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面神经炎诊治进展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国内治疗现状

1 . 1 . 1 激素治 疗 激素 可 以抑 制 自身免 疫反应 及变态 反应 , 不 能使用 针灸 治疗 ,针 灸治疗 可 能加重 神经 组织 水肿 从而影 响预
减 轻炎 症细 胞 的浸润 ,减 轻局 部水肿 ,可 改善 神经 的传 导 。 目前 后 。故主 张在 发病 1 星期 不 能采用 针灸 治疗 。但 也有相 当 多不 同
3 . 2 高压氧 治疗
张香 菊 等 通过研 究表 明,在常规 药物 治疗基础 上加 用高压
1 . 1 . 3 营养神 经治 疗 B 族 维生 素可促 进神经 髓鞘 恢复 ,近 氧 治疗效 果显 著 。认 为 高压氧 治疗 特发性 面神 经麻 痹 的作用 机制 年 来有 学 者发 现维 生素 B 维生 素 B 。 经 茎乳 孔封 闭 能够通 过 下丘 有 :①高 压氧 能提 高神 经组 织 内的氧含 量 ,改善 神经 组织 的缺血 脑 机制 对机 体 的 自主 神经 系统 内分 泌系 统和免 疫系 统 的功 能具有 缺 氧状 态,促 进水 肿 的消退 。② 高压氧 可促 进神 经轴 索 的再生 。 调 节作 用 ,有助 于维 持机 体 内环境 的稳 定 。甲钴胺 是 甲基化 维生 ③ 高压 氧 能加 快雪 旺 氏细胞 的有丝分 裂和髓 鞘再生 。 素B 早期 应用 可有 效防止 有髓纤 维变性 和脱髓 鞘 ,促进变 性神 经 的再 生 ,从 而修 复损 伤 的神经 纤维 ,应 用 甲钴胺 治疗 面神经 炎 参考文 献
前 包括 内科 西 药治 疗、外科 手术治疗和 星状神 经节 阻滞 治疗 等;中 医治疗 包括 中药治疗和针 灸及理疗等 ;物理 治疗 包括面 肌功 能训 练和高压氧治疗等。 【 关键 词 】 特发 性 面 神 经 麻 痹 ;治 疗 ;现 状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

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诊治指南面神经麻痹是指面部肌肉因面神经的功能障碍而引起的肌肉无力或瘫痪。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最常见的面神经麻痹类型,原因不明,常见于中年人。
以下是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的诊治指南。
一、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包括面部运动功能减退或消失、眼干涩、眼泪增多、耳痛、口干、喝水呛咳等症状。
2.体格检查:包括面部肌肉运动功能的检查,如闭眼抵抗试验、皱眉、鼓腮帮等。
3.辅助检查:可进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或磁共振成像(MRI)检查,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
二、治疗1.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是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法。
(1)糖皮质激素:可选用甲泼尼龙、地塞米松等。
早期应用糖皮质激素能显著缩短恢复时间,但需注意剂量控制。
(2)抗病毒药物:可选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等,能够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重要治疗手段。
(1)自我训练:包括眼球运动、面部肌肉按摩和自我锻炼等。
(2)物理疗法:包括超声、电疗、针灸、康复训练等。
3.病因治疗:对于较为明确的病因,如中耳炎、肿瘤压迫等,应积极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4.心理支持:面神经麻痹病人常伴有面容畸形及功能受损,需提供心理支持,并采取合适的心理干预治疗。
三、后期管理1.定期随访:对于面神经麻痹患者,需定期随访,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康复训练:在病情稳定后,可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肌肉按摩、面部运动锻炼、神经电刺激等,帮助促进肌肉功能恢复。
3.面部保护:避免面部受寒、受损,注意保护面部皮肤和黏膜,防止感染。
4.饮食调理:建议患者饮食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B和C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肉类等,有助于促进神经恢复。
总结:中国特发性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的诊治指南主要包括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病因治疗、心理支持、后期管理等方面。
准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综合治疗方案,能够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面神经炎诊治新进展

3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物理治 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可 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4
康复训练:面神经炎患者在治 疗过程中应进行适当的康复训
练,有助于恢复面部功能。
3
案例分析
典型病例
A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 性别、职业等
B
发病原因:感染、外 伤、肿瘤等
C 症状表现:面部麻木、 疼痛、流泪等
D
诊断方法:神经电生理 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促进医学发展:新的诊治 进展可以促进医学领域的 发展,为未来医学研究提 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临床应用前景
01
面神经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不断更新
02
面神经炎的预后和康复效果得到改善
03
面神经炎的预防措施得到推广
04
面神经炎的临床研究不断深入,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
研究展望
1
面神经炎的 病因和发病 机制研究
05
手术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 考虑手术治疗,如面神经减压术、面神经移植术等
06
康复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注意面部肌肉功能锻炼, 促进面部功能恢复。
治疗效果
药物治疗:使
1 用抗病毒药物、 抗炎药物等, 减轻症状
物理治疗:
2 采用热敷、 按摩等方法, 缓解疼痛
手术治疗:针
3 对严重面神经 炎患者,进行 手术治疗
康复治疗:进
4 行面部肌肉功 能训练,恢复 面部功能
4
总结
诊治新进展的意义
提高诊断准确性:新的诊 断方法可以提高面神经炎 的诊断准确性,为患者提 供更精确的治疗方案。
降低医疗成本:新的治疗 方法可以降低面神经炎的 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 负担。
面神经炎诊治新进展_丛志强

·教学园地·面神经炎诊治新进展丛志强【中图分类号】R7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48(2002)01-0062-02作者单位:266003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面神经炎又称贝尔麻痹(Bell 's palsy ),是由于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1 病因面神经炎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以往认为一部分病人因局部受风吹或着凉而起病,故推测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
或因风湿性面神经炎,茎乳孔内的骨膜炎产生面神经肿胀、受压、血液循环障碍而致面神经麻痹。
面神经从桥脑发出以后经内听道及岩骨中狭长的骨性管腔——面神经管,最后由茎乳孔出颅腔,分布至面部表情肌。
因此,无论是缺血或炎症所引起的局部面神经组织水肿,都会促使神经功能发生障碍而出现面瘫。
近几年的研究发现面神经炎主要由病毒感染所致,其绝大部分是由Ⅰ型单纯疱疹病毒所致(HSV -1)。
日本学者发现在14例面神经炎患者的14份面神经的神经内膜液和耳后肌组织样品中发现了11份有Ⅰ型单纯疱疹病毒的DN A 痕迹;相反,在9例耳带状疱疹(Hunt 综合征)型面神经麻痹和12例无面神经麻痹的颞骨骨折及慢性中耳炎患者中均未检出HSV -1病毒性DN A 。
可见Bell 麻痹与HSV -1病毒关系极为密切。
Hunt 综合征的面神经炎是由带状疱疹病毒所致早已众所周知。
此外,EB 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也和面神经炎的发病有关。
本病的病理变化早期主要为面神经水肿,髓鞘或轴突有不同程度的变性,以在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部分尤为显著。
2 临床表现面神经炎常为急性起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20~40岁最多见,男性较多于女性。
可伴耳后乳突区、耳内或下颌角疼痛,多为单侧,偶见双侧。
症状可于数小时或1~2天内达高峰。
表现为一侧面部表情肌的完全性瘫痪,如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闭目不紧或不合;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露齿口角偏向对侧,鼓腮漏气,咀嚼时食物残渣常滞留于病侧的齿颊之间,病侧的流涎、溢泪、瞬目动作明显减弱或消失。
特发性面神经炎诊治进展

F波消失提示神经中断性损害。
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治疗-药物
一般治疗:
营养神经:Vit B
保护眼睛:人工泪液+眼膏;人工置换眼球表面生态系统( PROSE):一种充满盐水溶液的可透气巩膜镜。Gire等报道了对 因面瘫所致严重角膜疾病的患者应用PROSE,视力均得到明显 提高。图
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治疗-生物反馈
理论依据:面瘫以后,缺乏面肌运动内在反馈将影响大脑
接收相关面部运动信息,生物反馈法有利于大脑立即进行
面部运动分析和纠错。
生物反馈技术被证实可改善面瘫的预后。
肌电生物反馈 视觉镜像反馈
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治疗-生物反馈
肌电生物反馈:
2005,一个随机对照研究,认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对瘫痪 的面部肌肉可提供更精准的信息反馈,从而治疗效果优于 普通的面部运动训练。
数量呈线性关系。
发病3周时ENoG值≥90%判断预后 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价值有限:面神经的变性由近端至远端
发展需要1周左右时间,早期ENoG可无异常;面神经功能的 恢复比ENoG超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面神经的电生理检查及预后判断
瞬目反射(眼轮匝肌反射)
由轻叩轻触面部、角膜、声或光等多种刺激而引起眼睛闭合 的防御反射。
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治疗-药物
激素:面神经减压术中发现及增强MRI证实Bell麻痹患者
面神经存在水肿。
现有的研究证据基本支持激素在面瘫治疗中的意义,有助于 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且越是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 研究越倾向于阳性结果。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路径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临床路径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单侧面部表情肌的瘫痪。
为了规范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特制定本临床路径。
一、诊断依据患者通常急性起病,在数小时至数天内达到高峰。
症状表现为单侧面部表情肌瘫痪,包括额纹消失、不能皱眉、眼裂变大、闭目不全或不能闭目、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并向健侧歪斜、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和吹口哨漏气等。
部分患者还可能伴有耳后疼痛、听觉过敏、舌前 2/3 味觉减退或消失等。
诊断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需要排除其他引起面神经麻痹的病因,如吉兰巴雷综合征、中耳乳突炎、腮腺炎、肿瘤等。
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神经电生理检查(如面神经电图、肌电图)、头颅 CT 或 MRI 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1、药物治疗(1)糖皮质激素: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首选药物,可减轻面神经的炎症和水肿。
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一般使用 1 2 周逐渐减量停药。
(2)抗病毒药物:对于发病前有病毒感染史的患者,可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等。
(3)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 B1 等,有助于促进神经的修复。
2、物理治疗(1)超短波透热疗法:通过高频电磁波的作用,改善面神经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和水肿。
(2)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
3、针灸治疗针灸可以刺激面部穴位,调节经络气血,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
但针灸治疗应在病情稳定后进行,一般在发病 1 周后开始。
4、康复训练指导患者进行面部表情肌的功能训练,如抬眉、闭眼、鼓腮、吹口哨等,每天多次练习,有助于恢复面部肌肉的力量和协调性。
三、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1、必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4)心电图。
(5)面神经电图、肌电图。
2、选查项目(1)头颅 CT 或 MRI(排除颅内病变)。
面神经炎诊治新进展

预后
• 本病大多在发病1-2周后即开始好转,
1-2月内症状明显改善。约2/3的患者 其面瘫可完全自然痊愈
• 10%左右的病人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
症
谢谢观赏
• 7)手术疗法 • 只对个别严重的病例进行 • 对严重的面神经麻痹,发病后2年仍不恢
复者,可试行面神经与副神经,或面神 经与膈神经吻合术,让副神经或膈神经 近端长入面肌以恢复肌肉张力,保持安 静时的对称面容。
• 8)护理 • 严重的面神经炎由于眼睑闭合不能,
易引起角膜损害。要注意对眼睛的 保护,不宜吹风和持续用眼,减少 户外活动,外出或睡眠时以眼罩遮 盖患侧眼睛。
神经水肿,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 少神经受压,多主张给予一个疗程 的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对缩短病 程、提高治愈率、减少后遗症均有 肯定的效果。
• 泼尼松 1-2mg/kg/d晨1次顿服,用 7-
10天,再经10天左右的减量期
• 静滴 7-10天,再经10天左右的减量期
• 2)抗病毒剂的应用
• 需早期应用 • 更昔洛韦 5mg/kg/次q12h静滴,疗
肌等)
• 中枢性面瘫是病灶对侧下面部瘫痪(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周围性面瘫表现患侧上下面部瘫痪
面神经通路
• 面神经从桥脑尾端面神经核发出纤维先绕过展
神经核,向前下行于听神经处穿出。再穿过蛛 网膜下腔,在听神经上方进入内耳孔。以后经 内听道及岩骨中狭长的骨性管腔(面神经管) 下行,横过膝状神经节,最后由茎乳孔出颅腔, 分布至面部表情肌。
面神经炎诊治新进展
定义
• 面神经炎又称贝尔麻痹(Bell’spalsy) • 是由于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
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核上瘫与核下瘫鉴别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国内治疗现状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国内治疗现状从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以及物理治疗三方面进行总结分析,探讨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国内治疗现状。
西医治疗目前包括内科西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等;中医治疗包括中药治疗和针灸及理疗等;物理治疗包括面肌功能训练和高压氧治疗等。
标签: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治疗;现状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贝尔麻痹,是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疾病,以急性进展的面部表情肌麻痹为主要临床特点。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该病做了深入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国内治疗现状做简要综述如下。
1 西医治疗1.1 内科西药治疗1.1.1 激素治疗激素可以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及变态反应,减轻炎症细胞的浸润,减轻局部水肿,可改善神经的传导。
目前对于是否应用激素及其应用时间、剂量说法不一[1-2]。
于茎乳孔附近局部注射激素后通过弥散和渗透作用可显著提高茎乳孔和面神经管内的药物浓度,从而更大效能地发挥抗炎、消除水肿、促进神经功能康复的作用。
1.1.2 β-七叶皂苷钠治疗β-七叶皂苷钠是从七叶树科植物天师粟成熟娑罗子中提取的皂苷钠盐,它富含多酶腱三萜皂甙,研究表明该药具有消炎、抗渗出、增加静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及纠正脑功能失常、减轻脑水肿的作用,而无皮质激素样副作用[3],适用于有皮质类固醇激素禁忌症的面神经患者。
β-七叶皂苷钠可以替代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同时避免皮质类固醇激素的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1.1.3 营养神经治疗B族维生素可促进神经髓鞘恢复,近年来有学者发现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经茎乳孔封闭能够通过下丘脑机制对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功能具有调节作用,有助于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甲钴胺是甲基化维生素B12,早期应用可有效防止有髓纤维变性和脱髓鞘,促进变性神经的再生,从而修复损伤的神经纤维,应用甲钴胺治疗面神经炎较维生素B12疗效显著[4]。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是周围神经再生微循环的重要成分,可维持神经细胞生存,加速髓鞘的修复,能很快地促进病变纤维的愈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病3周时ENoG值≥90%判断预后 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价值有限:面神经的变性由近端至远端
发展需要1周左右时间,早期ENoG可无异常;面神经功能的 恢复比ENoG超前。
面神经的电生理检查及预后判断
瞬目反射(眼轮匝肌反射)
由轻叩轻触面部、角膜、声或光等多种刺激而引起眼睛闭合 的防御反射。
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治疗-药物
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治疗-药物
激素:面神经减压术中发现及增强MRI证实Bell麻痹患者
面神经存在水肿。
现有的研究证据基本支持激素在面瘫治疗中的意义,有助于 缩短病程和减少并发症,且越是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 研究越倾向于阳性结果。
面瘫治疗时机一直饱受争议。
2011,在Mats等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中,贝尔面瘫发病后 24小时内应用激素和25-48小时应用激素的完全恢复率两组均 有显著差异,但在49-72小时内开始应用激素则与对照组无显 著差异,推荐激素应尽可能在面瘫发生后48小时内开始应用
方、外半规管下方,到达鼓室后壁锥隆起平面。此处骨管最薄,易遭病变侵蚀或手术损伤。
⑥乳突段(垂直段):自鼓室后壁锥隆起高度向下达茎乳孔。此段部位较深,在成人距
乳突表面大多超过2cm。
⑦颞骨外段
解剖特点:是人体穿过骨管中最长的颅神经。
面神经的解剖与临床(3)
面神经-混合神经
1)运动纤维—上颌支、颊支、下颌支支配面部表情肌
面神经缺血水肿,面神经管相对狭窄加重压迫,缺血进一步加重,面 神经传导受损,功能障碍。50%的BELL麻痹患者有受凉病史。
病毒感染:尸检及手术时膝状神经节炎处检测出单疱病毒;动物模
型。
免疫异常 糖尿病 血管压迫 遗传等
特发性面神经炎的自然病程
急性期:2-3天至1-2周 恢复期:1-2周至1-2月(70%患者在此范围内自愈) 后遗症期:2年以上,可出现面部表情功能丧失、组织
反射环路:三叉神经第一支→三叉脊束核→面神经核→面神及同侧长潜伏期 R2波和对侧长潜伏期 R2波(R2′)
早期患侧 BR 出现 R1、R2、R2′波出波率较健侧下降、潜伏 期较健侧延长。
阳性率高,R1波的出波率与预后相关。
创伤性:颞骨岩部外伤;中耳炎、腮腺等手术创。 细菌感染类:中耳炎、乳突炎、恶性外耳道炎等。 病毒感染类:Hunt综合征(耳及膝状神经节带疱感染)。 肿瘤类:面神经鞘膜瘤,腮腺恶性肿瘤等。 不明原因(特发性):Bell,s 麻痹占55-70%,最常见。
特发性面神经炎的可能病因
内在因素:颞骨岩部发育异常——面神经管狭窄。 血运障碍:受凉或饮酒后导致血管神经机能紊乱,致小动脉痉挛,
(1996,2005)
面神经的电生理检查及预后判断
低频电诊断:
直流感应电诊断 强度/时间曲线
神经兴奋性实验 最大刺激试验
面神经的电生理检查及预后判断
肌电图(EMG)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表现为插入电位延长,纤颤电位,高波幅宽时限的多相运动 单位电位,大力收缩时,为募集单纯相
营养障碍、面肌萎缩。由于神经的异常芽生,还可出 现:面肌联动、面肌痉挛、鳄鱼泪。 预后:70-75%可自愈,不需要任何干预;84%基本恢 复面部功能;5%遗留重度面瘫。
面神经功能的评定
量表:
House-Brackmann量表(1985 ,美国) Sunnybrook(多伦多)面神经评价系统
面神经的电生理检查及预后判断
面神经F波
神经兴奋沿神经轴索的逆向传导至面神经运动核再次下行引 起神经肌肉反应,在M波之后的小波。本质是逆行神经冲动 传播到脊髓前角的α-运动神经元,再沿同一神经轴突顺行传 导形成的后发电位。
反应完整通路,可评价低位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和运动神经 纤维的解剖和生理完整性。
EMG测定面神经出颅后远端的传导情况,不能反映面神经近 端的功能状态,在面神经损害尚未累及远端时,可以无异常 表现。
发病2-3周后可见失神经改变,可判断神经变性的程度、是否 存在神经再生。
早期诊断意义不大,有创检查。
面神经的电生理检查及预后判断
神经电图(ENoG)-常规标准
面神经的运动传导:M波的波幅及潜伏期 可定量估计神经变性的程度:波幅的大小与健存神经纤维的
李新宇 2015-6
面神经的解剖与临床(1)
面神经的解剖与临床(1)
面神经的解剖与临床(1)
面神经的解剖和临床(2)
面神经走行:
①运动神经核段:面神经根在脑桥中离开面神经核后,绕过外展神经核至脑桥下缘穿出。 ②小脑脑桥角段:面神经离开脑桥后,跨过小脑脑桥角,会同听神经抵达内耳门。 ③内耳道段:面神经由内耳门进入内耳道,偕同听神经到达内耳道底。 ④迷路段:面神经由内耳道底的前上方进入面神经管,向外于前庭与耳蜗之间到达膝神经节 ⑤鼓室段(水平段):自膝神经节起向后并微向下,经鼓室内壁的骨管,适在前庭窗上
2)感觉纤维—a.一般感觉纤维:面部及耳后皮肤感觉
鼓索支:舌前2/3 味觉
b. 特殊感觉纤维:
镫骨肌支:听觉
3)副交感神经纤维—a.岩浅大神经:支配泪腺
b.鼓索神经:支配唾液腺
面神经的解剖与临床(4)
面神经的解剖与临床(4)
面神经的解剖与临床(4)
周围性面瘫
神内门诊的常见病。 发病率:30-40/10万,中国每年新增40-55万。 青年人多见。 分类:
面部肌肉的F 波来源于面神经运动核中的α-运动神经元的逆行 冲动回激,其兴奋不受Wallerian 变性由近向远发展的影响, 因此面瘫早期即可检出近段神经变性。
F波消失提示神经中断性损害。
特发性面神经炎的治疗-药物
一般治疗:
营养神经:Vit B
保护眼睛:人工泪液+眼膏;人工置换眼球表面生态系统( PROSE):一种充满盐水溶液的可透气巩膜镜。Gire等报道了对 因面瘫所致严重角膜疾病的患者应用PROSE,视力均得到明显提 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