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五章复习
人教版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 +、K +、Mg 2+、Fe 2+、4NH +、Cl -、Br -、23CO -、24SO -、23SO -中的若干种离子。
取该溶液做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
某同学设计并完成如图实验:下列有关判断中正确的是A .该溶液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Na +,不存在K +B .实验①后溶液呈黄色,说明原溶液中含Fe 2+C .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Na +、Cl -、Br -、23CO -、24SO -D .检测原溶液中是否含有4NH +,可取少量的原溶液,滴加足量的NaOH 浓溶液,加热,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气体2.下列表述Ⅰ、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表述Ⅰ表述Ⅱ ASO 2具有漂白性 SO 2能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 BSiO 2具有弱氧化性 工业上利用SiO 2与焦炭制备粗硅 CNH 3是电解质 NH 3的水溶液可以导电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可用来干燥H 2S 气体 D .D3.下列现象或事实可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 .浓硫酸和浓盐酸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 .铁在冷的浓硫酸中和铝在冷的浓硝酸中都没有明显变化C .SO 2、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D .漂白粉和水玻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4.某企业利用下列流程综合处理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的烟气,以减少其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二氧化硫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SO 2+2-3SO +H 2O=2-3HSOB .氨气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为-3HSO +OH -=H 2O+2-3SOC .上述流程利用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原理D .上述流程中二氧化硫可循环利用5.当我们查看葡萄酒标签上的成分信息时,常发现其成分中含有少量SO 2。
下列关于SO 2的说法正确的是( )A .SO 2属于非法添加剂,不该添加到葡萄酒中B .SO 2具有还原性,少量的SO 2可防止葡萄酒氧化变质C .SO 2具有还原性,不能用浓硫酸干燥D .SO 2可以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体现了它的漂白性6.反应后下列溶液颜色变化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向稀硫酸中加入CuO 固体后,溶液变蓝:22CuO 2H Cu H O +++=+B .向溴水中通入过量的SO 2后,溶液由橙黄色变为无色:222242H O SO Br 2Br SO 4H --+++=++C .向FeCl 3溶液中滴加KSCN 溶液后,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色:33Fe 3SCN Fe(SCN)+-+D .向硫酸锰溶液中滴加K 2S 2O 8溶液后,溶液变为紫红色:22228244Mn S O 4H O MnO 2SO 8H +---+++=++7.下列提纯物质方法正确的是( )A .用氯水除去FeCl 2溶液中的少量FeCl 3B .用加热法除去NaCl 固体中的少量NH 4ClC .用BaCl 2溶液除去HNO 3溶液中的少量H 2SO 4D .用NaOH 溶液除去铝粉中的少量铁粉8.将表面镀铜的铝件浸入某种酸中后快速提出,可除去镀层而不损坏铝件。
《常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复习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某小组同学进行铜与浓硫酸反应时,发现有黑色物质产生。
该小组同学猜测,黑色物质中可能含有CuO、Cu2S和CuS。
针对产生的黑色物质,该小组同学继续进行实验探究,获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A.硫酸浓度越大,黑色物质越易出现、越难消失B.黑色物质消失过程中伴随大量H2S生成C.硫酸浓度为16 mol·L-1时,若先升温至250℃以上,再将铜丝与浓硫酸接触,可以避免黑色物质产生D.若取黑色物质洗涤、干燥后,加稀硫酸,固体质量不变,说明黑色物质中不含CuO 2.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及其结论一定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加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有Cl-B.向某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加热,产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原溶液中有NH+4C.向某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则原溶液中有Ba2+D.向某溶液加入H2O2,再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血红色,则原溶液中有Fe2+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0.0g NaHSO4与MgSO4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离子总数为2N AB.1.0L 1.0mol/L的NaHCO3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 AC.0.1mol Fe恰好溶解在100mL某浓度的硝酸溶液中,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D.反应KClO3+6HCl=KCl+3Cl2↑+3H2O中,生成3mol氯气时转移6N A个电子4.对下列实验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AB .BC .CD .D5.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 +、4NH +、Cl -、Mg 2+、Ba 2+、23CO -、24SO -,现取三份100mL 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 3溶液有沉淀产生(2)第二份加足量NaOH 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mol(3)第三份加足量BaCl 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g ,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g 。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抛物线运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二第五章抛物线运动知识点
总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抛物线运动的相关知识。
主要内容如下:
定义和简介
抛物线运动是指在重力作用下,物体沿着抛物线轨迹运动的物理现象。
抛物线运动的基本公式
1. 抛物线方程:$y = ax^2 + bx + c$,其中 $a$ 和 $b$ 决定了抛物线的形状,$c$ 决定了抛物线的位置。
2. 求抛物线焦距公式:$f = \frac{a}{4}$,其中 $f$ 表示抛物线焦距的长度。
3. 抛物线轨迹方程:$\frac{x^2}{2f} = y$,其中 $f$ 表示抛物线焦距的长度。
抛物线运动的相关问题
1. 一个抛物线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方向上所受的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 $g$,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大小是不变的。
2. 抛物线运动的最大高度与抛射角度有关,当抛射角度为$45^\circ$ 时,所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H = \frac{v_0^2}{2g}$。
3. 抛物线运动的射程与抛射角度有关,当抛射角度为
$45^\circ$ 时,所达到的最大射程为 $R = \frac{v_0^2}{g}$。
总的来说,抛物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比较重要的知识点,理解本章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应用物理知识。
《常考题》初中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是氮氧化物(NO x )储存还原的工作原理:NO x 的储存过程与还原过程在不同时刻是交替进行的。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还原”过程中,Ba(NO 3)2转化为BaOB .在储存还原过程中,Pt 作催化剂C .在储存还原过程中,参加反应的NO 和O 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 .若还原性气体为H 2,则参加反应的H 2与生成的N 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5∶1 2.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中,通入(或加入)过量的某种物质后各离子仍能大量存在的是 选项溶液中的离子 通入(或加入)过量的某种物质 AH +、Ba 2+、Fe 3+、-3NO 通入SO 2气体 B2-3CO 、Na +、Br -、2-4SO 通入CO 2气体 CFe 3+、Na +、2-4SO 、Cl - 通入NH 3气体 D Ca 2+、Cl -、K +、-3NO 通入CO 2气体A .AB .BC .CD .D3.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120.0g NaHSO 4与MgSO 4的固体混合物中含有离子总数为2N AB .1.0L 1.0mol/L 的NaHCO 3水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3N AC .0.1mol Fe 恰好溶解在100mL 某浓度的硝酸溶液中,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D .反应KClO 3+6HCl=KCl+3Cl 2↑+3H 2O 中,生成3mol 氯气时转移6N A 个电子4.A 、B 、C 、D 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已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若A 为AlCl 3溶液,B 可能为氨水,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Al 3++4NH 3·H 2O=-2AlO +4+4NH +2H 2OB .若A 为NaAlO 2溶液,B 稀盐酸,则D 为AlCl 3溶液C .若A 为Fe ,B 可能为稀硝酸,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3Fe+8H ++2-3NO =3Fe 2++2NO↑+4H 2OD .若A 为Cl 2,B 可能为NH 3,实验室可用加热固体C 的方法制取NH 35.下列关于N 、S 的化合物的性质解释错误的是A .HNO 3需避光保存,是因为HNO 3见光易分解B .SO 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是因为SO 2有漂白性C .NH 4HCO 3化肥需密封储存,是因为NH 4HCO 3分解D .浓硫酸可用作气体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脱水性6.硅是带来人类文明的重要元素之一,科学家也提出硅是“21世纪的能源”。
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二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第五章点电荷和电场一、点电荷和电场的概念1. 点电荷:具有电荷量的体点,电荷量可以是正、负、零。
2. 电场:点电荷在周围空间中产生的电场区域。
电荷存在于电场中,与电荷的位置、电荷量以及电荷的性质有关。
二、电场强度1. 定义:电场强度E是电场中单位正电荷所受的力的大小。
2. 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E = kQ/r^2,其中k为电场力学常量,Q为点电荷的电荷量,r为点电荷与测试点之间的距离。
3. 电场强度的性质:a. 电场强度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b. 电场强度的方向与点电荷与测试点的相对位置有关。
三、电势1. 定义:电场中的电势是单位正电荷所具有的电势能量。
2. 电势的计算公式:V = kQ/r,其中V为电势,k为电场力学常量,Q为点电荷的电荷量,r为点电荷与测试点之间的距离。
3. 电势的性质:a. 电势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
b. 电势的符号取决于点电荷的正负性。
四、电势差1. 定义:两点之间的电势差为单位正电荷从一个点移到另一个点所做的功。
2. 电势差的计算公式:ΔV = V2 - V1,其中ΔV为电势差,V2与V1分别为两点的电势。
3. 电势差的性质:a. 电势差与点电荷无关,只与与两点距离有关。
b. 电势差可以用来计算电场强度。
五、等势面和电场线1. 等势面:在电场中,与某一点电势相等的全部点所构成的面。
等势面垂直于电场线。
2. 电场线:用以表示电场的方向和性质。
电场线的方向与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同,电场线的密集程度与电场强度的大小有关。
六、电容器1. 电容器的构成:由两块导体板组成,之间隔有绝缘介质。
2. 电容的定义:电容器两板间的电荷量与电势差的比值称为电容。
3. 电容的计算公式:C = Q/V,其中C为电容,Q为电容器两板上的电荷量,V为两板间的电势差。
七、电容器的串联和并联1. 串联:电容器的正极和负极相连。
2. 串联电容的总电容:将串联电容的逆数相加的倒数,即1/C = 1/C1 + 1/C2 + ... + 1/Cn。
第五章 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高一化学单元复习一遍过-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一.硫酸的用途和工业制备
1.用途: (1)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炸药、染料、
盐类等。 (2)用于精炼石油、金属加工前的酸洗及制取各种挥发性酸、
作干燥剂等。
2.硫酸的工业制备
(1)制备 SO2:4FeS2+
11O2
点燃
=====
2Fe2O3 + 8SO2
(2)制备 SO3:2SO2+O2催==化==剂=2SO3
⑤与 H2O2 溶液反应:SO2+H2O2===H2SO4
(4)漂白性
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后,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三.三氧化硫 1.物理性质 熔点为16.8℃,沸点为44.8℃,标准状况下为固态。 2.化学性质: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与水反应: SO3+H2O=H2SO4 (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SO3+CaO =CaSO4 (3)与碱反应: SO3 + 2NaOH =Na2SO4 +H2O (4)与某些盐溶液反应(如:BaCl2)
SO2 SO2
S SO3 H2SO4 SO2
①2H2 S+O 2═点═燃═2S+2H2O,SO2 +2H2S===3S+2H2O;
②H2+S═△ ══H2S,Fe+S══△═FeS 或 2Cu+S═△ ══Cu2S;
③2H2 S+3O 2═点═燃═2SO2+2H2 O;
④S+O2═点═燃═SO2;
⑤SO2+2H2S===3S+2H2O;
⑥2SO2+O 2
催化剂 △
2SO3,SO2+Cl2+2H2O===2HCl+2H2SO4;
⑦Cu+2H2SO4(浓)═△ ══CuSO4+2H2O+SO2↑。
【总结】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实现 (1)价态与性质 ①-2价硫处于最低价态,只有还原性,可被O2、Cl2等氧化剂
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带答案重难点归纳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带答案重难点归纳综合题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____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____持续发展、____持续发展、____持续发展。
(4)如何“理解‘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2、[地理一选修3:环境保护]太阳鱼(如图)原产于北美,在加拿大、美国和墨西哥都有分布。
太阳鱼在1至38°C的水中都可以生存,在我国南方地区能够安然越冬;它的食性很杂,是温和肉食鱼类,主要食物为浮游动物和水生昆虫,也吃水生植物、小杂鱼和小型软体动物等。
1987年我国引入养殖,在南方的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养殖规模较大。
养殖后,部分漏网之鱼进入水体环境中,不仅在广西、湖南等地出现,甚至已经侵入了北方,例如山东、河北,现在又扩散到了四川,此前四川并没有养殖太阳鱼。
指出太阳鱼能够在我国江河中大量繁殖的原因及可能带来的危害。
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柳树具有适应性强、环境效益高等特点,被许多地方作为城市绿化用树。
然而,每年4月开始,不少城市柳絮(柳树的种子)飘飞,宛如雪花飞舞。
柳絮附着力强,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和危害。
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城市4月份道路一侧柳絮飘飞的景象。
简述城市柳絮飘飞的主要危害,并提出防范措施。
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空心莲子草原产自南美洲,20世纪40年代由侵华日军引种至我国上海,后逸为野生,成为入侵性很强、对我国威胁性极大的外来入侵物种。
下图示意空心莲子草、芦苇和水芹的净光合速率(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是总光合速率减去呼吸速率的值)日变化对比。
分析空心莲子草入侵性很强的原因,并列举其入侵带来的危害。
5、[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石冰川是沿着谷地、坡地缓慢蠕动的冰岩混合体,主要分布在全球高海拔的山地。
它有冰川婀娜的体态,却没有冰川剔透的外表,其表面是厚达0.5~5米的岩石碎块。
高中化学必修二第五章《化工生产中的重要非金属元素》经典复习题

一、选择题1.可用于检验SO 24-的试剂是A .稀硝酸B .NaOHC .BaCl 2D .KNO 32.下列有关反应的颜色变化与氧化还原反应无关的是A .新制氯水久置后浅黄绿色消失B .将NH 3通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溶液变红色,加热后又变无色C .往FeCl 2溶液中滴入NaOH 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后转化为灰绿色,最后转化为红褐色D .NO 2溶于水后变为无色,同时有气体放出,放出的气体遇到空气变为红棕色3.将3.84g 铜粉与一定质量浓硝酸反应,当铜完全溶解时,收集到NO 、NO 2混合气体2.24L(标准状况下),则所消耗酸的物质的量是A .0.1molB .0.11molC .0.16molD .0.22mol4.以下化合物中,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生成的有①Fe 3O 4;②Fe(OH)3;③HNO 3;④NH 4NO 3;⑤NaAl(OH)4;⑥Na 2CO 3;⑦NaHCO 3;⑧Na 2O 2。
A .0种B .1种C .2种D .3种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钠着火可以用沙子或是CCl 4灭火B .检验某溶液含有4NH +:取试样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NaOH 溶液加热,用湿润蓝色石蕊试纸检验变红色,证明原溶液中有4NH +C .生石灰常常放入在包装袋内,为防止食品氧化变质D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 溶液时,NaOH 固体溶解后未恢复到室温就定容,所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6.有一无色溶液,可能含有K +、Al 3+、Mg 2+、NH 4+、Cl -、SO 24-、HCO 3-、MnO 4-中的几种。
为确定其成分,做如下实验:①取部分溶液,加入适量Na 2O 2固体,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和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NaOH 溶液后白色沉淀部分溶解;②另取部分溶液,加入HNO 3酸化的Ba(NO 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 .肯定有Al 3+、Mg 2+、NH 4+、Cl -B .可能有K +、Cl -、MnO 4-C .肯定有Al 3+、Mg 2+、SO 24-D .肯定有K +、HCO 3-、MnO 4-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稀硫酸、NaCl 溶液是实验室常见的强电解质B .二氧化氮经加压凝成无色液体为物理变化C .“华为麒麟980”手机芯片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D .“火树银花”的烟花利用了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8.硫酸盐(含SO 24-、HSO 4-)气溶胶是PM2.5的成分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学习重难点:1、基因突变的原因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自学教材,探究目标】一、变异类型1.生物的变异有两种: 和。
前者指。
后者指。
2.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
二、基因突变实例1.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P80(1)病因:①根本原因: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_________引起的一种遗传病,是由于基因的__________发生了改变产生的.②直接原因:正常红细胞内的(氨基酸)被(氨基酸)取代,从而出现了镰刀型红细胞。
(2)图解:P81思考与讨论2.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而引起的的改变。
3. 基因突变对性状和子代的影响(1)、对性状的影响①改变性状:基因突变间接引起改变,最终表现为改变,影响生物性状②不改变性状(2). 对子代的影响①基因突变发生在中,一般不遗传,但有些植物可以通过无性生殖传递给后代②如果发生在中,将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三、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P81-821.发生的时间:。
2.种类:、3.诱发因素(外因)①:X射线、激光等;②: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③:某些病毒等4.特点①②③④⑤5.适用范围:6.结果:7.意义:基因突变是 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 ,是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四、基因重组P831.概念:是指在生物体进行 过程中,控制 的基因的重新组合2.类型及时间:(1)、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2) ,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3)、 。
3.适用范围:4.结果:5.意义:是生物变异的 ,对 也具有重要意义。
五、拓展提升1.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比较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变异实质 时间 可能性 适用范围 结果 意义 举例2.根据细胞分裂图来确定变异类型【课堂检验,达成目标】例1、判断正误,并圈出错处进行修正(1).基因突变是由于DNA 片段的增添、缺失和替换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 (2).基因突变一定是可遗传变异,但不一定遗传给后代( )(3).基因突变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但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 (4).基因突变只能定向形成新的等位基因( )(5).在没有外来因素影响下,基因突变不会自行发生( )A 图B 图 分裂类型 变异类型(6).细胞分裂的中期一定不发生基因突变( )(7).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8).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导致基因重组( )例2、下列描述的生物变异属于基因突变的是,属于基因重组的是①利用杂交技术培育出超级水稻②通过返回式卫星搭载种子培育出太空椒③高产青霉素的菌株④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某些基因移植到棉花体内,培育出抗虫棉⑤猫叫综合征⑥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处理,获得无子番茄⑦人类的红绿色盲⑧流感病毒有几百个变种,且新亚种不断产生例3、将同一品种的小麦分别种在水肥条件不同的农田,其株高等性状表现出很大差异,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A.遗传性 B.遗传重组引起的变异 C.基因突变产生的差异 D.不遗传的变异例4、基因突变大多数都有害的原因是()A.基因突变形成的大多是隐性基因B.基因突变破坏了生物与环境之间形成的均衡体系C.基因突变形成的表现效应往往比基因重组更为明显D.基因突变对物种的生存和发展有显著的负作用例5、用一定剂量的秋水仙素处理某种霉菌,诱发了基因突变,秋水仙素最有可能在下列哪项过程中起作用?()A.有丝分裂间期 B.有丝分裂全过程C.受精作用过程 D.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间期例6、(2013·江苏阜宁月考)某个婴儿不能消化乳类,经检查发现他的乳糖酶分子有一个氨基酸改换而导致乳糖酶失活,发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缺乏吸收某种氨基酸的能力 B.不能摄取足够的乳糖酶C.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替换了 D.乳糖酶基因有一个碱基缺失了例7、利用月季花的枝条扦插所产生的后代与利用月季花的种子播种所产生的后代相比,下列关于其变异来源上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前者不会发生变异,后者有较大的变异性B.前者一定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后者可能发生基因重组C.前者一定不会发生染色体变异,后者可能发生染色体变异D.前者一定不会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后者可能因环境影响发生变异例8、如图是某DNA片段的碱基序列,该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AUG)。
则该DNA片段( )A .含有5种碱基B .转录的模板是甲链,其中的碱基序列代表遗传信息C .转录的mRNA 片段中共有18个核糖核苷酸,6个密码子++++D .箭头所指碱基对=====G C 被=====TA 替换,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不会改变例9、下图中甲为某哺乳动物体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及其上的基因示意图,乙、丙、丁为该动物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判断该动物是否为纯合子应选用另一雌性动物与其测交B .乙细胞和丙细胞分裂时均可以发生基因重组C .甲细胞产生的基因突变可通过卵细胞传递给子代D .丁产生的子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可能是aB 和aB【课后达标, 巩固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1、若某基因原为30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成为300个碱基对,它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来基因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相比较,差异不可能为 ( ) A .只相差一个氨基酸,其他顺序不变 B .长度改变,顺序改变C .长度相差一个氨基酸外,其他顺序也有可能改变D .长度不变,顺序不变2、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B、基因突变是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部分改变而发生的C、基因突变可以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发生D、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并且都是有害的3.已知某个核基因片段发生突变,由其控制合成的氨基酸序列由“—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变成“—脯氨酸—甘氨酸—谷氨酸—赖氨酸—”。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基因由于碱基对的增添导致氨基酸序列的改变B.该基因突变导致基因的数目改变C.若发生碱基置换的是原癌基因,具有该基因的细胞不一定会发生癌变D.若上述碱基置换发生在原始生殖细胞形成配子的过程中,该基因将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4.如果一个基因的中部缺失了1个核苷酸对,一般不会出现的后果是 ( )A.没有蛋白质产物B.翻译为蛋白质时在缺失位置终止C.所控制合成的蛋白质减少多个氨基酸D.翻译的蛋白质中,缺失部位以后的氨基酸序列发生变化6.如图是某种高等动物的几个细胞分裂示意图(数字代表染色体,字母代表染色体上带有的基因)。
图中不可能反映的是 ( )A.图甲细胞中1与2或1与4的片段部分交换,前者属基因重组,后者属染色体结构变异B.图乙细胞表明该动物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C.图丙细胞表明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发生了染色体交叉互换D.图丙细胞不一定是精子形成过程产生的7.(2008·宁夏理综,5)以下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能导致基因重组B.非姐妹染色体的交换可引起基因重组C .纯合体自交因基因重组导致子代性状分离D.同胞兄妹间的遗传差异与父母基因重组有关二、双项选择题8.下列有关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性状分离B.基因A因替换、增添或缺失部分碱基而形成它的等位基因a,这属于基因突变C.YyRr自交后代出现不同于亲本的新类型及基因工程、肺炎双球菌的转化等过程中都发生了基因重组D.造成同卵双生姐妹间性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基因重组9.如图表示果蝇某一条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图示可知,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B.图示各基因间不会发生自由组合C.染色体上含红宝石眼基因的片段缺失,说明发生了基因突变D.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对的替换,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10.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导致基因重组C.减数分裂过程中,随着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和根尖内均可发生基因重组三、非选择题11、根据图示分析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并回答:(1)请给予图中①②③以特定的含义: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2)患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根本原因是,控制__________合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常染色体上隐性遗传病,该隐性致病基因在图中对应的碱基组成为______________;正常基因在图中对应的组成为______________。
(4)根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发病率和表现特征,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2.白化病和黑尿症都是酶缺陷引起的分子遗传病,前者不能由酪氨酸合成黑色素,后者不能将尿黑酸转变为乙酰乙酸,排出的尿液因含尿黑酸,遇空气氧化变黑。
下图表示人体内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生化过程。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1)该图中的酶A能催化苯丙氨酸转变成酪氨酸,而不能催化β-羟苯丙氨酸转变成尿黑酸,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酶B是在皮肤细胞内合成的,与它的合成、运输及加工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引起白化病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由此可知,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上图可见:若控制酶A合成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会引起多个性状改变;黑尿症与图中几个基因都有代谢联系。
这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某生物小组为了“验证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进行了下述实验。
实验1:将细菌A接种于一般的培养基上,结果出现了菌落。
实验2:用射线处理细菌A,得突变种a1。
将a1接种于一般培养基上,不出现菌落;但在培养基中添加营养物质甲后,结果出现菌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