写景的诗句,体会炼字技巧,把握其中蕴涵的作者情感。
《书愤》公开课

《书愤》公开课《书愤》公开课: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最近啊,咱学校组织了一场《书愤》的公开课,那场面,可真是热闹非凡!说起这《书愤》,那可是陆游的经典之作。
上课铃一响,同学们都瞪大了眼睛,等着老师带我们走进陆游的世界。
老师一开始就抛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陆游为啥书愤呀?”这可把大家的好奇心都勾起来了。
有个急性子的同学马上举手说:“是不是他遇到啥不顺心的事儿啦?”老师笑了笑,说:“别急,咱们慢慢看。
”老师带着我们一句一句地解读诗句。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老师说,年轻时候的陆游啊,满怀壮志,一心想着收复中原,那气势就像山一样高。
说到这儿,老师还讲了个小故事,说她曾经去参观一个历史博物馆,看到了一幅描绘古代战争的画,画里的士兵们个个神情坚毅,就像陆游当年一心报国的样子。
这一下子,我们好像都能想象到陆游年轻时的那股冲劲儿了。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这两句诗一出来,老师让我们闭上眼睛,想象在一个雪夜,战船在瓜洲渡前行,秋风中,战士们骑着铁马在大散关冲锋陷阵。
我还真就仿佛看到了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心里也跟着激动起来。
讲到“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老师的声音变得有些沉重。
她说,陆游一直把自己比作能保卫国家的长城,可到头来,愿望落空,看着镜子里自己花白的头发,心里该有多悲愤啊。
这时候,我同桌小声跟我说:“唉,这感觉就像我一直想考第一名,结果努力了好久还是没成功,肯定特难受。
”我点点头,觉得特别能理解陆游的心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在解读这最后两句时,老师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她说,诸葛亮的《出师表》流传千古,可又有谁能像他那样忠心耿耿呢?陆游这是在借诸葛亮来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啊。
这堂课上,同学们都积极发言,有的说从诗里感受到了陆游的无奈,有的说体会到了他的坚定。
我也一直在想,陆游在写下这些诗句的时候,该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快下课的时候,老师让我们总结一下这堂课的收获。
书愤课堂实录

书愤课堂实录书愤课堂实录回看《书愤》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书愤课堂实录,欢迎阅读。
一、关于陆游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一O),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高宗时,试礼部,名在前到,因触怒秦桧,被罢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官隆兴,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建及江南西路平茶监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去职,归老故乡。
二、解题,诵读本诗写于1186年陆洲居山阴时所作,诗中追求壮岁心情,自伤迟幕,致慨世事多艰,小人误车,恢复中原的时机,一去而不可没,结尾诗人并不消沉,以赞颂的口吻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诵读 (教读,齐读,背诵)三、分析(一) 释题书,写,愤,愤懑,悲愤。
(二)请学生朗读“阅读提示”(三)诗歌分类1、诗歌分类简表(见投影)2、研讨分类 (见投影)3、七律常识七律共八句,每句七言,计56字,二,四,六,八句抻韵。
一二句称首联,二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对句最后一字为平声字。
讲究平仄相间。
(1)问:本诗抻何韵、?有什么好处?答:每联第二句押an韵,天成节奏和韵律,读起来回环上口,具有音乐美,给人以情韵流容的艺术感受。
(2)问: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答: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
檀道济传》。
“出师一表” 出自《三国志》。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推崇,诸氏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尽管蜀汉地狭人少,他仍毅然上表北伐,颂古为了非邻居作者自负为卫国良将,却“报国欲死无战场”。
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将全诗批判的矛头集中到南宗起先的全降派身上,用“千载”名反洁,到现的委婉含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3) 问:这自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从早年豪迈到晚年的悲愤,概括了一生的心事和抱负,洋溢燥热的爱国热情和满膛的悲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愤课堂实录
回看《书愤》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
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书愤课堂实录,欢迎阅读。
陆游(一一二五~一二一O),字务观,自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宋高宗时,试礼部,名在前到,因触怒秦桧,被罢免,孝宗时,赐进士出身,历官隆兴,夔州通判,并参王炎,范成大幕府,提举建及江南西路平茶监公事,权知严州,光宗时,除朝议大夫,礼部郎中,后被去职,归老故乡。
本诗写于1186年陆洲居山阴时所作,诗中追求壮岁心情,自伤迟幕,致慨世事多艰,小人误车,恢复中原的时机,一去而不可没,结尾诗人并不消沉,以赞颂的口吻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诵读 (教读,齐读,背诵)
(一) 释题
书,写,愤,愤懑,悲愤。
(二)请学生朗读“阅读提示”
(三)诗歌分类
1、诗歌分类简表(见投影)
2、研讨分类 (见投影)
3、七律常识
七律共八句,每句七言,计56字,二,四,六,八句抻韵。
一二句称首联,二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对句最后一字为平声字。
讲究平仄相间。
(1)问:本诗抻何韵、?有什么好处?
答:每联第二句押an韵,天成节奏和韵律,读起来回环上口,具有音乐美,给人以情韵流容的艺术感受。
(2)问:本文用了何典故?有何作用?
答:用了两个典故:塞上长城,出师一表。
“塞上长城”的典故出自《南史。
檀道济传》。
“出师一表”出自《三国志》。
用典使诗文含蓄,曲折,不直露。
尾联用典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的推崇,诸氏以”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统一中原为其终身大业,尽管蜀汉地狭人少,他仍毅然上表北伐,颂古为了非邻居作者自负为卫国良将,却“报国欲死无战场”。
结句揭示全诗“愤”的由来,将全诗批判的矛头集中到南宗起先的全降派身上,用“千载”名反洁,到现的委婉含蓄,愤慨之情溢于言表。
(3) 问:这自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从早年豪迈到晚年的悲愤,概括了一生的心事和抱负,洋溢燥热的爱国热情和满膛的悲愤。
陆游诗歌成就显著,现存9300多首,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其中最突出的部分,是反映民族矛盾的高昂的爱国诗篇,这些诗歌,兴溢着燥热的爱国热情,充满了浪漫
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战斗性。
(一)体现那种”“铁马横戈”、“气吞残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
平生万里心,执戈王前驱,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夜读兵书》
常恐埋山丘,不没委锋镝,《书悲》
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引》
(二)对投降派的坚决斗争和尖锐讽刺;
褚只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
《感愤》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追感往事》
公卿有党椰宗泽,惟无人用岳飞《夜读范玉能揽辔录》
(三)从幻想或梦境里寄插花了的报国理想,
三更抚忱忽大叫,梦中夺没权亭吴《楼上醉书》
夜阑臣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背诵《书愤》
2,写一篇200字左右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