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理论

合集下载

可持续发展下的城市设计

可持续发展下的城市设计
摘 要 :新世纪的 中国经济表现 出高速发展的势 态,面对 2 1 世 纪世界 范围 内的经济全球化 战略和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实 施 ,我 国的城市发展 也必将迈入一个新的阶段。许 多国外 学者把 “ 中国的城 市化”与 “ 美国的 高科技”并列为影响 2 1 世纪
人 类发展进程 的两大关键 因素。城 市规 划设 计是城 市发展 的蓝图。在 城市化进程 中,只有 实施 可持 续发展 的城 市设计 ,才
能实现城 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就 中国如何 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城市设计做 了分析与 阐述。
关键 词 :城 市 可持 续发 展 ;城 市 设 计 ;生 态城 市
Abs tr a ct: C h i n a’ s e c ono my s ho ws r a pi d d e v e l op me nt m om e nt um i n t he n e w c e nt ur y . F a c e d wi t h t he e c ono mi c g l ob a l i z a t i on a nd s us t a i na bl e de ve l o pm e nt wo r l d wi de i n t h e 21 s t c e n t ur y, Chi n a’ S ur b a n de v e l op me nt i s t o e nt e r a n e w s t a g e a s we l 1 . Ma n y f or e i g n
pr oc e s s i n t he 21 s t c e n t ur y. Ur ba n p l a nni ng a nd de s i n g i s t he bl ue pr int f or u r ba n d e ve l o pm e nt . I n t he p r o c e s s o f ur ba ni z a t i on, o nl y

城市设计中发展理念是什么

城市设计中发展理念是什么

城市设计中发展理念是什么
城市设计是指以城市为单位,通过规划、建设和管理,使城市在经济、社会、
文化和环境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城市设计中的发展理念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所遵循的理念和原则,以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首先,城市设计中的发展理念是以人为本的。

城市是人类活动的重要场所,因
此在城市设计中,应该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创造舒适宜居的城市环境。

其次,城市设计中的发展理念是多元化和包容性的。

城市是多元文化的聚集地,因此城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不同文化、宗教和社会群体的需求,创造一个包容性强、多元化的城市环境。

再次,城市设计中的发展理念是可持续发展的。

城市是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的
主要来源,因此在城市设计中,应该注重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城市设计中的发展理念是创新和科技驱动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城
市设计应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创新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提高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为城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之,城市设计中的发展理念是以人为本、多元化和包容性、可持续发展、创
新和科技驱动的。

只有遵循这些发展理念,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环境。

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城市设计原则

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城市设计原则

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城市设计原则城市规划旨在创建富有活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可持续城市设计原则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可持续性的一系列准则。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中的可持续城市设计原则,以及它们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1. 混合用途开发可持续城市设计中,混合用途开发是指在城市规划中将不同的功能例如居住、商业、办公和娱乐合并在一起,便于人们出行且减少交通需求。

混合用途开发可促进公共交通的使用,减少交通拥堵,并创造更宜居的城市环境。

2. 高效能源利用可持续城市设计重视能源的有效使用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采用节能建筑设计,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例如太阳能和风能。

高效能源利用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及碳排放量。

3. 水资源管理在城市规划中,合理管理水资源是可持续城市设计的重要原则。

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例如雨水收集系统和绿色屋顶,可以减少雨水径流的数量和速率,减轻城市内涝现象。

此外,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使用也是可持续城市设计的关键。

4. 保护自然环境城市规划应尊重并保护自然环境,以提供更健康的城市居住环境和绿色空间。

保护自然景观和自然资源,如公园、湖泊和湿地,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增加植被覆盖率,并提供人们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同时,城市设计应减少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保护生物多样性。

5. 支持可持续交通可持续城市设计鼓励步行、骑行和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来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

城市规划中应设置便捷的步行和自行车道,建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

这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碳排放和环境污染,并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6. 社区参与和包容性规划可持续城市设计应通过社区参与和包容性规划来实现人们的参与和满意度。

在城市规划中,应充分听取居民和利益相关者的意见,为他们提供参与城市发展的机会。

这有助于建立社会凝聚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社区。

7. 经济可持续性城市规划要考虑经济可持续性,以确保城市的发展能够持续并为社会创造价值。

未来城市和可持续城市的理论和实践

未来城市和可持续城市的理论和实践

未来城市和可持续城市的理论和实践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世界各国的城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方面,城市化趋势不可逆转,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另一方面,城市的物质环境变得很不可持续,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思考如何构建未来城市和可持续城市。

本文将探讨未来城市和可持续城市的理论和实践。

未来城市的概念未来城市是人们对于未来城市形态及其发展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

在未来城市中,人们将从城市的可持续性、生态性、健康性等多个角度出发,构建更加宜居、便捷、绿色、智慧的城市形态。

未来城市的构建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未来城市需要具备先进的城市设计和规划能力。

城市规划师需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社会需求,制定出符合城市发展趋势的发展规划,并通过各项政策和措施,落实到城市发展的每个环节。

其次,未来城市需要具备智慧化的能力。

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未来城市还需要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财富和创新能力,提高城市在全球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可持续城市的概念可持续城市是一个根据城市自身特点和资源状况,以满足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同时建立和发展的城市。

可持续城市包括建立生态城市、低碳城市、循环经济城市等多种类型的城市,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

实践案例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正在积极推动可持续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以下是几个国际上较为典型的可持续城市建设案例。

第一个案例是新加坡,这座小岛上曾一度历经战乱。

如今,新加坡区别于其他典型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的亚洲城市,它快速转型为一个可持续城市,其市中心地段便是典型的例子。

新加坡市中心的办公区域高层建筑大多数个都安装有太阳能板,万事利金融中心、莱佛士城和国际电讯大厦等办公楼也引入了植物园景观系统,以及用于居民徒步和骑自行车的多个滨海公园。

第二个案例是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是比利时科特赖克的国际领袖,该城市雄心勃勃地推行区域热量供应和用水管理,声称周边城市群将在204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

未来城市设计中的可持续性理念和实践案例分析

未来城市设计中的可持续性理念和实践案例分析

未来城市设计中的可持续性理念和实践案例分析引言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设计师们在未来城市规划与设计中应该秉持可持续性理念,以确保城市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破坏环境、资源和社会的平衡。

本文将探讨未来城市设计中的可持续性理念和实践案例,并分析其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可持续性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性1. 概念解释:什么是可持续性?可持续性是指能够满足当代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在城市设计中,可持续性意味着要平衡城市的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以保证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2. 可持续性理念在城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可持续性理念在未来城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能够帮助解决城市面临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空气污染和水资源紧缺等。

其次,可持续性理念还能够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浪费。

最后,可持续性理念还可以提高城市的宜居性,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城市可持续性实践案例分析1. 低碳交通系统的建设低碳交通系统是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欧洲的自行车共享系统和城市地铁系统,使得城市居民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出行,减少对汽车的依赖。

这些低碳交通系统不仅可以减少碳排放,降低空气污染,还能够改善交通拥堵问题,提高城市的可持续性。

2.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应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环。

例如,丹麦的风能发电系统和光伏发电系统,使得城市能够更加可持续地获取能源。

这些可再生能源不仅可以降低城市的能源消耗,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例如,日本的垃圾分类系统和废物回收利用系统,使得城市能够更加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垃圾资源。

这些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的实践不仅可以减少垃圾的填埋和焚烧,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设计的整体理论

城市设计的整体理论

城市设计的整体理论城市设计是指对城市空间进行规划和布局,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住品质。

整体城市设计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城市形态与结构:城市设计强调城市的形态和结构,即城市的整体布局和组织。

城市形态涉及的概念包括城市的尺度、密度、形状和布局等方面。

例如,城市的尺度可以通过城市规模、人口密度和建筑高度来反映,而城市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蜘蛛网状等。

城市结构则包括城市的道路网络、绿地系统和建筑物群落等元素。

2.可持续性:城市设计要考虑城市的可持续性,即在满足居民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和资源。

可持续城市设计强调利用先进的技术和策略来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和减少交通拥堵等。

例如,推广可再生能源、鼓励公共交通和步行、提供自行车道和绿色建筑等。

3.社会包容性:城市设计要考虑社会的包容性,即城市的设计应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这包括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背景的人们。

为了实现社会包容性,城市设计需要关注社区规划、公共空间设计和社会服务设施等。

例如,在社区规划中包括设置学校、医院、商店和公园等。

4.文化认同:城市设计应该尊重和保护城市的文化认同,即城市的设计应该反映城市的历史、传统和当地文化特色。

这可以通过保留历史建筑、保护传统手工艺和提供文化活动场所等来实现。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保留传统建筑和风貌,并在公共空间设计中融入当地的艺术和文化元素。

5.参与和合作:城市设计需要建立参与和合作的机制,以确保各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得到充分考虑。

这包括公众参与、政府和业主的合作以及专业团队之间的协作。

城市设计师应该主导这一过程,与其他相关方进行良好的沟通和协商。

例如,在城市规划中可以组织公众听证会和工作坊,征求公众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城市设计的整体理论包括城市形态与结构、可持续性、社会包容性、文化认同以及参与和合作。

这些理论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居住品质提高,为人们创造一个宜居和繁荣的城市环境。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

城市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设计是指通过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等一系列手段来塑造和改善城市空间的过程。

它旨在创造一个具有高品质生活环境、良好社会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城市。

城市设计的理论则是指对城市设计进行研究和探索的理论体系和原则。

本文将从城市设计的意义,城市设计的目标以及城市设计的理论等方面进行探讨。

城市设计对于现代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它能够通过设计和规划城市空间的不同要素,如建筑、交通、绿地等,来提升城市的品质和功能。

城市设计能够创造一个宜居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城市设计能够为人们提供各种公共设施和服务,并创造一个舒适、便利和安全的环境。

而良好的城市设计还能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强城市的社会凝聚力。

城市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城市功能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首先,城市设计应该注重改善城市的生活环境。

良好的城市设计可以提供优美的景观和休闲空间,创造一个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其次,城市设计还应该注重提高城市的功能。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设计,城市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供便捷的交通系统、完善的公共设施、多样化的职业机会等。

最后,城市设计应该追求可持续发展。

城市设计应该考虑到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问题,以及尽可能减少城市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城市设计的理论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城市景观设计、交通设计等。

城市规划是城市设计的基础,它包括城市布局、土地利用、建筑密度等方面的规划和设计。

城市景观设计则注重提升城市的景观品质,创造宜人的城市环境。

交通设计则涉及交通网络的设计和规划,以提高城市的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拥堵。

在城市设计的实践中,也可以运用一些理论来指导。

例如,人本主义城市设计是通过关注人们的需求和体验来设计城市空间的方法。

这种设计方法注重营造人们生活的舒适和便利,使城市环境更加人性化。

而生态城市设计则追求在城市设计中融入生态原则,以增强城市对自然环境的适应性和可持续性。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与应用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与应用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与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重
要性。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等,例如建设生态园区、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改善垃圾处理系统等,以保护环境和有效利用资源。

2.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倡社会公平和包容性,即让所
有人都能够分享城市发展带来的好处。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建设社会住房、改善基础设施、提供良好教育和医疗服务等来实现社会公平和包容性。

3.经济发展与就业机会: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经济发展应该与环境保护
和社会公平相结合。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引进高科技产业、培育创新企业、提升教育水平等来推动经济发展,并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4.城市设计和交通规划:可持续发展理论注重设计城市空间以提高居民
生活质量。

在城市规划中,可以通过合理的城市设计和交通规划来减少交通拥堵、提升居民出行便利性,例如建设步行和骑行道路、改善公共交通系统等。

5.参与与治理: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社区参与和有效的城市治理。

在城
市规划中,可以通过民主参与机制、建立城市居民议事会等来促进居民参与城市规划和决策过程,提高城市治理的效率和公正性。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与应用涵盖了环境保护、资源
利用、社会公平、经济发展、城市设计、交通规划、参与与治理等多个方面,旨在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理论 (2)摘要 (2)1可持续发展理论 (2)1.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1.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4)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理论 (5)2.1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理论背景 (5)2.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理论 (6)2.3当代西方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争论 (7)3.案例分析 (9)3.1.上海崇明岛东滩生态城市设计 (9)3.2.武汉四新地区基于可持续的城市设计策略 (13)4.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策略研究 (16)4.1.城市布局优化设计策略 (16)4.2.城市开放空间可持续设计策略 (18)4.3.城市水系统设计策略 (19)5.结语 (20)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理论摘 要随着国际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不断深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城市领域也逐渐得到推广,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研究成果日益丰富。

城市如何健康的生长,城市如何可持续发展,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

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理同样对中国城市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本文以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中的生态城市理论及绿色城市设计这一点为对象,首先从可持续发展对城市的影响着手,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的基本理念。

再从生态城市理论及绿色城市设计这一具体的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理论点为对象,分析了生态城市、绿色城市理论对当代以及未来城市建设、发展的影响,并以上海崇明岛东滩生态城市设计和武汉四新地区为分析对象,例证了可持续发展城市设计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最后,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理论提出策略和建议。

1 可持续发展理论1.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著名的城市规划师芒福德曾经说过:“城市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史反映着人类社会、人类自身的同样发展过程。

”在今天,城图 1 可持续发展示意图(来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课题组,中国城市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手册,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9.6)市更是成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而城市也已经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沿阵地。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可持续发展世界观在城市区域水平上的具体运用。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总结自身发展历程之后,提出的新的发展模式。

1980 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CIJN)首次使用“可持续发展”概念。

之后,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日益增多,可持续发展渐成了一新的发展策略和模式。

1987 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提出了“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概念,并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极为有影响的阐释,使可持续发展成为经济、社会政策制度的流行原则。

1992 年联合国在里约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21 世纪议程》,可持续发展开始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重要的行动纲领。

可持续发展包含了发展与可持续性两个概念。

其中发展不单单是物质财富的增加,同时也包括人们福利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根据不同的可持续发展的著作组织起来,可以总结为“3Es”: 环境(environment),经济(economy)和公平(equity)。

可持续性则又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其中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

可持续发展是能动地调控自然社会复合系统,在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促进经济发展,保持资源永续利用和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源于对环境问题忧思的可持续发展并不单就环境问题,而是包括了多个层次的内容,其根本的原则有三条:(l)公平性原则公平性既指代内公平,又指代际公平,即可持续发展要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和给全体人民机会以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并且当代人不要为自己的发展与需求而损害后代满足需求的条件。

(2)可持续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必须是以不超越环境与资源的承载力为前提的。

(3)共同性原则地球的完整性和人类的相互依存性决定了人类根本利益的共同性,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发展的总目标,也是人类的共同目标。

综上,可持续发展是一种鼓励经济增长的,以自然资产为基础的,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承认自然环境价值的新型发展模式。

1.2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城市发展中的应用。

城市可持续发展自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而提出,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内涵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概括如下:1.2.1资源城市的发展要可持续,必须合理地利用其本身的资源,寻求一个友好的使用过程,并注重其中的使用效率,不仅为当代人着想,同时也为后代人着想。

在促进居住适宜性的同时减少城市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废物的产出,使城市的发展不超越当地的、区域的以及全球的生态承载力。

1.2.2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其公众应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社区及区域的自然、人文环境,同时为全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的过程。

城市发展绝对不能随意地把这些环境问题留给后代或更大范围,甚至全球,这是一种责任和义务。

可持续城市可以称为责任城市(Responsible City)。

我们需要利用环境生态规律来解决城市环境问题,这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

1.2.3经济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指在全球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系统结构和功能相互协调,具体说是围绕生产过程这一中心环节,通过均衡地分布农业、工业、交通等城市活动,促使城市新的结构、功能与原有结构、功能及其内部的和谐一致,这主要通过政府的规划行为达到。

城市可持续发展应在资源最小利用的前提下,使城市经济朝更富效率、稳定和创新方向演进。

城市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不断地追求高数量和高质量的社会经济人口和技术产出,长久地维持自身的稳定和巩固其在城市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对大多数城市来讲,特别第三世界城市,只有提高城市的生产效率以及物质产品的产出,这样才能永保其生命活力。

1.2.4社会可持续城市社会特性包含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可持续城市是生活城(LivingCity),其应充分发挥生态潜力为健康的城市服务,不仅把城市作为整体考虑,而且重要的行动纲领。

也要使不同的环境适应城市中不同年龄不同生活方式的需要;第二个方面是可持续城市是市民参与的城市(Participating City),应使公众、社团、政府机构等所有的人积极参与城市问题讨论以及城市决策。

城市可持续发展追求一种公平、公正、持续的发展,即从时间上要满足当代与后代之间的公平,从空间角度城市要与其相联系的区域(城市腹地)之间保持公平。

可持续发展城市追求各个层次、各个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必须从属于全球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其次城市可持续发展也要反映城市所处区域的各个方面。

城市可持续发展不能单就某一方面去定义而将其他方面给忽略了,不能单单从自然环境方面考虑城市可持续发展而将其积极的社会经济方面的集聚优势忽略,因为社会经济的集聚优势是城市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或半自然生态系统的最大区别。

因此当前城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其关键问题是要保证城市经济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使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消费和污染最小化。

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理论2.1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理论背景十八世纪下半叶,伴随着工业革命的爆发,城市规模急剧扩大,城市人口恶性膨胀,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程度超过了以往几千年的总和。

城市的土地和资源被无控制的开发利用,交通拥塞,工业集中,居住条件恶劣。

日趋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使得人与环境的关系上矛盾更加尖锐。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上看,近代的很多设计思想中引入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点,反映出可持续观念在城市设计领域的起源。

如19 世纪中叶主张人与自然要和谐的共存的城市公园运动,亚·伊·马塔以运输为前提把城市放在绿地之中,使居民“回到自然中去”的“带形城市”;霍华德城市与乡村结合疏散大城市工业和人口的“田园城市”;现代建筑大师勒·柯布西耶所有建筑都坐落在城市这座大花园的中“光明城市”;雷德伯恩体系的“绿带城”;这些可持续发展思想对欧美近现代城市设计都产生了很大影响。

上世纪50 年代以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城市环境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共同瞩目的焦点问题。

在建筑与城市设计领域,出现了一系列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的学术思潮,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Green City)、“景观11建筑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建筑仿生”(Architectural Bionics)、“城市仿生”(Bionic City)等等。

“绿色革命”蓬勃展开,绿色浪潮拍打着世界。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内掀起了“可持续发展”的热潮。

建筑师和城市设计师们开始探索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设计的有效途径。

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方法成为新时期进行城市空间设计研究的重要手段。

这直接催生了生态城市与绿色城市理论的再发展,美国精美增长、新城市主义以及欧洲紧凑城市理论出现,以及可持续发展城市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新理论。

2.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设计理论2.2.1.生态城市生态城市的概念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断升华而提出来的。

早在20 世纪70 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就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AB)”计划中,指出“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性和生产力,提供高水平的物质和生活方式”。

这一生态城市观点的提出,立即受到了全球广泛关注,并出现了一系列的城市改造运动,如伯克利型城市、健康城市、清洁城市等,但这些城市概念及观点主要是以整治城市本身存在的生态问题而采取的直接反映,不能代表生态城市的真正内涵,但却使生态城市的概念不断得到发展。

生态城市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社会关系,是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实现科持续发展的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狭义讲,则是按照城市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

2.2.2.绿色城市绿色城市与生态城市是彼此相关,但同时又有很大差别的概念,它们产生的社会时代和背景不同,因此针对的城市矛盾和强调的重点也有差别。

绿色城市是在1970年代各个国家的绿党或绿色和平组织下保护地球、改革社会的“绿色”运动而产生的。

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和思潮,“绿色”涉及的方面之广是空前的,城市、建筑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它同时也包括人类的生产经济、生活消费方式等。

从历史的观点看,“绿色城市”理论是在“生态城市”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发展壮大的。

其实,强调自然、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的“生态城市”概念与“绿色城市”概念的内涵是基本一致的,但后者还强调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大卫·戈登DavidGordon,1990年《绿色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