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与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服务管理机制的探索

合集下载

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

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在当前创新创业浪潮中,高校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校需要建立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并不断发展完善。

本文将探讨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并分析其对高校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与意义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创新创业成为了大众的共识和趋势,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阵地,承载着重要责任。

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首先,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同时,高校可以提供创新创业导师的指导和培训,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支持和指导。

其次,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能够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高校作为科研力量雄厚的机构,可以通过鼓励科研人员进行技术创新,以及提供相关的创新创业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为此,高校可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提供专业的技术转移、技术评估和技术咨询服务,帮助科研成果实现市场化。

第三,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有助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通过创新创业服务体系,高校可以与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经济社会的创新与发展。

高校可以提供创新创业产业园区,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吸引创新创业企业入驻,并为其提供支持和指导。

二、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要素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需要包括以下关键要素:第一,政策支持。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出台有利于高校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的相关政策,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措施,为高校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第二,教育培训。

高校应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同时,高校可以邀请创业导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第三,产学研结合。

高校应与企业、政府以及其他相关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创新创业的发展。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与优化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与优化

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与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与优化是现代教育管理中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如何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成为了各级政府和高校不可忽视的任务。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服务体系的建设与优化,以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的质量和效率。

一、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制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机制是帮助毕业生实现就业创业的重要保障。

首先,高校应建立健全良好的就业创业宣传与指导平台,通过校内就业创业网站、校园招聘会以及就业创业讲座等方式,向毕业生传达就业创业政策和信息,激发他们创新创业的热情。

其次,高校应设立就业创业指导中心,聘请专业人员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市场动态、培养就业创业能力和规划个人职业发展。

二、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是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重要环节。

高校应积极与各类企业、行业协会建立联系,开展校企合作项目,提供实习机会,为毕业生提供实践锻炼的平台。

同时,高校要根据各行各业的需求,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并邀请企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将企业实际经验融入教学内容中。

三、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支持政策的制定与落地为了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具体的扶持政策。

首先,政府可以提供财政资金,设立毕业生创业基金,为毕业生提供创业初期的启动资金和贷款担保。

其次,政府可以给予税收优惠政策和创业补贴,减轻毕业生创业阶段的经济负担。

重要的是,政府还应建立健全创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提供创业指导和技术支持,为毕业生创业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四、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数据监测和评估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建立高校就业创业数据监测和评估体系,可以客观地了解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提供有力的依据。

高校应建立统一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机制,全面记录毕业生的就业创业情况,包括就业率、创业率、创业成功率等指标。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探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创业已经成为了一种必不可少的社会能力。

作为高职学生,如何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进行探索分析。

一、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性1.1 创新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创新创业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创新创业越发凸显出其重要性和必要性。

1.2 创新创业是个人发展的保障创新创业可以为个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个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并在职场上取得更大的发展。

1.3 创新创业是应对未来挑战的有效途径未来社会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而创新创业能力可以帮助高职学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抓住机会,实现自身的发展目标。

2.1 教育培训通过学校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包括创新理论、创业管理、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

学校还可以组织各类创新创业比赛或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2.2 实践锻炼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可以设置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习、实训、实践课程等,让学生深入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锻炼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3 创新创业实验室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实验室,提供给学生一个创新创业的实践平台,让学生可以在实验室中开展项目研究和创业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

2.4 创业导师学校可以邀请一些成功的创业者或企业家作为创业导师,指导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

创业导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创业经验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和实践自己的创业项目。

2.5 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教育平台,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信息。

通过平台的建立,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创新创业知识和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的最新动态和趋势。

三、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路径的实践探索3.1 实践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学生成功的创新创业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总结成功的创新创业要素和方法,为学生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创新创业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场所,也在积极探索和实践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将围绕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展开讨论。

高职院校作为专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机构,其培养的学生更多地是面向社会基层的一线劳动者,因此其培养目标和方式与普通本科院校有所不同。

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高职院校也在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二、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特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为核心,注重实践和应用能力培养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其内涵包括了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和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应用技能等。

这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是注重实践、注重能力培养,强调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和激发。

1. 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需要制定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这些课程要围绕创新创业主题展开,注重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创新创业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

2.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高职院校需要为学生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通过在校内或者校外的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创新创业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这些实践平台可以是学生创业园区、实验室、工作坊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实践的空间。

3. 引进创新创业导师团队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创新创业,高职院校可以引进一支富有创新创业经验的导师团队,他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学生解决创业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这些导师可以是实际从业的企业家、创新创业领域的专家教授,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向创新创业之路。

4. 建设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为了更好地孵化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高职院校可以建设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资源支持和政策扶持,帮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顺利落地。

新常态下高职“三创”教育工作机制的构建与实践——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新常态下高职“三创”教育工作机制的构建与实践——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收稿日期:2020-7-23基金项目:本文系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课题 创新创业教育中专创融合实效研究 (项目编号:CVCC19080)㊂作者简介:张燕华(1980 ),女,江西九江人,讲师,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㊁就业指导㊂新常态下高职 三创 教育工作机制的构建与实践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张燕华,黄文汉(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河源㊀517000)㊀㊀[摘㊀要]当下高职院校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努力推动创新创业创造教育改革来培养人才,而构建三创教育工作机制是根本动力所在㊂搭建校友会平台,各部门深度融合协同育人,注重与专业教育㊁与产业㊁与服务相结合,打造专门课程体系,这些都是关键所在㊂[关键词]高职;三创;工作机制;协同;系统[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711X (2021)04-0010-02doi :10.3969/j.issn.2096-711X.2021.04.005[本刊网址]http :// ㊀㊀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创新创业创造的指示精神,为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创造人才培养能力,用创新创业创造赋能教育,在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的研究㊁咨询㊁指导㊁评估㊁服务等工作㊂构建高职院校三创教育工作机制推进三创教育改革和培养造就三创人才,从而推动新常态下经济高质量发展㊂一㊁高职院校三创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三创教育没有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教育效果得不到明显的提升,有些高职院校只是简单地照搬别校的三创教育理论,而没有结合本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没有经过丰富的实践进行验证和支撑.造成这种现状的本质原因是三创教育理论功底不扎实,没有厘清创新创业创造的关系㊂创造是指把以前没有的事物产生或创造出来,其最大的特点是有意识地对世界进行探索性劳动,创造是 源 ,基于更具源头性和原理性的价值层面;创新是改变原有的某些东西,重新定义在人们脑海中固化了的事物,创新是 流 ,更多的是处于对源头性和原理性价值的拓展层面;创业是突破现有资源约束,寻找机会加以实现并创造价值的过程,创业是 转 ,主要体现为商业性和市场性是把创造原理和创新性成果转化为真实的价值㊂造成这种现状的客观原因则是没有健全高职院校的三创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健全三创教育工作机制才能推进三创教育的改革和开展,才有可能使三创教育真正对学生的创新创业创造给予引导和帮助㊂二㊁高职院校三创教育工作机制的构建与实践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基于目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现状下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 一平台㊁二协同㊁三结合㊁四体系 的三创教育工作机制,以此来提升三创教育在高职院校的时效性,从而带动河源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由此也推进了我国迈向创新性国家发展的步伐㊂(一)一平台以校友会为三创教育平台㊂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高职院校,有着丰富的校友资源,校友会成立于2018年,这一平台的搭建旨在整合校友企业资源,实现校友企业和毕业生互通互联,达到资源共享的目标发展㊂校友会的校友企业同时也是我校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通过邀请校友走进校园给相关专业的在校学生做创新创业相关讲座,邀请创业成功的校友回校座谈交流经验,定期带学生走进校友企业实训实践㊂学生有好的创新创业项目会通过校友平台进行孵化㊂(二)二协同协同育人能更充分地发挥各主体和资源的集中优势,能更好地将各要素深度融合㊂为了进一步完善协同育人机制,我校把三创教育纳入学校党政部门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各部门工作计划㊂通过召开创业学院及各部门的部门工作会议㊁教学教辅例会㊁年度教职工大会㊁教学工作会议㊁就业创业工作会议来研究部署三创教育工作㊂以服务学生为中心的各部门深度融合协同育人主要由校内部门协同㊁政校行企协同两部分组成㊂校内部门协同:领导小组领导㊁指导委员会指导㊁教务处牵头㊁创新学院主导㊁校团委和学生处及二级学院等部门各司其职,协同推进㊂政校行企协同:与政府部门协同争取工作支持,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与行业企业协同,引入合作企业,创业项目和企业创业兼职创业导师㊂(三)三结合注重三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㊂专创融合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㊂高职院校需要将三创教育内容融入各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针对不同的专业需要系统地设计三创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专创课程,设计时需要强调针对性㊁创新性和可行性㊂我校部分专业已形成有专业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依托企业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调整专业课程讲授内容,传授基本规律㊁技能逐步奠定学生创新创业的基础知识㊂注重三创教育与产业结合㊂三创教育要实现专业化发展应该更深更实㊁更多地与当地产业相结合㊂当地龙头企业有着这个行业领域最深刻的经验和最丰富的资源,人才㊁项目能够参与进去的话,上下游包括金融㊁市场等各类配套都能够被打通,从而促进项目最大限度的成功率㊂注重服务学校与服务社会相结合㊂三创教育不仅要为提到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应立足河源,服务河源,满足1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第34卷第4期㊀总第290期社会对三创教育的需求㊂为此,学校举办SYB 创业培训班㊁企业创业培训班㊁创业特训营以及河源市初创企业经营者素质提升培训研修班,参训学员不仅包括本校学生还有大批河源地区创业者㊂(四)四体系1.三创教育专门课程体系我校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当地区域经济和各专业所对应的行业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在各专业课程体系中嵌入1门必修㊁11门选修共21个学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包㊂形成层进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㊂我校的三创教育在教学内容上呈现模块式㊁项目式㊁专题式等多种形式,教学内容包括:三创培训㊁三创实训㊁三创孵化㊂我校的三创教育在教学形式上采用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线上网络课程为补充,结合各类竞赛加实践活动,使三创教育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让学生经历从理论知识学习到实践操作最后成为主导㊂我校三创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积极鼓励老师运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体验的主体㊂我校三创教育在时间安排上跨越一年级㊁二年级㊁三年级,使学习周期更具有弹性化㊂学习空间上涵盖课堂㊁校园㊁社会,丰富学生学习场所提高学习兴趣和效果㊂2.三创教育实践体系三创教育实践教学组织形式向开放式转变,打造校㊁市㊁企三级三创教育实践平台,创设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众创空间,并与多家企业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建立多样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校友会资源打造多家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㊂2013我校在学生生活区筹建了大学生创业园,在校大学生通过竞标的形式获得入驻权,享受学校提供的多样化的创业孵化支持和辅导,为大学生创业孵化项目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环境㊂我校还与猪八戒网㊁河源市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将创业导师㊁项目开发㊁天使融资㊁创业培训等资源共享㊁优势互补㊂构建从 面上 到 线上 再到 点上 的金字塔式创新创业实践体系㊂ 面上 就是创新创业课堂实训,在创新创业课堂中采用 参与式 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初步能力; 线上 就是模拟训练实战演练,通过创新创业特训营㊁训练计划项目㊁教师工作式项目㊁企业创业项目㊁大赛㊁活动等开展创新创业模拟肯实战演练㊂3.三创教育服务体系我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㊁推行创新创业 双导师 制度,创建创新创业学院网站㊁公众号,加强与其他创业孵化园合作,通过信息推送㊁项目推介㊁创业咨询㊁团队组建㊁场地提供㊁代理服务㊁技术支撑㊁市场推广㊁创业融资㊁生活配套等逐步建立起覆盖 培训㊁实训㊁体验孵化㊁创业生态链条的综合服务体系 ,为三创学生提供全程指导和服务㊂4.三创教育保障体系三创教育工作能否正常㊁顺利开展的根本取决于是否有完善㊁科学的保障体系㊂我校构建了 机构㊁人员㊁经费㊁场地㊁ 三创教育保障体系,确保三创教育顺利开展㊂机构保障:成立三创教育领导小组㊁指导委员会和创业学院㊂人员保障:配置专职师资,组建校内外专兼职师资队伍㊂我校为了能强化实践,提升双创能力,打造了一支由校内外三创知名专家㊁当地知名企业老总㊁高管和创业成功三创实践者组成的三创联合导师团㊂在师资培养方面我校将常规检查与培训交流相结合,通过常规检查来发现和指出在三创教育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通过交流培训来交流优秀成功的经验方法㊂建立长效培训与挂职机制,通过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培训,教师到企业挂职㊁教师参与社会兼职等多途径来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三创教学能力㊂经费保障:创新创业常规经费,另设专项经费㊂通过经费的保障激励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到三创教育,并保障创新创业项目的顺利开展和落地㊂场地保障:建设校㊁市两级创新创业实践基地㊂三㊁结语本文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例,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三创教育的现状,提出的具体的三创教育工作机制改革措施和办法㊂当然,工作机制构建完成后还需要实践和不断优化㊂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已呈现高质量发展,需要具有创造力的人才㊂因此,未来高职院校教育的焦点必定是培养具创新型㊁创造力的人才,而高职院校更应该把培养学生创新㊁创业㊁创造能力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㊂参考文献:[1]央广网.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EB /OL]. /news /20190321/t20190321_524550222.shtml,2019-3-21.[2]释放创新创业创造 三创 新动能[N].青年报,2019-6-25.[3]徐爱民.职业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9(34):167.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Three Innovations Education Mechanism in Higher VocationalColleges under the New NormalTaking Heyuan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ZHANG Yan -hua,HUANG Wen -han(Heyuan Polytechnic,Heyuan Guangdong 517000,China)Abstract :At present,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dhere to the strategy of innovation -driven development,and strive to promote innovation,entrepreneurship and creation education reform to train talents,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ree innovation education mechanism is the fundamental driving force.The key is to build the platform of alumni association,integrate and cooperate with each department for education,pay attention to the combination of professional education,industry and service,and create a special curriculum system.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three innovations;working mechanism;synergy;system(责任编辑:桂杉杉)11第34卷第4期㊀总第290期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Vol.34.No.4(Gen.No.290)2021年2月(下)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Feb.(last half)2021。

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探索

高职院校体验式创新创业教育与管理探索

基础 , 创业是创新 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 , 创业的成
败, 根本上又在于创新教育的成效 , 两者相互促进又 相互制约。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开始探索 以“ 体验一感悟一成长一行 动” 为主线 的体 验式创
收 稿 日期 :0 1 5 1 2 1 - .0 0
学生创新 创业 园) 成 的大学生综合 素质 训练体 组
作 为 国家示 范 建 设 高职 院 校 , 州信 息 职业 技 常
新 与创业 教 育 , 逐 步 成 为 时 代 赋 予 高校 的重 大 使 也
命。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别 , 但 在内容结构上相互融合 , 相辅相成 。创新是创业 的
术学院确立 了大学生综合 素质训练示范建设项 目, 构建了由一心( 大学生职业素质训练 中心 ) 一园( 大
当前 大 学生 就业 压 力 空 前 巨大 , 学 生 就 业 已 大
成 为社会 普遍 关 注 的重要 问题 。如何 提 高大 学 生就 业水 平 , 高大学 生 的生存 发 展能力 , 提 实施 大学 生创
新 创业 教育 , 取得 了一 定 的成效 。
1 示 范建 设 为 契 机 。 立 创 新创 业 园 建
I o ai n a d En rpr n u s i n nn v to n te e e r hp i
Hih rVo ain l g s g e ct a Col e ol e
XU Cha g PANG i n Je
( hn zo ol e f nom t nT cn lg , hnzo 1 14 C ia C agh uC lg fr ai eh o y C aghu23 6 , h ) e oI o o n
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创新创业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方向之一。

作为培养技术与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阵地,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将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探究1. 教育资源不足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需的师资、场地、设备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直接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师资力量不足导致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引导和指导能力不足,场地设备不足影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制约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入开展。

2. 落后的教学理念部分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依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理论学习而忽略实践能力培养。

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需求,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实际操作,导致学生无法真正掌握创新创业的核心能力。

3. 缺乏与产业的深度融合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不够,很多学校仍然停留在开设相关课程或者设置实习环节的层面,没有形成真正的产教融合模式。

学生缺乏与实际产业相结合的实践机会,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难以显现。

4.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淡薄部分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存在认知偏差和创新创业意识淡薄的现象。

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自身的责任心不强、缺乏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认知,导致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

二、对策探究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特别是在师资力量、场地设备等方面进行增加,提高教育资源的整体保障。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共享资源,提高教学实践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2. 转变教学理念高职院校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建立多种创新创业教育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创业意识。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激励机制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激励机制问题及对策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激励机制问题及对策高职院校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重点对象,其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在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然而,在当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中,还存在着激励机制不完善的问题,影响了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和成效。

本文将就此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激励机制不完善的表现1. 奖励制度不健全。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中,奖励制度不健全。

奖励过于单一、灵活性差,无法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实践动力。

2. 资源配置不平衡。

高职院校在资源配置上不能实现公平公正。

优质资源、优质项目被重点投入和重点保障,而其他学生因为缺乏先天条件,参与不足,从而导致创新成效不理想。

3. 软环境不友好。

高职院校的软环境不友好,学生未能得到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因此学生的创新和创业活动的自发性和成效不高,受到了阻碍。

二、对策建议1. 完善奖励制度。

高职院校应根据创新创业的不同性质,建立不同的奖励机制,注重灵活性和透明度,针对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和人才给予实质性奖励,激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

2. 平衡资源配置。

高职院校应公平分配资源,鼓励全校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坚持以学生为本,切实提高创新和创业资源的利用效率,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机会平等的待遇。

3. 创建友好的软环境。

高职院校应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软环境支持和服务,如创新创业指导、导师制度、创业团队培养、支持政策等,帮助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帮助和引导,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总之,高职院校作为创新创业的重点培养对象,其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激励机制实质上是高校创新创业发展的基础,也直接关系到高校在创新创业活动中的效果。

因此,高职院校应尽快完善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创造力,以实现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立与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服务管理机制的探索[摘要]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作为学生创业实践的平台既包含服务,又包
含管理,是一个以提供优质服务的形式,来引导和规范管理入园企业运作的服务性管理机构。

因而,需要从高职院校建设大学生创业园目的出发,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创业园的服务管理机制。

[关键词]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服务管理机制
目前,社会各界都高度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问题,对大学生创业也寄予了很高的期望,提出了各项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创业。

作为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校期间系统地学习了相关专业的技术和技能,同时也有着开创自己的一番事业的激情,他们应该成为创业者,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1]。

而开展创业的高职大学生也面临等诸多问题,如无资金、无场地、无项目来源等,在创业过程中还需要有经验的导师进行有效引导。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建设了大学生创业园并将之作为学生创业实践训练平台,通过对大学生创业园工作的全面开展,创业园不仅成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的主要场所,而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项目孵化器的功能。

创业园的运营既包含服务,又包含管理,是一个以提供优质服务的形式,来引导和规范管理入园企业运作的服务性管理机构。

创业园的管理机构需要对所有学生负责的入园创业企业进行常规管理和考核。

学校应把创业园作为一个具有一定协调功能的市场化实体,并通过创业园这一平台增强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建设的目的
通过成立大学生创业园,结合高职院校专业优势和实习实训设备,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为培养创新、创业、应用型人才服务。

(1)高校最主要的功能和目标是人才培养,其中大学生创业是高校创新创意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园是在校学生创业实训和项目孵化的基地。

学校以创业园为平台,进行大学生创业培训与创业实践,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竞争环境的能力,培养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业意识的新一代大学毕业生。

(2)创业项目孵化。

为具备创业条件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创业策划、管理咨询等服务,并安排场地、提供创业补贴或资金支持等。

(3)作为相对应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

大学生创业园通过引进学生创业项目,安排创业导师,为相关专业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相应的岗位和便利,是学校不出校门的教学实践场所。

(4)大学生创业园是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最重要载体和有效平台,充分发挥其转化功能,对于学校的科研工作发挥极大的推动作用。

(5)进一步提升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高校创业园应该与政府机构合作,提供社会化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

二、建立与完善高职创业园服务管理机制的思考
建立与完善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园服务管理机制,需要从创新创业园运行模式、建设创业园服务性管理工作机制出发,深入研究大学生创业园服务和管理的策略,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优质服务,引导和规范创业园企业运作,形成较为完整的服务和管理体系。

学生项目开展以后,我们不仅让学生从创业园得到各种优惠政策,还能学会如何管理企业、如何吸引人才、如何发展业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