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说“教师就是教师”

合集下载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理解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理解

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理解一、引言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说法,在我们的耳熟能详,也深受广大人们的喜爱。

它是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教育事业的肯定和支持。

那么,什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为什么说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本文将从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二、什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词语,最早出自于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地下室手记》中。

在小说中,主人公自称为“地下室人”,他认为自己就像一个机器一样被社会所利用,并且对社会充满了愤怒和不满。

而他认为唯一能够拯救他和整个社会的就是“灵魂工程师”。

这个词语后来被引申到了教育领域。

所谓“人类灵魂工程师”,就是指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正确成长、塑造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念的教育工作者。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和良师益友。

在教育过程中,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创造力、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为什么说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1. 教师是学生心灵成长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正确成长。

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方向,并且为此而努力奋斗。

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会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引导和心理上的疏导,让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 教师是学生良好品德和价值观念的塑造者教育不仅仅是知识传递,更是品德培养。

在这个方面,教师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他们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健康的人生态度。

同时,他们也会针对学生不同的问题,进行个性化的引导和辅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3.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教师既是引路人,又是良师益友。

他们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者和品德塑造者,更是心灵寄托和精神支柱。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会给予学生无私的关爱和关注,并且倾听他们内心深处的声音。

做茉莉般的老师绽放自己,芬芳他人

做茉莉般的老师绽放自己,芬芳他人

26爱的教育,没有国界异国的课堂,有时如狼狈的战场,有时如温暖的怀抱,有时如感人的精灵。

“在泰国的第一节课,50分钟,三个生词,上得我只想哭。

”潘凤仁流露心声,“由于教育教学理念的差异,泰国课堂跟我国完全不一样,每天8节课,每节课50分钟,没有早读,没有课间休息,没有午休,课堂纪律自由,可以随意走动、讲话、上厕所,甚至可以躺在地板上。

开学第一课,二年(2)班,36个孩子在教室里嗨歌翻天,这边唱罢,“世界是一本大书,不曾远行的人只能看到其中一页。

作为一名老师,我见过贫困山区孩子渴望求知的眼神,看过留守儿童失学的报道,也始终用心关爱着自己的学生。

然而,世界那么大,我真想去看看,去看看不同国度里的孩子,走进他们的课堂,给他们带去不一样的文化,也感受不一样的教育。

”2016年5月,潘凤仁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侨务办公室的外派通知,尽管当时儿子只有一岁多,但她毅然选择听从国家的召唤,秉持教育者的初心,远赴泰国支教。

一年的支教生活,成为潘凤仁人生中宝贵的经历和财富。

浸淫在丰富多彩的异国文化和异域风情中,她感受了不一样的教育体制,体验到了不一样的教育理念,领略了不一样的课堂。

因为支教,她更加深刻地领悟了“绽放自己,芬芳他人”的师道精神;因为支教,她学会了倾听与思考,用自己的双脚去丈量脚下这方教育热土,用双手去书写教育路上的精彩篇章。

做茉莉般的老师:绽放自己,芬芳他人文 | 本刊记者 李香玉那边登场,任凭我十八般武艺,他们就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我气得两眼发红,却只能不停地自我暗示:淡定,稳住,咱是大中国的风范,千万不能咆哮!初一(2)班是全校纪律最乱的班级,无论我多么激情,或者多么温柔,他们都无动于衷,偶尔还翻几个白眼。

当我让他们朗读时,全班16个学生,干脆直接趴在桌子上不理会。

初三(1)班,全校最好的班级,但是,他们竟然擦掉我整板的泰文板书,要知道那些密密麻麻、像蚂蚁爬一样的泰文,是我费了很大劲才写上去的。

”潘凤仁壮族,广西南宁马山县人。

试论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人师

试论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人师

试论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师试论教师的三种境界:教书匠、能师、⼈师任何⼀门课程的授课效应和教育教学质量是由教师的素质决定的,教师素质乃教育之本;不提⾼教师素质,素质教育只能徒托空台,教师的教学⾏为是其内在家质的表现。

教师如果仅会传授知识,只能算作教书匠。

教师及当以智慧启迪学⽣的智慧,以⾼尚的⼈格塑终⽣的⼈格。

这便是名师、⼈师与教书匠的根本区别。

素质教育召唤着名师和⼈师。

教书匠--灌输型教师教书匠的特点是,⽐学⽣先值得某⽅⾯的。

知识或⽐学⽣懂得更多的知识,这种知识属记问之学。

他所能做到的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

教师传授⽆效知识等于浪费学⽣的时间,误⼈⼦弟。

教师传授有效知识特别是学⽣⽆法看值的教材知识和源于教材⼜超出教材的补充、延伸知识,学⽣便有所收获。

但是不少数师传授的有效知识却是学⽣⾃⼰通过阅读就能看的课本知识,这实际上也是耽误学⽣,它剥夺了学⽣独⽴学习的机会,阻碍了学⽣⾃学能⼒的发展,抑制了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教师⾃⾝⾓度来说,其所传授的知识可分为假知和真知。

假知和真知不是哲学意义上的谬误和真理,⽽是⼼理学上的⼀种分类。

按照⼼理学的观点.所谓传授援知,是指教师对所教知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即没有完全吃透和内化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师不能⽤⾃⼰的语⾔或贴近学⽣⽣活实际的语⾔来讲授知识,在教学⽅法上就是典型的照本宣科。

实践证明。

教师传授假知是导致学⽣机械学习的直接原因。

机械学习的特点是:机械模仿、不求甚解、死记硬背、⽣吞活剥、唯书唯师。

通过这种学习,学⽣得到的只是⼀⼤堆机械的、孤⽴的知识。

所谓传授真知,是指教师对所教知识不仅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即教师理解;消化了教学内容,并达到了熟练的地步,可谓成⽵在胸,了然于⼝,但却是"匠⽓有余,灵⽓不⾜"。

因为熟练可以靠简单的重复⽽获得,只需时间和⼒⽓,⽆需更多的智慧。

这种熟练只是⼀种按部就斑的运作,它不仅没有升华为熟能⽣巧的境界,反倒使教师因为思维⼀次⼜⼀次在旧有的轨道上运⾏⽽导致教学能⼒的退化,致使教学变成为⼀种形式上的教,这种教学的特点是:重知识,轻能⼒?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获得⽋知识本⾝,轻获得知识的⽅法。

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教师成长的三个阶段

教师素质乃教育之本。

教师如果仅会传授知识,只能说是一名普通教师。

教师理应以智慧启迪学生的智慧,以高尚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这便是人师、经师与一般教师的根本区别。

青年教师成长大致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一)、学习摩仿阶段,目标是站稳讲台。

从学校毕业,刚走上讲台,绝大部分教师往往是给学生展示自己“学”得怎样,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难进入“教”的境界。

要站稳讲台,一般需要学习摩仿1--3年。

其主要标准是:熟悉本科教材,适合课堂教学的各种要求,初步显示出良好的职业素质,能胜任本科教学工作。

1.特点。

比学生先懂得某些方面的知识或比学生懂得更多的知识,他所能做到的就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

从学生接受信息的角度来说,教师传授的知识可分为无效知识和有效知识。

无效知识即旧信息,有效知识是新信息。

有效知识又分为教材中现成和教材中没有的两类,教材现成又可分为学生能够看懂和学生无法看懂两种。

教师传授无效知识等于浪费学生的时间,误人子弟。

教师传授有效知识特别是学生无法看懂的教材知识来源于教材又超出教师的补充,延伸知识,学生便有所收获。

但是很多教师传授的有效知识却是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就能看懂的课本知识,这实际上也是耽误学生,它剥夺了学生独立学习的机会,防碍了学生自学水平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教师自身的角度来说,其所传授的知识可分为真知识和假知识。

传授假知是指教师所教知识只知其不过不知其所以然,即没有完全吃透和内化教学内容,表现为教师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语言来讲授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就是典型的照本宣科。

实践证明,教师传授假知识是导致学生机械学习的直接原因。

所谓传授真知是指教师所教知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即教师理解,消化了教学内容,并达到了熟练的地步。

因为熟练能够靠简单重复而获得,致使教学变成一种形式重知识,轻水平;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结果最多只能是学生对教材获得封闭性理解。

这只能是教师唯上、唯书、唯教参,缺少主见和创造精神。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意为教师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品德和能力。

教书是指教师传授学科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教育则是指
教师在教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包括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合作
能力等。

教师的天职是指教师的责任和使命。

作为教师,除了履行教学任务外,还要关注学生
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

教师应当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
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此外,教师还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品质,通过自身的言
传身教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因此,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水平,更要关注其品德、能
力和全面发展。

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
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教书育人,教师可
以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才华、有责任心的新一代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完整版)谈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完整版)谈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谈谈个人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教师这个职业,对教师的要求高:教师不仅是要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

良好的教师素质,不仅是有效教育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内容,是有效的教育工具或手段。

教师的品格意志、道德面貌、情感态度、学识能力和言行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

教师只有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完善自我,才能肩负起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师的重要作用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教学是一门艺术”也受到普遍的认可,人们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教师必须改变传统角色,以适应新世纪的挑战。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也不再是学生的唯一知识源。

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育人和促进学生“学”上。

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为知识的传授者。

新世纪的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教育教学不再只是教师的工作,还应该成为教师的事业。

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

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追求的过程,是教师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也是自身价值得到提升的过程。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有很高的素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强烈的责任心,还要有爱心。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情感教育在教师的教育教学中站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尊师爱生的和谐气氛一旦形成,内化的结果便形成良性的情感循环,进而优化育人的心理环境。

教师对学生宽严相济,不仅靠原则、宗旨、理想,而且靠情感来维系师生关系,理解、尊重、信任学生,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受到教育。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教师)5篇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教师)5篇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教师)5篇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教师)5篇(篇一)“三心”式的好老师俗话说:“一位好老师,胜似万卷书。

”做大家心目的好老师,是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人生目标。

社会对于好老师有N 种定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必须具有“三颗心”。

一颗热爱学生的爱心爱心是当老师的基础,更是成为一名好老师的最重要品质。

有爱心的人才有亲情,才能表现出善良的一面,才能热爱自己这份事业。

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以己度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平等的爱。

这种爱的表达既是无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

上课时面对学生的问候,我们不是礼节性地点点头,而是充满真诚感激之情深深地鞠躬;气温骤降,我们感到寒冷时,急切地提醒学生“多穿一件衣服,小心感冒。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

在他当校长的时候,校园里开出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学生都非常惊讶,每天都有许多学生来看。

一天早晨,苏霍姆林斯基看到幼儿园一个4岁女孩在花园里摘下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从容地往外走。

一般人会谴责小女孩不爱护公物,而苏霍姆林斯基在知道孩子摘花是为了送给生病奶奶时,心颤动了。

他觉得应该奖励孩子那份童心,那份孝心。

他牵着小女孩,从花园里又摘下两朵大玫瑰花,对孩子说:“这一朵是奖给你的,你是一个懂得爱的孩子;这一朵是送给奶奶的,感谢她养育了你这样好的孩子。

”他用爱心呵护了孩子幼小的心灵,影响了孩子的一生,我们不应该学习吗?一颗认真工作的责任心“任何一种职业,一旦你全身心地扑在上面,入了门,都能够感到其中的价值,都会乐此不疲。

”——魏书生。

魏老师要求我们敬业爱岗,认真负责,点燃学生生命中理想和希望的火炬,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调动自身的一切能量和智慧,学会自我教育、自我学习、自我选择和自我发展,成为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

因为责任心我们必须为了一切学生,不落下一个学生,不论他是学困生还是小刺头;为了学生的一切,不论是学习成绩还是心理健康,我们都要时刻关注;一切为了学生:我们开展各项工作,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让其进步,让其成才。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

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教师的影子美国布鲁纳曾说过:“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不仅看在眼里,而且还会极力模仿。

教育心理学表明,老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幼儿园儿童到大学生都有模仿教师行为的倾向。

所以教师必须言行一致,用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言行教育和感染学生。

在不断要求学生的过程中,老师自己也要以身作则,老师的言行示范比口头教育更有效。

在一次学校劳动中,水房的下水道管口堵塞,脏水横溢,臭气熏天.学生们怕弄脏了衣服,谁也不愿去处理。

这时一位班主任老师脱去外衣,挽起袖子,趴在下水道管口,用手把堵塞在管口的脏物一一清理出来。

学生们在他的影响下也纷纷过来帮忙。

这件事告诉我们:老师的直接行动就是对学生最好的教导。

老师身体力行,学生就会将老师作为榜样,将之看为道德的典范、学生的楷模。

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而且还要做好。

能做到这一点,学生就会好管理多了。

因为老师本人的人格力量对学生成长起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应当以丰富的精神生活,给孩子们作出榜样。

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我们在道德上才有权利来教育学生。

"因此只有以自身的道德修养令学生惊叹折服,教师才能一言九鼎,才能使学生信服.有位老师对我曾讲过这样一件事:前不久,我在一位书写极不规范的学生作业本上随手草书了“书写要认真”的批语。

可是,这位学生再次交上的作业书写仍然没有进步。

我气愤地把他叫到身边,指着上次作业的批语,严肃地批评道:“作业书写态度要端正,你把这行批语读一遍!”这位学生看了好一会儿,胆怯地说:“老师,你写的批语中有的字我也不认识。

”我的脸一下子红到了耳根.从此以后,我在板书、批语中再也不敢龙飞凤舞了。

学生有着天然的向师性,特别是小学生,把教师的言行奉为准则和标准。

孩子在家开口就是“这是老师说的”,闭口就是“这是老师叫我们做的”.在孩子眼中,我们老师是真理的化身,老师的一言一行是了孩子效仿的对象.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如果嘴巴上说得很动听,但是做的又是一套,他就会被学生的轻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且说“教师就是教师”
作者:陈桂生
来源:《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2年第10期
教师,人称“老师”,自古以来就是尊称,现在依然看好。

君不见如今在公共场合或电视上出现的大有作为或小有建树的人,尽管从未当过教书匠,只要年纪大一些,或稍大一些,一般人也亲切地称其为“老师”。

中国早有“五十而艾”、“六十曰耆”之说(《礼记·曲礼》),荀子有道是“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荀子·致士》)。

不管在“教师圈”以外被称为“老师”的人是否都“老”而且“信”,至少说明“教师”、“老师”作为尊称至今并未失效。

在教师圈内,这些年来却热衷于给教师“加冕”,如“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等。

由此不免发生一个疑问:是不是觉得“教师”过于平淡了?
其实,当个普普通通的教师并不容易。

教师劳动的特点及由此决定的教师劳动的严肃性,必然会对教师的素养提出“极高的要求”,其中包括高尚的师德、现代人的素质、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以及掌握教育科学和教育能力。

按照我国现行《教师职务试行条例》规定,其中单是“品德言行堪为学生的表率”,就不容易达到。

至于以个人之力,“使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更谈何容易!可见每一位符合这些任职条件的教师,都是非常难得的人。

所以,“教师”本身就是尊称。

通常称某一个人“像个教师的样子”,就是对他的赞扬。

教师不像歌手、球星、节目主持人之类公众人物那样,不用包装,反而更美。

如果成为“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岂不更美?话虽如此,但有个前提:教师,不管把他归入什么“型”,他至少必须是合格和尽职的教师。

因为中小学历来都不乏“学者型”、“学科专家型”教师,而这类人物却未必都能教好学生、带好学生。

有的人可以是一名杰出学者,却可能是个糟糕透顶的老师。

杰出的科学家赫尔姆霍兹、著名历史学家兰克便是这样的先例。

此外,那些虽有本事教学生、带学生而身在学校,“一心以为鸿鹄将至”的教师,或把心思放在“学问”上,或热衷于拼凑、推销厚本薄本应试指南,不管他顶着什么高帽子,也难以让人相信他是合格和尽职的教师!
还是那句话:做个合格的尽职的教师多么不易,而唯有合格的尽职的教师,才无愧于“教师”的称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