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溶解与结晶 沉淀反应

合集下载

水化学 5-沉淀

水化学 5-沉淀

§5.2 沉淀溶解平衡与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一、沉淀溶解平衡 1、溶解度和固有溶解度
当水中存在难溶化合物MA 时 当水中存在难溶化合物 MA时, 则 MA 将有部分溶 MA将有部分溶 当其达到饱和状态时,即建立如下平衡关系: 解,当其达到饱和状态时,即建立如下平衡关系: MA(固) MA(水) M++A上式表明, 固体MA 溶解的部分 上式表明 , 固体 MA溶解的部分 , 以 M+、A- 状态 溶解的部分, MA分子状态存在 分子状态存在。 和MA分子状态存在。 例如AgCl 在水溶液中除了存在着 在水溶液中除了存在着Ag 以外, 例如 AgCl在水溶液中除了存在着 Ag+ 和 Cl- 以外 , 还有少量未离解的AgC1 分子。 还有少量未离解的 AgC1 分子 。 M+ 和 A- 之间也可能由 于静电引力的作用,互相缔合成为M 于静电引力的作用,互相缔合成为M+A-离子对状态而 存在。 存在。
∴BaSO4 在 0 . 010 mol·L-1NaNO3 溶液中的溶解度为 : 010mol· 溶液中的溶解度为: S2=(Ksp(BaSO4)/γBa2+γSO42-)1/2=1.66×10-5 (mol/L) 66× sp(BaSO4 Ba2 SO42在纯水中的溶解度相比较: 在纯水中的溶解度相比较: S2-S1/S1×100%=66% 100% 66% 计 算 表 明 , 当 溶 液 中 NaNO3 的 浓 度 由 0 增 加 至 0.010mol·L-1时,BaSO4的溶解度增大了66%。 010mol· 的溶解度增大了6
例5-1:计算BaSO4在0.010 mol·L-1 NaNO3溶液中 计算BaSO mol· 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增大多少? 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增大多少? 已知: sp(BaSO4 已知:Ksp(BaSO4)=1.1×10-10。 解: 设BaSO4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S1,则: 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S S1=Ksp(BaSO4)1/2=1.0×10-5(mol·L-1) (mol· sp(BaSO4 设 BaSO4 在 0 . 010 mol·L-1NaNO3 溶液中的溶解 010mol· 度为S 离子强度为: 度为S2,离子强度为: I=0.5∑ciZ2i=0.5(cNa+Z2Na++cNO3-Z2NO3-) I=0 NO3 NO3 =0.010 mol·L-1 mol· 根据德拜 休克尔极限公式 根据德拜-休克尔极限公式 德拜lgγ=- 50Z lgγ=-0.50Z2I0.5 计算得: 计算得: γBa2+=γSO42-=0.63 Ba2 SO42-

第五章 沉淀滴定和沉淀称量法

第五章 沉淀滴定和沉淀称量法


沉淀剂的选择





1、沉淀剂与待测成分的沉淀反应必须定量进 行完全。 2、沉淀剂应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和特效性。 3、形成的沉淀应具有易于分离和洗涤的良好 结构。 4、沉淀剂本身溶解度应较大,过量的沉淀剂 容易洗涤除去。 5、生成的沉淀经烘干灼烧所得到的称量形式 必须有确定的化学组成,其相对分子量较大, 称量误差小。
第五章 沉淀滴定法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沉淀滴定法:沉淀反应为基础的容量分析 方法。 沉淀反应很多,但能用于沉淀滴定的不多, 许多沉淀反应不能满足滴定分析要求。要在化 学计量点结束滴定,试液中被测离子必须 99.9%以上转化为沉淀,故要求沉淀的溶度积 必须很小。


二、银量法的分类 1、直接滴定法 2、返滴定法 如果根据使用指示剂的差异,又分为莫尔法、 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



二、滴定条件 1、溶液的酸度 通常溶液的酸度应控制在 pH =6.5~10.5(中 性 或 弱碱性)。 2、被滴定的试液中不应含有NH3。 3、消除干扰离子。 4、滴定时剧烈摇动。先生成的AgCl↓易吸附 Cl- 使溶液终点提前,滴定时必须剧烈摇动。



三、应用范围及特点 多用于氯离子、溴离子的测定。 四、AgNO3标准溶液的配制 1、直接法配制 2、标定法配制
K SPAg2CrO4 [ Ag ] [CrO ] 1.110
12
四、溶度积的应用

1、用Ksp判断沉淀的生成 生成沉淀的条件是:以简单的MA型沉淀为 例
Qi [M ][ A ] Ksp

沉淀溶解的条件是:
Qi [M ][ A ] Ksp

第五章沉淀反应

第五章沉淀反应

K sp
溶解平衡K

4.0×10-38
7.6×10-24
6.3×10-31
1.2×10-16
1.3×10-33
2.5×10-19
难溶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室
4.生成配离子
AgCl
Ag+
2NH3


+
Cl-
Ag(NH3)2+
溶解反应:AgCl + 2NH3 → Ag(NH3)2+ + Cl-
天 津 科 技 大 学
天 津 科 技 大 学

S↓ + NO↑+ Cu2++ H2O
3HgS+2NO3-+12Cl-+8H+→3[HgCl4]2-+3S+2NO+4H2O
2AgBr +Zn → Ag↓ + Zn2+ + 2Br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室
五. 分步沉淀和沉淀转化 1.分步沉淀 如在体系中同时含有多种离子可与 加入的沉淀剂发生沉淀反应,加入沉淀剂 后,使离子按先后顺序沉淀的作用称为 分布沉淀。
天 津 科 技 大 学
规则:离子积Q先达到 K sp 的先沉淀。

分步沉淀的顺序不仅和难溶物的 溶解度有关,还和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有关。
无机及分析化学教研室
① 当沉淀类型相同、且两种离子的浓
度相同时,可用 K sp判断, sp越小越先沉 K 淀。
天 津 科 技 大 学
②当沉淀类型不同,或离子浓度不同 时,需计算所需沉淀剂的浓度,所需沉 淀剂的浓度越小,越先达到溶度积,越 先沉淀。 见书P118例5—12。
K sp

无机及分子化学第5章

无机及分子化学第5章

27

例5-8 在1.0molL1Co2+溶液中,含有少量Fe3+杂质。 问应如何 控制pH,才能达到除去Fe3+杂质的目的? KspCo(OH)2=1.09×l 015,Ksp Fe(OH)3 =4.0×1038 解:①使Fe3+定量沉淀完全时的pH: 由 c(Fe3+)· c3(OH) > Ksp{Fe(OH)3} ,得:
θ (AgI) Ksp 8.3 1017 AgI:c(Ag ) 8.3 1015 (mol L1) 0.010 c (I ) θ (AgCl) K 1.8 1010 sp AgCl:c(Ag ) 1.8 10 8 (mol L1) 0.01 c (Cl )23ຫໍສະໝຸດ × × ×√√
24
CD
B C A
D
25
5.3
多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1. 分步沉淀 溶液中同时存在着几种离子。当加入某 种沉淀剂时,沉淀是按照一定的先后次序 进行,这种先后沉淀的现象,称为分步沉 淀(fractional precipitation)。
26
在浓度均为0.010mol· L1的I和Cl溶液中, 逐滴加入AgNO3试剂,开始只生成黄色的 AgI沉淀, 加入到一定量的AgNO3时,才出现白色的AgCl沉淀。 开始生成AgI和 AgCl沉淀时所需要的Ag+离子浓度分别是:
CaCO3(s) HCl Ca2+ + CO32 + Cl + H+
HCO3 + H+
H2CO3 CO2+ H2O
17
金属硫化物的溶解
PbS Bi2S3 CuS
CdS Sb2S3 SnS2 As2S3 HgS

第5章沉淀滴定法 共75页PPT资料

第5章沉淀滴定法 共75页PPT资料
43
KSP (Ag) I8.31 017 KSP (Ag)B r5.01 013 KSP (Ag)C 1 l .61 010
C B A
A B
浓度越大,沉淀的溶解度 C 越小,突跃范围就越大。
CA=0.01mol/L CB=0.1mol/L CC=1.0mol/L
44
5.4沉淀滴定法的应用
C
2
O
2 4
-
= 1 + 1 0 - 1 . 0 + 4 . 1 9 + 1 0 - 2 . 0 + 4 . 1 9 + 1 . 2 3 = 1 0 3 . 6 2
Ksp′= Kspa C2O4(H)= 2.3×10-9 ×10-3.62 = 9.59×10-6
S = K s p = 3.1×10-3 (mol·L-1)
当加入AgNO3溶液19.98ml时 [C -] (l2 0 1.9 0 0 .0 9 .1 8 50 ).10 0 5 0 m 0/L o
20 1 .0 90 .98
pCl=4.30
3·化学计量点时
[][ ] C A l K g S P 1 . 6 1 1 0 0 1 . 2 1 6 50
加碳酸钠,使碳酸钙的溶解度减少了1600倍。
2. 盐效应—增大溶解度
在微溶化合物中,加入溶解性强电解质使得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K sp[M ][A ]a((M M ))a((A A ))(M K )s p (A )
S/S0
BaSO4 1.6
I ,S
1.4
AgCl 1.2
1.0
+A (L)
微溶化合物在饱和溶液中
达 平 衡 后 : S 0 M = A

第五章 重量分析和沉淀分析法

第五章 重量分析和沉淀分析法

第五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分析法(高级药物分析工和化验分析工理论试卷)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20分)1、以0.05000mol/L 盐酸标准溶液滴定50.00ml 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终点时消耗20.00ml ,则氢氧化钙的Ksp 是⎽⎽⎽⎽⎽⎽ ⎽⎽ 。

2、盐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是⎽⎽⎽⎽⎽⎽ ⎽⎽3、酸效应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是⎽⎽⎽⎽⎽⎽ ⎽⎽4、氯化银的Ksp=1.8×10-10,铬酸银的Ksp=2.0×10-12,则这两个银盐的溶解度的关系是AgCl S ⎽⎽⎽⎽⎽⎽ A g C lS 5、在与固体溴化银(Ksp=4×10-13)和硫氰酸银(Ksp=7×10-10)处于平衡的溶液中,[Br -]对[SCN -]的比值为⎽⎽⎽⎽⎽⎽6、氯化银在0.01mol/L 盐酸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小,这是⎽⎽⎽⎽⎽⎽ 的作用。

7、氯化银在0.5mol/L 盐酸溶液中的溶解度超过在纯水中的溶解度,这是⎽⎽⎽⎽⎽⎽ 的作用。

8、沉淀重量法,在进行沉淀反应时,某些可溶性杂质同时沉淀下来的现象叫 ⎽⎽⎽⎽⎽⎽9、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是⎽⎽⎽⎽⎽⎽10、莫尔法测定氯化铵中的氯离子含量时,若pH>7.5会引起⎽⎽⎽⎽⎽⎽ 的形成。

11、佛尔哈德法中消除氯化银沉淀吸附影响的方法有⎽⎽⎽⎽⎽⎽ 12、法扬司法测定氯离子时,在荧光黄指示剂溶液中常加入淀粉,其目的是保护 ⎽⎽⎽⎽⎽⎽13、硝酸银作为滴定剂在滴定分析中应盛装在⎽⎽⎽⎽⎽⎽14、沉淀滴定法不同于其它滴定法,在滴定过程中锥形瓶要剧烈振摇,以防止滴定终点⎽⎽⎽⎽⎽⎽15、佛尔哈德法中所使用的指示剂叫铁铵矾,其分子式为⎽⎽⎽⎽⎽⎽ 16、重量分析法结果的计算,其主要依据是⎽⎽⎽⎽⎽⎽ 17、沉淀的物理性质的不同可分为⎽⎽⎽⎽⎽⎽ 18、在沉淀反应中,沉淀的颗粒愈⎽⎽⎽⎽⎽⎽ ,沉淀吸附杂质愈多 19、影响弱酸盐沉淀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是⎽⎽⎽⎽⎽⎽20、用于洗涤“溶解度较小且可能胶溶的沉淀”的洗涤液是⎽⎽⎽⎽⎽⎽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把选项填在答案栏,对的打“√”错的打“×”)1、为了获得纯净而易过滤、洗涤的晶形沉淀,要求沉淀的聚集速度应大而定向速度应小。

溶液的沉淀反应和溶解反应

溶液的沉淀反应和溶解反应

溶液的沉淀反应和溶解反应一、引言在化学中,溶液是一种将溶质溶解在溶剂中形成的混合物。

溶液可以发生多种反应,其中包括溶液的沉淀反应和溶解反应。

本文将对这两种反应进行详细探讨,并分析它们在化学实验和工业中的应用。

二、沉淀反应1. 沉淀反应的定义沉淀反应是指当两种溶液混合时,溶液中某些离子会以无法形成溶解物的形态,在溶液中生成可见的固体颗粒沉淀的过程。

这种沉淀物通常是一种离子间的化合物。

2. 沉淀反应的实验现象在进行沉淀反应实验时,可以添加试剂A和试剂B的混合物。

当两者混合后,如果形成 visible solid particles,即可认为发生了沉淀反应。

例如,当添加氯化钠溶液到硝酸银溶液中时,会产生可见的白色氯化银沉淀。

3. 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需要根据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离子进行推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沉淀反应方程式示例:- AgNO3(硝酸银)+ NaCl(氯化钠)→ AgCl(氯化银)↓ + NaNO3(硝酸钠)- Pb(NO3)2(硝酸铅)+ 2KI(碘化钾)→ PbI2(碘化铅)↓ +2KNO3(硝酸钾)4. 沉淀反应的应用沉淀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实验室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水处理过程中,通过沉淀反应可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实验室中常用沉淀反应来检测物质的存在和浓度,或者用于分离和纯化化合物。

三、溶解反应1. 溶解反应的定义溶解反应是指将固体物质通过与溶剂的相互作用转变为离子或分子,从而形成溶液的过程。

在溶解反应中,固体被溶解于溶液中而不产生新的物质。

2. 溶解反应的实验现象溶解反应的实验现象通常是固体物质完全消失,转变为液体或气体状态,并与溶剂形成均匀的混合物。

例如,将食盐颗粒加入水中,食盐颗粒会逐渐消失,形成透明的盐水。

3. 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溶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常以离子或分子的形式表示。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溶解反应方程式示例:- NaCl(氯化钠)→ Na+(钠离子)+ Cl-(氯离子)- H2O(水)→ H+(氢离子)+ OH-(氢氧根离子)4. 溶解反应的应用溶解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

结晶

结晶

习题
1.沉淀和结晶的异同点? 2.结晶的首要条件是什么?制备过饱和溶液的 方法? 3.影响结晶颗粒大小均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二)晶体形状
同种物质用不同方法结晶时,得到的晶体形 状可以完全不一样。 外形变化是由于在一个方向生长受阻,或在 另一方向生长加速所致。 影响因素:
过饱和度、搅拌、温度、pH;
从不同溶剂中结晶得到不同的外形;
杂质:杂质可吸附在晶体表面,使其生长速 度受阻
(三)晶体纯度
晶体常会包含母液、尘埃和气泡等,所以结 晶器要清洁,结晶液应过滤以防止夹带灰尘、 铁锈等;
沉淀和结晶(晶体)的异同点 相同:在本质上同属一种过程(固相析出)
区别:
构成单位(原子、离子或 分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晶体:有规则 无定形沉淀:无规则
条件缓慢变化时,溶质分子有足够时间排列, 有利于结晶形成; 条件变化剧烈,强迫快速析出,溶质分子来不 及排列就析出,形成无定形沉淀。
分 离 效 果
结晶法:高度的选择性(原因:只有同类分子
理论曲线 实际曲线 成 核 速 度
过饱和度
晶体生长速度和所需晶体大小
(2)温度
成核速度 温度 成 核 速 度
过饱和度
温度与过饱和度 相互消长速度
温度
(3)溶质种类 无机盐类: 阳离子或阴离子的化合价越低,越不容易成核 相同化合价下,含结晶水越多,越不容易成核 有机物质: 结构越复杂,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成核速度越慢
晶体表面有一定的物理吸附能力,因此有很 多母液和杂质——表面杂质可通过洗涤除去。 结晶速度过大时(过饱和度较高、冷却速度 很快),容易形成晶簇,包含母液等杂质。 重结晶
(四)重结晶 将晶体用合适的溶剂溶解,再次结晶,使纯 度提高。 原因:杂质和结晶物质在不同溶剂和不同温 度下的溶解度不同。 重结晶的关键:选择一种合适的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本第90页
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有沉淀生成
溶解度 溶度积 离子积
课本第85页
沉淀剂
AgNO3 溶液
加入沉淀剂: NaCl溶液
同离子效应
加入Na2CrO4 溶液(铬酸钠)
同离子效应:加入适量含有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而使 难溶电解质溶解度降低
课本第91页
常见金属氢氧化物沉淀的PH
金属氢氧化物 Ksp 分子式 开始沉淀时的PH 金属离子 浓度 1mol/L 8.63 7.64 6.60 6.45 5.54 4.17 3.04 1.54 完全沉淀时的 金属离子 PH(金属离子 -5 浓度 ≤ 10 mol/L) 浓度 0.1mol/L 9.13 8.14 7.10 6.95 6.02 4.67 3.37 1.87 11.13 10.14 9.10 8.95 8.04 6.67 4.71 3.20
4.0×10 2.4×10-14
MnS 5.6×10-16
-15
7.2 8.2
PbS 1.1×10-29 CuS 8.7×10-36
8.7 9.7
CdS 3.6×10-29
MnS 的溶解度相对其他硫化物要大得多。利用沉淀 转化原理,在料液中加入新制备的 MnS便可以把其 他杂质离子以沉淀的方式去除。
气体的溶解度
• 20℃,压强为101.325KPa的气体, 在100克溶剂中溶解的克数
课本第79页
根据溶解度大小,把物质分为四类:
在 20℃ 时
>10g 易溶 1~10g 可溶 <0.01g 难溶 0.01~1g 微溶
课本第79页
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溶水快 ,
硫酸盐除去钡银铅钙。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硝酸盐溶液都透明。 氢氧根多溶一个钡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
9.1×10-6
5.6×10-6 3.5×10-8 1.6×10-8 1.8×10-10 5.2×10-13 8.0×10-16
微溶
微溶 微溶 不溶/难溶 不溶/难溶 不溶/难溶 不溶/难溶
Fe(OH)3
Ag2S
4.0×10-38
6.3×10-50
不溶/难溶
不溶/难溶
课本第87页
已知298K时,AgBr的溶解度为1.35×10 g/100gH2O, 求AgBr的溶度积。
K sp ( PbSO ) 1.6 10 8
4
K sp ( PbI ) 7.1 10 9
2
SO4 开始沉淀需要的 [Pb2 ]为
8 1 . 6 10 7 4 [Pb2 ] 1 . 6 10 m ol/ L 2 0.1 [ SO4 ]
2
K sp ( PbSO )
2-
-
2-
讨论:锅炉中的锅垢若不及时清除很容易造成
爆炸,但锅垢既不溶于水,又难溶于酸,要 如何清除它呢?
沉淀的转化
由一种沉淀转化为另一种更难溶的沉淀
课本第93-94页
第四节 沉淀反应的应用举例
1
氯化铜制备中除Fe2+
2
氯化铵制备中除Fe2+
3
锰盐制备中除Cu2+、Pb2+、Cd2+
课本第95-98页
几乎所有气体的溶解 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减 少。
课本第81页
已知30℃时,硫酸铜的溶解度为25g/100gH2O。若
在该温度下,要配制100g饱和溶液,需要多少克
硫酸铜?
假设需要x克硫酸铜:
x 25 100 x 100
求得x=20g
所以配制100g硫酸铜饱和溶液需要20g硫酸铜。
讨论:
动态平衡
Mg(OH)2 Mn(OH)2 Co(OH)2 Fe(OH)2 Zn(OH)2 Cu(OH)2 Al(OH)3 Fe(OH)3
1.8×10-11 1.9×10-13 1.6×10-15 8.0×10-16 1.2×10-17 2.2×10-20 1.3×10-33 1.4×10-38
第三节 分布沉淀和沉淀的转化
金属氢氧化物 Ksp 分子式 Mn(OH)2 Cu(OH)2 1.9×10-13 2.2×10-20
2+
2+
2+
开始沉淀时的 完全沉淀时的PH(金 PH(金属离子 属离子浓度≤10-5mol/L) 浓度0.1mol/L) 8.14 4.67 10.14 6.67
Pb(OH)2 Cd(OH)2
硫化物 KSP
1. 将混合溶液在较高温度下蒸发浓缩 2. NaCl晶体析出 3. 过滤,分离NaCl晶体和母液
4. 用水稀释母液
5. 冷却,KNO3晶体析出 6. 过滤,分离KNO3晶体和母液 10 ℃ 21.2 80 35.7 31.3 20 ℃ 31.6 88 36.0 34.4 30 ℃ 45.6 96 36.1 37.3 40 ℃ 61.3 104 36.3 40.3 60 ℃ 124 37.1 45.6 80 ℃ 148 38.1 51.0 100 ℃ 180 39.2 56.2
课本第81、85页
106.2 166.6 245.0
已知硝酸钠在100℃的溶解度为180g,在10℃的
溶解度为80g。如果在10℃下配制90g硝酸钠饱和
溶液,然后一直加热至100℃,使水分蒸发掉30g,
问此时是否有硝酸钠晶体析出?析出多少克? 假设10℃下,硝酸钠溶液中含x克硝酸钠: x 80 90 x 100 求得x=40g,所以该溶液中含水50g。 加热至100℃,水蒸发了30g,那么剩下20g水, 设该温度下饱和溶液中含y克硝酸钠: y 180 求得y=36g,所以析出4g。 20 100
常数,反映了难溶电解质的溶解能力。
绝对不溶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溶度积越小
溶解能力越差,但沉淀越容易生成 影响一般不大
课本第86页
溶度积随温度改变 溶度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
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 (291~298K)
难溶电解质 Ag2SO4 溶度积,Ksp 1.4×10-5 溶解性 微溶
CaSO4
Ca(OH)2 MgCO3 PbSO4 AgCl AgBr Fe(OH)2
讨论:在含有相同浓度的Cl 和I 的溶液中,
-
逐滴加入AgNO3溶液,会发生什么反应?
分步沉淀
由于溶度积大小不同而分先后沉淀的现象
课本第92页
一溶液中含0.1mol/LSO4 、0.1mol/LI ,向此溶液中
2-
-
逐滴加入Pb(NO3)2溶液时(忽略体积变化),问哪种
离子先被沉淀?两种离子有无分离的可能?
提示:先将AgBr的溶解度换算成物质的量浓度。 因为AgBr溶解度很小,所以其饱和溶液的密度近 似于水的密度,1000g/L。MAgBr=187.8g/mol。
n c M V m水 m 1.35105 100 1000 187.8 7.1910-7 mol/ L
-5

因为AgBr溶解的部分是完全电离,所以 + -7 [Ag ]=[Br ]=7.19×10 mol/L
0.05
0
0℃ 10℃ 20℃ 30℃ 40℃ 60℃ 80℃ 100℃
CaSO4
Ca(OH)2
课本第80页
不同温度、压强下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g/L)
压强 (KPa)
1×101.325
温度(℃)
0 3.53 10 2.29 15 2.14 20 1.69 30 1.28
10×101.325
20×101.325
易溶 物质
微溶 物质
结晶
可溶 物质
溶解度
沉淀
难溶 物质
第二节 沉淀反应
溶度积
溶度积常数,Ksp 在难溶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当温度
一定时其离子浓度幂的乘积为一常数。
An Bm ( s ) nA
m
( aq )
mB
m
n
( aq )
K sp A B
n
课本第86页
溶度积
溶度积是难溶电解质溶解-沉淀平衡的平衡
第五章 溶解与结晶 沉淀
第一节 溶解与结晶
讨论:
相似相溶原理
A
物质
B
物质
C
溶液
课本第80页
☺溶解度
• 定义
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叫溶解性, 溶解性的大小用溶解度表示,符号为S。
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克溶剂中
固体的溶解度
达到溶解平衡时,所能溶解的克数
• 20℃,压强为101.325KPa的气体, 在1L溶剂中溶解的升数
KCl中 混有 少量 NaCl
分离: • • • • 将混合物在高温时配成饱和溶液 降温,KCl晶体析出 过滤,分离晶体和母液
提纯: 将分离出来的KCl进行多次溶解、结晶、过滤
g/100gH2O 0℃ NaCl KCl 35.6 28.2
10 ℃ 35.7 31.3
20 ℃ 36.0 34.4
30 ℃ 36.1 37.3
Ksp [ Ag ][Br ] (7.1910 ) 5.2 10


7 2
13
离子积,Q
离子积就是难溶电解质溶液中离子 的实际浓度的浓度幂的乘积。
Add your title in here
如 Ag2SO4:
Q Ag
SO
2 2 4
Q>Ksp,溶液过饱和,沉淀从溶液中析出, 直到形成饱和溶液 Q=Ksp,溶液饱和,无沉淀析出,沉淀与溶解 过程达到动态平衡 Q<Ksp,溶液不饱和,无沉淀析出,沉淀 物可继续溶解直到饱和
结晶
固体溶质
液体中的溶质
溶解
课本第79页
☺结晶的方法
方法一
蒸发水分
方法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