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及配置(V50)
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开启该端口,使端口转发数据
配置端口速率参数有100(100Mbit/s)、10(10Mbit/s)、auto(自适应),默 认是auto。
配置双式模式有full(全双工)、half(半双工)、auto(自适应),默认是 auto。
2、查看交换机端口的配置信息。
switch#show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Welcome to 105_switch,if you are admin,you can config it.
If you are not admin , please EXIT !
!输入描述信息
&
!以&符号结束终止输入
3、验证测试: 105_switch(config)#exit 105_switch#exit Press RETURN to get started welcome to 105_switch,if you are admin,you can config it if you are not admin,please EXIT 105_switch>
switch#configure
命令的快捷键功能
switch(config-if)# ^Z
!Ctrl+Z退回到特权模式
switch#
switch#ping 1.1.1.1
sending 5, 100-byte ICMP Echos to 1.1.1.1,
timeout is 2000 milliseconds.
!查看交换机的MAC地址
Vlan MACaddress Type Interface
---------- -----------------------------------------------
如何配置网络交换机配置

如何配置网络交换机配置(图文解析)(1)交换机的配置一直以来是非常神秘的,不仅对于一般用户,对于绝大多数网管人员来说也是如此,同时也是作为网管水平高低衡量的一个重要而又基本的标志。
这主要在两个原因,一是绝大多数企业所配置的交换机都是桌面非网管型交换机,根本不需任何配置,纯属“傻瓜”型,与集线器一样,接上电源,插好网线就可以正常工作;另一方面多数中、小企业老总对自己的网管员不是很放心,所以即使购买的交换机是网管型的,也不让自己的网管人员来配置,而是请厂商工程师或者其它专业人员来配置,所以这些中、小企业网管员也就很难有机会真正自己动手来配置一台交换机。
交换机的详细配置过程比较复杂,而且具体的配置方法会因不同品牌、不同系列的交换机而有所不同,本文教给大家的只是通用配置方法,有了这些通用配置方法,我们就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通常网管型交换机可以通过两种方法进行配置:一种就是本地配置;另一种就是远程网络配置两种方式,但是要注意后一种配置方法只有在前一种配置成功后才可进行,下面分别讲述。
一、本地配置方式本地配置我们首先要遇到的是它的物理连接方式,然后还需要面对软件配置,在软件配置方面我们主要以最常见的思科的“Catalyst 1900”交换机为例来讲述。
因为要进行交换机的本地配置就要涉及到硬、软件的连接了,所以下面我们分这两步来说明配置的基本连接过程。
1.物理连接因为笔记本电脑的便携性能,所以配置交换机通常是采用笔记本电脑进行,在实在无笔记本的情况下,当然也可以采用台式机,但移动起来麻烦些。
交换机的本地配置方式是通过计算机与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直接连接的方式进行通信的,它的连接图如图1所示。
图1可进行网络管理的交换机上一般都有一个“Console”端口(这个在前面介绍集线器时已作介绍,交换机也一样),它是专门用于对交换机进行配置和管理的。
通过Console端口连接并配置交换机,是配置和管理交换机必须经过的步骤。
以太网交换机入门基础知识讲解

以太网交换机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这里我们主要介绍以太网交换机入门基础知识。
什么是交换机?交换switching 是按照通信两端传输信息的需要,用人工或设备自动完成的方法,把要传输的信息送到符合要求的相应路由上的技术统称。
广义的以太网交换机switch 就是一种在通信系统中完成信息交换功能的设备。
交换和以太网交换机最早起源于电话通讯系统(PSTN),我们现在还能在老电影中看到这样的场面:首长(主叫用户)拿起话筒来一阵猛摇,局端是一排插满线头的机器,戴着耳麦的话务小姐接到连接要求后,把线头插在相应的出口,为两个用户端建立起连接,直到通话结束。
这个过程就是通过人工方式建立起来的交换。
当然现在我们早已普及了以太网交换机,交换的过程都是自动完成。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交换概念的提出是对于共享工作模式的改进。
我们以前介绍过的HUB 集线器就是一种共享设备,HUB本身不能识别目的地址,当同一局域网内的A主机给B主机传输数据时,数据包在以HUB为架构的网络上是以广播方式传输的,由每一台终端通过验证数据包头的地址信息来确定是否接收。
也就是说,在这种工作方式下,同一时刻网络上只能传输一组数据帧的通讯,如果发生碰撞还得重试。
这种方式就是共享网络带宽。
交换机拥有一条很高带宽的背部总线和内部交换矩阵。
以太网交换机的所有的端口都挂接在这条背部总线上,控制电路收到数据包以后,处理端口会查找内存中的地址对照表以确定目的MAC(网卡的硬件地址)的NIC(网卡)挂接在哪个端口上,通过内部交换矩阵迅速将数据包传送到目的端口,目的MAC若不存在才广播到所有的端口,接收端口回应后以太网交换机会“学习”新的地址,并把它添加入内部地址表中。
使用以太网交换机也可以把网络“分段”,通过对照地址表,交换机只允许必要的网络流量通过交换机。
通过交换机的过滤和转发,可以有效的隔离广播风暴,减少误包和错包的出现,避免共享冲突。
交换机在同一时刻可进行多个端口对之间的数据传输。
路由器、交换机基础配置

路由器、交换机基础配置路由器、交换机基础配置一、硬件接口1、Console口主机直接用COM线与设备上的Console口连接,可用软件“超级终端”对设备进行初始配置(第一次对设备进行配置只能用这种方式)。
2、Ethernet(以太网口,2个)设备进行初始配置(配置登录密码、IP地址等)之后,可用双绞线与设备上的以太网口连接,并用telnet方式登录设备,并进行相关配置。
二、三种模式1、用户模式(提示符:Ruijie>)权限:基本测试、显示系统信息输入Enable命令进入特权模式2、特权模式(提示符:Ruijie#)权限:验证设置命令的结果,有口令保护输入Configue T进入全局配置模式,输入Exit命令返回用户模式3、全局配置模式(提示符: Ruijie(config)#)权限:配置影响整个设备的全局参数,输入Exit命令返回特权模式三、路由器基础配置Router>enable (进入特权用户模式)Router#terminal history size 200 (设置能够保存命令的历史记录数)Router#conf t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Router(config)#hostname R1 (定义设备名称为R1)R1(config)#line console 0 (进入Console口配置)R1(config-line)#password start (设置Console登录密码)R1(config-line)#login (使Console口的配置生效)R1(config-line)#exit (退出Console配置模式)R1(config)#service password-encryption (使全局配置模式密码不以明文显示)R1(config)#enable secret level 15 0 start (配置进入全局配置模式的密码,其中15为密码级别,start为密码)R1(config)#line vty 0 4 (进入telnet登录密码配置模式)R1(config-line)#password start (设置密码,密码为start)R1(config-line)#login (使telnet密码配置生效)R1(config-line)#exit (退出telnet密码配置模式)四、路由器接口配置1、fastEthernet 0/1R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进入0/1以太网口)R1(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1.1 255.255.255.0 (配置IP 地址)R1(config-if)#speed 100 (设置接口速度)R1(config-if)#duplex full (设置双模式为全双工)R1(config-if)#no shutdown (重启接口,使配置生效)2、fastEthernet 0/0 (同fastEthernet 0/1)R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R1(config-if)#ip address 61.175.229.236 255.255.255.248 (此处配置的公网IP地址和子网掩码)R1(config-if)#speed 100R1(config-if)#duplex fullR1(config-if)#no shutdown五、路由配置1、默认路由R1(config)#ip route 0.0.0.0 0.0.0.0 61.175.229.2290.0.0.0 0.0.0.0 表示所有内部IP地址和子网掩码61.175.229.229 为公网网关(配合0/0以太网口上的公网IP)2、动态路由R1(config)#router ospf 100 (动态路由协议和编号)R1(config-router)#network 0.0.0.0 0.0.0.0 area 0 (表示允许所有IP地址通过)R1(config-router)#default-information origi Nat e(不知)六、Nat地址转换配置R1(config)#access-list 120 permit ip any any (访问控制列表,表示允许任意IP地址通过)R1(config)#ip Nat inside source list 120 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overload (访问控制列表的应用,表示任意IP地址通过fastEthernet 0/0 接口)R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 (进入接口fastEthernet 0/0 )R1(config-if)#ip Nat outside (将该接口定义为外网接口)R1(config-if)#exit (退出接口)R1(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 (进入接口fastEthernet 0/1 )R1(config-if)#ip Nat inside (将该接口定义为内网接口)七、Serial(串行口的配置,用于连接两台同类设备或广域网)1、基本配置(与以太网口相同)2、PPP封装,CHAP验证(R1为服务器即验证方,R2为被验证方)R1(config)#interface s4/0 (R1路由器进入S口)R1(config-if)# en ca psulation ppp (PPP封装)R2 (config)#interface s4/0 (R2路由器进入S口)R2(config-if)# en ca psulation ppp (PPP封装)R1(config)#username R2 password start(R1向R2发送R2的主机名和密码)R1(config)#interface s4/0R1(config-if)#ppp authti ca tion chap (CHAP验证,在服务器即验证方设置)R2(config)#username R1 password start (R2向R1发送R1的主机名和密码)R2为被验证方上不需要CHAP验证。
交换机的基础知识

交换机的基础知识1.1 交换机简介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的关键设备,用于连接各种网络设备,实现数据的高效传输。
与集线器不同,交换机能够根据MAC地址学习和过滤数据,提高网络性能和安全性。
1.2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交换机在数据链路层工作,根据目标设备的MAC地址将数据包从源端口传送到目标端口。
通过建立MAC地址表,交换机能够学习设备的物理位置,实现更快速、精准的数据传输。
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2.1 连接交换机在使用交换机之前,首先要通过网线将计算机或其他网络设备与交换机连接。
确保连接的网线正常,端口指示灯亮起,表示连接正常。
2.2 登录交换机要配置交换机,首先需要登录到其管理界面。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Telnet或串口连接来进行登录。
确保登录时使用的用户名和密码是正确的,以确保获取管理员权限。
三、交换机的基本命令3.1 查看端口状态在交换机上,了解端口的状态是很重要的。
使用以下命令可以查看端口的工作状态和连接情况:bashCopy codeshow interfaces status这个命令会列出所有端口的详细信息,包括端口的速度、双工模式以及连接状态。
3.2 配置VLAN虚拟局域网(VLAN)是交换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通过将不同的端口划分到不同的VLAN中,可以实现逻辑上的隔离。
以下是配置VLAN的简单命令:bashCopy codevlan databasevlan 10vlan 20exit这个命令序列会创建两个VLAN(ID为10和20)。
3.3 配置端口将端口划分到特定的VLAN中是常见的配置任务。
使用以下命令可以完成这个操作:bashCopy codeinterface fastEthernet 0/1switchport mode accessswitchport access vlan 10这个命令将交换机的端口FastEthernet 0/1配置为访问模式,并划分到VLAN 10中。
3.4 保存配置在完成配置后,务必将配置保存到交换机的非易失性存储中,以便在重新启动后配置依然生效:bashCopy codewrite memory这个命令将当前的运行配置保存到交换机的闪存中。
新手配置交换机详细教程

新手配置交换机详细教程介绍交换机是计算机网络中的重要设备,用于连接多台计算机和网络设备,实现数据的传输和网络资源的共享。
对于初学者来说,正确地配置交换机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提供一份新手配置交换机的详细教程,帮助你正确地配置交换机并使网络工作正常。
步骤一:物理连接首先,确保你已经正确地连接交换机到你的局域网中。
在连接之前,确认以下几点: - 交换机的电源已连接并打开。
- 交换机的端口与计算机或其他网络设备的网线正确地连接。
- 电缆质量好,无损坏和松动。
步骤二:访问交换机要配置交换机,你需要访问交换机的管理界面。
通常,交换机的管理界面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访问: 1. 串口连接:通过串口线将计算机与交换机直接连接,并使用串口终端软件(如SecureCRT、Putty等)进行访问。
2. 网络连接:将计算机通过网线与交换机连接到同一局域网中,并使用终端软件或者Web浏览器通过IP地址访问交换机的管理界面。
步骤三:登录交换机一旦访问了交换机的管理界面,你就需要登录到交换机进行配置。
首先,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
如果是第一次登录交换机,默认的用户名和密码通常为admin/admin或者admin/空密码。
请注意,这些用户名和密码可能会因不同的交换机厂商和型号而有所不同。
步骤四:基本设置一旦登录成功,你可以开始进行基本的交换机设置。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配置项:- 主机名:设置交换机的名称,以便于识别和管理。
- 网络协议: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子网掩码和网关,确保其在你的局域网中具有正确的网络配置。
- VLAN(虚拟局域网):配置不同的VLAN,以将交换机上的端口划分到不同的虚拟网络中。
步骤五:端口配置一旦完成基本设置,你可以对交换机的端口进行配置。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端口配置项: - 端口速率和双工模式:根据连接的设备和需求来设置端口的速率和双工模式。
- VLAN成员关系:将端口关联到对应的VLAN,以实现不同VLAN之间的通信。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培训胶片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帧。
交换机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连接多个网络设备,实现数据交换。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MAC地址的,即根据MAC地址来转发数据包。
交换机通过学习MAC地址,建立MAC地址表,实现数据包的快速转发。
交换机还可以实现VLAN(虚拟局域网)功能,将网络划分为多个虚拟局域网,提高网络安全 性和网络性能。
接收数据:以太网交换机从网络接 口接收数据帧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培 训胶片
汇报人:
目录
以太网交换机概述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 原理
以太网交换机的性能 指标
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 和管理
以太网交换机的故障 排除和维护
以太网交换机的发展 趋势和未来展望
以太网交换机概述
定义:以太网交换机是一种用于连接多个以太网设 备的网络设备,可以实现以太网设备的互连互通。
分类:根据端 口数量、传输 速率、功能等 可以分为多种
类型
应用场景:企 业网络、数据 中心、校园网、
家庭网络等
应用领域:金 融、教育、医 疗、政府、企
业等
应用特点:高 速、稳定、安
全、可扩展
智能化:以太网交换机将更加智能化,能够自动识别和配置网络设备 高速化:以太网交换机将支持更高的传输速率,以满足大数据时代的需求 虚拟化:以太网交换机将支持虚拟化技术,实现网络资源的灵活分配和管理 绿色化:以太网交换机将更加注重节能环保,降低能耗和碳排放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 作原理
以太网协议是局域网中最常用的协议之一,它定义了数据传输的规则和方式。 以太网协议分为两个部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物理介质和接口,如双绞线、光纤等。 数据链路层定义了数据传输的逻辑链路和帧格式,如MAC地址、帧校验等。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以太网协议的,它通过MAC地址来识别和转发数据
5-以太网交换机原理和配置

路由器--在3层划分广播域(基于IP) VLAN--在2层划分广播域(基于VLAN)-802.1q
第25页
2020/5/1
VLAN 的概念
VLAN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 是按照一定的 原则在二层划分逻辑广播域的技术。
通过 VLAN 可以把一个物理的二层网络划分为多 个小的逻辑网络,每个逻辑网络是一个独立的广 播域。
1Gbit/s
1Gbit/s 10Gbit/s
通用名称
Xerox以太网 Ethernet I Ethernet II 10Base5(粗缆) 10Base2(细缆) 10BaseT 100BaseTX 100BaseFX
1000BaseSX
IEEE编号
DIX DIX 802.3 802.3 802.3 802.3u 802.3u
ARP(0x0806) DATA:数据字段,长度可变,不够46字节补充到46字节 PAD:填充字段 CRC:校验字段
第7页
2020/5/1
共享式以太网
B
A
C
集线器
• 10BaseT 物理上是星型连接,逻辑上是总线型结构。 • 集线器(Hub)是物理层的互连设备。 • CSMA/CD: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冲突回避,随机延
同一 VLAN 的成员可以在二层实现通信,不同 VLAN 的成员不能在二层直接通信。
广播帧、组播帧、未知目的地帧的洪泛都被限定 在一个 VLAN 范围内。 划分在同一 VLAN 中的成员没有任何物理和地理 上的限制。
第26页
2020/5/1
VLAN简介
Switch A
Switch B
工程部 财务部 人事部 VLAN10 VLAN20 VLAN3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TP的基本原理
3
课程内容
以太网基础
交换技术 以太网交换机基本原理与配置
4
以太网基础
802.3 相关电缆 802.3 MAC 子层协议 IEEE 802.2 标准: Logic Link Control (LLC) 常用以太网连接方式 快速以太网简介
5
以太网交换机基础及配置
网络基础
局域网&广域网
OSI参考模型
TCP/IP
与子网规划
常用接口与线缆
LAN&WAN 接口与线缆
逻辑接口
2
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应该能够:
掌握CSMA/CD和以太网基本原理
掌握基本的交换技术
掌握Quidway交换机的相关技术
S3026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和命令
10Base5
收发器电缆
夹子 芯 收发器
10Base2
连接器
10BaseT
集线器
双绞线
11
802.3u 标准
名称 100Base-T4 100Base-Tx 100Base-F
线缆 双绞线 双绞线 光纤
最大传输距离 100m 100m 2000m
优点 使用3类线 100Mbps全双工 100Mbps全双工
255.255.255.255:受限广播或本地广播 127.0.0.0/8:Loopback地址,用于测试TCP/IP
127.0.0.1, 127.0.0.2, ……
私有地址(Private Address)
A类:10.0.0.0/8(即10.0.0.0 ~ 10.255.255.255) B类:172.16.0.0/12 C类:192.168.0.0/16
Windows 95/98/Me:winipcfg
Windows NT/2000/XP/Vista/7:ipconfig /all UNIX/Linux:ifconfig
16
16
4.1.2 IP地址的划分
IP地址分类
IP地址的组成
网络号 主机号1717来自4.1.2 IP地址的划分
11001010 11001010 11001010 11001010 01111000 01111000 01111000 01111000 01011000 01011000 01011000 01011000 00000000 01000000 10000000 11000000
20
20
4.1.2 IP地址的划分
子网划分和子网掩码
为何要进行子网划分?
提高IP地址的利用率
子网划分的原理
借用主机地址部分的若干位以作为子网地址
网络号
主机号
网络号
子网号
主机号
21
21
4.1.2 IP地址的划分
子网掩码划分实例
202.120.88.0 ~ 202.120.88.255
IP地址分类
8 16 主机号(24位) 主机号(16位) 主机号(8位) 24 31
0 1 2 3 A 0 B 1 0 C 1 1 0 D 1 1 1 0 E 1 1 1 1 网络号(7位)
网络号(14位) 网络号(21位) 组播地址 保留地址
18
18
4.1.2 IP地址的划分
IP地址分类
IP地址概述
IP地址是IP协议中主机的标识,具有惟一性 IP地址由32位二进制数组成,为了便于书写和记忆,通常用“点 分十进制记法”来表示,如“202.120.88.65”
IP地址管理和分配机构:ICANN、CNNIC
在某些操作系统下,可以为一块网卡设置多个IP地址 IP地址查看命令
DA: 目的 MAC地址 SA: 源MAC地址
LEN: LLC帧长度 DATA: 数据字段 PAD: 填充字段 CRC: 校验字段
9
MAC与802.2 标准
分组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LLC
LLC 头 MAC 头 LLC头
分组 分组 MAC
MAC
物理层 LLC 的位置
10
网络
协议格式
三种802.3连接方式
线缆 粗同轴电缆 细同轴电缆 双绞线
最大传输距离 500m 200m 100m
10BASE-F
光纤
2000m
8
802.3 帧
64到1518字节
字节 7
PRE
1
SFD
6
DA
6
2
N
2 or 3
DAT A
4
PAD CRC
SA LE LLC 控制信息
LLC 帧
PRE: 先导字节, 7个10101010 SFD: 帧开始标志, 10101011
参考资料
IEEE
802.3
IEEE
IEEE IEEE
802.2
802.3u 802.3z
6
以太网简介
收发器
站点
分接器
x
接口电缆 接口
Ic
控制器 终端器
以太电缆
以太网由Xerox公司PARC研究中心于1973年5月22日首次提出
7
802.3 线缆
名称 10BASE-5 10BASE-2 10BASE-T
12
4.1.1 IP协议原理
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
TCP/IP协议簇的运作核心,位于TCP/IP协议的网际层 目前采用的版本为版本4,其基本文档是RFC 791(RFC文档主页: )
13
13
TCP/IP协议与ISO/OSI模型
IP协议的主要功能
寻址与路由
用IP地址来标识Internet的主机 源IP地址和目标IP地址
IP地址和MAC地址的匹配(ARP、RARP)
分段与重组
将数据报拆分成一个个能够适合下层技术传输的小数据报 到达目的地后,需要将拆分后的多个数据报重组成原始数据报
15
15
4.1.2 IP地址的划分
各类IP地址的范围 各类IP地址的网络数:2n 各类IP地址每个网络内的主机数:2m-2
19
19
4.1.2 IP地址的划分
特殊的IP地址
网络地址:IP地址中主机地址部分全为0 广播地址:IP地址中主机地址部分全为1
0.0.0.0
代表路由表的缺省路由 代表主机本身(尚未获得IP地址情况下)
ISO/OSI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TCP/IP Telnet 应用层 FTP TCP
TCP/IP 协议 SMTP RIP DNS UDP ICMP ……
传输层 网络层 ARP
IP RARP
网络接口层 物理层
Ethernet
TokenRing
ARC Net
……
14
4.1.1 IP协议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