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探索湖湘民俗文化的力作——评《洞庭湖水神信仰研究》
浅谈洞庭湖渔文化(下)

浅谈洞庭湖渔文化(下)
潘玲;程小飞;袁希平
【期刊名称】《当代水产》
【年(卷),期】2022(47)6
【摘要】本文从历史和文化角度,展开对洞庭湖渔文化的探讨,全文分上下两篇。
上篇,已经阐述了渔文化的定义及分类,渔文化形成的演化历程,洞庭湖的演变过程。
下篇,以洞庭湖渔文化的特性为重点,从洞庭湖水神信仰、洞庭湖渔歌、洞庭湖谚谣、捕捞习俗、渔家生活习俗、鱼类图腾与崇拜、洞庭湖诗词、渔民禁忌、渔具变迁等方面进行记述,最后,就洞庭湖生态环境保护与渔文化传承进行了探讨。
【总页数】4页(P74-77)
【作者】潘玲;程小飞;袁希平
【作者单位】长沙市长郡雨花外国语学校;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中西文化碰撞下的弱势群体的生存思考r——以《少女小渔》中主人公小渔为例
2.传统渔文化资源的现代化转型——中国开渔节对传统渔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研究
3.湖南环洞庭湖区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模式与优化建议
4.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传播研究——以洞庭湖生态文化为例
5.浅谈洞庭湖渔文化(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胡梦飞著《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区域水神信仰研究》评介

胡梦飞著《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区域水神信仰研究》评介胡梦飞著《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区域水神信仰研究》评介惠科*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胡梦飞博士所著《明清时期京杭运河区域水神信仰研究》(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12月)是新近出版的一部关于运河民俗信仰研究的力作。
该著旨在探讨水神信仰对明清国家河漕治理活动以及区域社会生活的影响,以此揭示运河区域环境、信仰、人群三者之间的关系。
从学术史角度来看,关于水神信仰的研究固然有不少成果问世,但如作者所述,现有成果基本集中在对水神发展源流的简单介绍,欠缺整体性思考,未能挖掘“信仰”背后包含的深层次的历史内涵。
该著弥补了这一缺憾,从一个较长的时段,对京杭运河区域的水神信仰进行跨学科、多视角、多层面的综合性研究,重构了历史上京杭运河区域水神的信仰问题。
全书共分为九章,内容涉及运河区域水神信仰兴起的背景和原因、构成及分布、主要特征及社会影响。
第一章主要对水神信仰兴起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水神信仰传播的自然和社会因素;第二章主要探讨运河区域金龙四大王信仰的建构及传播,重在分析明清官方在信仰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金龙四大王信仰的地域差异;第三章主要论述运河区域妈祖信仰的建构及影响,重在分析信仰*惠科,历史学博士,四川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史、区域社会史。
512运河学研究第3辑建构的社会背景及其“本土化”进程;第四章主要探讨运河区域晏公信仰的传播及影响,重在论述运河区域晏公信仰的传播及其庙宇分布情况,探讨晏公信仰对区域社会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主要探讨运河区域龙神信仰的传承及发展情况,从国家漕运和区域社会的角度论述龙神信仰对明清漕粮运输活动及区域社会的影响;第六章主要论述水神信仰的形成机制及演变规律,探讨不同社会群体在塑造水神信仰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第七章主要探讨水神信仰的地域特色及其表现形式,分析造成这种特征的自然和社会原因;第八章主要探讨明清国家视野下的水神信仰,从明清统治者和河漕官员的角度分析信仰对强化封建统治和河漕治理活动的影响;第九章主要探讨区域社会视野下的水神信仰,从地方社会治理、社会风俗、社会生活三个方面探讨信仰对运河沿线区域社会的影响;结语部分对全文加以总结。
湖湘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

湖湘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作者:中共长沙市委宣传部学习研究小组来源:《新湘评论》2024年第08期从瑰奇浪漫的不朽诗篇楚辞、道脉千年的正统之学理学,到洞庭湖畔天下名楼岳阳楼、岳麓山脚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再到近现代那一抹为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浸染的鲜红底色,湖湘文化的底蕴之深厚让人惊叹,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和价值精髓,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时代使命中,是一种独特资源,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参照,需要湖南儿女担当起守正创新的光荣使命。
湖湘文化凸显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湖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湖湘文化是丰富多彩的中华地域文化之一。
马王堆、玉蟾岩、高庙、城头山、炭河里、里耶、长沙窑、老司城等重大考古发现,都是湖南先民在中华民族文明之源创造过程中留下的不凡烙印。
春秋战国时期楚文化与苗蛮土著文化在此交相融合,长沙具有了“屈贾之乡”的美誉。
衣冠南渡后中原地区更多先进文化传入湖湘大地,直至唐宋以降,李白、杜甫、元结、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元稹、辛弃疾、陆游等大批文人相继汇聚,形成“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不到潇湘岂有诗”的繁荣胜景。
随着岳麓书院、石鼓书院跻身全国四大书院之列,湖南成为全国文教中心,宋明理学开山之祖周敦颐等人活跃于此,为湖湘文化注入理学因子,形成影响深远的湖湘学派。
近代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湖湘儿女前赴后继、上下求索,赢得“一部近代史,半部湖南书”的盛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一大批湖南人走出家乡,用奋斗和鲜血书写了“寸土千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的壮丽史诗,成就了“十步之内,必有芳草”的璀璨荣光。
湖湘文化一路沿着中华文明之路发挥着独特魅力,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的重要一元,为我国文明持续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湖湘文化助力于中华文化的主体建构。
湖湘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参与中华文化建构的历史。
湖湘文化兴起的历史条件、发展机遇、独特贡献,均与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建构紧密相关。
万史上湖南湘江流域水神信仰初探

作者: 王元林[1];李娟[2] 作者机构: [1]暨南大生,广东广州 510632 出版物刊名: 求索 页码: 203-206页 主题词: 水神信仰;湘江流域;历史时期
摘要:湘江流域独特的自然、社会条件,对形成诸多水神奠定了基础。历史时期湘江流域水 神祠庙所祀奉的神灵有湘妃等神话传说型,柳毅、杨泗等人物实体型和龙王、水府等普通大众 型三类。各类水神也有一定的祭祀区,形成了湘水神祠主要以上游永州和下游长沙、岳州为中 心的两大祭祀圈;洞庭湖神祠也多分布于沿湖的各州县。唐代以前,湘妃信仰居上;唐宋以 后,洞庭湖神封号迭加。寻其原因当与湖泊水面扩大而致水旱灾害频发,以及显圣阴助官军有 关。
水神信仰与洞庭湖渔业文化

收稿日期:2011-10-20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洞庭湖水神的传说与信仰研究”、湖南文理学院优秀青年项目“洞庭湖水神传说的文化阐释”。
作者简介:李琳(1975-),女,湖南安乡人,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湖湘民间文学与民俗学。
水神信仰与洞庭湖渔业文化李琳(湖南文理学院文史学院,湖南常德415000)摘要:洞庭湖水神信仰历史悠久,我们可从相关文献记载和民歌中了解洞庭湖水神信仰的源头。
渔民信仰与崇拜水神的活动,贯穿于洞庭湖渔民生产、生活的整个过程当中,湘妃、洞庭王爷、杨泗将军等三位水神在渔民中影响最大。
渔民祭祀水神有固定的祭祀仪式,并形成了各种禁忌。
关键词:洞庭湖;渔业文化;水神信仰中图分类号:K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6365(2012)01-0106-04素有“洞庭鱼米乡”的洞庭湖平原主要由长江及湘、资、沅、澧等九河水系冲积和洞庭湖淤积形成,这里堤垸纵横,港湾交织,湖塘众多,渔业资源非常丰富。
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巫术与宗教都是起自感情紧张的情况之下,也就在这种情况下而有功能———那就是生命转机”[1]。
渔民们长期生活在水上,由于经济生活的极其不确定性,他们在大自然种种灾害面前(特别是和水相关的自然灾害)无能为力,因而比其他群体更易于信仰神灵,所以水神信仰在洞庭湖地区渔民中普遍存在。
一、洞庭湖水神信仰溯源洞庭湖水神作为一种超自然的力量在远古时代就已经产生了。
在原始先民看来,一切自然物都是有生命的,如对日月星辰、山河湖海的自然崇拜等,所以自然神崇拜是人类发展史上最为普遍的共同信仰形式。
各民族之所以把所在地区的山、湖伯、河流奉为神圣,是因为这些是他们生存所必须依赖的基本对象。
生活在洞庭湖边的楚国人民,将洞庭湖视为神圣而顶礼膜拜,是因为洞庭湖是他们生存所必须依赖的对象,因此洞庭湖水神的最早雏形也是自然神。
《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南一百二十里曰洞庭之山……帝之二女居之。
拓展湖湘文化研究的新视角——评李琳《洞庭湖水神信仰研究》

以开 阔 的文 化视 角 和多 层 面 的理论 构 建 对 洞庭 湖 孽龙 的杨 泗 将 军 融合 在 了一 起 , 因 而 杨 泗 菩 萨 成 区 的水 神 信 仰 文 化 作 了 全 面 而 深 入 的 考 察 和 分 了洞庭 湖 区 土 生 土 长 而 又 影 响 广 泛 的 洞 庭 湖 水 析, 被评为 2 0 1 2年 华 中师 大 优 秀 博 士 论 文 。 《 洞 神 。 ” 水 神 信 仰 和 对 农 民 起 义 英 雄 的崇 拜 合 二 为 庭 湖水 神信 仰 研 究》( 湖 南 人 民出版 社 2 0 1 2年 l 2
俗信 仰 的活 态 考 察 。如 以对 杨 泗 将 军 信 仰 为 例 , 入 的考察 , 生 动 有 力 地 揭 示 出洞 庭 湖 民间 水 神 信 作者从 《 中国 的水 神》 和《 长沙 县志 》 等文献 资料 及 仰 的上述 活态特 征 , 给人 以宝贵启示 。
田野 考察 中 , 得知 杨 泗本 来 出生 于长 沙 , 其 斩孽 龙 在解 析洞 庭 湖 水 神 信 仰 的地 方 化 特 征 时 , 本
No. 2 Ap r .2 01 3
拓 展 湖 湘 文 化 研 究 的 新 视 角
— —
评 李琳 《 洞庭 湖 水神信 仰研 究》
刘 守 华
( 华 中师 范大学 文学 院 , 湖北 武汉 4 3 1 6 0 0 )
[ 中图分 类号 ] G 2 3 6
[ 文献 标识 码 ] A
者细 心体察 当地 乡风 民俗 , 从 中选 取 了有 关 湘 妃 、 的增 强 ; 以及 在 民俗 事 象 中娱 神 成 分 的减 弱 与 娱
屈原 、 柳毅 、 杨泗 等几 位水 神 信 仰作 为 个 案 考察 的 人成 分 的增 加 。在 人 类 文 明总 的历 史进 程 中 , 传
水神信仰影响下的“洞庭渔歌”研究

3
氆
史上属“ 蛮夷 之 地 ” , 巫 风傩 戏 盛行 , 目前 湖 区 已 渐 成 规 模 的 端 午 节 “ 龙 舟竞 渡 ” 活 动 就 从 渔 民祭 祀 屈 原 的 仪 式 发 展 而 来 。
I 芑 遁
四是 与 “ 神话 ” 相关 的神祗 。如 吕洞 宾 、 何 仙 姑等 “ 八仙” 崇拜 。娥 皇 、 女 英 崇拜 等 。 按 照 社会 学 与 人类 学 的分 析 , 水神 信 仰作 为 洞 庭 湖 区渔 民 、 船 民统 一 而 稳定 的地 域 神信 仰 , 与 湖 区“ 水 上漂 ” 群 体 赖 以存在 的生 产力 水 平 、 生 活方 式 和社 会 氛 围息息 相 关, 是洞 庭 湖 区社会 传 统 、 地 域文 明与渔 民行 业 特征 的时代 缩 影 。从 信 仰 的 社会 基 础
边 , 以岳 阳县 鹿 角湖 边 的洞庭 湖 庙 、 岳 阳城 南 岳 坡 的洞 庭 庙 、 南 县 洪 沾 州 的 洪 沾 庙 规
模最大, 最 为有 名 。”
洞 庭 湖 区 的漕运 官 、 地 方官 、 湖 主也 乐 于倡 捐 修庙 , 以香 、 纸、 炮竹 、 烛、 酒、 斋 饭 等 祭 祀供 奉 水神 。 根 据 统计 , 东、 西、 南 洞 庭湖 区与流 经 湖 区的湘 、 资、 沅、 澧 四水 地 界 共 有 大 小 庙 宇 近 四 十八 座 , 其 中主要 包 括佛 教 型寺 院七 座 ( 洪沾 庙 、 慧聚寺 、 乾 明寺 、 长寿寺 、 景 星
HUAXI AYI T AN 牮 疆 艺 漳
水神信仰 影响下 的“ 洞庭 渔歌" 研究
麓 曾娜妮 湖南文理学院 艺术表演 与传媒 学院
[ 摘 要] 湖 南省 洞庭湖流域 的“ 洞庭渔歌” , 是 洞庭 湖 区渔 民、 船工在 生产 生活 中形
洞庭湖区孟姜女信仰的文化人类学考察

洞庭湖区孟姜女信仰的文化人类学考察半李琳【摘要]洞庭湖区的孟姜女信仰从明代修庙祭祀到现在已有500多年历史.其傩祭、还傩愿仪式及傩戏《姜女下池》已经逐渐消失,但孟姜女信仰却依然盛行。
作为南派代表的洞庭湖区孟姜女传说,最早始于明初,由于其具有鲜明的楚文化特色,从一开始便区别于其他地区的孟姜女传说,影响巨大,并迅速流传到南方各地。
洞庭湖区的孟姜女信仰经历了一个由民间传说转化为共同信仰的过程,工部尚书李如圭对这住家乡神灵的传播起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孟姜女信仰在当地已成为官方与民间对话的平台。
共同的信仰缓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冲突。
同时.孟姜女信仰还是广大民众进行心理调适的有效手段之一。
洞庭湖区的孟姜女信仰包含着人类原始的对生命的崇尚和困惑,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和泛神观念。
[关键词]洞庭湖区孟姜女信仰人类学考察[中图分类号]!(8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890(2012)02—13805孟姜女的传说在全国甚至世界都很有影响,古澧州(今洞庭湖一带)与山东、陕西、江苏成为孟姜女传说四大流传地域。
作为南派孟姜女传说的代表,古澧州孟姜女传说在流传过程中与洞庭湖区湘妃传说结合在一起,植入了“望夫”和“绣竹”的故事情节,其与全国各地孟姜女传说最大的区别是受楚文化熏陶,深深地打上了楚巫文化的烙印。
当地传说孟姜女跳台自尽后,上天成仙,再下凡来除暴安良,因而被当地人奉为驱鬼灭妖的“傩神”,受万民崇拜。
明嘉靖年间朝廷在嘉山修庙崇祀孟姜女,名“贞烈祠”,每年举行大型祭祀活动,进行傩祭,由巫师举行还傩愿仪式,傩戏艺人演傩戏《姜女下池》。
明万历进士袁中道(“公安三袁”之一)在《游居柿录》中记载:“天气晴朗,买--/b舟往嘉山大德寺……过傩神庙,讯舟人云:‘神甚灵,每日刑鸡求福者数百。
土人有小事皆至。
’俗信鬼。
因其宜也。
”叫由此可见,孟姜女已成家喻户晓的“傩神”。
时至今日,这一信仰仍存活于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中。
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西太平洋的航海者》中曾这样描述过文化的功能:“每一种文化都存在不同的制度让人追求其利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型, 成 为他 们 共 同 的希 望 、 恐惧 、 宇宙观、 价值 观 等
文 化 的象征 , 并 随着 时代 的变 化 而不 断丰 富和更 新
脉与精 神 品格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然 而 , 过去 学界 对 此重视 不 够 , 很 少进 行 系统深 入 的研 究 。 《 洞庭 湖水 神信 仰 研 究 》 ( 湖南 人 民 出版 社 , 2 0 1 2年 1 2月 第 1 版) 是 李琳 在华 中师范 大学 攻读 博 士学 位期 间 的学
敬畏 . 反 映 了人类 的生存 发展 与水 的息息 相关 。洞 庭 湖 水 神 信仰 历 史 悠 久 、 形 态万 千 , 伴 随着 漫 长 历 史 发 展进 程 , 已成 为湖湘 民众历 史记 忆 、 精神 气 质 、
祖先崇拜 、 艺 术 审 美 的复 合 体 , 成 为 湖湘 的文 化 血
优秀 博 士论文 。该 著较 为 全 面 、 系 统地 探讨 了洞庭 湖水 神信 仰 的发展 历 程和 文化 意义 , 水 神 信仰 文 化 与 生态互 动 的关 系 . 以及 以生 态保 护认 同为 目标 的
水神 信仰 文化 建设 的途径 等重 点 内容 , 具 有 以下价 值 意义 和独特 创新 :
一
析, 使 我们 不仅 对洞 庭 湖水 神信 仰 的历 史演进 有 了
更全 面 的了解 . 而且 对 洞庭 湖信 仰所 传 承 的文化 精 神有 了更 深刻 的认识 。 二、 探 讨 了洞庭 湖 水 神信 仰 发 展 的 规律 , 揭 示
了 其 自然 环境 与文 化 生态互 动关 系
Hale Waihona Puke 、厘 清 了洞庭 湖水 神 信仰 发展 的 历史 脉络 。
术成果 , 见 解独 到 , 思路 开 阔 , 被评 为华 中师范 大学
着 功能 . 体 现 出了 区别 于其他 地 区水神 信 仰 的湖湘
文化特 色 。 洞庭 湖水 神信 仰起 源于 洞庭 湖 民众 对水
的忧患 。 由“ 忧水 之 泛滥 ” 到“ 忧 民之安 乐 ” , 再 到“ 忧
国之安 危 ” , 这种 带 有悲 壮情 怀 的忧患 意 识 , 已成 为 了一种 难 以稀释 的 湖湘 民族 心理 积 淀 , 这 奠定 了湖 湘文 化 忧 国 忧 民 的悲情 传 统 。这 些 精辟 独 到 的 分
第 3 4卷 第 3期
2 0 1 3年 5月
云 梦 学 刊
J ou r n a l o f Yun men g
Vo l 3 4.No . 3 Ma y 2 01 3
一
部探 索湖 湘 民俗文化 的力作
— —
评《 洞 庭 湖 水神 信 仰研 究》
黄 永 林
( 华 中 师范 大学 ,湖 北 武 汉 4 3 0 0 7 9 )
揭 示 了其独 特的 文化 内涵和 精神 品质
本 书 首次 将 水 神 信 仰 放在 湖 湘 文 化 的背 景 下 进行研究 , 由古 及 今 , 由文 献 到 生 活 , 由传 统 到 现
代 ,不仅 从 材 料 上清 晰 地 梳理 出洞 庭 湖 水 神信 仰 生 成 的地 理 背 景 和发 展 的历 史脉 络 ,而 且 从 文 化 意 义 上 深入 地 探 讨 了洞 庭 湖水 神 信 仰 发 展 的 历 史
究. 并 且 试 图 建构 两 者之 问 的关 系模 型 , 揭 示 两 者 的逻辑关 系 。 这拓展 了文化生 态学 研究 的空 间 。 作者认 为 ,洞 庭湖流域 独特 的 自然环境 和人文
环境 ,是生成 洞庭湖地 区独特水 神信仰世 界 的生态
所 共 有 的精 神 内核 ,所 展 现 的洞 庭 湖 民众 深 层 的
塑 了湖 湘文 化 的精 神 品质 。 在 经历 从传 统 到现代 的 发 展 过程 中 ,始 终作 为 一 个 复 杂 的 文化 符 号 而 存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4 — 1 5
作者简介 : 黄永林( 1 9 5 8 一 ) , 男, 湖北仙桃人 , 华 中 师 范 大 学 副校 长 , 教授, 博士生导师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为 民 俗 学 、 文化 产业 。
云 梦 学 刊
众对 神灵庇佑 的特别祈望 ,于是水神信 仰在这样 的
背景 下产生 了。 水神 的信 仰在不 断传 承的过程 中 , 又 将 对湖湘 自然环 境和社会 环境产生深远 的影响 。洞 庭 湖水 神信仰 的核 心是 人类 对水 的感 恩 与崇敬 , 这 种 发端于原始 宗教信仰 的文化控制手 段在人们 日常
民俗是 地域 文化 的核 心 。 湖 湘 民俗 文化 中 的水 神 信 仰 文 化真 实 地反 映 了湖 湘 民众 对 水 的感 恩 与
在. 其 中蕴藏 着洞 庭湖 民众 对 自己生活 与经 历 的集 体 记忆 。 洞 庭湖水 神 信仰是 源 于远古 时代 的洞庭 湖
民众 对水 患 的悲情 记 忆 . 是 一 种对 水 的忧 患 的集 体 无 意识 显现 。长期 以来对 水 的忧 患意 识 , 是洞庭 湖 区 民众 的 “ 童年 ” 创伤性经验 , 已经 形 塑 成 一 种 原
意 识形 态 。
作 者认 为 。 洞 庭 湖水 神传 说 与信 仰 是洞庭 湖 民 众 自己建构 的地 方历 史 ,是 洞庭 湖 独 特 的 自然 环 境、 历史 文 化 和社 会 环 境 的 产物 ,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形
渊源 ,洞庭 湖区 以水 为主要特征 的地理 环境和 以水 文化 为主要特 征的社会 人文环境 对洞庭 湖水神信 仰 文化 的特点 和发展进程 影响深远 。洞庭 湖桀骜不 驯 的水 患给湖 区人 民带来 无穷 的灾 难 .引发 了当地 民
地 理 文 化原 因 .以及 它 在 最 深处 体 现 的湖 湘 文 化
本 书首 次 把 文 化生 态 学 与 洞 庭 湖水 神 信 仰 联 系起 来加 以 系统考 察 。 从 当今洞 庭 湖水 神信 仰文 化 要 素 和表 象 中 寻找 自然 和人 文 环境 影 响 的时 空 烙
印. 对 自然 环境 和社 会 环境 在 洞庭 湖水 神信 仰文 化 的 形成 、发 展及 传 承 过 程 中 的复 合 作用 进 行 了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