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种植密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作者:赵品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4年第05期农业是人类社会的基础产业,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的稳定。
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在农业生产中,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其用途广泛,既可作为食品,又可作为动物饲料,工业原料。
因此,提高玉米的产量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生产中,根据玉米品种特性,土壤地力,水肥灌溉条件及气候条件等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重要因素。
一、种植密度对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玉米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是影响玉米生长和产量的重要方面。
在农业生产中,种植密度可以影响玉米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一)种植密度对玉米养分吸收的影响玉米种植密度过大,植株土壤养分的吸收量也会增加。
这是因为高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玉米植株数量,从而增加了植株对养分的需求和吸收量。
但是,当种植密度过高时,玉米植株之间养分竞争加剧,导致养分吸收效率下降,反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
(二)种植密度对玉米的光合作用影响玉米适当提高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单位面积内的叶面积,提高玉米植株的光合作用效率。
但是,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导致玉米植株之间相互遮光,影响光合作用。
另外,种植密度过高还会影响植株的光照时间和强度,进而影响光合作用产物的形成和分配。
(三)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细胞分裂等生理过程的影响细胞分裂是玉米植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种植密度可以影响细胞分裂的速率和方向,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过高的种植密度会导致细胞分裂受阻,影响玉米植株的生长和发育,导致玉米产量下降。
(四)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在农业生产中,种植密度对玉米的生理特性和产量构成因素具有显著的影响。
选择合适的种植密度可以促进玉米的养分吸收、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等生理过程,从而进一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农业生产中,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有效地提高玉米产量,并且对经济效益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我们通过该文档来探讨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及经济效应的影响。
一、种植密度的概念和作用种植密度指在一定面积内,种植的作物株数,它是影响玉米产量和经济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种植密度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作物的亩产量,过于密集的种植会导致作物竞争土壤、水分和养分的情况加重,从而导致单株产量的下降。
而过于稀疏的种植则会浪费土地资源,使单位面积的产量较低,降低了作物的经济效益。
因此,对于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玉米,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是十分重要的。
二、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产量与种植密度之间具有一定的技术关系,对于不同种类的玉米,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将能够有效地提高其亩产量。
下面我们从两个方面来说明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不同由于玉米的种类、生长环境和栽培管理等因素影响,不同种类的玉米适宜的种植密度不同。
例如,对于白皮质高粱玉米,其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14~15万株;而对于甜玉米,其适宜的种植密度为每亩12~13万株。
适宜的种植密度能够让每株玉米拥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养分,从而获得更高的亩产量。
2、种植密度对玉米单株产量的影响除了不同品种适宜的种植密度不同外,种植密度也会直接影响到单株玉米的产量。
一些研究显示,对于同一品种的玉米,不同的种植密度会导致不同的单株产量。
在适宜的种植密度范围内,玉米单株产量会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而增加。
但是随着密度的继续增大,玉米单株产量就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因为过于密集的种植会导致玉米之间的竞争加剧,养分、水分等资源无法充足地分配给每一株作物。
三、种植密度对经济效应的影响种植密度还会对玉米经济效应产生影响,影响的方向也不尽相同。
1、种植密度对玉米成本的影响当种植密度不断增高时,单亩种子数量也不断增多,相应的种植成本也逐步提高。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和农民的收益。
然而,玉米的种植密度和品种对其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过低的种植密度会使得玉米生长缓慢,形成的秸秆细小,叶面积小,通风不良,水分分配不均,从而导致产量低下。
而过高的种植密度会使得玉米每株生长受限,分布不均,夺取养分不足,也会影响产量。
因此,科学合理地制定种植密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玉米的种植密度在4-8万株/公顷之间为宜。
过去的实践表明,当玉米的株密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虽然单株产量会减少,但总体产量会增加。
玉米品种的选择也对其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
在不同的环境和管理条件下,不同品种的玉米会产生不同的表现。
例如,在高条件下,一些耐旱品种的产量明显高于其他品种。
此外,玉米品种的生长周期、抗病性、耐逆性等因素也会影响产量。
因此,在种植玉米时,应根据不同的种植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
在低龄土壤或灰裂石地等贫瘠的土地上,应选择生长快、抗旱、耐盐碱的品种;在高产田地里,应选择高产性、早熟性好的品种。
3. 种植密度和品种的综合影响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管理条件综合考虑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在良好的条件下,高密度种植和高产量品种的组合可以产生最高的产量。
例如,在河南省平顶山市的一个试验站的实验结果表明,当种植密度为6.25万株/公顷时,采用杂交玉米品种“郑单698”和“淮25”组合的产量最高,分别为1143.5和1120.7千克/亩。
总之,种植密度和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是相互作用的,只有在科学合理地制定种植密度,选择合适的品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才能生产出更多的玉米,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生活带来更多的贡献。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株 /m D)75 h ( 、.0万株 /m E) 以种植 密 度 60 h ( , .0万株/m 为 h
对 照 ( K) 3次 重 复 , 机 排 列 , 区 面 积 2 .4m ( . m× C 。 随 小 81 67
42m) 每小 区 种植 7行 , 行距 种植 , 距 6 小 区 间走 . 。 等 行 0c m。 道 8 m, 0c 区组 间走 道 1 两 端设 4m保 护行 。 m,
著 。 中处 理 E D之 间产 量 差 异 不 显 著 , 其 、 处理 E与 其 余 处
现代 农业 科技
21 年第 1 01 7期
农艺 学
不 同种 植 密度 对 玉米 性 状 和产 量 的影 响
郑 彪
( 安徽 省 蒙 城 县 农 业 科 学 研 究 所 , 徽 蒙 城 2 3 0 ) 安 3 5 0
摘 要 研 究不 同种 植 密度 对 玉米性 状 和产 量 的影 响 , 结果 表 明 : 着种植 密度 的增加 , 随 玉米 穗 长、 穗粒 数 、 每 千粒 重均 呈 下 降趋 势 , 而 株 高 、 住 高呈增 加趋 势 , 伏 比例 加 大 , 稳 倒 推荐 紧凑大棒 型 品种 安 囤 8号 的最 佳种 植 密度 为 67 .5万一 .0万株/m 75 h 。 关 键 词 玉 米 ; 植 密 度 ; 状 ; 量 种 性 产 中图分 类号 ¥ 1 文 献标识 码 A 53 文章 编号 1 0 — 7 9 2 1 )7 0 6 — 1 0 7 5 3 (0 1 1— 0 9 0
前每 小 区对 角线 取 3点 , 点 连续 取 l 每 O株 , 内考 种 。 室 收 获 时 每小 区 取 中间 3行 收 获 ( 获面 积 1 , 收 2m ) 脱粒 晒 干后
种植密度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及产量的影响

《天津农林科技》2024年2月第1期(总第297期)19文章编号:1002-0659(2024)01-0019-03柳 絮(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辽宁 阜新 123100)试验研究种植密度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及产量的影响摘要:文章以辽单565(中晚熟品种)和强硕68(极晚熟品种)为供试玉米品种,设4个种植密度处理,分别为6.0×104株·hm -2(D1)、7.5×104株·hm -2(D2)、9.0×104株·hm -2(D3)、10.5×104株·hm -2(D4),分析不同种植密度下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含水率和产量。
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籽粒质量及籽粒含水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辽单565比强硕68的最大灌浆速率天数提前4 d,辽单565比强硕68的最大灌浆速率高0.16 g·d -1;成熟4 d 后测定,辽单565的籽粒含水率迅速降到25%。
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的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辽单565最高产量出现在7.5×104株·hm -2(D2),产量为18 597.4 kg·hm -2,强硕68最高产量出现在9.0×104株·hm -2(D3),产量为17 174.8 kg·hm -2。
因此,辽单565具有良好性能,在7.5×104株·hm -2(D2)种植密度下可获得较高产量。
关键词:种植密度;玉米品种;籽粒含水率;产量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3-08-14作者简介:柳絮(1978-),男,高级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等工作。
E-mail:********************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和轻化工原料。
辽宁省是我国玉米种植大省,自然条件优越,对玉米种植十分有利。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许多国家的重要经济作物。
种植密度和品种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调整种植密度和选择适合的品种,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的产量。
种植密度对玉米产量有着显著影响。
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玉米植株的数量。
一般来说,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
在较低的种植密度下,玉米植株之间的空间较大,光能和养分利用率较低,导致产量不高。
而在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后,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植株会更加有效地利用光能和养分,从而增加产量。
种植密度过高也会导致植株竞争过度,影响养分的吸收和利用,从而降低产量。
选择适当的种植密度非常重要。
品种对玉米产量也有着显著影响。
不同的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和抗逆性。
一些品种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和较好的抗病虫害能力,能够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并保持较高的产量。
在选择品种时,应根据种植区的气候、土壤和病虫害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品种。
选择具有较长生育期和较高产量潜力的品种也有助于提高玉米的产量。
种植密度和品种之间也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
不同品种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表现出不同的生长特性和产量潜力。
一些品种在较低的密度下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潜力,而在较高的密度下表现不稳定;而另一些品种则在较高的密度下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潜力。
在选择品种和确定种植密度时,应综合考虑两者之间的关系,以达到最佳的产量效果。
探讨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探讨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玉米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
本
文将探讨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种植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通常以万株/亩为单位。
经过多年的研究表明,
玉米种植密度对产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1. 种植密度过低会导致产量下降
当玉米种植密度过低时,植株之间的竞争小,日照充足,养分供应充足,但是由于每
个植株的空间更大,株高和总穗粒数会增加,导致每株穗粒数减少,从而导致单株产量下降。
研究表明,当种植密度低于6万/亩时,玉米产量下降比较明显。
3. 适宜的种植密度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产量
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使每株植株之间的空间适中,光合作用、养分吸收和利用等生长
过程相对平衡,从而达到最佳的生长状况,产量也会相应提高。
研究表明,适宜的玉米种
植密度为8-9万株/亩,可以获得最高的产量。
除了对产量有影响之外,玉米种植密度还对玉米的品质有一定的影响。
1. 种植密度过低和过高都会影响玉米品质
种植密度过低时,每株玉米的穗粒数较少,但是每个穗粒会更加粗大,导致单株玉米
的产量变低,但蛋白质含量较高,若是用于饲料作物,不如用于食用作物。
而在种植密度
过高的情况下,植株之间的竞争加剧,每个穗粒的养分分摊更多,单个穗粒的产量会减少,但是玉米的叶绿素含量较高,玉米的着色也更加鲜艳,与玉米的品质关系较大。
综上所述,玉米种植密度是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种植玉米时,应
根据土地、气候、品种、肥料等不同条件,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从而实现玉米高产高
质。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玉米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影响非常大。
本文将介绍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种植密度是玉米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因素,适宜的种植密度可以充分利用土地和光能资源,提高玉米单产。
下面将分别介绍高密度种植和低密度种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1. 高密度种植高密度种植是指在单位面积上播种数量较多的玉米种子,通常 5-7万/亩。
高密度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玉米产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会导致玉米生长缓慢,不利于养分和水分的吸收。
此外,高密度种植还容易产生病害和虫害,对玉米产量造成不利影响。
综上所述,选择适当的种植密度对提高玉米产量非常关键。
一般而言,适宜的种植密度为4-5万/亩,但具体情况需要根据当地的土壤状况、气候条件和水源状况等因素综合考虑。
品种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不同品种的生长习性和抗逆能力也不同。
下面将分别介绍高产品种和抗逆品种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高产品种是指玉米单产较高的品种,这种品种具有生长快、叶面积大、耐寒抗旱的特点。
与传统品种相比,高产品种还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玉米生产效益,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
然而,高产品种也有不足之处,如高产品种的生长期短,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相对较弱。
2. 抗逆品种抗逆品种是指能够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良好生长的品种,如耐旱、耐寒、耐盐和抗病等品种。
抗逆品种具有稳定高产的特点,即使在水源不足、气温较低或土质较差的环境下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因此,选择抗逆品种可以减少玉米生产中的风险,提高产量和效益。
总结:不同种植密度及品种对玉米产量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和品种是保证玉米产量稳定增长的关键。
在实际生产中,要结合栽培区域的气候、土壤、水源等因素,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种植策略,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 植密 度对 玉米 干物质 的影 响贯穿 于玉 米生长 的整个
周期 ,并且呈 现出 … S’型曲 Nhomakorabea状生 长的趋势 。在玉米的拔 节期 和苗期 ,干物质积 累的情况是 十分缓慢 的 ,而到 了喇叭
产量 ,就必须要针对不 同的玉米 品种 的生长特点以及生长周 期进 行全 面的分 析 ,以确定最适 合其 生长所 需要 的种 植密 度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高产增 收的 目的 ,进 而使 人们的生
玉米 穗部性状 与种 植密度也会 产生一定得 关联 。种植密 度会 直接导致 玉米的生长空间和光照条件 被改变。一般情况 下 ,种植 密度 的增 大会直 接导致 玉米的穗 长和穗宽 减小 ,同 时还 有 可 能导 致 玉米 秃 尖 面 积增 大 ,进 而 导 致 其 产 量减 少 。
2 I 3 对 于产 量 的影 响
的。种植密度 的增大会直接导致单颗植株所获得 的光 照和光 合作用减 弱 ,致使 叶绿 素的含量 下降。 1 . 5 对干物质累积的影响
度的增大 ,产量会持续 的呈现出下降 的发展态势 ,由上述研 究结果可 以看 出,沈玉 2 1 是最不适合进行 密度种植 的品种 。
总 结
综上所述 ,不同的种植密度对于不同 的玉米品种的生长 和产量所产生 的影响是千差万别 的,因此 ,为 了提高玉米的
种植密度对于 比同品种 的玉米而 言,势必会使其产量受
到 影响 。但 是 ,就上 述 的 四个品 种而 言 ,先 玉 3 3 5 、MI 、 M2 这 三个 品种 产量 的变化 会随着种植密 度的增大 而上升 , 但是在上升的程度达到一定幅度后 ,将不会产生变化 ,但是
若超过上升的极限 ,常量反而会 出现下降 的趋势 但是在达到 ,在上述的三个 品种 中下降最明显 的是先玉
而 M2品种 的玉米变化 的情况却并不 明显 。 2 . 2 对穗 高产生 的影 响 种植 密度对 前文 所提 及 的四个玉 米 品种随高所 产 生的
据可靠调查研究数据显示 ,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大 ,将会 直接 导致 玉米植株 高度增 高 和玉米穗 的生 长位置增 高 的现
象 。同时 , 玉米植株增高势必会导致其茎秆变细 。 简而言之 ,
玉 米 种植 密 度对 不 同玉米 品种 生长 及产 量 的影 响
罗丽萍
摘要 :玉米种植 的不同密度将会 对其 生长和产量产生重要的影响。在 开展 玉米种植 密度对 于不同品种 的玉米产量及其 生 长产 生影响的研 究 中,可以采 用对 不 同时期 玉米生长的指标进行 测定的方法。通过 对种植密度与 玉米形状相关性进行研 究, 可 以较好的确定不 同玉米品种在 生长过程 中所需的密度 ,进 而为玉米的科 学种植提 供依据。 因此 ,本文在分析不 同种植 密度 对 于不 同 玉米 品 种 的 生 长和 产量 产 生 影 响 的 前提 下 ,提 出不 同玉 米 品 种 所 适 宜 的 最 佳 种 植 密 度 , 以期 对 今 后 的 玉 米 种 植 提 供
盾 日益突 出,所以 ,如何利用科 学的种植 技术来提高玉米产 量 ,以达到改善人 民的生活水平 的 目的 ,便具有较强的现实 意义 。 1 种 植 密 度 对 不 同 玉 米 品 种 产 生 影 响 的 原 因 分 析 1 . 1 对农艺性状的影响
2 种 植 密 度 对 不 同 品种 的玉 米 生 长及 产 置 的影 响
可参考和借鉴价值 。 关 键 词 : 玉米 品 种 ;种 植 密度 ; 生 长 ;产 量
前 言
开 口期 ,玉米生长速度 的加快致使干物质积累 的数量也随之
增长 。
小 麦 、水 稻 和 玉 米 构 成 了 我 国主 要 的 三 大 粮 食 作 物 ,而
玉米作为我国分布较厂 、产量较高的粮食作物 ,然而 ,近些 年来 ,由于耕地 面积的逐年递减 与 日益增 长的人 口之间的矛
显。
1 . 2 对籽粒产量的影响 玉 米种植 密度 的不 同对 于不 同 品种的 玉米 的籽粒产 量 产 生 影 响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不 同 品 种 的 玉 米 对 于 种 植 密 度 的要
求不同 ,而其 只有 在最适宜 的密 度下 生长才可以产 生高产 的 效果 。通常情 况下 ,小 的种植密 度可以使 玉米单株 获得较高 的产量 ,但是 ,植 株数 量的稀少 同样会 使玉米的总体产量受 到影响 ,相反 ,如果种植密度较大 ,那么单株的产量同样不 高 ,同样 无法 达到高产 的 目标 。 1 . 3 对穗部性状的影响
3 3 5 , 变化最不 显著的则是 M2 ,并 且这一 品种 在对 其采取适 当的施肥增水 后 ,产量还会有小幅度 的提升。而 M1 则 是介 于两 者之 间。至于沈 玉 2 l ,这一 品种 的产量会 随着种植 密
1 . 4 对光合性能的影响 密度对 玉米光 合性 能 的影 响主要体 现在 玉米生 长 的后 期阶段 ,他对 于光合 性能 的影 响趋势从 总体 上而 言是相 同
就是种植密度 的增 大 ,将会 导致 植株增高 ,茎 秆变细趋 势的
出现 。
影响也是很显著 的,但是这 四个不 同品种之间也存在着一定
的差 异。先玉 3 3 5 、沈 玉 2 1 、M2这三个 品种穗 高受种植 密 度 的影 响较大 ,也较为 明显 ,但是 对于 M1而言 ,虽然也达 到 了一定 的水平 ,但是受其影响与前三个品种而言却并不明
2 . 1 对于株高 的影 响
据 可靠 的数据料 显示 ,种植 密度 对于 最使用 的玉米 品
种先 玉 3 3 5 、沈玉 2 1 、M1 、M2株高所产生 的影 响都是相 同 的 ,且 与之保持着正相关 的关系 ,即密度 的增大会直接导致
株高 的增高 ,并且株高 的不断增高也会使其产量得到增长。 但是 ,密度 的变化对于上述 的品种 的影响程度却不 同。先玉 3 3 5 、沈玉 2 1 、M1品种株高 的变化和产量 的变化较为明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