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俄战争炮火中诞生的红十字会

合集下载

中国红十字会的由来

中国红十字会的由来

中国红十字会的由来
杨津涛
【期刊名称】《上海档案》
【年(卷),期】2013(000)010
【摘要】国际红十字会在1863年成立于瑞士日内瓦,初名“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

而红十字会在中国扎根是源于另一场战争,即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

中国虽在这场自己国土上的战争中宣布“局外中立”,但炮火无眼,东北百姓流离失所。

如果中国政府施以援手,那就有破坏中立的嫌疑,因此需要一个在政治上处于超然地位的组织出面,红十字会恰好满足了这个条件。

【总页数】1页(P38-38)
【作者】杨津涛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33
【相关文献】
1.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红十字会发展的历史轨迹——以《中国红十字会章程》为路径的考察
2.新媒体时代非政府组织应对公关危机的策略选择
——以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为例3.非营利性组织强化财务实务改革的探究——以中国红十字会为例4.中国红十字会捐赠的首批制氧机和呼吸机运抵印度5.体制内公益慈善组织去“四化” 改革的路径选择——基于中国红十字会系统的分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红十字会那些事儿

红十字会那些事儿

红⼗字会那些事⼉2019-07-20战争中诞⽣红⼗字会与中国结缘,还得追溯到1904年的⽇俄战争,在此之前绝⼤多数中国⼈都没听说过“红⼗字会”这⼏个字。

瑞⼠⼈杜南于1863年创⽴红⼗字国际委员会时,中国正处在两次鸦⽚战争后太平天国与清王朝最后决战的年头。

到后来,是列强开始⽠分中国。

中国⼈根本不知道,彼时国际红⼗字会运动已经跨越欧、美、亚等⼤洲,得到数⼗个国家的承认和参与。

是⽇本⼈让中国见识了红⼗字。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本的红⼗字组织“⾚⼗字社”来到中国战地,他们不仅救⽇本⼈,也救中国⼈。

⽇本在1877年成⽴红⼗字组织,到甲午战争时,已加⼊国际红⼗字会7年。

在战场上对敌我双⽅的受伤⼠兵都予施救,这是红⼗字会的国际惯例,但在中国⼈看来,这简直匪夷所思。

当时的中国军队还有过伤害红⼗字队员的⾏为,受到西⽅⼈的讪笑,这⼀切对国⼈刺激甚⼤,⼀时成为媒体上的舆论热点。

那⼀年的《申报》上有⼈指出,红⼗字会是国家⽂明的标志,⽽中国是⽂明⼤国,本应最重仁义,怎能让⼠兵在战场悲惨呼号,让别国嘲笑我们是野蛮之邦?真正催⽣出中国第⼀个红⼗字会的,是1904年发⽣在中国领⼟上的⽇俄战争。

当时东三省普济善会加上了“红⼗字”的称号。

发起者沈敦和对他的朋友们说:“红⼗字会之设始于瑞⼠,遍于环球。

独吾国向不⼊会。

以不⼊会之国⽽欲设红⼗字会,外⼈必不承认。

不承认,则不允⼊战地以救民。

事亟矣!”沈敦和想到了⾃⼰的⽼朋友英国传教⼠李提摩太。

他找到这位在华传教⼠中的领军⼈物,请他帮忙,说动在华的英、法、德、美等国代表,共同成⽴⼀个“上海万国红⼗字会”。

1904年3⽉10⽇,在沈敦和、李提摩太等⼈的共同努⼒下,“上海万国红⼗字会”在上海英租界⼯部局宣告成⽴。

中国的红⼗字会还曾设⽴了很多医院,救助伤病者不知凡⼏。

⼜曾创设虹⼝平民时疫医院,专职救助贫困者,重病患者住院医治、⼿术、医药及住院费⽤⼀概全免。

同时红⼗字会还投⾝教育,创设许多学校,向学校捐款……这是1931年的事,据传当时红⼗字会的副会长是杜⽉笙。

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及历史沿革

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及历史沿革

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及历史沿革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及历史沿革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基础。

一是西方红十字的“人道”理念传入中国后和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契合,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提供了社会基础;二是日俄战争引发的救护活动催生了中国红十字会。

国际红十字运动诞生后,首先于19世纪80年代传到我国台湾。

1894年7月甲午海战后,开始在中国大陆传播。

旅日侨胞孙实甫,由于长期在日本经商,习见日人深获红十字会之益,感受到红十字会活动对中国苦难群众的重要和必要,遂与志同道合者翻译国外红十字组织的章程,广为传播西方“人道”理念。

孙实甫被认为是“中国倡导红十字会第一人”,西方红十字的“人道”理念和中国博爱爱人、行善积德的传统道德思想异曲同工,一经传播,很快得到社会认同,使国人逐渐认识到红十字会的重要性,为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1904年2月(清光绪三十年),在我国东北旅顺口,日俄双方为争夺在中国的特权,爆发了日俄战争,数十万同胞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当时,在旅顺的外国侨民都由本国政府或红十字会出面,接运撤离战区。

宣布中立的清政府也派船接运中国同胞,遭到俄国的拒绝,船只不准入港。

为救护中国难民,上海海关道沈敦和等人出于义愤,发起成立“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

这是中国最早的和红十字有关联的组织。

为得到国际上的承认,1904年3月10日,清朝商约大臣吕海寰、工部左侍郎盛宣怀等人在上海邀请中立的英、美、法、德代表,共同协商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

当年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承认。

清政府得知后,立即予以承认,并拨白银10万两作经费(各地绅商及衙门也劝募20万两白银)。

这是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

1907年更名为大清红十字会。

早期的中国红十字会是由中外合办、政府拨款资助并得到国际社会承认的。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中华民国成立,清政府灭亡。

大清红十字会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

1912年1月,得到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的正式承认。

1919年7月,加入红十字会协会。

关于红十字会的故事

关于红十字会的故事

关于红十字会的故事
红十字会是一个国际人道组织,致力于提供紧急救援、医疗帮助以及社会救助。

以下是红十字会的一些故事:
1. 辉煌的红十字会创始人:红十字会的创始人亨利·登南特,是一位瑞士商人,他在战争中目睹了人们的痛苦和苦难,于1863年发起成立了红十字会。

红十字会以红底白十字的标志为世人所熟知,并成为国际人道援助的象征。

2.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红十字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红十字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他们组织了医疗队和志愿者,为伤员提供急救和医疗援助。

同时,他们还帮助战争中失散的家庭重新联系,并提供援助。

3. 红十字会的国际行动:红十字会在全球范围内开展援助工作。

他们在自然灾害、战争、流离失所和健康危机等紧急情况下提供帮助。

例如,他们在尼泊尔地震中提供医疗援助、庇护所和饮用水,帮助了数万名灾民。

4. 无偿献血救人:红十字会在世界各地推动无偿献血运动,以确保安全的血液供应和救助病人。

他们组织献血活动,并与医院合作,确保病人能够得到所需的血液。

5. 援助战俘和失踪者:红十字会还致力于寻找战争期间失踪的人员,以及提供援助给战俘。

他们与各国政府合作,确保战俘的人权得到尊重,并帮助他们与家人重新联系。

这些故事只是红十字会无数援助行动中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范
围广泛,目标是保护生命、减轻人类痛苦,并促进人道主义价值观的传播。

中国红十字会介绍

中国红十字会介绍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于1912年1月15日正式承认中国红十字会为国际红十字会运动的成员
中国红十字会
中国红十字运动的发展 •
• •
最初阶段
清光绪30年 1904年 日俄战争期间, 清光绪30年(1904年)日俄战争期间,万国红十字 会支会在上海成立。 会支会在上海成立。 1906年,清政府签署承认了日内瓦公约。翌年,万 年 清政府签署承认了日内瓦公约。翌年, 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改为大清红十字会。 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改为大清红十字会。
民国时期
1911年清朝覆灭,1912年大清红十字 年清朝覆灭, 年清朝覆灭 年大清红十字 会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 会改名为中国红十字会。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于1912年1月15日 年 月 日 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于 正式承认中国红十字会为国际红十字会 运动的成员。 运动的成员。
建国后
1950年8月2日中国红十字会召开 年 月 日中国红十字会召开 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代表会议。 红十字被迫停止工作。 文革期间,红十字被迫停止工作。
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红 年 经国务院批准, 十字会恢复了国内工作。 十字会恢复了国内工作。 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红 年 十字会法》颁布。 十字会法》颁布。 年已有2240万会员。 万会员。 到1995年已有 年已有 万会员

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历程

中国红十字会的发展历程

中国红十字会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国红十字会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其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启蒙和起步阶段(1904-1949年)。

晚清时期的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状态,人道危机不断,这为红十字会的创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基础。

当时西方红十字运动的人道理念已经传入中国,并与中国传统的“仁爱”思想相结合,为创立红十字会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1904年,为了应对日俄战争在华引发的人道危机,上海士绅沈敦和等人发起成立了万国红十字会上海支会,即中国红十字会的前身,后由清政府批准改名为大清红十字会。

辛亥革命后,中国民国政府建立,改名为中华民国红十字会。

二是改组和发展阶段(1949-1966年),定位为全国性人民卫生救护团体。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发展红十字事业,周恩来总理亲自指导和推动中国红十字会的改组工作。

1950年8月召开的中国红十字会协商改组会议,通过了协商改组事宜,明确规定中国红十字会为“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的人民卫生救护团体”,旨在推动防疫、卫生、医药及救济福利事业工作。

1952年,第18届红十字与红新月国际大会承认中国红十字会是中国唯一合法全国红十字会。

改组后,中国红十字会积极参与国内人道救助工作,包括组织医疗服务队,为群众治病、宣传卫生防疫知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组织7个志愿服务大队、666人参加战场救护;协助大批日侨回国探亲,协助遣返战俘等。

截至1966年,全国有县级红十字组织400多个,会员人数也增加到50多万,基层组织5000多个。

文革期间,保留和陆续开展了一些以红十字会名义进行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

三是恢复与重建阶段(1976-1993年),定位为全国性的人民卫生救护和社会福利团体。

改革开放前夕,中国红十字会开始恢复工作。

1978年3月,国务院批转卫生部、外交部关于恢复红十字会国内工作的报告,“文化大革命”中被撤销的中国红十字会各级组织逐步恢复建立工作机构,开展相关工作。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红十字会与救护工作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红十字会与救护工作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红十字会与救护工作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红十字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战争中的伤员提供了必要的医疗援助和救护工作。

本文将探讨中国红十字会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性和贡献。

一、中国红十字会的成立与背景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初期是由一些慈善机构和医院共同组成。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红十字会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为战场上的伤员提供救护服务。

二、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护工作1. 建立救护站中国红十字会在抗日战争中积极组织和管理各类救护站。

这些救护站位于战场附近,提供伤员的紧急治疗和转运服务。

救护站中配备了医疗设备,并有合格的医生和护士提供专业的护理。

2. 提供紧急救援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护队伍在战场上进行紧急救援工作。

他们冒着巨大的风险,进入战场拯救伤员。

他们提供紧急救援、止血、处理创伤和疾病,并将伤员转移到安全区域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救护队员的勇敢行动和忍耐力使得许多生命得以挽救。

3. 救护物资供应中国红十字会在抗日战争中积极筹集和分发救护物资。

他们通过募捐活动和国际援助,收集到大量的医疗设备、药物和其他急救用品,并将其提供给战场上的医疗机构和救护站。

这些物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了大量的伤员。

三、中国红十字会的重要性和贡献1. 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中国红十字会在抗日战争中的救护工作是一项重要的人道主义任务。

他们不分种族和阶级,将救援的重点放在伤员的需求上,为受伤的士兵提供护理和医疗援助,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2. 提高战斗力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护工作提高了国民军队的战斗力。

因为士兵知道中国红十字会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他们,他们在战场上更有信心和勇气。

士兵知道,如果他们在战斗中负伤,中国红十字会将及时提供帮助和救援。

3. 国际声誉中国红十字会的救护工作提升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声誉。

全世界都看到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的伟大勇气和人道主义精神。

中国红十字会也积极与其他国际红十字会合作,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资源。

结论:中国红十字会在抗日战争期间的救护工作是无可替代的。

中国红十字会诞生记

中国红十字会诞生记

中国红十字会诞生记2014-04-01 11:10:53 来源:中国红十字报110年前的3月10日,中国红十字会在上海诞生。

这一天,是每一个红十字人应该铭记的日子。

从这里,我们穿越历史,回望110年前中国红十字会建会的时光。

■池子华日俄战争“催生”中国红十字会日俄战争漫画日俄战争中的难民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

国际红十字运动诞生于战争,即众所周知的索尔弗利诺之战。

中国红十字会的诞生,同样源于战争,即发生在中国东北的日俄战争。

日俄战争的发生绝非偶然。

19世纪下半页,俄国曾通过逼迫中国签定《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北方150余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入俄国版图;日本则通过《马关条约》攫得白银两亿两战争赔款,并获得对台湾群岛等地的殖民统治。

两国欲壑难填,沙俄制订了“黄俄罗斯计划”,日本炮制了“大陆政策”,双方均想独占中国东北进而扩张殖民统治的“势力范围”,为此不惜一战。

1904年2月8日,日军偷袭驻守旅顺俄军,对俄国不宣而战。

9日,俄国对日宣战。

10日,日本正式对俄宣战。

日俄战争爆发。

东北大地,炮声隆隆,狼烟四起。

懦弱无能的清政府不仅无力阻止在中国领土上展开的这场帝国大战,还在日、俄和西方列强的蛮横干涉下,宣布“局外中立”,并将辽河以东划为交战区,放任两军蹂躏践踏,堪称世界战争史上的“奇闻”。

日、俄两军对垒厮杀,无辜同胞惨遭荼毒,日本人所办的《盛京时报》报道,东北人民“陷于枪烟弹雨之中,死于炮林雷阵之上者数万生灵,血飞肉溅,产破家倾,父子兄弟哭于途,夫妇亲朋呼于路,痛心疾首,惨不忍闻”。

战火燎原,“生灵涂炭,其何以堪”。

清政府抱守“中立”欲救不能,传统的善会善堂,囿于一邑一地,势单力薄,有心无力。

情急之下,以沈敦和为首的上海绅商登上历史舞台,奔走联络,“拟援万国红十字会例,力筹赈救北方被难民人之策”。

创建红十字会提上日程。

“红人”沈敦和的最初尝试沈敦和肖像在中国红十字会建会史上,沈敦和无疑是一位“关键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在日俄战争炮火中诞生的红十字会
导语:红十字会是一种志愿的、国际性的救护、救济团体,原从事战时救护工作,后发展为从事包括平时的自然灾害救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输血、急
红十字会是一种志愿的、国际性的救护、救济团体,原从事战时救护工作,后发展为从事包括平时的自然灾害救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输血、急救和护理工作的多方面社会活动。

1864年8月,由瑞士发起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会议,签订了《日内瓦国际红十字公约》。

《公约》规定了有关改善战地伤病者境遇的国际通则,规定各国伤兵救护组织有受保护和使用红十字标志的特权。

从此就有了红十字会组织,红十字运动在国际上亦得到了法律保护。

《公约》规定用白底红十字标志,意为战时对保护有关战地救护和战俘救济工作的组织机构及其医护人员在敌对双方的中立性。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于1904年5月29日。

当时远东爆发了一场奇特的战争:对阵双方是俄国和日本,战场却在自称"中立"的中国的辽东半岛上。

在这场血腥厮杀中,受害最深的是我国东北人民。

清政府曾派船去接运难民,遭到俄国拒绝。

为了救济东北难民,上海工商界著名人士沈敦和、任锡汾、施则敬等出面,谋得中立国领事馆的支持,联合中外绅商,吁请成立红十字会赈济难民。

中国红十字会成立之初的宗旨为救援和赈恤战区难民。

早期的红十字会会员先后救出难民13.2万人,赈恤了23万人,在艰险的环境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于1919年加入日内瓦红十字会协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