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医观点理解食物之性味及其他性能
食物属性

熟知食物的五味属性----温热寒凉平中医认为,温热为阳,寒凉为阴,只有将食物的温热寒凉因人、因时、因地灵活运用,才能使人体在任何时候都能做到阴阳平衡,不会生病。
1、根据各人体质选择食物身体内寒气较重、气血两亏的虚弱之人不分季节,要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牛肉、羊肉、洋葱、韭菜、生姜等,这样身体才会产热,使机能兴奋、增加活力,血脉畅通。
现在的人吃的食物普遍性凉,又大量使用空调等降温,所以现在的人99%都属寒凉体质。
如果身体内热大,精力旺盛,就不用吃太多温热性质的食物。
吃多了会燥热、上火,机能过于亢奋,所以要适当地选用一些寒凉的食物来进行平衡。
2、配合气候变化选择食物气候的变化说到底就是温度的变化,所以,温度高时人要多吃寒凉的食物清热,温度低时要要温热的食物保暖祛寒。
现在的夏天,室内多有空调,大自然带给人们的燥热已大大减少,可人们犹不满足,仍然贪吃寒凉之物,所以,身体内的寒湿都很重。
冬天气候寒凉,理应多吃温热的食物保暖,可室内又因为大量使用暖气、空调,使空气燥热,于是人们仍是贪喝冷饮,吃香蕉等。
3、在什么地方就吃什么地方的食物每个地区因气候、地理的不同都生长着不同的食物,最明显的就是炎热之地盛产寒冷性质的水果,如香蕉、西瓜、甘蔗等,而寒冷地区多生长洋葱、大葱、大蒜以及土豆、大豆等性平、性温的食物,这是老天爷给人们准备好了的食物,是完全适合他们身体的东西,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道理。
现在的人们一年四季都能吃到反季节、跨区域的食物,物资有极大丰富,目的并不是为大家的健康着想,而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为了赚钱,我们的身体要想保持健康,所吃的食物始终要与自身的身体素质、所处环境、季节保持一种平衡,我们都应人、因时、因地去选择不同属性的食物,才能做到不生病或少生病。
食物常见的五味分类:谷类性平:大米、玉米、青稞、米皮糠(米糠)、番薯(山芋、红薯)、芝麻、黄豆、饭豇豆(白豆)、豌豆、扁豆、蚕豆、赤小豆、黑大豆、燕麦。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物属性与体质调理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物属性与体质调理中医药历史悠久,其饮食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
中药饮食文化注重食物属性与体质调理的匹配,强调个体化的膳食调理,为调整人体体质,促进健康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物属性与体质调理,探究如何通过食物调理促进身体健康。
中药饮食文化中的食物属性是指食物所具有的性味、气质与功效。
中医药理论认为食物有寒热、温凉、滋补、健脾、调气等性味与气质,与人体阴阳平衡密切相关。
通过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增强免疫力、改善体质的目的。
中医药理论中,食物的属性也与人的体质密切相关。
体质是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如气虚、阳虚、阴虚、血虚等。
中药饮食文化能够根据不同体质的特点,提供相应的食物调理方案,通过调补弱虚、养气血、调理脾胃等途径改善体质,达到健康的状态。
根据中药饮食文化的原则,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食物属性与体质调理的配置示例:1. 阳虚体质:阳虚体质的人通常手脚发凉,容易疲倦,抵抗力较弱。
此时,宜食用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姜、辣椒、红枣等,以提升体内的阳气。
2. 阴虚体质:阴虚体质的人常常口干舌燥,头晕目眩,易烦躁不安。
此时,宜摄入滋阴的食物,如绿豆、梨、百合、枸杞等,帮助补充体内的阴精。
3. 气虚体质:气虚体质的人容易疲乏无力,气短乏力。
此时,宜摄入养气的食物,如蜂蜜、粳米、山药、黄豆等,增强体内的气血能量。
4. 血虚体质:血虚体质的人常常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容易失眠。
此时,宜摄入养血的食物,如桂圆、黑芝麻、红枣、鸡蛋等,为身体补充足够的血液。
5. 湿热体质:湿热体质的人容易多汗、口渴、腹胀等。
此时,宜摄入清热解湿的食物,如苦瓜、绿豆、茶叶等,以清热燥湿,改善身体状态。
以上只是一些示例,实际中药饮食调理应该根据个体情况进行具体搭配和调整。
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完全相同,因此需要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个体状况进行针对性的调理。
此外,食物的准备和烹饪方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烹调过程中能够更好地保留食材的营养成分,提高食物的有效性。
中医里的饮食观

中医里的饮食观
中医饮食观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认为食物对
于人体健康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医饮食的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五味调和
中医认为人体需要五种味道的食物,即苦、甘、酸、辛、咸,这
些味道通过脾胃消化后,能够协调五脏六腑,使其达到平衡状态。
如
果过度偏食某一种味道的食物,容易造成脾胃失调、体质失衡等问题。
二、粗细搭配
中医认为食物的粗细搭配也很重要。
例如,粗食多拙、细食多巧,吃得过多、细嚼慢咽容易导致脾胃负担过重,影响消化功能;相反,
吃得过细、过精容易造成脾胃虚弱,导致营养无法吸收利用。
三、时令饮食
中医强调时令饮食的重要性,即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以及自
己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食物。
例如,夏季炎热潮湿,宜清淡消暑,秋季气温凉爽,适合进补滋阴,冬季寒冷少阳,可多吃温热食物以抵
御寒冷。
四、饮食节制
中医认为饮食节制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关键之一,过度饮食容易导
致体形肥胖,影响健康,并可能导致多种疾病。
因此,中医强调饮食
应该适量,避免暴饮暴食和夜宵等不良习惯。
以上就是中医饮食观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饮食的四性五味

寒
清热解暑,消除热症 金银花、黄连、大黄、生地黄
凉
阴 降火气,减轻热症 薏仁、菊花、西洋参、罗汉果
平
健胃开脾,强壮补虚 枸杞、芝麻、芡实、甘草、白木
耳
五味表现
五 作用 味
辛 能活血行气,发散风 寒
对应 器官
肺
酸 能生津开胃,收敛止 肝 汗,帮助消化,改善 拉肚子症状
甘 补虚止痛,缓和药性, 脾 调和脾胃系统
食物的特性
萝卜、胡萝卜、香茹、平茹、猴头茹、葫芦、白糖、 冰糖、豆浆、鸡蛋、腐竹、茼蒿、猪肉、
鲫鱼、黄鱼、鸽蛋、枸杞子、灵芝、银耳、枸杞子、 茯苓、酸枣仁、白菜。
注意:平性类食物,既不寒凉也不温热,可经常食 用,具有营养和滋补作用,能够维持体机的健康,增 强体质,预防疾病。
温性:松子、香菜、山楂、柚皮、甜杏仁、杏仁、杏、 樱桃、桃子、牛腰子、鸡肝(微温)、猪肝、糯米 紫 苏叶(辛) 紫苏子(辛)、酒、醋、豆油、生姜、 大葱、大蒜、辣椒、油菜、韭菜、香菜(发)、荔枝、 菠萝、椰子、杨桃、枣、莲子、核桃、葡萄、乌梅、 木瓜、橄榄、李子、栗子、桃子、桔子、狗肉、公鸡、 牛肉、羊奶、白鸽肉、乌龟、麻雀肉、鲋鱼、黄鳝、 各类虾、草鱼、红枣、胎盘、麦芽糖、胡椒、花椒、 桂皮、 茴香、红糖、桂圆、带鱼
寒性:柚子、柿果、甜瓜、西红柿、圣女果、 猕猴桃、香蕉、芦笋 竹笋、芹菜、柿子、梨、 香蕉、冬瓜、丝瓜、西瓜、鸭肉、螺蛳(螺) (甘咸)、大麦、小麦、豆豉、绿豆芽、苋菜、 菠菜、白菜、黄瓜、黄花菜、冬瓜、甜瓜、西 瓜、苦瓜、龙须菜、蕨菜、马齿苋、藕、曲曲 菜、兔肉、鸭肉、鳗鱼、甲鱼、牡蛎、田螺、 龟、蛤、海带、海藻、蚌肉、白糖、黑木耳、 酱油、向日葵。
热性:豆油、胡椒、羊肉、狗肉、雀肉、辣 椒、生姜、茴香、砂仁、肉桂、红参、白酒。
中医食疗常识:食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补泻

中医食疗常识:食物的“性”、“味”、归经、升降浮沉、补泻食物的“性”食物“气”或“性”与药性“四气”或“四性”说相一致。
古人按寒、凉、(平)温、热基本上把食物分为三大类气质或性质。
历代中医食疗书籍所载的食性很多,如大热、热、大温、温、微温、平、凉、微寒、大寒等,只是表明食物性能方面的差异程度,而无明显界限。
以常见三百多种食物统计数字来看,平性食物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更次之。
从生活与临床应用食物经验看,寒凉性质食物多属于阴性,具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
温热性质食物属于阳性,具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等作用。
食物的“味”食物的“味”,即是指食物的主要味道,仍概括为“五味”,即:酸(涩)、苦、甘(淡)、辛、咸。
五味的作用与药物“味”的作用相一致。
为酸收、苦降、甘补、辛散、咸软等。
以常见三百多种食物统计数字来看,甘味(甘味食物具有补益和缓解疼痛、痉挛等作用,如蜂蜜、饴糖、桂圆肉、米面食品等。
)食物最多,咸味(咸味食物具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如盐、海带、紫菜、海虾、海蟹、海蜇、龟肉等。
)与酸味(酸(涩)味食物具有敛汗、涩精、止泻、缩小便的作用,如乌梅、山楂、石榴、柿子等。
)次之,辛味(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如姜、葱、蒜、辣椒、胡椒等。
)更次之,苦味(苦味食物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降气等作用,如苦瓜、苦杏仁、橘皮、百合等。
)较少。
此外,还有淡味,中医将之归于甘味范围,有渗利小便、祛除湿气等作用,如西瓜、冬瓜、茯苓、黄花菜、薏苡米等。
五味之外尚有“芳香”概念,系指食物的特殊嗅味,芳香性食物以水果、蔬菜居多如橘、柑、佛手、芫荽、香椿、茴香等食物,芳香性食物一般具有醒脾开胃、行气化湿、化浊辟秽、爽神开窍、走窜等作用。
不同于药物“味”的作用方面,尚有:辛味食物(如辣椒、胡椒),苦味食物(如苦瓜),尚有健脾作用;咸味食物(如鱼、虾、蟹),尚有补肾,养血分作用。
各种食物所具有的味可以是一种,也可以兼有几种,这表明了食物作用的多样性。
食物有四性五味详解不同属性食物功效

食物有四性五味详解不同属性食物功效食物有寒、凉、温、热等四个属性,人们可利用食物性味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中医理论称之为“四气”或“四性”,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物之间为平性食物。
神农本草经》记载:“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食物五味,是指食物具有酸、辛、苦、甘、咸五味。
食物有四性五味中医详解不同属性食物各自功效平性食物:具有健脾、补益等祛病养生功效。
常见食物有粳米、玉米、芝麻、黄豆、黑豆、牛奶、红萝卜、白菜、芋头、枸杞等。
食物有四性五味不同属性食物祛病养生功效不同温热食物:具有祛寒、温中、补虚等祛病保健养生功效。
温性食物有糯米、核桃、羊肉、虾、木瓜、荔枝、红枣、栗子、龙眼、洋葱、姜、何首乌等。
热性食物有辣椒、胡椒等。
寒凉食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养阴等祛病保健养生功效。
寒性食物有西瓜、苦瓜、冬瓜、香蕉、紫菜、海带、柿子、蟹等。
凉性食物有黄瓜、白萝卜、芹菜、茄子、绿豆、豆腐、梨、枇杷、菊花、鸭肉等。
食物有四性五味不同属性食物祛病养生功效不同辛味食物:具有发散、行气、活血等祛病保健养生功效。
常见食物有姜、大蒜、白萝卜、陈皮、佛手、胡椒、辣椒、韭菜、酒等。
酸味食物:具有收敛、固涩等保健养生功效。
常见食物有番茄、木瓜、醋、赤小豆、柠檬等。
食物有四性五味不同属性食物祛病养生功效不同苦味食物:具有清心泻火、消暑祛湿等保健养生功效。
常见食物有苦瓜、白果、桃仁、荷叶、茶叶等。
甘味食物:具有温中补虚、缓解疼痛、润燥等保健养生功效。
常见食物有山药、白糖、冰糖、蜂蜜、红枣、葡萄及动物的肉和内脏。
食物有四性五味不同属性食物祛病养生功效不同咸味食物:作用是软和补,具有软坚散结、补肾益精等保健养生功铲。
常见食物有盐、海产品、动物肾脏等。
凤凰中医提醒,食物属性不同,食用时间有所不同。
1.性平的食物四季都可食用。
2.性温的食物除夏季适当少食用外,其他季节都可食用。
3.性凉的食物夏季可常食用,其他季节食用须配合性温的食物一起吃。
4.性寒的食物尽量少吃,如食用必须加辣椒、花椒、生姜等性温热的食物。
中医食疗重视食物的不同性味和作用

中医食疗重视食物的不同性味和作用,就是用食物性味的偏胜来调整人体气血阴阳,扶正祛邪,以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食物的性是指“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食性。
凉性和寒性,温性和热性,在作用上有一定同性。
只是在作用大小方面稍有差别。
此外,有些食物其食性平和,称为平性。
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食物,属寒凉性;能减轻和消除寒证的食物属温热性。
一般认为,寒凉性食物大都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常用于热性病证。
温热性食物大多具有温中、助阳、散寒等作用,常用于寒性病证。
平性食物则有健脾、开胃、补益身体的作用。
寒性食物:常用的有桑椹、马齿苋、蒲公英、苦菜、白菜、黄花菜、冬瓜、西瓜、苦瓜、蟹、紫菜、海带、食盐等。
热性食物:常用的有辣椒、花椒、胡椒、肉桂、干姜、酒醋、小茴香、蚕豆、香菜、羊肉、狗肉、猫肉、鹿肉等。
温性食物:常用的有芥菜、南瓜、大葱、洋葱、大蒜、韭菜、胡罗卜、生姜、桃、荔枝、桂圆、柑桔、橙、木瓜、李子、莲子、沙糖、大枣、葡萄、糯米、胡桃仁、乌梅、花茶、乌龙茶、蜂蜜、牛肉、鸡肉、鸭肉、鹅肉、虾、鲫鱼、鳝鱼和鲢鱼等。
凉性食物:常用的有梨、香蕉、甘蕉、白果、橄榄、菊花、丝瓜、黄瓜、油菜、苋菜、芹菜、竹笋、茭白、菠菜、莲藕、芋头、茄子、萝卜、空心菜、豆腐、木耳、绿菜、绿豆、蛇胆、兔肉、黑鱼、鳗鱼、田鸡和甲鱼等。
平性食物:常用的有大豆、芝麻、山药、花生、百合、黄豆、玉米、豌豆、红薯、南瓜、葫芦、扁豆、小麦、粳米、糯米、苹果、枇杷、西红杮、香菇、蜂蜜、食糖、鲤鱼、乌龟、甲鱼、鸡蛋、鸭蛋、猪肉、蛇肉等。
水果的五性“寒、凉、平、温、热”即水果的五性。
五性的分类,可以让您更明显地针对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食用不同品性的水果。
如果您属于寒性体质,就不适合吃太多寒性的水果,否则只会“雪上加霜”,导致身体不适,同时也违背了水果健康养生的本意。
寒、凉性寒、凉性水果可以起到清热去火、润肺除燥的功效,食用后会使人体的能量代谢率降低,促进热量下降。
归经食材的中医属性观念

患、高血压病人食用。
作用
蛋白质属完全蛋白质,人体可以直接吸收。
蔬果的四性
四性 功效
主要蔬果Biblioteka 寒性凉性 温性 热性
清热、解 蔬菜:芹菜、芦笋、小黄瓜、苦瓜、牛 暑、消炎,蒡 清除或减 水果:西瓜、香蕉、椰子、香瓜、葡萄 轻热证 柚、哈密瓜、水梨
蔬菜:莴苣、菠菜、白萝卜、西红柿 水果:苹果、柳橙、草莓、火龙果
温中补虚,蔬菜:南瓜、洋葱、胡萝卜
有祛寒、 水果:金桔、番石榴、荔枝、樱桃、酪
代表食材
促进肝脏的血液循环、帮助代谢、 青 肝 消除疲劳、纾解肝脏压力、保护视
神经、提升免疫力
芹菜、波菜、花椰菜、毛豆、竹笋、 番石榴、丝瓜、黄瓜、绿豆
促进心脏的功能、提升人体细胞的 西红柿、胡萝卜、红甜椒、红豆、山
红
心
活性、预防感冒、具有补血的功能、 楂、洛神花、枸杞、红枣、樱桃、苹 改善贫血与心悸的症状、调整身体 果、荔枝、西瓜
甘味 健脾、补虚止痛、 调和脾胃
脾 食用过多会导致发胖、 蔬菜:南瓜、胡萝卜 蛀牙;糖尿病患不宜食 水果:苹果、龙眼 用过量
辛味 缓和肌肉关节疼痛、 肺 偏头痛等,并可活 血行气、发散风寒
食用过多会导致便秘、 蔬菜:姜
火气大、长青春痘
水果:荔枝
咸味 温补肝肾、通便
肾 食用过多会造成高血压 蔬菜:海带、紫菜 等心血管疾病,中风患 者也应节制食用
食材介绍
大纲
食材的性、味、归经 食材介绍 食材应用
食材的性、味、归经
食材的中医属性观念
性味 四性:寒、凉、(平) 、温、热 五味:酸、苦、甘、辛、咸 归经:肝、心、脾、肺、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西方营养学分析,食物是以其所含的蛋白质、卡路里、碳水化合物、维他命等来评估营养价值。
而中医注重食物的性能,古代简称为食性、食气、食味等,即与中药性能一样,包括性、味、归经和升浮沉降等方面特质。
食物的四气五味源自中医的四气五味理论。
四气是指寒、热、温、凉,五味指甘、酸、苦、辛、咸。
中医合称“四气五味”为“性味”,每一味中药都有“性味”,药物的性味不同则主治功效各异。
“药食同源”,和中药一样,食物的性味不同,必然是功能效果各异,从防病和治病的饮食疗法和饮食宜忌的角度选择食物,自然就要讲究食物的四气五味。
食物的四气五味是有很独特的医学和生活科学道理的。
1.食物之四气
四气:食物按其“性”可以分为热、温、平、凉、寒五类。
食物有寒、凉、温、热四气之分,叫做“四气”。
所有的食物都可以按四气化分为寒性食物、凉性食物、平性食物、温性食物和热性食物。
我们日常食用的食物中,以平性食物居多,温热者次之,寒凉者最少。
凉性食物的气或性,与药性的四气或四性概念一样。
食性亦是根据食物作用于人体后产生的不同反应归纳出来的,分别为寒、凉、(平)、温、热五型。
举例如饮热茶,初初喝进去的灼热感会很快消失,继而在体内产生凉快效应,因此茶是属于凉性食物。
基本上食物分为三大类气质或性质,即寒或凉性为一类,平性为一类,温或热性为一类。
食物中平性居多,温热性次之,寒凉性更次之。
寒凉性质食物多有滋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作用。
温热性质中式热茶,味甘苦食物有温经、助阳、活血、通络、散寒等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食物的气质
或性质:
认识食物的气质或性质很有用,不同性质的食物对身体有不同影响;例如风湿关节炎病患者,在寒冷的冬天特别感到四肢关节疼痛不适,这时进吃一些温热食物对舒缓不适很有帮助。
又或者对于一些患热性皮肤疹的人,在炎热环境会非常辛苦,若适当地进吃寒凉食物亦有助缓解。
升浮及温性趋向姜味辛,
其实要平衡日常饮食,可以简单地根据食物的阴阳属性来达到。
可以简单地根据食物的阴阳属性来达到。
吃阴性食物会产生寒凉效应,舒缓烦躁、大汗、便秘、小便减少色黄等兴奋表现。
而进吃阳性食物就会产生温热效应,舒缓无食慾、精神萎靡、怕冷等代谢功能低下表现。
因此平日适当地选择食物可以改善身体素质。
决定食物阴阳属性有以下要点:
●生长在地面或阳光充足的地方,多偏阳;
●生长在地下或暗处阳光不足的地方,多偏阴;
●软、湿、冷多属阴;
●硬、乾、热多属阳。
2.食物之五味
五味:指食物的性味,食物按其“味”可分为辛味、甘味、酸味、苦味、咸味,据此五味,不同的食物可有不同的功效和归经。
五味之中以甘味食物最多,咸味与酸味次之,辛味更少,苦味最少。
食物的味,即是食物的具体口感味觉,亦是性质抽象的概念。
概括为酸、苦、甘、辛、咸五类。
与药物性味作用相一致。
中医认为平日均衡地进吃各种味性食物,就会更易得到满足,因而减少不良的暴饮暴吃习惯。
豆腐味甘,涼性及趋向沉降中医认为食味会产生特殊作用,并促进相关的脏腑功能:
味受惠脏腑所具的特殊作代表食物
性用生姜、洋葱、大葱、青葱、花椒、大蒜、芹菜、芫荽、韭菜、茴肺辛-大肠发散、行气、行香、香花叶、白萝卜、辣椒、甜椒、大头菜、芋头、芥菜、小棠血、健胃
菜、肉桂、陈皮、佛手、金柑、芥子、酒蜂蜜、大枣、香菰、芋头、番薯、马铃薯、南瓜、胡萝卜、芋头、
滋补、缓急、润脾甘-胃豌豆、大豆、米、麦、黑豆、糯米、粟米、甘蔗、花生、牛奶、燥
苹果、梨、樱桃、栗子、葡萄、莲子、龙眼肉、鲤鱼、鲍鱼柠檬、番茄、菠萝、苹果、草莓、木瓜、梨、枇杷、橙、柑橘、收敛、固涩、止肝-胆酸桃子、山楂、橄榄、石榴、梅、柚、芒果、李子、醋、蜂乳、葡泻萄、红目鳟、马齿苋、赤小豆、荔枝、佛手、香橼苦瓜、油麦菜、酒、醋、荷叶、茶叶、大头菜、杏仁、百合、白泄降、清热、燥-小肠苦心果、李仁、李仁、桃仁、海藻、猪肝、佛手、茨菰、槐花、芦笋、湿、健胃
咖啡苋菜、小米、大麦、紫菜、海蜇、海藻、海带、蛤蜊、虾、蟹、软坚、散结、润-咸肾膀胱海参、田螺、猪肉、猪髓、猪血、猪内脏、蚝、蛏子、澹菜、火下、养血
腿、鸽蛋、鲍鱼、鸭肉、乌贼鱼
不同性味的食物具有有不同的功效。
寒性或凉性食物功效:清热、泻火、凉血、生津、解暑、止渴、滋阴。
中医称之为:热者寒之。
宜:热性病、阳气旺盛或内火偏重者。
忌:虚寒体质或阳气不足者。
热性或温性食物功效:温中、散寒、补阳、活血、通络、暖胃之功。
中医称之为:寒者热之。
宜:阳虚怕冷和虚寒体质者。
忌:热性病或阴虚火旺体质者。
正常饮食应以甘味食品为主,兼而其他四味调和口感。
气候寒冷或外感风寒时,可适当增加辛热食物的食用,以祛寒解表。
气候炎热或患有热性病时,可适当增加一些苦味或寒性食物,以清热降火。
饮食中略佐以酸苦味,可开胃消食。
饮食中酌加咸味食品有补肾益精的功效。
辛味:辛发散,所以辛味食物能宣散,能行气,通血脉,适宜外感表证或风寒湿邪者。
甘味:甘滋补,甘味食物有补益强壮作用,凡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及五脏虚赢者皆可食用。
酸味:酸收敛,酸味食物有收敛固涩作用,适宜于久泄、久痢、久咳、久喘、多汗、虚汗、尿频、遗精等食用。
苦味:苦主降,苦味食物能清泄,能燥湿,适宜热证、湿证人服用。
咸味:咸软坚,咸味食物能软坚,能散结,能润下,适宜结核,便秘者食用。
同一种食物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味;举例如青瓜具有甘及澹味。
淡味是以上五味以外的味性,也即没有明显的味性。
澹味食物有利尿渗湿作用,薏苡仁、冬瓜、茯苓为最佳的例子。
除此之外,中医还将一些有特殊“嗅味”的食物概括为“芳香”类,食物品种以水果蔬菜居多,包括橘、柑、佛手、芫荽、香椿、茴香等。
芳香性食物一般具有醒脾、开胃、行气、化湿薏苡仁味甘澹,、化浊、辟秽、爽神、开窍等作用。
凉性及趋向沉降
3.食物的升、浮、沉、降性能
食物作用于人体有一定的趋向和规律,中医界定为升、浮、沉、降四方面。
食物的四种趋向升、降、浮、沉
食物的气、味与其阴阳属性决定食物作用趋向。
凡食性温热、食味辛甘澹的食物,其属性为阳,其作用趋向多为升浮(如薑、蒜、花椒等);凡食性寒凉、食味酸苦咸的食物,其属性为阴,其作用趋向多为沉降(如杏仁、梅子、莲子、冬瓜等)。
从质地而言,花、叶及质轻的食物大都是升浮的。
果实、种子及质重食物大都沉降。
不过亦有很多例外。
食物的这些规律及性质都可利用烹调来改变。
另外两个常用来形容食物特质的名词为润滑及固涩。
润滑食物推动胃肠蠕动及滋阴润燥,可以缓解便秘及乾燥等症状,举例食物有蜂蜜、香蕉、雪耳、牛奶等。
相反,固涩食物有抗滑脱作用,用来缓解腹泻及遗精等症状,举例食物有乌梅、芡实、莲子、石榴等。
蜂蜜甘平,能补中润燥、
缓急解毒,降压通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