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综合评价报告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 15页)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doc 15页)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一 XX水库基本情况1工程概况1.1XX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市境内,坝址位于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属甬江流域,距宁波市47km,在溪口镇上游7km处。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76.0km2,总库容1.503亿m3。
水库保护坝址以下溪口镇、萧王庙和江口街道约15万人口,剡江两岸10万亩农田,以及甬温高速公路等。
配合横山、皎口水库等工程解决奉化市、鄞州区东南和镇海区共67.4万亩农田的灌溉及城市供水,减轻鄞奉平原40余万亩农田的洪涝威胁。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奉化江流域三大水利骨干工程之一。
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坝顶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坝后式电站等组成(枢纽平面布置见附图1)。
工程于1978年5月动工兴建,1985年9月工程竣工验收。
大坝于1983年5月封孔蓄水,电站于1984年4月30日并网投运。
工程管理机构为奉化市XX水库管理局。
1.2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1.2.1工程等级与防洪标准XX水库总库容1.503亿m3,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本工程规模为大(2)型。
水库枢纽工程为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为2级建筑物,电站为3级建筑物。
水库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保坝洪水为PMF,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本次安鉴洪水复核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10000年一遇。
1.2.2 水库水位(黄海基面)与相应库容1.2.3 主要工程建筑物特征参数2工程建设情况2.1 建设经过XX水库于1978年经水利电力部(78)水电规字第23号文正式批准兴建,设计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
大坝初设为浆砌块石重力坝,1979年水利部(79)水规字第45号文改为混凝土重力坝。
某水库大坝安全综合分析评价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24年第3期防汛抗旱某水库大坝安全综合分析评价覃承彬(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鱼峰区农业服务中心,广西柳州545000)摘要:研究水库大坝安全综合分析评价,对水库工程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大的工程意义。
为此,结合糯米滩水库大坝安全综合分析评价实践案例展开探讨。
结果表明,熟悉工程概况,重点围绕现场安全检查检测与安全监测、工程质量与运行管理评价、防洪能力复核与渗流安全评价、大坝结构及金属结构安全评价等方面对糯米滩水库大坝工程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经综合评价,糯米滩水库大坝为二类坝。
同时,针对水库大坝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可为类似水库大坝工程安全综合评价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糯米滩水库;大坝安全;综合分析;评价中图分类号:TV69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853(2024)03-0022-02作者简介:覃承彬(1988.12—),男,水利水电信息工程工程师,从事河长制、河道执法、涉河审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方面工作。
1工程概况糯米滩水库位于柳城县马山乡龙田村的龙江下游,是龙江开发的最末一个梯级,坝址控制龙江流域集雨面积16350k m2,占龙江流域总面积96.80%,主河道长345km 。
水库电站原与流山水轮泵站合为综合利用工程,以发电为主。
此工程现状自右至左布置:右岸水轮泵站、连拱坝段、水电站扩建新厂房(左岸水轮泵站已拆除)、水电站。
右岸水轮泵站长81m ,启闭平台高程90.92m (85国家高程基准),设计安装10组100-8型水轮泵20台(已废弃)和10组60型水轮泵10台(已废弃);连拱坝段计10拱,为混凝土拱筒、浆砌石支墩连拱坝,长109m ,坝顶高程86.95~87.32m ,坝高8~10m ,坝顶溢流;水电站扩建新厂房长43.67m ,厂房长61.48m 。
拦河溢流连拱坝和右岸水轮泵站始建于1972年,1974年建成,1990年至今水轮泵站处于报废状态。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报告

1.1 水库枢纽工程概况XX 水库位于XX 区XX 镇孟津村境内,大坝位于XX 河流域右岸,地理坐标:东经…,北纬…,水库枢纽距XX 城区36km,距XX 镇0.5km。
水库坝址以上主河道长3.55km,河床比降15.76‰,集雨面积8.35 km2 。
水库大坝为均质土坝,最大坝高17m,坝顶宽2.5m,坝长130m。
水库总库容153.5 万m3 ,有正常蓄水库容137 万m3 ,死库容15 万m3 。
设计灌面2991 亩,实有灌面2991 亩。
XX 水库承担着XX 、XX 等重要集镇及绵梓公路的汛期安全,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有灌溉、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小(一)型水利工程。
水库枢纽工程由大坝、溢洪道、放水设备三部份组成。
1.1.1 大坝XX 水库始建于1970 年9 月,1973 年春再次加高大坝5 米,同年建成。
XX 水库由当时XX 市县水电局进行勘测规划,坝址选于陡林湾石河堰处,该段河身狭长,水源丰富。
坝基长80m,设核心齿槽3 个,用黄泥夯实。
大坝施工主要采用人工挑土,鸡公车转运等,坝体采用东方红75 马力履带拖拉机碾村,分层碾压土料厚度均控制在0.2m 以内,碾压三次,局采用人工夯实,坝体填筑质量较好。
大坝最终规模达到17m。
XX 水库大坝坝顶高程为506.8m,最大坝高17m ,坝顶宽2.5 m,坝顶轴线长130m 。
大坝上游边坡坡率从坝顶至坝脚分别为1: 2.08 、1:2.03,坡面为干砌石护坡;大坝下游边坡坡率从坝顶至坝脚分别为1:1.68、1 :3.1、1 :5.0 、1 :2.83、1 :1.5,坡面为干砌石护坡。
1.1.2 溢洪道溢洪道位于大坝右端。
进口为开敞式正槽形式,堰顶高程502.8m,堰顶净宽24 米,最大下泄流量288m3/s。
溢洪道于水库建成初期1971 年宽14m,1973 年进行扩建到18m,1974 年夏又扩建一孔,增加到20m,1982 年,经洪水复核,溢洪道仍未达到要求,1984 年再次扩宽溢洪道到30 米。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

一、概述1.1 前言上木坪水库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乐天溪支流上木坪河八字沟,距离乐天溪镇10km,距三峡大坝7km。
水库枢纽工程于1966年9月动工兴建,由原宜昌县水利水电局设计,太平溪和乐天溪两个乡镇共同组织农民投工兴建。
1967年4月基本竣工。
由于存在较大工程隐患,至今未能正常运行。
水库控制承雨面积1.5km2,总库容127.0×104m3。
水库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殖及多种经营等综合利用的小型水库。
水库设计灌溉面积6427亩,有效灌溉面积3540亩,实灌面积2072亩;库内有养殖水面50亩。
遵照《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防洪标准》(SL252-2000)、《防洪标准》(GB50201)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的规定,上木坪水库工程等别为Ⅳ等,小(1)型水库,主要建筑物级别为4级。
设计洪水为30年一遇(P=3.33%),校核洪水为500年一遇(P=0.2%)。
2003年9月,受夷陵区水利局的委托,XXXX建筑设计研究院承担上木坪水库大坝安全鉴定任务。
安全鉴定阶段的工程地质勘察由建筑设计研究院委托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完成,工程检测由XXXX土木水电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承担。
经过现场调查,资料搜集,检测及地质勘察等大量的工作,获得安全鉴定所必需的资料,为上木坪水库安全评价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根据《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00)的规定,对大坝的工程地质、工程质量的评价、运行管理、防洪标准、结构安全、渗流稳定及各项建筑物的安全检测等项目,分项进行了复核和评价,经过大量室内外工作,提供如下成果报告:1、《宜昌市夷陵区上木坪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2、《宜昌市夷陵区上木坪水库工程地质报告》(安全鉴定阶段);3、《宜昌市夷陵区上木坪水库大坝质量安全评价报告》;4、《宜昌市夷陵区上木坪水库大坝运行管理报告》;5、《宜昌市夷陵区上木坪水库大坝防洪标准复核报告》;6、《宜昌市夷陵区上木坪水库枢纽结构安全评价报告》;7、《宜昌市夷陵区上木坪水库大坝渗流安全评价报告》;8、《宜昌市夷陵区上木坪水库大坝及附属建筑物安全检测报告》;1.2 工程概况上木坪水库枢纽由大坝、溢洪道、输水建筑物等组成。
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

XX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一 XX水库基本情况1工程概况1.1XX水库位于浙江省宁波奉化市境内,坝址位于奉化江支流剡江上游,属甬江流域,距宁波市47km,在溪口镇上游7km处。
坝址以上集雨面积176.0km2,总库容1.503亿m3。
水库保护坝址以下溪口镇、萧王庙和江口街道约15万人口,剡江两岸10万亩农田,以及甬温高速公路等。
配合横山、皎口水库等工程解决奉化市、鄞州区东南和镇海区共67.4万亩农田的灌溉及城市供水,减轻鄞奉平原40余万亩农田的洪涝威胁。
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供水、养殖、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2)型水利枢纽工程,是奉化江流域三大水利骨干工程之一。
枢纽工程由拦河大坝、坝顶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坝后式电站等组成(枢纽平面布置见附图1)。
工程于1978年5月动工兴建,1985年9月工程竣工验收。
大坝于1983年5月封孔蓄水,电站于1984年4月30日并网投运。
工程管理机构为奉化市XX水库管理局。
1.2枢纽工程主要特性指标:XX水库总库容1.503亿m3,按《防洪标准》GB50201-94和《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确定本工程规模为大(2)型。
水库枢纽工程为Ⅱ等工程,主要建筑物拦河坝、溢洪闸、泄洪放空洞、发电输水洞为2级建筑物,电站为3级建筑物。
水库防洪标准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保坝洪水为PMF,下游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
本次安鉴洪水复核设计标准为100年一遇,校核标准为10000年一遇。
1.2.2 水库水位(黄海基面)与相应库容1.2.3 主要工程建筑物特征参数2工程建设情况2.1 建设经过XX水库于1978年经水利电力部(78)水电规字第23号文正式批准兴建,设计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完成。
大坝初设为浆砌块石重力坝,1979年水利部(79)水规字第45号文改为混凝土重力坝。
浙江省水电工程局第三工程处承建。
水库大坝安全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报告

⽔库⼤坝安全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报告⽔库⼤坝安全状况综合分析评价报告⽬录1 概述1.1鉴定⼯作概况1.2 ⼯程概况2 现场安全检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2.1 ⼟坝2.2 溢洪道2.3 输⽔洞2.4 ⾦属结构2.3 结论3⼯程质量评价3.1⼯程地质及⽔⽂地质条件评价3.2 ⼯程施⼯质量评价3.3⼯程质量检测3.4⼯程质量评价结论4 ⼤坝运⾏管理评价4.1⽔库⼤坝的管理机构、体制及规章制度4.2⼤坝运⾏4.3⼤坝维修4.4⼤坝安全监测5 防洪标准复核5.1设计洪⽔复核5.2调洪演算5.3⽔库抗洪能⼒复核6 ⼤坝结构安全评价6.1⼟坝结构安全评价6.2其他建筑物结构安全评价6.3结论7 渗流安全评价7.1现场检查情况、观测资料分析7.2基本资料分析7.3渗透变形型式判别7.4渗透流量及渗透坡降计算7.5渗流安全综合评价8 抗震安全评价8.1地质构造稳定性8.2地震烈度8.3地震安全评价9 ⾦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全评价9.1输⽔洞钢闸门9.2启闭设备9.3安全评价结论10.1⼤坝安全综合评价10.2建议1 概述1.1鉴定⼯作概况1.1.1⼯作安排和进度**⽔库始建于1958年,限于当时的条件,⼯程的设计施⼯都极不完善,后虽经⼀系列⼯程补救措施,但都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建库46年来,因为坝基渗漏严重和防洪标准偏低等原因,⽔库长期被列为病险库。
省、市、县有关部门对该⽔库的病险状态⼀直极为关注,⽔库管理部门也积极要求将⽔库列⼊除险加固⼯程项⽬,以便尽早结束⽔库病险状态,转⼊正常运⾏。
2003年7⽉**⽔库管理处委托**市⽔利勘测设计处、**省⽔利⽔电⼯程质量检测中⼼共同完成《**县**⽔库⼤坝安全鉴定报告》。
2003年7⽉20⽇~2003年8⽉13⽇,两受委托单位分别进⾏现场踏勘、检查、取样试验等⼯作。
2003年10⽉**省⽔利⽔电⼯程质量检测中⼼完成**⽔库⼯程质量检测报告。
2004年1⽉5⽇~1⽉15⽇**市⽔利勘测设计处进⾏⽔库淤积测量。
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综合评价报告

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综合评价报告一、大坝结构安全性评价:1. 大坝结构设计合理,符合规范要求,具有较强的抗震能力和稳定性。
2. 大坝建造工艺先进,施工质量可靠,不存在明显的质量隐患。
3. 大坝监测设备齐全,能够及时发现和监测到任何结构变化及缺陷,做好隐患排查及处理。
4. 大坝防渗排水系统完善,能够有效控制渗漏及排除潜在的地基液化风险。
二、运行安全性评价:1. 大坝运行管理规范,具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制度。
2. 大坝下游人口密集,需要加强谨慎监管,保障运行安全。
3. 大坝周边环境保护工作需要加强,确保大坝环境与周边生态的和谐共存。
根据以上评价,我们认为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是合格的。
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仍需时刻保持高度警惕,不断完善和改进大坝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大坝运行的安全可靠性。
水库大坝是一项重要的水利工程,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的经济发展。
因此,对于水库大坝的安全技术认定必须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
本报告进一步综合评价了水库大坝的安全技术认定,特别关注了大坝结构和运行安全性的各项指标,旨在全面了解大坝的安全性以及存在的潜在风险,同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加强的建议。
三、水库大坝的环境影响评价:1. 水库大坝所在区域的地质与地貌情况复杂,需要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包括植被保护、土壤侵蚀防治等。
2. 大坝对下游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持续关注和评估,确保大坝建设和运行对周边生态环境的最小化影响。
3. 大坝工程对当地居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影响需要得到充分的评估和关注,对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要进行有效的应对措施。
四、综合评价与改进建议:1. 加强监测与预警:建议加强对大坝结构和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加强对地质和水文数据的采集分析,提升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2. 完善应急预案:应建立健全的大坝安全预警和应急响应机制,加强应急演练,确保在发生突发状况时能够有效迅速应对。
3. 提升环境保护水平:加强大坝周边的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工作,提高水库大坝对周边环境的适应能力。
某水库大坝安全鉴定综合评价报告(合定本)-12.28

前言我院于2005年3月受米泉市水利局水管总站的委托,对米泉市铁厂沟镇大草滩水库进行大坝安全鉴定。
我院对此工程十分重视,首先制订了大草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工作大纲,在工作进度、深度及任务方面做了安排。
2005年3月~4月,勘察设计人员对水库进行了多次现场勘察,并在米泉市水利局的协助下收集了许多有用的资料。
2005年3月,我院测量专业人员对大草滩水库进行了坝址区地形测量和横断面测量,地质专业人员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勘察,其中包括对坝体的钻孔取样和探坑取样,进行样品试验及试样分析等地质勘察工作,3月底完成试验资料数据分析。
4月在完成大坝的地质勘察试验资料后,开始进行大坝的防洪、渗流稳定、结构稳定和抗震安全的复核工作。
5月初进行室内计算工作,5月1日基本完成《工程质量评价报告》、《大坝运行管理评价报告》、《防洪标准复核报告》、《结构安全评价报告》、《渗流安全评价报告》、《抗震安全复核报告》、《大坝安全综合评价报告》7本报告。
大草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的编写是严格按照《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的要求进行编写的。
该水库属于未完工工程,除了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各阶段的资料比较齐全以外,施工阶段的有关资料比较缺乏;对此我们采用与原设计、施工人员座谈收集,并与规范相比较,以判断工程的实际施工质量;同时,对该水库的有关建筑物以及坝基进行补充勘探、试验,重新取证坝体参数,用新参数重新进行评价,最后利用收集的资料和勘探试验数据,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计算,通过与现行规范比较,最终确定大坝的安全级别。
本次大草滩水库安全鉴定提供的成果报告有:《米泉市大草滩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报告》。
1 综合评价1.1自然地理概况铁厂沟河、沙沟及碱泉沟发源于天山北坡东段前山区。
由于发源地山势低而狭窄,无冰川补给,属岩层裂隙水补给型河流,当山区融雪或降雨时才形成洪水。
大草滩水库位于碱泉子沟和沙沟的合汇处,主要引蓄铁厂沟河冬闲水及碱泉子沟和沙沟的春季洪水和夏季暴雨洪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 1-1 大坝断面图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3
浙江省某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综合评价报告
图 1-2 库区平面图
图 1-3 溢洪道纵断面图(L6 断面)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4
浙江省某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综合评价报告
图 1-4 溢洪道 L4 横断面图
图 1-5 溢洪道 L5 横断面图
1.4 主要特性指标
1.4.1 工程等别及防洪标准 某水库设计总库容为 20.96 万 m3,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划分及 洪水标准》 (SL 252-2000) ,本水库工程规模为小(二)型水库,工程等
2.1 工程资料情况
2.1.1 工程资料情况 收集到的主要工程资料有: (1) 《某水库地形图》 (1:1000,2012 年 10 月制图) ; (2) 《小型水库大坝基本资料登记表-某水库》 ; (3) 《某水库万分之一地形图》 。 2.1.2 工程现场检查情况 2013 年 04 月 19 日对某水库大坝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具体检查情况 见下表 2-1,照片 2-1~照片 10。
3 3 3
某水库工程主要特性指标(本次复核)
单位 性能指标 备注
五都源 km
2
0.86 1.86 0.331
km
m /s m /s
26.4 19.0
m m m
201.32 200.97 199.61
20.96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6
浙江省某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综合评价报告
建筑材料 闸门 3、输水涵管 型式 材料 洞径 闸门型式 启闭机型式 四、水库管理 1、主管部门 2、管理体制 3、管理职工人数 五、下游影响 1、保护人口 2、耕地 3、城镇 人 亩 人 m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9
浙江省某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综合评价报告
2.1.5 水库淹没和浸没 水库位置在离村庄较远的山坳里,库周边无农田、无民房,无淹没 和浸没情况。
2.2 大坝安全状况评估
根据对工程的现场踏勘,结合大坝安全认定,本工程目前存在的主 要问题有: 1)溢洪道砼导墙存在老化、裂缝现象; 2)溢洪道底板裂隙发育,易渗水; 3)坝顶经过多年运行、沉降等原因,坝顶左、右侧高程不一; 4)上、下游坝坡均为干砌石护坡,块石存在风化现象,且坝坡偏 陡; 5)坝内输水涵管使用多年,对大坝存在安全隐患,且闸门关闭时存 在漏水现象; 6)闸门及螺杆启闭设备锈蚀老化,且不能应急启动; 7)启闭机房破损严重,需修建; 8)无大坝安全监测设施; 9)无上坝道路; 10)无管理用房。
浆砌块石 /
圆形 素砼管 0.30 插板式 手摇螺杆式
威坪镇人民政府 集体所有 6
3500 300 威坪镇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7
浙江省某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综合评价报告
2 工程现场检查
根据 《浙江省小型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办法》 (浙水管[2003]10 号) 和《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 (SL258-2000)的要求,本次现场踏勘主要 对某水库工程管理、水库调度、安全监测、大坝、溢洪道及输水建筑物 等进行全面系统检查,检查中采取了现场检查与征询水库管理员的方式。
浙江省某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综合评价报告
1 工程基本情况
1.1 前言
本报告所涉及的坐标系为 1980 西安坐标系,高程系为 1985 国家高 程基准。 2012 年 11 月某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以下简称“我院” )受某县 水利水电局委托对该县某等七座水库大坝展开安全评价与认定工作。 2013 年 04 月 19 日我院组织水工、水文及地质等专业相关技术人员成立 项目组,对第二批水库(某、连塘坞等四座水库)进行现场踏勘、安全 检查并收集有关资料。在现场检查、勘测和查阅档案资料的基础上,组 织课题进行各项专题报告的编制。我院于 2013 年 7 月初提交了《某水库 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综合评价报告》 (送审稿) ,2013 年 7 月 16 日某县水利 水电局组织了各相关单位及专家在某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某分院会议 室对报告进行了审查。根据审查意见,我院补充、修改完成了《某水库 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综合评价报告》 (报批稿) 。 本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某县水利水电局、威坪镇人民政府的大 力支持与配合,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表 3-1
项目 钻探孔/表进尺 钻孔注水试验 钻孔压水试验 室内试验 常规试验 室内水平渗透 室内垂直渗透
工作量汇总表
工作量 4 个孔/134m 17 次 10 次 26 组 26 组 13 组 13 组 备注
某水库位于某县威坪镇横塘村。水库大坝以上集雨面积 0.86km2, 大坝为粘土心墙坝,最大坝高 33.52m,坝顶轴线长 87.0m,坝顶宽 4.1m,迎、背水坡均块石护砌。 溢洪道位于大坝左岸靠山体,为开敞式,进口段现有宽 5.7m,右侧 有砼衬砌。
3.2 区域地质
3.2.1 地形地貌 工程区域属浙江西北中、低山区,其山脉属昱岭山脉的延伸,而水 库范围为中、低山,以剥蚀型低山地貌为主。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11
浙江省某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综合评价报告
3.2.2 地层岩性 工程区出露地层主要为一套寒武系荷塘组(∈1 )和杨柳岗组(∈2 ) 地层。岩层层面平直,产状稳定,实测的产状:325º/∠25~30º,但岩 层节理、裂隙较发育,裂隙中往往被方解石、石英细脉充填,在岩层表 面呈“网格状”。主要裂隙状有二组:一组 N50ºE/∠45º,另一组 S218 ºW/∠50º左右。新鲜岩石较坚硬,岩芯采取率较高。 另外在山坡、山坳、沟谷有第四系沉积,其岩性为粘土、亚粘土、 砂卵石等,出露面积不大,厚度一般 2~3m,松散。 3.2.3 地质构造及地震 在区域上工程位处“钱塘江凹陷”Ⅱ级构造的南西端靠核部,甘 坞~临安构造带的北西侧。由于区域构造的破坏,本区次级小构造较发 育,部局岩层小褶皱较频,而工程处在一个单斜构造上,岩层倾向南东 方向。 工程区域内属构造稳定期,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01)工程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 期为 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3.2.4 水文地质条件 该工程根据地下水类型主要二种:基岩裂隙型潜水和第四系孔隙 型潜水,由大气降雨补给,沿沟谷、溪流排泄。根据钻孔揭示:坝体稳 定水位在 10.4m~10.6m 之间,相对较稳定。
1.2 主要依据
(1)《防洪标准》 (GB50201-94) ; (2)《某县威坪镇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3)《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 (SL44-2006) ; (4)《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 (SL274-2001) ; (5)《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碾压式土石坝设计导则》 (SL189-96) ;
1.3 工程概况
1.3.1 原始设计 某水库由某县威坪镇横塘村兴建和管理。该水库于 1971 年 9 月动工 兴建,1974 年 4 月竣工完成。该水库坝址以上控制集雨面积 0.826km2, 总库容 19.97 万 m3,兴利库容 16.08 万 m3。某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 为主的小(二)型水库,下游水田面积为 300 亩,并向西湖水库提供水 源,调节库容。 某水库枢纽建筑物主要由大坝、溢洪道、输水涵管组成。水库大坝
表 2-1
安全检查部位 坝 顶
某水库大坝现场安全检查情况表
内容与情况 坝顶为干砌块石砌筑,由于多年运行沉降等原因, 左、右侧高程不一 坝顶上游未设防浪墙 干砌石护坡、块石风化 干砌石护坡,块石风化 未发现渗水现象 两岸坝肩肉眼未发现绕渗现象 干砌块石挡墙,肉眼未发现明显渗水现象 未发现堵塞、淤积、崩塌现象
防浪墙 迎水面 坝体 背水面 坝址 坝肩 坝脚 输水 引水段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8
浙江省某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综合评价报告
涵管
洞身 出口 消能工 动力及启闭机 进水段 控制段
坝内涵管使用多年,材料为素砼管 放水期水流形态、流量正常;停水期存在漏水现象 无冲刷现象 坝内涵管使用多年,螺杆启闭设备锈蚀老化,不能应急启动;启 闭机房较破旧 右侧为砼衬砌,砼存在老化、裂缝; 底板未衬砌;无坍塌、崩岸现象 砼导墙存在老化、裂缝现象 无消能设施 砼导墙存在老化、裂缝现象 无 由威坪镇人民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机构 水库制定了应急预案,但需进一步完善 水库根据下游防洪、灌溉要求控制放水 水库无设计、施工图及竣工资料 无上坝道路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5
浙江省某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综合评价报告
别为Ⅴ等,主要建筑物为 5 级,次要建筑物为 5 级;其防洪标准:设计 洪水标准为 20 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 200 年一遇。 某水库工程主要特性指标(本次复核)详见表 1-1。
表 1-1
序号及名称 一、水文 1、所在流域 2、坝址以上集雨面积 3、主河道长度 4、河道平均比降 5、坝址代表性流量 校核洪峰流量(0.5%) 设计洪峰流量(5%) 二、水库 1、水库水位 校核洪水位(0.5%) 设计洪水位(5%) 正常蓄水位 2、水库库容 总库容 三、主要建筑物及设备 1、主坝 坝型 坝顶高程 最大坝高 坝顶宽度 坝顶长度 上游坝坡 下游坝坡 地震基本烈度 2、溢洪道 型式 进口宽度 堰顶高程 m m 正槽开敞式 5.7 199.6 度 m m m m 粘土心墙坝 202.04~202.28 33.52 4.1 87.0 1:0.25/1:2.427/1.851 1:1.841/1:1.078 <Ⅵ度 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 第一级/第二级 万m
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1
浙江省某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综合评价报告
(6)《溢洪道设计规范》 (SL253-2000) ; (7)《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 (SL203-97) ; (8)《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SL191-2008) ; (9)《水利水电启闭机设计规范》 (SL41-93) ; (10)《水工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 (DL5077-1997) ; (11)《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 (SL252-2000) ; (12)《浙江省小型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办法》 (浙水管[2003]10 号) ; (13)《浙江省中型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及小型水库大坝安全技术认定 大纲》 (浙水管[2003]9 号) ; (14)《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 (SL258-2000) ; (15)《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SL55-2005) ; (16)《水库大坝安全管理条例》 ; (17) 其他规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