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乘法》教学建议

合集下载

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案3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三位数乘一位数 教案3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3.3 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29,三位数乘一位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提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放手让学生自主去探究算法。

交流时,教师不急于总结出计算方法,而是抓住重、难点让学生展开思考、小组讨论活动,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理解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的道理。

经历和探索一个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提炼出简便算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一个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探索算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的信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笔算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时,与0相乘的结果在积中的占位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口算题卡片、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张口算题卡片,我们来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准又快。

出示:0+39= 89-0= 0-0= 48-0=师:你们怎么算得那么快?生:加上0就还等于原数。

生:减去0也是等于原数。

师:你们真厉害,我们再来一组试一试。

出示:0×4= 8×0= 11×0 0×0= 999×0=学生口答。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生:都等于0。

师: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设计意图: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根据简洁的意义发现0和任何数相乘的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新知一、学习中间有0的乘法。

1.创设情境。

出示信息窗3的主题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

师:这是什么地方?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这个海产品加工厂看一看。

2.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海产品加工厂里的工人们正在加工带鱼。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三位数(中间有0、末尾有0)乘一位数及估算(课件)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3三位数(中间有0、末尾有0)乘一位数及估算(课件)

0可以先不参加计 算,最后再添上。
380 × 2 46
22 80
你是怎样算的?和同学交流。
算一算
260 × 12 5 20
180 × 23
5 40
350 × 24
1 400
820 × 15
4 100
任务3: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参加比赛的队员第一天餐费 花费398元,比赛3天,餐费1300元够吗?
数量关系
住 宿 费 = 每 间 费 用 ×房 间 数
150×4=
可以列出算式: 150×4
我这样算。
15×4=60
150×4=600
4×150= 600
我还用可竖以式简计便算。
11 5 00 × ×4 4
66 00 00
0乘任何数都得0,所以0可以先不参加 运算,最后再添上。
试一试
6×380= 2280
答:1000元钱买一台冰箱够了。
304 ×2
608
603 ×3
18 0 9
309 ×5
1545
605 ×5
3025
8×400=3200 6×130=780
400 ×8
3200
130 ×6
780
600×2=1200 170×8=1360
600 ×2
1200
170 ×8
1360
用1000元钱买一台冰 箱够吗?
198≈200 200×5 = 1000(元) 100 = 1000 0
三位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 乘一位数以及估算
5×20= 100 30×7= 210 100×3= 300
4×60=240 50×9= 450 8×600= 4800
0×7= 0 8×0= 0 0×0= 0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零乘一位数课件青岛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信息窗3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零乘一位数课件青岛版

从根图据中这,些你信知息道,了你哪能些提数出学什信么息问?题?
二、合作探索
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 102×4= 4?08
102 ×4
4 08
积的十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
想一想,计算因数中间有零的乘法时,应注意什么?
二、合作探索
试一试 (选题源于《典中点》)
1.算一算,填一填。
506 × 47 3 54 2
三、自主练习
5.
我每分钟
滑110米。
我滑的速度是 辰辰的2倍。
比赛进行 了3分钟。
杨杨
佳佳
辰辰
(1)杨杨每分钟滑多少米?
110×2 = 220(米) 答:杨杨每分钟滑 220 米。
(2)辰辰一共滑了多少米? 110×3 = 330(米)
答:辰辰一共滑了 330 米。
三、自主练习
6.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买来以下体育用品。
(6 )×(7 ) ( 0 )×( 7) + ( 40) (500)×( 7 )
二、合作探索
(2)55×0×9=( 0 ) 55×0+9=( 9 ) (3)一个三位数,百位上是8,个位上是5,十位上是0,它
的3倍是(2415)。
二、合作探索
2.我一定能全做对。
206
×
4
824
805
×
7
56 35
×
5
18 0 0
2 40
×
3
7 23
(×)
2 40 ×3
7 20
三、自主练习
4.判断对错。 (1) 因数末尾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0。( √ ) (2) 因数末尾有一个0,积的末尾也一定有一个0。( × )

3.3.1《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3.3.1《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 》(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

《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重要内容。

本文将根据这个标题,编写一份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在理解乘法原理的基础上,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原理,掌握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原理。

2.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3.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原理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 通过实例讲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原理,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基本概念。

- 讲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重点强调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 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 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互相讨论,加深对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的理解。

-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总结提升-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原理和计算方法。

- 强调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掌握关键点。

6. 作业布置- 布置适量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批改,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原理和计算方法。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乘法》教学建议

青岛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乘法》教学建议

《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乘法》教学建议信息窗3——海产品加工该情境图以带鱼加工车间为背景,以工人谈话的方式,提供了一些数学信息:每小时加工102千克,平均每个车间加工820千克。

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2个车间加工多少千克?”借此分别引入对一个因数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的学习。

教材通过问题“一箱带鱼398元。

如果买7箱,3000元够吗?”引入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学习。

学生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应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O)的笔算方法,会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时,教师先组织看图,在学生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自己补充信息,提出用三位数乘一位数解决的数学问题。

“合作探索”中共有三个红点。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引入对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有O)笔算的学习;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2个车间加工多少千克?”引入对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的末尾有O)笔算的学习;第三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一箱带鱼398元。

如果买7箱,3000元够吗?”引入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来解决生活问题。

第一个红点问题,教材延续之前的做法,呈现乘积部分需要补充的竖式,一个孩子提出问题:“积的十位十该写几呢?为什么?”意图还是先放手让学生尝试竖式计算,然后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重点解决一个因数中间有O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在用竖式计算102×4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探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探索102十位上的O与4相乘怎么办。

在质疑问难中,学生体会到102中间的“O”和“4”相乘积仍是“O”,写在积的十位上,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中间有O)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第二个红点问题,教材呈现两种竖式计算的方法,意图是先放手学生自己尝试竖式计算,由学生发现两种计算方法,自觉对比体会哪种算法更简便。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预习学案青岛版(六三制)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预习学案青岛版(六三制)

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温习旧知50×4= 20×6=500×4= 200×6=口算整十数或整百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字与一位数相乘,再在积的末尾添1个或2个0。

预习新课用竖式计算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可以先把一位数与对齐,也可以把一位数与对齐,先按乘一位数的方法进行计算,再在积的末尾添。

练习反馈1.用竖式计算。

320×5 240×8 360×3 710×22.把乘得的积填在下面的空格里。

×103 470 290 506 180 330 65053.火车每小时行驶120千米,飞机的速度是火车的7倍,飞机每小时比火车多行驶多少千米?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10+20+30 (2)110+120+130+140+150+160+170 =()×3 =()×7=()=()5.将0、1、2、3分别填入下式中的里,乘积最大是,最小是。

(0不做因数)乘积最大:乘积最小:参考答案:温习旧知200 120 2000 1200预习新课2050 1680练习反馈1.1600 1920 1080 14202.215 2350 1450 2530 900 1650 32503.120×7=840(千米) 840-120=720(千米)4.(1)20 60(2)140 9805.乘积最大的是630,最小的是203。

提示:210×3=630 203×1=203。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教案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教学内容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连续进位笔算乘法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乘法二、教学目标1. 结合具体情境,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及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2. 结合现实情境,体验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分析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能主动参与算理、算法的探究过程,在探究和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

单元教学重点: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

单元教学难点:1.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2.一个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第一课时总第16课时教学内容:教科书23页,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

教学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及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在观察、分析、类比、综合、讨论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练习卡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大海边,可以经常看到大海,你喜欢大海吗?能不能和大家谈谈你对大海的感受呢?生1:大海很美、很辽阔。

生2:我们喜欢到海边玩,在海边可以看到美丽的贝壳和鹅卵石。

生3:大海里有很多的鱼和虾。

师:是啊,大海不但美丽,而且富饶,老师这有一段海边拍摄录像,想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播放录像)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满载而归的渔船,还有鱼、螃蟹、扇贝等海产品。

生2:渔民伯伯们笑得很开心,看来今年又是个好收成。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富饶的大海带给我们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富饶的大海)二、观察信息,提出问题。

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3.1 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 青岛版教材P23,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教学提示:在学习时,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然后通过交流和汇报,展示学生自己探索的口算方法,允许学生有多样化的算法,让学生自己比较,选择自己认为简便的方法。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1)熟练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2)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3)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用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分析、类比、综合、讨论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获得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通过学习感受大海的富饶,热爱大海,增强保护大海的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熟练掌握整百数乘一位数口算;2.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用学具操作理解算理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加强学生的估算意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一类题目做出总结和概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你喜欢大海吗?能不能和大家谈谈你对大海的感受呢?生1:大海很美、很辽阔。

生2:我们喜欢到海边玩,在海边可以看到美丽的贝壳和鹅卵石。

生3:大海里有很多的鱼和虾。

师:是啊,大海不但美丽,而且富饶,老师这有一段海边拍摄录像,想看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播放录像)师: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满载而归的渔船,还有鱼、螃蟹、扇贝等海产品。

生2:渔民伯伯们笑得很开心,看来今年又是个好收成。

师:大家观察的真仔细,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富饶的大海带给我们的数学问题。

(板书课题:富饶的大海)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呈现的情境,将学生引领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乘法》教学建议信息窗3——海产品加工
该情境图以带鱼加工车间为背景,以工人谈话的方式,提供了一些数学信息:每小时加工102千克,平均每个车间加工820千克。

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2个车间加工多少千克?”借此分别引入对一个因数中间有零或末尾有零的乘法计算方法的学习。

教材通过问题“一箱带鱼398元。

如果买7箱,3000元够吗?”引入三位数乘一位数估算的学习。

学生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应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有O)的笔算方法,会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解决现实问题。

教学时,教师先组织看图,在学生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自己补充信息,提出用三位数乘一位数解决的数学问题。

“合作探索”中共有三个红点。

第一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4小时能加工多少千克带鱼?”引入对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有O)笔算的学习;第二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2个车间加工多少千克?”引入对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的末尾有O)笔算的学习;第三个红点标示的问题是:“一箱带鱼398元。

如果买7箱,3000元够吗?”引入用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来解决生活问题。

第一个红点问题,教材延续之前的做法,呈现乘积部分需要补充的竖式,一个孩子提出
问题:“积的十位十该写几呢?为什么?”意图还是先放手让学生尝试竖式计算,然后引导学生主动质疑问难,突破教学重难点。

教学时,重点解决一个因数中间有O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在用竖式计算102×4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探究,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交流中,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探索102十位上的O与4相乘怎么办。

在质疑问难中,学生体会到102中间的“O”和“4”相乘积仍是“O”,写在积的十位上,从而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中间有O)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第二个红点问题,教材呈现两种竖式计算的方法,意图是先放手学生自己尝试竖式计算,由学生发现两种计算方法,自觉对比体会哪种算法更简便。

教学时,重点是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末尾有0)乘法竖式的简便算法和写法。

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研究,在交流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出现第二种竖式,教师可以进行引导:因为任何数和0相乘都得0,那我们就可以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再在乘积的末尾填上0。

教师应让学生对比两种方法,体会算法的优化。

第三个红点问题,教材线呈现一个孩子说:“解决这样的问题,不需要精确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估算的方法。

”意在培养学生养成解决问题之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计算方法的习
惯,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用估算方法,根据估算结果进行判断,使问题得以解决。

教学时,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在解决问题时,如果不需要精确计算结果,可以用估算的方法,让学生了解在什么样的情境中需要估算。

这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用乘法估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估算时先让学生自己试着进行估算,和同桌交流估算的方法和策略:把398估成与它接近的以“百”作单位的数——400,然后用400×7=2800,所以398×7≈2800。

教师对学生的估算方法进行肯定后,再让学生讨论:估计的结果比准确的结果大还是小呢?为什么?让学生会将估算的结果与准确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自主练习”第1题是巩固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有O的)笔算练习,第2题是因数末尾有O的笔算练习。

练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要注意什么问题,然后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如果是共性问题,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地纠正和引导学生练习。

第3题是改错题,主要是使学生认识到在计算的过程中,什么地方容易出现错误。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再订正,以此来深化对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末尾有O 和一个因数中间有O)的计算方法的理解。

第4题是一道变式计算的题目。

练习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学会看表格,能理解表中数据所表示的意思,然后算一算。

第5题是三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有O、和末尾有O)两种情况的综合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教师引导集体订正。

第6题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题目,教师先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交流时要说说为什么用乘法,让学生明确“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

第7题是一道用表格呈现数据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综合性练习题。

练习要求与第4题相似。

教师在教学时应加强学生对计算结果和计算过程的反思和总结。

第8、9题是用估算解决问题的题目。

这两题重点交流估算的策略。

第8题要对比估算结果和实际结果的大小,从而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分析。

第10题是解决问题的题目,在交流时教师要让学生说清楚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要借助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运算顺序。

第11题是对比练习的题目。

练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

教师要结合小组的汇报进行小结:三位数乘一位数(一个因数末尾有O)的乘法,可以先用O前面的数乘一位数,再看因数末尾有几个O,就在积的后面添上几个O。

这个规律,只要求学生理解就可以了。

聪明小屋:此题是一道综合运用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解决的实际生活问题。

解决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读懂信息中“快乐双人套餐”以及“全家福三人套餐”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独立尝试解决。

交流时,教师要充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发言,让学生的思维在交流中碰撞。

综合练习
“综合练习”第1题是口算题目,可以采用接龙游戏的方法进行,对于出错的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口算。

第2、4题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第3题要求不用计算,能够比较两个算式的大小。

在比较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说说比较的方法和策略: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大它的乘积就大。

第5、6、8题是解决问题的题目,其中有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教师先要让学生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如第6题中一家三口是指两个大人和一个小孩,然后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明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最后列式计算。

第7题是计算的巩固练习,先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再针对共性的问题进行指导。

第9题是有趣的算式。

练习时,应该先让学生观察算式,发现规律,并能接着写算式。

该题可以扩展到9999×1、9999×2、9999×3、9999×4……99999×1、99999×2、99999×3、99999×4……有趣算式的续写。

第10题是根据物品的单价和数量求总价,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我学会了吗?”有两道题目。

第1题是对三位数乘一位数计算方法掌握情况的检测,第2题是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情况的检测。

“我学会了吗?”的意图是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练习,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练习时教师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养成独立检测的习惯。

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合作意识和自我反思能力的评价,对有个性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应给予表扬和鼓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