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学习】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3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16课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教案岳
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一、目标要求:(1)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了解中共一大的召开,认识中共成立的历史意义。
(2)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对象;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3)知道南昌起义和井冈山会师;了解井冈山根据地建立的意义;(4)了解红军长征的主要经过;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二、自主识记1、五四运动:(1)_____年_____月_____日,五四运动从________爆发,后中心转移到________,主力军由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
五四运动取得__________。
五四精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四运动口号:(2)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__________的爱国运动,标志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始。
2、中共的成立:(1)_______年7月,中共“一大”在________召开,参加大会的代表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13人。
大会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______________ _____,选举________为中央局书记。
(2)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
确定党的最终奋斗目标即最高纲领是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3)中共的诞生是_______ ___,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焕然一新。
3、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与合作,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标志4、黄埔军校的建立:(1)1924年5月,国民党在________和________的帮助下,在________创办___ _______,简称__________。
________任校长,__________任政治部主任。
(2)黄埔军校培养的军事政治人才为__________培养了大批军事骨干。
八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八一”南昌起义
1927年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朱德领导了南昌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第一枪。“八一”南昌起义----成为中共创建人民军队、
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武装斗争开始的标志。
八七会议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召开会议,通过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井冈山会师
(朱德、陈毅←→毛泽东)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部队和湘南起义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同毛泽东会师,
后改编军队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长征的开始
1934年10月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出发地:瑞金)
结果: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性质:一次彻底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意义:1919年5月4日的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共一大召开
1921年、共产党诞生
长征的胜利
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长征结束1936年10月)
长征胜利的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实行战略转移。)
初二历史上册复习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原因 爆发 口号 1919 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1919 年 5 月 4 日北京爱国学生游行、罢课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五四 转折 上海工人罢工(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主力由学生转为工人) 爱国 释放爱国学生 运动 初步胜 撤消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三个卖国贼的职务 利 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性质 条件 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上海陈独秀)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
精神 意义
☆归纳:1、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
①遵义会议拨正了航向,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②遵义会议后采取了正确的作战方针和策略。 ③广大红军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 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④各族人民的支持。 (⑤长征途中同张国焘的分裂主义作斗争。) ☆归纳:2、中共领导的三次会师 ①1928.4井冈山会师:南昌起义部队和秋收起义部队。 ②1935.10吴起镇会师:红一方面军和陕北红军。 ③ 1936.10 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会师:红一方面军分别与红二方面、红四 方面军。
国民 革命 高潮 运动
结果
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1927 年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 产阶级利益),以失败而告终。
1927 年 8 月 1 日,周恩来、贺龙、朱德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起义,打 南昌起义 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总方针(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1927 年 9 月 湘赣边 毛泽东 严重受挫,辗转到达井冈山。
人民 八七会议 军队 秋收起义 的建 立 井冈山革
1928 年毛泽东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 年 4 月,井冈山会师,中共两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 命根据地 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意义)形成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
人教初中历史八上《10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word教案 (5)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教材分析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两个阶段。
革命性质的确定主取决于革命领导者及其纲领、对象、任务、结果等因素。
最主要的不同点:领导阶级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领导;1919年爆发的五四爱国运动,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进行工农武装革命,开始了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时间、地点、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2)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3)通过学习南昌起义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认识这个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与结果;理解长征精神2、技能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伟大的贡献,从而激发学生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的崇敬之情,同时培养学生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的能力。
(2)从红军胜利──失败──胜利的史实中培养学生找出因果关系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红军长征的艰苦历程教学难点对五四精神的理解、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毛泽东为什么要领导起义部队向农村进军?理解长征精神教学方法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借助计算机多媒体提供的教学资源优势来突破重点、难点,体现了参与式学习,构建学生充分参与和自主学习的环境等现代教育思想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历史学学习技能;另外,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关于中国近代的发展概念。
最新-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素材 人教新课标版 精品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学习主题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
它开始于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结束于1935年红军长征的胜利。
大致分为二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五四爱国运动的兴起、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国民革命运动时期(1919-1927年)。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的导火线,这场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它在思想上、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随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建立了黄埔军校。
1926年,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
但是,由于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突然叛变革命,残酷镇压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
1927年4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政府”,不久就统治了全国。
第二阶段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年)。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反抗国民党统治,领导工农大众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1927年,先后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道路,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队伍,巩固和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但是,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
红军长征初期损失严重,使中国革命处于极端危险的境地。
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力挽狂澜,提出了进军贵州的正确主张,避免了红军的全军覆灭。
遵义会议召开,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红军和中国革命。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取得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华东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知识点归纳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1919年---1937年)1、简述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能体现运动性质)。
(3)运动爆发的标志: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
(4)发展:6月3日,上海工人罢工,中心从北京转移到上海。
(5)结果:罢免三个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释放被捕学生,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6)性质: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7)历史意义: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8)五四精神:爱国主义,民主和科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追求真理,振兴中华,反帝反封等。
2、中共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的召开一大的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党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当前任务: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
党的机构:产生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一大的意义: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3、国民革命的洪流⑴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又称黄埔军校。
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蒋介石——校长;廖仲恺——党代表;周恩来——政治部主任。
⑵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军阀。
5月,以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为骨干的第四军叶挺独立团,奉命作为北伐先锋,首先开赴湖南前线。
蒋介石任北伐军总司令。
⑶1927年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建立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反动统治。
4、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率领两万多人在南昌举行起义。
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它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的时期。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三单元复习--_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一个开始 标志:五四运动 一次合作高潮 :北伐战争 一条正确道路 : 井冈山道路 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 遵义会议
两次失败 :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复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复习要点: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 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意义。 3、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 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 地的意义。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第 一 次 国 主要活动 共 合 作 ( 国 民 革 命 失败表现 )
开始的标志: 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创办黄埔军校: 1924年、周恩来 主要对象: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简况: 主战场在湖南湖北、叶挺独立团 北伐战争 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 的称号 战果: 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到长江流域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1927.4月成立,代表 建立南京国民政府: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1919五四运动、1921中共成立) 国民革命时期( 1924—1927 、第一次国内战争时期)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1949
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7、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第三次国内战争时期)
④属于新的革命范畴──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
分。
八上、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和
⑦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失败 的标志是( )
⑧南京国民政府建立者是( ) 它代表( )的利益 对外投靠( ),对内 ( )。
①南昌起义发生在( )年8月1 日,在( )的领导下 占领了南昌城,结果在南下广东时 遭到失败。 ②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③南昌起义的意义是: (
)
③秋收起义的领导人是( ) 领导( )举行秋收起义 进攻( )受挫,此时毛泽东 分析国情,决定改向敌人力量薄弱 的( )进军,最终建立了中 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 )。找到了一条 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 ( )
A.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B.中华民国成立 C.中共一大召开 D.蒋家王朝的灭亡
C
【2014广西南宁】4.八一起义纪念塔上的 军旗雕塑格外引人注目,仿佛提醒着每一个 人: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座纪念 塔 位于( ) A.南昌 B.南京 C.武汉 D.北京
A
【2014江苏淮安】5.面对国民党反动派 要将革命者斩尽杀绝的屠杀政策,中国 共产党高举革命的大旗,进行武装抵抗 1927 年中国共产党所进行的武装抵 抗包括( ) ①南昌起义 ② 秋收起义 ③ 北伐战争 ④ 战略大决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五四运动的浪潮中工人阶级以崭新的姿态登 上了历史舞台并成为中国革命新的领导阶级,从 此中国的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 1949年)。在新的革命阶段里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 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探索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最终赢 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一 个崭新的中国。
五四爱国运动
导火线
前期
时间 城市 主力 领导者 性质
后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6课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或掌握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工农武装割据”和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四次反“围剿”的胜利。
过程与方法:通过南昌起义、八七会议、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等内容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以及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比较深刻地理解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和实践意义,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认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武装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革命失败、党和革命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坚持革命斗争的伟大创举,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新局面,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同时,也是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来源之一。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这种创新和实践精神以及革命先辈们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值得后人缅怀和学习。
学习重点:对南昌起义、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
学习难点:工农武装割据。
【学生预习指导】阅读课本,完成下列题目(在课本勾画,补充即可。
注意做到要点化、序号化)一、南昌起义与秋收暴动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领导者:__周恩来__、贺龙、__叶挺__、__朱德__、刘伯承。
过程:南昌起义,由于国民党从各地调集重兵围攻,起义军从南昌南下,在广东潮汕地区受挫,一部分转入海陆丰地区;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1928年4月进入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武装汇合。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__军队__,__独立领导__武装争斗的开始。
2.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汉口):确定了__土地革命__和__武装起义__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三路进攻长沙→__“三湾改编”__(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军井冈山。
(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井冈会师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时间:1927年10月~1928年4月。
经过: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改革;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特点: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__农村__革命根据地。
2.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过程: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部分队伍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军会师,成立了__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__;随后又建立了__中央革命根据地__。
道路:__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__。
意义:工农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三、“红军不怕远征难”原因:第五次__反“围剿”__失利。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进程:瑞金→冲破4道封锁线→强渡乌江→攻占遵义→__遵义会议__→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入甘陕。
遵义会议(1935年1月):内容:解决了博古等人军事领导和战略战术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指挥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
意义: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__毛泽东__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在__吴起镇__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在三大主力甘肃__会宁__会师。
意义: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__骨干力量__,使革命__转危为安__,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红军在长征表现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教学步骤(一) 导:有人用“血雨腥风”“拨云见日”两个成语形容1927年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这一年,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疯狂屠杀迫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轰轰烈烈的人民大革命惨遭失败。
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国民党反动派建立起国民政府反动统治,全国陷于一片黑暗之中。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革命失败后,处于白色恐怖包围之下的中国共产党虽然遭受极大摧残,但很快痛定思痛,逆境奋起,决然以武装起义的枪声回答反动派的暴政,探索革命新的出路,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板书本节课题)(二)学:工农武装割据与红军长征:一、南昌起义与秋收暴动:1.南昌起义(1927年8月1日):领导者;过程;意义。
2.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
3.秋收起义:三路进攻长沙→“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军井冈山。
(党的历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重要会议:八七会议、遵义会议、七届二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
)二、井冈会师: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2.井冈山会师: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一条正确道路。
意义:工农红军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三、“红军不怕远征难”:进程:瑞金→冲破4道封锁线→强渡乌江→攻占遵义→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入甘陕。
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意义: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力量,使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红军在长征中表现的牺牲精神和英雄气概,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
(三)帮:一、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经过上面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在小组内讨论研究。
2.长征精神是什么?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革命建设事业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就是坚定的革命信念。
二、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四)测:1.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是( C )A.克服右倾投降主义B.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2.(2016·湘西中考)胡锦涛说:“这个伟大的时间,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中国革命史册。
”“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A )A.南昌起义B.北伐战争C.秋收起义D.井冈山会师3.毛泽东作出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战略决策是在( B )A.八七会议上 B.领导秋收起义的过程中C.南昌起义中 D.向井冈山进军的过程中4.(2016·泰安中考)“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不朽的历史功绩。
其中与“星火燎原”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C )A.南昌起义B.中共“一大”的召开C.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中共“七大”的召开5.“井冈山精神”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结合”的最大成果是( B )A.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B.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C.指明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D.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6.(2016·娄底中考)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
”“伟大传奇”是指( D )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红军长征7.(2016·泰州中考) “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
”该诗描绘的是中共( B )A.“一大” B.遵义会议 C.“七大” D.十一届三中全会8.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事件是( D )A.四渡赤水 B.巧渡金沙江 C.飞夺泸定桥 D.红军三大主力会师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上海的邓玉平老师重走长征路的一番感悟:重走长征路线,就是在走进心中珍藏已久的渴望,就是要在平凡的日子里寻找一种伟大的精神;就是要在理想和信念的征程中去感悟生命的意义。
请回答:(1)红军长征的出发点在哪里?“红军不怕远征难”,究竟有多远?“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军最后会师的地点在哪里?江西瑞金;二万五千里;甘肃会宁。
(2)材料一体现了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哪些重大事件?(至少写3项)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会宁会师。
(3)红军进军到贵州遵义时,中共中央在此召开了什么会议?这个会议有何意义?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2017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结合平时所学和材料二,谈谈先烈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什么?81周年;长征精神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学生学情和教学反思】集体: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