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1)
陋室铭写作手法

陋室铭写作手法陋室铭是西晋末年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通过描写一个简朴而贫瘠的陋室,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简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该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具有一定的韵律节奏感。
首先,陋室铭运用了夸张手法。
诗中描绘的陋室贫瘠到了极致,以至于"残篇断简"、"图画无韵",形容了房间内没有任何华丽装饰和富丽的摆设,夸大了陋室的贫困和简朴。
这样的夸张手法更加突出了诗人对宁静简朴生活的追求。
其次,通过对比烘托,在陋室的基础上,诗人描写了室内的器物。
诗中用"羊腸小径廿余步"、"草履蓑笠翁"这样简单而生动的形容词和名词描绘了陋室内的一些具体物品,进一步凸显了其贫瘠与简朴。
通过对比的手法,使诗人所追求的宁静、简朴生活的意境显得格外明确。
另外,陋室铭中还采用了排比和对偶的手法。
"瓶莠尚不置"、"尘虑萦心犹滞留"、"冯唐易老易求",这些对偶的词语在音乐上产生了一种韵律感,使整首诗读起来更加流畅,引人入胜。
同时,排比手法使诗中的描写更加连贯,突出了陋室环境的贫瘠和简朴。
最后,诗中还运用了比喻手法。
"蟪蛄生涯代有时",将虫鸣声比喻为人生的隐忍与坚韧,通过这种比喻,诗人表达了对于艰难困苦生活的积极态度,表达了自己对于纷繁世事的看透和超脱。
总体而言,陋室铭通过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和比喻等手法,将贫瘠、简朴的陋室描绘得形象生动,将诗人对于宁静、简朴生活的追求表达得深刻独到。
同时,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也赋予了整首诗以节奏感和韵律美,使读者更容易被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所打动。
15位历代书法名家写《陋室铭》,最后一位堪称神作!

15位历代书法名家写《陋室铭》,最后一位堪称神作!写下千古名篇《陋室铭》的刘禹锡,“身居陋室,仍不改其高洁”之风范一直为后世所景仰。
而以《陋室铭》为题材的书法作品更是被后人广泛用于家居装饰,以显示居住环境的高雅及格调。
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以《陋室铭》为内容创作的书法作品,来感受一下不一样的陋室之美。
1、南宋文学家:文天祥文天祥行书《陋室铭》▼2、元代大书画家:赵孟頫赵孟頫行书《陋室铭》▼赵孟頫行书《陋室铭》纸本,纵49、横131厘米;共19行,计86字。
款署“子昂”,钤“赵氏子昂”朱文方印、“松雪斋”朱文长方印。
3、元代书法家:泰不华泰不华篆书《陋室铭》▼泰不华篆书作品欣赏《陋室铭》卷,纸本,纵36.9cm,横113.5cm。
1346年43岁时作,书法兼善篆、隶、楷。
篆法师宋徐铉,下笔多用方折,行笔圆活遒劲,结构疏朗工稳,末笔多作尖锋,即“悬针”笔法。
此为迄今所见泰不华唯一的篆书真迹。
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文人,能写如此齐整秀逸的汉字古体实属难能可贵。
4、明代大书画家:文徵明文徵明行书《陋室铭》▼5、明代大书法家:祝枝山祝枝山草书《陋室铭》▼6、明代书画家:董其昌董其昌草书《陋室铭》▼7、清末书法家:姚孟起姚孟起楷书《陋室铭》▼8、清代书画家、篆刻家:赵之谦赵之谦篆书《陋室铭》▼9、民国要员、当代草圣:于右任于右任草书《陋室铭》▼10、近代著名书画家:溥心畲溥心畲行书《陋室铭》▼11、中国现代思想家:马一浮马一浮篆书《陋室铭》▼最后,大咖入场!王羲之也有《陋室铭》“作品”?晋代书家写唐代诗篇?穿越么?诸位别紧张,下面这些是集字作品。
我们依次呈现王羲之、智永、米芾、黄庭坚作品:12、王羲之字《陋室铭》王羲之集字书法《陋室铭》▼13、集智永楷书《陋室铭》智永楷书集字《陋室铭》▼14、米芾集字《陋室铭》米芾集字书法《陋室铭》▼15、黄庭坚集字《陋室铭》黄庭坚集字书法《陋室铭》▼史无最全名篇大锦集,15位古代书法高手创作,含集字字内的15幅《陋室铭》,您最喜欢谁?。
《陋室铭》故事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垂柳青青江水边

总写
《西塞山怀古》在我们面前展示 的是一幅历史的画卷,诗人用诗 歌这一高度概括、精炼的语言来 诉说和评价历史,把特定的历史 情节和山川形胜的自然背景和谐 地组合在一起,并将秋色不露痕 迹地涂抹在画面上,造成了含蓄 蕴藉的艺术境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 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 却有晴。
怀古诗
选择典型的历史题材表达对历史和 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古讽今,以古 喻今;
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 卒章显志;
上下千年,纵横万里,笔力千钧, 具有跨越时空的穿透力;
立意深沉,表达隐曲,含蕴无穷。
时代背景
宦官专权、藩镇割据 朝廷昏庸、骄奢淫逸
讽今——告诫藩镇割据者 告诫朝廷居安思危
前四句叙史。难点:提炼和选 择情节
后四句发怀古复杂,笔力老辣
“或剥人之面,或凿人之眼”, “是以上下离心,莫为皓尽力”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江山不管兴亡恨,一任斜阳 伴客愁”
《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如今惟有鹧鸪飞。
东坡居士《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 人物……
杨慎《临江仙》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 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 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 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 少事,都付笑谈中。
张可久《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 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 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 声长叹。
艺术特色
选材精审 笔墨洗练 宏大深厚 对比、象征
文征明书法陋室铭

文征明书法陋室铭文征明(1470年~1524年),字子昂,号东篱。
他是明朝著名的书法家、画家、文学家、文化名人。
他的书法艺术以笔力雄浑、构思丰富、形神兼备而闻名于世。
他的书法作品有“颜鲁公祠碑”、《道德经》等精品,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在他有生之年,他曾经写下了一篇《书谱》(书法指南),并在自己的陋室门上题写了“书法流派之宗”的铭文,以表达自己对书法的追求和领悟。
这篇铭文不仅是他对书法的理解与体悟,更蕴含着他为人处世的品格和智慧。
以下是文征明书法陋室铭的全文:书之有言,墨之有形。
言不可闻,形不可见,然而言有文,而形有法。
夫文者,盛世之昭容也;法者,流传之不绝也。
夫艺者,自有清规,不敢为犯;书者,初学易,继成难。
严学以遵厉节,促笔以淬元气,窥于微墨,以涤骨髓。
不见其所见,不闻其所闻,不言其所学,独步其后。
至矣哉!风流襟袖,落落难渺远。
士之气也,非人能知。
书法流派之宗,此乃文征之所谓为者。
盖意自制,笔自从,孰求削磨?夫有心者用心,无心者自流。
心之所向,笔随其形;心之所弃,笔亦随之。
知行流合,唯我独尊。
自然之教,兢兢业业,不居其外,不反其内。
千里虽远,履铁必至。
书法之路,孜孜不倦,日月如梭,累满寰宇。
众之所一,道之所兴。
知书者少,行之者寡。
固女婿作,而输人之舞。
乃有志之士,躬行土贡,拜师于里人。
庶笔有所施,而书无所转。
其所得者,于吾自认始。
盖道之所广,人知之所寡也。
夫楷书挂千古,而草随万象;行草独绝,而“走笔如飞”者不可胜数。
细心汲取,可以得其精妙,闭门穷究,有所领悟。
宇宙之内,有无流变,其于书之性,亦无庸置疑。
今之造笔,旋转不绝,而便笺速邮,则成心胜也;然若能古人所不传者,以偶见于片石,透露于金石,则雅从于上古,雅是亦有道也。
平素示笔,只欲与士为友;别有心骨,而不与俗流为徒。
若有鄙怀执物,变相岂足?如风如雨,如丝如麻,始乎用笔之未曾齐,琢削用心,至乎用心始见。
不可复加,初见理朴。
善也者,则天地先,然后笔先;否则则其躯士矣!书,一物之具也;法,物之彰也。
陋室铭全文解释及译文

陋室铭全文解释及译文英文回答:As I read the "Inscription on a Humble Dwelling", I couldn't help but be moved by the profound meaning behind these simple words. This inscription, attributed to the Tang Dynasty poet Liu Yuxi, reflects on the humble and unassuming nature of the poet's dwelling, contrasting it with the grandeur and opulence of the world outside.The inscription begins with the lines "Though my thatched hut is small, it contains the entire universe." This line speaks to the idea that true contentment and fulfillment can be found within oneself, rather than in external possessions or status. It reminds me of the saying "home is where the heart is", emphasizing the importance of inner peace and simplicity.The poet goes on to describe how he finds joy in the simple pleasures of life, such as the sound of the rain onhis roof or the view of the mountains in the distance. He finds beauty in the mundane and the everyday, showing that one does not need extravagant luxuries to find happiness.One of my favorite lines in the inscription is "I mend my clothes among the remnants of the clouds." This image of the poet sewing his clothes amidst the clouds evokes asense of harmony with nature and a connection to the world around him. It reminds me of the importance of beingmindful and present in the moment, finding beauty in the small details of life.Overall, the "Inscription on a Humble Dwelling" is a powerful reminder of the value of simplicity, humility, and gratitude. It encourages us to appreciate the beauty in the ordinary and to find contentment within ourselves, rather than in external wealth or status.中文回答:读完“陋室铭”,我深受这些简单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所感动。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3.对文本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陋室铭》中的“铭”,原来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要求押韵。
B.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龙就灵验了,这是作者通过直接抒情的方式,说明陋室因为有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存在,当然也能芬芳馥郁。
C.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突出了主人身居陋室,却有安贫乐道的情趣,超尘绝俗的胸襟。
D.文章最后两句,连举诸葛亮、杨雄、孔子三位古人,运用类比的手法,来证明自己的陋室不陋,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
【答案】1.出名,有名这博学的人2.(1)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3.B【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词义。
①句意: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
名:出名、有名。
①句意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斯:这。
①句意: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鸿儒:博学的人。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1)上阶:长在阶上;绿:碧绿;入帘:映入竹帘。
(2)云:说;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
3.B.水可以不在深浅,只要有龙就灵验了,作者运用比兴手法,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一中心。
《陋室铭》古今异义及词类活用

《陋室铭》通过具体描写"陋室"恬静、雅致的环境和主人高雅的风度来表述自己两袖清风的情怀。
古今异义
⒈无案牍之劳形(古义:身体;今义:样子)
⒉惟吾德馨(古义:品德高尚;今义:芳香.)
⒊谈笑有鸿儒(古义:大,渊博;今义:鸿雁,书信.)
⒋无丝竹之乱耳(古义:琴瑟箫笛等管弦乐器,这里指奏乐乐器的声音;今义:丝绸和竹子)
5.可以调素琴 (古义:弹奏;今义:调解)
词类活用
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⒉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出有灵气。
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⒊馨: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了芳馨。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⒌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
例句:无案牍之劳形
⒍上:方位名词作动词,蔓上。
例句:苔痕上阶绿
⒎绿:形容词作动词,变绿。
例句:苔痕上阶绿
字词注释
⑴在:在于,动词。
⑵名:出名,著名,因--而著名,名词作动词。
⑶灵:显得有灵气,名词作动词。
⑷斯是陋室:这是简陋的屋子。
斯:此,这。
是:表判断。
陋室:简陋的屋子。
⑸惟吾德馨: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惟:只。
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
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6)上:动词,长到,蔓到。
⑺鸿儒:即大学问家,这里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鸿:大。
儒:旧指读书人。
《陋室铭》全文及翻译

《陋室铭》全文及翻译【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
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文言现象】一词多义⒈之:①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案牍之劳形。
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
③代词,代指前文所指的事物:忽啼求之。
④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何陋之有?⒉往来:①表示交往的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②表示来来往往的人:其中往来种作。
(《桃花源记》)词类活用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写作背景】刘禹锡因参加过当时政治革新运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不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
可和州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
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
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
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复习课《陋室铭》讲学稿
学习目标:1、把握铭文的特点及文章的主题。
2、掌握文章的写作特点。
3、品味铭文语言,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主旨、重点实词、文章内容的理解。
教学难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唐文》;铭:古代的一种文体,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这种文体一般用韵。
作者: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二、应掌握的实词:
有仙则名(出名、著名)斯是陋室(这)
惟吾德馨(指品德高尚。
馨,香气)苔痕上阶绿(长到)谈笑有鸿儒(鸿,大。
鸿儒,学识渊博的学者)
往来无白丁(平民。
文中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能够调素琴(调弄,这里指弹琴)
能够调素琴(不加装饰的琴)无丝竹之乱耳(扰乱)
无案牍之劳形(公文、文书)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身体)惟吾德馨(只)有龙则灵(就)
三、用原文回答:
(1)、文章的点题句是:□□□□,□□□□。
(2)、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句子是:□□□□□,□□□□□。
(3)、写室中人,突出交往之雅的语句是:□□□□□,□□□□□。
(4)、写室中事,突出情趣之雅的语句是:□□□□□,
□□□。
(5)、以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引出主旨的句子是:□□□□,□□□□。
□□□□,□□□□。
(6)、反面虚写室中生活的句子是:□□□□□□,□□□□□□。
(7)、以古代名贤自比的语句是:□□□□□,□□□□□。
(8)、全文画龙点睛的语句是:□□□:□□□□?
四、问答题:
1、文章开篇四句使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使用“比喻起兴、以虚衬实及类比的写法。
通过类比引出“惟吾德馨”这个主旨,表明陋室也具有“名”
与“灵”的性质。
2、文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句起什么作用?
“陋室”二字扣题,“德馨”二字统领全篇,点明文章的主旨。
3、文中“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一句用了怎样的手法写
室中的事的?表现了室主人怎样的情感?
使用了反面虚写的手法。
表现了室主人淡泊宁静、不受世俗羁绊的情感。
4、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什么?
比喻陋室,说明陋室也有名与灵的性质。
5、本文从哪三方面写陋室不陋,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陋室环境:清幽淡雅;室中交往:博学儒雅;室中生活:脱俗高雅。
6、起笔即采用了什么写法?“仙”“龙”用来比喻什么人?
比喻起兴、以虚衬实、类比的写法。
仙、龙用来比喻品德高尚的人。
山之名不在高而在于仙,水之名不在于深而在于龙,
那么,陋室陋与不陋,也就不在于它是否富丽堂皇,而在于主人之德是否高尚。
7、陋室的环境怎样?作者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陋室环境清幽淡雅。
使用了对偶、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景物人格化。
“上”“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富有韵味。
使人不觉陋室的环境凄凉荒芜,反而觉得春意盎然,生机勃勃,恬静雅致。
8、文中既说“能够调素琴,阅金经”,又说“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是否矛盾,为什么?
作者使用了正反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表明了恬淡闲适,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也表明了作者对黑暗官场的厌恶。
9、作者为陋室作铭,为什么要写“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以名贤自况有何用意?)使用了什么手法?
以古代名贤自况,说明室主人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在更高境界上颂扬了“惟吾德馨”。
这是类比的手法。
10、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含义?
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隐含以“君子”自居之意,说明“有德者居之,陋室不陋。
”画龙点睛,收束全文。
11、作者一生的遭遇坎坷,仕途崎岖,也是怀才不遇,虽身居陋室,却志向不改,对他这种行为,你是怎么看的?
(此题是开放式试题,意思对即可)
例:刘禹锡是一个才华横溢,又有着广阔胸襟的人。
他虽身居陋室,却视荣华如粪土,高雅淡泊,安贫乐道。
这是值得我们当今社会的一些人效仿的。
在物欲横流的现今社会,我们要像刘禹锡那样保持一颗平常之心,不贪赃枉法,不慕荣利,安贫乐道,做一个心胸宽阔,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12、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节操?
表达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和高洁傲岸的节操。
13、作者在文中引用“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作者以古代名贤自况,表明自己虽身居陋室,却同古代圣贤一样安贫乐道,品德高尚。
14、作者自比诸葛亮、扬雄,他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具有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君子之风,高雅脱俗而才华横溢。
15、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本文作者所表达的“惟吾德馨”的道德情操?
(此题亦有开放性。
围绕“物质生活再丰富,也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
”)
例: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更需要高尚的精神生活。
只有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气和独立人格,才能不为利诱,不为势趋。
16、本文作者结交“鸿儒”而不结交“白丁”,你赞同这种择友方式吗?谈谈你是怎样选择朋友的?
开放题,赞不赞同均可,若赞同,能够“鸟随鸾凤飞滕远,人伴贤朗品自高”的角度来谈。
若不赞同,能够“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角度谈。
17、本文作者具有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由本文作者你还能够到哪些具有相似品质的古代文人?其体现这种品质的作品是什么?
(1)、周敦颐《爱莲说》(2)、陶渊明《五柳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