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_导游词

合集下载

扬州八怪纪念馆

扬州八怪纪念馆

游览线路:唐槐—西方寺—铁镬—大殿—银杏树—金农寄居室—展览厅—东园—五代经幢(chuang)—回廊石刻扬州八怪纪念馆简介:“扬州八怪”是活跃在清代画坛上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扬州八怪纪念馆设在金农曾寄居的老城区驼铃巷向西寺内。

唐槐:由文昌阁向北,过四望亭不远有一石砌牌坊,上刻“扬州八怪纪念馆”,这就是驼铃巷。

驼铃巷南面一抹石基老墙,是百年前的县学旧址;巷北一颗大树,虽枝叶深绿,却老干中空,虬枝突兀,这是南柯一梦的旧物——原唐代槐古道院的国槐,生长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年了。

西方寺:国槐向西不远就是西方寺。

西方寺原是隋代建于江边的避风庵,据传,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庵前出土三尊佛像,轰动了朝野,唐太宗李世民取佛地为西方净土的意思勅名“西方禅寺”,唐永贞元年(805年)迁于此,后毁于战火。

我们看到的“西方寺”是明代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的,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扬州八怪纪念馆由市文管会于1993年在西方寺基础上修复而成,同年11月22日开馆,这一天是郑板桥诞辰300周年的纪念日。

纪念馆横匾由中华诗词协会发起人之一的江树蜂教授题写。

陈列大厅(大殿):门厅中间有漆刻屏风,屏风正面是晚清画家凌霞《天隐堂集》中关于扬州八怪的题诗,背面是郑板桥的书法作品“歌吹古扬州”。

纪念馆主要由门厅、回廊、大殿、展厅、金农寄居室及东园六大部分组成,环保的回廊镶嵌着几十帧八怪作品的时刻,鲜活生动的画面簇拥着已有六百年多年历史的楠木大殿,使重檐歇山顶的明代大殿显得格外高古不凡,这也是我们扬州现存最古老的大殿建筑。

殿前的庭院中央放着一个巨大的铁镬,相传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镇水之器,也有专家认为是隋代行宫中消防用的盛水之器,距今已有一千四五百年的历史。

扬州的铁镬前后共出土了九个,瘦西湖徐园、天宁寺、史可法纪念馆各放了两只,盆景园、水文化博物馆和我们八怪纪念馆各放了一只。

它是南北朝萧梁时代的产物,迄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传说是用来镇龙的,因为扬州地形低洼,多水,而且经常水灾泛滥,我们的先人认为是龙在作怪,因此制造出大铁镬来将其反扣在靠近堤坝(di)的水底,用于镇龙,防止大水泛滥,虽然这听上去是迷信的说法,但大铁镬放在水底,确实减轻了水流对堤坝的冲击,而保护了堤坝。

江苏扬州简介导游词

江苏扬州简介导游词

江苏扬州简介导游词江苏扬州简介导游词1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在扬州活动的一群画家,对于当时所谓正统文艺具有鲜明的叛逆性和独创性,被当时的人认为是画坛上的“怪物”,以后人们习惯地传称他们为“扬州八怪”(又称“扬州八家”或“扬州画派”)。

这八位画家,有的祖籍是扬州,有的是从外地来到扬州。

当时,扬州集结的大批盐官盐商,暴发起家,挥霍消费,刺激了商业手工业的发达,也吸引了大量艺术人才。

扬州八怪纪念馆雕塑“扬州八怪”,他们都长期活动在扬州这个繁华的名城,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和深厚的友谊,在艺术上有着相近的风格。

对于“扬州八怪”中的画家,有几种不同的说法,列入的姓名也并不一致,但一般是指以下的几位。

李鱓(公元1686~1762年),字宗扬,号复堂、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李鱓曾在宫廷里作画,后出任知县被免职,就到扬州卖画,擅作花卉虫鸟,早年作品工细,后来崇尚写意画。

汪士慎(公元1686~1759年),字近人,号巢林,安徽休宁人。

汪士慎精篆刻和隶书,工画花卉,尤其善于画梅花,晚年失明后曾摸索着写狂草书法。

着有《巢林诗集》。

黄慎(公元1687~1766年),字恭寿,号瘿瓢子,福建宁化人。

少年时作画工绘肖像,后到扬州卖画,以狂草笔法描绘人物,题材广泛,神仙、渔夫等都能入画。

着有《蛟湖诗草》。

高翔(公元1688~1752年),字凤岗,号西唐,扬州人。

工篆刻,擅长画山水,也画梅花和人物。

着有《西唐诗抄》。

金农(公元1688~1764年),字寿门,号冬心先生,浙江杭州人。

金农好游历,居扬州后曾多次出游,行踪辽远。

工书法、篆刻,五十岁以后开始作画,人物、山水、花鸟均能取作画材,有的作品是他的学生罗聘代笔。

着有《金寿门遗集十种》等。

郑燮(公元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应举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曾在山东任知县,因得罪豪绅而罢官。

做官前后均在扬州卖画,擅画兰竹,以书法融入绘画,作品疏朗劲峭,又用隶体参入行楷,自创“六分半书”。

扬州景点导游词(六篇)

扬州景点导游词(六篇)

扬州景点导游词一说起扬州,大家对著名的诗句,如李白的“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杜牧的“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并不陌生吧!十一长假我怀着对扬州的向往和期待,来到这个梦中美丽而神圣的地方。

到扬州必看当然是瘦西湖了。

瘦西湖是国家重点风景区,是清代康乾时期已形成的湖上园林群,融南方之秀和北方之雄于一体。

漫步在湖上曲径通幽的小路上,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岸边三步一桃,五步一柳,虽已秋天,却绿意盎然。

加上隐隐约约的白塔和著名的二十四桥,俨然是一副赏心悦目的国画长卷。

湖水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湖上不时有几条游船来来往往地穿梭着。

我们又来到二十四桥。

它高____米,有____个台阶、24根柱子。

桥上雕饰明月图案,秀丽典雅。

桥东有贴壁黄石假山,西有熙春台,它呈白色,是根据古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笛。

”建造的。

那为什么叫24桥呢?有的说是有____个美女、有的说......至今连考古家争论也没一个结果。

为了让瘦西湖参观的人更多,因此人们就留下了这个迷团,所以建了这座“24桥”,真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心旷神怡的好地方。

接下来,我们去了被誉为“晚清第一园”何园,何园分为两个部分,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为一体。

何园虽是平地起筑,但却独具特色,厅楼山亭,错落有致,山水建筑浑然一体,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审美和居游功能在此达到高度和谐与极致完美。

刚走进大门,满眼的菊花在秋风中频频点头欢迎游客的到来。

何园内陡峭假山很多,这是我见过的最大的假山,里面四通八达、曲径通幽,大洞连着小洞,经常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第一园的声誉果然名不虚传。

扬州的美景可以说是江南风光的缩影,她的美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期待着有机会再来游玩,也期望扬州越来越美丽。

扬州景点导游词(二)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南京都市圈和上海经济圈的节点城市,国家重点工程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三江口、江都水利枢纽)。

扬州八怪纪念馆作文

扬州八怪纪念馆作文

扬州八怪纪念馆作文
《扬州八怪纪念馆》
扬州,那可是个好地方啊!有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叫扬州八怪纪念馆。

记得那次我去扬州八怪纪念馆,一进去就感觉好像穿越到了古代。

为啥这么说呢?你瞧那建筑,古色古香的,特别有韵味。

我当时就在想,这以前住在这里的人得多有文化呀。

里面展示了好多画作和书法作品,咱也不太懂艺术,就是觉得这些人好厉害。

有一幅画特别吸引我,那上面的人物画得栩栩如生的,就好像要从画里走出来和我聊天一样。

我在那幅画前面看了好久,一直在琢磨这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有时候我还凑得特别近,想看看是不是有啥小秘密。

旁边的工作人员估计都担心我把画给看破咯。

我就在这馆里慢悠悠地逛着,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摸摸那个,感觉特别新奇。

说真的,在那里面呆着,整个人都安静下来了,不像平时的我风风火火的。

从纪念馆出来后,我还在回味呢,这次的经历可太有意思啦。

扬州八怪纪念馆真的值得一去,在那里你能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能让你暂时忘掉外面世界的喧嚣。

哎呀呀,扬州八怪纪念馆啊,真是个让人难忘的好地方呀!。

扬州八怪导游词

扬州八怪导游词

扬州八怪导游词【篇一: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扬州八怪纪念馆主要游览路线:南柯古槐、西方寺——陈列大厅——金农寄居室——金农茶室——东园景区【南柯古槐、西方寺】扬州为自古繁华之地,多少王侯将相、巨豪商贾、能工巧匠在这里演绎了一个又一个传奇的故事,而它令人神往的无限魅力自然也吸引了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李白用“烟花三月下扬州”向往它,欧阳修用“琼花芍药世无伦”赞美它,徐凝给予了它“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美誉,太多的文章、太多的画卷在描绘它、称颂它。

可是细细品来,也许与扬州关系最密切,最有影响,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还得算是这样一个文人集团——扬州八怪。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扬州八怪纪念馆”近距离的感受、认识这些卓尔不群的文人雅士们吧!扬州八怪纪念馆座落在历史悠久的古巷,驼岭巷内,我们沿着这条弯弯曲曲的小巷往前走的时候,千万别忽视了身边这棵千年的老槐树,它可是与著名的成语“南柯一梦”紧密相关哦!传说,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棼的人,家就住在扬州,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树影婆婆,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有一次淳于棼过生日,他一时高兴.多贪了几杯。

夜晚,亲友散尽,他一个人带着几分酒意坐在槐树下歇凉,不觉沉沉睡去了。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发榜时,高中了第一名。

紧接着殿试,皇帝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淳于棼被皇帝派往南河郡任太守,一呆就是20年。

他兢兢业业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

有一年,敌兵入侵,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皇帝下令,让淳于棼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可怜淳于棼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兵刚一接触,立刻一败涂地,手下兵马被杀得丢盔解甲,东逃西散,淳于棼差点被俘。

皇帝震怒,把淳于棼撤除职务,下令遣送回家。

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此时他才知道,一切只是一场梦,所谓南河郡,不过是槐树最南边的一枝树干而已,而挖开大槐树下的树洞,“大槐安国”原来只是个蚂蚁窝,唐朝文人李公佐将此故事写成《南柯太守传》,到了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又将这一故事改编成剧本《南柯记》并入《临川四梦》,毛泽东的著名诗句“蚂蚁缘槐跨大国”用的也是这个典故。

小小解说员演讲稿八怪纪念馆

小小解说员演讲稿八怪纪念馆

小小解说员演讲稿八怪纪念馆八怪纪念馆是位于徐州市南郊的云龙山北麓,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

它包括“徐州八怪”纪念馆、古彭文化广场和徐州博物馆三部分。

馆藏有李白、杜甫、颜真卿等著名诗人书法家书写的作品和墨宝;还展出了八怪中画家边寿民、郑板桥、张石园等人的绘画艺术。

当你走进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雄伟高大的徐州八怪纪念塔。

上面刻着一副对联:“心随笔落惊天下,意与神会贯古今”。

八怪纪念塔造型优美,气势恢宏,引来游客驻足观望。

纪念塔后面是刘伶醉雕塑,此时正演奏者一曲悠扬动听的乐曲。

最吸引我们的莫过于东侧的墙壁上的图片。

它记载了徐州近百年的发展历史。

虽然不能用栩栩如生来形容,但也十分清晰明了。

通过这些珍贵资料,让我深深感受到徐州经济腾飞所取得的巨大成果,并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接着往右边去,就是著名的边寿民先生的故居,他本身是一个京剧艺术家。

同样充满着浓郁的文化氛围。

在院子的东侧还放置着边寿民的一件衣服,一把折扇。

这象征着边寿民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怀。

一进门就可以看到两个大铜像——陈老和刘伶。

刘伶的帽子被风吹掉了,却浑然不知。

从他身上我们学习到无论何时都应该做好自己的工作,尽职尽责,认真仔细。

左边的陈老是著名的画家。

在二楼还设立了八怪专题画廊,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欣赏到了各种字体的书法。

在西侧还有仿古式建筑——汉画像砖厅,内嵌《楚河汉界图》《霸王别姬》等古代汉画像砖精品20余块。

漫步其间,可谓古色古香。

在这里我要重点介绍一下《酒德颂》铜像。

这尊铜像的灵感源于徐州产的大黄米。

据说一千多年前,这里盛产大黄米,因为粒大,含淀粉量很高,所以煮粥喝特别粘稠,味道甘甜爽口。

由于当时没有机器碾磨,只能靠手工将米碾碎,再晒干或烘干制成大黄米。

而且那时候粮食紧缺,每户人家只能吃几顿饭,所以人们便用大黄米酿酒。

久而久之,便流传至今。

现在的大黄米已经变成了小麦,可见劳动人民的智慧是多么的强大啊!它的存在又给世人提供了一份研究徐州文化的佐证。

参观扬州八怪纪念馆

参观扬州八怪纪念馆

参观扬州八怪纪念馆今天,我有幸能与导游一起参观扬州八怪纪念馆。

其中的文化韵味、建筑风格、古朴景致虽是蜻蜓点水一览,但给我留下了至深的印象。

关于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是清康乾年间活跃在扬州的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群体,其中以金农、郑燮、黄慎、李方膺、李鱓、罗聘、高翔和汪士慎八人为代表。

此外,还有高凤翰、边寿民、闵贞等,共有十五人之多。

扬州八怪以“怪”著称于世。

尽管扬州八怪的书画作品仍属文人画范畴,但在很多方面(如作品的立意、技法、取材等)在前人的基础上均有所突破,为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守旧的正统画派画家所不容,因而贬之为怪。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念的改变,这“怪”也已由贬变褒了。

扬州八怪绘画或工或写,情趣横生,形神兼备,耐人寻味。

其积极创新的精神给传统的保守派以有力的冲击,对后世画风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扬州八怪大胆创新之风,不断为后世画家所传承。

近现代名画家如王小梅、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任伯年、任渭长、王梦白、王雪涛、唐云、王一亭、陈师曾、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潘天寿等,都各自在某些方面受"扬州八怪"的作品影响而自立门户。

他们中多数人对“扬州八怪”的作品作了高度评价。

徐悲鸿曾在郑燮的一幅《兰竹》画上题云:“板桥先生为中国近三百年最卓绝的人物之一。

其思想奇,文奇,书画尤奇。

观其诗文及书画,不但想见高致,而其寓仁悲于奇妙,尤为古今天才之难得者。

”关于纪念馆扬州八怪纪念馆内部构造:现存古建筑明代的楠木大殿,今辟扬州八怪纪念馆为主展厅。

大殿构架多为楠木制成,其梁架很有特色。

大殿内彩绘在扬州地区少见,因扬州梁架都精于雕镂,少施彩绘,但大殿内却遍施彩绘于梁架之上,甚至不用藻井,而以五彩遍装,从仅存的小片彩绘分明看出,梁檩枋的彩绘为宋代风格。

而大片保存完好的则是明代早期彩绘风格:构图鲜明,多用连枝图案,花纹轮廓简单,色彩多用青绿及黄白互相衬托,表现花纹和底色。

东西廊房及珍品陈列厅,陈列有“八怪”书画及扬州书画家代表作,供游客品赏。

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

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

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扬州八怪纪念馆,我将为大家介绍扬州八怪的历史和文化。

扬州八怪是明代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以创新的艺术风格和高超的绘画技巧,在中国绘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扬州八怪纪念馆中展示的精彩内容吧!首先,我们来到纪念馆的第一展厅。

这里展示的是八怪的生平介绍和作品欣赏。

扬州八怪包括文征明、唐伯虎、仇英、郑燮、吴伟业、杨收、王士祯和高士奇。

他们各自有着独特的绘画风格和个性鲜明的作品,让人眼前一亮。

这些作品中既有山水画、花鸟画,也有人物画和绘本等多种形式。

通过观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扬州八怪无尽的创造力和艺术魅力。

接下来,让我们来到第二展厅,了解扬州八怪的创作理念和技法。

扬州八怪以写意画为主,注重形神兼备的表现方式。

他们追求形象的生动和灵动,非常擅长运用线条和墨色的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意境。

在这个展厅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八怪作品的绘制过程和写意技法的讲解,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和学习。

第三展厅是扬州八怪的影响展示。

在明代末年,扬州八怪的画风影响了江南地区的绘画界,并且传播到了全国各地。

扬州八怪的画作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而闻名,深受后来的绘画家们的推崇和学习。

这个展厅中展示了一些后来绘画家的作品,让我们可以了解到扬州八怪对中国画史的深远影响。

最后,让我们来到纪念馆的第四展厅,这是一个互动体验区。

在这里,我们可以观看扬州八怪的传统绘画技法和创作过程的演示,甚至可以亲自动手体验绘画的乐趣。

这个展厅致力于把传统绘画文化传承下去,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中国绘画。

在参观纪念馆的过程中,如果大家有任何问题或者需要帮助,请随时提问。

我们的工作人员会耐心解答和提供帮助。

最后,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

扬州八怪纪念馆希望通过展示扬州八怪的艺术成就和传统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热爱中国绘画。

祝大家在这里度过一个愉快的时光!谢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八怪纪念馆位于金农故居西方寺内,展厅中陈列有"八怪"书画,供游客品赏。

下面是带来的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欢迎各位游客来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扬州。

我是大家此行的陪同导游==。

扬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伴随着经济的几度繁荣,积淀了厚重璀璨的扬州文化。

一大批政治家、文学家、艺术家曾经在扬州为官、游访,留下了大量的名篇佳作。

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等曾先后在扬州生活。

康乾时期,以郑燮、金农等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画派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

我们今天参观的就是扬州八怪纪念馆。

现在请大家带好随身物品,关好车窗随我依次下车。

大家要记住我们所乘车辆的停车地点、车牌号以方便集合,现在我们随着前面这条驼岭巷往前走就能到达八怪纪念馆。

扬州街巷有三个特点:多而奇、短而窄、曲而幽。

顺着路往前,在我们的右手边可以看到一棵唐代古槐树,已有一千三百年树龄,这是南柯一梦的旧物,在汉语中有一句成语叫“南柯一梦”这个成语来源于公元九世纪中国唐代作家李公佐的小说《南柯太守传》。

现在我们来到纪念馆门口了,纪念馆设在金农曾寄居的西方寺内。

1 / 8西方寺原是隋代建于江边的避风庵。

据说,唐贞观年间,庵前出土三尊佛像,轰动朝野,唐太宗李世民取佛地西方净土的意思敕名为“西方禅寺”。

唐永贞元年迁到这里,后毁于兵火。

我们现在看到的“西方寺”是明代洪武五年重建的,扬州八怪纪念馆是1993年在西方寺的基础上修建而成的,同年 11月22日对外开放,这一天正好是郑板桥诞辰300周年纪念日。

纪念馆是唯一一个集中介绍八怪的地方,现为省级文保单位。

纪念馆由门厅、回廊、大殿、展厅、金农寄居室及东园六部分组成。

门厅背面是郑板桥的书法“歌吹是扬州”。

过门厅在我们正前方的就是西方寺的大雄宝殿,这是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楠木大殿,也是我们扬州现存最古老的大殿。

在大殿前有一个储水的器物叫铁镬,扬州曾陆续出土了九只,这说明早在1520xx 年前,扬州的铸铁技术就相当发达了。

进入大殿,正前方是扬州八怪群雕塑像图,扬州八怪是指活跃在清代画坛上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物,前后共产生十五位有代表性的画家。

八怪并不是指八个人,当时在扬州卖画为生的也不仅仅是这十几位。

这里的“八”只是一个虚数,泛指多。

“怪”是指这群画家打破常规,勇于突破,开创崇尚自然,贴近生活的一代新风。

在扬州八怪生活的年代,在画坛上占统治地位的是宫廷画家,八怪画风与正统画派格格不入,他们就拿八怪这个词鄙视这群在扬州的民间画家,称他们是书画界的丑八怪,但现在的八怪则是对这群文人的高度赞赏。

2 / 8扬州八怪生活在清代康雍乾时期,康乾时期我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俗称康乾盛世。

扬州从公元前486年诞生起,就一直是中国古代水陆交通枢纽。

大运河、长江在此交汇,富商大贾,四方云集,尤以盐业兴盛,扬州富甲天下,成为两京之间最重要的经济城市。

经济繁荣也促进文化的兴盛,再加上清代官吏崇文,盐商养士,形成天下文士,半集维扬的文化景象。

扬州八怪大都布衣,其中只有郑板桥、李方膺、高凤翰等做过小官。

贫苦的生活,失意的科举,使八怪的诗画贴近生活,富有哲理,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扬州八怪只有罗聘和高凤翰是扬州人,其他都是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注定了他们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创作方式。

一边大量创作,一边不断寻求艺术上的突破,成为领异标新的佼佼者。

扬州八怪虽逢盛世,却命运多舛,三位少年丧亲,四位中年丢官,多人晚来残疾,十几位流寓扬州,但他们坚持笔耕,大胆创新,无古无今的八怪创新精神建立了中国画的一代奇峰,他们以八怪之名成为古城扬州一张富有文化魅力的名片。

扬州八怪以“怪”驰名,“怪”是他们最大的特色,也是他们最为吸引人的地方。

首先,是他们的行为举止与众不同。

其次表现在他们的艺术特点上领异标新,题材多样,风格各异。

郑燮,号板桥,他是康熙的秀才,雍正的举人,乾隆的进士,虽做官十多年却两袖清风。

后因灾荒被革职,回到扬州重操旧业,以卖画为生。

起伏的人生阅历使他写出“吃亏是福,难得糊涂”等富有哲理的作品。

此外如罗聘,3 / 8年少丧父,一生布衣,是扬州八怪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他擅长画人物,有一幅《鬼趣图》曾轰动一时,罗聘也被称为我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漫画家。

其他人也是各有独到之处,如汪士慎嗜好喝茶,李方膺以画四君子为主等等。

接下来我们要参观的是金农寄居室。

出了大殿我们可以看到扬州的市花——琼花,市树——银杏,这座大殿有600多年历史,而这个银杏树有700多年树龄。

银杏树前面是方丈室,也是当年金农寄居的地方。

当时金农寄居的时候,寺庙已经非常破败了。

他曾题诗“无佛又无僧,空堂一点灯”,说明这里是一片凄凉。

七十多岁的老人住在这么破败的庙里,也没什么其他念头,便自云“妄念都绝”,就和出家一样,金农给自己取了个号“如来最小弟子”。

金农住在寺庙,一边卖画为生,一边念佛、写经,还画了大量的佛像。

金农寄居室前后两进,前面一进是金农的念佛堂,中间佛龛里的佛像是金农自己画的。

金农生于杭州,年少时非常聪明,深受前辈期待,但后来因父亲去世,家境骤变,30岁那年又生了一场大病,生活更加拮据,又屡试不第。

这幅画中金农穿着红鞋,手中又撑着一竿竹子,也有撑破苦海,踏破红尘的意思。

两边还有一副楹联“恶衣恶食诗更好,非佛非仙人出奇”,是金农赠给双目失明的好友汪士慎的,意思是说穿的不好,吃的不好,但诗却越写越好;不是佛不是仙,但人很出奇。

最后我们去参观一下东园景区,在旁边有一方水池,名为“鹤4 / 8池”。

金农生性爱鹤,居住在西方寺时,常携鹤左右。

以卖画为生,又以鹤为伴,金农生活贫苦,以养鹤作为精神寄托,也为孤寂的生活增添情趣。

纪念馆依照他的诗句在此凿了“鹤池”,取名为“鹤池窥冰”。

往前走有一个亭子叫竹泉亭,旁边有一口宋井。

金农擅长篆刻,,曾经刻了一方闲章,取名“竹泉”,金农常与友人在此喝茶赋诗。

后人就在此井之上建一亭,旁边再种些竹子,取名竹泉亭。

竹泉亭前面有一座六角形经幢,现在只有上半截,刻于五代十国时期,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扬州八怪纪念馆虽然只有四千多平方米,却汇聚了隋代的铁镬,唐代的古槐,五代经幢,元代的银杏,明代的大殿,清代的八怪,以及现代的传承,让我们从古走到今。

篇二: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一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口铁镬,我看到旁边的注解了解到,这其实就是一口铁锅,它是在南北朝时期用来镇水的宝物,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在我们扬州总共有九口这样的铁镬,分别存放在瘦西湖、史可法纪念馆和八怪纪念馆等名胜古迹内。

我们沿着长廊向北走来到了具有七百多年历史的楠木大殿。

殿内有一群清朝的人物石像正在“谈画论诗”,听导游介绍,扬州八怪其实是清代时期活跃在扬州的一批风格相近的革新派画家的总称,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包括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高翔、罗聘这八位画家。

楠木殿内的四周陈列着八怪们的手迹,其中以金农和郑5 / 8燮的才气尤为出名,金农字寿门,号冬心,杭州人,人称八怪之首,他还独创了“漆书”字体,漆书体笔画粗细悬殊,横粗竖细,写出的字别有意趣,金农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有《墨梅图》和《月花图》等。

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他画的竹子很有特色,人称“郑竹”。

他的个人作品是以情入画,以情写作,代表作有《竹石图》《板桥文集》等。

在楠木殿的北门口悬挂着一幅《八怪神聚图》,只见八怪有的登峰觅句,有的饮酒品茶,有的醉卧在花丛中,还有的仰伏在岩石上,画得人人活灵活现,仿佛这群画坛怪人都活了过来。

让人叁拜不及。

穿过了楠木殿,我们来到了金农的住所,金农在七十岁后就居住在这里,这里也是他和其它志同道和的画友们的相聚之地,住所前后两进,中为客厅,左为画室,右为卧室,客厅悬挂着他的自画像,左右上下联分别有他独创的漆体题写到:“恶衣恶食诗更好,非佛非仙人出奇”,从中可以看出金农的晚年生活十分的简陋,但是他还是仍然十分酷爱写诗作画。

接着我们还参观了饮茶亭和画壁长廊。

扬州八怪不仅给世人留下了精美的诗句和绘画作品,更向世界推荐和宣传了我们扬州。

扬州八怪真不愧是一张扬州对外的“文化名片”。

篇三:参观扬州八怪纪念馆导游词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八怪纪念馆。

刚刚来到了八怪纪念馆门前,就被那古色古香的建筑风格吸引住了,那是利用西方寺的古建筑设计建成的。

迈入正堂,便看见十来余尊塑像,这些塑像神态各6 / 8异,有的手握毛笔,好像正要伏案疾书;有的手捧酒杯,好像正要一饮而尽;有的低头思索,好像在构思如何作画;有的面露微笑,好像见了乡音知己……我仔细端详着这些塑像,忽然我看见了一个正在低头思索的人,爸爸告诉我,那人就是大名鼎鼎的书画家,“傲世奇才”——郑板桥,他是我们扬州人的骄傲,他最爱画竹,在他少年时,在他的茅屋的南面有一片竹林,到了秋天和冬天,他便在窗户上糊上白纸,日光月影中,竹影就会出现在纸上,郑板桥说他画竹“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

郑板桥不仅画奇,书法也奇,自成一家,颇有造诣。

爸爸指着一幅书法作品说:“这就是郑板桥著名的“六分半书”,你仔细看看”。

我认真地端详这幅字,发现这是将楷、草、隶、篆各体窜合在一起,十分独特、优美。

爸爸还告诉我,毛主席曾对郑板桥的帖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你再看郑板桥的帖,就会感到苍劲有力,这种美不仅是秀丽,把一串字连起来看有震地之威,就像要奔赴沙场的一名勇猛武将,好一派威武之姿啊!”“是呀,他的字看起来真有自己的风格,怪不得人们把他列为“八怪之一”啊!”我不仅赞叹道。

妈妈又补充道:“‘八怪’这个词在当时的老百姓的眼里可不是一个褒义词,当时一批“正宗”的画家看不惯扬州画派,说他们是书画界的‘丑八怪’”。

爸爸俏皮地说:“你看到现在,你赞同他们的看法吗?”我摇摇头说:“我不赞同,他们的画派独树一帜,不拘旧法,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非但不是“丑八怪”,应该是书画界的“精英”7 / 8呢!”我们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走出八怪纪念馆,回首遥望那尊尊塑像,不禁想起郑板桥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让我们永远铭记“八怪们”那种正直、顽强的品格和勇于创新的精神!8 /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