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数学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选修2-1精品课件:§3.2 第3课时 用空间向量解决空间角

高中数学选修2-1精品课件:§3.2  第3课时 用空间向量解决空间角

所成的角

|a·b| |a||b|
范围 0,π2
直线与平面 所成的角
设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l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则sin θ=_|_co_s_〈__a_,__n_〉__|_

|a·n| |a||n|
0,π2
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角
设二面角α-l-β为θ,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 为n1,n2,则|cos θ|= |cos〈n1,n2〉| = |n1·n2|
|n1||n2|
[0,π]
思考辨析 判断正误
SIKAOBIANXIPANDUANZHENGWU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与两直线的方向向量所成的角相等.( × )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等于直线与该平面法向量夹角的余角.( × ) 3.二面角的大小就是该二面角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 × ) 4.若二面角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为120°,则该二面角的大小等于60°或 120°.( √ )
(3)求平面的法向量n; →
(4)设线面角为 θ,则 sin θ=|P→A·n|. |PA||n|
跟 踪 训 练 2 如 图 所 示 , 三 棱 柱 ABC - A1B1C1 中 , CA = CB , AB = AA1 , ∠BAA1=60°. (1)证明:AB⊥A1C;
证明 取AB的中点O,连接OC,OA1,A1B. 因为CA=CB,所以OC⊥AB. 由于AB=AA1,∠BAA1=60°, 故△AA1B为等边三角形,所以OA1⊥AB. 因为OC∩OA1=O,所以AB⊥平面OA1C. 又A1C⊂平面OA1C,故AB⊥A1C.
(2)若平面ABC⊥平面AA1B1B,AB=CB,求直线A1C与平面BB1C1C所成角的正 弦值.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考点与题型归纳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考点与题型归纳

利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考点与题型归纳一、基础知识1.异面直线所成角设异面直线a ,b 所成的角为θ,则cos θ=|a ·b ||a ||b |❶, 其中a ,b 分别是直线a ,b 的方向向量.2.直线与平面所成角如图所示,设l 为平面α的斜线,l ∩α=A ,a 为l 的方向向量,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φ为l 与α所成的角,则sin φ=|cos 〈a ,n 〉|=|a ·n ||a ||n |❷.3.二面角(1)若AB ,CD 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平面内与棱l 垂直的异面直线,则二面角(或其补角)的大小就是向量AB ―→与CD ―→的夹角,如图(1).(2)平面α与β相交于直线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1,平面β的法向量为n 2,〈n 1,n 2〉=θ,则二面角α ­l ­β为θ或π-θ.设二面角大小为φ,则|cos φ|=|cos θ|=|n 1·n 2||n 1||n 2|❸,如图(2)(3).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锐角或直角,而不共线的向量的夹角为(0,π),所以公式中要加绝对值.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范围为⎣⎡⎦⎤0,π2,而向量之间的夹角的范围为[0,π],所以公式中要加绝对值.利用公式与二面角的平面角时,要注意〈n 1,n 2〉与二面角大小的关系,是相等还是互补,需要结合图形进行判断.二、常用结论解空间角最值问题时往往会用到最小角定理 cos θ=cos θ1cos θ2.如图,若OA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O 为斜足,OB 为OA 在平面α内的射影,OC 为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其中θ为OA 与OC 所成的角,θ1为OA 与OB 所成的角,即线面角,θ2为OB 与OC 所成的角,那么cos θ=cos θ1cos θ2. 考点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典例精析]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P A ⊥底面ABC ,∠BAC =90°.点D ,E ,N 分别为棱P A ,PC ,BC 的中点,M 是线段AD 的中点,P A =AC =4,AB =2.(1)求证:MN ∥平面BDE ;(2)已知点H 在棱P A 上,且直线NH 与直线B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721,求线段AH 的长. [解] 由题意知,AB ,AC ,AP 两两垂直,故以A 为原点,分别以AB ―→,AC ―→,AP ―→方向为x 轴、y 轴、z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可得A (0,0,0),B (2,0,0),C (0,4,0),P (0,0,4),D (0,0,2),E (0,2,2),M (0,0,1),N (1,2,0).(1)证明:DE ―→=(0,2,0),DB ―→=(2,0,-2). 设n =(x ,y ,z )为平面BDE 的法向量, 则⎩⎪⎨⎪⎧n ·DE ―→=0,n ·DB ―→=0,即⎩⎪⎨⎪⎧2y =0,2x -2z =0.不妨取z =1,可得n =(1,0,1).又MN ―→=(1,2,-1),可得MN ―→·n =0. 因为MN ⊄平面BDE ,所以MN ∥平面BDE . (2)依题意,设AH =h (0≤h ≤4),则H (0,0,h ), 进而可得NH ―→=(-1,-2,h ), BE ―→=(-2,2,2). 由已知,得|cos 〈NH ―→,BE ―→〉|=|NH ―→·BE ―→||NH ―→||BE ―→|=|2h -2|h 2+5×23=721, 整理得10h 2-21h +8=0,解得h =85或h =12.所以线段AH 的长为85或12.[解题技法]用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一般步骤(1)选择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2)确定异面直线上两个点的坐标,从而确定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 (3)利用向量的夹角公式求出向量夹角的余弦值;(4)两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余弦等于两向量夹角余弦值的绝对值.[提醒] 注意向量的夹角与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区别: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锐角或直角时,此夹角就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当异面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为钝角时,其补角才是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题组训练]1.如图所示,在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底面ABC ,AB =BC =AA 1,∠ABC =90°,点E ,F 分别是棱AB ,BB 1的中点,则直线EF 和BC 1所成的角是( )A .30°B .45°C .60°D .90°解析:选C 以B 为坐标原点,以BC 为x 轴,BA 为y 轴,BB 1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设AB =BC =AA 1=2,则C 1(2,0,2),E (0,1,0),F (0,0,1),∴EF ―→=(0,-1,1),BC 1―→=(2,0,2),∴EF ―→·BC 1―→=2,∴cos 〈EF ―→,BC 1―→〉=22×22=12,则EF 和BC 1所成的角是60°,故选C.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底面ABCD 是菱形,AB =2,∠BAD =60°.(1)求证:BD ⊥平面P AC ;(2)若P A =AB ,求PB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1)证明:因为四边形ABCD 是菱形, 所以AC ⊥BD .因为P A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 所以P A ⊥BD .又因为AC ∩P A =A ,所以BD ⊥平面P AC . (2)设AC ∩BD =O .因为∠BAD =60°,P A =AB =2, 所以BO =1,AO =CO = 3.如图,以O 为坐标原点,射线OB ,OC 分别为x 轴,y 轴的正半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则P (0,-3,2),A (0,-3,0),B (1,0,0),C (0,3,0), 所以PB ―→=(1,3,-2),AC ―→=(0,23,0). 设PB 与AC 所成角为θ,则cos θ=|PB ―→·AC ―→||PB ―→||AC ―→|=622×23=64.即PB 与A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64. 考点二 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典例精析](2019·合肥一检)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BF ⊥平面ABCD ,DE ⊥平面ABCD ,BF =DE ,M 为棱AE 的中点.(1)求证:平面BDM ∥平面EFC ;(2)若DE =2AB ,求直线AE 与平面BDM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1)证明:连接AC 交BD 于点N ,连接MN , 则N 为AC 的中点,又M 为AE 的中点,∴MN ∥EC . ∵MN ⊄平面EFC ,EC ⊂平面EFC , ∴MN ∥平面EFC .∵BF ,DE 都与平面ABCD 垂直,∴BF ∥DE . ∵BF =DE ,∴四边形BDEF 为平行四边形,∴BD ∥EF . ∵BD ⊄平面EFC ,EF ⊂平面EFC , ∴BD ∥平面EFC .又MN ∩BD =N ,∴平面BDM ∥平面EFC . (2)∵DE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DA ,DC ,DE 两两垂直,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 设AB =2,则DE =4,从而D (0,0,0),B (2,2,0),M (1,0,2),A (2,0,0),E (0,0,4),∴DB ―→=(2,2,0),DM ―→=(1,0,2), 设平面BDM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DB ―→=0,n ·DM ―→=0,得⎩⎪⎨⎪⎧2x +2y =0,x +2z =0.令x =2,则y =-2,z =-1,从而n =(2,-2,-1)为平面BDM 的一个法向量.∵AE ―→=(-2,0,4),设直线AE 与平面BDM 所成的角为θ, 则sin θ=|cosn ,AE ―→|=|n ·AE ―→||n |·|AE ―→|=4515,∴直线AE 与平面BDM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515.[解题技法]利用向量求线面角的2种方法(1)分别求出斜线和它所在平面内的射影直线的方向向量,转化为求两个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2)通过平面的法向量来求,即求出斜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的法向量所夹的锐角,取其余角就是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题组训练]1.在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2,BC =AA 1=1,则D 1C 1与平面A 1BC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________.解析: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由于AB =2,BC =AA 1=1,所以A 1(1,0,1),B (1,2,0),C 1(0,2,1),D 1(0,0,1),所以A 1C 1―→=(-1,2,0),BC 1―→=(-1,0,1),D 1C 1―→=(0,2,0).设平面A 1BC 1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有⎩⎪⎨⎪⎧A 1C 1―→·n =0, BC 1―→·n =0,即⎩⎪⎨⎪⎧-x +2y =0,-x +z =0,令x =2,得y =1,z =2,则n =(2,1,2).设D 1C 1与平面A 1BC 1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D 1C 1―→,n 〉|=|D 1C 1―→·n ||D 1C 1―→||n |=22×3=13,即D 1C 1与平面A 1BC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13.答案:13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BA =BC =5,AC =8,D 为线段AC 的中点.(1)求证:BD ⊥A 1D ;(2)若直线A 1D 与平面BC 1D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45,求AA 1的长.解:(1)证明:∵三棱柱ABC ­A 1B 1C 1是直三棱柱,∴AA 1⊥平面ABC ,又BD ⊂平面ABC ,∴BD ⊥AA 1, ∵BA =BC ,D 为AC 的中点,∴BD ⊥AC ,又AC ∩AA 1=A ,AC ⊂平面ACC 1A 1,AA 1⊂平面ACC 1A 1, ∴BD ⊥平面ACC 1A 1,又A 1D ⊂平面ACC 1A 1,∴BD ⊥A 1D . (2)由(1)知BD ⊥AC ,AA 1⊥平面ABC ,以D 为坐标原点,DB ,DC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过点D 且平行于AA 1的直线为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设AA 1=λ(λ>0),则A 1(0,-4,λ),B (3,0,0),C 1(0,4,λ),D (0,0,0), ∴DA 1―→=(0,-4,λ),DC 1―→=(0,4,λ),DB ―→=(3,0,0), 设平面BC 1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DC 1―→=0,n ·DB ―→=0,即⎩⎪⎨⎪⎧4y +λz =0,3x =0,则x =0,令z =4,可得y =-λ,故n =(0,-λ,4)为平面BC 1D 的一个法向量. 设直线A 1D 与平面BC 1D 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n ,DA 1―→|=|n ·DA 1―→||n |·|DA 1―→|=|4λ+4λ|λ2+16·λ2+16=45,解得λ=2或λ=8, 即AA 1=2或AA 1=8.考点三 二面角[典例精析]如图,菱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交于点O ,AB =5,AC =6,点E ,F 分别在AD ,CD 上,AE =CF =54,EF 交BD 于点H .将△DEF 沿EF 折到△D ′EF 位置,OD ′=10.(1)证明:D ′H ⊥平面ABCD ; (2)求二面角B ­D ′A ­C 的余弦值.[解] (1)证明:由四边形ABCD 为菱形,得AC ⊥BD . 由AE =CF =54,得AE AD =CFCD ,所以EF ∥AC .因此EF ⊥DH ,从而EF ⊥D ′H . 由AB =5,AC =6,得DO =BO =AB 2-AO 2=4.由EF ∥AC 得OH DO =AE AD =14,所以OH =1,D ′H =DH =3,则OD ′2=OH 2+D ′H 2,所以D ′H ⊥OH . 又OH ∩EF =H ,所以D ′H ⊥平面ABCD .(2)以H 为坐标原点,HB ,HF ,HD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H ­xyz ,如图所示.则B (5,0,0),C (1,3,0),D ′(0,0,3),A (1,-3,0), (由口诀“起点同”,我们先求出起点相同的3个向量.) 所以AB ―→=(4,3,0), AD ′―→=(-1,3,3),AC ―→=(0,6,0). (由口诀“棱排前”,我们用行列式求出两个平面的法向量.) 由⎩⎪⎨⎪⎧ AD ′―→=(-1,3,3), AB ―→=(4,3,0),可得平面ABD ′的法向量n 1=(-3,4,-5),由⎩⎪⎨⎪⎧AD ′―→=(-1,3,3), AC ―→=(0,6,0),可得平面AD ′C 的法向量n 2=(-3,0,-1). 于是cos 〈n 1,n 2〉=n 1·n 2|n 1|·|n 2|=7525.所以二面角B ­D ′A ­C 的余弦值为7525.[解题技法](1)利用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由于法向量的方向不同,两个法向量的夹角与二面角的大小可能相等,也可能互补.所以,两个法向量的夹角的余弦值与二面角的余弦值可能存在正负号的差异.(2)有时用观察法难以判定二面角是钝角还是锐角,为了保证解题结果准确无误,我们给出一种万无一失的方法:就是在两个半平面和二面角的棱上各取1个向量,要求这三个向量必须起点相同,在利用行列式计算法向量时,棱对应的向量必须排前面,即口诀“起点同,棱排前”,这样求出的两个法向量的夹角一定与二面角的大小相等.[题组训练]如图所示,四棱锥P ­ABCD 中,P A ⊥平面ABCD ,△DAB ≌△DCB ,E 为线段BD 上的一点,且EB =ED =EC =BC ,连接CE 并延长交AD 于F .(1)若G 为PD 的中点,求证:平面P AD ⊥平面CGF ; (2)若BC =2,P A =3,求二面角B ­CP ­D 的余弦值. 解:(1)证明:在△BCD 中,EB =ED =EC =BC , 故∠BCD =90°,∠CBE =∠BEC =60°.∵△DAB ≌△DCB ,∴∠BAD =∠BCD =90°,∠ABE =∠CBE =60°,∴∠FED =∠BEC =∠ABE =60°.∴AB ∥EF ,∴∠EFD =∠BAD =90°, ∴EF ⊥AD ,AF =FD . 又PG =GD ,∴GF ∥P A .又P A ⊥平面ABCD ,∴GF ⊥平面ABCD , ∵AD ⊂平面ABCD ,∴GF ⊥AD . 又GF ∩EF =F ,∴AD ⊥平面CGF .又AD ⊂平面P AD ,∴平面P AD ⊥平面CGF .(2)以A 为坐标原点,射线AB ,AD ,AP 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半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0,0,0),B (2,0,0),C (3,3,0),D (0,23,0),P (0,0,3),故CB ―→=(-1,-3,0), CP ―→=(-3,-3,3),CD ―→=(-3,3,0). 设平面BCP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y 1,z 1),则⎩⎪⎨⎪⎧ n 1·CB ―→=0,n 1·CP ―→=0,即⎩⎪⎨⎪⎧ -1-3y 1=0,-3-3y 1+3z 1=0,解得⎩⎨⎧y 1=-33,z 1=23,即n 1=⎝⎛⎭⎫1,-33,23. 设平面DCP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1,y 2,z 2),则⎩⎪⎨⎪⎧n 2·CD ―→=0,n 2·CP ―→=0,即⎩⎪⎨⎪⎧-3+3y 2=0,-3-3y 2+3z 2=0,解得⎩⎪⎨⎪⎧y 2=3,z 2=2,即n 2=(1,3,2). 所以cos 〈n 1,n 2〉=n 1·n 2|n 1||n 2|=43169×8=24, 由图知二面角B ­CP ­D 为钝角, 所以二面角B ­CP ­D 的余弦值为-24. [课时跟踪检测]A 级1.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M ,N 分别是BD 和AD 的中点,则B 1M 与D 1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3030 B.3015 C.3010D.1515解析:选C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设正方体的棱长为2,则B 1(2,2,2),M (1,1,0),D 1(0,0,2),N (1,0,0),∴B 1M ―→=(-1,-1,-2), D 1N ―→=(1,0,-2),∴B 1M 与D 1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B 1M ―→·D 1N ―→||B 1M ―→|·|D 1N ―→|=|-1+4|1+1+4×1+4=3010. 2.如图,已知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D =AA 1=1,AB =3,E 为线段AB 上一点,且AE =13AB ,则DC 1与平面D 1E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33535B.277C.33D.24解析:选A 如图,以D 为坐标原点,DA ,DC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C 1(0,3,1),D 1(0,0,1),E (1,1,0),C (0,3,0),∴DC 1―→=(0,3,1), D 1E ―→=(1,1,-1), D 1C ―→=(0,3,-1). 设平面D 1E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D 1E ―→=0,n ·D 1C ―→=0,即⎩⎪⎨⎪⎧x +y -z =0,3y -z =0,取y =1,得n =(2,1,3).∴cosDC 1―→,n=DC 1―→·n |DC 1―→|·|n|=33535, ∴DC 1与平面D 1EC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33535.3.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A 1=2,二面角B ­AA 1­C 1的大小为60°,点B 到平面ACC 1A 1的距离为3,点C 到平面ABB 1A 1的距离为23,则直线BC 1与直线AB 1所成角的正切值为( )A.7B.6C.5D .2解析:选A 由题意可知,∠BAC =60°,点B 到平面ACC 1A 1的距离为3,点C 到平面ABB 1A 1的距离为23,所以在三角形ABC 中,AB =2,AC =4,BC =23,∠ABC =90°,则AB 1―→·BC 1―→=(BB 1―→-BA ―→)·(BB 1―→+BC ―→)=4, |AB 1―→|=22,|BC 1―→|=4, cosAB 1―→,BC 1―→=AB 1―→·BC ―→|AB 1―→|·|BC ―→|=24,故tanAB 1―→,BC 1―→=7.4.如图,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都相等,E ,F ,G 分别为AB ,AA 1,A 1C 1的中点,则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A.35 B.56 C.3310D.3610解析:选A 设正三棱柱的棱长为2,取AC 的中点D ,连接DG ,DB ,分别以DA ,DB ,DG 所在的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B 1()0,3,2,F (1,0,1), E ⎝⎛⎭⎫12,32,0,G (0,0,2), B 1F ―→=()1,-3,-1,EF ―→=⎝⎛⎭⎫12,-32,1, GF ―→=(1,0,-1).设平面GEF 的法向量n =(x ,y ,z ), 则⎩⎪⎨⎪⎧ EF ―→·n =0,GF ―→·n =0,即⎩⎪⎨⎪⎧12x -32y +z =0,x -z =0,取x =1,则z =1,y =3,故n =()1,3,1为平面GEF 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cos 〈n ,B 1F ―→〉=1-3-15×5=-35,所以B 1F 与平面GEF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5.5.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点E 为BB 1的中点,则平面A 1E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A.12B.23C.33D.22解析:选B 以A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棱长为1,则A 1(0,0,1),E ⎝⎛⎭⎫1,0,12,D (0,1,0), ∴A 1D ―→=(0,1,-1), A 1E ―→=⎝⎛⎭⎫1,0,-12, 设平面A 1E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1=(1,y ,z ), 则⎩⎪⎨⎪⎧ n 1·A 1D ―→=0,n 1·A 1E ―→=0,即⎩⎪⎨⎪⎧y -z =0,1-12z =0,∴⎩⎪⎨⎪⎧y =2,z =2,∴n 1=(1,2,2). 又平面ABCD 的一个法向量为n 2=(0,0,1), ∴cos 〈n 1,n 2〉=23×1=23.即平面A 1ED 与平面AB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23.6.如图,菱形ABCD 中,∠ABC =60°,AC 与BD 相交于点O ,AE ⊥平面ABCD ,CF ∥AE ,AB =2,CF =3.若直线OF 与平面BED 所成的角为45°,则AE =________.解析:如图,以O 为坐标原点,以OA ,OB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以过点O 且平行于CF 的直线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E =a ,则B (0,3,0),D (0,-3,0),F (-1,0,3),E (1,0,a ),∴OF ―→=(-1,0,3),DB ―→=(0,23,0), EB ―→=(-1,3,-a ).设平面BED 的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DB ―→=0,n ·EB ―→=0,即⎩⎪⎨⎪⎧23y =0,-x +3y -az =0,则y =0,令z =1,得x =-a , ∴n =(-a,0,1),∴cos 〈n ,OF ―→〉=n ·OF ―→|n ||OF ―→|=a +3a 2+1×10.∵直线OF 与平面BED 所成角的大小为45°, ∴|a +3|a 2+1×10=22, 解得a =2或a =-12(舍去),∴AE =2.答案:27.如图,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是等腰梯形,AB ∥CD ,且AC ⊥BD ,AC 与BD 交于O ,PO ⊥底面ABCD ,PO =2,AB =22,E ,F 分别是AB ,AP 的中点,则二面角F ­OE ­A 的余弦值为________.解析: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OP 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由题知,OA =OB =2,则A (0,-2,0),B (2,0,0),P (0,0,2),E (1,-1,0),F (0,-1,1), OE ―→=(1,-1,0),OF ―→=(0,-1,1),设平面OEF 的法向量为m =(x ,y ,z ), 则⎩⎪⎨⎪⎧m ·OE ―→=0,m ·OF ―→=0,即⎩⎪⎨⎪⎧x -y =0-y +z =0.令x =1,可得m =(1,1,1).易知平面OAE 的一个法向量为n =(0,0,1),则cos 〈m ,n 〉=m ·n|m ||n |=33.由图知二面角F ­OE ­A 为锐角, 所以二面角F ­OE ­A 的余弦值为33. 答案:338.(2018·全国卷Ⅲ)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 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C D 所在平面垂直,M 是C D 上异于C ,D 的点.(1)证明:平面AMD ⊥平面BMC ;(2)当三棱锥M ­ABC 体积最大时,求平面MAB 与平面M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解:(1)证明:由题设知,平面CMD ⊥平面ABCD ,交线为CD .因为BC ⊥CD ,BC ⊂平面ABCD ,所以BC ⊥平面CMD ,又DM ⊂平面CMD ,所以BC ⊥DM .因为M 为CD 上异于C ,D 的点,且DC 为直径, 所以DM ⊥CM . 又BC ∩CM =C , 所以DM ⊥平面BMC . 因为DM ⊂平面AMD , 所以平面AMD ⊥平面BMC .(2)以D 为坐标原点, DA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当三棱锥M ­ABC 的体积最大时,M 为CD 的中点.由题设得D (0,0,0),A (2,0,0),B (2,2,0),C (0,2,0),M (0,1,1),AM ―→=(-2,1,1),AB ―→=(0,2,0),DA ―→=(2,0,0).设n =(x ,y ,z )是平面MAB 的法向量,又DA ―→是平面MCD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cos 〈n ,DA ―→〉=n ·DA ―→|n ||DA ―→|=55,sin 〈n ,DA ―→〉=255.所以平面MAB 与平面M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是255.9.(2018·全国卷Ⅱ)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AB =BC =22,P A =PB =PC =AC =4,O 为AC 的中点.(1)证明:PO ⊥平面ABC ;(2)若点M 在棱BC 上,且二面角M ­P A ­C 为30°,求PC 与平面P AM 所成角的正弦值.解:(1)证明:因为P A =PC =AC =4,O 为AC 的中点, 所以PO ⊥AC ,且PO =2 3.连接OB ,因为AB =BC =22AC , 所以△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 ⊥AC ,OB =12AC =2.所以PO 2+OB 2=PB 2,所以PO ⊥OB . 又因为OB ∩AC =O , 所以PO ⊥平面ABC .(2)以O 为坐标原点,OB ―→的方向为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已知得O (0,0,0),B (2,0,0),A (0,-2,0),C (0,2,0),P (0,0,23),AP ―→=(0,2,23).取平面P AC 的一个法向量OB ―→=(2,0,0). 设M (a,2-a,0)(0<a ≤2),则AM ―→=(a,4-a,0). 设平面P AM 的法向量为n =(x ,y ,z ),令y =3a ,得z =-a ,x =3(a -4),所以平面P AM 的一个法向量为n =(3(a -4),3a ,-a ),所以cos 〈OB ―→,n 〉=23(a -4)23(a -4)2+3a 2+a 2.由已知可得|cos 〈OB ―→,n 〉|=cos 30°=32,所以23|a -4|23(a -4)2+3a 2+a 2=32, 解得a =43或a =-4(舍去).所以n =⎝⎛⎭⎫-833,433,-43.又PC ―→=(0,2,-23),所以cos 〈PC ―→,n 〉=833+8334+12·643+163+169=34.所以PC 与平面P AM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4. B 级1.如图,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的底面ABCD 是菱形,AC ∩BD =O ,A 1O ⊥底面ABCD ,AB =2,AA 1=3.(1)证明:平面A 1CO ⊥平面BB 1D 1D ;(2)若∠BAD =60°,求二面角B ­OB 1­C 的余弦值. 解:(1)证明:∵A 1O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 ∴A 1O ⊥BD .∵四边形ABCD 是菱形,∴CO ⊥BD . ∵A 1O ∩CO =O ,∴BD ⊥平面A 1CO . ∵BD ⊂平面BB 1D 1D ,∴平面A 1CO ⊥平面BB 1D 1D .(2)∵A 1O ⊥平面ABCD ,CO ⊥BD ,∴OB ,OC ,OA 1两两垂直,以O 为坐标原点,OB ―→,OC ―→, OA 1―→的方向分别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B =2,AA 1=3,∠BAD =60°, ∴OB =OD =1,OA =OC =3, OA 1=AA 21-OA 2= 6.则O (0,0,0),B (1,0,0),C (0,3,0),A (0,-3,0),A 1(0,0,6),∴OB ―→=(1,0,0),BB 1―→=AA 1―→=(0,3,6), OB 1―→=OB ―→+BB 1―→=(1,3,6). 设平面OBB 1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OB ―→·n =0,OB 1―→·n =0,即⎩⎪⎨⎪⎧x =0,x +3y +6z =0.令y =2,得z =-1,∴n =(0,2,-1)是平面OBB 1的一个法向量. 同理可求得平面OCB 1的一个法向量m =(6,0,-1), ∴cosn ,m=n ·m|n |·|m |=13×7=2121,由图可知二面角B ­OB 1­C 是锐二面角, ∴二面角B ­OB 1­C 的余弦值为2121. 2.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ADC =90°,AB ∥CD ,AB =2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P A =PD ,点E 在PC 上,DE ⊥平面P AC .(1)求证:P A ⊥平面PCD ;(2)设AD =2,若平面PBC 与平面P AD 所成的二面角为45°,求DE 的长.解:(1)证明:由DE ⊥平面P AC ,得DE ⊥P A ,又平面P AD ⊥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CD ⊥AD ,所以CD ⊥平面P AD ,所以CD ⊥P A , 又CD ∩DE =D ,所以P A ⊥平面PCD . (2)取AD 的中点O ,连接PO , 因为P A =PD ,所以PO ⊥AD ,又平面P AD ⊥平面ABCD ,平面P AD ∩平面ABCD =AD , 所以PO ⊥平面ABCD ,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1)得P A ⊥PD ,由AD =2得P A =PD =2,PO =1,设CD =a ,则P (0,0,1),D (0,1,0),C (a,1,0),B (2a ,-1,0), 则BC ―→=(-a,2,0),PC ―→=(a,1,-1). 设m =(x ,y ,z )为平面PBC 的法向量,由⎩⎪⎨⎪⎧m ·BC ―→=0,m ·PC ―→=0,得⎩⎪⎨⎪⎧-ax +2y =0,ax +y -z =0,令x =2,则y =a ,z =3a ,故m =(2,a,3a )为平面PBC 的一个法向量,由(1)知n =DC ―→=(a,0,0)为平面P AD 的一个法向量. 由|cosm ,n|=|m ·n ||m ||n |=|2a |a 10a 2+4=22,解得a =105,即CD =105,所以在Rt △PCD 中,PC =2155,由等面积法可得DE =CD ·PD PC =33.3.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平面P AB ⊥平面ABC ,AB =6, BC =23,AC =26,D ,E 分别为线段AB ,BC 上的点,且AD =2DB ,CE =2EB ,PD ⊥AC .(1)求证:PD ⊥平面ABC ;(2)若直线P A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45°,求平面P AC 与平面PDE 所成的锐二面角大小.解:(1)证明:∵AC =26,BC =23,AB =6,∴AC 2+BC 2=AB 2,∴∠ACB =90°, ∴cos ∠ABC =236=33.又易知BD =2,∴CD 2=22+(23)2-2×2×23cos ∠ABC =8, ∴CD =22,又AD =4, ∴CD 2+AD 2=AC 2,∴CD ⊥AB .∵平面P AB ⊥平面ABC ,平面P AB ∩平面ABC =AB ,CD ⊂平面ABC , ∴CD ⊥平面P AB ,又PD ⊂平面P AB ,∴CD ⊥PD , ∵PD ⊥AC ,AC ∩CD =C , ∴PD ⊥平面ABC .(2)由(1)知PD ,CD ,AB 两两互相垂直,∴可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z ,∵直线P A 与平面ABC 所成的角为45°,即∠P AD =45°,∴PD =AD =4,则A (0,-4,0),C (22,0,0),B (0,2,0),P (0,0,4),∴CB ―→=(-22,2,0),AC ―→=(22,4,0),P A ―→=(0,-4,-4). ∵AD =2DB ,CE =2EB ,∴DE ∥AC , 由(1)知AC ⊥BC ,∴DE ⊥BC ,又PD ⊥平面ABC ,BC ⊂平面ABC ,∴PD ⊥BC , ∵PD ∩DE =D ,∴CB ⊥平面PDE ,∴CB ―→=(-22,2,0)为平面PDE 的一个法向量. 设平面P AC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则⎩⎪⎨⎪⎧n ·AC ―→=0,n ·P A ―→=0,即⎩⎪⎨⎪⎧22x +4y =0,-4y -4z =0,令z =1,得x =2,y =-1, ∴n =(2,-1,1)为平面P AC 的一个法向量. ∴cos n ,CB ―→=-4-24×12=-32, ∴平面P AC 与平面PDE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为32, 故平面P AC 与平面PDE 所成的锐二面角为30°.。

(完整版)利用空间向量法证明与求空间角——解答题篇·解题技能(教师)

(完整版)利用空间向量法证明与求空间角——解答题篇·解题技能(教师)

课题利用空间向量法证明与求空间角——解答题篇·解题技能一、空间向量(一)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对于如果三个向量a r ,b r ,c r 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 u r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a yb zc =++u r r r r(二)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1)空间直角坐标系设123,,e e e u r u u r u r 为有公共起点O 的三个两两垂直的单位向量(称它们为正交基底),以123,,e e e u r u u r u r的公共起点O 为原点,分别以123,,e e e u r u u r u r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要遵循“左手法则”。

(2)空间向量的坐标对于空间任一向量p u r ,一定可以把它平移,使它的起点与原点O 重合,得到向量OP p =u u u r u r 。

由空间向量基本定理可知,存在有序实数组{,,}x y z ,使p xa yb zc =++u r r r r。

我们把,,x y z 称作向量p u r 在单位正交基底123,,e e e u r u u r u r下的坐标,记作(,,)p x y x =u r 。

点的坐标:此时向量p u r 的坐标恰是点P 在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中的坐标(,,)x y x 。

(3)空间向量运算的坐标表示 ① 空间向量的坐标运算法则设123(,,)a a a a =r ,123(,,)b b b b =r,则112233(,,)a b a b a b a b +=+++r r112233(,,)a b a b a b a b -=--- 123(,,)()a a a a R λλλλλ=∈ 112233a b a b a b a b ⋅=++② 空间向量平行与垂直条件112233//,,()a b a b a b a b a b R λλλλλ⇔=⇔===∈r r r r1122330a b a b a b a b a b ⊥⇔⋅=++=③ 空间向量夹角公式r r④ 空间向量长度公式若111(,,)A x y z ,222(,,)B x y z ,则212121(,,)AB x x y y z z =---u u u r即:一个向量在直角坐标系中的坐标等于表示这个向量的有向线段的终点的坐标减去起点的坐标。

高考必考题—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空间角(含解析)

高考必考题—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空间角(含解析)

运用空间向量解决空间角一、题型选讲题型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以及研究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首先要注意交的范围,然后转化为有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

例1、【2018年高考江苏卷】如图,在正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B =AA 1=2,点P ,Q 分别为A 1B 1,BC 的中点.(1)求异面直线BP 与AC 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直线CC 1与平面AQC 1所成角的正弦值.例2、(2019南京学情调研) 如图,在正四棱柱ABCDA 1B 1C 1D 1中,已知底面ABCD 的边长AB =3,侧棱AA 1=2,E 是棱CC 1的中点,点F 满足AF →=2FB →.(1) 求异面直线FE 和DB 1所成角的余弦值; (2) 记二面角EB 1FA 的大小为θ,求|cos θ|.题型二、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是通过研究直线的方向向量和平面的法向量的所成的角,因此,要特别注意所求的角与已求的角之间的关系。

例3、【2020年高考浙江】如图,在三棱台ABC—DEF中,平面ACFD⊥平面ABC,∠ACB=∠ACD=45°,DC =2BC.(Ⅰ)证明:EF⊥DB;(Ⅱ)求直线DF与平面DBC所成角的正弦值.例4、【2020年高考全国Ⅱ卷理数】如图,已知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是正三角形,侧面BB1C1C是矩形,M,N分别为BC,B1C1的中点,P为AM上一点,过B1C1和P的平面交AB于E,交AC于F.(1)证明:AA1∥MN,且平面A1AMN⊥平面EB1C1F;(2)设O为△A1B1C1的中心,若AO∥平面EB1C1F,且AO=AB,求直线B1E与平面A1AMN所成角的正弦值.题型三、平面与平面所成的角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当求出两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n1,n2时,要根据观察判断向量在图形中的方向,从而确定二面角与向量n1,n2的夹角是相等还是互补,这是利用向量求二面角的难点、易错点例5、【2019年高考全国Ⅱ卷理数】如图,长方体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正方形,点E在棱AA1上,BE⊥EC1.(1)证明:BE⊥平面EB1C1;(2)若AE=A1E,求二面角B–EC–C1的正弦值.例6、【2019年高考全国Ⅲ卷理数】图1是由矩形ADEB,Rt△ABC和菱形BFGC组成的一个平面图形,其中AB=1,BE=BF=2,∠FBC=60°,将其沿AB,BC折起使得BE与BF重合,连结DG,如图2.(1)证明:图2中的A,C,G,D四点共面,且平面ABC⊥平面BCGE;(2)求图2中的二面角B−CG−A的大小.例7、(2020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期中)如图,在棱长均为2的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平面1ACB ⊥平面11A ABB ,11AB A B =,O 为1AB 与1A B 的交点.(1)求证:1AB CO ⊥;(2)求平面11ACC A 与平面ABC 所成锐二面角的余弦值.二、达标训练1、【2019年高考天津卷理数】如图,AE ⊥平面ABCD ,,CF AE AD BC ∥∥,,AD AB ⊥1,2AB AD AE BC ====.(1)求证:BF ∥平面ADE ;(2)求直线CE 与平面BDE 所成角的正弦值; (3)若二面角E BD F --的余弦值为13,求线段CF 的长.2、【2019年高考浙江卷】如图,已知三棱柱111ABC A B C -,平面11A ACC ⊥平面ABC ,90ABC ∠=︒,1130,,,BAC A A AC AC E F ∠=︒==分别是AC ,A 1B 1的中点. (1)证明:EF BC ⊥;(2)求直线EF 与平面A 1BC 所成角的余弦值.3、【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数】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AD BC 的中点,以DF 为折痕把DFC △折起,使点C 到达点P 的位置,且PF BF ⊥. (1)证明:平面PEF ⊥平面ABFD ; (2)求DP 与平面ABFD 所成角的正弦值.4、(2020届山东省九校高三上学期联考)已知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的底面为菱形,12AB AA ==,3BAD π∠=,ACBD O =,AO ⊥平面1A BD ,11A B A D =.(1)证明:1//B C 平面1A BD ; (2)求钝二面角1B AA D --的余弦值.5、(2020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期末)在底面为正方形的四棱锥P ABCD -中,平面PAD ⊥平面,,,ABCD PA PD E F =分别为棱PC 和AB 的中点.(1)求证://EF 平面PAD ;(2)若直线PC 与AB ,求平面PAD 与平面PBC 所成锐二面角的大小.6、(2019南京、盐城一模)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矩形,PA⊥平面ABCD,AD=1,PA =AB=2,点E是棱PB的中点.(1) 求异面直线EC与PD所成角的余弦值;(2) 求二面角BECD的余弦值.一、题型选讲题型一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以及研究异面直线所成的角首先要注意交的范围,然后转化为有直线的方向向量的夹角。

向量法求空间的距离和角

向量法求空间的距离和角

所以异面直线BD与D1A间的距离为
3 。 3
(2) A1 B1 = (0,1, 0), 设n = ( x, y, z )是平面A1DB的一 个法向量,因为DA1 = (1, 0,1), DB = (1,1, 0), ì ì x +z = 0 nDA1 = 0 镲 由眄 即 取x = - 1, 镲 î x+y =0 î nDB = 0 | nA1 B1 | 1 2 于是n = (-1,1,1, ),且 = = 。 2 |n| 2 2 所以点B1到平面A1 BD的距离为 。 2
例1:如图1所示: 三棱柱ABC - A1 B1C1中,CA=CB, AB = AA1, ? BAA1 60o, ( 1)求证:AB^ A1C (2)若平面ABC ^ 平面AA1 B1 B, AB =CB,求直线A1C与平面BB1C1C 所成角的正弦值。
C C1
B A A1
B1
图1
C
C1
O
B A1
Z
解:由(1)知OC ^ AB,OA1 ^ AB, 又平面ABC ^ 平面AA1 B1 B,交线 为AB,所以OC ^ 平面AA1 B1 B, 故OA、OA1、OC两两相互垂直。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
O
C
C1
B A1
B1 图1-2
X o - xyz 设AB = 2,由题设知A(1, 0, 0)、B(- 1, 0, 0)、C (0, 0, 3)、A1 (0, 3, 0), 则BC = (1, 0, 3)、 BB1 = AA1 = (- 1, 3, 0)、 A1C = (0, - 3, 3). 设n = ( x, y, z )是平面BBCC的法向量,则 ì x + 3z = 0 ì nBC = 0 镲 即 可取n = ( 3,1, -1), 眄 镲 î nBB1 = 0 î - x + 3y = 0 nA1C 10 故 cos < n, A1C >= =. 5 | n | ×| A1C |

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共22张

用空间向量求空间角共22张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空间“角”问题
空间的角常见的有: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
复习回顾
• 直线的方向向量:两点 • 平面的法向量:三点两线一方程
• 设a=(a1,a2,a3),b=(b1,b2,b3) 则(1)a·b= a1b1+a2b2+a3b3 .
复习回顾
• 设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平面α、β的
二、线面角:直线和直线在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直线与平面所叫成做角这的条范直围线和:这个[0平, 面]所成的角.
Hale Waihona Puke 2An思考:如何用空间向量的夹角
表示线面角呢?
B
O
结论:sin | cos n, AB |
例2、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 中,
求A1B与平面A1B1CD所成的角
①向量法
三、面面角:
以二面角的棱上任意一点为端点,在两 个面内分别作垂直于棱的两条射线,这两 条射线所成的角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平面角必须满足:
A O
l
B
1)角的顶点在棱上 2)角的两边分别在两个面内 3)角的边都要垂直于二面角的棱
范围:[0, ]
10
三、面面角:
uur uur
向量法
n1,n2
z
AA11
BB11 M
由A1N 5,可得 N (0,4,3)
A
AM (6,2,6), AN (0,4,3).
设平面的法向量n (x, y, z),由
xB
AM • n 0
AN

n
0
即 6x 2y 6z 0
4y 3z 0
D11 N C11
Dy
C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教案

利用向量法求空间角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让学生学会使用向量法求解空间角。

3.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基本步骤。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采用演示法,展示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步骤。

3. 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步骤1. 引入空间向量的概念,讲解其基本性质。

2. 讲解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基本步骤。

3.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向量法解决问题。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个实际问题,尝试运用向量法解决。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观察学生对空间向量概念和性质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掌握情况。

3. 实际问题解决:评估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案、PPT、教材等相关教学资料。

2. 计算机、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3. 实际问题案例库。

八、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九、教学重点与难点1. 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基本步骤。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十、教学PPT内容1. 空间向量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向量法求解空间角的基本步骤。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案例。

十一、教学案例案例一:求解空间直角坐标系中两向量的夹角。

案例二:求解空间四边形的对角线夹角。

案例三:求解空间旋转体的主轴与旋转轴的夹角。

十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空间向量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十三、教学拓展1. 研究空间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

2. 探索向量法在物理学、工程学等领域的应用。

十四、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角度问题-高考数学复习课件

利用空间向量研究角度问题-高考数学复习课件
∵ OB ⊂平面 ABCD ,∴ OP ⊥ OB ,∴ PB =
在△ C 1 BP 中, cos
2 +
2 +12 −12
3
∠ C 1 BP =
= ,
2·1
2
π
π
∴∠ PBC 1= ,即直线 PB 与 AD 1所成的角为 .
6
6
2

2
2

6
a.
2
法二:以 D 为原点, DA , DC , DD 1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 y 轴, z 轴
2
A. 30°
由于 cos<
B. 60°
C. 120°
A )
D. 150°
1
m , n >=- ,所以< m , n >=120°,所以直线 l 与平面α
2
所成的角为30°.
3. 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为 m =(1,2,-2),平面β的一个法向量为 n =
(2,2,1),则平 C 为原点, CA , CB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 y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
3
π
,∴直线 PB 与 AD 1所成的角为 .
2
6
方法总结
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两种方法及一个注意点
1. 两种方法:
(1)基向量法:利用线性运算;
(2)坐标法:利用坐标运算.
2. 一个注意点:
注意向量法求异面直线所成角与向量夹角的区别,尤其是取值范围.
跟踪训练
1. 在直三棱柱 ABC - A 1 B 1 C 1中,∠ BCA =90°, M , N 分别是 A 1 B 1,
.
6
方法总结
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线面角的两个注意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B C1
7 10
∴异面直线A B1
7 的夹角的余弦值为 10
X
A1
AB1 BC1
=(- 1 2
,-
0
C1 B1
Y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
已知平面α的一条斜线PA,平面α的 一个法向量为 n ,PA与α的所成角为θ, 则
PA n sin | | | PA | | n |
A θ α
P
n
巩固性训练2
m, n分别是两平面 , 的法向量 , 二面角 - l 的大小为 , 则 mn cos | m || n |
l
m
α
n
β
巩固性训练3
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
正方形,侧棱PA⊥底面ABCD,PA=AB,
求二面角B-PC-D大小.

解:以A为原点,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如图所示 设PA=1, 则B(1,0,0) C(1,1,0) D(0,1,0) P(0,0,1) P ∴ PB =(1,0,-1) PC =(1,1,-1)
1.如图,正方体ABCD-A’B’C’D’的边长为1, E是A’B’的中点, 直线AB与平面BDE的 所成角为θ,求cosθ.
解:以A为原点, 建立如图所示 的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A(0,0,0) B(1,0,0) D(0,1,0) E( 1 ,0,1) 2 ∴ BD =(-1,1,0) AB =(1,0,0) 1 BE =(- ,0,1)
z
PB ⊥ m ∴ PB m =x-z=0
PC

m =(x,y,z) 是平面PBC的一个法向量
PC ⊥ m
y
A D
0 0
m
=x+y-z=0 ∴
令x=1 得 y=0 z=1, =(0,1,1) ∴cos =±
m

=(1,0,1)
同理可得:平面PDC的一个法向量
B

n
mn
mn
1 2
x 由图可知, 二面角B-PC-D的大小为120
4.(05高考)已知四棱锥P-ABCD的底面为直角梯
2
10 (2) 5
(3)arcsin
3 6
2 ( 4) 3
作业
课本第90页,习题A组第4, 5题
/ 华宇娱乐
又是急急忙忙地赶时间 自然无暇四处张望 但是守株待兔の月影可是清清楚楚地看到那两各丫环壹转眼儿就进咯烟雨园の大门!果然 王爷在李侧福晋の院子里!月影怀着沉重の心情 回咯怡然居 看到她家仆役还在挑灯夜战 以为水清是在待王爷回来 可是她又怎么忍心将他在烟雨园の事情告诉水清呢?可是别告诉她家仆役 难道就任由她那么傻傻地等上壹整夜吗? 最终在多次劝解水清入睡无效の情况下 月影只得狠心地告诉她家仆役:“仆役 您别要等咯 再怎么等 爷今天也别会过来咯 ”第壹卷 第921章 风平即使月影没什么说他为啥啊别会 过来 也没什么说她是怎么晓得の他别会过来 但水清从月影那欲言又止の哀怨目光中立即猜咯出来 他壹定是去看望李姐姐去咯 也好 总好过半夜被请过去吧 还别如自己主动送上门去 免得伤李姐姐の心 于是水清更加放心大胆地继续她の缝补工作 王爷没什么告诉她去烟雨园の事情 以为她就真の别晓得 而水清也没什么告诉他 从昨天开始就自行恢复去排字琦那里 请安 请安是本分 她已经请咯那么多天の假 况且 有很多の事情 是需要她自己去面对 而别是依赖他过分の保护 而且也别是所有の事情都能依赖他の保护 王爷有保护水清の心思 排 字琦也大有保护她の心思 当然咯 两各人の出发点别壹样 王爷是因为对她心存有爱 排字琦则是希望后院安宁 别要打乱咯王爷利用年家の宏图大业 所以对于水清の请安 她没什么太 多地为难她 壹般就是客客气气地聊壹些别痛别痒、鸡毛蒜皮之类の事情 然后就早早地打发她回去咯 毕竟水清历来都是早来早走 现在排字琦更是希望她早来早走 别与其它女眷有接 触の机会 就会少咯许多惹事生非の机会 由于昨天晚上在烟雨园又被耽搁到咯后半夜 而且昨天看到淑清の气色明显好咯许多 所以今天回府之后 他自己先回咯朗吟阁 然后只差秦顺儿 去咯烟雨园 壹是咯解壹下她の病情恢复情况 二是免得自己过去后又因为各式各样の原因抽别出身来 又弄到三更半夜才去怡然居 没壹会儿 秦顺儿就回来咯:“启禀爷 李侧福晋の风 寒已经基本好差别多咯 再吃两副药应该就没什么啥啊大碍 ”“噢 那就好 ”虽然嘴上没什么说啥啊 可是他の心中却是欢喜别已 壹连两天搅得水清别能好好睡觉休息 他很是内疚 于 是趁着今天没啥啊事情 淑清那里也没什么咯后顾之忧 他在朗吟阁用过晚膳之后就到咯怡然居 那各时候来到怡然居 水清赶快询问他是否用膳 他就是因为别想让水清辛苦操劳 才会决 定在自己の院子解决晚膳 于是对她说:“别用咯 爷已经用过晚膳咯 您今天怎么样?有没什么听爷の吩咐 好好休息养身子?”“您天天除咯要妾身养身子 就没什么别の吩咐咯 妾身 天天照您那各吩咐 过两天 您就见别到妾身咯 ”“啥啊?爷怎么就见别到您咯?您怎么咯?生病咯?还是怎么咯?”壹听水清说再过两天就见别到她咯 他立即心慌起来 那两天他壹 直忙于淑清 冷落咯水清 难道她所以而伤心难过 准备逃跑?还是说又要给他上演壹出以死明志?水清没什么料到他会那么惊慌 原本只是随口说咯壹句 谁想到惹得他又是心急又是着 慌 想想前些天他总是落井下石地看她の笑话 现在终于轮到她好好地整治他壹番 于是故意闭起嘴巴 别说咯!第壹卷 第922章 白胖王爷越是心急 越是见水清闭口别说咯 急得他壹把 抓住她の胳膊 表情极为严肃地说道:“您!您快说 怎么爷就见别到您咯?您要是敢……”“妾身要是敢啥啊 爷就将妾身满门抄斩?”他哪里料到水清会说出那句话来 壹下子被戳到 咯软肋 他就像是壹只泄咯气の皮球壹样 他确实是向她摞过那种狠话 当然也是事出有因 若别是她把他逼急咯 他怎么可能说出那么绝情の话来?现在 那句当时の气话竟然成咯水清攥 在手中の把柄 时别时地就要被拎出来好好敲打他壹番 搞得他急别得、恼别得 无可奈何之下 他只能

= 60 或120
C
0
发展性训练
形, AB∥DC,∠BAD=900, PA⊥ 底面ABCD, . 1 . 且PA=AD=DC= AB=1,M是PB的中点。
(1)证明:面PAD⊥面PCD; (2)求AC与PB所成的角余弦值;
(3)求直线PD与平面PBC所成的角; (4)求面AMC与面BMC 所成二面角余弦值。
n
α
n
与平面垂直的直线叫做平面 的法线.因此平面的法向量 就是平面法线的方向向量
异面直线所成角
a, b分别是两直线 l1 , l2的方向向量, l1 , l2的所成的角为 ,则 cos | a b | a || b | |
l2
b
a
l1
巩固性训练1
1.如图,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的侧棱 长为2,底面连长为1.求异面直线AB1与
BC1夹角的余弦值.
解:取的中点O建立如图 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3 1 B 1 (0, 2 ,0) A( ,0,2) 2 1 3 ,2) ,0 ,0) 1(B(0, 2 Z
Z
BCΒιβλιοθήκη A3 , -2 ) 2
C

1 3 AB1 ( , ,2) 2 2
2
BC1
∴cos
=
=
AB1 BC1
毛洪清
一、直线的方向向量定义
直线L上的向量 e 以及与向量 e共 线的向量叫直线L的方向向量.
L
e
e
• 例:直线L过点P(-2,3,1),Q(1,0,-1),则 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为______
答案:
(3,-3,-2)
二、平面的法向量定义
如果表示非零向量 n 的有向线段所 在直线垂直于平面α,那么称向量 n 垂直 于平面α ,记作 n ⊥α .此时,我们把 向量 n 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2
z A' E B' D'
设平面BDE的一个法向量为
n
=(x,y,z)

∴ BD
BD ⊥
n =-x+y=0

=
AB n AB n
n
BE ⊥
n
BE

n
= -
1 x+z=0 2
5 3
A
C'
D
y
令X=2得 y=2 z=1 .∴ n =(2,2,1)
∴sin
2 = 3
∴cos =
x
B
C
二面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