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算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12个估算方法详解

小学数学12个估算方法详解

⼩学数学12个估算⽅法详解 今天⼩编给⼤家带来⼩学数学12个估算⽅法详解,希望可以帮助到⼤家。

从学⽣⾓度来看,“估算”主要问题有两个: ⼀是学⽣不知道什么时候应该选择⽤估算,往往很多学⽣⼀看见有“⼤约”,就开始估了。

⼆、学⽣不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估算⽅法。

今天,我主要为各位孩⼦讲解估算的⽅法,希望可以帮助孩⼦们正确掌握这⼀知识点。

1、去尾法。

即把每个数的尾数去掉,取整⼗或整百数进⾏计算。

东⽅旅⾏社“⼗⼀”期间组织了⼏个旅游团,情况是:丽江524⼈,黄⼭208⼈,长城602⼈,九寨沟310⼈,峨眉⼭219⼈,估计该旅⾏社“⼗⼀”期间共接待多少⼈。

把尾数去掉,取整百数相加,得到524+208+602+310+219≈500+200+600+300+20=1800(⼈)。

2、进⼀法。

即在每个数的最⾼位上加1,取整⼗整百数进⾏计算。

如:28+15+7+24≈30+20+10+30=90. 3、四舍五⼊法。

即尾数⼩于或等于4的舍去,等于或⼤于5的便⼊进去,取整⼗或整百数进⾏计算。

如,“苹果每千克4.20元,1.8千克苹果应付多少元”?采⽤估算则为4.2×1.8≈4×2=8(元)。

4、凑⼗法。

即把相关的数凑起来接近10的先相加。

如17+8+12+24=(17+12)+(8+24)≈30+30=60. 5、部分求整体。

即把⼀个⼤的整体平均分成若⼲份,根据部分数求出整体数。

⽐如,估计体育场内的观众数,先将每个看台平均分成若⼲份,数⼀数其中的⼀份有多少⼈,然后估计出⼀个看台的⼈数,最后根据⼏个看台数推算出整个体育场的⼈数。

6、以某⼀标准进⾏实际估计。

即利⽤已学过和掌握的计数单位、计量单位等⽅⾯的知识对现实⽣活中的现象进⾏估计,这种估计有三种常见形式。

第⼀是利⽤计数单位进⾏估计。

第⼆是利⽤计量单位进⾏估计,如:学习了“m”和“cm”,具有这⽅⾯的空间观念后,让学⽣估计课桌的⾼、⿊板的长、教室从地⾯到窗台的⾼等。

四年级数学估算

四年级数学估算

四年级数学估算一、什么是估算呢?估算就像是猜数字的游戏,但这个猜可不是乱猜哦。

比如说,你去商店买东西,你不需要知道精确到几角几分的价格,大概知道要花多少钱就行,这时候估算就派上用场啦。

二、整数的估算1. 加法估算- 例如,38+23。

我们可以把38看成40,因为38接近40嘛,把23看成20。

然后40 + 20 = 60。

这样我们就快速估算出结果大概是60啦。

这就像把两个小伙伴变得更整整齐齐的数字,然后再相加,速度超快的。

2. 减法估算- 比如72 - 19。

我们把72看成70,19看成20。

70-20 = 50,所以72 - 19的结果大概是50。

这里把72稍微变小一点,19稍微变大一点,这样算起来简单又快,就像走了一条捷径。

3. 乘法估算- 对于32×5。

我们可以把32估算成30,30×5 = 150,所以32×5大约是150。

就好像把32这个有点调皮的数字变得规规矩矩的30,再去乘5就轻松多啦。

三、小数的估算(如果四年级有学到的话)1. 加法估算- 像2.3+1.8。

我们可以把2.3看成2,1.8看成2,2+2 = 4,所以2.3+1.8大概是4。

把小数看成离它最近的整数,就像给小数穿上了整数的“外套”,然后再计算。

2. 减法估算- 例如4.7 - 2.1。

把4.7看成5,2.1看成2,5 - 2 = 3,所以4.7 - 2.1大约是3。

估算在生活中可有用啦,比如你和爸爸妈妈出去旅游,要估算一下带多少钱够花,这时候你就可以用估算的小本领啦。

什么是估算

什么是估算

什么是估算
估算有三个意思:
1、估算意思是大致推算,近义词是预算、估计。

出自刘宾雁的《在桥梁工地上》:“明明是估算出来的,也不追究。


2、在心理学上,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的大概推断或估计。

3、在数学上,估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中的估算方法:
(1)四舍五入:0,1,2,3,4,均不进位,5,6,7,8,9,进位。

(2)进一法:累进法是在去掉多余部分后,在保留部分的最后一个数字上加1。

以这种方式,得到的近似值是过剩的(即大于精确值)。

例如:一条麻袋能装小麦200斤,还有880斤小麦。

需要多少袋?把880除以200,商是4,余数是80。

也就是说,不可能用4个黄麻袋,因此必须采用进一法用5条麻袋才能装完。

(3)去尾法:去尾法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它去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取整数部分。

所取的值是近似的(即小于精确值)。

这种方法在生活中经常使用。

(4)数量单位估计法:用实际生活中的物体去感知数量单位,实际体验数据的大小多少。

生活中的估算

生活中的估算

生活中的估算
生活中的估算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1. 财务估算:根据自己的工作收入和支出情况,估算每月的可支配收入,以及各项费用的支出情况,例如房租、食品、交通、娱乐等。

2. 时间估算:根据每天的日程安排和任务,估算完成一个任务所需的时间,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3. 消费估算:在购物前估算商品的价格和自己的需求,通过比较不同商家的价格和质量,以及评估自己的购买能力,做出合理的购物决策。

4. 交通估算:在出行前估算到达目的地所需的时间和交通工具,根据路况、交通方式的选择,合理安排行程。

5. 饮食估算:根据自己的饮食需求和健康状况,估算每日所需的热量和营养摄入,合理安排饮食,保持健康生活。

6. 学习估算:在学习前估算学习所需时间和精力,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总之,生活中的估算是一种通过计算和评估来确定事物的预期结果或需求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做出合理的决策和安排,提高生活质量。

估算的方法与技巧

估算的方法与技巧

估算的方法与技巧估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到的技能,它帮助我们快速、粗略地估计各种数量和情况。

无论是在购物、旅行、做决策还是解决问题时,估算都可以发挥作用。

下面我将分享一些估算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1. 分析局部,综合整体:估算时,可以先将问题分解成小部分,估算每个部分,然后将它们综合起来得到整体估算。

例如,在估算一项工程的成本时,可以考虑各个子项的费用,然后相加得出总成本的估计。

2. 比较和对比法:将待估量与已知的量进行比较,以便更容易估算。

例如,如果您要估算某个物体的重量,可以将它与已知重量的物体进行比较,然后估算出大致的重量。

3. 利用参考点:有时候,我们可以使用已知的参考点来估算未知的量。

例如,如果您知道某个城市的人口数量,可以用这个数字来估算附近城市的人口数量。

4. 回归估算法:这种方法通过观察已知数据的趋势来估算未知数据。

例如,如果您有一组销售数据,可以使用回归分析来预测未来销售额。

5. 精确估算和快速估算:有时候,我们需要做快速的估算来做出决策,而有时需要更精确的估算。

在不同情境下,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很重要。

6. 多次估算:如果您对估算的结果不太确定,可以多次估算,然后取平均值。

这样可以降低误差。

7. 使用大概数值:有时候,不需要非常精确的估算,只需要一个大致的数值即可。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省略一些细节,快速估算。

8. 借助工具和技术:现代科技提供了各种估算工具,如计算器、电子表格和统计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估算各种数据。

9. 不断练习:估算是一项技能,需要不断练习和改进。

通过在日常生活中多次估算,您可以逐渐提高准确性和速度。

总之,估算是一项有用的技能,可以帮助我们在各种情况下做出快速而合理的决策。

通过使用上述方法和技巧,您可以提高估算的准确性和效率,更好地应对各种估算任务。

希望这些建议能对您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第二单元估算

小学三年级的数学第二单元估算
估算应用题需要运用多种估算技巧和方法。 例如,有这样一道题:小明和小红一共有48 个气球,小明有15个气球,小红有多少个气
球?首先可以通过估算15和48的差得到小 明气球的大致数量,再通过总数量减去已知 数量得到小红气球的数量。此题需要思维敏
捷、方法得当才能快速得出结果。
THANK YOU.
较复杂的加减乘除估算
总结词
进阶、运用
详细描述
对于较为复杂的小学数学估算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估算技巧。例如,估算69 × 41=?,可以将69近似的看 作70,将41近似的看作40,进行近似计算得出结果2800,这种方法虽然不够精确,但可以快速得到大致结果 。
应用题中的估算
总结词
实践、思维
详细描述
心算法
总结词
用心算的方法,快速得出估算结果。
详细描述
心算法是指用心算的方法进行估算,适用于简单的加减法估算。例如,估算31+47,可以将30+40=70,再将 1+7=8,得到估算结果78。这种方法需要熟练掌握加减法口算技巧,才能快速得出估算结果。
手指法
总结词
利用手指计算,简单易懂。
详细描述
手指法是指利用手指计算的方法进行估算,适用于简单的乘法估算。例如,估算8×9,可以将左手8个 手指伸出来,再将右手9个手指伸出来,一共伸出了72个手指,因此得到估算结果72。这种方法简单 易懂,适合小学生使用。
实物帮助法
总结词
借助实物进行估算,更加直观易懂。
详细描述
实物帮助法是指借助实物进行估算的方法。例如,估算一个苹果有多重,可 以将苹果放在秤上称一下,再将秤上的数字加上苹果的重量得到估算结果。 这种方法更加直观易懂,适合小学生使用。

估算知识点总结

估算知识点总结

估算知识点总结引言估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它涉及到我们对数量、价值和大小的合理判断和品味。

估算的重要性在于我们需要在没有准确数据的情况下做出决策,例如购物、旅行、投资等。

本文将综述估算的基本知识点,包括估算的定义、分类、方法和应用。

一、估算的定义1. 估算的概念估算是指在没有准确数据的情况下,根据已知信息和经验来对数量、价值和大小进行合理判断和预测的过程。

估算通常是以概略性和近似性为特征,它不追求绝对准确,而是注重合理性和可行性。

2. 估算的重要性估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需要的技能。

它不仅帮助我们在没有准确数据的情况下做出决策,还可以培养我们的逻辑思维、判断力和应变能力。

二、估算的分类估算可以根据其对象、方法和应用领域进行分类。

1. 根据对象的不同,估算可以分为数量估算、价值估算和大小估算。

- 数量估算是根据已知信息和经验来预测或推测某种数量的过程,例如人口数量、销售量等。

- 价值估算是根据已知信息和经验来对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价值进行评估和判断,例如房产估值、艺术品估价等。

- 大小估算是根据已知信息和经验来对某种物体或空间的大小进行估计和判断,例如房间大小、汽车尺寸等。

2. 根据方法的不同,估算可以分为定性估算和定量估算。

- 定性估算是根据经验和直观感觉进行判断和预测,例如根据云的形状来估算天气情况。

- 定量估算是根据具体数据和计算进行判断和预测,例如通过数学模型来估算未来的趋势和走势。

3. 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估算可以分为预测估算和应急估算。

- 预测估算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预测和预估,例如对市场趋势、经济发展等进行预测和研究。

- 应急估算是在紧急情况下对所需资源、时间和成本进行快速估算和判断,以做出迅速决策。

三、估算的方法估算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直观估算、模型估算和统计估算。

1. 直观估算直观估算是根据经验和直观感觉对数量、价值和大小进行估算和判断,它通常是一种定性估算,常见的方法有比较法、类比法和观察法。

四年级上册数学估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估算

四年级上册数学估算
在四年级上册的数学中,估算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技能。

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得到一个大概的答案,而不需要进行精确的计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四年级上册数学估算问题:
1. 估算一个数的近似值:例如,估算376的近似值,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400。

2. 估算大数的加法或减法:例如,估算598 + 321,我们可以把598看作是600,321看作是300,所以598 + 321大约等于900。

3. 估算乘法:例如,估算24 × 18,我们可以把24看作是30,18看作是20,所以24 × 18大约等于600。

4. 估算除法:例如,估算567 ÷ 9,我们可以把567看作是600,所以567 ÷ 9大约等于70。

5. 解决生活中的估算问题:例如,估算一个电影院大约有多少个座位,或者一个餐厅大约可以容纳多少人。

通过解决这些估算问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的抽象概念,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在估算教学中的成功与困惑
潍城区永安路小学王俊霞
估算是对运算过程和运算结果进行粗略估计的一种计算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需要估算的时候往往比需要精确计算的多得多,因为很多时候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每一件事都去仔细地计算。

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养成良好的估算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觉得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首先老师要重视,然后从低年级开始,坚持不懈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最后才会养成估算的习惯。

我的这个班我是从一年级带上来的,平时我自己注意这么做了,现在学生五年级了,基本上都养成了估算的好习惯。

下面谈一下我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了解估算的重要性。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所以,我们必须创设一定的情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估算的重要性,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学习估算的课堂。

例如从一年级开始,我经常创设一些学习情境,让他们知道10比11少一些,比8大一些;知道19在10与20之间,但更接近20,21在20和30之间,但更接近20等等。

训练他们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

如春游时,同学们想坐游船玩,每条游船限乘4人,10人需要租几条船?每条船要租金20元,带50元够不够?像这样,从低年级开始,我就不失
良机地让学生估算,学生自然而然会领悟到估算在生活中随处都有,随时要用,让学生从精确计算中“走”出来,做估算的有心人。

二、亲身体验,掌握估算的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总结出不同的估算方法,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又学习到了其他同学的估算方法,此时,教师加以点拨,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接近准确值的估算方法。

例如在估算32×47时,学生的估算方法如下:
(1)31×46≈30×50=1500
(2)31×46≈30×46=1380
(3)31×46≈31×50=1550
(4)32×46≈30×45=1350
……
此时,我趁机亮出自己悄悄算出的精确结果,又一次引起了学生的热烈讨论。

当同学们把自己的估算结果和精确值进行比较,同时也与其他同学估算结果比较时,学生就发现了有些取值范围可能更加合理,有的估计得太远了,怎样使估算结果更接近于准确值呢?学生开始了反思,自主地进行了估算方法的选择,这样,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估算能力和判断能力。

(注:此处不强行要求,刚开始学习时,口算能力差的,选择简单的凑十法;口算能力强的选择最接近结果的合理的估算方法。

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我们教师对学生的估算要求也要越来要高)
三、及时总结估算策略,提高估算能力。

估算策略主要有:(1)凑整法(2)取中间数法。

比如:42、47、40、49这四数求和。

这些都接近于45,就取一个中间数45,就用45×4,就大概地估计了这几个数的和。

(3)、用特殊数据特点进行估算。

如:26×8就可以想到25×8=200。

(4)观察估算法。

观察算式特点,从整体或局部结果进行分析或审查判断结论。

常用的有观察首位进行估算。

如:25.3×4.8积的末位应当是4,否则就错。

这种方法一般适合于口头检验。

当然,估算策略还有很多,我们教师要经常指导学生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地选择适当的估算策略,从而提高学生自身的估算技巧。

四、结合实际,培养估算习惯。

现在学生有时用计算器计算,有时用笔算准确值。

结果难免有错的时候,特别是积的位数,商的位数是否准确?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确定一下它大致的取值范围,帮助验证计算结果。

有这样一个例子:231+516,有位学生计算得600多,同桌看见后说:“你肯定不对。

”:“那位同桌怎么知道他错了呢?”因为200多加500多至少都有700多,怎么会是600多呢?可见估算也是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的检验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通过估算的这些作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让学生对估算由被动变为主动法,让学生感知估算的实用性,并养成好的估算习惯。

学生体会到估算给他们带来的帮助,就逐渐提升了估算意识。

我在估算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困惑和建议:
困惑:
1、能口算的还需要估算吗?
2、如何改变学生先算后估的现象?
建议:
是否可以在每个学段的每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检测时都加估算内容,这样老师和学生会更重视估算教学。

总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不仅自己要深刻的感受到估算在生活、工作中的价值,而且在教学中也要自觉地去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训练他们的估算策略,不断提高他们的估算技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