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PPT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课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PPT课件

韩国 申不害 前335年 “ 循 功 劳 , 视 次 诸侯不来 第”的因功行赏 侵伐 制度
齐国 邹忌 前347年 整顿吏治、谨修 东方诸侯 法律而督奸吏 霸主
燕国 乐毅 前311至 “与百姓同甘苦” 使燕国强
前279年
盛起来
-
11
春秋、战国时期变法的共同目的?性质有何不同?
时期 国家 人物
内容
目的
三家分晋成魏韩赵;诸多士人在秦国游说提供人才;
各国变法提供经验。
5.主观原因
商鞅过人的胆识和卓越的才能。
-
15
练习题
1.春秋与战国改革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A.内容不同
B.方式不同
C.发动者不同
D.性质不同
2、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实
质都是要( )
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
B、发展封建经济
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
限制贵族权力,没收贵族土
楚国 吴起 地,削减官吏俸禄,要求官
吏秉公执法
成效
战国最早; 魏国成为战 国前期最强.
成为战国 中的强国
秦国 商鞅
商鞅变法
-
战国时期最为彻底
10
其他诸侯国的改革
国家 主持者 时间
内容
作用
赵国 赵列侯 前408至 选拔贤能者做官, 封建政权 前387年 并“节财俭用” 得以巩固
第1 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
1
第二单元
春秋战国时期 (1)东周建立(分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2)历史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东周 西西周西周周..镐镐京京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人教版选修1)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人教版选修1)

【解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迁移能力,涉及春秋时期两
次重要的改革。解答第(1)题,关键是理解材料,准确提取关 键词 “相地而衰征”“初税亩”。第(2)题是对教材基础知识
的再现、再认,结合教材解答。第(3)题,回答两次改革的时
代特征,需结合春秋战国的时代特征解答,即大动荡、大变革、 大发展。改变这一局面的是秦国,而秦国之所以能成功统一,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商鞅变法。
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请思考:
1.秦孝公支持变法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变法 有哪些有利条件? 2.同时期还有哪些变法?春秋时期的改革与 战国时期的变法的主要不同点有哪些?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大动荡 、大变革的重要时期。 1.特征: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 2.表现: (1)经济:
富 国 强 兵
地主阶 级改革
【合作探究】 3.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改革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生产力发展是改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促进 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引起社会阶 级关系的变化。 (2)经济基础的变化,导致上层建筑的变革。新兴地主阶级和
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解,士大夫阶层崛起。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到 “学在民间”。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时期 国别 内容 目的 性质
农工商业 1.发展_________
齐 春 秋 (管仲) 2.整顿和发展军备 3.改革赋税制度,“_________ 相地而衰 ___”,实质上承认私人对土地 征 的所有权 鲁 率先实施“初税亩”“履亩而 富 国 强 兵 奴隶主
以法治国 的法家学说最符合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各 ③_________ 国推行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1张ppt)
最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各国推行变法 改革思想理论武器。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 1、春秋时期
齐国管仲改革: 相地而衰征”
鲁 国: “初税亩” “履亩而税”
承认土地的私有
2、战国时期:
李 魏国李悝变法:公元前445年


1)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

2)推行“平籴法”

3)制定<<法经>>加强法制
——《史记 蔡泽列传》 请回答:
(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 (2)材料二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 (3)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 征?
答案: (1)管仲改革,李悝变法,吴起变法 (2)“平籴法” (3)促进各诸侯国经济发展和政治进步。
特征: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不断增强,新的 封建制度逐步确立。Fra bibliotek商鞅变法
商鞅(约前390 年—前338年),战国 时期政治家,著名法家 代表人物。他热衷于法 家学说,有强烈的从政 愿望。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历史进入东周时期。这一时期,分为春 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商鞅)举法明教,秦人大治”。
——(战国)韩非子
“(商鞅)功如丘山,名传后世”。
1、有利条件(:1)秦孝公支持
(2)国君拥有比较集中的权力,守旧势力相对薄弱 (3)法家学说受到秦国君臣民众的认同 (4)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5)各国变法为商鞅变法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2、历史机遇:
三家分晋;中原地区众多士人的游说,追求建功立业。
本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变法背景) 小结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2.1_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高二历史人教版选修1课件:2.1_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1.历史背景
(1)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①经济方面: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并逐步推广,加上兴修水利等
措施,农业生产有了较大发展,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手工业技术日
益进步;商业日趋活跃,邯郸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②政治方面——社会阶级关系发生变化: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
弱,新兴地主和自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春秋战国时期,变法改革的时代潮流出现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1)生产力的发展是各国变法风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 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与推广是生产力发展的显著标志。生产力的 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 了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
(2)经济基础的变化,对上层建筑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兴地主和自 耕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进行变法是满足他们要求 的最有效的途径。
(3)战争的频繁也对各国提出变法革新的要求。为了在战争中把 握主动,避免失败或成为别国兼并的对象,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 为了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很多国家都进行了改革变法。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9-
问题1
问题2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重难聚焦
(4)法家思想的推动。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中,法家提倡 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合乎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各国 推行变法改革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2)变革成为时代的新要求:
①经济基础的变化提出了变革旧制度的要求。战国时期,社会的
发展要求逐步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以选贤任能、奖励军功来改革世卿世禄,以实行俸禄制来取代封邑
制,以中央集权制来代替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严格吏治,禁止私门请托等
取得一定 成效,成 为战国中 的强国。
使新兴地主阶级的 政治经济地位得以 强化,极大的推动 了社会转型的实现。 为日后秦帝国的建 立和中央集权制度
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最全面,最彻底
最深远
探究4:春秋、战国改革变法的比较?
1、相同:
(1)背景: 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诸侯争霸或战争激烈。
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春秋时期的改革
目的
为了富国强兵,稳定和巩固奴隶(主“统衰治”。:即等级次第)
性质
奴隶主阶级进行的改革即。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
国家 名称
内容含义
“公田之实法质,十足其一;今成又效 履其
齐国
管仲 改革
大力发展工商业、 整顿和发展军备; 改革赋税制度,实行 “相地而衰征”。
探究3: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已经 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春秋 战国 是奴
经济:
铁农具和牛 耕出现推广
生产力
私田增多
井田制瓦解
生产关系
隶社 会向 封建
阶级关系变化 (新兴地主、自耕农)
封建土地私有制
社会 过渡 转型 的大
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政治 政治: 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
制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只有变法才能富国强兵;只有富国强兵才能在兼并战争中战胜对手。
⊙本课测评 1、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实施改革变法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迅速发展,社会经济发生 了根本性的变化。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私有制的 确立,进一步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引起了阶级关系 的变化。新兴地主和自耕农出现。新兴的地主和自耕 农要求打破束缚,进一步解放生产力。而经济基础的 变化,必然会引起上层建筑的改革。因此,改革变法 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人教版)选修一: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ppt课件(22页)

(人教版)选修一: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ppt课件(22页)

(4)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
到“学在民间”。
2.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相同点是什么?
提示:(1)都是为了扩大地盘、掠夺人口。 (2)都是以大吞小、以强凌弱,减少诸侯国数量,加速奴隶 制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 (3)都给人民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破坏。
3.如何认识管仲改革?
(3)法家思想适应了时代需要,成为各国推行改革变法的
思想理论武器。
2.内容:
(1)政治上,改善吏治,大大削弱旧贵族的特权。 (2)经济上,逐步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 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4)法制上,《法经》等维护了社会秩序,稳定了政局。
3.作用和效果:
提示:(1)管仲改革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齐国的实力,成就霸 业,维护奴隶主统治。(2)管仲在齐国进行了以“相地而衰 征”为主的改革,这是一次为维护奴隶主统治而进行的社会变 革。这一改革的实施,促使齐国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 有制转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齐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相 对安定,改革推动了社会进步。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时代特征: (1) 公元前770 年,中国历史进入东周时期,分为春秋和战 国两个阶段。 (2)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 大变革 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
政治、军事、文化等发生根本性变化。
2.变化表现: (1)经济:
①生产力: 铁农具和牛耕 出现并逐步推广,农业、手工业和
二、问题思考
1.春秋战国时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经济:铁犁牛耕的应用,推动生产力发展,促使 井田制的崩溃和土地私有制的建立,促进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分封制 瓦解,士大夫阶层崛起。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共22张PPT)

人教高中历史选修1 2.1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共22张PPT)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第二单元第一课
重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历史 难点:春秋战国时期改革变法的必然

壹贰叁








天时
战国时期形势图
合作探究:秦国 地处西陲,比较 落后,然而恰恰 是偏远落后的秦 国在群雄角逐中, 脱颖而出,统一 了六国,开辟了 中国历史的新纪

地利
地理位置
秦孝公下令求贤
晋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

人和
1.改革的迫切性(必要性)
①改革是当时的大势所趋: ②秦国的落后:地处西陲,经济、政治、文化落后
2.主观因素:(可能性)
前代改革的基础; 君权较集中,旧势力相对薄弱; 比较认同注重实用、讲求功利的法家学说; 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 秦孝公奋发图强并受到商鞅的辅佐。
4、思想文化: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和 繁荣促进了学术思想的空前发展等
影响: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
时 国 改革 间 家 名称
变法内容
齐 管仲 春 国 改革
秋 鲁 (“相地而衰征”) 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
经济:“履亩而税”(594BC)
孔子弟子冉耕,字伯牛; 司马耕,字子牛; 晋国一大力士,姓牛,名子耕。
《国语·晋语》中记载:“宗庙之牺,为
铁器、牛耕的使用 生产力
社 私田增多

会 井田制瓦解

的 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生产关系
发 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革 上
展 各国展开变法
层 建
封建制度确立

决定
1、社会经济大发展 表现: ①农业: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兴修水利 ②手工业 :技术日益进步 ③商业:商业发展活跃,出现商业中心 影响: ①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削弱人身依附关系 ②产生新的阶级:新兴地主和自耕农阶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PPT(共2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PPT(共20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3、军事: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
——为改革变法提供了动力。
《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 见“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
(前475年~前221
东周 (前770年- 公元前256年)
大动荡 大变革
年)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
大发展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 展的重要时期(具体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探究: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有何不同?原因 是什么 (1)不同表现(目的、特点、实质)
春秋时期 目的: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 特点: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 实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战国时期 目的:建立、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 特点: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 实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4、文化: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 思想理论武器。
(1)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 (2)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3)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法家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李 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 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 集法家之大成。
(2)原因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军事: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
——为改革变法提供了动力。
《孙膑兵法》说:“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商君书》也说:“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可 见“战胜强立”是战国历史的主线。
当时兵家、法家都主张重视战争,赢得战争。他们为什么 会有这样的认识?变法改革与战胜攻取又有什么关系?
富国强兵是各国改革的内在动力。
(2)原因 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三、处在十字路口的秦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一、社会变化的新气象 1、经济: 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
(1)表现:
①农业: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推广;耕作技术进步;兴修水 利、开垦荒地。 ②手工业:技术进步(冶铸、纺织、漆器工艺等有新成就。) ③商业:日趋活跃,出现邯郸、临淄、宛、陶等商业中心。
(2)影响: 封建生产关系产生。
①土地私有制确立:削弱人身依附关系。 ②新的阶层产生:新兴地主与自耕农。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探究:战国时期的变法与春秋时期有何不同?原因 是什么 (1)不同表现(目的、特点、实质)
春秋时期 目的:富国强兵,为争霸奠定基础; 特点:在维护旧制度前提下进行; 实质:奴隶主性质的改革。
战国时期 目的:建立、巩固地主阶级的专政; 特点:封建制度取代奴隶制度; 实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提倡变革:“不法古,不循今”(商鞅),“时移 而治不易者乱”(韩非)。 主张以法治国:法者所以“兴功惧暴”也,律者所 以“定分止争”也。(管仲)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2、政治:新兴地主要求变革奴隶制度,建立和强化封
建专制统治。
铁器、牛耕的 出现与推广
生产力
私田出现、增多
井田制瓦解
封建土地 私有制确立。
决定
生产关系
封建经济基础
决定
? 上层建筑的变化
上层建筑的变化:阶级关系的变化(基础关系):
出现新兴地主阶级和自耕农。 上层建筑的变化:奴隶主贵族制度→封建专制统治;
变革 世卿世禄→选贤任能、奖励军功;
封邑制→俸禄制; 君主与贵族联合执政→中央集权制。
2、政治:新兴地主要求变革奴隶制度,建 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1)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生产 关系的形成,经济基础的变化。 (2)目的: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3)途经:变法。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使魏率先强盛
战 国
楚 国
吴起 变法
①限制贵族权力,改变分封制,收回 三代以后的爵禄;②强令旧贵族迁居,使楚成为战国中 变相没收其土地;③裁撤冗员,削减 的强国 俸禄,奖励军功;④严格吏治
齐国邹忌改革;赵国公孙连改革; 都促进了政治的
其它诸侯 韩国申不害改革
进步和经济军事
的发展壮大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1)春秋:争霸战争。 (2)战国:兼并战争。 (3)改革变法的动力:富国强兵。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4、文化: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 思想理论武器。
(前475年~前221
东周 (前770年- 公元前256年)
大动荡 大变革
年)
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六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发展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时代特征: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 展的重要时期(具体表现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1)私学兴起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格局 (2)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3)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
法家其思想源头可上溯于春秋时的管仲、子产。战国时李 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人予以大力发展,遂成 为一个学派。战国末韩非对他们的学说加以总结、综合, 集法家之大成。
想一想,法家思想为什么会成为各国推行变法的理论武器?
时 国 改革 间 家 名称
实质上承认了土地私有
变 法 内 容 公开承认了土作地私用有
齐 管仲 经济: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赋税
春 秋

鲁 国
改革
初税 亩
制度(“相地而衰征”) 军事:整顿和发展军备
经济:“履亩而税”(594BC)
增强齐国实力, 使齐桓公成为春 秋第一个霸主
魏 国
李悝 经济:① 实行“尽地力” ②推 变法 行平籴法。政治:制定《法经》
史秦战
上惠国
第文时
一王期
个赢楚
王驷国
太宠公
后爱主
,的,
史妃远
称子嫁
宣。秦





课标要求: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改革的基 本史实,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第二单元
春秋:前770----前476
战国:前475----前221
阅读课文第一个标题的内容回答: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有哪
些?
春秋
(前770年~前476 年) 战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二、风起云涌的改革和变法
时间
国家
改革名 称
齐国 春秋
鲁国 魏国 楚国 战国
其它诸侯
变法内容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作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面临着怎样时代背景?
1、经济:生产力发展,封建经济产生(根本 原因) 2、政治: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建立 强化和封建专制制度。 3、军事: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频繁。(直 接内在动力) 4、文化:百家争鸣,法家思想成为变法改革 的思想理论武器。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2.1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课件(共20张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