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MOOC时代如何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

MOOC时代如何提升大学教师教学能力一、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新兴教学模式,为全球范围内的学习者提供了便捷、灵活的学习途径。
MOOC的普及也给大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
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如何提升大学教师的教学能力,以适应MOOC教学的需求,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MOOC时代的教学特点在于其开放性、互动性和自主性。
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掌握现代教学技术,能够灵活运用各种在线教学工具和平台。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教学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设计出富有吸引力和实效性的课程。
提升大学教师在MOOC时代的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还能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提升大学教师在MOOC时代的教学能力,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 MOOC时代的来临与特点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正迅速改变着传统的高等教育格局。
MOOC时代的来临,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便捷、灵活的学习途径,也为大学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MOOC时代的特点首先体现在其规模性和开放性上。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MOOC课程动辄拥有成千上万的参与者,打破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使得优质教育资源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共享。
同时,MOOC 课程以兴趣为导向,无论国籍、年龄、学历背景,只要拥有学习意愿,都可以注册参与,真正实现了教育的民主化和普及化。
MOOC时代的教学形式和内容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在MOOC平台上,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设计课程,课程内容既可以是基础知识的讲解,也可以是前沿领域的探索。
同时,MOOC课程通常采用视频、音频、文字等多种媒介形式进行呈现,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MOOC时代还注重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和个性化。
MOOC对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研究

MOOC对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研究1. 引言1.1 1. 研究背景MOOC(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是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的一种教育模式。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普及,MOOC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一股强大力量。
在我国,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国家对于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支持,MOOC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也日益普及和深入。
研究MOOC对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课题。
通过深入研究MOOC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方式的影响以及对高校教学资源的管理与配置等方面,可以全面了解MOOC对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为高校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1.2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析MOOC对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MOOC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现状,探讨MOOC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与突破,了解MOOC对教师教学方法的改变以及对学生学习动机和方式的影响。
本研究旨在探讨MOOC对高校教学资源的管理与配置的影响,从而全面了解MOOC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本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高校教学管理部门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建议,推动MOOC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进一步应用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的创新与改革。
1.3 3. 研究意义研究可以帮助高校管理者更好地了解MOOC在教学管理中的应用现状,从而指导他们更好地利用这一教育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研究可以揭示MOOC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有助于高校管理者认识到教育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对教学管理的重要性,推动高校学习者中的“线上教学”模式结构性变革。
研究还可以探讨MOOC对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为高校教学管理者提供有效的教学改进策略和方法。
研究MOOC对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的影响,将有助于我国高校提升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快构建“互联网+教育”的现代教育体系,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教学管理的现代化奠定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2024年MOOC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实现路径与效果评价研究》范文

《MOOC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实现路径与效果评价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混合式学习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形式。
混合式学习融合了传统学习与在线学习的优势,旨在通过灵活的学习方式,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在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实现路径与效果评价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MOOC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实现路径及其效果评价,以期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混合式学习的理论基础混合式学习结合了面对面教学和在线学习的优势,其理论基础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知负荷理论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在特定情境下的主动建构,而在线学习则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互动空间。
认知负荷理论则关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负荷问题,提倡通过优化学习环境,降低学习者的认知负荷。
三、MOOC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实现路径1. 课程设计:在MOOC背景下,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应注重线上与线下的有机结合。
线上部分包括视频课程、在线讨论、作业等,而线下部分则包括面对面授课、实验操作、实践项目等。
通过合理的课程设计,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补与融合。
2. 教学平台:选择合适的教学平台是实现混合式学习的关键。
教学平台应具备丰富的课程资源、良好的互动功能、便捷的学习管理等特点。
同时,教学平台还应支持移动学习,以满足学习者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需求。
3. 教师角色:在混合式学习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习者学习的引导者、辅导者和评估者。
教师应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以适应混合式学习的要求。
4.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是混合式学习的主体。
学生应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包括自我规划、自我监控、自我评估等。
同时,学生还应积极参与线上线下的互动活动,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
四、混合式学习的效果评价1. 评价方法:混合式学习的效果评价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等。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 196 •价值工程“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ge Teachers' Information Teaching Ability in "Internet+" Environment陈嫒琳C H E N Ai-lin(南京邮电大学,南京210023)(Nanjing University o 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Nanjing210023 ,China)摘要:“互联网+”环境下,网络技术与移动通讯技术广泛应用,数字终端和互联网成为推动高校教学创新与教学变革的强大外力。
高校教师不仅要掌握必备的信息技术,还要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实施、信息化教学评价、信息化教学理论等层面的综合 信息素养,从而实现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Abstract:In the"I nternet+ "environment,network technology and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 s widely used,and d i g i t a l terminals and the Inte r n e t has become a powerful fo r c e t o promote innovation and teaching reform i n colleges an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Teachers should not only master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technology,but a l s o have the comprehensive information l i t e r a c y which includes information teaching design,the implementation o f information teaching,inform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information teaching theory and other aspects,so as t o achieve t he o v e r a l l improvement o f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a b i l i t y.关键词院互联网+;高校教师;信息化;能力Key words:Internet+;u n i v ersity teachers;information;a b i l i t y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0引言2012年,学者张艳提出“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定义为: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为目的,在教学中运用信息 与传播技术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及教学反课题项目:此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2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基金项目《地方本科院校教师教学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以南京地区为例》编号2012SJB880047;南京邮电大学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课题《教师发展视角下我校教师教学激励机制研究》编号GJS-X K T15013;江苏省教育厅2015年省高等教育改革研究立项课题《地方高校M O O C s建设与教学改革实践》编号2015JSJG028;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教改课题《基于M O O C s的地方高校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编号JG05914JX04;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教改课题《教师教学发展视野下青年教师导师制的创新与实践》编号JG06215JX63项目成果。
“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为例

科技风2021年4月电子信息DOP10.19392/ki.1671-7341.20211004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为例杨军1郭艳燕21.烟台大学文经学院山东烟台264005 ;2.烟台大学山东烟台264005摘要:“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决定了教学的质量。
为提升教学质量,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从顶层设计到底层实践,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教师信息化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自“互联网+”概念提出以来,各行各业均利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创新改造,高等教育也不例外。
在“互联网+教育”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挑战中,摆着最前面的就是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常用办公软件如PPT等的使用,已经无满足当前教育背景下学生的学习需求。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深化,对教育教学带来了积极的影响,推动着教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我们的教学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让很多未适应“互联网+”教学的教 师顿时感到在线教学的压力,如何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我们要着力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教学必要性的分析,以烟台大学文经学院为例总结经验,探讨了如何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1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必要性1.1时代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我国教育信息化做岀了总体部署,随之教育部颁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2018年教育部启动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9年2月中共中 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这些都促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突飞猛进+1,$1.2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目前很多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认为只要会使用Word、Excel、PPT或网络教学平台就是信息化教学。
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

2021年第2期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No.2,2021(总第221期)JOURNALOFMUDANJIANGCOLLEGEOFEDUCATION Serial No.221智慧教育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周洋(宿迁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江苏宿迁223800)[摘要]智慧教育的深入推进呼唤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稳步提升,这是深化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外在要求,也是推动教师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高校教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深化信息化教学理念,改进信息化教学实践;学校要优化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体系,完善教师评估机制,创设智慧教育空间,为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外部条件。
[关键词]智慧教育;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102323(2021)02003703—、前言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深入推进进一步明晰了智慧教育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教师是智慧教育的开拓者和实践者,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直接影响智慧教育的实施进程和落实效果。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到2022年基本实现“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其中“两高”是指“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1].高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学改革顺利开展的隐性推动力,也是教师信息素养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助于满足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外在要求和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
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包括多种能力在内的一个综合体结合国内外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智慧教育背景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在智慧学习环境中,教师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启发并挖掘学生智慧为目标,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持续改进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资源,改良教学组织管理形式,顺利达成教学任务的教学实践中所呈现出来的教学综合能力。
(一)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能力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能力是指教师借助现代化教学工具、设备及网络平台辅佐教学实践的能力。
“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

“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路径1. 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概述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教育已经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
在这一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能力。
这种能力不仅包括教师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还包括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设计、组织、评价和反思的能力。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为了适应智慧教育的发展,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教师需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等;其次,教师需要学习和运用各种教育软件和平台,以提高教学效果;再次,教师需要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设计,如在线课程、个性化学习计划等;教师需要学会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和反思,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在智慧教育背景下,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求,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1.1 智慧教育的定义与特点智慧教育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如互联网、移动设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教学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和便捷的教学工具。
这些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样,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创新,教学评价更加科学有效。
智慧教育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推荐等技术手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帮助学生发掘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提高学习效果。
智慧教育鼓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通过线上课堂、讨论区、即时通讯等方式,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智慧教育倡导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合作,鼓励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融合,创造出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师的学习与专业发展能力

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教师的学习与专业发展能力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行业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利用这些技术来提高教师的学习与专业发展能力。
信息化技术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使得教师可以更加高效地自主学习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信息化技术来实现教师的学习与专业发展能力提升。
一、利用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知识获取与学习信息化技术为教师提供了广泛且丰富的在线学习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获取最新的教育理论、学科知识以及教学经验。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平台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全球优秀教育者的教学经验和创新思维。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教学资源和经验,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与学习。
二、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专业研究与分享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海量的学术研究资源和教材资料,教师可以通过搜索引擎、学术数据库等工具来查找相关文献,深入研究自己感兴趣的教育问题。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进行专业知识的分享与交流,扩大对教育问题的认知和理解。
三、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开展教学实践与反思在线教育平台为教师提供了进行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的机会。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在线课程和教学活动,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并通过在线互动和学生的反馈来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通过在线教学实践与反思,教师可以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并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四、利用教学管理系统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教学管理系统是一种信息化技术工具,可以帮助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计划、实施和评估。
教师可以利用教学管理系统进行课程设计与安排,制定学习目标与教学计划,并通过系统提供的在线评估工具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与评估。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系统中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五、利用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教育交流与合作社交媒体平台不仅是教师进行社交和娱乐的场所,也是教师进行教育交流和合作的重要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OC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作者:赵文军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13期
(湖南商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内高校MOOC的发展现状和在MOOC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特点,从政策支持、组织保障和高校教师个体提升三个方面提出高校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MOOC;信息化教学能力;高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3-0039-02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在全球引发了信息化热潮,不仅推动了现代社会的信息化进程,还带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信息化对教师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素质提出挑战,为提高教学质量,教育部于2016年6月23日发布的《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指出,我国要基本建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信息化教学能力将纳入学校办学水平考评体系。
由此可见,信息化教学能力将成为信息时代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基本要求。
一、信息时代国内高校MOOC发展现状
MOOC是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简称,相对传统课堂,它是一种开放式的教育资源形式,主要通过在线平台进行学习[1]。
目前国内高校MOOC发展非常迅速,2012年上海市教委成立了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中心,该中心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30多所高校加盟,通过学校推荐、教师推荐、学生推荐的方式推出7门共享课程。
2013年10月,经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研究中心及国内外知名大学的紧密合作,“学堂在线”正式上线。
随着国内各大知名高校MOOC平台的建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这种低成本的网络学习模式。
二、MOOC背景下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1.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
目前国内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阐释主要是基于技术角度、能力角度和信息角度,其中,技术角度侧重教学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信息技术以及信息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具体应用;能力角度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影响教学活动顺利完成的直接有效心理特征条件;信息角度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具备的信息化、符号化的能力。
借鉴马若明老师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阐释,本文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指教学人员充分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活动相融合,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的能力[2]。
2.MOOC背景下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特点。
(1)更加注重信息技术能力。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借鉴粉笔、黑板及PPT等向学生传授知识,MOOC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模式,将所有的课程置放在网络平台上,使得高校教师必须掌握运用计算机多媒体软件进行教学设计与开发的能力。
相对传统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高校教师必须适应信息技术带来的教学模式的变革,不仅要具有教学知识内容的传授能力,还要掌握技术化的教学方法、技术化的协作教学等。
(2)更加注重个性化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一言堂”的现象在高校教学活动中很普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距离遥远,相互之间缺乏互动和交流[3]。
MOOC的教学模式有效地弥补了这一弊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设计,创设适合不同学生学习能力的网络化学习环境,以促进信息化社会中不同学习风格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3)更加注重信息素养。
教师的信息素养是教师个体根据社会信息环境和发展要求所应具备的信息品质、信息知识与信息能力[4]。
MOOC是数字网络化的课程教学,教师通过网络MOOC课程去传授知识,通过网络平台接受学生的课程反馈,与学校进行在线交流等。
整个MOOC课程从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到教学评价都是在网上完成的,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具有独立获取、处理、应用和辨别信息的能力。
三、MOOC背景下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策略
1.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政策保障。
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国家宏观政策层面的支持和保障。
查阅国外相关教师教育能力标准的政策文件,可以发现各个国家都在紧跟时代步伐,对教师教育能力标准进行不断的调整。
这就要求国家或政府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引导方面,应该根据实际需要做出积极的动态调整。
当然,除了政策层面加以规范和引导之外,国家层面还应在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方面给予经费支持,并有效地保障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
2.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组织支持。
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所有外部条件中,学校是最直接的促进因素[5]。
首先,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和责任人,在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方面具有引导和考核责任。
其次,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求具备较好的信息基础平台,而信息基础平台的建设必须依赖学校对教育基础设施的大力建设。
因此,学校要在资金投入上支持教学设施信息平台的建设。
此外,在管理制度上,学校还应该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参与相关的信息技术能力发展项目培训,组织学科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的教学研讨、教学观摩等。
3.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个体提升。
政策保障和组织支持是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外部条件,而高校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最终必须回归到教师本身这个群体上。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师群体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都是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部促进力量。
(1)转化观念,促使教师个体角色转变。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特别是MOOC的发展及普及,使得高校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这就要求高校教师积极
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强化信息化教学能力意识,通过在线学习、专家讲座、实践学习等方式,提高信息筛选、信息获取和信息处理的能力,利用新技术开发课程和教学课件,实行网络教学,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创新教学模式和评价模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6]。
(2)完善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机制。
建立长期有效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机制,是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必要手段。
培训活动要在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手段、课程体系、教学设计等方面系统地进行。
具体而言,首先高校应该建立和完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培训机制的长期运行,督促高校教师主动参加培训。
其次,在培训内容方面,注重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学习,将培训与实际教学活动和内容结合起来。
最后,在培训方式上,应该注重传统方式与网络培训的结合、岗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的结合等。
(3)加强教师的自我学习意识。
MOOC时代的信息化教学,只是借助网络平台进行教学,无论什么形态的教学,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的自我学习意识与自我提升才是至关重要的[7]。
只有教师坚持自主学习,才能使在信息化教学能力不同发展阶段获得的离散知识更具系统性,使得信息化社会中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具动态化、可持续性和终身化。
因此,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师必须持续加强自我学习意识,实现以自主学习为主的知识积累。
参考文献:
[1]郑旭东,陈琳,陈耀华,李振超.MOOCs对我国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启示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
[2]马若明.培养学生计算机兴趣指向和道德意识的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的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04,(6).
[3]方月娥,肖雄亮.Mooc时代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挑战与对策研究[J].电子制作,2014,(11).
[4]蔡其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2006,(7).
[5]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2010.
[6]胡琼.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水平的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3).
[7]毛姣艳.“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J].科技广场,2016,(3).
课题项目:省级教研教改课题湘教通【2014】247号: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