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与安全性评估

合集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观察

3 2・
山西 中医
2 1 3月第 2 0 0年 6卷第 3 期
S A X O C Ma.2 1 o 2 o3 H N I FT M J r 00V 1 6N . .
中西 医结合 治 疗 老年 类风 湿性 关节 炎疗效 观 察
田新 玮 陈 昶 王 成 齐保 健 指导 刘春景
顿服 , 每周 1次 ; 双氯芬酸钠 肠溶片 ,0 m / , 5 g次 1日2次 ;
硫 酸 羟 氯 喹 0 2g 次 , 2次 。4周 为 1 . / 1日 个疗 程 , 疗程 3个
后 观 察疗 效 。
12 诊 断标 准 : 照美 国风湿 病学 会 18 . 参 9 7年 的分类 标 准 具备以下 7项中 4项 者 即可诊 断 : 1 晨僵 至少 1h () , 持续时间 ≥6周 ;2 3个或 3个 以上关节肿 , () 持续 时间≥6
除痹汤治疗 , 分别观 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 体征以及理化检查结果的 变化 。结果 : 治疗组 总有 效率 9 .5 , 3 7 % 对照组 总有效率 7 .7 , 66 % 治疗组 明显优 于对照组 ( 00 ) P< . 5 。晨僵持 续时 间、 双手握力、 疼痛指数、 关节肿胀和 关节压痛改善 明显 ,
不明确 , 也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导师选择 了 20 07 年 9月至 20 09年 1月 6 0岁以后发病的 E R O A病例 6 , 5例 对实 际观察的 6 运用益 肾除痹 汤 治疗 , 2例 取得 较好 的
疗效 , 道如下。 报 1 临 床 资料
11 一般资料 : . 本研究纳入 的6 5例( 中 3例由于失访而 其 自然脱失 ) 均系 20 0 7年 9月至 2 0 0 9年 1 月就 诊于新疆 医 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门诊和住 院患者 , 为确诊 的 E R 均 OA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 随机 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 中对 照 其 组 3 , 1 例 (3 3 % ) 女 1 0例 男 3 4 .3 、 7例( 66 %) 男:女 : 5.7 ,

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30例

活血汤药物组成 :青风藤1 5 g ,土茯苓2 0 g ,山慈菇2 0 g ,半边莲2 0 g ,
白花蛇 舌草2 0 g ,蜈蚣 2 条g ,僵 蚕 l O g ,全 蝎 l O g ,牛膝2 0 g ,骨碎补 1 5 g ,土虫 1 0 g ,水蛭 5 g ,红花2 0 g 。辨证 加减 :气 虚者加用黄 芪、党 参各 2 0 g ;血 虚者加用 当归 、鸡 血藤 、何 首乌各2 0 g ,阴虚者 加用山茱 萸 、熟地各 2 0 g ;阳虚者 加用 肉桂2 0 g 、制 附子 l O g ;有痰者加 用 白芥 子l O g 、清半 夏1 5 g 。每 日1 N ,水 煎取汁2 0 0 mL ,早晚餐后 1 2 1 服。 1 个 月为 1 个疗程。 2 结 果 2 . 1疗 效判定标准 ] ①有效 ;晨僵 消失 或基本消失 ,关节肿胀 、疼痛 明显减 轻 ,血沉
可以更快的控制病情。现将笔者采用甲氨蝶呤联合 中药治疗R A 的经
验报道 如下 。
1资料 与方 法 1 . 1诊 断标准 类风湿 关节炎 的诊断标准参 照 1 9 8 7 年美 国风 湿病学会颁 布的诊 断 标准 [ 1 】 制定 :①晨僵 时间 l h 或 以上 ,持续6 周 。 ②指掌关节 、近端指
风 湿 关节炎 标 本兼顾 ,疗 效 显著 ,值得 进一 步推 广 。
<0 . O 5 ) 。结论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类
【 关键 词 】 类风 湿性 关 节炎 ;活动 性 ; 中西 医结 合 ;祛 湿毒 、活血 汤加 减
中 图分类 号 :R 2 7 4
文献标 识 8 1 9 4( 2 0 1 3 )1 1 - 0 7 0 1 — 0 2
恢复正常或略偏高,类风湿因子转阴,D A S 2 8 显著下降,②无效:临 床症状未见缓解甚至加重,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无改善,D A S 2 8 未降

托法替布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临床观察研究

托法替布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临床观察研究

托法替布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疗效及安全性临床观察研究摘要:目的了解托法替布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用药情况、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方法本研究是一项为期24周针对托法替布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单中心观察性研究。

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医生对疾病的总体评估(PGA)、患者对疾病的总体评估(PtGA)、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DAS28(ESR)评分等。

安全性评估主要依据不良反应(AE)。

结果入组10例患者中8例患者PGA、PtGA、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 评分)、疼痛和肿胀关节数均随疗程逐渐下降。

第 12 周时,DAS28<2.6 和 EULAR 治疗应答良好的患者比例分别为 75%(6/8)、100%(8/8)。

不良反应共不良反应2例(20%)而中断治疗。

结论托法替布治疗中-重度 RA 患者疗效较好,但安全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托法替布;安全性前言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侵袭性多关节滑膜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1]。

晚期常导致关节破坏和畸形甚至不同程度的残疾,给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1-2]。

近20 多年来,靶向小分子药物的研发成为创新药的热门。

枸橼酸托法替布(tofacitinib)是酪氨酸激酶 JAK1 和 JAK3 的抑制剂,通过抑制或阻断细胞内的信号通路,减少细胞因子和各种炎症因子的产生而治疗RA的口服靶向药物,已经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被批准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3],并于 2017 年 3 月被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正式批准用于中度至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成年患者的治疗,给广大类风湿节炎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武器。

本研究拟采取非干预的形式,了解托法替布治疗中重度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用药情况、疗效、安全性和不良反应。

一、对象和方法1.1 入组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中至重度RA患者(依据1987年ACR修订版);③已决定使用托法替布治疗;排除标准:①既往使用过托法替布;②开始托法替布4周内(或药物4半衰期内)接受过其他生物制剂治疗;③存在除RA以外其他自身免疫病或关节炎性疾病病史。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36例
21年 1 1 00 月 2日收稿
2 治疗 方法
年; 关节功能分级 : 级 1 I 0例, Ⅱ级 1 例, 5 Ⅲ级 1 例。 1 两组在性别、 年龄 、 程 、 病 关节功 能分析方 面 比较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具 尸O 5, 0 可 比性。 断依据 美国风湿 病学会 18 诊 97年提 出的类风 湿关节 炎修 订 标准 : 晨 僵 至少 1 时 ( 周 )② 3 或 3 以上 关 节肿 胀 ① 小 ≥6 ; 个 个 ( 周) ≥6 ; 、 、 近端指 间关节 肿胀 ( 6 )④ 对称性关 节 ③腕 掌 指或 > I 周 ; 肿 胀 ( 6 )⑤手 部有 典 型的类 风 湿性 关节 炎 的放射 学 改变 ; > t 周 ; ⑥ 皮下有风湿结节 ; ⑦类风湿因子阳性 ( 滴定度> :2。具备以上四 13 ) 项者, 可诊断 为典 型类 风湿性 关节炎 列入 临床观察 病例 。
改善 < 0 3 %。 4 结 果
症、 渗液、 组织增殖 、 肉芽肿形成 、 软骨及骨组织破坏 , 导致关节强 直疼痛 , 功能丧失 。 本病类似祖国医学“ 痹症”“ 、骨痹” 范畴,诸病 《 源候 诊 ・ 肢拘 挛 不得 屈 伸 候 》 “ 由体 虚 , 理开 , 邪在 于 筋 四 :此 腠 风 故 也 。 为痹 为 筋痹 则筋 屈 。 春 邪客 关机 , 筋挛 。 则使 邪客 于足太 阳 之络 , 人 肩背 拘 急也 …… ”《 令 ;内经 ・ 问》 云 “ 之 所凑 , 气 素 亦 邪 其 必虚 ” 。若 素体 虚弱 , 后无 天 养 , 病 , 劳倦 过度 , 或 或久 或 致正气 亏 虚 , 外不 固 , 寒湿 热 邪气 合 而杂 之 , 虚而入 , 滞经 络关 节 , 卫 风 乘 痹 流注 筋 骨血 脉 , 伏 痼结 , 深 缠绵 难 愈 , 复 发作 ; 因风 寒湿 邪 郁 反 又 久 必 而 化热 , 热 毒 内蕴 , 成 内毒 , 瘀交 结 , 而 时有关 节 肿 致 形 毒 故 痛、 畸形、 功能障碍。因而治当益气补血以固其本 , 祛风除湿以助 邪出, 散寒止痛以温寒凝 , 活血化瘀 以止痹痛 , 解毒除以利壅热消 散 。 中人 参甘 温 , 方 大补元 气 , 补脾肺 , 动气 血循环 ; 滋 推 熟地增 强 机体 免疫 力 ; 当归 、 血 藤 、 芍 、 芎补 血 活血 , 风 止痛 , 滋 鸡 赤 川 祛 具 养 骨节 , 通经 络 之 效 ; 草 、 乌 、 黄温 散 寒凝 , 痹止 痛 ; 疏 川 草 麻 通 海 风藤 、 寻骨 风祛 风 除 湿行 气 止 痛 , 达 四肢 经 络 , 外 内行 脏腑 胃肠 , 祛 风湿 , 筋骨 , 经 脉 行 瘀滞 , 疼 痛 ; 利 通 止 威灵 仙 、 五加 皮 祛风 除 湿 , 络止 痛 , 散 而 通 , 急 善 走 , 通 辛 性 通行 十二 经 脉 , 性走 而 不 其 守 , 风 除湿 , 经活 络 , 壅 导滞 , 能祛 通 宣 散寒 止 痛 ; 香 、 药 活血 乳 没 止 痛 , 利骨 ; 茯苓 、 酱草 除 湿解 毒 ; 草调 和诸 。 舒筋 土 败 甘 全方 共奏 益 气补 血 强 筋 、 风散 除 湿 、 血 通 络 止 痛 、 湿 解毒 散 结 的功 祛 活 除 效, 正切类风湿性关节炎之病机。 外蒸熏洗使药物直达病所 , 既活 血 通络 , 祛 风寒 湿 , 利 关 节 , 而 改善 关节 周 围 的微 循 环 , 又 通 从 促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0例

11 诊 断标准 : . 符合 美 国风 湿病 协会 ( C 18 A R)9 7年修 订 的R A诊断 标准 。活动 性 R A标 准 : 1 关 节 肿胀 ≥3个 ; () () 2 关节压痛 t6个 ; 3 晨 僵持 续 ≥3 i ;4 红 细胞沉 > () 0m n ( )
例, Ⅱ级 1 8例 , Ⅲ级 7例 , 级 1例 。对 照组 3 Ⅳ 0例 , 6 男
我院风湿免疫科 的门诊 或住 院患 者 , 均符 合活 动性 R A诊 断标准 。随机分 为两组 。治 疗组 3 0例 , 7例 , 2 男 女 3例 ; 平均年龄 ( 6 7±1 . ) ; 4. 12 岁 病程 ( 13 5 5 ) ; 4 .2± . 1 月 X线分 期 : Ⅱ期 2 I 7例 , ~Ⅳ期 3例 ; Ⅲ 关节 功 能 分级 I级 4
p o t lo o o i e t se n me i i e o h u ti rh i s Meh d : 0 p t n sc mp yn i r mo e b o d f w c mb n d wi we t r d c n n r e ma od a t r i. l h t t o s 6 ai t o l i g w t e h
作者简介 : 李俊松 (9 1 ) 女 , 主任医师 , 庆油 田总 医院 17 一 , 副 大
( 大庆 13 0 ); 6 0 1 张艳秋 、 防 , 位同第一作者 。 潘 单
例, 2 女 4例 ; 均 年 龄 ( 5 3±1. 岁 ; 程 ( 2 7 - 平 4. 26) 病 4 .2 4
比较均无显著性 差异 ( 0 0 ) P> . 5 。
2 治 疗 方 法
治疗后 值 ) 治 疗前 值 ×10 / 0 %。握 力 的改 善 百 分 数 =

益赛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益赛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 第16卷 第89期83·药物与临床·益赛普治疗活动性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冯侠,董桂芳(解放军第208医院 神经内2科,吉林 长春 130062)摘要:目的益赛普(Rn TNFR-Fe)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估。

方法将25mg益赛普加1ml灭菌注射用水,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2/w,疗程为12周。

结果 48例RA患者经12周治疗后患者的行走、活动、关节肿胀、积液、疼痛、晨僵、发热、超声、X线检查,化验结果都显示好转,两组的比较具有显著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105),治疗期间有1例患者发生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2.1%,其他患者均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安全性较好,不良反应较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益赛普(Rn TNFR-Fe);疗效中图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1-3141.2016.89.0740 引言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自身免疫病。

本病以女性多发,男女患病比例约1:30。

RA可放生任何年龄,以30~50岁为发病的高峰。

我国大陆地区的RA患病率约为0.2%~0.36%。

本病表现为以双手和腕关节等小关节受累为主的对称性、持续性多关节炎,病理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血管瘤形成,并出现关节软骨和骨破坏,最终可导致关节畸形和功能丧失。

此外,患者尚可有发热及疲乏等全身表现。

RA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对称性,持续性关节肿胀和疼痛,常伴有晨僵,受累关节以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和足趾关节最多见,同时颈椎、颞颌关节、胸锁和肩锁关节也可受累。

中、晚期的患者可出现手指的“天鹅颈”及“纽扣花”样畸形,腕关节、肘关节强直和掌指关节半脱位等。

除关节症状外,还可出现皮下结节、心肺和神经系统等受累[1]。

塞来昔布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塞来昔布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塞来昔布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塞来昔布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

方法:本研究共30例研究对象,全部都是2015年12月至2020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塞来昔布,n=15)与实验组(塞来昔布+来氟米特,n=15)。

连续治疗3个月后,对比分析两组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在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数目、关节压痛数目以及疼痛评分上,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塞来昔布+来氟米特用于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确切,对于临床症状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关键词】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塞来昔布;来氟米特;临床症状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好发于老年群体,严重滑膜炎症是其主要临床特征,部分患者伴有关节疼痛、关节压痛等症状,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不良影响[1]。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物与免疫抑制剂是临床治疗活动性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二者联合可以改善患者的症状,稳定患者的病情。

鉴于此,本文将30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为例进行分析,试探讨塞来昔布+来氟米特对患者症状的影响,报告具体内容请看下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研究例数有30例,研究时间在2015年12月~2020年12月,研究对象是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15例。

对照组中男女的构成比为8:7;患者年龄区间范围在20岁至55岁,平均(41.98±3.26)岁;平均患病时长为(2.63±0.52)年。

实验组中男女的占比为9:6;患者年龄区间范围在22岁到55岁,平均(41.38±3.24)岁;平均患病时长(2.64±0.53)年。

对比分析两组的各项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本次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且患者同意参加研究并签字。

1.2方法对照组采用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塞来昔布胶囊进行治疗,国药准字J:20080059;规格:0.2g/粒;使用方法:一天两次,一次0.2g,温热水吞服,连续治疗3个月。

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

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价
RA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30-50岁女性最为多见,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 确,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RA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畸形等,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残疾 和生活质量下降。
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康复治疗是RA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通过物理、心理、社会等 多种手段,帮助患者减轻疼痛、缓解症状、改善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 者的病情变化和康复治疗效果 ,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达到 最佳治疗效果。
类风湿关节炎的康复治疗需要 长期坚持,患者应积极配合医 生的治疗建议,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健康的心态。
THANK YOU
性。
有氧运动
如散步、游泳等,提高 心肺功能,减轻全身炎
症反应。
平衡与协调训练
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和 协调性,减少跌倒风险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CBT)
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减轻 疼痛和焦虑。
心理教育
提供疾病知识和应对策略,增强患者的自我 管理能力。
放松训练
如渐进性肌肉松弛等,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
03
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加强类风湿关节炎等慢性疾病的预防和控
制工作,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06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康复治疗方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具有显著疗效,能够减轻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提高关节活动度 和生活质量。
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疗法等)比单一治疗方法更有效,能够更全面地改善 患者的症状和功能。
02
03
再生医学应用
利用干细胞、组织工程等再生医学技 术,修复受损关节组织,恢复关节功 能。
政策推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与安全性评估作者:邱明山张倩陈进春徐振兴彭海聪张怡燕陈静徐明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6年第01期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a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148例aRA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4例。

对照组口服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辨证服用中药,疗程3个月。

观察2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红细胞沉降率(ESR)、中医证候积分、DAS28评分等疗效指标,并进行安全性观察。

结果最终完成136例,观察组69例,对照组67例。

2组治疗后压痛关节数、肿胀关节数、ESR、DAS28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显效率为11.59%(8/69),对照组为5.97%(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疗法;辨证论治;甲胺蝶呤;来氟米特;病情评价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1.007中图分类号:R259.9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1-0031-04Efficacy and Safety Assessment for Treating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Patients by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QIU Ming-shan, ZHANG Qian, CHEN Jin-chun, XU Zhen-xing, PENG Hai-cong, ZHANG Yi-yan, CHEN Jing, XU Ming (Department of Rheumatology, The Affiliated Xiamen Hospital of 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Xiamen 361009,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treating active rheumatoid arthritis (aRA). Methods 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tally 148 aRA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74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TX (methotrexate) and LEF (leflunomide),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took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on the basis of treatment with MTX and LEF. The therapeutic course for all was 3 months. Efficacy indexes, like clinical symptoms and signs,ESR, TCM syndrome integrals, DAS 28 score, and safety indexes were observed. Results This study finally completed 136 cases, including 69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67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two groups,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of clinical signs and symptoms, ESR,DAS28, and TCM syndrome integrals after treatment were shown,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significant efficiency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11.59% (8/69),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5.97% (4/67),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Key words: rheumatoid arthritis;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methotrexate; leflunomide; DAS28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对称性、侵蚀性滑膜炎为特征,累及约1%的世界人口[1]。

RA属中医“痹证(尪痹、顽痹)”“历节”范畴。

本研究采用随机非盲平行对照方法,在甲氨蝶呤和来氟米特联合抗风湿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药辨证论治,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RA的疗效及安全性。

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1.1.1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的RA分类评分标准[2],评分≥6.0分的患者明确诊断为RA。

①受累关节:1个中到大的关节计0分;2~10个中大关节计1分;1~3个小关节计2分;4~10个小关节计3分;超过10个,其中至少1个为小关节计5分。

②血清学:类风湿因子(RF)和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阴性计0分;2项测试至少有1项低滴度阳性(低滴度定义为超过正常值上限,但不高于3倍正常值上限)计2分;至少有1项高滴度阳性,如滴度超过3倍正常上限计3分。

③滑膜炎持续时间:少于6周计0分;6周或更长的时间计1分。

④急性期反应物:C反应蛋白(CRP)和红细胞沉降率(ESR)均正常计0分;CRP或ESR高于正常计1分。

1.1.2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及《实用中医风湿病学》[4]。

①寒湿痹阻证:以关节肿胀冷痛,遇寒痛增为主证,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②痰(湿)瘀痹阻证:关节肿胀日久,僵硬变形,屈伸受限,疼痛固定,口干不欲饮,或皮下结节,舌紫黯、苔白腻或黄腻,脉细涩或细滑。

③瘀热痹阻证:全身肢节酸痛,双上肢关节痛甚,关节红肿热痛,痛如锥刺,昼轻夜重,晨僵,屈伸不利,烦躁懊憹,大便黏滞不畅,溲短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滑数。

④阳虚寒湿证:以关节肿胀疼痛、强直变形,腰膝酸软为主证,伴见四末欠温,喜暖畏寒等,舌淡胖、苔白,脉微细。

中医证型由2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风湿病专业副主任以上中医师判定,若有争议再请另一位主任中医师判定。

1.2 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RA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证候诊断标准;②年龄18~80岁;③无相关药物使用禁忌症;无影响药品评价的其他因素,即受试者未接受其他中药治疗或接受过治疗但洗脱期>1个月;④被告知治疗过程中的相关情况,同意接受治疗并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病例排除标准①晚期畸形严重,关节功能Ⅳ级者;②重叠其他风湿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或严重的膝关节炎者;③合并严重消化性溃疡者;④合并心脑血管、肝、肾和血液系统等严重疾病者;⑤有精神异常者;⑥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⑦未按规定服药、不愿合作、无法判断疗效、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1.4 脱落病例标准①受试者依从性差,影响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②自动退出者;③其他原因退出试验,失访或死亡者。

1.5 终止研究标准①治疗中病情加剧或出现严重并发症(该病例按恶化纳入统计);②治疗中出现严重不良反应;③患者主动要求退出临床试验;④用药疗程过半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者(该病例按无效纳入统计)。

1.6 样本量估算与一般资料样本量计算依据:初步估算对照组有效率约75%,观察组有效率约85%,取α=0.10,β=0.20,根据公式n=(Uα+Uβ)22P(1-P)÷(P1-P0)2,得出2组共需134例,加假设本试验预计的病例退出率为10%,算得每组病例数为74例。

148例RA患者均来源于2010年10月-2014年6月本院风湿科就诊患者。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西医优化治疗组(观察组)74例(寒湿痹阻证34例,痰瘀痹阻证26例,瘀热痹阻证11例,阳虚寒湿证3例)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74例,经齐同性检验,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本研究获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议批准。

2 方法2.1 治疗方法对照组:参照EULAR 2009年推荐的RA治疗指南[2]。

口服甲氨蝶呤片[上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信谊制药总厂,批号111003]7.5 mg/周始,此后每周递增2.5 mg,至15 mg/周维持治疗;来氟米特片(福建汇天生物药业有限公司,批号110102)10 mg/d;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山德士(中国)制药有限公司,批号ML011]75 mg/d,按需给药(关节疼痛时服用,疼痛缓解停服)。

12周为1个疗程。

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①寒湿痹阻证:治以散寒化湿,方选芥龙温痹汤(桂枝10 g,制附片10 g,生姜15 g,大枣10 g,炙甘草5 g,白芍15 g,桃仁10 g,地龙10 g,僵蚕10 g,胆南星10 g,芥子6 g,山慈菇5 g)。

②痰(湿)瘀痹阻证:治以化痰活血、通络除痹,方拟化痰通络方(僵蚕10 g,胆南星10 g,桃仁10 g,地龙10 g,山慈菇5 g,大枣10 g,生姜6 g)。

③瘀热痹阻证:治以清热活血,方选四妙勇安汤加味(当归30 g,金银花10 g,忍冬藤20 g,玄参30 g,甘草20 g,薏苡仁30 g,穿山龙30 g,牛蒡子15 g,僵蚕10 g)。

④阳虚寒湿证:治以温阳化湿、活血通络,方选阳和汤合真武汤加味(鹿角胶10 g,熟地黄15 g,麻黄6 g,生姜15 g,桂枝10 g,芥子10 g,红花8 g,制附片10 g,茯苓15 g,白术6 g,黄芪15 g,姜黄10 g,蜂房10 g,炙甘草3 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