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8-2019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双基限时练13

合集下载

1415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双基限时练+课后撷珍+综合测试卷(22份打包)双基限时练8

1415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双基限时练+课后撷珍+综合测试卷(22份打包)双基限时练8

双基限时练(八)项脊轩志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扃.牖(jiōnɡ)修葺.(qì)栏楯.(shǔn) 栖.息(xī)B.象笏.(hù) 先妣.(bǐ)阖.门(hé) 老妪.(ōu)C.尘泥渗.漉(shèn) 长号.不自禁(háo)异爨.(cuàn) 冥.思(mínɡ)D.万籁.(lài) 偃.仰啸歌(yǎn)逾.庖(yú) 呱.呱而泣(ɡuā)解析A.“栖”应读qī;B.“妪”应读yù;D.“呱”应读ɡū。

答案 C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①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②桂影斑驳..(错杂)③先妣抚.(抚摸)之甚厚④妪每.(每次)谓予曰⑤风移影动,珊珊..(美好的样子)可爱⑥吾妻归宁..(出嫁女子回娘家探望父母)⑦其制.(规制,格局)稍异于前⑧或凭几学书..(学写字)⑨旧时..栏(陈旧的)⑩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顾的意思)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B.②⑤⑥⑦⑧⑩C .③④⑤⑧⑨D .①③⑥⑦⑨⑩解析 ①明亮的样子,③对待,④常常,⑨以前的。

答案 B3.与例句中加点“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A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B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C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D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解析 例句的“之”和B.“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A.“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之”,音节助词;D.“之”,代词,它。

答案 B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B .室西连于中闺C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D .其制稍异于前解析 C .为判断句。

其他各项为状语后置句。

答案 C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旧时栏,亦遂增胜.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B.⎩⎪⎨⎪⎧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其制稍.异于前 C.⎩⎪⎨⎪⎧ 吾儿,久不见若.影天涯若.比邻 D.⎩⎪⎨⎪⎧又北向.,不能得日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解析 B .两个“稍”都是副词,“稍微,略微”的意思;A.胜:美好的景致/超过;C.若:你/如同,好像;D.向:朝着/假使。

【名师一号】14-15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双基限时练18

【名师一号】14-15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双基限时练18

双基限时练(十八)人是能思想的苇草/ 我为什么而活着一、语言文字运用1.以下注音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苇.草(wěi)蔑.视(miè)濒.临(pín) 卑.贱(bēi)B.愚蠢.(chǔn) 飓.风(jù)遏.制(xiē) 禽.兽(qín)C.纵.使(zònɡ) 矫.正(jiǎo)俯瞰.(kàn) 神秘.(mì)D.颤.抖(zhàn) 星宿.(xiù)肆.意(sì) 孤寂.(jì)解析A.濒-bīn;B.遏-è;D.颤-chàn .答案 C2.以下各组词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高亢寂寞消遥决择B.怄气瞻仰野蛮修养C.诡计恪守修葺挛生D.赝品冒然膨涨撕打解析A.消-逍,决-抉;B.无错字;C.挛-孪;D.冒-贸,涨-胀,撕-厮.答案 C3.以下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凌南区虽地域狭窄,物产匮乏,但由于大力开发绿色农业,方.寸之地...,拓出了开展的大空间.B.集训期间,我们在深圳要住三个夜晚.在这几天里,我们可以忙里偷闲....,理一理凌乱的思绪.C.走进来一位短小精悍....、浓眉阔脸的人,身着青色短衫,步履稳健.大家都把目光转向了他.D.出色的庄稼汉,干练的机械师,枪法如神的士兵,妙笔生花....的作家,他们都值得我们敬佩.解析方寸之地:形容很小的地方.用在此处不合句意,句意强调的是 "地域狭窄,特产匮乏〞,并非 "小〞.答案 A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规划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区域型特大中|心城市为目标,打造以合肥为核心,包括马鞍山、芜湖、铜陵等城市的大合肥都市圈.B.中南大学特批大三学生刘路硕博连读,为其专门制订培养方案,将其作为后备人才,进入侯振挺教授的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C.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那么,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D.对涉及百姓健康和公共利益的研发活动能否进行科学伦理的评价把关,是防止技术滥用、纠正科技应用偏差的重要保证.解析A项,句式杂糅,应把 "为目标〞改为 "的目标〞.B项,偷换主语,可在 "进入〞前加 "使其〞,使 "中南大学〞作最||后一个分句的主语.D项,两方面对一方面,可删去 "能否〞.答案 C5.请根据上下文,在下面文字的画线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明确,每处不超过12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根本思想是可游、可居、可望.其中,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切美术都是 "望〞都是欣赏.不但 "游〞可以发生 "望〞的作用,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也同样要 "望〞.一切亭台楼阁、都是为了 "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在园林建筑艺术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了窗子,内外就能发生交流.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望出去,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引发人们不同的联想.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丰富了.如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诗人从一个小房间 "望〞到千秋之雪、万里之船,以小见大,从而获得了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解题要审清题意要求,理解整个语段含意,抓住关键词 "可游、可居、可望〞之间的关系,注意层次条理,同时还要注意形式的特点,如一些关联词 "不但、也、都是、而且、从而〞等在行文中的提示作用.答题时不能离开 "居、望、游〞三个关键词.答案① "望〞最||重要.②即便是 "居〞.③窗子起着 "望〞的重要作用.(窗子也很重要.窗子也不可少.)④景色都不(尽)相同.⑤丰富的审美感受.6.根据以下句子提供的信息,写一段介绍 "飞行板〞的文字,不超过70个字(含标点符号) .① "飞行板〞是由水上运动爱好者、法国的弗兰基·萨帕塔研制而成的.②在 "飞行板〞的帮助下,人们可以像海豚那样在水中快活玩耍.③这种装备需使用者将双脚绑在一双特殊的鞋子里.④这一双鞋附有一个很大的喷水器,用以提供上升力.⑤使用时,双手要拿着用以稳定飞行的喷嘴.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考查压缩语段.解答时要先揭示本质属性- -水上运动装置,然后逐句提炼主要信息,表述时要注意顺序合理,不要超过规定的字数.答案飞行板是水上运动装置.使用者将脚绑在特殊的鞋里,借在鞋上的喷水器提供的上升力,双手拿着用以稳定飞行的喷嘴,就可以在水中玩耍.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7~10题.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我寻求爱情,首||先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它如此强烈以致我经常愿意为了几小时的欢愉而牺牲生命中的其他一切.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可以解除孤寂- -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这就是我所寻求的,虽然它对人生来说似乎过于美好,然而最||终我还是得到了它.我以同样的热情寻求知识,我希望了解人的心灵.我希望知道星星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这方面我获得一些成就,然而并不多.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上天堂,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可厌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我渴望减轻这些不幸,但是我无能为力,而且我自己也深受其害.这就是我的一生,我觉得它值得活.如果有时机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7.填在第|一段画线处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①对知识的追求.②对爱情的渴望.③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①②D.②③①答案 B8.支配着作者一生的三种追求有何内在联系?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是追求爱情、知识的真正动力,这表达了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他追求爱情,是因为那里有人类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追求知识,是因为他愿意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力量奉献给人类,救民众于水火之中.9.(1)作者所寻求的 "知识〞其具体内涵是什么?"知道星星为何发光〞 "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各指代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天堂〞和 "尘世〞在文中具体指什么?"天堂〞是指(答复不超过10个字)"尘世〞是指(答复不超过15个字)答案(1)内涵:了解人类、自然和社会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2)作者所追求的人生境界.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10.罗素在这篇短文中提出自己因三种理由而活:渴望爱情、追求知识和同情苦难.以你的人生经历谈谈作者说的这三点哪一点最||能引起你的共鸣?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言之成理即可.略三、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灵魂的在场周国平①人皆有灵魂,但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现代生活的特点之一是灵魂的缺席,它表现在各个方面,例如使人不得安宁的节奏,远离自然,传统的失落,人与人之间亲密关系的丧失等等.因此,现代人虽然异常忙碌,却仍不免感到空虚.②一个人无论怎样超凡脱俗,总是要过日常生活的,而日常生活又总是平凡的.所以,灵魂的在场未必表现为隐居修道之类的极端形式,在绝||大多数情形下,恰恰是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精神追求和精神享受.能够真正享受日常生活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今天,日常生活变成了无休止的劳作和消费,那本应是享受之主体的灵魂却往往被排挤得没有容足之地了.③日常生活是包罗万象的,包括工作与闲暇、自然与居住、独处与交往等.在人生的所有这些场景中,生活的质量都取决于灵魂是否在场.④在时间上,一个人的生活可分为两局部,即工作与闲暇.最||理想的工作是那种能够表达一个人的灵魂的独特倾向的工作.当然,远非所有的人都能从事自己满意的职业,但是,一个人只要真正优秀,他就多半能够突破职业的约束;对于他来说,他的心血所倾注的事情才是他的真正的工作,哪怕是在业余所为.同时,我也赞成这样的标准:一个人的工作是否值得尊敬,取决于他完成工作的精神而非行为本身.这就好比造物主在创造万物之时,是以同样的关注之心创造一朵野花、一只小昆虫或一头巨象的.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从中获得极大的快乐,这样的工作态度中确实蕴涵着一种神性,不是所谓职业道德或敬业精神所能囊括的.度闲的质量亦应取决于灵魂所获得的愉悦,没有灵魂的参与,再高的消费也只是低质量地虚度了珍贵的闲暇时间.⑤在空间上,可以把环境划分为自然和人工两种类型.如果说自然是灵魂的来源和归宿,那么,人工建筑的屋宇就应该是灵魂在尘世的家园;无论是与自然,还是与人工的建筑,都应该有一种亲密的关系.空间具有一种神圣性,但现代人对此已经完全陌生了.对于过去许多世代的人来说,不但人在屋宇之中,而且屋宇也在人之中,它们是历史和记忆、血缘和信念.正像有人诗意地表达的那样: "旧建筑在歌唱.〞可是现在,人却迷失在高楼的迷宫之中,不管我们为装修付出了多少金钱和力气,屋宇仍然是外在于我们的,我们仍然是居无定所的流浪者.⑥说到人与人的关系,那么不外乎是独处和社会交往两种状态.交往包括婚姻和家庭,也包括友谊、邻里以及更广泛的人际关系.譬如说,论及婚姻问题,从前的大师们关注的是灵魂,现在的大师们却大谈心理分析和治疗.书信、日记、交谈- -这些亲切的表达方式是更适合于灵魂需要的,现在也已成为稀有之物,而被公关之类的功利行动或上网之类的虚拟社交取代了.应该成认,现代人是孤独的.但是,由于灵魂缺席,这种孤独就成了单纯的惩罚.相反,倘假设灵魂在场,我们就会体验到,独处时的充实,从而把孤独也看做人生不可缺少的享受.11. "现代人虽然异常忙碌〞,但为什么 "却仍不免感到空虚〞?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因为 "灵魂缺席〞(或灵魂不在场) ,失去日常生活的精神享受.12.在作者看来,现代生活的特点是什么?如何提高现代生活的质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灵魂的缺席〞.关注精神生活,真正享受日常生活应当要有的精神理想.13.第⑤段引用 "旧建筑在歌唱〞,请具体说明它在文中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揭示了过去人们和环境的一种和谐关系,屋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局部,表达了人们的追求和理想,成为人们思想和记忆的有机组成局部;同时,也反衬现代人的精神与环境的剥离,由于灵魂的缺席,高楼豪宅迷失了现代人的自我.14.结合全文,说说怎样才算 "灵魂在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工作与闲暇:工作追求尽善尽美,闲暇时应获得灵魂的愉悦;②自然与居住:把自然当成灵魂的来源与归宿,把屋宇当成灵魂在尘世的家园;③独处与交往:在交往中找到灵魂的表达方式,把孤独看成人生不可缺少的享受.。

【名师一号】2018-2019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双基限时练15

【名师一号】2018-2019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双基限时练15

双基限时练(十五)论厄运/ 直面苦难(节选)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映.(yìnɡ)衬纯粹.(cuì)炫.(xuán)耀煊.(xuān)赫B.汲.(jí)取骄横.(hènɡ)苍穹.(qiónɡ) 艳羡.(xiàn)C.慰藉.(jiè) 瘟.(wēn)疫旋.(xuàn)涡芸.(yún)芸D.焚.(fén)烧厄.(è)运荒谬.(miù) 症.(zhènɡ)结解析A.炫—xuàn;C.旋—xuán;D.症—zhēnɡ。

答案 B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泄密一泻千里梗概慷慨赴死B.祟高鬼鬼祟祟纯粹鞠躬尽瘁C.厄运浑浑厄厄荒谬未雨绸缪D.慰籍声名狼藉淡泊淡薄名利解析B.祟—崇;C.浑浑厄厄—浑浑噩噩;D.籍—藉、薄—泊。

答案 A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最近400年的突飞猛进,大自然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似乎已泾渭分明,不再神秘。

人们不再敬畏自然,凭借手中的科学技术,肆意改变环境。

人们渐生狂妄,争相掠夺自然、破坏自然,把一个本不算大的地球折腾个底朝天。

人类在发展中堕落,在违背自然中自掘坟墓。

忤逆自然的人类将无法在大自然里颐养天年。

A.泾渭分明B.肆意C.忤逆D.颐养天年解析本题重点考察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的能力。

A项“泾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可改为“一清二楚”;B项“肆意”意思为纵情任意,不受拘束。

后多含贬意,为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

用于此处,符合句意;C项“忤逆”,指违抗、冒犯。

D 项“颐养天年”,指保养年寿,安享晚年。

语段对人类的描述使用“堕落”“坟墓”直至“不能安享晚年”,保持手法的连贯性,使用合理。

答案 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加强和改进艺术评论工作,引领艺术创作和群众艺术鉴赏水平,纠正不良创作倾向,是艺术评论家必须承担的职责。

【名师一号】2018-2019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双基限时练1

【名师一号】2018-2019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双基限时练1

双基限时练(一)《物种起源》绪论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栖.息(qī)篇幅.(fù)分歧.(qí)差.不多(chà)B.间.断(jiān) 直系.(xì) 冒昧.(mèi) 槲.寄生(hú)C.提供.(ɡōnɡ) 轻率.(shuài) 构.造(ɡòu) 胚.胎期(pēi)D.狭隘.(ài) 摘.要(zāi) 慷慨.(kǎi) 啄.木鸟(zhuó)解析A.幅—fú;B.间—jiàn;D.摘—zhāi。

答案 C2.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洞查纲要变异纵使B.若干刊印情行繁殖C.催促抱歉雌雄类型D.诱使谢意完备希少解析A.洞察;B.情形;D.稀少。

答案 C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从那时候起直到现在,我曾不间断地专心于同一事物的研究。

B.对于物种起源,他得到了差不多与我完全相同的一般结论。

C.物种不是独立被创造出来的,而是像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D.此项研究虽然通常为自然学者们所忽略,我却要冒昧地表示我对于它的高度价值的确信。

解析C项中“被”移到“独立”前。

答案 C4.下列句子的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此书是为一般受过教育的人而写的,它用达尔文在此之前20年研究所积累的极丰富的证据证明了这一论点②达尔文并非唯一提出物种是由共同祖先经过逐步趋异进化而成的人,但他的《物种起源》(1859年)一书,却是使科学家和普通人都相信这一理论是真理的经典著作③但这种明显的暗示却引起了同当时某些神学家的一场有名的争议④该书全名是“通过自然选择的物种起源(或: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它有效地概括了该书的主要思想⑤他在本书中并没有明确地说出本书明显的暗示——即人也是由动物祖先演变而来的⑥达尔文在他后期的著作如1871年的《人的起源》和1872年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中,明确地将自己的理论应用于人了A.⑥②④①⑤③B.⑥①④②⑤③C.②④①⑤③⑥D.②①④⑥⑤③答案 C5.将下面的句子改写成几个短句(可调整语序、适当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5 双基限时练13

高中语文苏教必修5 双基限时练13

双基限时练(十三)渔父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解析A.闾—lǘ;B.淈—ɡǔ;D.埃—āi。

答案 C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辱:承蒙B.若望.仆不相师望:希望C.何不其糟而歠.其醨歠:饮D.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解析B.望:怨恨、抱怨。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都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A.明年..羽声..,秦割汉中地以与楚和复为慷慨B.设诡辩..于怀王宠姬郑袖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C.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扼腕而进..之樊於期偏袒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绝秦欢..辞令奈何解析D.奈何,古今同义词。

答案 D4.下列各句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行吟(于)泽畔B.不复与(之)言C.(屈原)遂去D.(渔父)乃歌曰解析C.应是“渔父”。

答案 C5.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葬于江鱼之腹中C.屈原既放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答案 B6.下面是有关爱国的几句名言,请把它们改写成一个连贯的排比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爱国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一腔忠心,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赤诚情怀,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执著等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襟,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不悔选择。

【名师一号】2018-2019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专题测试四

【名师一号】2018-2019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专题测试四

专题测试四(分值: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狙.击/徂.徕大汶.口/抬头纹.经天纬.地/事与愿违.B.角.色/角.度压.岁钱/压.根儿熏陶渐.染/循序渐.进C.坎.坷/调侃.包.饺子/双胞.胎豪放不羁./无稽.之谈D.济.南/接济.梁山泊./停泊.港拈.花惹草/拈.轻怕重解析C项分别读kǎn,bāo,jī;A项jū/cú,wèn/wén,wěi/wéi;B项jué/jiǎo,yā/yà,jiān/jiàn;D 项jǐ/jì,pō/bó,niān/niān。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世纪之交,无论是工艺美术行业,还是工艺美术技艺自身的保护和发展,都面临蜕变和再生的考验。

B.可以说,在《中国·1978》这部影片中,除了群体肖像外,大多数个体人物都曾经是那个年代的风流人物。

C.事实上,在即将过去的一年中,无数文化人一直都在努力,将攸长的中国文化长卷向世界展开,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文化的浪漫与厚重。

D.进入12月,西班牙的大城小镇都披上了节日盛装。

入夜,街道上为圣诞节装饰的各式彩灯闪闪烁烁,让人感觉圣诞老人的脚步一天天近了。

解析C项“攸长”应为“悠长”。

答案 C3.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

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

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

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词,所以选填“如雷贯耳”最为恰当;第三空由“真假难辨”和上文讲的趋势,填“弄假成真”。

2018-2019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双基限时练3

2018-2019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5 双基限时练3

双基限时练(三)南州六月荔枝丹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龟.裂(ɡuī)渣滓.(zǐ)的.确(dí)绚.丽(xuàn)B.壳.面(ké) 记载.(zǎi) 绛.囊(jiànɡ) 混.合(hùn)C.醴酪.(lào) 贮.藏(zhù) 紫绡.(xiāo) 萌.蘖(mínɡ)D.红缯.(cénɡ) 祠.堂(cí) 蜜渍.(zì) 枕藉.(jiè)解析A.龟—jūn;C.萌—ménɡ;D.缯—zēnɡ。

答案 B2.下列词语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花纹罐头粽褐色开花结果B.瓤肉甘酸缝合线不了了之C.迁怒构造荔枝蜜常途运输D.烂熳极刑盐梅卤蜜源植物解析A.粽—棕;C.常—长;D.熳—漫。

答案 B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这次演讲比赛中,来自基层单位的选手个个表现出色,他们口若悬河,巧舌如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B.陶渊明早年曾经几度出仕,后来因为不满当时黑暗腐败的政治而走上归隐之路,过起了瓜田李下....的田园生活。

C.抗洪救灾形势严峻,各级领导都坚守岗位,没有擅离职守,久.假不归...现象,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

D.五四时期,革命青年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奔走呼号....,奋不顾身,表现出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不屈的斗争精神。

解析本题意在考查考生掌握成语的数量和对成语准确理解的能力,考查考生分析语境并据此确定成语的使用正确与否的能力。

本题选用了常见常用的成语,提供的语言环境比较通俗浅显,为答题提供了足够的信息依据。

A项,巧舌如簧指舌头灵巧,象簧片一样能发出动听的乐音。

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含贬义,形容演讲选手,不合语境。

B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在此语境中,形容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不合语境。

【名师一号】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双基限时练(13)及答案

【名师一号】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双基限时练(13)及答案

双基限时练(十三) 张衡传一、基础知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zhì 评骘. 鸷.鸟 贽.见 陟.罚臧否 B .lǒnɡ 陇.海 帘栊. 田垄. 月光笼.罩 C .chán 蟾.宫 孱.弱 禅.心 流水潺.湲 D .xián 衔.接 舷.梯 弦.歌 垂涎.三尺 解析 B 项,“栊”应读lónɡ。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致思:用尽心思B .公车..特征拜郎中 公车:汉代官署名称C .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讽议:对政事提出意见D .衡常思图身..之事 图身:谋划自身进取解析 D 项,“图身”应为“图保自身”,也就是“图保自身安全”。

答案 D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秦时与臣游.B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 顷撰其遗文,都.为一集 C .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D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复举剑拟.之 解析 A 项,“游”,前:游历,后:交往。

B 项,“都”,前:大,后:汇集。

C 项,“阴”均为暗中。

D 项,“拟”,前:模仿,后:做……的样子。

答案 C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因.入京师,观太学伺者因.此觉知B.⎩⎪⎨⎪⎧ 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C.⎩⎪⎨⎪⎧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D.⎩⎪⎨⎪⎧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解析 A 项,“因”,前:趁此,后:凭借;B 项,“于”,前:对,后:比;C 项,“乃”,前:才,后:于是,就;D 项,“以”匀为介词“用”。

答案 D5.下列各句中画线的部分,句式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基限时练(十三) 渔父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解析A.闾—lǘ;B.淈—ɡǔ;D.埃—āi。

答案 C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辱:承蒙B.若望.仆不相师望:希望C.何不其糟而歠.其醨歠:饮D.新沐.者必弹冠沐:洗头解析B.望:怨恨、抱怨。

答案 B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都是古今异义的一组是( )A.明年..羽声..,秦割汉中地以与楚和复为慷慨B.设诡辩..来归丹..于怀王宠姬郑袖樊将军以穷困C.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绝秦欢..辞令奈何解析D.奈何,古今同义词。

答案 D4.下列各句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行吟(于)泽畔B.不复与(之)言C.(屈原)遂去D.(渔父)乃歌曰解析C.应是“渔父”。

答案 C5.下列各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A.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B.葬于江鱼之腹中C.屈原既放D.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答案 B6.下面是有关爱国的几句名言,请把它们改写成一个连贯的排比句。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4)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5)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爱国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一腔忠心,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赤诚情怀,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执著等待,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阔大胸襟,是“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不悔选择。

7.有研究者对200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解析解读图表,首先要审清题意,明确“200多位作家”“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的信息。

找准图表里的信息点,对比点:200多名作家中,在21~25岁发表处女作最多,有95人;在31~35岁发表代表作最多,有96人。

在20岁前发表处女作的72人;21~25岁开始发表代表作;在26~30岁发表代表作的31人;在36~40岁发表代表作的50人。

从这些可以看出:从处女作到代表作渐趋成熟需10年时间积累,也就是说大多数作家需要10年创作积累才能走向成熟。

答案大多数作家需要十年左右的创作积累,才能进入创作成熟期。

二、课内阅读阅读下文,完成8~12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复与言。

8.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枯槁:枯瘦B.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推移:推进、移动C.渔父莞尔..而笑莞尔:微笑的样子D.何故深思高举..高举:高高地举起答案 D9.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圣人不凝滞于.物。

②葬于.江鱼之腹中。

③渔父莞尔而.笑。

④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A.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答案 A10.对于屈原被流放的原因,屈原和渔夫各认为是什么?屈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凝滞于物,不与世推移。

11.屈原“葬于江鱼之腹中”,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不随波逐流,不同流合污。

表现了他志向高洁。

12.翻译文中画线的语句。

(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全天下的人都混浊可我独自清白;大家都昏醉而我独自清醒,因此被流放。

(2)怎么能够用洁白的身体,接受外物的玷污呢?三、能力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7题。

与陈给事书韩愈愈再拜: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

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

贫贱也,衣食于奔走,不得朝夕继见。

其后阁下位益尊,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

夫位益尊,则贱者日隔;伺候于门墙者日益进,则爱博而情不专。

愈也道不加修,而文日益有名。

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

始之以日隔之疏,加之以不专之望,以不与者之心,而听忌者之说。

由是阁下之庭,无愈之迹矣。

去年春,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温乎其容,若加其新也;属(zhǔ)乎其言①,若闵②其穷也。

退而喜也,以.告于人。

其后如东京取妻子,又不得朝夕继见。

及其还也,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

邈③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

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今则释然悟,翻然悔曰: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④无所逃避。

不敢遂进,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为一卷,卷有标轴⑤。

《送孟郊序》一首,生纸⑥写,不加装饰。

皆有揩字注字处,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

阁下取其意,而略其礼可也。

愈恐惧再拜。

注 ①属乎其言:即其言相属,就是连续交谈的意思。

②闵:怜惜。

③邈:远,这里指表情疏远而冷淡的样子。

④敏:聪明。

诛:责备。

⑤标轴:古时著书以长纸书写,写完一张卷起,一端粘以木轴,称为一卷。

在轴上题上书名、卷数等。

⑥生纸:未经加工精制的纸。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始者亦尝辱.一言之誉 辱:蒙受,蒙得 B .辄自疏.其所以 疏:陈述,说明 C .亦尝一进谒于左右..矣 左右:指陈给事 D .急于自解而谢,不能俟更写..更写:更改 解析 D .更写:重抄一遍。

答案 D1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愈之.获见于阁下有年矣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B.⎩⎪⎨⎪⎧ 辄自疏其所以,并献近所为.《复志赋》以下十首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 退而喜也,以.告于人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D.⎩⎪⎨⎪⎧ 急于.自解而谢受任于.败军之际解析 A .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B.动词,撰写/动词,做、干;C.介词,把/连词,表修饰关系;D.介词,对于/介词,在。

答案 A15.下列对原文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韩愈在信中首先解释了自己以前长期没有再去拜见陈给事的原因,接着又说明了这次写信献文的原因。

B .信中回顾和反省了与陈给事之间一段不愉快的交往,委婉地表达了自己想恢复以前友谊的心情,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想通过陈给事利用他的权势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的想法。

C.信中描述了弥漫在当朝权要陈给事周围的谄媚与猜忌的庸俗空气,委婉地批评了陈给事作威作福的作风。

D.本文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作者对当时丑恶的社会风气的不满,文章运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行文转折跌宕,姿态横生。

解析韩愈没有想利用陈给事的权势“给自己谋个一官半职的想法”。

答案 B16.用斜线“/”给下面句子划分停顿节奏。

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

答案其邈也/乃所以怒其来之不继也/其悄也/乃所以示其意也/不敏之诛/无所逃避。

17.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道不加修,则贤者不与;文日益有名,则同进者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邈乎其容,若不察其愚也;悄乎其言,若不接其情也。

退而惧也,不敢复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道义方面没有进步,贤德的人就不会赞赏;文章日益有名,同路求进的人就要嫉妒。

(2)您的态度冷淡,好像不体察我的心思;默默无言,好像不理会我的情意。

我回去之后心中不安,不敢再去拜望您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