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导学案
高二语文下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2篇

高二语文下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高二语文下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精选2篇(一)课程名称:高二语文下册《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课时安排:预计2小时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作者庄子的思想观点,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2.培养学生对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课文,让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1.深入理解文章的哲学思想。
2. 高效运用修辞手法进行文学鉴赏。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组讨论法、示范引导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教材、黑板、PPT等教学过程:Step 1 课前准备(5分钟)1. 教师准备好课本、PPT和其他教学用品。
2. 将关键字和难点标记出来。
Step 2 导入(10分钟)1. 教师先通过引入一些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通过PPT展示一幅画面,让学生猜测画面所表达的意义。
引导学生进入到本课的主题。
Step 3 阅读理解(15分钟)1. 教师让学生先默读文本,然后回答一些基础的理解题,如“课文的标题是什么?有什么含义?”“课文的内容是什么?”等等。
2. 通过讨论学生的答案,澄清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疑问。
Step 4 课文解读(20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详细解读课文的意义,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2. 引导学生参与到解读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
Step 5 修辞手法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一些在课文中出现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和反问等。
2. 通过PPT展示实例,要求学生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和效果。
Step 6 学生活动(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下课文中的“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个观点是否符合他们的想法。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言。
2. 学生发言: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发言表达他们的观点。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导学案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⒈理解帕斯卡尔“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比喻及对人生的意义。
⒉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尝试片段式的议论文写作中融入我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讨论、读写结合,围绕“人是思想的苇草”的话题,对人生有新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著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读写结合,尝试片段式的议论文写作中融入我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理解帕斯卡尔“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著名比喻所体现的思想对人生的意义。
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是法国十七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从小到大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病痛始终折磨着他,他曾经一度瘫痪在床,经常昏厥过去,他长期患有恶性胃溃疡,在生命的晚期又处在一种精神崩溃的的边缘。
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离开了他,姐姐母亲般地关怀弥补了幼年的不幸。
妹妹雅奎琳,受到哥哥的影响,在父亲去世的时候进了修道院。
他与妹妹之间一直有着一种相通,一种思想上的高度一致,他们互相认同,互相鼓励,在交流中相互影响,自己对上帝的皈依使得妹妹遁入基督,这使他深感内疚,进入了另一种矛盾,他热爱上帝,把自己交付给上帝,但是当妹妹追随自己投身上帝的时候,他知道自己从此失去了妹妹。
父亲和妹妹,生命中两个挚爱的人相继离去,他陷入了极大的孤独和绝望。
爱与失去构成的矛盾深深地折磨着他。
他对身体病痛的体验开始了对于生命的关注和思考,他肉体带来的痛苦使他过早地开始了思考的历程。
他一生体弱多病,只活了39岁,但在身后却留下了高耸的纪念碑。
关于数学的问题,关于物理学的问题,在很早的时候就吸引着这个少年的兴趣,这兴趣使他提早开始了自己的科学生涯:他还是一个11岁的不谙世事的少年的时候,就写了论文《论声音》,发现了欧几里德第32命题,16岁写了《论圆锥曲线》,完成了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导学案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考延伸】天涯社区中有这样一个帖子,请阅读并完成问题。
文/王人龙很偶然的机会,在书店的一个角落里结识了帕斯卡尔。
之所以买下这本书,是因为封面的一句话,“人因为思想而伟大”。
这让我有幸认识了这位伟大的思想界的先知。
帕斯卡尔并非仅仅是一名思想家,他同时在数学、物理、哲学等多个领域有所建树。
帕斯卡尔绝对是个“天才”。
然而帕斯卡尔更像是一位天父,先知。
帕斯卡尔是伟大的人物,他的伟大源自于他的思想。
也许很多人都会思考,而帕斯卡尔的这种思考是可怕的,因为他洞察了人类的一切行径。
帕斯卡尔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如果没有带着思想去生活,那么,他只能是活着,而不是生活,更不可能有富有意义的人生。
人类具有思想性的这一特征正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庸俗的娱乐与生带不来死带不去的功名,孩子们也越来越习惯成为一个机器,他们厌恶深奥的知识,也厌恶思考。
人们越来越像根芦苇,不过他们已经没有“武器”了,失去了最宝贵的财富——思想。
帕斯卡尔比现在的我们早来到这个世界380多年,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他是一个落伍者。
他的哲学思想在今天依然适用。
如果你阅读过《帕斯卡尔思想录》,就会明白维克多·吉罗为什么要说“如果整个法国文学只能让我选择一部书留下,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留下《思想录》。
”回帖: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人也是,所不同的是人类会思考。
现在我们的这种本事越来越在失去作用。
人应该怎样的活着,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吗?帕斯卡这个美丽的比喻已传世近400年,可还是有人认为对人只需要象猪一样养活就行.当你在仰慕帕斯卡尔到以其为天父、先知时,恰恰是背离了他的思想,变成了“一根不能思想的苇草”。
或者,更乐观些,是“一根只能奴性思想的苇草”。
芦苇是会被压伤的,思想也是会被周围的环境所影响的人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快乐.庸俗而快乐地活着,与痛苦地思想,大家愿意选择哪一个呢?阅读后,你可以给上面的任意一个帖子添砖加瓦,写一写你的感悟;也可以写你自己的想法,可以只说说你的随感,对现实的思考,甚至可以对质疑帕斯卡尔进行质疑……一句话也可,两句话也可。
10《短文三篇之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4第三单元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其作品;摘抄名言警句,增加文学积累。
2.通读课文,画出文中有哲理的语句,理解文章的基本观点。
3.体会文章的深邃哲理,认识作者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观点,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4.领悟文章的哲理美和语言美。
学习重点:1体会文章的深邃哲理,认识作者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观点,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2.领悟文章的哲理美和语言美。
教学方法:导学;自读;讨论;展示;讲评。
教学条件:教材;导学案;黑板;课件;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预习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理清思路;2.了解作者及作品;3.完成导学案基础部分。
二、检查预习(一)论说文1、特点随笔是散文中特殊的一种,写随笔就像与邻家谈心般轻松,没有任何的负担,没有华丽的辞藻,严密的结构。
随笔的形式:可以不受体裁的限制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随笔也不受字数的限制,篇幅长短皆由内容而定。
内容:随笔最重要的是要表达出写作的意图,或是一种快乐的心情,或者是一点小感悟,或是一个新观点……2、随笔与散文随笔主“理”,重“讲谈”色彩,较为冷静;而散文主“情”,重“自白”色彩,较为热烈。
随笔面向人生,咀嚼人生况味,重哲理感悟;而散文面向内心,剖露人性奥秘,重生命体验。
随笔讲求“文化”品位,读之能增人智慧,令人玩味不尽;而散文崇尚“人性”深度,读之能开启性灵,使人净化灵魂。
(二)作者作品布莱兹·帕斯卡尔(1623-1662),是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
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
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
1670年《帕斯卡尔思想录》一书在法国首版。
该书以其论战的锋芒、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而成为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法国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导学案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导学案【自主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
2、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3、把握文章主旨“人因有思想而伟大”的深刻内涵。
【自主学习重难点】捕捉关键信息对文中深邃思想的理解。
【相关知识链接】一、帕斯卡尔(1623—1662)-------法国17世纪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
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定理、帕斯卡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定律”等均是他的贡献。
他还发明了加法器,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计算器,他改进了托里拆利的水银气压计。
他同时还是近代概率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是《给外省人》和《思想录》,前者常被看做是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后者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成为人因思想而伟大的一个明证。
其《思想录》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帕斯卡尔有言:“我们人类的全部尊严就在于思想。
”帕斯卡尔指引人的力量在于他的心灵。
读《帕斯卡尔思想录》,是一次走进大师的心灵之旅,能帮助人从精神的噩梦中苏醒。
二、关于《思想录》《思想录》集中了帕斯卡尔对于人生和宗教等问题的沉思与感悟,以其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隽永已经成为思想文化史上的古典著作。
本文节选自《思想录》的第六编“哲学家”,侧重于对思想之价值的体认。
世界上最伟大的随笔经典,畅销四百年,被译成几乎所有文字。
帕斯卡尔以其揭示矛盾的方法,反复阐述了人在无限大与无限小两个极限之间的对立悖反,论证了人既崇高伟大又十分软弱无力这一悖论,天才地揭示了人因思想而伟大这一动人主题。
【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先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2、理解课文,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大意【文本研习】:1、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
”2、文章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导学案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导学案《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内容,并体会用形象化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
2.通过交流讨论,把自己的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理解作者思想的深邃。
3、体悟帕斯卡尔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帕斯卡尔“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著名比喻所体现的思想对人生的意义。
难点:理解帕斯卡尔“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著名比喻所体现的思想对人生的意义。
【学法指导与使用说明】1、品读文本,借助导学案充分预习,以备课堂讨论、质疑。
2、认真书写,独立完成,用时30分钟左右,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名句积累】1.我思故我在——笛卡儿2.思想的启发使人类摆脱了奴役,进入了自由的王国。
——爱默生3.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思想,利剑总是败在思想手下。
——拿破仑【导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1、作者:布莱兹·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1623-1662)是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
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
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
1670年《帕斯卡尔思想录》一书在法国首版。
该书以其论战的锋芒、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而成为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著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法国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
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2、给加点字注音苇草()畜生()囊括()3.词义辨析必须必需必须:副词,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
如:正是由于这个缘故,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
必需: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
如:"狄德罗效应"给人们一种启示,对于那些非必需的东西尽量不要。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教学设计1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篇名言的内容和寓意。
2.理解人类文明的特征和重要性。
3.明白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4.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名言《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主要内容包括:1.名言的寓意和含义。
2.人类文明的特征和重要性。
3.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启示、讨论、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教学活动。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您是否听过这样一句话: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您觉得这句话有何含义?我们今天就来一起探究一下。
2.学习环节(1)教师向学生阐述名言的寓意和含义:在西方哲学史上,笛卡尔以这句话来总结人类的思想活动。
苇草是柔软而坚韧的,很容易被风吹弯,同时又很难被摧毁,我们也正是这样:是柔弱而坚韧的。
人是可以想象、思考、推理、创造的,就是我们所说的“能思想的苇草”。
(2)教师通过图片展示和课件引导学生琢磨人类文明的特征和重要性:人类文明的特征有哪些?人类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有何重要意义?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加深对人类文明的认知和了解。
(3)教师运用案例分析、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像文艺复兴和科学革命等都是人类思想的产物,这些思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4)教师通过四种思维模式:推理、逆向、归纳和类比,分类时运用思维导图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巩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在教室内自由探究,搜集有关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材料并撰写作文。
四、教学评价通过齐步走、小组讨论、笔试等多种方式,对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人类文明和思想的认知还不够深入,需要更加深入浅出的教学方法来引导他们。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高二下册语文教案: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学目标
1.理解“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意义和内涵。
2.了解作者杜克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3.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提升阅读和理解能力。
4.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其以人为本的思想品质。
教学内容
•杜克的《莎莉的情人》
•课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教学流程
导入环节
1.通过介绍杜克的《莎莉的情人》,引导学生了解作者之一杜克以及其文学创作。
2.引入本堂课的主题——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正文教学
1.阅读课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2.分组进行文学鉴赏,提高学生文学品味和阅读水平。
3.回归课文主题,分析“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内涵和意义。
4.引导学生思考,把“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探讨其现实意义。
总结回顾
1.总结学生对“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理解和认识。
2.概述杜克对人性的思考和表现。
3.最后,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身边人和事,用以提升其人文素养。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杜克的《莎莉的情人》为导入,引出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篇课文。
通过阅读和文学鉴赏,学生对“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的内涵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同时,通过把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标都在加强学生对人文素养的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嫩江一中高一语文导学案必修三《短文三篇》之
《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导学案
设计(主备人)宋立晶审核人授课时间
学生姓名学号课前批改课后批改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理清思路、概括主旨的训练,培养、锻炼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2、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的基础上,理解散发思想华彩的语句。
3、体会用形象化语言阐释抽象道理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围绕“人是思想的苇草”的人文话题,通过组织讨论,要求学生把自己的人生积累和经验带入文本,与文本化为一体,并能演绎自己的认识。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了解着名思想家对人生价值与意义的看法,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
【学习重难点】
理解帕斯卡尔“人是能思想的苇草”的着名比喻所体现的思想对人生的意义【知识链接】
帕斯卡尔
帕斯卡尔是法国17世纪最具天才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
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
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
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
1670年《帕斯卡尔思想录》一书在法国首版。
该书以其论战的锋芒、思想的深邃以及文笔的流畅而成为世界思想文化史上的经典着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认为是法国古典散文的奠基之作。
它与《蒙田随笔集》《培根人生论》一起,被人们誉为欧洲近代哲理散文三大经典。
了解背景
17世纪的法国处于宗教统治时期,神权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
1655年,雅尔修道院的神父德·沙西对埃比克泰德与蒙田之间的辩论提出看法:埃比克泰德正确地认识到人的使命在于追求和遵循上帝(神),但当时他认为人有力量凭自身追寻到上帝和得到幸福时,就不免于骄傲和自负了,相反,蒙田这个怀疑论者则很好的地认识到人的无能为力,但当他逃避痛苦和死亡,不去努力追寻上帝和永恒时,则又流于怠惰了。
帕斯卡尔认为要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在此基础上,开始着手写《思想录》。
【教学过程】
1、导入
(多媒体播放《在水一方》主题曲)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听这首歌可以想象到成片的芦苇独守江边,在风中摇曳。
那瘦瘦的筋骨,青青的枝叶,肆无忌惮的张扬着绿的野性,任凭狂风揉摇,任凭暴雨击打。
那逆流而上寻找佳人的少年,撑着长篙,荡着轻舟,映衬着茂密的芦苇,造就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句!2000多年以后,法国哲学家帕斯卡尔同样在见到芦苇后灵光一现,咏出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样的至理名言。
2、合作探究及展示
(1)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A)
明确: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
(2)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喻?(B)
明确: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
这样比喻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
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
(3)文章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正是由于它而不是由于我们所无法填充的空间和时间,我们才必须提高自己”。
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C)
明确:人有一种希望,就是填充空间和时间,即希望自己占有更大的空间和时间。
但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人占有多少空间都没有用;人无法避免死,因此也占不了多长时间。
人的尊严不在于填充空间和时间,而在于思想。
思想有深浅高下之分,高明的、有深度的思想才能使人获得力量,体现出人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努力,显示出人的独特性和魅力,也即获得人在自然万物中的“尊严”。
因此,要“努力好好地思想”,“提高自己”。
(4)文章说:“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
这就是道德的原则。
”试对这句话做一点说明。
(C)
道德,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
道德通过对社会的或一定阶级的舆论对社会生活起约束作用。
作者把“努力好好地思想”作为道德的原则,说明作者思想的高度重视。
(5)理解品味“我占有多少土地都不会有用,由于空间,宇宙便囊括了我并吞没了我,有如一个质点:由于思想,我却囊括了宇宙。
”(C)
明确:人无法填充时间和空间,在空间无限大的宇宙面前,人显得微不足道。
但人有思想,思想是没有边界、不受限制的,它可以以整个宇宙作为思考的对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囊括了宇宙。
(6)本文在表达上有何特点?(D)
明确:细读本文可以看出,帕斯卡尔也是一个伟大的散文家。
尽管看上去散漫零碎,只是一些只言片语,实际上都是思想和心血的结晶,一句话便可能是一种伟大思想的精炼表达。
可以这样说,帕斯卡尔的思想是深邃和复杂的,
但他的叙述和表达却是明细和简洁的,因此,言简意赅正是帕斯卡尔的行文风格。
对于这位一面哭泣一面追求的思想家,他那深刻的洞察力和优美的洗练风格已经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了。
【课堂小结】
能够在苦难与困顿时不放弃思想的人,才是真正的思想者。
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选自《思想录》,是帕斯卡尔记录偶尔闪现的思想。
这些零星无序的思想真实而细致,体现帕斯卡尔思想的光芒。
其实在我们的学习中,生活当中,只要积极思考,做一个有心人,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如果我们善于思考,随时捕捉和保留偶然闪现的思想,即使是零星无序的也可以!有朝一日,再回过头去看看自己整理的思想火花,那将别是一番滋味。
【延伸拓展】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