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第五课《黄河颂》知识梳理!5、黄河颂知识点梳理复习+考点分析【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

光未然(1913—2002),本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诗人、文学评论家。

主要作品有歌词《五月的鲜花》、组诗《黄河大合唱》、长篇叙事诗《屈原》等。

1949年后,一直在北京从事文艺活动。

先后担任《剧本》《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以张光年署名发表了大量文学、艺术评论。

文章立论谨严,文风洒脱。

㈡写作背景1938年,光未然(张光年)在前往延安的途中,经过黄河,目睹了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这些激发了诗人为黄河高歌的诗情,写出了长诗《黄河吟》。

后经冼星海谱曲,这部极具民族精神的音乐巨作《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陕北公学大礼堂成功首演。

从此,《黄河大合唱》激荡的歌声传遍了全国,激发了中国军民的抗日热情。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32个)⑴冼星海(xiδn);⑵气魄(pδ);⑶巅(diαn);⑷狂澜(IGn);(5)浊流(ZhU6);⑹宛转;(7)九曲连环(qu);(8)劈(pi););⑩一泻万丈;(11)浩浩荡荡;⑫哺育(bu);(13)榜样。

㈡词语释义⑴九曲连环: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

⑵一泻万丈:瀑布飞流直下的气势。

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

也比喻文笔或曲调气势奔放。

【诗歌主旨】诗人借歌颂黄河,歌颂我们伟大的民族,歌颂中华民族顽强奋斗的精神和不屈的意志,激励中华儿女像黄河一样“伟大坚强”,表达了中华儿女坚定的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内容概括】作者从黄河的自然特点(气势磅礴、惊涛澎湃)、地理特征(九曲连环、绵延万里)、黄河对中华民族的贡献(中华民族的摇篮、民族的屏障、激励着中华民族)等方面赞美了黄河一往无前的英雄气魄。

【写作特色】㈠抒情方式:直抒胸臆作者在诗歌中直抒胸臆,表达了对黄河的赞美之情,具有极强的号召力和感染力,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黄河颂__原文

黄河颂__原文

黄河颂之南宫帮
珍创作
作者:光未然
我站在高山之巅,
望黄河滚滚,
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
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
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
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
在你的身边饰演!
啊,黄河!
你是伟大坚强,
像一个巨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
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
你一泻万丈,
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养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典范,浩
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
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
将要在你的哺养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
将要学习你的典范,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初一语文《黄河颂》

初一语文《黄河颂》
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
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 了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这些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 的发展,为古代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黄河流域的历史变迁
黄河流域历经多次战乱和自然灾害,但文明始终得以传承 和发展。从秦汉到唐宋元明清,黄河流域一直是中国政治、 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应用三
“黄河精神”所蕴含的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品质可以激励我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的心 态和坚定的信念,不断追求进步和发展。
谢谢
THANKS
06
小组讨论
学生探讨“黄河精神”的内涵和时代意义,联 系现实生活,思考如何在当今时代传承和弘扬 “黄河精神”。
分享个人阅读心得和感悟
心得体会一
在阅读《黄河颂》时,我感受到了作者对黄河的深厚感情和对 中华民族精神的赞美。这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民族。
心得体会二
通过阅读《黄河颂》,我学习到了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文 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这对我今后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心得体会三
《黄河颂》中的“黄河精神”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的精神品质。这种精神将激励我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进取、奋发向上。
思考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应用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以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应用二
通过学习《黄河颂》,我更加明白了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积极参与各种爱 国活动,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们在经济发展中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03
文化自信
黄河作为中华文化的象征,其精神内涵对于增强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传承和弘扬黄河精神,可以增强民族自

黄河颂古诗

黄河颂古诗

黄河颂古诗
黄河水悠悠,穿过大山沟。

波浪滔滔不息,水声响彻云霄。

泛舟三千里,水浸大地泽。

黄河之水宽广,可比抱海腹中页。

民生离不开黄河,历史深藏黄河。

世代赖其赐予,文明因它得以繁华。

黄河曾有何等辉煌,孕育了中华的伟大。

沧桑岁月见证了她,流淌百年不改灿烂光芒。

河岸两边绿如玉,堤坝高耸守护住。

千年风华永流传,黄河颂在人心中鸣。

黄河之水奔流不息,象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力量。

黄河颂古诗歌中表达了人们对黄河的崇敬之情,赞美了黄河带给人民的福祉和光荣历史。

初一下册《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初一下册《黄河颂》原文及教案

初一下册《黄河颂》原文及教案《黄河颂》原文啊,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又坚强!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歌词)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黄河颂》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整体感知课文的思想感情。

2、领略黄河的英雄气魄,学习诗歌的豪迈风格。

3、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是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和音乐的欣赏,体会黄河雄浑的气魄。

2、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语言感悟内在的气势。

一、导入请一两个同学简要谈谈黄河在中华民族历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性。

欣赏《黄河船夫曲》,并且用简洁的语言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内容(乌云满天,惊涛拍岸,黄河的船夫,在暴风雨中搏战,经过千辛万苦达到了彼岸。

这象征我们伟大的名族和人民突破惊涛骇浪般的重重困难,终于取得辉煌的胜利。

)古往今来,黄河以其雄壮的气势,奔腾在中国大地上,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

歌颂黄河就是歌颂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聆听《黄河颂》那激昂的旋律……二、文学常识1、曲作家冼星海(1905-1945)中国近现代的音乐家1931年考入巴黎音乐院在肖拉·康托鲁姆作曲班学习。

1935年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救国军歌》、《游击军歌》、《茫茫的西伯利亚》、《在太行山上》等各种类型的声乐作品。

《黄河颂》文章赏析及解读

《黄河颂》文章赏析及解读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豪放的抒情风格
《黄河颂》的诗歌风格还表现为豪放的抒情特点。 诗歌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绘,如比喻、 拟人、排比等,使诗歌更加生动有力。同时,诗歌 中的抒情元素也比较丰富,如对黄河的热爱、对黄 河的感恩等,表达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朴素的民歌风格
四、《黄河颂》的现实意义?
四、《黄河颂》的现实意义?
黄河文化的重要性
水资源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的重 要性
四、《黄河颂》的现实意义?黄河化的重要性《黄河颂》是一首讴歌黄河文化的诗歌,黄河作为 中国文明的发源地,拥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 价值。通过《黄河颂》的赞美,可以让人们更加深 刻地认识到黄河文化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保护和 传承这一文明遗产。
三、《黄河颂》的文化内涵?
体现爱国主义情怀
《黄河颂》是一首爱国主义的诗歌,它体现了诗人 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和热爱。在诗歌中,诗人用崇高 的语言赞美了黄河这条神圣的河流,表达了对祖国 的热爱和敬仰。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祖国未来的 美好祝愿,体现了对祖国的无限期望和信心。
{content_image}
4
2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伟大的叙事风格
豪放的抒情风格
朴素的民歌风格
二、《黄河颂》的诗歌风格?
伟大的叙事风格
《黄河颂》是一首具有叙事特点的诗歌作品,通过 对黄河的描绘和赞美,展现了黄河在中国文化和历 史中的重要地位。诗歌的叙述方式庄重肃穆,语言 优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整首诗歌从黄河的源 头开始,以流经的地方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描写和 细腻的表现,展现了黄河的壮丽景象和伟大贡献。
《黄河颂》的诗歌风格还表现为朴素的民歌特点。 诗歌中的语言简单朴素,没有过多华丽的修辞和繁 复的句式。这种朴素的风格与黄河这一民族精神的 象征相得益彰,更贴近人民群众的生活和情感。同 时,这种朴素的风格也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和记忆。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5 黄河颂预习须知一、写作背景1938年11月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带领抗敌演剧三队,从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

途中亲临险滩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

次年1月抵达延安后,诗人酝酿并写出了《黄河大合唱》组诗。

此诗即为组诗八章中的第二篇。

二、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诗人、文学评论家。

1935年为抗战歌曲《五月的鲜花》填词,以深怀忧患与悲愤的文字以及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而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这部音乐作品响彻中华大地。

知识重点一、字音词义烽fēng火:古时边防报警点的烟火,也用来比喻战火或战争。

气魄pò:魄力;气势。

体魄:体格和精力。

巅diān:山顶。

澎péng湃pài:形容波浪互相撞击;比喻声势浩大,气势雄伟。

掀起:揭起,往上涌起。

宛转:文中是“辗转”的意思,指经过了很多地方。

也作“婉转”。

狂澜lán: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

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

哺bǔ育:喂养,培养。

九曲连环:曲折,回环,多弯道。

二、主题概述本文通过赞美源远流长、胸襟博大、气势宏伟的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同仇敌忾、英勇不屈、伟大而又坚强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团结抗战的坚定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三、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节):朗诵词部分,是序曲。

歌颂黄河的“伟大而又坚强”。

第二部分(第2节):歌词部分,全诗的主体。

描写黄河的豪迈气势,歌颂黄河的英雄气概。

四、思考探究1.序曲部分的黄河表现出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作用是什么?伟大而坚强;作用是引出下文的颂歌。

2.歌词部分在“颂黄河”之前,对黄河进行了怎样的描写,哪一个词总领,表现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对黄河进行了远镜头全景概写、近镜头特写、俯瞰全景式总写、纵向描写、横向展开,由“望”字总领,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黄河颂原文与翻译

黄河颂原文与翻译

黄河颂原文与翻译黄河颂是中国作家贺敬之的作品,下面是黄河颂的原文:汉献帝永平十三年春,太尉何进领大军塞外击胡,上表告捷。

帝召公卿东堂,令进御座。

宴罢,进独留。

赐进劒履,慷慨然诵道:我将仕宦,举贤使能。

敕令河清。

乃大修河防之工。

喧朋议纾纷。

夏声冰裂,景被以武装。

弱夫凯歌,普天萧瑟。

身驰人念,宛尔须臾。

佳邑嵩镜,黄河穿宕。

山川酿秀,水气薄濛。

力犹倍新,腾旃一狂。

天不负智士英勇。

毅然确定。

剖符扬军,辩让论空。

元气昭彰,违流阻洞。

百赖皆忘忧穷。

自多以东,取息安龙。

巨浸京恩,兴见丹功。

此至而妖物丧凶。

楼船弔构,璧阃锋刃。

朝献千铢,野支百千。

羽旐茂纂,宝策盈屏。

辟易再来,祠逞异梦。

汉献帝永平十三年秋汉灵帝即位时,黄河改道北流,废津漳,复注之。

庙祀群臣。

各以衷惟忠。

我先奉诏,进赍菲薄。

乃向則心扰。

且渤泽之会,安可为宿?败其翻碣,实要须陆。

名山海胜,云卧众物。

大鲸翻波,浩浩若冢。

撷魚珠菜,蝉麦不寿。

绿树朝元,清淮秋室。

湖阳斜月,洛阳寒日。

金刀荡草,公署显显。

豹尾采芹,翊赓黼谟。

吏民幽魂,羣类咸葬。

几世业淆,早晚近修。

凤凰恢恢,霜月寒头。

岁献青筍,归参大赋。

翻译:汉献帝永平十三年的春天,大将军何进带领大军去边塞击败胡人,上表报捷。

帝王召集朝臣于东堂,命令何进前往皇帝的御座。

宴会结束后,只有何进留下。

皇帝赐予何进剑和靴子,何进激动地朗读道:当我从政,举贤使才。

下令整治河道清淌。

充满人声,讨论不休。

夏天冰裂,景象武装。

虽然攻杀弱小之夫,世界仍是荒凉。

追寻我的成功,广被人们传扬。

身体奔跑,一切如此匆忙。

美丽的城邑,像秀美的镜子。

黄河在其中蜿蜒。

山川酝酿着水雾稀薄。

力量倍增,一股狂奔。

天空不负智者的勇猛。

果断地确立决心。

解开文书,抗辩争论。

元气显赫,阻碍改变道路。

百事皆忘忧痛。

自东方来取息,安抚龙魂。

宏大的浸润,难以言表的恩宠。

这时妖物失去了凶恶。

楼船销声匿迹,宝瓶闪烁着锋利的刀刃。

朝廷纳入千铢贡品,野外进贡百千。

羽旐繁盛,宝策遍布屏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脚之平崇雄黄 下中原山狮河 掉;;峻,, 头破奔岭从像 东“腾;青一 渤去 龙 于 横 藏 头 海, 门 晋 跨 高 脊 之横 ” 、 宁 原 背 滨穿 而 陕 夏 越 拱 。华 出 之 、 过 起 北,间内青、 平在的蒙、昂 原西高古甘首 ,岳山的两欲 急华深河省跃 奔山谷套的的
《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
《黄河之水天上来》 《黄河对口曲》 《黄水谣》 《保卫黄河》 《黄河怨》 《怒吼吧!黄河》
诗歌朗诵:
一、看视频听读
• 朗读技巧
• 读出节奏和重音,把握语速和语调 •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气势和感情。
诗歌朗诵:
二、学生示范朗读
• 朗读技巧 抓住文章题目,抓住“颂”字,表 达了对黄河的热爱和歌颂。 全诗分成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 注意感情的变化。
诗歌朗诵:
三、男女生分段朗读
序曲部分(朗诵词)
开宗明义,直接点明歌颂黄河 的主题。歌颂黄河的英雄气魄, 歌颂黄河所表现是我们中华民 族伟大而坚强的精神

赏析课文
歌词部分并没有立即开始歌颂,在 “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 文中找出一个字来统领这一部分,应 该是哪个字?统领到哪? • 这些句子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 你认为是从哪些角度写的,表现了黄 河的什么特点?
• • • • •
籍贯:湖北襄阳 职业: 中国诗人、文学评论家 代表作品: 《戏剧的现实主义问题》、 《风雨文谈》、《光未然歌 诗选》 等集。
• 冼星海(1904.6-1945.10.),祖籍广东 省,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 “人民音乐家”之称。
• 《黄河大合唱》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 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 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现 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

惊涛澎湃,
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
近镜头
俯瞰全景
“望”统领
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
向黄河之边; 把中原大地
劈成南北两面。
纵向描写 横向展开
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 次?分别是从那些方面对黄河 进行赞颂的?
•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 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 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 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 层次。
把歌词主体部分分成三个层次:
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 障”?
• 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这首 诗歌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黄河颂
文章结构
绘黄河 颂黄河
中华民族的摇篮 望 惊涛澎湃 浊流婉转 力劈中原 颂 中华民族的屏障 千万条铁的臂膀
抒壮志
增 强 民 族 观 念 发 扬 民 族 精 神
肖 草 《 卜 算 子 黄 河 》
一 任 沧 桑 岁 月 多 , 尽 在 长 河 岸 。
溅 不 入 春 时 , 却 把 暖 春 唤 。
已 过 悬 崖 万 仞 山 , 犹 有 惊 涛 溅 。
天 外 挂 飞 川 , 骇 浪 生 素 幔 。
长 虹 饮 涧
·
• 作者:光未然 原名:张光年
• (1913~2002.1.28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