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陋室铭》1 沪教版

合集下载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文言文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文言文

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文言文
古代文言文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学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掌握古代文言文的基本语法和阅读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古代诗文和文言文的例子,供六年级学生参考。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滕王阁序》-王勃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4.《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5.《离骚》-屈原
欲离尸土,终无宠辱情。

离怨离恨,常在我心中。

谁为带山河图,变幻塞云雨?
元龙殪其愿,兴废同其属。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4.21《陋室铭》教案 上海版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4.21《陋室铭》教案 上海版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4.21《陋室铭》教案上海版教学目标背诵默写,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熟读成颂。

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课以前,我想先请大家做一道选择题。

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说很多违背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非常简陋,但是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身边。

如果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居然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

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一、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齐读(课件2)2、听录音范读3、引导断句(课件3)4、请同学读5、再齐读6、跟读录音二、解决生字词,疏通大意。

(课件)三、作者简介,欣赏他的作品。

(“陋室”的名字是谁取的?他是何许人也?)课件四、文体简介(课件)五、问题探究:1、粗课文生,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2、“陋室”为什么“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课件11)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4、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怎样引出“德馨”的呢?明确: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

5、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明确:对偶、类比起兴。

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简介类比与兴的有关知识。

(课件12)6、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课件13“苔痕”两句——清幽宁静,不染浮华。

环境之雅到这里来的人多不多?(不多。

从“苔痕上阶绿”可以看出)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写鸿儒是为了说明什么?“谈笑”两句——交往高雅脱俗交往之雅朋友来了做些什么?可以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可以调素琴……劳形”四句——生活情趣高雅情趣之雅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沪教版(五四学制)12陋室铭教学设计

沪教版(五四学制)12陋室铭教学设计

21 陋室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背诵并翻译课文,掌握相关文言实词;2、技能目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并尝试在写作中使用;3、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作者那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乐趣,引导学生正确确立自己的志趣追求。

2学情分析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特殊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绩感,进而主动加入到背诵、解说等学习活动中来。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完成当堂背诵教学难点:指点学生对文章精妙新颖构思的分析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文学常识导入一、导入1、从“铭”字到“铭文”:短小的铭记之文。

2、回忆刘禹锡的生平,“陋室”二字使你联想到什么?遭贬谪、居陋室的刘禹锡要铭记什么情怀?活动2【讲授】朗读分析二、感受音乐美,落实字词1、自读文章,读通读顺,争取成诵2、反复朗读,感受文章的音律之美,思考:文章的音乐美来自何处?押韵、对偶、骈散结合3、圈出有疑问的字词,查检工具书,课堂提问解决三、理解主题,感受精神1、在刘禹锡看来,他的陋室是“陋”还是“不陋”?从哪一句话中体现出来?2、作者看来陋室“不陋”,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3、陋与不陋的关键是什么?从文中哪一句话体现出来?自信、坚定、风骨……4、反复朗读文章,说说你对刘禹锡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从这篇文章中获得了什么更深的感悟?5、你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其他类似的人物吗?活动3【活动】拓展交流四、拓展交流“座右铭”是现代人常用的鼓励自己的方式,想一想,今年你想从哪些方面改变自己?为自己寻找一句能够鼓励自己的“座右铭”。

活动4【作业】作业布置五、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

2、搜集欣赏刘禹锡的诗。

沪教版初中新教材古诗文背诵篇目

沪教版初中新教材古诗文背诵篇目

1、陋室铭X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XX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2、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宝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石壕吏杜甫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头越过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4、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5、答谢中书书陶景宏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第21课《陋室铭》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 (2)doc初中语文 (1)

第21课《陋室铭》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 (2)doc初中语文 (1)

第21课《陋室铭》教案(沪教版五四制六年级上)(2)doc初中语文(1)教学目标背诵默写,明白得课文内容及其寓意。

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明白得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熟读成颂。

明白得课文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新课导入同学们,在上课往常,我想先请大伙儿做一道选择题。

一间王公大厦,装饰华美,金碧辉煌,你想要得到它,必须讲专门多违抗良心的话,做许多丧尽天良的事;有一间斗室,专门简单,然而有青山绿水,知音相伴,你想得到它,它就在你周围。

假如是你,你会选择什么?〔学生答选后者〕恭喜你,你的选择难道和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的选择一样。

相信你会成为新时代的刘禹锡。

一、以多种方式熟读课文。

1、齐读〔课件2〕2、听录音范读3、引导断句〔课件3〕4、请同学读5、再齐读6、跟读录音二、解决生字词,疏通大意。

〔课件〕三、作者简介,观赏他的作品。

〔〝陋室〞的名字是谁取的?他是何许人也?〕课件四、文体简介〔课件〕五、咨询题探究:1、粗课文生,同学们对陋室总的印象如何?〔陋室不陋〕2、〝陋室〞什么缘故〝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主旨〕〔课件11〕3、这八个字中哪两个字最为关键?〔德馨〕4、作者是一开篇就写自己〝德馨〞的吗?他是如何样引出〝德馨〞的呢?明确:前两句以山水引出陋室,从而写到〝惟吾德馨〞。

5、前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明确:对偶、类比起兴。

以虚衬实,以山水引出陋室。

简介类比与兴的有关知识。

〔课件12〕6、作者的〝德馨〞表现在何处?〔〝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五句〕课件13〝苔痕〞两句——清幽宁静,不染浮华。

环境之雅到那个地点来的人多不多?〔不多。

从〝苔痕上阶绿〞能够看出〕到陋室来的人不多,到底是些什么人呢?〔鸿儒〕写鸿儒是为了讲明什么?〝谈笑〞两句——交往高雅脱俗交往之雅朋友来了做些什么?能够看出室主人的志趣如何?〔高雅〕〝能够调素琴……劳形〞四句——生活乐趣高雅乐趣之雅托物言志:借助某事某物,阐发道理、抒发感情的一种写作手法。

【文言文】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文言文

【文言文】沪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古诗文言文

望驿台唐·白居易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秋思唐·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村晚宋·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暮江吟唐·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夜泉明·袁中道山白鸟忽鸣,石冷霜欲结。

流泉得月光,化为一溪雪。

嫦娥唐·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迢迢牵牛星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十六字令三首毛泽东一九三四年到一九三五年其一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其二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其三山,刺破青天锷未残。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山川之美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陈太丘与友期《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去.后乃.至。

元方时...。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期日中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六年级上册语文沪教版《陋室铭》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沪教版《陋室铭》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语文沪教版《陋室铭》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陋室铭》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2.培养学生对优雅环境的欣赏和追求,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生活情趣;3.培养学生严谨、细心、认真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围绕《陋室铭》展开,其中包括以下内容:1.课文内容:通过课文导读和详细解读,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义和感悟;2.语言表达: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课文中的一些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3.课文赏析: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和自由发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4.课外拓展:对课文内容进行相关的拓展,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和扩展知识面。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与预热1.创设情境:先给学生展示一幅古代陈设的室内图片,让学生感受古人生活环境的不同;2.引导学生进行讨论:组织学生发表自己对这幅图片的感想和观察。

第二步:导读和解释课文1.共读初探:将整首《陋室铭》分段读给学生听,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大意;2.课文解读:逐段进行解读,解释课文中一些难以理解的词汇和句子,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入的理解;3.学生朗读: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发现课文中的美妙之处。

第三步:课文赏析和讨论1.文字特点探究:引导学生一起探究《陋室铭》的文字特点,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2.情感体验: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人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追求;3.课文背诵:让学生尝试背诵课文的部分或整首课文,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

第四步:语言表达和训练1.词语学习:选择《陋室铭》中的一些重要词语,让学生默写和解释;2.句子仿写:给学生几个句子的开头或结尾,让学生仿写完整的句子。

第五步:课外拓展和延伸1.拓展知识:与《陋室铭》相关的材料和故事,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绘画或说故事等;2.作文训练:让学生写一篇与《陋室铭》相关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教师观察: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2.学生互评:学生之间相互评价表达的准确性和美学意识;3.书面评价:布置相关的习作和练习,通过作业的批改来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4.21《陋室铭》学案上海版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4.21《陋室铭》学案上海版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 4.21《陋室铭》学案上海版学习目标:1、了解骈体文特点;2、掌握文言文的阅读方法----借助注释学文言;3、把握文章思路,整体感知文意,背诵课文;4、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怀。

阅读链接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河南洛阳人,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贞元九年进士,唐代诗人,哲学家。

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生。

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

按当时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

可是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

半年时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一间陋室。

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了《陋室铭》一文。

一读扫障碍(预习)试读课文,给下列字注音陋铭鸿儒馨牍3、找出课文中押韵的字(韵脚),并指出韵尾。

名--- --- --- ---- --- ---韵尾是二读整体感知,尝试背诵1、读课文,读注释,结合注释回答问题:A、文章开头作者以“”和“”自喻,进而引出“”,与“时人莫小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句意相近的句子是“”。

B、文中点名主旨的句子是“”,其中“”二字是本文的文眼。

C、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陋室”,即陋室环境清幽(句子)室内交往之人(句子)高雅情趣(句子)清静生活(句子)D、引典(引用典故)自喻的句子是,文章最终以孔子的话“”作结,画龙点睛,该句使用的修辞方法是。

三读品味语言(诵读)这是一篇骈体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

其主要特点是讲究对仗,韵律和谐,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称骈体。

A、韵脚和韵尾B、找出文中的对偶句:四读悟道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五读创新对于作者的陋室以及他的生活方式你有什么看法?达标练习-----中考试题回放一.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___,字__,是__朝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一想:
作者身居陋室却不 觉其陋,表达了怎样的 思想感情?
这篇铭文通过赞 扬简陋的局室,表达了 作者不慕荣利、保持高 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 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 趣。
托物言志——
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感情。


陋室
安贫乐道 高洁傲岸
设喻引题


陋室
比喻起兴
仙龙
德馨
安 贫
陋 室 陋室不陋 铭
环境优美(清幽景)
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 调:演奏; •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 金经:珍贵的佛经。
• 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 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丝竹:借代音乐; • 案牍:官府的公文; • 劳形:使人劳累;形,身体。
• 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耳鼓;也没 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自比古代贤人,表明自己的心愿,希望像他 们一样因为自己的高雅脱俗获得别人的尊敬 与景仰。
9、“孔子云:(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为什么只引用下句?
前面直接用诸葛亮与扬雄自比为君子,所以 下句直接引用下句,反诘(jié)点题。
山——仙名
何陋之有
南洋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斯是陋室,惟吾得馨






不论是居于陋室还是身处豪宅, 最重要的是居住的人能有“德馨”。
公仆铭
位不在高,有德则行;权不在大, 有才则灵。甘做公仆,为民终生。公正 行其事,廉洁律其性。勤于下基层,多 虑老百姓。真正爱本职,察实情。不忌 批评逆耳,不任人而唯亲。兰考焦裕禄, 阿里孔繁森,民赞云:“最够水 平!”
乐 道
交友高雅(不俗人) 高
生活情趣(高雅事)
洁 伟
引古贤以自况 反诘点题

陪衬比喻 托物言志(君子之德)
本• 节中小心论结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象征手法: 托物
言志
• 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例证、引证 • 修辞手法:比兴对比对偶反问引用
拓展练习:从
下列
的物中
你可以言何志?
蜜蜂 竹子 粉笔
本文通过对陋室的描绘,极力形容“陋 室”不陋,表达了作者不慕荣华、安贫乐道 的情趣,处在物质生活丰富的今天,你如何 看待作者的这种生活态度?
读准下列字音
德馨 苔痕 鸿儒 案牍 西蜀
( xīn
)(
h(érnú) )( dú )( shǔ
)
今天修复的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刘禹锡
第六单元陋室铭-任志 宏.f4v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 不在 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 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 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 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 怡然自得,高雅脱俗。
5. 作者从哪几方面写 “陋” 室不“陋”,表 现了室主品德高尚?
居室环境,交往之人,日常生活。
6.作者把“陋室”比作哪些 古贤名室?文中哪一句话,进 一步表明了“陋”室不 “陋”?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7、诸葛、子云分别指谁,他们是怎样的人?
8、作者在本文提到他们有何作用?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 不在深,有龙则灵。
3.作者笔下的陋室环境如何?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恬静、雅致、令人 赏心悦目。(环境之雅)
4. 陋室主人交往之人、日常生活又怎 么样? 交往之人: (交往之雅)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谈笑风生,纵情畅怀。
日常生活(情趣之雅) 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 牍之劳形。


有 鸿
调 素
乱 耳







来 无 白
阅 金 经
牍 之

劳灵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
无丝竹之乱耳,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案牍之劳形。
正面——实写
高 雅 脱 俗
反面——虚写
不 慕 富 贵

治 南阳诸葛庐
上 子云亭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远大抱负







西蜀 学
上 万 古 流 芳 的 高 远 志 趣
就不敢到简陋了)。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痕:痕迹 上: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蔓延。 入:映入。 翻译: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 鸿儒:即大儒,指博学而又品德高尚的人。 • 白丁:原指平民百姓,这里指没有学问的
人。 • 在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
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 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 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 简陋呢?”
托物言志:
• 就是借某一具体事物来表达 某种情操、志向或思想感情。
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哪句话统领全文大意?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写陋室?文章从何入 笔?起何作用?



禹 锡

陋室铭
• 陋室:简陋的屋子; •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
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发展 成一种文体,这种文体形式短小, 文字简洁,句式工整而且押韵。
题目解说
铭,是一种文体,多刻写于器物 之上,用于述功纪行或警戒劝勉;文辞 精练,有韵,读来 铿锵有力;体制 短小,最短者不 足十字,与格言 颇相似。
• 仙:超出凡庸的人,这里指神仙; • 名:声名,名誉。在这里名词做
动词,出名。
• 灵:神奇,灵异。形容词用做动 词,这里可翻译为“被认为神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 • 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 斯:这; • 惟:连词,由于; • 馨:香气,古代常用来形容人的品德高尚。 • 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
• 商汤盘铭: 苟日新, 又日新,日日新。
2、作家作品简介
本文选自《全唐文》,作者刘禹锡 (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唐 代诗人,哲学家。刘禹锡生活在安史之乱以 后的中唐时期,关心社会现实,忧虑国计民 生。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 朝的权贵,被贬成安徽省和州通判。按当时 规定,他应住衙门里的三间屋子。可是和州 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多方刁难。半年时间 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后成了 一间陋室。在此背景下,刘禹锡愤然提笔写 了《陋室铭》一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