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闭环

合集下载

配电自动化三遥功能闭环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配电自动化三遥功能闭环测试方法及其应用

随着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日益普及,对三遥功能可靠性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测试方法采用人工形式,既浪费人力成本,又无法满足现场多样的需求。

文章提出了一种配电自动化三遥功能闭环测试方法,介绍了系统的基本原理,对系统的组成及具体测试方法进行了论述,采用该方法可有效减少测试人员的工作量与难度,有效提升了测试效率。

0引言随着全球智能电网建设和研究的热潮,配电网的智能化已成为未来电网发展的新趋势,对于智能电网整体目标的实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配电自动化是系统实现智能配电网的重要手段,为配电网的监测和控制提供坚实基础,是提高城网供电可靠性的必然需要,是建设智能配电网的基石。

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顺利实施依赖于大量安装在现场的配电终端,主要具有模拟量采集、数字量采集与控制量输出的功能,简称遥测、遥信、遥控(三遥)功能。

配电终端的三遥功能与性能能否满足技术标准是配电自动化项目成功与否的关键。

配电自动化系统在正式投运前需要对所有的配电终端进行入网测试,之后在安装实施过程中会进行抽检,最后需要进行现场测试验收,运行维护时也需要进行巡检。

目前,在现场对配电终端三遥功能进行测试需要使用继电保护测试仪、模拟断路器以及万用表等多种仪器。

测试人员需要对测试项目逐条反复实验并详细记录。

由于配电网处于电力系统的末端,具有地域分布广、电网规模大、设备种类多、网络连接多样、运行方式多变等鲜明特点,我国大多数县级以上配电网的规模都已达到百条馈线以上,一些中、大型城市的中压馈线已达到或超过千条。

所以对三遥功能的测试呈现出测试过程繁杂、耗时较长的特点,也很难做到全面完整检测。

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测试过程可能存在较大误差。

国内外的学者对配电自动化的测试和评价进行了研究。

分析了馈线自动化系统试验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环境,并以上海配电网为实例探讨了馈线自动化出场试验(FAT)和现场试验(SAT)的功能测试、性能测试和可靠性测试等;阐述了馈线自动化(FA)测试的关键因素,构建了基于并行计算的馈线自动化仿真测试环境,为配电自动化故障处理性能测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介绍了美国进行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现场测试,通过多年长期运行得到数据并进行统计,基于海量数据对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进行分析。

〔闭环〕词提纲

〔闭环〕词提纲

〔闭环〕词提纲〔闭环〕词提纲1.三个“闭环”确保社区矫正日常监管安全制度“闭环”,制度执行不走样意识“闭环”,安全意识不松懈核查“闭环”,异常情况不放过2.打造三个闭环推进“三项制度”落地大排摸,了解底数抓闭环大培训,分类指导抓闭环大督办,整改提高抓闭环3.“三个三”闭环机制拧紧责任螺丝细化三张清单。

细化责任清单。

细化问题清单。

细化二级清单。

完善三个环节。

完善履责监督。

完善履责评议。

完善履责约谈。

强化三项保障。

强化履责考核。

强化追责问责。

强化结果运用。

4.“三个闭环”助推案件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从取证到量纪,形成“实体闭环”从初核到执行,形成“程序闭环”从立卷到归档,形成“档案闭环”5.打造“三个闭环”加强零售药店监管工作一是打造监管对象全覆盖的检查闭环二是打造信息登记全覆盖的信息闭环三是打造“四类人员”信息报告的处置闭环6.“健康码+三个闭环”有效疏泄政务服务“堰一是构建疫情管控闭环二是构建精准服务闭环三是构建工作人员安全闭环7.“三个闭环”打造“阳光财务”一是实行制度闭环,完善监督的政策依据二是建立流程闭环,打通监督的绿色通道三是建立监督闭环,实现监督的有效制约8.“三个闭环”助推案件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从取证到量纪,形成“实体闭环”从初核到执行,形成“程序闭环”从立卷到归档,形成“档案闭环”9.“三个闭环”助力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合理安排,提升学习效率联系实际,提升学习成效精准督导,巩固学习效果10.打造三个闭环,促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大排摸,了解底数抓闭环大培训,分类指导抓闭环大督办,整改提高抓闭环11.“三个确保”做好信访举报闭环管理一是严格归口受理,确保件件入环二是强化跟踪办理,确保环环相扣三是及时回告反馈,确保有始有终12.突出“三个导向”打造疫情防控链条闭环一是突出目标导向,确保防疫排查“零死角、零盲区、零疏漏”二是突出问题导向,确保防疫举措高标准落实三是突出效果导向,凝聚合力共渡“战疫”难关13.三个确保“闭环管理”流动党员一人一档,确保流动不流失积分管理,确保离乡不离党搭建平台,确保在线不断线14.坚持三个结合抓监督构建监督闭环求实效坚持“面上指导与专项审计相结合”,强化审计监督把控好问题来源坚持“审计监督与自查自纠相结合”,全力推进审计监督成果转化和运用坚持“问题整改与问责追责相结合”,构建监督闭环促进问题整改落地见效15.“三个坚持”打造行政复议监督指导工作闭环坚持问题导向,督促整改到位坚持重点突破,源头整治到位坚持整体提升,总结提炼到位16.构筑“三个闭环” 助推“两个责任”改革试点工作持续释放强劲动力“制定方案+出台办法”构筑贯通闭环“健全机制+绘制流程图”构筑联动闭环“汇报交流+综合考核”构筑协同闭环17.做好四个闭环管理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做好门诊就医闭环管理做好住院患者闭环管理做好疑似及确诊新冠病例闭环管理做好转运闭环管理18.“四个突出”构筑防疫闭环落实措施突出“坚决性”趋势预判突出“主动性”破解疑难突出“创造性”集中攻坚突出“靶向性”19.市生活垃圾分类“四个闭环”实现末端“资源化”可回收物“变废为宝”厨余垃圾“循环利用”其他垃圾“绿色利用”有害垃圾“无害处理”20.严把“四个环节”落实信访举报闭环管理严把“收接环节”,确保信件受理到位严把“办理环节”,确保调查处理到位严把“回访环节”,确保答复反馈到位严把“处置环节”,确保意见落实到位21.用好“四个一”“闭环式”监督力促民生实事项目顺利收官一是“一月一联系”,保持高频督力二是“每季一督查”,抓实载体活力三是“半年一报告”,助推中程发力四是“一年一测评”,验收项目张力22.“四个坚持”全面落实隐患交办闭环整改机制一是坚持区安委会月度例会机制二是坚持区领导带队督查机制三是坚持常态化安全检查督查机制四是坚持隐患交办整改30日工作机制23.抓牢四个环节实现信访举报闭环管理精准受理无遗漏强化研判用“三诊”转办督办求质效及时反馈解心结24.紧抓“四个重点” 强化“回头看”闭环管理一是明责分工抓落实二是排查缺陷抓防控三是防范未然抓整改四是锻炼队伍抓基础25.抓实抓细“四个环节”着力构建闭环式监督检查工作体系一是紧盯开展检查环节,拓展监督手段,找准监督切口二是紧扣问题反馈环节,实行清单管理,明确整改要求三是紧抓落实整改环节,坚持分类施策,严格规范管理四是紧跟专项督办环节,完善问题台账,加强动态监管26.落实“四个一线”导向构建干部培养选拔硬核“闭环链”聚焦能力培养,把干部沉到一线聚焦业绩创造,让干部干在一线聚焦人才识别,使人才聚在一线聚焦干部选用,选干部重在一线27.“四个环节”构建转供电环节价格常态化整治闭环开展政策宣传加强风险预警实施精准监管开展案件查处28.“四个着力”实现村级后备干部“闭环培养”着力在“储备”上下功夫,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力量不断壮大着力在“管理”上下功夫,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活力不断凝聚着力在“培育”上下功夫,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本领不断提升着力在“激励”上下功夫,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干劲不断增强29.“四个到位”做好境外返乡人员全链条闭环管理“双线排查机制”到位“点对点”转接到位健康监测管理到位疫苗接种到位30.“五个环节”实现信访举报闭环管理机制。

逻辑闭环的五个层次

逻辑闭环的五个层次

逻辑闭环的五个层次
一个人在哪个层级,形成了自己的逻辑闭环。

判断是否形成闭环,形成怎样的闭环,大概有五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思考没有逻辑,思维没有闭环。

你说A,他说B,两者之间没有交集。

第二个层次:思考有逻辑,思维没有闭环。

有思考,有推理,每句话都严丝合缝。

可是把所有话合在一起,不知所云,观点之间互相矛盾。

第三个层次:思考有逻辑,思维有闭环。

但是这个闭环,可能是低层次的闭环,这是一件既可悲又可怕的事情,因为他可能站在了“愚昧之巅”。

比如,“为什么创业失败,阴盛阳衰。

找xxx一起干,就成功了。


第四个层次:同样是思维有逻辑,思维有闭环。

但已经进化成一种高层次的思维闭环。

在愚昧之巅,经过高人指点,或者经历血泪史,或者猛然顿悟,发现自己原来闭环的分辨率如此之低,逻辑体系被彻底粉碎,跌落到绝望之谷。

从此之后,知道自己有很多不知道,虚心学习,积累知识,慢慢爬上开悟之坡。

第五个层次的人:
在高层次形成逻辑闭环,却不断碎裂自己,始终学习。

勇敢打破自己,抛弃存量,不管世界如何变化,一直学习,填充进自己的知识体系,并且,永不满足。

所以在如今的世界里,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

必要的时候,要把自己从山巅上,一把推下,碎裂自己,才能开悟。

基于三闭环的编码器动态检测转台驱动系统

基于三闭环的编码器动态检测转台驱动系统


要: 为 解 决 光 电编 码 器 动 态 检 测 中 编 码 器 稳 速 、 变 速 转 动及 角 度 定 位 过 程 中 出 现 的 问题 , 利 用 尢 刷 直 流 电
动机设计 r 种 _ 二 闭环无位置传感器无刷 直流电动机稳 速 、 变速转 动及定位 控制策 略 , 并设 计了 电路 。 卣 ‘ 允, 利川
Abs t r a c t: To s o l v e t he pr o bl e m o f o pt i c a l e n c o d e r s t e a dy s p e e d. v a r i a bl e s p e e d r o t a t i o n a n( 1 a n g l e po s i t i o ni n g i n t h e de — t e c t i t ) n o t ‘ o p t i c a l e n c o de r S dy n a mi c.t h e s t e a dy s pe e d.v a r i a b l e s p e e d a nd po s i t i o n c o nt r o l s t r a t e g y o f a t hr e e—l o o p s e n s o r — l e s s b r us h l e s s DC mo t o r wa s d e s i g n e d,a n d t he c i r c u i t wa s de s i g ne d. Fi r s t .b r us h l e s s DC mo t o r c o nt r o l c i r c ui t wi t h h a r d— wa r e a n t i —EM F z e r o —c r o s s i ng d e t e c t i o n me t ho d wa s d e s i g n e d, a nd t h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a n t i —EMF z e r o c r o s s i ng d e t e c t i on

基于DSP技术的三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基于DSP技术的三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PE电力电子基于D SP技术的三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冯艳娜高满茹(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北京100011)摘要介绍了一种采用16位高精度D SP芯片T M S320L F2407A作为主控器件,由四只功率M O SFET构成桥式PW M变换器并与电机转速、电流和电压检测处理环节组成的模数混合型电机三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系统中内环与外环的控制器均采用D SP芯片软件生成,按照PI控制算法完成数字调节控制,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实现了抗积分饱和PI控制算法。

此系统结构新颖,是一个不同于常规调速系统的新型数模混合式直流调速系统。

关键词:D SP;PW M;三闭环控制The D e s i gn f or a T hr ee C l os ed-l oop Spee d C ont r ol Sys t em B as ed on D S PF e ng Y annaG ao M anr u(Teacher s’C ol l ege of Bei j i ng U ni on U ni vers i t y,Bei j i ng100011)A bs t r act I n t r od uci n g a t hr e e cl os ed—l oop s peed cont rol s ys t em used i n t he m i x ed D&AD C m ot or,w hi ch consi st s of m ai n cont r ol l er(a16bit hi gh—pr e ci s i on D SP chi p),PW M conver ter(f our pow er M O SFE T com ponent s)and s pee d,curr ent and vol t a ge t e st i ng and process i ng uni t.T he i nt er n al l oo p and t he ext erna l l oo p ar e all cont rol l e d by D SP chi p,w hi ch can be pr ogr am m e d accor di ng t o PI c ont r ol al g or i t hm t o com pl et e di gi t al adj us t i ng cont r01.I n add i t i on,m aki ng t he furt he r i m pr ov em en t and has r e al i ze d t he pr event i ng i n t egr a l sa t ur at i on P I a l gori t hm.Thi s s ys t em is a new st y l e m i x ed D&Acont rol s ys t em t ha t is di f f e r ent f r om t he nor m al s peed c ont r ol s ys t em becaus e of i ts new c onst r uc t i on and hi ghl yi n t egr a l dens it y.K ey w or ds:D SP:P W M:t hr ee cl os ed—l oop c ont r ol1引言长期以来,直流调速系统以其优异的性能在工业生产过程控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于空间矢量控制的三闭环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

基于空间矢量控制的三闭环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系统仿真

n a mi c r e s p o n s e p e f r o ma r n c e a n d q u i c k a d j u s t s p e e d , p r o v i d e s a t h e o r e t i c a l b a s i s f o r p e ma r n e n t m a g —
n e n t ma g n e t s y n c h r o n o u s mo t o r b a s e d o n S VPW M p o s i t i o n — —s p e e d — —t h e c u r r e n t t h r e e c l o s e d— - l o o p v e c t o r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s i mu l a t i o n mo d e l t o s i mu l a t i n g a n d a n a l y s i s o f s i m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T h e s i m— 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pe r ma n e n t ma g n e t s y n c h r o n o u s mo t o r v e c t o r c o n t r o l s y s t e m h a s g o o d d y —
s y s t e m s i m ul a t i o n ba s e d on s p a c e v e c t o r c o n t r o l
H a n S h u n j i e ,Y u J i n
( C h a n g C h u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E l e c t r i c a l a n d E l e c t r o n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 J i l i n C h a n g c h u n 1 3 0 0 1 2 )

基于iTnPM@EAM系统构建三闭环维保模式

基于iTnPM@EAM系统构建三闭环维保模式

基于iTnPM@EAM系统构建三闭环维保模式广州大学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096摘要:本文介绍了TnPM三闭环维保模式的概念及建立落地的过程,并展示了iTnPM@EAM的整体框架与实现三闭环维保模式的信息化应用方法。

关键词:TnPM,三闭环维保模式,它机类比一、什么是TnPM“三闭环”维保模式?全面规范化生产维护(Total Normalized Productive Maintenance,TnPM)体系将“自主维护”作为自己的核心理念,同时将理念转变成为可操作的流程,我们称之为“三闭环”维保模式。

TnPM“三闭环”维保模式先从设备的清扫开始,清扫本身就是对设备关键点进行检查的过程,随时做好检查记录,然后进行对设备进行力所能及的基本保养,内容包含紧固、润滑、调整、更换、堵漏、防腐等环节;这样往复循环又回到了最初的清扫环节,从而形成第一个以操作运行人员为主的自主维护闭环。

如果在对设备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现场操作运行人员无法自己解决,则通过维修工单方式跳出自主维护闭环,进入专业维修闭环(第二个闭环),即由专业维修人员对设备进行诊断,进行维修,维修结束又回到正常的自主维护闭环。

对于专业维修人员判断故障时发现的共性问题,则通过“他机类比点检”机制从根本上进行消除,通过主动维修来消除这些隐患(一般为设计缺陷),构成第三个闭环――维修预防闭环。

如图1所示。

二、“三闭环”维保模式的建立和管理TnPM“三闭环”维保模式的有效运行,维保基准与流程的建立和管理非常关键。

“三闭环”维保基准的建设可以先从各单位的A类设备做起,逐渐扩展到B类和其它设备。

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成立“三闭环”维保体系工作组,人员构成以熟悉设备结构的技术员和点检员为主;2)分头搜集设备原有技术标准和维保规程等基本资料,包括并不限于清扫基准书(规程)、保养基准书、点检基准书、维修标准和周期计划、维修技术规范、设备技术改造规程等;3)选定典型设备,根据现场调查和资料,按照流程模板分别填入相关内容;4)对填写好的内容进行集中讨论修改;5)专业负责领导对修改完成的文件审核,并提出初步意见;6)工作组对文件最后修改;7)按照编写好的基准试验实施,并收集实施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8)按照实施中的问题对典型设备的“三闭环”维保体系基准进行修改、完善,设计和优化业务信息流转和协同机制;9)将修改后的“三闭环”维保体系基准和协同机制交领导办公会议研究、批准;10)颁布,并作为执行文件实施;11)所有与本文件相矛盾、冲突的文件条款,均以本文件新规定为准;12)以样板机台的清扫点检维保基准为准,推广到其它机台;13)每一年对基准和协同机制修订一次,更新版本;三、iTnPM@EAM系统的功能模块设计南昌卷烟厂是基于iTnPM@EAM信息化系统开展设备全寿命周期健康管理的,iTnPM@EAM系统的整体功能模块如图2所示:支持三闭环维保模式工作开展的主要功能模块包括:设备基础信息和设备BOM(一机一档)、日报维护、智能月保、点巡检管理、维修标准规范、预防/周期维修、维修任务处理等。

安全管理的三个闭环程序

安全管理的三个闭环程序

安全管理的三个闭环程序以“责任无缝隙”管理为基础,推动诸要素、诸环节的控制力,从而使任何一件事情都处于不间断的反馈与监控之下,杜绝出现责任的真空地带,对每一项工作的制定与执行实施过程控制,建立起制订→落实→完成→反馈的闭合程序,使整个安全生产大系统形成一条封闭的管理链,确保安全生产系统的闭环控制,做到凡事有目标、有管理、有制度、有考核、有结果、有反馈的闭环式管理模式。

一、“行为控制管理闭环”程序包括:会议组织→贯彻执行→现场监督→考核复查→补充完善→结果反馈1、会议组织:按照职能划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组织召开会议,落实会议议程和会议内容的策划,通知参会人员,做好会议签到和会议记录,根据会议精神形成会议纪要并及时上传下达。

2、贯彻执行:按照会议精神或会议纪要,依据有关制度和技术规程规定,所有参会人员要明确分工,落实责任,认真制定工作方案和整治措施,积极组织实施。

3、现场监督:安委会成员,职能科室、工段负责人及相关人员按照各自岗位职责、会议精神或会议纪要要求,定期不定期的到生产作业现场进行服务指导、监督检查。

4、考核复查:安委会成员,安环室及有关职能科室要根据会议精神或会议纪要所规定的问题解决期限和工作方案及整治措施,按期进行复查,对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责任心不强,未能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的单位和人员按公司安全工作奖惩办法及有关规定进行考核。

5、补充完善:有关单位在执行会议精神或会议纪要所规定的工作程序时,对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领导安排的临时工作,要及时补充措施和解决方案,突出其针对性、可操作性,最大限度地保障安全生产,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请示汇报,必要时再次组织召开会议。

6、结果反馈:工作进度和整治结果要及时向有关领导和部门请示汇报,工作程序结束后按期汇总相关资料,部门专职人员做好备案存档工作。

二、“隐患排查管理闭环”程序包括:隐患排查→分类整理→落实整改→复查验收→信息反馈→新的隐患排查1、隐患排查:实业部级隐患排查,每月排查四次,安全办公室组织,安委会成员全部参加,各科室、工段行政正职必须参加,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对所有生产、办公区域全面排查;特殊时期的隐患排查,法定节日和有重大活动时排查,安全办公室组织,安委会成员参加,各科室、工段负责人必须参加,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对所有生产、办公区域全面排查;专业(项)隐患排查,定期进行排查,专业科室组织,主管领导参加,有关科室、单位负责人必须参加,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明确检查项目及内容;工段级隐患排查,每周排查两次,工段段组织,工段有关人员参加,包保科室人员参加,对工段所有生产场所、岗位和责任区域全面排查;班组级隐患排查,带班长、班组长及岗位人员对所有作业区域每班、每时进行排查;专职安全员每班对所有作业区域进行排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闭环直流调速统的建模与仿真三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一、三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总体设计方案三闭环直流调速主电路由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改进而得。

当采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时,在电流上升阶段,电流急剧上升,变化率很大,会在直流电动机中产生严重后果,如产生很高的附加电动势及机械传动机构产生强烈的冲击。

为解决这一矛盾,在电流环内设置一个电流变化率环,构成转速、电流、电流变化率的三环系统。

转速调节器ASR设置输出限幅,以限制最大启动电流。

根据系统运行的需要,当给定电压*U后,ASR输出饱和,电机以最大的允许电流起动,n同时由于电流变化率ADR环的作用,使电流上升斜率有一定限制,当达到给定的速度后转速超调,ASR退饱和,电机电枢电流缓慢下降。

这样,经三个调节器的调节作用,使系统很快达到稳定。

在带电流变化率内环的三环调速系统中,ASR的输出仍是ACR的给定信号,并用其限幅值限制最大电流;ACR的输出不是直接控制触发电路,而是作为电流变化率调节器ADR的给定输入,ADR的负反馈信号由电流检测通过微分环节LD得到,ACR的输出限幅值则限制最大的电流变化率。

最后,由第三个调节器ADR的输出限幅值决定触发脉冲的最小控制角。

带电流变化率内环的三环调速系统原理图二、电流变化率环的设计电流调节器使电流紧紧跟随其给定电压(即外环调节器的输出量)变化。

对电网电压的波动起及时抗扰的作用。

在转速动态过程中,保证获得电机允许的最大电流,从而加快动态过程。

电流变化率环的闭环传递函数为)111(12d di +++++=S K S K S K K W dis l di s l i didicld τβ式中,di K =RK d didi s ρττβ ;d τ为ADR 的积分时间常数;ρ为ADR 时间常数调整器的分压比;di τ电流微分时间常数;odi T 电流微分滤波时间常数。

在该设计中电流变化率调节器ADR 选用PI 调节器,取电流微分滤波时间常数odi T 为0.002 S;电路中PI 调节器的电阻R 0取为1K,调节器的电容d C 取为47uF, ADR时间常数调整器的分压比ρ取0.5,得到积分调节器为S10;仿真后发现效果不好,就添加了比例调节器,放大系数取1,得到ADR 的PI 调节器的传递函数为SS 10+;一般取电流微分时间常数di τ为0.01,电流检测反馈di β为0.05,所以1002.00005.01+=+S Ss T sT odi di di β;*二、电流调节器的设计1.确定时间常数(1) 滞后时间常数s T =0.0017s (2) r V n I R U C NNa N e min/.132.0=-=(3) m e m C C RGD T 3752==0.18s(4)电流环小时间常数i T ∑。

由题目条件可知s T oi 002.0=。

故按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取oi s i T T T +=∑=0.0037s 。

2.选择电流调节器的结构根据电流超调量%5≤i σ 的要求,电流环按照典型I 系统设计,电流调节器采用PI 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s s K s W i i iACR ττ1)(+=式中 i K ——电流调节器的比例系数;i τ——电流调节器的超前时间常数 3. 选择电流调节器参数 ACR 超前时间常数:sRLT l i 03.0===τ 电流反馈系数:β=0.05V/A电流环开环增益:要求%5≤i σ时,查表得5.0=∑i I T K ,因此1114.1350037.05.05.0--∑===s s T K i I带入以上数据有: si I i K RK K βτ⋅==1.01 4. 校验近似条件 转速环截止频率为 .14.1351-==s K I ci ω(1)晶闸管装置传递函数近似条件:s ci T 31≤ω而s T 31=ci s ω>=⨯-11.1960017.031 ,即满足近似条件 (2)忽略反电动势对对电流环影响的条件:l m ci T T 13≥ω而 l m T T 13=03.018.013⨯⨯=40.8<ci ω ,即满足近似条件 (3)小时间常数近似处理条件:ois ci T T 131≤ω而i c oi s s T T ω>=⨯⨯=-18.180002.00017.0131131,即满足近似条件三、转速环的设计如下1. 确定时间常数已知s T on 01.0=,由电流环设计可知,s T i 0037.0=∑故转速环小时间常数s T T T on i n 0174.02=+=∑∑2. 选择转速调节器的结构由于设计要求无静差,转速调节器必须含有积分环节;又根据动态要求,应按典型II 型系统设计转速环。

故ASR 选用PI 调节器,其传递函数为:s s K W n n nASR ττ1+=式中 Kn ——转速调节器的比例系数;nτ——转速调节器的超前时间常数。

3. 选择转速调节器的参数按题目要求并参照课本相关表格,取h=5,则ASR 的超前时间常数为s s hT n n 087.00174.05=⨯==∑τ转速环开环增益222235.3960174.0252621-∑=⨯⨯=+=s T h h K nN已知:min)(007.0,0174.0,5.0,18.0,min/132.0,05.01⋅⋅==Ω==⋅==-∑r V s T R s T r V C n m e αβ于是ASR 的比例系数为:7.110174.05.0007.05218.0132.005.062)1(=⨯⨯⨯⨯⨯⨯⨯=+=∑n m e n RT h T C h K αβ4. 校验近似条件 转速环截止频率为148.34087.035.396-=⨯==s K n N cn τω(1)电流环传递函数简化条件:iIcn T K ∑≤31ωcn i I s T K ω>≈=-∑17.630037.014.1353131 满足近似条件(2)转速环小时间常数近似条件:onI cn T K 31≤ωcn on I s T K ω>≈⨯=-175.3801.014.1353131 满足近似条件四、Simulink 环境中的系统模型、仿真结果及分析1.Simulink 简介Simulink 是MATLAB 最重要的组件之一,它提供一个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综合分析的集成环境。

在该环境中,无需大量书写程序,而只需要通过简单直观的鼠标操作,就可构造出复杂的系统。

Simulink 具有适应面广、结构和流程清晰及仿真精细、贴近实际、效率高、灵活等优点,并基于以上优点Simulink 已被广泛应用于控制理论和数字信号处理的复杂仿真和设计。

同时有大量的第三方软件和硬件可应用于或被要求应用于Simulink 。

Simulink 是MATLAB 中的一种可视化仿真工具, 是一种基于MATLAB 的框图设计环境,是实现动态系统建模、仿真和分析的一个软件包,被广泛应用于线性系统、 非线性系统、数字控制及数字信号处理的建模和仿真中。

Simulink 可以用连续采样时间、离散采样时间或两种混合的采样时间进行建模,它也支持多速率系 统,也就是系统中的不同部分具有不同的采样速率。

为了创建动态系统模型,Simulink 提供了一个建立模型方块图的图形用户接口(GUI) ,这个创建过程只需单击和拖动鼠标操作就能完成,它提供了一种更快捷、直接明了的方式,而且用户可以立即看到系统的仿真结果。

Simulink&reg;是用于动态系统和嵌入式系统的多领域仿真和基于模型的设计工具。

对各种时变系统,包括通讯、控制、信号处理、视频处理和图像处理系统,Simulink提供了交互式图形化环境和可定制模块库来对其进行设计、仿真、执行和测试。

.构架在Simulink基础之上的其他产品扩展了Simulink多领域建模功能,也提供了用于设计、执行、验证和确认任务的相应工具。

Simulink与MATLAB&reg; 紧密集成,可以直接访问MATLAB大量的工具来进行算法研发、仿真的分析和可视化、批处理脚本的创建、建模环境的定制以及信号参数和测试数据的定义。

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simulink建模与仿真结果在仿真工程中,首先根据典型I型或∏型系统的方法计算调节器的参数,然后利用MATLAB的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灵活修改参数,直至得到满意的结果.三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结果图如下: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图:三闭环调速系统加入扰动后的仿真图3.结论从仿真结果图中可以看出,在电机的启动阶段,电流调节器作用下的电机电枢电流接近最大值,使得电机以最优时间准则开始上升。

由图可知,在电流的上升和下降阶段,三闭环系统的过渡时间要比双闭环的过渡时间长,这是因为当电流变化率过大时,由于电流调节器ADR的作用,电流上升和下降速度变缓的原因。

除了在电流的上升和下降阶段,电流变化率环起作用外,其它的启动过程和双闭环相同。

这既保持了双闭环的优点,又克服了双闭环在启动过程中电流变化率过大的缺点。

五、总结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基本掌握了三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经过近两周的设计,通过查阅资料,基本上掌握了三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掌握了电流变化率内环的设计方法。

在整个仿真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比如先做双闭环调速系统的仿真时,得到的仿真图形不正确,经过检查发现电流环的PI调节器的比例系数设置不正确,经过修改后得到可合理的仿真图。

再者,做三闭环的仿真时,得到了结果图,不正确,出现了震荡,经过对电流变化率环ADR参数的反复修改,计算最后得到了比较合理的仿真图。

虽然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但是经过自己的努力,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也学到很多的知识,加深了对课本上理论的理解程度,将自己的所学能运用到实践,锻炼了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此,也由衷感谢老师对自己的指导,这才能顺利的完成课程设计。

六、参考文献[1]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2]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4]杨兴姚.电动机调速的原理及系统[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9.[5]阮毅,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6]薛定宇,陈阳泉. 基于MATLAB/Simulink的系统仿真技术与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7]洪乃刚,电力电子、电机控制系统的建模和仿真[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8]徐小琴,三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研究[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09(12).[9]张欣宇,带电流变化率内环的三环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0.[10] 尔桂花,窦曰轩.运动控制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