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崔颢《黄鹤楼》(带拼音、注释、译文)

崔颢《黄鹤楼》(带拼音、注释、译文)《黄hu áng 鹤h è 楼l óu》作zuò 者zhě:崔cuī 颢hào昔xī 人rén 已yǐ 乘chéng 黄huáng 鹤hè 去qù,此cǐ 地dì 空kòng 余yú黄huáng 鹤hè 楼lóu 。
黄huáng 鹤hè 一yí 去qù 不bú 复fù 返fǎn ,白bái 云yún 千qiān 载zǎi 空kōng 悠yōu 悠yōu 。
晴qíng 川chuān 历lì 历lì 汉hàn 阳yáng 树shù,芳fāng 草cǎo 萋qī 萋q ī 鹦yīng 鹉wǔ 洲zhōu 。
日rì 暮mù 乡xiāng 关guān 何hé 处chù 是shì?烟yān 波bō 江jiāng 上shàng 使shǐ 人rén 愁chóu 。
作者介绍:崔颢(704年—754年),汴州(今河南省开封市)人,原籍博陵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出身“博陵崔氏”,唐朝著名诗人,儒客名家。
早期诗作多写闺情,后赴边塞,诗风变为慷慨豪放。
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
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黄鹤楼相关的古诗

黄鹤楼相关的古诗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黄鹤楼》宋·张顒崔颢题诗在上头,登临何必更冥搜。
楼前黄鹤不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
万顷烟云连梦泽,一川风景借西州。
4、《黄鹤楼》宋·陆游手把仙人绿玉枝,吾行忽及早秋期。
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江汉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
平生最喜听长笛,裂石穿云何处吹?5、《黄鹤楼》宋·游似长江巨浪拍天浮,城郭相望万景收。
汉水北吞云梦入,蜀江西带洞庭流。
角声交送千家月,帆影中分两岸秋。
黄鹤楼高人不见,却随鹦鹉过汀洲。
6、《黄鹤楼》宋·罗与之翚飞栋宇据城端,车马尘中得异观。
双眼莫供淮地阔,一江不尽蜀波寒。
老仙横笛月亭午,骚客怀乡日欲残。
独抚遗踪增慨慕,徘徊不忍不层栏。
7、《黄鹤楼》宋·贺铸登真者谁子,昔有费公禕。
白日玉书下,青天驾鹤飞。
此地少留憩,神标怅依依。
振裾谢尘浊,与尔方远违。
层楼宠陈迹,江山长四围。
登临美商素,雨气薄西晖。
水落州觜嫩,风豪帆背肥。
飘然起遐想,琳馆閟岩扉。
明月识悠阔,白云疑是非。
金桃未遽熟,薤露虞先曦。
高树两华表,长招羽驾归。
灵瓢五色剂,定与遗民挥。
自顾乏仙质,延生犹可希。
刀圭傥不吝,如饱首阳饥。
8、《黄鹤楼》宋·卢郢黄鹤何年去杳冥,高楼千载倚江城。
碧云朝卷四山景,流水夜传三峡声。
柳暗西州供聘望,草芳南浦遍离情。
登临一晌须回首,看却乡心万感生。
9、《武昌怀古十咏·黄鹤楼》宋·白玉蟾白云黄鹤迹成遗,何独当年丁令威。
洞里不知朝市改,人间再到子孙非。
笛声吹断秋江黯,月影飞来夜漏稀。
大醉倚楼呼费沱,蓬莱山下几斜晖。
崔颢《黄鹤楼》原文译文赏析

崔颢《黄鹤楼》原文|译文|赏析《黄鹤楼》此诗描写了在黄鹤楼上远眺的美好景色,是一首吊古怀乡之佳作。
而且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黄鹤楼》原文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及注释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赏析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崔颢《黄鹤楼》鉴赏

【原文】《黄鹤楼》作者: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黄鹤楼: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下临长江。
传说三国时费祎在此楼乘鹤登仙,也有传说仙人子安曾经乘黄鹤经过此处,住留于此,故名黄鹤楼。
昔人: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悠悠:久远的意思。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隔着江水,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草长得茂盛喜人。
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汉阳,在武昌西北,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鹦鹉洲,唐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之中,明末逐渐沉没。
相传因东汉末年祢衡作“鹦鹉赋”得名。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两句是作者借此以抒写对家乡及亲人的思念,并感叹人在江湖无依的人生。
【古诗今译】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鹤离去而有所改变。
晴天里,隔着江水,汉阳城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也长满了茂盛的芳草。
时已黄昏,何处是我的家乡?烟波浩渺的大江令人生起无限的哀愁!【赏析】崔颢(公元704—754年),汴州(开封)人,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天宝中任尚书司勋员外郎。
他才思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
《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
此诗为咏黄鹤楼的名篇佳作,即便是大诗人李白也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之叹,因为崔颢的诗实在太高妙了。
他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与人生的感发写得如此空灵,如此真实,不仅情景交融,而且时空切换自然,意境深远而又不晦涩,犹如信手拈来,读之如若行云流水,一泻而下。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昔日的仙人子安早已经乘着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空荡荡的黄鹤楼。
这远古传说的追溯,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也无疑是为黄鹤楼罩上了一层神奇虚幻的神秘色彩。
《黄鹤楼》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黄鹤楼》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黄鹤楼唐·崔颢原文: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衹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注释: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
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昔人已乘黄鹤去:一作“乘白云”。
悠悠:飘荡的样子。
晴川:阳光照耀下的原野。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据《后汉书》载,汉黄祖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乡关:故乡家园。
烟波:暮霭沉沉的江面,一作“烟花”。
赏析: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记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格调。
其《鹦鹉洲》诗前四句说:「鹦鹉东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与崔诗如出一辙。
又有《登金陵凤凰臺》诗亦是明显地摹学此诗。
为此,说诗者众口交誉,如严沧浪《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这一来,崔颢的《黄鹤楼》的名气就更大了。
《黄鹤楼》之所以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佳作,主要还在于诗歌本身具有的美学意蕴。
一是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又名蛇山)而得名。
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见《齐谐志》);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鹤于此(见《太平寰宇记》引《图经》)。
诗即从楼的命名之由来着想,藉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
仙人跨鹤,本属虚无,现以无作有,说它「一去不复返」,就有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正能表现世事茫茫之慨。
《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黄鹤楼》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黄鹤楼》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黄鹤楼唐代: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注释黄鹤楼:故址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民国初年被火焚毁,1985年重建,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
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子安。
因其曾驾鹤过黄鹤山〔又名蛇山〕,遂建楼。
乘:驾。
去:离开。
空:只。
返:通返,返回。
空悠悠:深,大的意思悠悠:飘荡的样子。
川:平原。
历历:清楚可数。
汉阳:地名,现在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与黄鹤楼隔江相望。
萋萋:形容草木长得茂盛。
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乡关:故乡。
创作背景这首诗具体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
黄鹤楼因其所在之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费祎登仙驾鹤于此,这首诗诗就是从楼名之由来写起的。
诗人登临黄鹤楼,览眼前景物,即景生情,诗兴大作,创作了这首诗。
赏析一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黄鹤楼古诗大全300首

黄鹤楼的著名古诗 1、《黄鹤楼》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黄鹤楼闻笛》 唐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4、《题黄鹤楼石照》 唐朝吕岩 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蘋红蓼满江湄。
衷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月知。
5、《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唐李白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
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庐山秀出南斗傍,屏风九叠云锦张,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 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 回崖沓嶂凌苍苍。
翠影红霞映朝日, 鸟飞不到吴天长。
登高壮观天地间, 大江茫茫去不还。
黄云万里动风色, 白波九道流雪山。
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
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先期汗漫九垓上,愿接卢敖游太清。
6、登黄鹤楼 朝代:宋朝|作者:刘珂 黄鹤仙人何所之,古今题遍几多诗。
风涛如许相冲激,栋宇屹然无改移。
但愿清风延世赏,何妨流俗重民疑。
江湄萍蓼年年换,不见楼前铁笛吹。
7、望黄鹤楼 朝代:唐朝|作者: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8、《江夏送友人》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
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
徘徊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9、《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崔颢《黄鹤楼》原诗、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

崔颢?黄鹤楼?原诗、注释、翻译、在线朗读与赏析【原诗】:黄鹤楼①崔颢昔人②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③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④汉阳⑤树,芳草萋萋⑥鹦鹉洲⑦。
日暮乡关⑧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释】:②昔人:指传说中的仙人。
③空余:只留下。
〔空:只〕④历历:清楚清楚。
⑤汉阳:指今武汉市汉阳县一带。
⑥萋萋:形容草木长得很茂盛。
⑦鹦鹉洲:唐朝时在汉阳西南长江中,后逐渐被水冲没。
⑧乡关:故土。
【翻译】:前人早已乘着黄鹤飞去,这里留下的只是那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后就不再回还,千百年来只有白云悠悠飘拂。
晴朗的汉江平原上,是一片片葱郁的树木和茂密的芳草,它们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渐暗,放眼远望,何处是我的故土?江上的烟波迷茫,使人生出无限的哀愁。
【翻译二】: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碧绿的芳草覆盖着鹦鹉洲。
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土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在线朗读】:(Mp3格式,第一遍为女声朗读,第二遍为男声朗读〕【简析】:登上今天的黄鹤楼想起昔日的传说,岁月流逝,人去楼空;惟一还像昨天的,只有那悠悠的白云。
世事茫茫,真令人有无限的感慨!诗人触景抒怀,一发不可收,一气呵成,气贯长虹。
刚刚抒发了对古人的感慨,又看到了汉阳城、鹦鹉洲的芳草绿树,于是又勾起了一怀乡愁。
这正是先放后收,完全符合格律上「起、承、转、合」的要求,文势波澜起伏,而末句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又重回开篇的渺茫境界,全诗浑然一体,意境天成。
【赏析】:此诗前四句抒写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慷慨,后四句描绘登楼所见,衬托思乡之情,视野开阔,抒情真挚,为咏黄鹤楼的绝唱。
传说李白登黄鹤楼,曾想写诗,见到此诗佩服之至,并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有诗题上头。
〞传说或出于后人附会,未必真有其事。
然李白确曾两次作诗拟此诗风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决巴山群峰,接纳潇湘云水,浩荡长江在三楚腹地与其最长支流汉水交汇,造就了武汉隔两江而三镇互峙的伟姿。
这里地处江汉平原东缘,鄂东南丘陵余脉起伏于平野湖沼之间,龟蛇两山相夹,江上舟楫如织,黄鹤楼天造地设于斯。
巍峨耸立于武昌蛇山的黄鹤楼,享有“天下绝景”之称,与湖南岳阳楼,江西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号称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的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十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黄鹤楼濒临万里长江,雄踞蛇山之巅,挺拔独秀,辉煌瑰丽,很自然就成了名传四海
的游览胜地。
历代名士崔颢、李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正等,都先后到这里
游乐,吟诗作赋。
而崔颢的《黄鹤楼》诗,一直被认为是千古佳作,很多人都能背诵。
因这
首诗,使很多人产生了对黄鹤楼的怀念,当黄鹤新楼落成之后,它的丰姿令人振奋,是很自
然的事。
关于黄鹤楼有许多动人的传说。
其中一个传说是有一位名叫费伟的人,在黄鹤山中
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
后来人们为怀念费伟,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崔
颢的诗与此有关,诗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
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古黄鹤楼
“凡三层,计高9丈2尺,加铜顶7尺,共成九九之数。
”新楼要雄伟多了,5层,加5米高的
葫芦形宝顶,共高51.4米,比古楼高出将近20米。
古楼底层“各宽15米”,而新楼底层则是
各宽30米。
因此,黄鹤楼不是修复,而是重建。
它保留了古楼的某些特色,但更多的是根据
现在的需要和人们对审美观点的变化来设计的。
1927年2月,毛泽东考察完湖南农民运动后来到武昌,写下了著名的《菩萨蛮·登黄
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空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
有游人处。
1957年建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
千米左右的蛇山峰岭上。
楼共五层,高50.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
在主楼周围
还建有胜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
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黄鹤楼内部,层层风
格不相同。
底层为一高大宽敞的大厅,其正中藻井高达10多米,正面壁上为一幅巨大的“白
云黄鹤”陶瓷壁画,两旁立柱上悬挂着长达7米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开天地撼;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
二楼大厅正面墙上,有用大理石镌刻的唐代阎伯瑾撰写的《黄鹤楼记》,它记述了黄鹤楼兴废沿革和名人轶事;楼记两侧为两幅壁画,一幅是“孙权筑城”,形象地说明黄鹤楼和武昌城相继诞生的历史;另一幅是“周瑜设宴”,反映三国名人去黄鹤楼的活动。
三楼大厅的壁画为唐宋名人的“绣像画”,如崔颢、李白、白居易等,也摘录了他们吟咏黄鹤楼的名句。
四楼大厅用屏风分割几个小厅,内置当代名人字画,供游客欣赏、选购。
顶层大厅有《长江万里图》等长卷、壁画
新黄鹤楼比旧楼更壮观。
这是因为飞架大江的长江大桥就横在它的面前,而隔江相望的则是这24层的晴川饭店。
这一组建筑,交相辉映,使江城武汉大为增色。
黄鹤楼的建筑特色,是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
楼层内外绘有仙鹤为主体,云纹、花草、龙凤为陪衬的图案。
第一层大厅的正面墙壁,是一幅表现“白云黄鹤”为主题的巨大陶瓷壁画。
四周空间陈列历代有关黄鹤楼的重要文献、著名诗词的景印本,以及历代黄鹤楼绘画的复制品。
2至5层的大厅都有其不同的主题,在布局、装饰、陈列上都各有特色。
走出五层大厅的外走廊,举目四望,视野开阔。
这里高出江面近90米,大江两岸的景色,历历在望,令人心旷神怡。
黄鹤楼所在的蛇山一带辟为黄鹤楼公园。
种植了许多花草树木,还有一些牌坊、轩、亭、廊等建筑。
有一个诗碑廊,收藏着许多刻有历代著名诗人作品的石
黄鹤楼三重景
观江景:叹天地悠悠黄鹤楼有“天下江山第一楼”美誉。
新生们可挑个晴天,来领略李白笔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景。
李白笔下的意境,要靠想去回味当时的那份孤独风景线。
站在高处定睛看,你能看到如今武汉的大都市气质,甚至还可以看到武汉人的胆识——因为有人在长江里游泳。
记者提醒您,除登临黄鹤楼,最适宜观景和照相的是白云阁,可将黄鹤楼和长江大桥同时入镜。
念故人:寻名人留迹黄鹤楼主厅壁画不得不看,是一位仙人驾黄鹤离去。
有人说,他是子安;还有人说,是费祎;也有人说,是吕洞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仙很多。
古往今来,无数名人先后登临
黄鹤楼,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传世之作,在全楼各层的大型壁画、楹联、文物等中有迹可循。
黄鹤楼景区内的不少景点,无一不带着诗意。
来到落梅轩,你能想到李白“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来到白云阁,耳边响起崔颢“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诗句。
诗碑廊中,收纳了当代国内书画名家书写的历代名人吟咏黄鹤楼的诗词名句碑刻。
听古音:赏古楼编钟黄鹤楼编钟表演每场大约15分钟,时段分别是10时、11时40分、14时20分、16时。
演出地点在落梅轩,演出免费。
与在省博物馆和武汉音乐学院等地听编钟演出不一样,在古楼上听,别有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