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 等温线及等值线判读一般规律

合集下载

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

等温线图的判读和应用

2、判断南北半球
14
北半球
10南半球Fra bibliotek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升高→南半球
3、判断温差大小
规律如下:
等温线密集----温差大 等温线稀疏----温差小
一 等温线图判读
1、判断某地的气温值:
【例】从“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中可读出,A 地的气温为 ℃,E地的气温约为 ℃。
2、利用等温线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北半球
南半球
向北等温线数值降低→北半球 向南等温线数值降低→南半球
3、利用等温线的疏密判定温差 密集—温差大 稀疏—温差小
等温线冬季 密集 ,夏季 稀疏; 等温线温带 密集 ,热带、寒带 稀疏; 等温线陆地 密集 ,海洋 稀疏;
等温线的分布与温差大小的时空变化规律: (1)冬密夏疏:
山地
中心气温较低—山地 中心气温较高—盆地
等温线局部小范围闭合 —地形影响 (大致与等高线重合)
04℃
0℃ 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
4℃
若闭合等温线是0℃,中心气温- 4℃ <T< 0℃,地形上是山地
若闭合等温线是4℃,中心气温 4℃ <T< 8℃ ,地形上是盆地
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纬度(太阳辐射):等温线与 纬线方向基本一致,东西向延
等温线向高纬突出
6、利用等温线图判断海陆分布
陆地
7月 B
赤道
7月 D
等温线向北凸 7月 等温线向南凸
海洋
大陆 海洋
1月 A 陆地
1月 C
赤道
海洋
等温线向北凸 1月 等温线向南凸
海洋 大陆
二、分析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1)等温线的走向 ----平行: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温线图的判读 课件

高考地理专题复习-等温线图的判读 课件

记忆: 点北陆北 点南陆南
海洋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复习 -等温线 图的判 读 课 件(共23 张PPT )p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二、等温线综合判读 (总结)
8、判断洋流流向和洋流的性质 ①等温线向低值弯曲:
洋流由温度高处流向温度较低处,
即由低纬流向高纬,为暖流。
②等温线向高值弯曲: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复习 -等温线 图的判 读 课 件(共23 张PPT )p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复习 -等温线 图的判 读 课 件(共23 张PPT )p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谢谢!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复习 -等温线 图的判 读 课 件(共23 张PPT )p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气温低于周围地区
气温随纬度升高而 降低 气温随海拔升高而 降低 气温随距海远近而 变化
主要影响因素
季节因素(冬夏) 地形因素(缓陡) 盆1 地
山1 地、高原
太1 阳辐射
地1 形
海1 陆热力差异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复习 -等温线 图的判 读 课 件(共23 张PPT )p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高 考 地 理 专 题复习 -等温线 图的判 读 课 件(共23 张PPT )ppt课件 完美课 件优秀 课件公 开课课 件

实战演练
下图是我国某地等温线图,甲地的地形可能是 A.山地 B.高原 C.平原 D.盆地
左图分析:等温线通过甲地时向低纬凸,气温比相邻低,
是地势较高的地方,地形应是山地。答案:A。
①疏——温差小 ②密——温差大

等温线的判读

等温线的判读

等温线的判读以等温线的判读为标题,下面将详细介绍什么是等温线以及如何判读等温线。

等温线是描述在等温条件下,物质的状态变化的曲线。

在热力学中,等温线是指在等温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而其他物理量如压强、体积、摩尔数等发生变化的曲线。

等温线可以用于研究物质的相变、热力学循环以及物质的性质等。

要判读等温线,首先需要了解等温过程的特点。

等温过程是指在恒定温度下进行的过程,温度不变,因此等温线是垂直于压强和体积坐标轴的曲线。

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状态,等温线可以呈现不同的形状和特征。

对于理想气体,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P为压强,V为体积,n为物质的摩尔数,R为气体常数,T为温度),等温线可以表示为PV=常数的曲线。

在等温过程中,理想气体的压强和体积成反比,即压强越大,体积越小,反之亦然。

因此,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是从坐标原点开始的,向右上方递增的曲线。

对于实际气体,等温线的形状取决于气体的性质和状态。

一般来说,实际气体的等温线比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更陡峭。

这是因为实际气体在较高的压强下,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加显著,导致体积的变化更加受限制。

因此,实际气体的等温线会比理想气体的等温线更加接近压强坐标轴。

对于液体和固体,等温线一般呈现为曲线的形状。

在等温过程中,液体和固体的体积变化较小,因此等温线的斜率较小。

此外,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状态,等温线可以呈现不同的形状,如凸起或凹陷。

除了理想气体、液体和固体外,等温线还可以用于描述混合物的相平衡。

在等温条件下,混合物的相平衡可以通过等温线来判读。

例如,对于二元混合物,等温线可以表示两个组分的相平衡区域。

在相平衡区域内,两个组分的物态可以共存,而在相平衡区域外,只能存在单一的物态。

总结起来,等温线是描述在等温条件下物质状态变化的曲线。

通过观察等温线的形状和特征,可以判读物质的性质和状态。

对于理想气体,等温线是从坐标原点开始的递增曲线;对于实际气体,等温线更加陡峭;对于液体和固体,等温线一般呈现曲线的形状;对于混合物,等温线可以用于判读相平衡区域。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

“等温线图”的判读规律

一、判断南、北半球由于太阳辐射受地球球体形状的影响,导致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辐射的能量少,气温低。

所以,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气温大致是从低纬向两极递减。

据此可归纳:等温线数值由北向南递增,是北半球;等温线数值由南向北递增,是南半球。

二、判断温差在同一幅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程度来判断。

其规律如下: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在不同等温线分布图上,其温差大小一般可根据等温线的疏密和相邻两条等温线数值差(即数值间距)大小来判断。

规律是:(1)如果等温线数值间距相同,那么等温线密集,则温差大;等温线稀疏,则温差小。

(2)如果等温线疏密程度相同,那么数值间距大,则温差大;数值间距小,则温差小。

三、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海洋等温线受洋流影响,会发生弯曲。

根据等温线弯曲特点,可判断洋流的流向和性质。

其规律如下:(1)判断洋流流向的规律: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弯曲(凸出)的方向一致。

(2)判断洋流性质的规律:等温线向低值(较高纬度)凸出,表明有暖流经过,等温线向高值(较低纬度)凸出,表明有寒流经过。

四、判断地表形态陆地等温线受地形起伏的影响,会发生弯曲。

根据同一地区,地势越高气温越低,地势越低气温越高的特点,可归纳如下规律:①如果等温线闭合,内线数值大――中心气温高――中心地势低――盆地(洼地);内线数值小――中心气温低――中心地势高――山地(高原)。

②如果等温线不闭合,等温线向高值凸――中间比两侧气温低――中间地势高山脊,等温线向低值凸――中间比两侧气温高――中间地势低――山谷。

五、判断海陆分布由于海水的比热(热容量)比陆地大,所以,同一季节同纬度地区的陆地和海洋气温高低不同。

夏季,大陆升温快,平均温度比同纬度海洋高;冬季,大陆降温快,平均温度比同纬度海洋低。

据此可归纳出如下规律:(1) 7月,等温线向北凸――大陆,等温线向南凸――海洋;1月,等温线向北凸――海洋,等温线向南凸――大陆。

等温线图的判读

等温线图的判读

二. 等温线图的判读与应用㈠、等温线图的判读:1. 等温线分布的一般规律及成因:(1)、由于太阳辐射高低纬分布不均,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等温线大致东西延伸,数值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

(2)、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

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下垫面性质较为均一。

(3)、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夏季:陆地>海洋,冬季:陆地<海洋,导致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弯曲(凸出),7月前后向北弯曲(凸出),海洋上相反——“点北陆北,点南陆南”规律: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北(或南)半球时,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北(或南)弯曲,海洋相反。

反之亦然,如果大陆等温线向北(或南)弯曲,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北(或南)半球。

(4)、地势越高,气温越低。

故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值)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

等温线向低温(值)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或盆地地形。

(5)、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高纬)方向弯曲。

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向高值(低纬)方向弯曲。

2. 等温线图的判读:(1)等温线的疏密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

纵观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特征可知:①、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

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

②、温带地区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

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

③、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

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④、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地与高原边缘等温线密集;平原、高原内部等温线稀疏。

(2)等温线的弯曲等温线向高纬(低值方向)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高;等温线向低纬(高值方向)凸出,表明气温比同纬低。

等温线的弯曲状况受海陆分布、洋流、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归纳如下:(3)等温线的走向等温线分布图反映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

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可以分析出影响气温变化的主要因素。

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及应用

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及应用

等值线的判读规律及应用地理要素等值线图有很多,如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线图、等压线图、等震线图、等盐度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人口密度线图、等地租线图等。

无论何种等值线图,在判读时都要注意走向、弯曲形态、疏密状况、形态变化及影响分布的主要因素等。

将等值线图与区域图相结合,考查等值线的综合判读和区域地理特征是近几年高考倒是的热点。

现将等值的判读规律及灵活应用列举如下:一、“大大小小”规律位于两条等值线间的闭合等值区域,若闭合等值线数值等于其中较大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数值大于较大值;若闭合等值线的数值等于其中较小的数值,则闭合区域内的值小于较小值。

例:如图,若a>b,则甲>a,乙<b自己总结:等大(数值)则大于大(数值),等小(数值)则小于小(数值)。

跟踪演练:1.“大大小小”规律的灵活应用(1)若a>b,上图若为等高线图,有关甲乙两处地形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为山坡上的洼地B.乙处为山坡上的小丘C.甲处为山坡上的小丘D.甲乙两处同为鞍部(2)若为等温线图,有关甲处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可能为山地地形B.甲处可能为盆地地形C.甲处可能为湖泊D.甲处可能为夏季沙漠绿洲(3)若为同一水平面等压线图,有关乙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乙地下垫面可能为夏季湖泊B.乙地下垫面可能为城市C.乙地海拔较甲地低D.乙地可能是反气旋活动2.读右面等高线图(单位:米)关于C处的高程的判读。

可能是()①148米②156米③168米④178米⑤188米⑥198米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1 (1)C (2)B (3)B 2 C二、“河流向凹”规律等高线凸出的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河流流向是等高线数值变小的方向。

例:读右图,a、b为等高线,判断甲河流向和a、b的相对大小。

【解析】本题应用“河流向凹”规律可十分容易地得出甲河从东北流向西南。

a>b。

答案:东北流向西南a>b跟踪演练:下图中,甲图的两条曲线A、B代表了乙图中A、B两处测得河流年径流量曲线。

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方法

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方法

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方法|1、等值线图制作的一般规则----“同线等值、线不交叉、同图等差、大大小小”(1)同线等值。

(2)线不交叉(等高线可部分重叠)。

(3)同图等差。

一般情况,“值差”全图一致,相临两条等值线的值“不跳跃”;相临两条等值线的值有三种可能:“加差”、“减差”、相等;例1:(2001年高考文综卷)读某时海平面平均气压(单位hPa)图,回答M处的气压值可能为(C)A、1020.0、1012.5B、1017.5、1020.0C、1017.5、1015.0D、1015.0、1012.5(4)大大小小。

两条数值不等的等值线之间的闭合等值线的值,如果与大的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值“大于大的”,如果与小的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值“小于小的”。

例2:下图为某地等温线分布图,已知a>b>c>d,读图,比较甲、乙、丙、丁四地的温度。

解析:乙地温度低于d,甲低于c,丁低于b而高于c ,丙高于b ,因此,四地的温度排序为丙>丁>甲>乙。

2、等值线图判读的一般步骤 ----“纵横对比,内外照应,学会切换”例3:图18为“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

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米)。

读图判断,正确的是( AC)A、a河流和b河流均自北向南流B、a河流自北向南流,b河流自南向北C、a潜水补给河流,b河流补给潜水D、a河流补给潜水,b潜水补给河流解析:①要明确等值线图的“值”的纵向(值变化的方向)变化规律,a河流和b河流沿岸的潜水位都是北高南低(“图内”信息),根据潜水水位一般随地形起伏而起伏(“图外”有关知识),可以判断出这两条河流经地区的地形北高南低,由此确定,a河流和b河流均自北向南流。

②要明确等值线图的“值”的横向大小关系。

a河流沿岸,离河流越近潜水位越低;b河流沿岸,离河流越近潜水位越高(“图内”信息)。

再根据教材相关知识,见图19(“图外”有关知识),即可以判断出a潜水补给河流,b河流补给潜水。

等温线的判读技巧

等温线的判读技巧

等温线的判读技巧等温线是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表示在等温条件下物质的状态变化。

通过等温线,我们可以了解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相变规律和热力学过程。

那么,如何准确判断等温线呢?一、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来判断等温线。

比如,物质的体积、压强、密度等性质在等温条件下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这些性质保持不变,那么我们可以判断该等温线是一条水平线。

二、利用等温线的特性等温线有一些特性,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准确判断等温线。

例如,等温线上的点表示物质在等温条件下的状态,这些点可以用来确定物质的相变过程。

另外,等温线上的斜率表示物质的热膨胀系数,通过斜率的大小可以判断物质的膨胀性质。

三、利用等温线的数学表达式等温线通常可以用数学表达式表示,我们可以通过这些表达式来判断等温线。

比如,理想气体的等温线可以用维尔斯特拉斯方程表示,通过观察该方程可以判断等温线的形状和特性。

四、利用实验数据进行判断实验数据是判断等温线的重要依据,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来判断等温线的形状和特性。

比如,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压强等数据,可以绘制出等温线图像,通过观察图像可以判断等温线的形状和特性。

五、借助计算机模拟计算机模拟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判断等温线。

通过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计算,可以得到等温线的形状和特性。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实验误差的影响,提高判断等温线的准确性。

判断等温线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变化、利用等温线的特性、数学表达式、实验数据以及计算机模拟等方法来准确判断等温线。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以获取更准确的等温线信息。

通过对等温线的准确判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质的相变规律和热力学过程,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F处等温 线弯曲的原因。
该处位于汾 河谷地,地势低, 气温高,故等温 线弯向高纬方向。
巩固练习


七 (1)图中等温线表示____月份(一月、七月)的气温分布状况。 盆地 (2)甲、乙两地区的地形特征有相似之处,都是____________ 四川盆地 地形,其中甲地地形区是____________。 高 (3)乙地区中B地的气温比甲地区中的A处_____(高、低),其 主要原因是 B处深居内陆,夏季光照强烈,空气干燥,地面获得的热量多,而A处尽管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度较低,但夏季降水多,大气对太阳的削弱作用强,所以气温低于B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水能西气东输 (4)甲地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是____________。为促进乙地区 西气东输 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目前正在建设的著名工程是_______;
二.等值线判读规律总结
2.等值线判读的要点
⑴等值线的延伸方向 ⑵等值线的疏密 ⑶极值
⑷等值线的弯曲
⑸局部小范围的闭合
Hale Waihona Puke 二.等值线判读规律总结3.等值线判读的一般步骤
1.读图名,读出什么事象的等值线图 2.读地图背景材料
根据图中经纬线、海岸线及其他地理事物定
位,作好图表信息的转化。
3.读数值(最大值、最小值)及递变规律(凸
寒 流 经 过
-4℃ 8℃ 8℃ 8℃ -2℃ 10℃ 10℃ 10℃ 12℃ 12℃ 0℃ 12℃
平原 大陆 海洋
一.等温线
2.等温线的弯曲
冬季大陆 夏季海洋 寒流经过 地势较高 等温线向低纬弯曲 ——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低
一.等温线
2.等温线的弯曲
海山区 洋
暖 流 经 过
8℃
22℃ 8℃
24℃ 10℃ 8℃ 10℃ 26℃ 12℃
古人在一篇游记中写道:“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 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沙衰草……”据此和下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4中有6个经 纬线交点,其中与游 记作者登临之地相距 最近的交点的地理坐 标是____________。 115E,41N 作 者 北 顾 的 是 内蒙古 __________高原的深 秋景色。(2)描述 图中10℃等温线的走 向,并说明其原因。
向高值,数值低;凸向低值,数值高)、疏
密程度,并根据其影响因素分析形成原因
巩固练习
例1.左图为等值线数值由下向上递减 读图后回答 ①若图示为等温线,该地位于 北 半
球,判断理由 从北向南,温度升高 。 ②若该图等温线弯曲是洋流影响,则 该洋流按性质分类属于 暖 。等温线
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的关系是 一致 。 ③若该处是陆地,两侧是海洋,此时为
盆地——高温中心
或温暖中心
山地——低温中心
等温线封闭
全年冷中心:山地 夏季热中心,冬 季暖中心:盆地
0℃
2℃
18℃ 10℃
城市热岛效应:
25℃
20℃
一.等温线
1.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⑶海陆分布因素 I.与海岸线平行
一.等温线
1.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⑶海陆分布因素 II.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10℃
12℃
冬季海洋 夏季大陆 平地
大陆 海 12℃ 洋
一.等温线
2.等温线的弯曲
夏季大陆 冬季海洋 暖流经过 地势较低 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该地气温较同一纬度高
一.等温线
2.等温线的弯曲
规 律 总 结
“ 高 高 低 低”
气温高处
等温线凸向高纬
气温低处
等温线凸向低纬
一.等温线
3.等温线的弯曲、半球、季节、海陆分布
夏季: T陆(B)>T海(A、C) 大陆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冬季: T陆(B)<T海(A、C) 大陆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一.等温线
1.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⑷洋流的影响
24℃ 22℃ 20℃
结论:暖流增温,等温线凸向高纬低温; 寒流降温,等温线凸向低纬高温。
一.等温线
2.等温线的弯曲
夏季海洋 冬季大陆 山地
7 月。若该处是海洋,两侧是陆地, 此时为 1 月
巩固练习
例2.读下面等值线,已知a>b>c,
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D ) A 若为等高线,则L2为山谷
B 若为等压线,则L1为鞍部
C 若为海平面等温线图,则 L2为寒流 D 若为1月份等温线图,从海 陆分布来看,A是南半球的海洋
巩固练习
例3.读左图回答
一.等温线
1.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⑴纬度因素——与纬线大致平行
结论: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运用——判断南北半球
气温向北递减→北半球 气温向南递减→南半球
一.等温线
1.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⑵地形因素 I.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大致平行
一.等温线
1.等温线的走向及其影响因素 ⑵地形因素 II.闭合中心
1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 7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
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 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南弯曲
陆地
1月 A 7月 B


点北陆北 点南陆南
1月 C 7月 D
海洋
二.等值线判读规律总结
1.等值线基本特征 ⑴同线等值
⑵等值距全图一致
⑶等值线均为闭和曲线,等高线一 般不 相交、不重合 ⑷等值线疏密程度表示数值变化快慢
10度等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主要受纬度因素 的影响。西半段因受太行山的影响,呈东北----西 南走向走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