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交换机配置基础

合集下载

DPtech LSW3600-SI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典型配置手册v1.4

DPtech LSW3600-SI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典型配置手册v1.4
DPtech LSW3600-S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典型配置手册
手册版本:v1.4 软件版本:LSW3600-S221S002D013
DPtech LSW3600-S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典型配置手册 v1.4.docx
声 明
Copyright © 2008-2016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书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 任何形式传播。
格式 意义 表示操作中必须注意的信息,如果忽视这类信息,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功能 失效、设备损坏或不可预知的结果。 表示对操作内容的描述进行强调和补充。
DPtech LSW3600-SI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典型配置手册 v1.4.docx
目 录
1 典型配置案例支持的设备型号 .................................................................................................................. 1 2 常用维护命令行介绍 ................................................................................................................................ 1
3 基本二三层转发配置案例 ......................................................................................................................... 9
3.1 二层转发简介 ........................................................................................................................................ 9 3.1.1 配置需求 ................................................................................................................................... 10 3.1.2 网络拓扑 ................................................................................................................................... 10 3.1.3 配置流程 ................................................................................................................................... 10 3.1.4 配置步骤 ................................................................................................................................... 10 3.2 三层转发简介 ....................................................................................................................................... 11 3.2.1 配置需求 .................................................................................................................................... 11 3.2.2 网络拓扑 .................................................................................................................................... 11 3.2.3 配置流程 .................................................................................................................................... 11 3.2.4 配置步骤 ................................................................................................................................... 12

以太网交换配置实验报告

以太网交换配置实验报告

以太网交配置实验报告屠建国通信103学号20100142392012-11-14任务要求:1、掌握以太网交换原理;2、掌握Vlan配置方法;3、掌握三层交换原理;4、掌握链路聚合的配置方法实验一用trunck口实现Vlan跨交换机扩展要求:PC0、PC2属于vlan10,PC1、PC3属于vlan20,在SW0上进行正确的配置,要求实现PC0和PC1之间不能通信,PC2和PC3之间不能通信,PC0和PC2之间可以通信,PC1和PC3之间可以通信。

IP设置:实验步骤:一、建立好数据连接。

如上图二、设置好各IP,具体如下:PC0:192.168.1.1 255.255.255.0PC1:192.168.1.2 255.255.255.0PC3:192.168.1.3 255.255.255.0PC4:192.168.1.4 255.255.255.0三、配置交换s1代码如下:1、在交换机上创建两个vlan,分别是Vlan 10 和Vlan 20Switch>enSwitch#config t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 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vlan 10Switch(config-vlan)#vlan 202、指定两个端口fa0/1 和fa0/2Switch(config)#interface fa0/1Switch(config-if)#switch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 access vlan 10Switch(config-if)#interface fa0/2Switch(config-if)#switch mode accessSwitch(config-if)#switch access vlan 203、设置交换机S1与S2连接端口类型,端口fa0/3允许fa0/1和fa0/2通过Switch(config-if)#switch moder trunkSwitch(config-if)#switch trunk allSwitch(config-if)#switch trunk allowed vlan 10,205、查看配置情况,是否成功。

DPtech LSW SI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典型配置手册v

DPtech LSW SI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典型配置手册v

DPtech LSW3600-SI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典型配置手册手册版本:v1.4软件版本:LSW3600-S221S002D013DPtech LSW3600-SI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典型配置手册v1.4.docx声明Copyright © 2008-2016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书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为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的商标。

对于本手册中出现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手册内容有可能变更。

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者提示的情况下对本手册的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

本手册仅作为使用指导,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尽全力在本手册中提供准确的信息,但是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并不确保手册内容完全没有错误,本手册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也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杭州迪普科技有限公司地址:杭州市滨江区通和路68号中财大厦6层邮编:310051网址:邮箱:support@7x24小时技术服务热线:400-6100-59约定图形界面格式约定各类标志约定表示操作中必须注意的信息,如果忽视这类信息,可能导致数据丢失、功能失效、设备损坏或不可预知的结果。

表示对操作内容的描述进行强调和补充。

目录1典型配置案例支持的设备型号 (1)2常用维护命令行介绍 (1)2.1登陆设备 (1)2.1.1 SSH方式登陆 (1)2.1.2 Telnet方式登陆 (1)2.2查看设备信息 (2)2.3软件版本升级 (2)2.3.1 Conboot模式下操作 (2)2.3.2命令行下操作 (9)2.4清除配置 (9)3基本二三层转发配置案例 (9)3.1二层转发简介 (9)3.1.1配置需求 (10)3.1.2网络拓扑 (10)3.1.3配置流程 (10)3.1.4配置步骤 (10)3.2三层转发简介 (11)3.2.1配置需求 (11)3.2.2网络拓扑 (11)3.2.3配置流程 (11)3.2.4配置步骤 (12)4端口聚合典型配置案例 (13)4.1端口聚合简介 (13)4.1.1基本概念 (13)4.1.2聚合模式 (14)4.1.3负载分担类型 (14)4.2端口聚合配置案例 (14)4.2.1配置需求 (14)4.2.2网络拓扑 (15)4.2.3配置流程 (15)4.2.4配置步骤 (15)5端口镜像典型配置案例 (17)5.1端口镜像简介 (17)5.1.1端口镜像基本概念 (17)5.1.2端口镜像分类 (18)5.2本地端口镜像配置案例 (18)5.2.1配置需求 (18)5.2.2网络拓扑 (19)5.2.3配置流程 (19)5.2.4配置步骤 (19)5.3远程端口镜像配置案例 (21)5.3.1配置需求 (21)5.3.2网络拓扑 (21)5.3.3配置流程 (21)5.3.4配置步骤 (22)6端口限速典型配置案例 (23)6.1端口限速简介 (23)6.2配置案例 (23)6.2.1配置需求 (23)6.2.2网络拓扑 (24)6.2.3配置流程 (24)6.2.4配置步骤 (24)7端口隔离典型配置案例 (25)7.1端口隔离简介 (25)7.2配置案例 (25)7.2.1配置需求 (25)7.2.2网络拓扑 (26)7.2.3配置流程 (26)7.2.4配置步骤 (26)8 ARP防护典型配置案例 (27)8.1 ARP防护简介 (27)8.1.1 ARP报文有效性检查 (27)8.1.2 ARP用户合法性检查 (27)8.1.3 ARP网关保护 (28)8.2 ARP报文一致性检测配置案例 (28)8.2.1配置需求 (28)8.2.2网络拓扑 (29)8.2.3配置流程 (29)8.2.4配置步骤 (29)8.3 ARP用户合法性配置案例 (30)8.3.1配置需求 (30)8.3.2网络拓扑 (30)8.3.3配置流程 (30)8.3.4配置步骤 (31)8.4 ARP网关保护配置案例 (32)8.4.1配置需求 (32)8.4.2网络拓扑 (32)8.4.3配置流程 (32)8.4.4配置步骤 (33)9路由协议典型配置案例 (34)9.1路由协议简介 (34)9.1.1静态路由协议简介 (34)9.1.2 RIP路由协议简介 (34)9.1.3 OSPF路由协议简介 (34)9.2静态路由配置案例 (35)9.2.1配置需求 (35)9.2.2网络拓扑 (35)9.2.3配置流程 (35)9.2.4配置步骤 (35)9.3 RIP路由配置案例 (37)9.3.1配置需求 (37)9.3.2网络拓扑 (38)9.3.3配置流程 (38)9.3.4配置步骤 (38)9.4 OSPF典型配置案例 (41)9.4.1配置需求 (41)9.4.2网络拓扑 (42)9.4.3配置流程 (42)9.4.4配置步骤 (42)10 DHCP典型配置案例 (45)10.1 DHCP简介 (45)10.2 DHCP Server配置案例 (46)10.2.1配置需求 (46)10.2.2网络拓扑 (47)10.2.3配置流程 (47)10.2.4配置步骤 (47)10.3 DHCP Snooping配置案例 (48)10.3.1配置需求 (48)10.3.2网络拓扑 (49)10.3.3配置流程 (49)10.3.4配置步骤 (50)10.4 DHCP 中继配置案例 (51)10.4.1配置需求 (51)10.4.2网络拓扑 (51)10.4.3配置流程 (52)10.4.4配置步骤 (52)11 QoS典型配置案例 (53)11.1 QoS简介 (53)11.2配置案例 (54)11.2.1配置需求 (54)11.2.2网络拓扑 (55)11.2.3配置流程 (55)11.2.4配置步骤 (55)12 802.1x典型配置案例 (56)12.1 802.1x简介 (56)12.1.1基本概念 (56)12.1.2认证方式 (56)12.1.3端口接入控制模式 (57)12.1.4 Radius认证分类 (57)12.2 802.1x本地认证配置案例 (57)12.2.1配置需求 (57)12.2.2网络拓扑 (58)12.2.3配置流程 (58)12.2.4配置步骤 (58)12.3 802.1x Radius认证配置案例 (59)12.3.1配置需求 (59)12.3.2网络拓扑 (59)12.3.3配置流程 (59)12.3.4配置步骤 (59)13生成树典型配置案例 (60)13.1生成树简介 (60)13.2 STP配置案例 (62)13.2.1配置需求 (62)13.2.2网络拓扑 (63)13.2.3配置流程 (63)13.2.4配置步骤 (63)13.3 RSTP配置案例 (65)13.3.1配置需求 (65)13.3.2网络拓扑 (66)13.3.3配置流程 (66)13.3.4配置步骤 (66)13.4 MSTP配置案例 (67)13.4.1配置需求 (67)13.4.2网络拓扑 (68)13.4.3配置流程 (68)13.4.4配置步骤 (69)14 SNMP典型配置 (72)14.1 SNMP简介 (72)14.2 SNMP配置案例 (73)14.2.1配置需求 (73)14.2.2网络拓扑 (73)14.2.3配置流程 (73)14.2.4配置步骤 (74)15 NTP配置案例 (74)15.1 NTP简介 (74)15.2 NTP配置案例 (75)15.2.1配置需求 (75)15.2.2网络拓扑 (75)15.2.3配置流程 (75)15.2.4配置步骤 (75)16日志收集配置案例 (76)16.1日志简介 (76)16.2日志收集案例 (76)16.2.1配置需求 (76)16.2.2网络拓扑 (76)16.2.3配置流程 (77)16.2.4配置步骤 (77)1典型配置案例支持的设备型号LSW3600-SI系列2常用维护命令行介绍2.1登陆设备2.1.1SSH方式登陆在交换机上开启SSH后,就可以在串口终端上输入设备的管理地址、用户名(初始用户名admin)和密码(初始密码admin_default)登录设备。

华为S2720, S5700, S6720系列园区交换机 V200R013C00 配置指南-基础配置

华为S2720, S5700, S6720系列园区交换机 V200R013C00 配置指南-基础配置

S2720, S5700, S6720 系列以太网交换机V200R013C00配置指南-基础配置文档版本04发布日期2019-03-27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2019。

保留一切权利。

非经本公司书面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摘抄、复制本文档内容的部分或全部,并不得以任何形式传播。

商标声明和其他华为商标均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商标。

本文档提及的其他所有商标或注册商标,由各自的所有人拥有。

注意您购买的产品、服务或特性等应受华为公司商业合同和条款的约束,本文档中描述的全部或部分产品、服务或特性可能不在您的购买或使用范围之内。

除非合同另有约定,华为公司对本文档内容不做任何明示或默示的声明或保证。

由于产品版本升级或其他原因,本文档内容会不定期进行更新。

除非另有约定,本文档仅作为使用指导,本文档中的所有陈述、信息和建议不构成任何明示或暗示的担保。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地址: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总部办公楼邮编:518129网址:前言读者对象本文档适用于负责配置和管理交换机的网络工程师。

您应该熟悉以太网基础知识,且具有丰富的网络部署与管理经验。

符号约定在本文中可能出现下列标志,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命令行格式约定在本文中可能出现下列命令行格式,它们所代表的含义如下。

接口编号约定本手册中出现的接口编号仅作示例,并不代表设备上实际具有此编号的接口,实际使用中请以设备上存在的接口编号为准。

安全约定l密码配置约定–配置密码时请尽量选择密文模式(cipher)。

为充分保证设备安全,请用户不要关闭密码复杂度检查功能,并定期修改密码。

–配置明文模式的密码时,请不要以“%^%#......%^%#”、“%#%#......%#%#”、“%@%@......%@%@”或者“@%@%.....@%@%”作为起始和结束符。

因为用这些字符为起始和结束符的是合法密文(本设备可以解密的密文),配置文件会显示与用户配置相同的明文密码。

交换机及配置方法

交换机及配置方法
交换机名、修改特权用户密码、、进入一些专
项配置状态(如:端口配置、VLAN配置)等, 具体配置命令在实验中有详细介绍。
全局配置模式的提示符:交换机名(config)#
操作技巧:
•不管在任何模式,按esc键可返回上一级模式,
按Ctrl+z可返回特权用户模式
•按?键可以列出当前可输入的项目
31
•按Tab键可补全当前单词
普通用户模式的提示符:交换机名>
(2)、特权用户模式:在普通用户模式下输入enable 命令即可进入特权用户模式,在该模式下我们可以查 看交换机的配置信息和调试信息,进入全局配置模 式模式,保存或删除配置文件等等。
特权用户模式的提示符:交换机名#
30

(3)、全局配置模式:在特权用户模式下输入 configure terminal命令即可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在该模式下主要完成全局参数的配置,如设置
32
(2)基本操作命令 修改交换机名:
switch(config)#hostname SA SA(config)#
更改Enable密码:
SA(config)#enable password ******
保存当前配置文件
SA#write
删除配置文件
SA#erase startup-config
重新启动交换机
SA#reload
33
(3)端口配置命令 端口配置的主要内容有:
配置端口交换速率(10M、100M、1000M和auto) 设置端口工作模式(分full、 half 、和auto) 设置端口描述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0/1 *进入端口1 switch(config-if)#speed 100 *设置端口速率为100M switch(config-if)#duplex full *设置为全双工工作模式 switch(config-if)#description port1 *端口描述为port1

迈普MyPowerS3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配置介绍材料

迈普MyPowerS3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配置介绍材料

目录第1章交换机管理 (1)1.1 管理方式 (1)1.1.1 带外管理 (1)1.1.2 带内管理 (5)1.2 CLI界面 (10)1.2.1 配置模式介绍 (10)1.2.2 配置语法 (13)1.2.3 支持快捷键 (13)1.2.4 帮助功能 (13)1.2.5 对输入的检查 (14)1.2.6 支持不完全匹配 (14)第2章交换机基本配置 (15)2.1 基本配置 (15)2.2 远程管理 (15)2.2.1 Telnet (15)2.2.2 SSH (17)2.3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 (18)2.3.1 配置交换机的IP地址任务序列 (18)2.4 SNMP配置 (20)2.4.1 SNMP介绍 (20)2.4.2 MIB介绍 (21)2.4.3 RMON介绍 (22)2.4.4 SNMP配置 (22)2.4.5 SNMP典型配置举例 (24)2.4.6 SNMP排错帮助 (26)2.5 交换机升级 (26)2.5.1 交换机系统文件 (26)2.5.2 BootROM模式升级 (27)2.5.3 FTP/TFTP升级 (29)第3章集群网管配置 (37)3.1 集群网管介绍 (37)3.2 集群网管基本配置 (37)3.3 集群网管举例 (40)3.4 集群网管排错帮助 (41)第1章交换机管理1.1 管理方式用户购买到交换机设备后,需要对交换机进行配置,从而实现对网络的管理。

交换机为用户提供了两种管理方式:带外管理和带内管理。

1.1.1 带外管理带外管理即通过Console进行管理,通常情况下,在首次配置交换机或者无法进行带内管理时,用户会使用带外管理方式。

例如:用户希望通过远程Telnet来访问交换机时,必须首先通过Console给交换机配置一个IP地址。

用户用Console管理的步骤如下:第一、搭建环境:图1-1 交换机Console管理配置环境按照图1-1所示,将PC的串口(RS-232接口)和交换机随机提供的串口线连接,下面是连接中用到的设备说明:设备名称说明PC机有完好的键盘和RS-232串口,并且安装了终端仿真程序,如Windows 系统自带超级终端等。

华为S2700 S3700系列交换机 01-08 CFM配置

华为S2700 S3700系列交换机 01-08 CFM配置
说明 同一维护域中设备使用的CFM版本必须一致,否则这些设备之间的CFM协议报文无法互通。 ----结束
8.4.3 创建维护域 MD
背景信息
在所有需要实施以太网CFM管理的设备上进行以下配置。
操作步骤
步骤1 执行命令system-view,进入系统视图。
步骤2 执行命令cfm md md-name [ format { no-md-name | dnsname-and-mdname | mac-address | md-name } ] [ level level ],创建MD并进入MD视图。
根据网络的分层/分级架构,需要提供分层/分级的以太OAM功能。如图8-1所示。
图 8-1 以太网 OAM 示意图 Services Access
Metro
CE
PE1
P
PE2
PE3
Core
Access Link OAM
Connectivity Layer OAM
Service Layer OAM
EFM
缺省情况下,设备的全局CFM功能处于未使能状态。 ----结束
8.4.2 版本切换
背景信息
缺省情况下,设备启用的是802.1ag协议draft7草案版本。如果需要使用standard2007 标准版本,在所有需要切换版本的设备上进行system-view,进入系统视图。 步骤2 执行命令cfm version { draft7 | standard },切换版本。
8 CFM 配置
组网类别 映射原则
端到端链路
当MA部署在端到端组网中时如MA2,需要MA与业务实例关联。但是 不同的网络层次,维护集MA与业务实例的关联方式不同。如图8-2所 示:

RS6012 千兆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WEB 配置手册说明书

RS6012 千兆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WEB 配置手册说明书

RS6012千兆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WEB配置手册使用手册©copyright2016by Shenzhen Wintop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All rights reserved.事先未征得深圳市源拓光电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源拓光电)的书面同意,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拷贝或复制本文档中的任何内容。

源拓光电不做与本文档相关的任何保证,不做商业性、质量或特定用途适用性的任何隐含保证。

本文档中的信息随时可能变更,而不另行通知。

源拓光电保留对本出版物做修订而不通知任何个人或团体此类变更的权利。

为保证安全、正确、高效地使用装置,请务必阅读以下重要信息:1.装置的安装调试应由专业人员进行;2.装置上电使用前请仔细阅读说明书。

应遵照国家和电力行业相关规程,并参照说明书对装置进行操作、调整和测试。

如有随机材料,相关部分以资料为准;3.装置上电前,应明确连线与正确示图相一致;4.装置应该可靠接地;5.装置施加的额定操作电压应该与铭牌上标记的一致;6.严禁无防护措施触摸电子器件,严禁带电插拔端子、拆卸机箱;7.接触装置端子,要防止电触击;8.如要拆装装置,必须保证断开所有的外部端子连接。

否则,触及装置内部带电部分,将可能造成人身伤害;9.对装置进行测试时,应使用可靠的测试仪;10.装置的运行参数和定值同样重要,应准确设定才能保证装置功能的正常运行。

●本说明书适用于RS6012千兆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

●本说明书包含技术内容介绍和现场调试大纲。

●本说明书仅适用于RS6012千兆系列工业以太网交换机V1.0.0.1及以上版本软件。

产品说明书版本修改记录表1098765432V1.2修正本文中的错误描述V1.12016/041V1.1RS6012千兆以太网交换机说明书初始版本V1.02015/12序号说明书版本号修改摘要初始软件版本号修改日期*技术支持:电话+86-755-26641737*传真+86-755-26640197**本说明书可能会被修改,请注意核对实际产品与说明书是否相符目录第一章产品介绍 (6)1.1.产品概述 (6)1.2.产品特点 (6)1.3.设备面板图 (6)1.4.规格参数 (8)1.5.LED指示灯 (9)第二章安装前的准备 (10)2.1.注意事项 (10)2.2.检查安装场所 (10)2.3.安装工具 (10)第三章安装 (10)3.1.安装方式 (10)3.2.连接线缆 (11)第四章附录-端口属性 (12)4.1.以太网端口属性 (12)4.2.光模块接口属性 (12)4.3.交换机Console口缺省配置 (12)第五章系统配置 (13)5.1.系统信息 (13)5.2.IP地址 (13)5.2.1.基本设置 (14)5.3.用户设置 (17)第六章设备控制 (17)6.1.用户安全 (17)6.1.1.验证方法配置 (17)6.1.2.SSH (18)6.1.3.2.1.4HTTPS (18)6.1.4.访问管理配置 (19)6.1.5.访问管理统计 (20)6.2.端口 (20)6.2.1.端口控制 (20)6.2.2.端口统计概述 (21)6.3.VLAN (25)6.3.1.VLAN设置 (25)6.3.2.私有VLAN表 (28)6.3.3.VLAN端口状态 (29)6.3.4.端口隔离 (31)6.4.VCL (31)6.4.1.基于MAC的VLAN (31)6.4.2.基于协议的VLAN (32)6.4.3.2.4.3基于IP的VLAN (34)6.5.ERPS配置 (35)6.5.1.EPS (35)6.5.2.MEP (35)6.5.3.ERPS配置 (36)6.5.4.ERPS配置举例 (37)6.6.MAC (49)6.6.1.MAC地址表设置 (49)6.6.2.MAC地址表 (51)6.7.ACL (52)6.7.1.ACL配置 (52)6.7.2.ACL端口配置 (53)6.7.3.ACL速率限制 (55)6.7.4.ACL状态 (55)6.8.2.8NAS (56)6.8.1.NAS配置 (56)6.8.2.NAS交换机状态 (60)6.8.3.NAS统计端口 (61)6.9.IP源保护 (61)6.9.1.配置 (61)6.9.2.静态表 (62)6.9.3.动态IP源防护表 (62)6.10.ARP (63)6.10.1.ARP检测配置 (63)6.10.2.VLAN模式配置 (64)6.10.4.动态ARP检测表配置 (65)6.10.5.动态ARP检测表显示 (66)6.11.镜像 (66)6.12.IPMC (67)6.12.1.IPMC文件配置 (67)6.12.2.IPMC地址条目 (68)6.12.3.IGMP Snooping (69)6.12.4.MLD Snooping (74)6.13.QoS (79)6.13.1.入口端口分类 (79)6.13.2.入口端口策略 (81)6.13.3.入口队列管理 (81)6.13.4.出口端口调度 (82)6.13.5.出口端口调整 (83)6.13.6.出口端口标记 (83)6.13.7.控制列表配置 (84)6.13.8.DSCP (86)6.13.9.风暴控制 (89)6.14.STP (90)6.14.1.桥设置 (90)6.14.2.多成树映射 (92)6.14.3.多成树优先级 (93)6.14.4.STP CIST端口配置 (94)6.14.5.MSTI配置 (96)6.14.6.STP桥状态 (96)6.14.7.STP端口状态 (97)6.14.8.STP统计 (98)6.15.环回保护 (99)6.15.1.环回保护配置 (99)6.15.2.环回保护状态 (100)6.16.链路聚合 (101)6.16.1.静态 (101)CP (102)6.17.LLDP (104)6.17.1.LLDP配置 (104)6.17.2.LLDP邻居信息 (106)6.17.3.LLDP端口统计 (107)6.18.SNMP (109)6.18.1.SNMP系统 (109)6.18.2.SNMP主机 (110)6.18.3.SNMPv3团体 (112)6.18.4.SNMPv3用户 (113)6.18.5.SNMPv3群组 (114)6.18.6.SNMPv3视图 (115)6.18.7.SNMPv3访问 (116)6.19.RMON管理 (117)6.19.1.统计组配置 (117)6.19.2.统计组查看 (117)6.19.3.历史组配置 (119)6.19.4.历史组查看 (120)6.19.5.告警组配置 (122)6.19.6.告警组查看 (124)6.19.7.事件组配置 (125)6.19.8.事件组查看 (126)第七章系统工具 (126)7.1.系统重启 (126)7.2.保存配置 (127)7.3.出厂设置 (127)7.4.软件升级 (128)第八章系统监控 (128)8.1.系统日志 (128)物品清单小心打开交换机包装盒,检查包装盒里面应有以下配件:●一台以太网交换机;●一根交流电源连接线;●一本使用说明书(电子文档);●一张保修卡与合格证;●安装组件和其它配件;如果发现有所损坏或者任何配件短缺情况,请及时和我们联系;第一章产品介绍1.1.产品概述RS6012千兆系列是针对网络高清监控、网络工程等需求而开发的安防监控专用以太网交换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以太网交换机配置基础
一、实验内容与目标
完成本实验,您应该能够:
●掌握以太网交换机的基本配置方法
●掌握以太网交换机的常用配置命令
二、实验组网图
三、实验设备
PC:两台有以太网接口和COM口的PC
线缆:普通网线两根,Console线缆一根
以太网交换机:Quidway S3100-26C-SI或Quidway S3610-28TP
四、实验过程
实验任务一:使用以太网交换机的console口进行配置Console口配置是路由器最基本、最直接的配置方式,当路由器第一次被配置时,console口配置成为配置的唯一手段。

因为其它配置方式都必须预先在交换机上进行一些初始化配置。

1、console配置线缆的连接。

①将配置电缆的DB-9(或DB-25)孔式插头接到要对路由器进行配置的微机或终端的串口上;
②将配置电缆的RJ45一端连到路由器的配置口(console)上。

2、运行主机上的终端软件。

①首先启动超级终端,点击windows的开始→程序→附件→通讯→超级终端,启动超级终端;
②根据提示输入连接描述名称后确定,在选择连接时使用相应的COM口后单击“确
定”按钮,在弹出的COM1属性窗口中单击“还原为默认值”按钮后单击“确定”按钮。

③此时,我们已经成功完成超级终端的启动。

如果您已经将线缆按照要求连接好,并且交换机已经启动,此时按Enter 键,将进入交换机的用户视图并出现如下标识符:<H3C>。

否则您将启动交换机,超级终端会自动显示交换机的整个启动过程。

实验任务二:交换机的用户界面配置
1、 进入用户视图
交换机开机直接进入用户视图,此时交换机在超级终端中的标识符为<AL3SW1>。

在该视图下可以查询交换机的一些基础信息,如版本号(display version )
<AL3SW1>
%May 18 08:04:16:482 2000 AL3SW1 SHELL/4/LOGIN: Console login from aux0
<AL3SW1>
<AL3SW1>display version
H3C Comware Platform Software
Comware software, Version 5.20, Release 0001P02
Copyright (c) 2004-2007 Hangzhou H3C Tech.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H3C S3610-28TP uptime is 3 weeks, 0 day, 14 hours, 51 minutes
……
从上面的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到该S3610-28TP
三层以太网交换机的版本号为:
Version 5.20, Release 0001P02
2、进入系统视图
系统视图:在用户视图下键入system-view,进入系统视图,在该视图下主要完成全局参数的配置。

<AL3SW1>system-view
System View: return to User View with Ctrl+Z.
[AL3SW1]
3、进入VTY用户界面视图
在系统视图下键入命令user-interface vty number即可进入VTY用户界面视图,此时交换机标识符变为:[AL3SW1-ui-vty0]。

在该视图下可以配置登录用户的验证参数等信息。

[AL3SW1]user-interface vty 0
[AL3SW1-ui-vty0]
当从下级视图返回上级视图时,可以使用“quit”命令:
[AL3SW1-ui-vty0]quit
[AL3SW1]
4、进入以太网端口视图
在系统视图下输入interface命令即可进入以太网端口视图,在该视图下交换机的标识符为:[AL3SW1-Ethernet1/0/1]。

该视图下主要完成端口参数的配置。

[AL3SW1]interface ethernet1/0/1
[AL3SW1-Ethernet1/0/1]
[AL3SW1-Ethernet1/0/1]quit
[AL3SW1]
5、进入VLAN配置视图
在系统视图下输入vlan vlan-number即可进入VLAN配置视图,在该配置视图下交换机的标识符为:在该视图下主要完成VLAN的属性配置。

[AL3SW1]vlan 2
[AL3SW1-vlan2]
[AL3SW1-vlan2]quit
[AL3SW1]
实验任务三:交换机的帮助命令
1、完全帮助命令
在任何视图下,键入?获取该视图下所有的命令及其描述。

<AL3SW1>?
User view commands:
backup Backup next startup-configuration file to TFTP server
boot-loader Set boot loader
bootrom Update/read/backup/restore bootrom
cd Change current directory
clock Specify the system clock
cluster Run cluster command
copy Copy from one file to another
debugging Enable system debugging functions
delete Delete a file
dir List files on a file system
display Show running system information
fixdisk Recover lost chains in storage device
format Format the device
free Clear user terminal interface
ftp Open FTP connection
language-mode Specify the language environment
lock Lock current user terminal interface
mkdir Create a new directory
more Display the contents of a file
move Move the file
ntdp Run NTDP commands
ping Ping function
pwd Display current working directory
---- More ----
2、部分帮助命令
[AL3SW1]f?
File ftp
3、修改语种显示
<AL3SW1>language-mode Chinese
Change language mode, confirm? [Y/N]:
%改变到中文模式。

4、历史命令
当你需要重复刚才使用过的配置命令时,可以使用“Ctrl+P”(向上翻动)和“Ctrl+N”(向下翻动)来查找交换机自动记录的最近10条历史配置命令。

也可以用“↑”和“↓”来查找历史命令。

实验任务四:交换机端口的配置
1、端口速率的配置
[AL3SW1] interface ethernet1/0/10
[AL3SW1-Ethernet1/0/10]speed ?
[AL3SW1-Ethernet1/0/10]speed 100
[AL3SW1-Ethernet1/0/10]
2、端口工作模式的配置
[AL3SW1-Ethernet1/0/10]duplex ?
3、端口类型的配置
[AL3SW1-Ethernet1/0/1 ]mdi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