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节选)》精品导学案
《威尼斯商人》导学案

《威尼斯商人》导学案主备人:王晓丽审核人:九年级语文备课组时间:2013-4《威尼斯商人》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剧本知识,培养学生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兴趣。
2、认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的性格特征。
3、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和丰富生动的特点,了解夸张、对比等戏剧技巧。
二、学习重点:1、把握戏剧冲突,理解戏剧情节在戏剧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
2、体会莎剧富于个性化、生动优美、文采斐然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技巧。
三、知识链接1、戏剧的分类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划分:话剧、歌剧、舞剧。
按剧情繁简及结构划分:多幕剧、独幕剧。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划分:历史剧、现代剧。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划分:喜剧、悲剧、正剧(悲喜剧)。
2、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它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受时间限制,篇幅不宜过长,人物不宜太多,场景不能过多变换。
必须有情节(即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剧本的语言分为舞台说明和台词。
3、莎土比亚(1564---1616),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人文主义戏剧家和诗人。
马克思赞誉他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有“英国戏剧之父”之称,被人们尊称为“莎翁”,是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著名剧作有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悲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四大喜剧),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历史剧《亨利五世》等。
4、四大吝啬鬼:莎士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莫里哀喜剧《悭吝人》里的阿巴公,巴尔扎克小说《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以及果戈理小说《死魂灵》里的泼留希金,同称为“世界四大吝啬鬼”。
这四大吝啬鬼,泼留希金的迂腐,葛朗台的狡黠,阿巴公的多疑,夏洛克的凶狠,构成了他们各自最耀眼夺目的气质与性格。
《围城》里的李梅亭,徐复祚的《一文钱》吝啬鬼卢至,在庄子寓言故事《外物》篇中的监河侯,《儒林外史》中的严监生,被同称为“中国四大吝啬鬼”。
威尼斯商人导学案

苑陵中学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话剧的有关知识。
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
3.能理清剧本的思路,找出人物关系,并能概括文中的人物形象。
一、预习导学1、生字注音恻.隐()尊翰.()疱.代()癖.( ) 稽.( ) 砥.( ) 怜悯.( ) 诉.讼( ) 刽.子手( )2、词语积累恻隐:遍稽群籍:折衷是非:庖代:中流砥柱:3、叙述故事梗概。
理清情节和人物之间的关系。
二、合作探究:1、这场矛盾冲突的集中点在哪里?2、化解这场矛盾冲突的关键人物是谁?她是如何使矛盾冲突发生剧烈的变化的?3、①夏洛克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②作者对他抱什么态度?我们怎么看待作者的态度?③你对夏洛克抱什么态度?假如有机会遇到他,你想对他些什么?4、安东尼奥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怎样评价他?5、请你概括一下鲍西娅的思想性格特点,并说说你根据什么做出这样的判断?请你评价鲍西亚这个人物形象。
三、找出个性化的语言并进行品析四、练习反馈:阅读《囚绿记》(节选)一文,回答问题。
①我住在北平的一家公寓里。
……这房间靠南的墙壁上,有一个小圆窗,直径一尺左右。
窗是圆的,却嵌着一块六角形的玻璃,并且左下角打碎了,留下一个大孔隙,手可以随意伸进伸出。
圆窗外面长着常春藤。
当太阳照过它繁密的枝叶,透到我房里来的时候,便有一片绿影。
我便是欢喜这片绿影才选定这房间的。
当公寓里的伙计替我提了随身小提箱,领我到这房间来的时候,我瞥见这绿影,感觉到一种喜悦,便毫不犹疑地决定下来,这样了截爽直使公寓里伙计都惊奇了。
……………………②我快活地坐在我的窗前。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留恋于这片绿色。
我开始了解渡越沙漠者望见绿洲的欢喜,我开始了解航海的冒险家望见海面飘来花草的茎叶的欢喜。
人是在自然中生长的,绿是自然的颜色。
③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看它怎样伸开柔软的卷须,攀住一根缘引它的的绳索,或一茎枯枝;看它怎样舒开折叠着的嫩叶,渐渐变青,渐渐变老,我细细观赏它纤细的脉络,嫩芽,我以揠苗助长的心情,巴不得它长得快,长得茂绿。
《威尼斯商人(节选)》教案

布置与课文相关的写作任务,如读后感、人物分析等,培养学生的写 作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课后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莎士比亚其他经 典作品
如《哈姆雷特》、《奥赛罗》 等,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莎士 比亚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内涵。
相关主题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与课文主题相关 的文学作品或非虚构作品,如 关于人性的探索、道德与法律 的冲突等,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和思考角度。
05
作业与拓展
课堂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根据课程内容,布置相关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点,提高理解 和应用能力。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课文中的主题、人物形象、情节发展等 进行深入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角色扮演
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 提高学生的表演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剧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引 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 生观。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 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介绍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包括社会政治环境、经济发展状况和 文化氛围等,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思想。
作者介绍
简要介绍作者莎士比亚的生平、创作特点和文学地位,让学生了 解作品背后的创作力量。
文学评论与赏析
提供一些文学评论和赏析资料 ,指导学生如何深入分析和评 价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的文学 批评能力。
跨学科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与文学相关的其 他学科书籍,如心理学、历史 学、哲学等,帮助学生从多角 度理解文学作品和现实世界。
06
教学资源与工具
教学资料
教材
《威尼斯商人(节选)》原文及注释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威尼斯商人(节选)》导学案

《威尼斯商人》教学目标:1、速读、梳理情节,理解并学会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2、阅读、研讨,品味莎士比亚戏剧语言,感悟主题。
3、评析人物,感受剧本的人文主义精神。
能力目标:1、重点:分析戏剧的矛盾冲突。
2、难点:理解戏剧冲突的作用。
德育目标:评析人物,感受剧本的人文主义精神。
教学程序一、情境导入1、课前播放话剧视频,创设情境。
2、导出课题,投影“剧本常识”: 戏剧是与诗歌、散文、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样式,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反映的矛盾冲突更加尖锐突出。
二、感知情节1、学生读注解,了解之前故事梗概。
2、速读课文,提示:注意人物和情节变化。
3、学生梳理并介绍出场人物及其身份、彼此关系,看“人物”投影概述故事情节。
预设:前半部分:夏洛克执意报复,一定要按约处罚。
(前半场是夏洛克的戏)后半部分:鲍西娅智挫夏洛克,最后取得胜利。
(后半场是鲍西娅的戏)问:冲突双方矛盾的焦点是什么?(板书:一磅肉。
)4、想一想,说说这戏剧情节具有哪些吸引人的特点?(如悬念、急转、夸张、冲突等。
)【反思:此问题有风险,慎用。
】三、探究戏剧冲突投影问题组,学生再读剧本,小组合作探究:1、冲突与情节:(1)冲突的起因是什么?(仇恨和友爱)【反思:追问“安东尼奥为何侮辱夏洛克”,败笔之二。
】(2)围绕“一磅肉”,情节是如何一步步展开的?(追问:何处是转折点?何处是高潮?)(3)冲突最后是如何解决的?(一方战胜另一方。
)追问:能不能有别的解决方式?2、多角度分析:这场冲突的实质是什么?(商人和高利贷者、犹太人和基督徒、威尼斯人和异邦人、善与恶。
)3、通过冲突揣摩人物:你对夏洛克有什么评价?鲍西亚有哪些令人喜爱的个性特征?4、通过冲突感悟主题:你认为这剧本要表达什么思想?预设:谴责仇恨和残忍,赞美友谊和仁爱;通过威尼斯法庭审理夏洛克诉讼的场面,揭露了高利贷者自私自利、冷酷无情,赞美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鲍西娅等人的仁爱、勇气和智谋。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3课 威尼斯商人(节选)导学案 新人教版

第13课威尼斯商人(节选)第一课时【明确目标】1、了解剧本知识,培养学生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兴趣。
2、鉴赏波澜起伏的戏剧情节,把握紧张激烈的戏剧冲突。
【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的生字词。
恻.隐( ) 豁.免( ) 癖.好( ) 凛.然( ) 腌臜..( ) 稽.首( ) 庖.代( ) 甘霖.(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钧裁:怜悯:怨毒:恻隐:心如铁石:万恶不赦:遍稽群籍:折衷是非:中流砥柱:凛然生畏:有例可援:深悉无遗:少年老成:【合作探究】1、分角色朗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剧情。
2、跳读课文,梳理课文结构。
3、这场戏的矛盾冲突集中在哪些人身上?是围绕什么纠纷进行的?【当堂反馈】1、这场戏是怎样一步步将矛盾矛推向高潮的?2、化解这场矛盾冲突的关键人物是谁?她采用什么方法使这矛盾冲突发生剧烈的变化?【拓展提升】《威尼斯商人》是一部著名喜剧,是莎士比亚早期的重要作用,它表达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课后检测】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
第二课时【明确目标】1、认识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把握夏洛克、鲍西娅的性格特征。
2、体会莎士比亚戏剧语言的个性化和丰富生动的特点,了解夸张、对比等戏剧技艺。
3、了解作者的人文主义思想,学习安东尼奥友情至上、鲍西娅见义勇为的精神。
【自主预习】1、通读全文,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每一部分用简要的语言(5个字以内)概括大意。
2、请各用四字短语概括出你对下列人物的印象。
⑴夏洛克⑵葛莱西安诺⑶鲍西娅⑷公爵3、鲍西娅从人道主义出发,有理、有据、有节地与夏洛克展开斗争。
请用两个成语概括她的斗争策略。
【合作探究】1、下列句子全都出自夏洛克之口,从这些语言中,我们可以看出夏洛克有怎样的性格特点?①除非你能够把我这一张契约上的印章骂掉,否则像你这样拉开了喉咙直嚷,不过白白伤了你的肺,何苦来呢?好兄弟,我劝你还是让你的脑子休息一下吧,免得它损坏了,将来无法收拾。
②您要是问我为什么不愿意三千块钱,宁愿拿一块腐烂的臭肉,那我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回答您,我只能说我喜欢这样,这是不是一个回答?要是我的屋子里有了耗子,我高兴出一万块钱叫人把它们赶掉,谁管得了我?这不是回答了您吗?……所以我不能举什么理由,也不愿举什么理由……③难道我单单拿回我的本钱都不成吗?④不,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了去吧,我不要你们的宽恕。
《威尼斯商人》(节选)导学案

《威尼斯商人》(节选)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戏剧知识(见课本附录)2、了解本文戏剧冲突及作用。
3、分析人物性格,赏析语言【课前预习】1.字词: a注音:恻()隐癖()性万恶不赦()腌()臜()越俎()代庖()b掌握词义:恻隐豁免万恶不赦遍稽群籍折衷是非越俎代庖有例可援中流砥柱2.了解作家作品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剧本37部、长诗2首、十四行诗154首。
代表作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等3.了解课文前剧情(见课文首页下面注释);概括课文剧情。
4.质疑:写出预习中遇到的疑难。
5.学习文中画线句子的文采,围绕“爱”或“善良”,说几句有文采话:【课堂学习】一.演剧本,析人物,赏语言《威尼斯商人》(节选)演读巴萨尼奥(齐)初次的冒犯,不应该就引为仇恨。
夏洛克什么!你愿意给毒蛇咬两次吗?安东尼奥:(齐)巴萨尼奥,你跟这个犹太人讲理,就像站在海滩上,叫那大海的怒涛减低它奔腾的威力,责问豺狼为什么害母羊失去它的羔羊而哀啼,或是叫那山上的松柏,在受到天风吹拂的时候,不要摇头摆脑,发出簌簌的声音。
鲍西娅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
犹太人,希望你作几分让步。
夏洛克我只要求法律允许我照约执行处罚。
鲍西娅安东尼奥是不是无力偿还这笔借款?巴萨尼奥(齐)不,我愿意替他当庭还清;照原数加倍也可以;我愿意签署契约,还他十倍的数目,拿我的手、我的头、我的心做抵押;要是这样还不能使他满足,那就是存心害人了。
请把法律变通一下,别让这残忍的恶魔逞他杀人的兽欲。
鲍西娅那可不行,在威尼斯谁也没有权力变更既成的法律;要是开了这一个恶例,以后谁都可以借口有例可援,什么坏事都可以干了。
《威尼斯商人(节选)》导学案

初四语文(下)导学案课题:《威尼斯商人(节选)》课型:新授备课人:邴雪敬备课日期:11.17 审签:张喆上课日期:11.23 审签日期:11.19【导学目标】1、了解戏剧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关注和了解各种文艺表现形式的能力与兴趣。
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
3、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即写作思路)。
【资料链接】一、戏剧简介。
(一)什么是戏剧: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二)戏剧的分类。
按艺术形式表现手法划分:话剧、歌剧、舞剧。
按剧情繁简及结构划分:多幕剧、独幕剧。
按题材反映的时代划分:历史剧、现代剧。
按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划分:喜剧、悲剧、正剧(悲喜剧)。
(三)剧本: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
作用是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戏剧文学(剧本)的特点:(1)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
(2)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3)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性格。
(四)戏剧的结构和情节:戏剧结构分“幕”分“场”,幕是戏剧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场是小于幕的一个情节单位。
戏剧的情节一般分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几部分。
(五)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
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展开、推动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
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二、作者简介。
莎士比亚(1564—1616),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欧洲文学史上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
生于英国一个商人家庭。
语文教案威尼斯商人(节选)教学教案

语文教案《威尼斯商人》(节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威尼斯商人》的背景及作者莎士比亚;(2)能够概括出剧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3)能够分析出剧本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剧本;(2)运用角色扮演、情景再现等方法,体验作品情感;(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的丰富想象力和艺术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兴趣和尊重;(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人性、友谊、爱情等主题;(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剧本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2)剧本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3)莎士比亚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
2. 教学难点:(1)剧本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2)对剧本深刻主题的理解和感悟;(3)莎士比亚在剧中运用的一些特殊舞台指示。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介绍剧本背景、作者及人物关系等基本知识;2.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自主阅读剧本,感知文本;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深入解读剧本;4. 角色扮演法:分角色朗读、表演,体验作品情感;5. 情景再现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剧本魅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剧本背景、作者及人物关系,激发学生兴趣;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剧本,感知文本;3. 讲解分析:讲解剧本中的人物形象、情节脉络、主题思想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4.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剧本的看法和感悟;5. 角色扮演:分组朗读、表演剧本选段,体验作品情感;6. 情景再现:创设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剧本魅力;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剧本的主题思想和现实意义。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总结剧本《威尼斯商人》的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点;2. 请学生阐述剧本的主题思想及现实意义;3. 请学生分析莎士比亚在剧本中的语言特色和艺术手法;4. 选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剧本选段,进行角色扮演表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威尼斯商人(节选)【学习目标】1.了解话剧的有关知识,理清剧本的思路,把握人物关系。
2.了解戏剧冲突在话剧中的作用,把握情节的发展脉络(即写作思路)。
3.了解莎翁作品的语言特点,了解作者通过剧本表达的人文主义理想。
【作者介绍】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诗人、剧作家。
他一生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
主要成就是剧本:历史剧《亨利四世》,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第十二夜》;悲剧《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正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他的剧作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政治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称莎士比亚是:“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并把他的作品誉为“世界艺术高峰之一”。
莎士比亚的作品情节丰富曲折;戏剧场面扣人心弦,独具匠心;人物个性鲜明突出,栩栩如生;语言精彩绝伦,含义深刻。
长期以来,莎剧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研究莎士比亚的生平和著作已成为世界性的一门热门科学。
【正音正字】腌臜庖【朗读课文】万恶不赦不辱使命凛然生畏执法无私中流砥柱鸡犬不宁博学多才【故事梗概】威尼斯富商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好友巴萨尼奥的婚事,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借债。
由于安东尼奥货款给人从不要利息,并帮夏洛克的女儿私奔,怀恨在心的夏洛克乘机报复,佯装也不要利息,但若逾期不还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
不巧传来安东尼奥的商船失事的消息,资金周转不灵,贷款无力偿还。
夏洛克去法庭控告,根据法律条文要安东尼奥履行诺言。
为救安东尼奥的性命,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细霞假扮律师出庭,她答允夏洛克的要求,但要求所割的一磅肉必须正好是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准流血。
夏洛克因无法执行而败诉,害人不成反而失去了财产。
【结构层次】本文是《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全剧共五幕),是全剧的高潮,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敬祈钧裁”),主要写夏洛克。
这部分以夏洛克出场为界又分两层。
前一层通过公爵与安东尼奥的对话,侧面显示了夏洛克的冷酷、凶残的态度;后一层夏洛克登场,他坚持从还债失期人安东尼奥身上割肉,众人劝说、许愿、甚至谩骂,也不能使他改变,从而突出他的阴险、贪婪本质,这时冲突也愈趋激烈。
第二部分,主要是写鲍西娅。
她假扮律师登场,使冲突解决有了转机。
她欲擒故纵,引发夏洛克坠人故意谋害公民的法网,夏洛克转为被动,受到惩罚。
【课文分析】课文节选自《威尼斯商人》第四幕第一场,是全剧的高潮,冲突围绕要不要“按约处罚”展开,写得波澜起伏,扣人心弦。
在这场戏中,夏洛克给人的印象最深,和阿巴贡、葛朗台一样成了世界文学作品最有名的吝啬鬼形象。
夏洛克本是一位贪婪、吝啬、爱财如命的高利贷者,在一磅肉的诉讼中,他凶相毕露,杀气腾腾,对威尼斯最高长官也敢于句句顶辩,毫不退让,成了一个残忍、固执、冷酷无情的复仇者。
为了消灭对手,为了今后更大的利益,连视为生命的钱都可放弃。
因此,他在法庭上的固执和残忍,实际上正是他唯利是图的本性表现。
但是,夏洛克又有其偏狭、愚蠢的一面。
在鲍西娅面前,他利令智昏,一步一步地走向失败,却自以为即将得逞,于是他对鲍西娅百般奉承,五次颂扬。
当他失败后,金钱又立即成了追求的主要目标,捞不到三倍赔款收回本钱也行,而一当他财产被宣布充公,他则哀叹道:“把我的生命连着财产一起拿去吧”,“你们夺去了我养家活命的根本,就是活活要了我的命。
”充分暴露其嗜钱如命的本性。
犹太人夏洛克,一个生动复杂,极端利已的高利贷者的形象,同时具备了冷酷,吝啬,残忍,贪婪,狡诈等多种丑恶的性格特征,他精明,善于经商,视财产为依靠。
作为一名犹太人,夏洛克具有与其他大多数犹太人一样的命运。
在中世纪,犹太人被欧洲各国视为劣等民族,在宗教上受迫害、政治上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和自由、在经济上受到种种限制。
他们在各个历史时期在不同的国家都受到迫害、歧视、劫掠和残杀。
对于自己寄人篱下的处境,他们产生了深深的自卑感,为了生存,为了争得与其他民族平等的地位,他们团结对外,遵守法规,发奋自强。
然而,犹太人精于商务金融,在这个领域中,他们有时不讲人道与道德,充分利用许多别人不屑利用的机会而致富,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只要有机会,只要不违法,不惜做过于残忍,刁钻,卑鄙的事。
夏洛克因为宗教信仰不同而遭受歧视,进而对周围人充满戒备和复仇心理。
这个可怜的犹太商人生活在被基督教徒和贵族包围的社会中,尽管拥有财富却饱受着歧视、侮辱、讥笑。
他仇视身边那些挥霍祖产、生活浪荡的公子哥儿。
于是,当机会来临之际,夏洛克希望能够狠狠地报复一下这个对待他和他的民族不公正的社会。
鲍西娅、安东尼奥、巴萨尼奥等一组人物,是作者极力赞颂的。
安东尼奥是从事海外贸易的年轻商人。
他借钱给人从不要利息,引起高利贷者夏洛克的仇恨。
安东尼奥甘愿冒割肉的危险向夏洛克借钱帮助朋友巴萨尼奥。
他即将受到可怕的刑罚,却始终“默认”、“迎受”,继而要求“爽爽快快”地就刑,为了友谊“从容就死”,“死而无怨”。
巴萨尼奥为了救自己的朋友,甘愿丧失自己的一切。
鲍西娅更是崇尚正义,注重友情,她得知安东尼奥将遭厄运,立即全力以赴设法营救,尤其她的超群出众的才智得到了充分体现。
复习【朗读课文】【思维训练】1.简单地概括剧中人的性格特征。
2.剧中塑造的众多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3.鲍西娅是怎样解决夏洛克与安东尼奥之间的冲突的?你如何看待这个人物?4.课文描绘了哪三个场景?这对人物塑造有什么作用?5.本文丰富生动的个性化的语言表现在哪里?6.怎样认识这场戏的喜剧性?7.用概括的语言说说《威尼斯商人》这出戏矛盾冲突的全过程。
8.怎样理解剧中的戏剧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矛盾?【相关资料】作者写此剧的用意在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中,人文主义思想表露无遗。
在这部作品中,莎士比亚从人文主义的观点出发,对于安东尼奥的“互通有无,从来不讲利息”的做法,对于他为了帮助朋友得到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而不惜倾囊相助甚至签订危及生命的契约的行为表示热情赞颂,而对于夏洛克嗜财如命,贪婪狠毒,极端自私则给予无情揭露。
同样,在鲍西娅三匣选亲的情节中,莎士比亚宣扬的显然是爱情自由的人文主义生活理想。
从以上简单的分析来看,这部作品中虽然包含着对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一些反面现象的揭露批判,但更为主要的还是肯定和歌颂人文主义的生活理想。
整部作品从巴萨尼奥去向鲍西娅求婚开始,到三对恋人的欢聚一堂结束,作者肯定了安东尼奥的慷慨大方和鲍西娅的多情机智,赞美他们无私的友谊,坚贞的爱情,幸福的生活等等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以奇伟的笔触,对英国封建制度走向衰落和资本主义的历史转折时期的英国社会作了十分形象深入的描画,反映出人文主义思想同封建社会以至于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尖锐冲突。
以他的剧作,大胆地批判了封建制度的残酷黑暗及对人性的禁锢,强烈反映了新兴的资产阶级希望建立新型的社会关系和伦理思想的要求。
威廉·莎士比亚(一)莎士比亚是16世纪后半叶到17世纪初英国最著名的作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也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
他共写有37部戏剧,154首14行诗,两首长诗和其他诗歌。
长诗《维纳斯与阿多尼斯》(1592~1593)和《鲁克丽丝受辱记》(1593~1594)均取材于罗马诗人维奥维德吉尔的著作,主题是描写爱情不可抗拒以及谴责违背“荣誉”观念的兽行。
14行诗(1592~1598)多采用连续性的组诗形式,主题是歌颂友谊和爱情。
其主要成就是戏剧,按时代、思想和艺术风格的发展,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早期(1590~1600年):这时期的伊丽莎白中央主权尚属巩固,王室跟工商业者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尚在发展,1588年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后国势大振。
这使作者对生活充满乐观主义情绪,相信人文主义思想可以实现。
这时期所写的历史剧和喜剧都表现出明朗、乐观的风格。
历史剧如《理查三世》(1592)、《亨利三世》(1599)等,谴责封建暴君,歌颂开明君主,表现了人文主义的反封建暴政和封建割据的开明政治理想。
喜剧如《仲夏夜之梦》(1596),《第十二夜》(1600)、《皆大欢喜》(16O0)等,描写温柔美丽、坚毅勇敢的妇女,冲破重重封建阻拦,终于获得爱情胜利,表现了人文主义的歌颂自由爱情和反封建禁欲束缚的社会人生主张。
就连这时期写成的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也同样具有不少明朗乐观的因素。
中期(1601~1607年):这时英国农村的“圈地运动”正在加速进行,王权和资产阶级及新贵族的暂时联盟正在瓦解,社会矛盾深化重结,政治经济形势日益恶化,詹姆士一世继位后的挥霍无度和倒行逆施,更使人民痛苦加剧,反抗迭起。
在这种情况下,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越来越加剧,创作风格也从明快乐观变为阴郁悲愤,其所写的悲剧也不是重在歌颂人文主义理想,而是重在揭露批判社会的种种罪恶和黑暗。
代表作《哈姆雷特》(16O1)展现了一场进步势力与专治黑暗势力寡不敌众的惊心动魄斗争。
《奥赛罗》(1604)描写了一幕冲破封建束缚又陷入资本主义利己主义阴谋的青年男女的感人爱情悲剧。
《李尔王》(1606)描写刚愎自用的封建君王在真诚和伪善的事实教育下变为一个现实而具同情心的“人”的过程。
《麦克白》(1606)则揭露权势野心对人的毁灭性腐蚀毒害作用。
这时期所写的喜剧《终成眷属》、《一报还一报》等也同样具有悲剧色彩。
晚期(1608~1612年):这时詹姆士一世王朝更加腐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莎士比亚深感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乃退居故乡写浪漫主义传奇剧。
其创作风格也随之表现为浪漫空幻。
《辛白林》(1609)和《冬天的故事》(1610)写失散后的团聚或遭诬陷后的昭雪、和解。
《暴风雨》(1611)写米兰公爵用魔法把谋权篡位的弟弟安东尼奥等所乘的船摄到荒岛,并宽恕了他,其弟也交还了王位。
一场类似《哈姆雷特》的政治风暴,在宽恕感化中变得风平浪静。
(二)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 beare 1564~1616)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
出生于沃里克郡斯特拉特福镇的一个富裕市民家庭,曾在当地文法学校学习。
13岁时家道中落辍学经商,约1586年前往伦敦。
先在剧院门前为贵族顾客看马,后逐渐成为剧院的杂役、演员、剧作家和股东。
1597年在家乡购置了房产,一生的最后几年在家乡度过。
马克思称莎士比亚为“人类最伟大的天才之一”。
恩格斯盛赞其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与情节的生动性、丰富性。
莎氏的作品几乎被翻译成世界各种文字。
1919年后被介绍到中国,现已有中文的《莎士比亚全集》。
崭露头角钟情剧作威廉·莎士比亚于1564年4月出生于英国中部活里克群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特福镇。
小镇上有一所文法学校。
莎士比亚从七岁起就在这所学校里受教育,直到13岁时家道中落才辍学回家,前后将近有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