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冻土区高温冻土融化固结变形理论研究
高温冻土区地温及路基变形特征研究

图 1 位 于清水 河地 区 ( 是 年平 均气 温 一 . 4 2℃ , 冻 土年 平均地 温 一 . 0 6℃ ) 石气 冷 路基 D 10 5+ 7 片 K 2 5 5 断面 地 温 场 变 化 图。填 土 蓄 热 和 施 工 热 扰 动 导 致 20 0 1年施 工后 第二 年冻 结期 末 , 基填 土 内部存 在 范 路 围很 大 的高温 区域 ( 高于 一 . 0 5℃ ) 。由于气 温 和冻 土
2 典 型 地 温 场 特 征 分 析
由于区域 冻结 和 融 化 能力 的区 别 , 以及冻 土 地 温 较 高造成 的地 中热 流 对 填 土冻 融 过 程 的影 响 , 这 类 使 地 区典 型地温 场呈 现 共 同 的特 征 , 即工 程 热 扰动 影 响 时 间较 长 , 响 程 度 较 大 。工 程 热 扰 动 阶段 ( 一 阶 影 第 段 ) 年冻 土上 限 大部 分 没有 上 升 , 分 产 生 多 年 冻 多 部 土 融化 现象 。工 程 热扰 动弱 化 阶段 ( 二 阶 段 ) 第 多年 冻 土上 限上 升 明显 , 结 期 间普 遍存 在 大 小 不 等 的 高 冻
的战略 和经济 意义 。控 制铁 路路基 的变 形是 保证 线路
平顺 的重要措 施 , 正确认 识冻 土 区路基 的变 形特 征 , 则 是控 制 路 基 变 形 的 关 键 所 在 。 由于 高 温 冻 土 的特 殊
性 , 温 的扰 动 对 融 沉 的 影 响 较 大 。 地
通 过现 场调 研总 结 , 以将 多 年冻 土 区土 体 冷 生 可
摘 要 : 文分析 了青 藏铁路 沿线 高气温 和 高地 温典 型 地段 在 三 个阶段 的地 温 和路 基 变形特 征 。 第一 阶 本
国内外冻土冻涨融沉的研究现状分析

国内外冻土冻涨融沉的研究现状分析[摘要]多年冻土地区道路使用状况来看,所面临的直接且严重的问题则是冻土路基融沉。
本文介绍国内外冻土冻涨融沉的研究现状,从国外国内两方面分析,并将历史分析过程从理论的确立到试验分析再到计算,试验概念的确立至数据分析结果的转变。
【关键字】冻胀融沉;现状分析;融沉量计算1、前言我国的冻土工作者就此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冻土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这些工作很多还处于初步阶段,为进一步研究冻土冻胀融沉特性,认清国内外对冻土冻涨融沉的研究现状分析显着有必要。
2、早起国外冻土冻涨融沉的研究早在17世纪后期,人们就已经注意到冻胀现象,但是直到20世纪,人们才逐渐认识到水分迁移作用是导致土体冻胀的主要根源。
Everett首先提出了第一冻胀理论即毛细理论。
然而,毛细理论却不能解释不连续冰透镜是如何形成的,并且该理论低估了细颗粒土中的冻胀压力。
认识到毛细理论的不足之处,Miller 提出在冻结锋面和最暖冰透镜底面存在一个低含水量、低导湿率和无冻胀的带,称为冻结缘。
冻结缘理论克服了毛细理论的不足,称为第二冻胀理论。
3、简化的冻结缘未冻水流模式的建立Akagawa提出了静态冻胀控制理论并通过试验予以验证;美国学者Virgil J.Lunardinj研究了地面温度线性增高情况下冻土融化,牛曼解使用了当量地面温度,对总的冻结、融化深度给出可信结果,但对中间过程预报误差较大;中国的徐学祖提出了分析解,并与牛曼解预报结果作了对比,指出当斯蒂芬数增大时,融化带随时间的变化呈非线性增大;日本学者T.Ono设计研制了一套采用激光传感器监测侧向变形的三轴冻融试验装置,可附加不同的侧限应力条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应力条件下冻结过程中的胀缩变形,观测到瞬间变形的过程;日本学者Yoshikj Miyata基于水分迁移、热量输运和机械能平衡方程提出宏观冻胀理论;T.Ishizakj开展了冻融作用对文物破坏的研究,采用摄像系统对冰分凝及破坏过程进行动态监测,提出了简化的冻结缘未冻水流模式。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变形裂缝发生机理及其防治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变形裂缝发生机理及其防治(北京交通大学土建学院 ,北京100044 ;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格尔木816000)摘要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的修建,改变了路基基底多年冻土的热量平衡状态。
通过对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试验工程和已经施工的路基工程所发生的变形裂缝的调查和分析,认为多年冻土区路基几何尺寸不对称和路基边坡坡向不同导致的路基人为上限形态不同,是造成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不对称以及基底土体冻结融化过程不同步的主要原因,也是造成路基变形裂缝的主要原因。
文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或消除路基温度场不对称,从而减少或消除这类变形裂缝的主要工程结构形式和工程措施,作者的看法和结论已经在2003 年青藏铁路冻土区路基工程设计和成形路基补强工程措施设计中得到广泛应用。
主题词青藏铁路冻土路基变形机理防治1概述青藏铁路建设的三大技术难题为高原、冻土和生态环境保护,其中多年冻土区筑路技术问题是最为关键的技术难题。
青藏铁路穿越海拔 4 000 m以上长达546 km的多年冻土区,多年冻土复杂的冻结融化过程以及与之伴生的众多冷生现象,给铁路路基修筑带来诸多技术问题。
2001年青藏铁路开工以后,先期进行了多年冻土区路基试验工程的建设, 并在其上进行了多种类型路基结构实体试验,为其后全面展开的多年冻土区路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为今后运营期间多年冻土区可能发生的路基病害的整治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多年冻土区路基施工后的第1、第2个冻融循环期内,即2001年冬季到2003春季,由于冻土的冷生过程导致多年冻土区路基试验工程部分路堤和其后全面施工的部分路堤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工程病害,也即路堤边坡和顶面的变形裂缝。
2002年10月———多年冻土的最大融化季节和2003年1月———多年冻土的最大冻结季节,对路基变形问题以及由此衍生的变形裂缝的调查,并结合多年冻土地温分区、多年冻土含冰量特征以及路基结构形式特点进行的分析研究表明,多年冻土区路基变形实际上是由路基基底土体和路基本体土体在外荷载作用下压密沉降变形、冻融循环过程中融化下沉及冻胀变形组成。
高三地理冻土问题

青藏铁路要穿越“千年冻土”区,必须攻克的难题之一是:只有设法保持该区域的冻土不受夏季高温影响,确保路基坚固、稳定.大家都知道:严寒的冬季,冻土是坚硬的,而外界气温升高时冻土会熔化,使路基硬度减弱,甚至变软,火车的重压会使路基及铁轨严重变形.因此,如何确保冻土的状态在夏季与冬季一样,就成了必须解决的难题.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性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并且,其中的三个关键措施都只运用了简单的物理知识.一是“热棒”:被称为不用电的“冰箱”.在冻土区,路基两旁插有一排碗口粗细、看上去像护栏的金属棒,这就是“热棒”.它们的间隔为2m,高出路面2m,插入路基下5m.棒体是封闭中空的,里面灌有液态的氨,外表顶端有散热片.我们知道,酒精比水更容易变成气体,而液态氨变成气体比酒精还要容易.正是液态氨在“热棒”中默默无闻地工作,使它成了在夏季保持路基冻土的“冰箱”.二是“抛石路基”,被称为天然的“空调”.在冻土区修筑路基时,其土层路基的中间,抛填了一定厚度的碎石块,碎石之间的空隙不填实,并且与外界空气相通.这样的结构具有“空调”的功能,使得冻土层的温度基本不随外界气温变化,能有效地保持冻土的稳定性.三是“遮阳板路基”,又称旱桥:被称为隔热“外衣”.遮阳板路基,是在路基的边坡上架设一层遮挡太阳的板材,能有效地减弱太阳热对路基温度的影响.热棒工作原理在可可西里地区,在铁路和公路两旁可以看到很多竖立的“铁棒”,有关技术人员说,这其实是一种高效热导装置,叫做“热棒”。
车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热棒是青藏铁路在运营过程中处理冻土病害、保护冻土的有效措施。
据了解,热棒是一种由碳素无缝钢管制成的高效热导装置,5米埋入地下,地面露出2米。
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热量只能从地面下端向地面上端传输,反向不能传热。
在冬季,热管内工作介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带走管内热量;在暖季,热棒则停止工作。
独特的冷却地温的作用使热棒堪称“魔棒”。
热棒的结构大致为一个密闭空心长棒,内装有一些液氨,液氨沸点较低,在冬季土中热量使该液体蒸发,到顶部,通过散热片将热量传导给空气,冷却后又液化回到下部,保持冻土冷冻状态不松软。
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强度及蠕变特性研究【土木工程岩土工程专业优秀论文】

第二章室内单轴压缩强度试验研究首先,根据试样质量计算出制各一个土样所需要干土的质量、冰的质量和水的质量。
假设所需试样的含水量为w,试样大致质量为掰;则所需干土的质量为%=番毛,水的质量仇=普≥ר,冰的质量码=吾%×(w一Ⅵ)。
其中:‰为制样时含水量,其值随总含水量w的改变而改变,当w=60%时,取K=25%;当w=90%时,取K=33%;当w=120%时,取ⅥJ。
=40%。
然后,在温度为一6℃左右的低温实验室里将冰击碎,过O.5cm筛,称取冰。
将冰和温度为一6℃左右的干土在塑料袋里混合,再将预先冷却接近于0℃的水倒入冰土混合物中充分搅拌均匀后,将土体装入预先冷却的模具中,分三层压密。
在冰箱里冻结48h,拆模后典型土样内部结构如图1、2、3所表示,晶体冰分布比较均匀,结构致密,无明显空隙存在。
试样的直径61.8姗,高度125mm。
最后在试验外表套一层塑料膜以预防试验过程中水分(冰)丧失,并在两端各加一块环氧树脂帽,至此样品制备就绪。
对于低含冰量冻土采取常规制样方法制样。
图l含水量60%土样剖面图马小杰硕士论文:高温一高含水量冻土强度及蠕变特性研究图2含水量9嗍±样剖面图翻3含水量120{|5±样剐西隧试验采用应变控制法,应变速率为O.Ol/min,试验温度为一O.3℃,一O.6℃,一O.9℃,一1.5℃,一5.O℃。
具体试验过程如下:先将试样放入恒温箱中,在试验温度下恒温24h以上,然后将其置于灯s单轴仪上再恒温2h后,在恒变形速率下进行单轴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试验过程中保持温度不变。
由数采仪自动记录荷载和位移信息,最后由计算机计算出相应的应力和应变,并绘出应力—应变曲线。
16第二章室内单轴压缩强度试验研究a.高含冰量冻结粘土破坏形态b.低含冰量冻结粘土破坏形态图10冻结粘土破坏形态§2.3.2高温一高含冰量冻土抗压强度如图11所示,含水量40%~90%的冻结粘土抗压强度值随土温的降低线性增大。
多年冻土区桩基础

多年冻土区桩基础多年冻土区是指地下冻土层在一年之中有至少两个月冻结的地区。
这些地区的冻土层对于建筑工程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挑战,因为冻土具有一定的物理和力学特性,对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桩基础是一种在土壤中采用预制或现浇的混凝土桩作为承台的基础形式。
在多年冻土区,桩基础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考虑冻土的特性,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首先,多年冻土区的桩基础需要注意冻融循环对基础的影响。
当冻土融化时,桩基础会受到周围土壤的变形和沉降影响。
因此,在桩基础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冻土融化引起的沉降和变形,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这一影响。
一种常用的做法是在桩的顶部设置弹簧或变形传感器,以监测和控制基础的变形。
其次,多年冻土区的桩基础需要注意冻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由于冻土层的力学特性与常规土壤不同,因此需要通过实地测试和试验来获取准确的冻土参数,并将其考虑到桩基础的设计中。
此外,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注意预防冻土的破坏和失稳,避免给桩基础带来不可逆的损害。
另外,多年冻土区的桩基础还需要考虑冻土层的热量传输问题。
在冻土层中,热量的传输速度相对较慢,这可能会导致桩基础周围土壤的冻结时间较长,从而延长了基础施工的周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如在桩基础周围加热、使用保温材料等,以加快周围土壤的融化速度。
此外,多年冻土区的桩基础还需考虑地震等自然灾害对基础的影响。
地震会引起冻土层的破坏和变形,从而对桩基础的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在桩基础设计中需要将地震荷载考虑在内,并采取相应的增强措施来提高基础的抗震能力。
总结起来,多年冻土区的桩基础设计和施工需要综合考虑冻土的冻融循环、强度和稳定性、热量传输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
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措施,可以确保桩基础在多年冻土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正文共计523字)。
多年冻土地区热棒施工工法

多年冻土地区热棒施工工法多年冻土地区热棒施工工法一、前言多年冻土地区包括北极、西伯利亚等地区,由于寒冷气候和永久冻土土质的不稳定性,通常会给工程建设带来很大的困难。
多年冻土地区热棒施工工法则是一种可以有效解决多年冻土地区建设的技术,本文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
二、工法特点在多年冻土地区,当建筑物切入至冻土层时,会大大影响到冻土层的稳定性,导致土壤松动,抗拔力下降,容易导致整个建筑坍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热棒施工工法应运而生。
热棒施工工法是一种通过加热方法来融化土壤,使其达到一定流动性的技术。
在施工中,将热棒逐段插入地层中,并通电进行加热,使得热棒所处的土层温度升高,并导致周围冻土层的融化。
通过重复这个过程,可以使得所处的土层变得液态,达到破除多年冻土层的目的。
三、适应范围多年冻土地区热棒施工工法非常适用于低温多年冻土层,适用于建设油气井、桥梁和各类隧道等土木工程。
此外,在极地科学考察活动中,也有实用价值。
四、工艺原理热棒施工工法的理论依据在于热量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温度低的物体,从而导致两个物体之间温度差异的减小。
在这个过程中会由高温热体流向周围的低温环境,从而使得周围物体的温度升高。
在多年冻土地区热棒施工中,热棒通过加热的方式使得所处的土层温度升高,从而导致周围的土层融化。
这个原理是整个热棒施工工法的基础。
由此可知,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施工工法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联系、采取的技术措施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解释,以确保受冻土层施工的质量,避免其造成的负面影响。
此外,为了提高施工效率还需对土层进行分类,设计适合不同土层性质的加热方案。
五、施工工艺热棒施工工艺的组成主要包括地面埋深、加热策略、接线技术、防腐保护、封装技术和内部组件等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 对工程建设的概况及难度进行细致分析并提出合适的施工方案。
2. 对热棒进行储运和保管工作。
3. 指定加热棒的布设方案。
4. 选用合适的机具设备,完成施工过程的各个环节。
周期温度边界条件下冻土融化固结特性研究

周期温度边界条件下冻土融化固结特性研究冻土的融化固结沉降是造成寒区工程病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以我国修建的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为例,近年来的监测数据显示:多年冻土层的融化下沉会引起一系列的工程病害,例如:路面开裂、路面凹陷、道路翻浆、涵洞开裂、桥跳以及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等。
针对冻土的融化固结沉降,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理论研究。
就目前来看,这些工作主要针对常温边界条件下土体的融化固结特性。
在实际工程中,冻土地基的融化沉降往往伴随着地表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呈现出季节性的变化规律,即:在暖季随着地表温度的升高,地基内孔隙水融化后在外压力的驱动下排出,地基沉降持续发展;在冷季地基内孔隙水冻结,由孔隙水的排出造成的固结沉降也随之停止。
很明显,周期温度边界条件下土体的融化固结规律完全有别于常温边界的情况。
因而,先前基于常温边界的研究结果并不适用于实际工程问题。
基于这样的考虑,本文从试验和理论两个方面对周期边界条件下冻土的融化固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研究:(1)根据实际工程中边界温度变化遵循正(余)弦函数的规律,进行了不同周期温度和含水量条件的一维融化固结试验。
研究了融化固结变形和融化深度随时间的发展变化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一维周期温度边界条件下土体的融化固结变形随时间的发展呈现出周期性的发展规律,这是区别于常温边界条件的最显著特征。
同时,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周期温度边界条件下的融化固结变形和融化深度均逐渐趋于常温边界的情况。
(2)基于FLAC数值软件建立了适用于周期温度边界条件下融化固结的数值模拟平台。
为了避免计算单元的温度状态反复改变导致的存储变量丢失的问题,本文将反复冻融的区域始终作为融化区域,并在该区域内进行固结计算。
对于反复冻融的区域,通过改变其渗透系数以模拟冻结和融化状态对排水通道的影响。
(3)通过对比分析一维状态下融化固结变形和融化深度的试验和理论计算结果验证了该数值平台的正确性。
同时基于该平台计算分析了融化固结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 了 一 种 移 动 区 间 法 用 以 计 算 冻 土 融 化 固 结 ,基 于 孔 隙 冰 、 水 压 力 相 互 转 化 的 融 化 固 结 模 型 ,采 用 移 动 区 间 法 模
拟 了 融 化 区 及 高 温 冻 土 区 的 孔 隙 水 压 力 变 化 。数 值 模 拟 结 果 表 明 :孔 隙 水 压 力 分 布 曲 线 的 拐 点 对 应 于 相 变 温 度 ,
融 土 区 由 于 渗 透 系 数 较 大 、排 水 条 件 好 而 使 得 孔 隙 水 压 力 消 散 较 快 ,相 应 的 孔 隙 水 压 力 较 小 ; 高 温 冻 土 区 由 于 渗
透 系 数 相 对 较 小 ,不 能 及 时 排 水 , 因 此 孔 隙 水 压 力 较 高 。
关 键 词 : 高 温 冻 土 ; 融 化 固 结 理 论 ;移 动 区 间 法 ;孔 隙 水 压 力 ;相变
面 ,进而在融化区域内采用Terzaghi或 B io t固结理
论计算土体的固结变形。然 而 ,融化区与冻结区之
•7 8 •
间 存 在 一 个 过 渡 区 域 ,此 区 域 处 于 冰 - 水 剧 烈 相 变 区 ,同时具有较高的压缩性。传统的观点一般忽略 了此区域高温冻土的影响,而是将其与低温冻土混 为一体不做区分。这一过渡区域冻土的性质比较复 杂 ,由于客观规律的连续性,可认为其物理力学性 质满足一定的连续函数。笔者基于高温冻土具有压 缩性高、未冻 水 量 大 、渗 透 系 数 “相 对 较 大 ”的特 点 ,将融化过程中产生的高温冻土层作为移动区间 代替变边界融化固结理论中的移动边界,探讨了移 动区 间法融化固结。基 于 移动 区间 法融化 固结 理 论 ,建立了高温冻土融化固结的一维数值模型,考 虑了高温冻土固结变形的影响,计算结果与前人的 试验研究基本相符。
摘 要 :为 研 究 多 年 冻 土 区 高 温 冻 土 的 变 形 机 制 ,分 析 了 高 温 冻 土 与 融 土 在 物 理 力 学 性 质 方 面 的 相 似 性 ,基 于 高 温
冻土具有未冻水量高、相 变 剧 烈 、压缩性大 及 渗 透 性 相 对 较 高 的 特 点,尝试将其变形机理考虑为固结。在文中提
更为合理。融 沉 的 理 论 方 法 主 要 有 Morgenstern和 N ixon的变边界的融化固结理论。然 而 ,冻土的融
化固结是一个多因素的问题,可归纳为水、热、力 三场的相互作用和土质特性。在一定的表面温度和 荷 载 作 用 下 ,冻 土 融 化 改 变 了 原 有 的 结 构 构 造 ,使 土中应力重新分布。融化固结理论是从土体变形机 理的角度出发研究寒区工程地基的变形发展。根据 前 人 的 研 究 ,冻 土 的 融 化 固 结 实 际 上 是 温 度 场 和 固 结变形的耦合计算。以往有关融化固结的理论大多 假设土体的固结仅发生在融化区域内,冻结区域的 土体不变形和无渗透性,并通过热学计算得出温度 大 于 0 1 的融化区域,将 0 1 的等温面看作移动边 界 ,同时将0 1 等温面作为融化区和冻结区的0. 3 9 6 9 / j. issn. 1672-2469. 2019. 02. 025
水利规划与设计
科研与管理
多年冻土区高温冻土融化固结变形理论研究
刘世伟尚雯2
( 1 . 甘 肃 省 水 利 水 电 勘 测 设 计 研 究 院 有 限 责 任 公 司 ,甘 肃 兰 州 730000$ 2 . 甘 肃 省 治 沙 研 究 所 ,甘 肃 兰 州 730010)
1 理论分析
Morgenstern和 Nixon在融化固结理论的研究上
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一维变边界融化固结理论被认 为是该理论的最早尝试。当冻土边界遭受一个正温 开始融化时,在冻土中会产生一个融化锋面,这个 融化锋面作为区分融化区和冻结区的边界常被定义 为 0 1 等温线。
收 稿 日 期 !2018-11-07
基 金 项 目 :甘 肃 省 重 点 研 发 计 划 项 目 (17YF1WA155)
作 者 筒 介 :刘 世 伟 (1 9 8 7 年 一 ),男 ,工 程 师 。 通 讯 作 者 :尚 雯 (1 9 8 5 年 一 ),女 ,副 研 究 员 。
科研与管理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9年 第 2 期
在 融 化 区 域 ,可 采 用 经 典 的 T e o a g ln 固结理
U 中 图 分 类 号 : 213. 14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672-2469(2019)02-0078-06
在多年冻土区进行工程建设活动,不仅改变了 多年冻土的温度场,也改变了地基土的应力场。融 沉变形是多年冻土变形的主要形式,是温度与应力 耦合作用的结果。高温冻土变形是多年冻土变形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高 温 冻 土 ,亦 称 近 相 变 区 冻 土 ,常 用以描 述 温度 相对 较高 的 冻土 ,其本质是塑性冻 土 ,未冻水含量高,压缩性大,相变剧烈是高温冻 土 的 主 要 特 征 。有 研 究 指 出 ,高 温 冻 土 的 物 理 力 学 性质与融土接近。基于土的本质是散体材料的集合 体 ,尝试采用土力学中经典的固结理论来解释高温 冻土的变形机理是一个方向,由此而建立的模型应
处理方法大致相同,都延续了 N* 〇n等得出的融化
深度与时间的关系式。以上理论认为融化锋面严格 地将融化过程中冻土划分为两个区域,发生渗流和 变形的融土区,无渗流和不 变形的 冻土 区。其 实 , 在融土区与冻土区之间存在一个特殊的过渡段,其 中的冻土处于剧烈相变区,也即为高温冻土。
论 ,对于冻结区域,则 认 为 土 体 不 发 生 渗 流 和 变 形 。因此,融 化 锋 面 就 成了 冻 土固 结变 形 的 下边 界 ,同时也严格划分了不同区域渗流和变形的发生 与否,如 图 1 ( @ 。文献[7]中提出了孔隙冰、水压
力在融化固结过程中相互转化的概念,并基于此得 出了一维融化固结模型。以上两种方法虽然在控制 方 程 上 稍 有 不 同 ,然 而 其 边 界 条 件 及 其 融 化 锋 面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