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

最新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篇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学会“聿”字。
3、领悟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懂得不断读书,不断吸取新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意三、教学难点:领悟诗中蕴含的道理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第16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诗,看老师写题目。
(师板书课题)2、谁来读诗题?认读“聿”字。
齐读诗题,读懂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题目的?3、提到陆游,大家应该不会陌生,他是()代的()诗人。
之前,我们积累过他写的哪些诗?还记得吗?选一首背一背,好吗?希望你的背诵能传递出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传递出陆游作这首诗的心情、愿望。
(生背诵)4、那么陆游想用《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告诉他的儿子什么呢?我们又能从中明白什么道理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1、自己先将古诗多读几遍,看看自己读懂了诗中的哪些字、词、句,把自己知道的写在书中,等待与大家一起智慧共享。
2、谁愿意来读一读古诗?指名多位读。
3、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呢?说一说和大家一起共享。
全班交流。
4、还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吗?提出来让大家帮助你解决。
生质疑。
5、理解了诗意,你认为这首诗陆游想要告诉儿子的是什么呢?(板书:学习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实践)6、这首诗是作者在冬夜读书时的感想,也可以说是一种灵感,我想问一问同学们,陆游为什么突然想到要告诉他的儿子这些呢?你能走进陆游,走进他的内心想象一下,他当时是怎么想的吗?学生想象,发言。
7、同学们的想象使诗歌更加立体起来、丰满起来。
请大家看插图,在一个冬天的深夜,陆游在灯下专心读着书,突然有了一些感想,于是奋笔疾书,之后便叫来自己的儿子子聿,把他想到的告诉他的儿子。
他会怎么说呢?用你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注意你的语气和态度。
(1)指名说(2)请你用成语来形容刚才“陆游”在教育他儿子时的态度。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第一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关键语段。
3、在阅读中注意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二)过程与方法:3.精读,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1、学会本组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抓重点段落和词句,品味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课文饱含的革命情怀。
单元课时安排11、《花脸》1课时2、《我爱篮球》2课时3、《自行车》2课时古诗诵读《题临安邸》1课时语文乐园(一)3课时1、花脸一、学习目标:1、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揣摩运用各种描写方法去描摹人或物。
2、感受少年仰慕英雄、渴望成为英雄的心态。
二、教学重点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三、教学难点1)同学们,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一什么是花脸?原指京剧表演的一个行当,称“净”。
花脸是俗称。
面部化妆运用脸谱,唱用宽音或假音,动作幅度大,以突出性格、气度和声势。
2)文中的花脸指的是什么?依据戏曲中“花脸”的模样用纸浆轧制成的面具。
3)对孩子们来说,过年的魅力还有更深一层的缘故,是什么缘故?过年对于孩子们来说,除了压岁钱之外还有更吸引他们的原因。
比如小闺女要打扮自己,男孩子喜欢鞭炮,而我在过年的时间里却最喜欢买个花脸戴。
3这花脸好大,好特别!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俊的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②讨论:你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文中花脸的特点吗?好大:从哪些关键词语读出来?雄俊地吊起,突出的绿包头,很长的胡须。
好特别:从哪些关键词语读出来?凛然不可侵犯的庄严之气,咄咄逼人③识脸谱,掌握关羽脸谱的特点(看PPT)陈寿《三国志》: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④指导感情朗读。
师:除了关公花脸的样子吸引我外,还有什么原因值得我喜欢它?2)了解关公此人。
2024年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24年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掌握本册教材中的基本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能够读懂并赏析简单的文学作品,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
提高学生的写作技能,能够写出内容具体、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的短文。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鼓励学生主动提问,自主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授有效的学习方法和阅读策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重点课文的深入解读,包括文中的主旨、情感和语言表达。
写作技能的指导和训练,特别是提高学生构思文章和表达能力。
文学作品的鉴赏,让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对于某些深奥或抽象课文的理解,需要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和解释。
写作中的创新思维和个性化表达,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
学生个体差异导致的教学难度,需要因材施教,注重个别指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
通过提问或讨论,回顾上节课内容,为新课学习做铺垫。
简要介绍新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2. 自主预习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圈出生字新词,了解课文内容。
鼓励学生利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新词问题。
教师课前收集学生的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和疑点。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课文朗读、讨论和解读。
小组内分享各自的理解和感受,相互质疑、相互启发。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4. 讲解与探讨教师详细讲解课文的重点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结合课文内容,开展拓展阅读和文学鉴赏活动。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少年闰土》语文教案2篇

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少年闰土》语文教案鄂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少年闰土》语文教案精选2篇(一)教案名称: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 了解《少年闰土》的主要内容和情节;2. 学习和理解《少年闰土》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3.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少年闰土》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2. 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少年闰土》;2. 阅读笔记。
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前几课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并复习相关的重要词语和句子。
Step 2 阅读理解(15分钟)让学生阅读《少年闰土》全文,并进行思考和理解。
鼓励学生自己分析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等要素,并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问题:1. 《少年闰土》的主要故事情节是什么?2. 闰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他有什么特点和与众不同之处?3. 闰土和刘志民之间的友谊是如何发展的?4. 故事中有哪些关键事件和转折点?5. 你在阅读过程中有没有感到心情起伏、悬念迭起的地方?Step 3 课文分析(15分钟)逐段解读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的词义和用法,并通过讲解、讨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Step 4 课文运用(15分钟)安排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形式下,运用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展开相关的情景对话、角色扮演等活动。
Step 5 情感态度培养(10分钟)通过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认识到《少年闰土》中所表达的价值观,如友情、勇气、坚持等。
并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Step 6 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将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整理成笔记,并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
Step 7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复习和准备下节课的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阅读《少年闰土》全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分析课文中的重要词语和句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3篇

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3篇鄂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范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去发现这些词语都是在高度赞美某些作品或事物,表达由此产生的愉悦感受。
2、培养学生根据语言文字和生活的积累,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阅读时,在眼前出现画面,变“话”为“画”。
3、对鲁迅的名言以及他的人格有更进一步了解,并有所积累,从而受到教育和熏陶。
教学重难点:积累名言和词语,能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变“话”为“画”。
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一、读一读,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会用到下面的词语。
1、在布置预习时,让学生通过查词典理解这些词语。
2、引导学生用相反意思的词语(不一定就是反义词),或创设的语言环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
3、让学生自由选择其中的一两个词语造句,运用词语。
参考:妙笔生花:通常用来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匠心独运: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
匠心,工巧的心思。
跌宕起伏:音调抑扬顿挫或*富于变化。
入木三分:原形容书法笔力强劲。
后来比喻见解、议论深刻。
百读不厌: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
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
叹为观止:赞美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叹,赞赏;观止,看到这里就够了。
回味无穷: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
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
拍案叫绝:形容特别赞赏,用手拍着桌子,情不自禁地叫好。
绝,罕见、极好。
二、读一读,你眼前会出现什么画面?1、自由读这三句话,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2、小组互动:读着读着,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3、全班交流。
4、带着体会品读句子。
5、指导学生在学过的课文中找找类似的句子,加深认识。
6、小结。
激励学生多思考,勤积累,善运用。
三、读一读,记一记。
1、指名朗读名言,读准字音,读出语气。
2、采用多种形式读,在读的基础上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讨论、交流读了这两句的感受。
4、在熟读的基础上强化记忆。
同桌互背互评。
5、这样的诗句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6、教师指导学生抄名言,注意把字写名言,注意行款整齐。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鄂教版)

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鄂教版)第一章人之初第一课读后感教学目标1.读懂课文,理解主旨意义。
2.认识到人的本质是善良的。
3.掌握如何写好读后感,提高写作水平。
教学步骤1.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理解大意。
2.逐段讲解课文,让学生掌握词语和句子结构。
3.引导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思考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4.带领学生梳理读后感的写作结构。
5.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一篇1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教学反思此节课程通过让学生读懂课文,引导学生思考人性初衷,并且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是对于某些理解较差的学生,课程难度过大,需要适当调整课程难度。
第二章昆虫的世界第三课比喻教学目标1.了解比喻的基本含义。
2.熟悉生动具体的比喻词的用法。
3.带领学生运用比喻进行创意写作。
教学步骤1.讲解并举例说明比喻的基本概念和含义。
2.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中的比喻词,理解比喻的修辞效果。
3.讲解比喻中注意事项和技巧,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创作能力。
4.学生通过举例练习,自主进行比喻创作。
5.以小组为单位,分享每个小组的比喻创作。
教学反思比喻是一种生动有趣的语言表达方式,而它的背后却有很多技巧和注意事项,需要学生在实践中不停地探索和学习。
这种课程模式能够同时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意思维能力,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
第三章中华名族食物文化第四课孔府家宴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贵族的生活习俗。
2.熟悉和掌握汉字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3.掌握如何用汉字搭配成语言表达文化内涵。
教学步骤1.讲解中国古代贵族的生活习俗,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学中文汉字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3.引导学生发掘并总结汉字的构造规律,培养对汉字的敏感性。
4.以《孔府家宴》中出现的词语为例,让学生熟悉和掌握用汉字搭配成语言表达文化内涵的方式。
5.鼓励学生自主思考,通过搭配巧妙的汉字造词,表达出各种风俗文化等方面的特色。
教学反思对于中华名族食物文化这一主题,学生很容易想到关于菜系和食材等方面的知识。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美丽的晋祠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美丽的晋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读课文《夜游晋祠》;–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提取关键信息;–运用所学语言表达对晋祠的认识和感受。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本,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加深对古代文化的了解与认识;–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欣赏和热爱古代文化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激发他们对古代文化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掌握课文《夜游晋祠》的词语理解和句子理解。
•运用所学语言表达对晋祠的认识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运用所学语言表达对晋祠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准备•课文《夜游晋祠》的学习资料;•展示课文相关照片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课学习的《游园不值》的内容,唤起对游园文化的兴趣。
•通过展示晋祠的照片或图片,介绍晋祠的美丽与文化内涵。
2. 学习课文•让学生逐段阅读课文《夜游晋祠》,并提问理解相关词语和句子。
–生词解释和运用–句子理解与解答问题3. 运用与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晋祠的美和文化内涵,并展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表达对晋祠的认识和感受。
可以选择形式有:口头表达、写作、绘画等。
4. 课堂小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强调晋祠的美丽与文化价值。
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写一篇关于晋祠的作文,表达自己对晋祠的认识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创设情境、学习课文和运用与实践等各个环节,能够激发学生对晋祠的兴趣,并通过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浓厚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时,要注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并尽可能给予肯定和鼓励,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全套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鄂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2少年闰土教学目标:1、学会九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少年闰土的特点,体会“我”与闰土之间深厚的友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自然段。
4、运用多种方式(联系上下文、借助背景资料、抓住关键词等)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学习抓住人物特点(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人物的方法。
6、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难点: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2、通过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3、初识鲁迅,了解鲁迅先生的文学成就。
教学安排:四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和你们年龄相仿的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啊?生:想!那好,老师先不告诉你们他是谁,也不告诉你们他长什么模样,我们先来看他的诗,看看你们从中能不能读出他是谁,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师展示幻灯片)少年闰土项戴银圈手持叉,少年英雄夜看瓜。
英姿勃发真飒爽,好像当年小飞侠。
(生读后自由发表观点,师通过提示学生得到文题,并板书。
)2、我们刚刚通过一首诗很模糊的了解了闰土,那下面我们来把这首诗画成一幅画,那会是什么样子的呢?(师展示幻灯片,“月下刺猹”图,配字)。
师诵读:“深蓝的天空中、、、、、、逃走了。
”初次和这位朋友见面,你们对他有什么印象?(非常勇敢,机智,可爱、、、、、、)。
二、新课初讲1刚刚大家读了课文,下面来解决老师之前提的问题(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师生讨论如下顺序,师随机板书回忆→初识→相处→分别2按照这个顺序,大家快速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写“我”记忆中的闰土形象。
第二段(2—5):写“我”与闰土相识的过程。
第三段(6—16):写“我”与闰土相处的过程。
第四段(17):闰土离去了,“我们”从此再也没见面。
3闰土到底是谁啊?他和文中的“我”是怎样的关系?(主仆关系,依据在第二段)闰土为什么会来“我”家呢?(帮助他的父亲在“我”家管祭器,说明闰土很能干,他的父亲信任他)4在“我”知道闰土要来,但还没有到的时候,“我”的心情如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通过那些语句可以看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主要内容:本单元以“成长的快乐”为话题,安排了三篇文章。
《花脸》回忆了作者儿时的经历,写出少年时对英雄朴素自发的崇拜。
《我爱篮球》回忆了学生时代的篮球情缘,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狂热的追求。
《自行车》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作者对家庭和工作的责任感。
教法: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与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学会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
学习通过对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提示人物心理的方法;阅读教学中应抓住上述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心理,写作中要学会通过细节来丰富人物的形象。
课时数:14课时1花脸教学目标:1、学习通过各种描写充分表现人物心情的写作手法。
2、感受描写与情感发展紧密结合,展示人物内心情感世界的写作手法。
3、通过朗读(传情达意)(把握重音)体会少年爱慕英雄的热情。
4、初步体会作者试图用文字保留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喜爱与留恋,以及倡导传承的思想。
教学重点抓关键语句理解人物的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感知作者内心对英雄的崇拜。
教学时数: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是我们第一天上课,春节才刚刚过去。
那浓浓的年味似乎还在我们脑中萦绕。
同学们,你们是怎么过新年的呢?那么在半个世纪前的孩子又是怎样过新年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冯骥才写的一篇回忆散文——花脸。
二、释题:1、什么是花脸?指名学生谈。
(指铜锤、黑头、架子花等必须勾画脸谱出场的戏曲净角)2、简介花脸:“花脸”,又称“净”。
京剧的净,主要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
这些人物的性格、品质或相貌特征,是借以特定的脸谱来表示的。
也就是根据人物性格、品质、相貌的不同,和红、黑、白、黄、紫、绿、蓝等颜色,按固定的图案,进行面部化妆。
比如红脸大多是表现忠诚正义的人物,黑脸大多是表现正直、勇敢或鲁莽的人物,白脸大多是表现奸险狡诈的人物,紫脸大多是表现沉勇果敢的人物,黄脸大多是表现性格残暴的人物,蓝脸大多表现勇猛顽强的人物。
三、相关资料:1、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中篇小说《啊》、《神鞭》,短篇小说《雕花烟斗》,散文集《珍珠鸟》等等。
80年代中期后更关注于民俗民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他将大部分精力转移到民间文化的保护和抢救。
2、作者有关民间文化的讲话:“每一分钟我们的田野里、山坳里,都有大量的、迷人的、灿烂的民间文化无声无息的死去。
”“如果还不进行抢救,再过二十年,中国一半的民间文化将化为乌有!”四、检查预习:1、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
重点指导生字读音:俨然(三声)掺(翘舌)假臭字的写法。
2、课文中容易读错的:好闷分外有劲轧制咄咄逼人青龙偃月刀(仰卧;仰)积攒俨然哄堂大笑张牙舞爪主角举竿儿挑下这花脸给我。
我给您挑把顶精神的!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课文:1、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脸”讲了哪些事情?2、师生交流:我过年喜欢买个花脸。
买关公的花脸到家人见人夸,整个大年三十我一直戴着这花脸。
大年初一,妈妈喊我在客人面前表演。
3、试着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二、走近“花脸”1、这“花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2、学生默读勾画,边读边想像这花脸的样子。
3、指名读,读通顺,读出形象。
4、指导朗读,注意读出那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咄咄逼人。
通面赤红,一双墨眉,眼角雄峻地吊起,头上边突起一块绿包头,长巾贴脸垂下,脸下边是用马尾做的很长的胡须。
5、这“花脸”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呢?联系历史故事“温酒斩华雄”“刮骨疗毒”“过五关斩六将”体会关公形象。
(赤胆忠心、威风凛凛、傲视群雄)。
6、欣赏关公脸谱。
7、品读美文。
8、这花脸,我虽然喜欢,可也竟然不敢用手指它,只是朝它扬下巴,显然我对花脸是——害怕的。
那么后来,我对这花脸的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第三课时一、谈话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一年年根,舅舅带我到娘娘宫前年货集市上买了一个关公的花脸。
看,这就是那虽然毫不凶恶,却有股子凛然不可侵犯的庄重之气的关公花脸。
乍一见,我竟然都不敢用手指它。
那么后来,我对这花脸的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为什么会改变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进行勾画,看看你能从中体会到什么?二、研读品悟:我对这花脸的感情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一)、舅舅付了钱,坐三轮回家时,我就戴着花脸,倚着舅舅的大棉袍执刀而立,一路引来不少人瞧我,特别是那些与我一般大的男孩子们投来艳羡的目光时,我快活极了。
1、自由读句子,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我的感情。
2、指名读句子,感受我的快活。
3、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我因为有了这花脸,而赢得了众人的注目,赢得了一般大的孩子的艳羡的目光,因而觉得特别自豪,心里喜滋滋的。
)4、谁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形容一下此时我的心情?(高兴、快乐、仿佛都飘了起来)二)、到家,人人见人人夸,妈妈似乎比我更高兴,连总是厉害地板着脸的爸爸也含笑称我“小关公”。
我推开大人们,跑到穿衣镜前,横刀立马地一照,呀,哪里是小关公,我是大关公哪!1、自由读句子,读出句子所表达的我的感情。
2、指名读句子,感受我的心情。
3、谁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形容一下此时我的心情?(得意洋洋)4、从这句话中,你还能感受到点什么?人们对关公的喜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喜爱。
父母因我买了关公的花脸而高兴,表明了他们希望我也能成为像关公那样的英雄。
5、想象一下,人们是怎样夸我的呢?三)正是人们对关公的喜爱,因而促使我更加喜爱这花脸。
文章哪个自然段最集中地表现了我的这种喜爱?齐读。
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几点将我对这花脸的喜爱具体表达出来的?(一直、谁说、睡觉、醒来头件事)四)而我的母亲,一个期盼自己儿子成为英雄的母亲更是只要客人来,就喊我出场表演。
1、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想象当时的情景。
2、谁能来读一读,将当时我的表演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其他同学则扮演客人,读客人们这一段。
引导学生注意“我——姓关,名羽,字云长。
”中破折号的作用。
3、此时,谁能用一个词语或者一句话来形容一下此时我的心情?(俨然自己就是关公了)三、总结升华:板书设计: 1.花脸爱花脸神气买花脸高兴戴花脸表演威风2 我爱篮球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
3、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在成长中去全身心地追求自己的“所爱”。
4、体会句子的表达方式,并照样子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子,学习句子的表达方式.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狂热的追求。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导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课——我爱篮球。
齐读课题。
2、如果想告诉别人是“我”爱篮球,那应该怎样读课题?如果想告诉别人我“爱”篮球,那应该怎样读?如果想告诉别人我爱“篮球”那应该怎样读?二、检查生字词的学习:1、指名读生字。
2、本课的生字从构字方式来看,有哪几种?筐辨铰瞒漓——形声字酣——会意字理解“大汗淋漓”:汗流滴的样子酣畅淋漓:舒畅痛苦三、整体感知1、学生轻声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我爱篮球”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情?你从中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师生交流:三件事:在酷夏独自一人打篮球、为篮球剪去心爱的辫子、见别人打球忍不住冲上场。
四、品读感悟:仔细地读描写这三件事的段落,将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勾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上你的感悟。
一)酷夏独自一人打篮球周日的校园里,没人。
酷暑的操场上,没人。
有人没人与我无关,有篮球就行。
1、倘若是别人,有人会怎么样?无人又怎么样?2、如果是球技很好的有人看可能会打得更带劲,想赢得别人的喝彩。
无人看则可能会无精打采。
3、谈感受:(心无旁骛,她的眼里只有篮球。
只对篮球的情有独钟。
)哦,篮球架,篮球筐,天上一只火球,地上一只篮球。
我跃起、投篮,跃起、投篮,一个人打得满头大汗。
1、感情朗读,注意读出“跃起、投篮,跃起、投篮“那不知疲倦,朝气蓬勃的精神。
2、谈感受:全然不顾天气的炎热,打得那么忘我,那么投入。
第二课时一、复习:1、听写词语:跃起投篮圆滚滚鼓蹦蹦变幻无穷2、将这几个词语连起来说一句话:二、品读感悟:这节课我们再来看看第二件事情,勾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一)铰辫子我的头发最浓最密,两根长辫又粗又黑又亮。
我拿起剪刀,咔嚓咔嚓地就剪自己的辫子。
我那时是怎么了?就是给洋娃娃剪辫子我也下不了手的!然而,我剪自己的辫子连一点感觉都没有,仿佛我已经变成鼓蹦蹦的没有知觉的篮球了。
1、自由读,指名读,读出作者的情感。
2、谈感受:剪辫子时的毫不犹豫,毫不可惜。
——对篮球爱的那份义无反顾,奋不顾身。
3、我那时是怎么了?心里只有篮球。
为了篮球,其他的什么都可以抛弃。
4、品读。
二)见别人打球忍不住冲上场。
天知道怎么回事,我冲上场,抢过表演系的球,一路运球到对方的篮板下,一跃而起,“刷”,一个漂亮的投篮,然后扭头就跑。
1、自由读,指名读,读出当时的场景。
2、这里只写出了“我”当时的动作,那么想象一下,当时场上运动员和场外的观众会是一副怎样的表情?会怎么想?3、难道我会不知道我的冲动带来的影响吗?“天知道怎么回事”“扭头就跑”这些词语说明我自己都觉得自己不可理喻,觉得自己闯祸。
4、可我为什么还是冲上场了呢?我不容许他们这么打篮球,不允许他们把篮球打成这样。
是我对篮球深深的爱,使我无法阻拦自己。
——无可阻挡的奔突。
5、品读句子。
三、整体升华:1、酷暑下独自地练球、咔嚓铰去自己美丽的辫子、全然不顾上场投篮。
这是一些多么生动的场景,多么纯真的追求,我对篮球的爱,是一种怎样的爱?2、指名读句子:3、读着这句子,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4、你还可以接着说吗?爱是什么?是……5、我如此挚爱篮球,可我到底没能成为篮球运动员。
课文表达的仅仅只是对“篮球”的喜爱之情吗?6、“能够这样去爱的人,永远青春年少,追求美好,渴望创造,不管他是十几岁还是几十岁。
”也就是说不管自己是十几岁还是几十岁,只要全心的投入,只要奋不顾身的追求,只要勇敢的付出,只要忘我的倾注,去追求美好,去渴望创造,就能永葆青春,就永远拥有一颗年轻的心,就能使自己的生命焕发青春的光彩!7、品读美文:四、练笔:仿照课文,用两三件事情写“我爱”,并能表达自己经历后的感悟。
板书设计:偷球打剪辫子爱好→追求抢球打投稿写作3 自行车目的要求:1.学会6个生字及相关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感受作者的家庭责任感。
难点:能改变人称复述课文。
课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生字词预习:1、指名读生字。
2、交流你自学生字的成果。
薄:多音字肺字的写法。
兢字的写法。
3、指名读课文中出现的几个外国人名,并说说他们和我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