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与规划》课堂教学大纲.doc

合集下载

《旅游开发与规划》-实验教学大纲

《旅游开发与规划》-实验教学大纲

《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078103课程名称:旅游开发与规划英文名称: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Planning实验总学时:12适用专业: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学本科专业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先修课程:自然地理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地图学二、实验教学的总体目的和要求1、对学生的要求(1)掌握旅游开发规划的相关理论知识;(2)掌握规划调查的基本手段方法;(3)熟悉旅游项目规划方案的框架构建与编制过程。

2、对教师的要求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基本理论讲解;并给学生创造一个旅游项目开发规划的实践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能力。

3、对实验条件的要求提供多媒体和绘图桌、绘图板、硫酸纸、马克笔、彩笔、双面胶等。

三、实验教学内容实验项目——旅游项目规划方案编制实验名称:某地旅游项目规划实验内容:旅游项目规划调查与方案编制实验性质:项目规划训练实验学时:12实验目的与要求:融会贯通旅游项目规划的相关理论,开展旅游场地资源调查,熟悉旅游项目规划方案与成果编制过程,训练旅游项目规划的相关手法与表达技巧,给学生创造一个旅游项目规划的实践平台。

完成《某地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分布图》。

实验条件:多媒体和绘图桌、绘图板、硫酸纸、马克笔、彩笔、双面胶等。

研究与思考:旅游区规划调查、概念策划方案构思、场地资源调查、主题定位、规划结构与布局等。

四、课程思政设计课程思政点:旅游资源类型;设计中的区域关系分析;红色旅游主题设计授课目标:了解美丽中国及其悠久历史文化,激发爱国热情;建立城乡融合理念,实现城乡协调发展与共同富裕;掌握旅游线路设计的基本方法,红色旅游的主题设计,爱国爱党。

五、考核方式旅游项目开发规划作业:某旅游度假区旅游资源分布图六、推荐实验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实验教材:《旅游规划原理》,吴必虎主编,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5030002学时:54学分:3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旅游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是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课程内容由旅游资源概述和旅游资源规划开发两大块构成,强调旅游资源的序列性、完整性基础上,突出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的重要意义,并介绍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旅游资源保护等内容。

课程的任务:通过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旅游资源的基础知识,学会调查和评价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了解规划的基础理论和具体操作步骤,形成对规划的总体认识,并掌握一定旅游资源开发管理与保护的技能。

前导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学》后续课程:《导游基础》二、教学基本要求了解:旅游资源的概念和分类,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基本类型及内涵,旅游资源调查、评价、规划和开发的概念和原理。

理解:各种类型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和功能,旅游资源调查和评价的原则、方法,规划和开发的原则、方法,以及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等。

掌握:旅游资源调查和规划的内容,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和旅游规划的规划文本等。

三、教学条件1.多媒体课件授课2.案例教学法3.讨论式教学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一)概论篇第一章旅游资源概述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旅游资源的内涵2.了解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3.理解旅游资源类型划分原则和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2.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原则和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理论教学内容:1.旅游资源的基本概念2.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3.旅游资源的类型划分(二)第二章自然旅游景观资源教学总时数:6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自然景观的纬度地带性、区域性自然景观、垂直自然景观地带的定义;2.掌握主要的水平地带自然景观系统分布区域、气候特征等3.理解区域性自然景观的特征和构成4.了解山地垂直带的自然景观特征和构成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自然景观的纬度地带性、区域性自然景观、垂直自然景观地带的定义;2.掌握主要的水平地带自然景观系统分布区域、气候特征等3.理解区域性自然景观的特征和构成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法、举例法理论教学内容:1.水平地带的自然景观系统2.区域性自然景观系统及自然旅游景观资源的构成3.地垂直带的自然旅游景观资源世界旅游客源市场(三)第三章人文旅游景观资源教学总时数:6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人文旅游景观的分布规律及特征2.掌握历史遗产旅游景观资源的构和特征3.了解现代人文旅游景观资源的构成与特征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人文旅游景观的分布规律及特征2.掌握历史遗产旅游景观资源的构和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对比法、举例法、图示法理论教学内容:1.人文旅游景观资源特征及分布规律2.历史遗产旅游景观资源3.现代人文旅游景观资源(四)第四章旅游景观资源的保护与旅游可持续发展教学时数:3学时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景观资源开发利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旅游景观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义2.掌握旅游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针3.了解旅游景观资源的保护措施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旅游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方针2.了解旅游景观资源的保护措施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理论教学内容:1.旅游景观资源的开发与保护2.旅游景观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3.旅游环境建设与管理(五)第五章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教学时数:理论 8学时,实践6学时教学目标:1.掌握旅游调查的意义、类型与内容2.理解旅游资源调查的程序与方法3.理解旅游资源评价的目的和原则4.掌握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5.理解国家标准规定的综合打分评价方法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旅游调查的意义、类型与内容2.掌握旅游资源评价的内容3.理解国家标准规定的综合打分评价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对比法理论教学内容:1.旅游资源调查2.旅游资源评价实践教学内容:分组完成马鞍山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实践一:旅游资源调查[课时安排]4个学时[目的要求]掌握旅游资源调查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旅游开发和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开发和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旅游开发与规划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吸收当今旅游规划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系统阐述了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以及不同类型旅游地旅游规划的具体内容,并探讨国外旅游规划中高度重视而国内旅游规划中尚重视不够的规划实施与管理问题;在内容上体现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点反应旅游规划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共性和不同层次旅游规划一般范式的个性,在全面阐述传统理论的同时增添了新的理论;同时融合了丰富的实际案例,突出旅游规划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本课程在指导思想上遵从:前瞻性:结合中国旅游发展实际,吸收当今旅游规划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同时继承和发扬国内外旅游规划的传统内容和经典理论,对旅游区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系统性:系统地阐述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旅游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旅游规划设计的技术问题,以及旅游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指导性:体系完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创新性:体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重点反映旅游规划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共性和不同层次旅游规划的一般范式的个性,全面阐述传统的理论,同时引入新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探讨目前旅游规划中有待加强实施与管理问题。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程在学习旅游规划的对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旅游规划编制的方法及程序进行详细的介绍等,是学习旅游管理重要的基础课程。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规划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把握不同层次旅游地的旅游规划范式,理解不同类型旅游地规划的程序、内容;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旅游学知识从事初步的旅游规划实践工作。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法;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主题形象策划原理和方法,以及区域旅游空间的功能分区;了解旅游开发与规划项目创意设计的原则、内容和程序;了解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几种导向模式;掌握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各种传统旅游产品和新兴旅游产品的特点;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可行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原则和方法;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效益评估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了解与旅游开发与规划相关的保障体系;为学生今后从事具体的旅游规划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旅游开发和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开发和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开辟与规划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吸收当今旅游规划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系统阐述了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普通方法以及不同类型旅游地旅游规划的具体内容,并探讨国外旅游规划中高度重视而国内旅游规划中尚重视不够的规划实施与管理问题;在内容上体现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点反应旅游规划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共性和不同层次旅游规划普通范式的个性 ,在全面阐述传统理论的同时增添了新的理论;同时融合了丰富的实际案例,突出旅游规划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本课程在指导思想上遵从:前瞻性:结合中国旅游发展实际,吸收当今旅游规划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同时继承和发扬国内外旅游规划的传统内容和经典理论,对旅游区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系统性:系统地阐述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旅游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旅游规划设计的技术问题,以及旅游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指导性:体系完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创新性:体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重点反映旅游规划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共性和不同层次旅游规划的普通范式的个性,全面阐述传统的理论,同时引入新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探讨目前旅游规划中有待加强实施与管理问题。

本课程在学习旅游规划的对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旅游规划编制的方法及程序进行详细的介绍等,是学习旅游管理重要的基础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旅游规划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的普通原则和方法;把握不同层次旅游地的旅游规划范式,理解不同类型旅游地规划的程序、内容;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旅游学知识从事初步的旅游规划实践工作。

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法;掌握旅游开辟与规划的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掌握旅游开辟与规划的主题形象策划原理和方法,以及区域旅游空间的功能分区;了解旅游开辟与规划项目创意设计的原则、内容和程序;了解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几种导向模式;掌握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各种传统旅游产品和新兴旅游产品的特点;掌握旅游开辟与规划可行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原则和方法;掌握旅游开辟与规划效益评估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了解与旅游开辟与规划相关的保障体系;为学生今后从事具体的旅游规划开辟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旅游规划与开发实验教学大纲

旅游规划与开发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训)教学大纲(××××专业)山东协和学院教务处二〇一X年六月目录《××××××》实验教学大纲 (1)《××××××》实验教学大纲 (5)《××××××》实验教学大纲 (10)《旅游规划与开发》实验教学大纲课程代码:050300011课程名称:旅游规划与开发实验学时:12学时适用专业:旅游管理一、实验教学目的《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本课程主要讲授目的地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和规划编制的技术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基础理论、规划类型、资源调查、线路设计、主题定位等内容,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事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实践工作。

二、实验教学基本要求《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要求对旅游规划类型、内容体系的全面认知,突出旅游规划重点实践内容的规划思路和技术方法,并引入国内外旅游规划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培养学生创新规划理念、系统规划设计的能力。

为使学生明确每个实验的目的、要求、专业技能、学习方法等内容,加强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特制订本实验教学大纲。

三、实验项目设置实验一目的地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实验目的】了解:旅游资源的类型。

熟悉:旅游资源分类和评价方法。

掌握:旅游资源调查评价的程序。

【实验内容】1.分组选择旅游目的地,确定旅游资源单体的数量和名称。

2.按照2003国家标准进行旅游资源分类。

3.选择合适的旅游资源评价标准。

4.旅游资源定量评价分析。

5.旅游资源定性评价分析。

6.完成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实验二旅游产品与线路设计【实验目的】了解:旅游产品的类型。

熟悉:旅游产品的设计内容。

掌握:旅游产品的设计方法和设计程序。

【实验内容】1.利用头脑风暴法确定目的地旅游项目。

《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大纲

《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大纲

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旅游规划与开发课型:必修课预修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资源学、中国旅游地理教材名称: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旅游规划与开发》,马勇、李玺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参考书目:1.《旅游规划和开发》,马勇、李玺、李娟文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WTO与中国旅游产业发展新论》,马勇、周霄,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3.《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方法、案例》,马勇、舒伯阳,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课时:54课程性质和任务:中国旅游业正面临“入世”和世界旅游热点向亚太地区转移的大好机遇,因此,认真学习和总结借鉴国内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成果和经验,通过制定高质量的旅游开发规划,将中国优秀的旅游产品推向国际市场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科学的旅游规划是区域旅游开发的理论依据,是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

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讲授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介绍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基础理论、基本模式、主题定位、项目创意、可行性分析等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认识和深入的了解。

教学要求与方法:本课程始终注重培养学生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体系的完整掌握,并且要求学生通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编制方法和要点。

通过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与趋势的讲解以及相应案例的介绍与评析,使学生了解旅游规划界的前沿动态。

本课程采用多功能教室教学和互动启发式教学,以课堂教学为主,增加课程实践机会和课余讲座,组织学生进行旅游资源实地考察与开发,以开阔学生的专业视野。

教学内容导论目的要求:了解旅游的相关基本概念以及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区别,并掌握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体系。

第一节旅游与旅游业第二节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第三节旅游规划与开发的体系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目的要求:了解区位理论、增长极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旅游人类学理论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重点掌握这些理论在旅游业中的运用方法和实施途径。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教学大纲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教学大纲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英文名称: Developing and planning of tourism resource学时:32学时学分:2编写人:一、课程目的与要求旅游资源的规划与开发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大发展日显重要,开设这门课就是希望学生掌握最新的国内外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理念,在实践上能够设计出更好的规划作品。

二、课程简介:该课程内容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规划篇,主要讲述旅游资源与市场的优化匹配、开发可行性研究、总体规划,以及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和不同层次规划的比较等的旅游资源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第二部分开发篇,主要讲述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理论和实践,包括节庆活动与艺术表演的组织与开发、旅游区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等多方面内容;第三部分动态篇,旅游可持续发展、国外主题公园的发展趋势、旅游度假区开发与经营的经验与教训、时权经营和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等为主要内容;案例篇为第四部分内容,通过一系列成功与失败案例,指导学生实践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Introduction:This lesson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it focuses on planning of tourism. Basic theories and methods on planning of tourism resources , such as optimizing matching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markets, studies on feasibility of tourism developing, general planning, subarea of tourism functions and comparing of different kinds of planning, are taught. Tourism developing is the second part, it mainly introduces theories and practices which include organizing & developing of feast celebration & arts performing and studies on theories of developing cycling from birth to death of tourism place. The third part includes sustainable developing of tourism, developing trend of subject park abroad,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about developing and management of tourism place, investigation of timeshare and information system of tourism place etc. Cases part mainly instructs students to practise developing and planning of tourism resources through a series of success or defeated practices.三、课程内容和学时分配第一章规划:资源与市场的优化匹配(1学时)1、概念体系2、规划思想的演变与悖论3、旅游规划的核心思想与流程4、旅游开发规划的发展趋势第二章开发可行性研究(2学时)1、市场需求与市场竞争分析2、旅游资源评价3、资源约束:区域承载力第三章总体规划(3学时)1、总体规划过程与要素2、旅游发展的总的目标3、旅游区规划的总原则4、设施、活动与服务综合体5、主题与形象的塑造6、融资方式7、人力资源计划8、市场营销计划9、社会、经济与环境影响评估与控制10、开发进程第四章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2学时)1、旅游开发区的选择2、土地利用规划程序与设计原则3、天人合一的旅游规划布局理念4、典型布局形式5、功能分区第五章不同层次规划的比较(2学时)1、规划空间层次的比较2、区域、目的地、景点层次的旅游规划第六章节庆活动与艺术表演的组织与开发(2学时)1、表演性、群体性、参与性相结合2、节庆活动是艺术表演的载体3、根植于地方文化,移植与嫁接外来文化4、合作与交流是艺术表演长期活力的来源5、民间开发与商业经营相结合第七章国外色情旅游的评述(2学时)1、旅游吸引物、竞争手段、还是潘多拉的盒子2、色情旅游的控制与管理第八章博彩旅游的发展与评述(2学时)1、博彩旅游的演变与地区分异2、博彩旅游的类型与风行的原因3、博彩旅游的危害第九章旅游1区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2学时)1、Butler的旅游区生命周期理论2、旅游区生命周期理论的功效3、旅游区生命周期理论的缺陷4、旅游区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第十章旅游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旅游(1学时)1、旅游可持续发展2、生态旅游第十一章国外主题公园的发展趋势(2学时)1、主题的变化2、影响主题公园成败的关键因素3、区域分化趋势4、经营策略第十二章旅游度假区开发与经营的经验与教训(1学时)第十三章时权经营(3学时)1、时权经营的产生和发展2、时权经营的经济分析3、时权经营存在的问题4、时权经营对中国旅游业的启示第十四章旅游目的地信息系统(2学时)第十五章案例(5学时)1、巴厘岛2、珠穆朗玛自然保护区旅游业发展的环境与社会影响3、井冈山旅游战略布局4、夏威夷旅游战略规划四、教学参考书目:1、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广东旅游出版社。

《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大纲

《旅游规划与开发》教学大纲

《旅游规划与开发(理论)》教学大纲一、课程代码:06030043二、课程名称:(1)中文名旅游规划与开发(2)英文名Tourism Plan and Exploitation三、课程管理院(系)及教研室: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四、大纲说明1、适用专业、层次:旅游管理专业高年级学生2、学时与学分数:40学时,共计2.5个学分3、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旅游规划与开发是旅游管理学科的核心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系统地讲授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同时介绍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对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基础理论、基本模式、主题定位、项目创意、可行性分析等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认识和深入的了解,为学生今后从事旅游开发与旅游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4、先行、后续课程先行课程为:中国旅游地理,世界旅游地理后续课程为:景区规划与设计5、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平时考查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其中平时成绩占30%,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70%。

五、纲目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教学目的]掌握旅游系统,旅游规划和旅游开发的相关概念与主要工作内容,正确认识旅游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掌握旅游规划的工作步骤。

[教学重点与难点]1、旅游系统的界定与划分;2、旅游规划的概念;3、旅游规划的工作程序4、旅游开发的原则与步骤[教学时数] 4课时[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开展课堂讨论等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技术第一节旅游系统一、旅游系统的概念二、旅游系统的结构第二节旅游规划一、旅游规划的概念与特征二、旅游规划的类型三、旅游规划的功能四、旅游规划的分类五、旅游规划的内容和成果形式六、旅游规划的编制步骤第二节旅游开发一、旅游开发的概念二、旅游开发的内容三、旅游开发的原则四、旅游开发的步骤第二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教学目的]了解区位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及旅游人类学等基础理论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中使用的技术方法;重点掌握基础理论在旅游业中的运用方法和实施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开发与规划》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旅游开发与规划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本课程吸收当今旅游规划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系统阐述了旅游规划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以及不同类型旅游地旅游规划的具体内容,并探讨国外旅游规划中高度重视而国内旅游规划中尚重视不够的规划实施与管理问题;在内容上体现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重点反应旅游规划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共性和不同层次旅游规划一般范式的个性,在全面阐述传统理论的同时增添了新的理论;同时融合了丰富的实际案例,突出旅游规划课程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

本课程在指导思想上遵从:
前瞻性:结合中国旅游发展实际,吸收当今旅游规划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同时继承和发扬国内外旅游规划的传统内容和经典理论,对旅游区未来发展方向等进行分析,保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系统性:系统地阐述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旅游规划设计的原则和方法、旅游规划设计的技术问题,以及旅游规划的实施与管理。

指导性:体系完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创新性:体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理论,重点反映旅游规划基本原理与方法的共性和不同层次旅游规划的一般范式的个性,全面阐述传统的理论,同时引入新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探讨目前旅游规划中有待加强实施与管理问题。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在学习旅游规划的对象、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旅游规划编制的方法及程序进行详细的介绍等,是学习旅游管理重要的基础课程。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规划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一般原则和方法;把握不同层次旅游地的旅游规划范式,理解不同类型旅游地规划的程序、内容;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旅游学知识从事初步的旅游规划实践工作。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原则和方法;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调查与评价方法;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市场分析与营销对策的内容、程序和方法;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的主题形象策划原理和方法,以及区域旅游空间的功能分区;了解旅游开发与规划项目创意设计的原则、内容和程序;了解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几种导向模式;掌握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各种传统旅游产品和新兴旅游产品的特点;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可行性分析的理论和方法;重点掌握旅游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原则和方法;掌握旅游开发与规划效益评估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了解与旅游开发与规划相关的保障体系;为学生今后从事具体的旅游规划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在学习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和旅游管理学等学科知识的基础上,对于这些知识的灵活和综合运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导论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旅游规划的课程体系、学习目标,熟悉知名旅游规划单位的网络资源,了解推荐拓展阅读
2、教学内容:
1)课程体系、学习目标与推荐拓展阅读
2)知名旅游规划单位的网络资源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旅游规划的课程体系
4、本章思考题:
谈谈你对旅游规划课程体系的认识。

第一章旅游规划与开发的概念体系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旅游系统、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的概念,熟悉开展旅游规划工作的必要
性,了解旅游规划与旅游开发的关系
2、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系统
第二节旅游规划概述
第三节旅游开发概述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旅游系统
2)旅游规划的概念和对象
4、本章思考题:
1)谈谈你对旅游规划研究对象的认识。

2)简述旅游开发的内容。

3)什么是旅游社区?它与目的地旅游规划有何联系?旅游目的地社区化指的是什么?
第二章中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回顾与展望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中外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发展历程,了解旅游规划与开发未来的发展趋势,熟悉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热点问题
2、教学内容:
第一节实践回顾
第二节发展趋势展望
第三节热点解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发展趋势
2)热点解读
4、本章思考题:
1)谈谈你对旅游规划发展趋势的认识。

2)旅游规划与开发的热点有哪些?
第三章旅游规划各层次比较及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不同层次旅游规划的相同点和异同点,熟悉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2、教学内容:
1)不同层次旅游规划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2)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不同层次旅游规划的相同点和异同点
4、本章思考题:
1)谈谈旅游规划层次。

2)如何理解旅游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关系?
第四章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旅游规划的层次,重点掌握不同层次旅游规划的特征及其相互区别,了解旅游规划的类型
2、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资源概述
第二节旅游资源类型
第三节旅游资源调查
第四节旅游资源评价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旅游资源的分类
2)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方法
4、实践教学环节(2学时):
参观旅游资源展示厅,使用旅游资源触摸屏,进行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5、本章思考题:
1)分析黄山市旅游资源的类型。

2)旅游与资源的定量评价方法有哪些?
第五章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旅游市场分析的内容,掌握旅游市场的预测方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旅游市场数据收集与分析
第二节旅游市场预测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旅游市场数据的收集与分析
4、本章思考题:
旅游市场数据收集的渠道有哪些?
第六章主题定位、形象设计和营销策划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旅游目的地主题定位的流程、常用的营销策划方法,熟悉形象口号的设计方法,了解各地的旅游形象口号
2、教学内容:
1)旅游主题定位
2)旅游形象设计
3)旅游营销策划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旅游形象定位的流程
2)常用的营销策划方法
3)形象口号的设计方法
4、本章思考题:
1)谈谈你对旅游营销策划的理解。

2)举例说明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形象宣传口号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3)结合实例,进行旅游目的地形象口号的设计。

第七章空间结构和功能分区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功能分区的方法,熟悉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演变过程
2、教学内容:
1)旅游地空间结构类型
2)旅游地功能分区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旅游的空间结构类型
4、本章思考题:
阐述区域旅游规划空间布局的理论基础、影响因素及其主要模式。

第八章旅游产品开发、项目创意设计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旅游产品树,熟悉新兴旅游产品的概念及发展状况,了解旅游项目创意设计方法
2、教学内容:
1)旅游产品发展状况分析
2)旅游项目创意设计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旅游项目创意设计方法
4、实践教学环节(2学时):
观看旅游景点3D影像,直观理解旅游景点的旅游项目设计
5、本章思考题:
结合实际,设计旅游目的地的旅游项目。

第九章旅游用地规划和线路设计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旅游线路设计方法,了解不同旅游用地类型的规划方法
2、教学内容:
1)旅游用地规划
2)旅游线路设计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旅游线路设计的方法
4、实践教学环节(2学时):
观看旅游规划汇报方案,让学生了解旅游规划汇报方案的基本组成内容5、本章思考题:
1)谈谈你对旅游线路类型的认识。

2)如何理解旅游用地规划在旅游规划中的地位?
第十章旅游开发的保障体系规划
1、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旅游开发的保障体系内容,熟悉旅游开发的危机管理保障
2、教学内容:
1)政策保障
2)市场保障
3)人力资源保障
4)生态环境保障
5)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保障
6)危机管理保障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生态环境保障
2)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保障
3)危机管理保障
4、实践教学环节(2学时):
实地参观旅游规划项目,让学生直观认识旅游规划的保障体系
5、本章思考题:
1)谈谈旅游规划与开发保障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2)旅游规划与开发的危机管理保障体系应涉及哪些内容?
(七)、本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八)、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1、指定教材:马勇,旅游规划与开发,高教出版社,2006年10月第一版
2、主要参考资料:
[1]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第1版
[2]吴必虎,俞曦.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 中国旅游出版社,2010 第2版
[3]保继刚.旅游规划案例[M].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2
[4]保继刚.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5]保继刚.旅游区规划与策划案例[M].广东旅游出版社,2005
[6]陆林.旅游规划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邹统钎.旅游开发与规划[M].广东旅游出版社,1999年 (第1版)
[8]王云才,郭焕成,徐辉林著.乡村旅游规划原理与方法[M].科学出版社,2006年
[9]刘滨谊.中国景观与旅游规划设计丛书--旅游发展战略规划理论与实践[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九)、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课程考核方式:闭卷考试
成绩评定方法: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