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复习思考题库——植物细胞(精华).doc

合集下载

《植物生产与环境》三版复习题(第一章)(B5纸)

《植物生产与环境》三版复习题(第一章)(B5纸)

14级农学(应届)《植物生产与环境》(第一轮)复习题第一章总分100分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每小题均有ABCD四个选项,请将最符合题意的一个答案工整的填写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40分)( )1.辽宁的小麦引种到河南,应引品种。

A.早熟品种B.晚熟品种C.中晚熟品种( )2.路灯下的植物落叶较迟主要是因为_______。

A.光照时间长B.温度高C.温差大D.生长快( )3.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一般把根、茎、叶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B.在温带,盛夏时树木生长速度最快C.植物再生是指植物体分离部分具有恢复其他部分的能力D.衰老是指生理功能逐渐丧失,最终自然死亡的过程( )4.通常所说的“根深叶茂”是指植物的生长相关性。

A地上与地下部 B.主茎与侧枝 C.营养与生殖 D.都不是( )5.给植物的以足够的低温,就能通过春化阶段。

A.卷须B.茎尖C.叶片D.花( )6.下面植物顶端优势不明显的是。

A.高粱B.甘蔗C.小麦D.向日葵( )7.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A.烟草B.油菜C.晚稻D.黄瓜( )8.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短日照促进短日植物多开雌花B.在春化作用处理初期给予高温,可能使春化处理效果解除C.花、果实、种子的生长可称为生殖生长D.植物生产一定要破除植物顶端优势( )9.一般短日照植物由北向南引种,则生育期会。

A. 延长B.缩短C.不变D.缩短或延长( )10.有实验证明对植物产生成花物质极为重要。

A.连续黑暗的时期B.连续光照的时间C.充足的氧气D.适宜的低温( )11. 促使植物生根。

A.增加水分B.提高温度C.增加氮肥D.增强光照( )12.与物候期有直接关系的自然要素是A.水分B.土壤C.热D.生物( )13.一般植物的生长速率表现为。

A.夏季白天快B.冬季夜晚快C.夏天夜晚快D.冬季白天慢( )14.下面叙述错误的是。

A.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两者矛盾大B.衰老首先表现在叶片和根系C.大豆属于短日照植物D.杉树顶端优势较弱( )15.长日照植物起源于地区。

《植物生产与环境》题库及参考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题库及参考答案

《植物生产与环境》题库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1分,共40分)1、下列选项中,最节水的灌溉方式是()A、喷灌B、滴灌C、漫灌D、沟灌正确答案:B2、对于葡萄、甜菜和甘薯等农作物,最好不选用()肥料。

A、硫酸铵B、氯化钾C、尿素D、过磷酸钙正确答案:B3、生长抑制剂()能抑制细胞分裂,增加糖含量,多用于甘蔗、甜菜、西瓜。

A、青鲜素B、整形素C、增甘麟D、三碘苯甲酸正确答案:C4、以下矿质元素中,进入植物体内可被再利用的元素是()。

A、MnB、CaC、FeD、Mg正确答案:D5、生产中,主要用于果实成熟及棉铃催熟,诱导瓜类雌花形成的生长调节剂是()A、三碘苯甲酸B、多效唑C、矮壮素D、乙烯利正确答案:D6、一天中,土壤表面的最高温度通常出现在()左右。

A、17时B、13时C、21时D、9时正确答案:B7、下列增温设施中,属于我国保护地主要形式的是()A、加温温室B、智能化温室C、塑料大棚D、日光温室正确答案:C8、下列属于生理酸性肥料的是()A、碳酸氩铵B、尿素C、硫酸钾D、硫酸铵正确答案:D9、在酸性条件下,有效性低的养分是()A、铁B、钼C、硼D、锌正确答案:B10、下列关于植物蒸腾作用生理意义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蒸腾作用不利于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B、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C、蒸腾作用是植物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D、蒸腾作用对吸收矿物质和有机物有促进作用正确答案:A11、()呈白色或浅橘红色,玉米对它最敏感,果树缺它会幼叶小。

A、硼肥B、锰肥C、锌肥D、钼肥正确答案:C12、下列激素中,作用与其他三项相反的是()A、赤霉素B、生长素C、细胞分裂素D、脱落酸正确答案:D13、不属于有机肥的是()A、饼肥B、人粪尿C、复合肥D、堆肥正确答案:C14、叶绿素对不同光波的吸收能力不同,它的吸收高峰主要是()A、蓝紫光区B、红光区和黄光区C、红光区和蓝紫光区D、绿光区和黄光区正确答案:C15、农业生产上最理想的土壤结构类型是()。

植物生产与环境复习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复习题

《植物生产与环境》复习题一、选择题1、细胞是植物体 _________ 的基本单位。

A.结构B.功能C.结构与功能2、生物膜是由组成。

A.磷脂和蛋白质B.类脂和蛋白质C.蛋白质和DNAD.蛋白质和RNA3、瓜果的酸甜口味是由果肉细胞中_________ 的组成成分决定的。

A.胞基质B.细胞液C.质体4、花青素在酸性细胞液中呈现 _______ 。

A.红色B.蓝色C.紫色5、番茄和辣椒果实成熟时由绿变红,是_________ 的结果。

A.细胞液的酸碱度变化B.细胞内的质体相互转变C.部分果肉细胞解体,有色素析出6、被喻为细胞的“动力工厂”或“供能站”的细胞器是_______ 。

A.叶绿体B.液泡C.核糖体D.线粒体7、被喻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 。

A.高尔基体B.溶酶体C.微体D.微管8、植物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是_________ ,合成脂肪的是____A.叶绿体B.有色体C.核糖体D.圆球体9、下列细胞器中无膜包被的是 ____________ 。

A.线粒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圆球体10、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 。

A.叶绿体B.核糖体C.高尔基体D.内质网11、许多肉质果实成熟时变软,与果肉细胞_________ 发生溶解有关。

A.胞间层B.初生壁C.次生壁12、水稻正常的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_____ 。

A. 20B. 24C. 34D. 4213、植物细胞最普遍的一种分裂方式是_____________ 。

A.无丝分裂B.有丝分裂C.减数分裂 14、植物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A.根冠B.分生区C.伸长区D.根毛区15、下列植物中属攀援茎的是 _____________ 。

A.苹果B.菜豆C.葡萄D.甘薯16、以下属完全叶的是 ______________ 。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复习思考题库——植物细胞(精华).doc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复习思考题库——植物细胞(精华).doc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复习思考题库第一章植物细胞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1.简要说明细胞膜的主要生理功能。

细胞膜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它对细胞起着屏障作用,维持稳定的细胞内环境;它能控制细胞的内外物质交换,冇选择地吸收营养物质或排出废物;细胞膜能向细胞内形成凹陷,吞食细胞外围的液体和固体小颗粒;细胞参与胞内物质向细胞外的分泌过程; 细胞膜能接受外界的刺激和信号,引起细胞内代谢和功能的变化,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此外,细胞膜还参与细胞的相互识别过程。

2.原生质与原生质体有什么区别?原纶质是构成细胞的纶活物质,主要山水分、蛋口质、核酸、脂类、糖类和无机盐等物质组成,在细胞中,原生质以特定的细胞结构(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的形式存在,故此,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也称原生质体。

3.画图说明胞间连丝的结构特点。

细胞壁上存在冇直径40nm-50nm的小管道,相邻细胞的原生质通过小管道相互连接,这种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叫做胞间连丝。

胞间连丝在细胞间起着物质运输、传递刺激及控制细胞分化的作用。

通过胞间连丝,使整个植物体的原生质体联成一个整体,称为共质体。

不同"■—细胞壁质膜细胞的细胞壁亦联成一体,称质外体。

(胞间连丝结构图)4.共质体和质外体是如何划分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通过胞间连丝,使整个植物体的原生质联成一个整体,称为共质体。

不同细胞的细胞壁亦联成一体,称质外体。

共质体是植物体内有生命的部分,而质外体则是无工命的部分。

5.画图表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

叶绿体结构:被膜,基粒,基质,类囊体,基粒片层,基质片层。

叶绿体功能:光合作用。

基粒是光反应的场所,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

线粒体结构:外膜,内膜,皤,电子传递粒,基质,DNA,核糖核蛋白体。

线粒体功能:呼吸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线粒体)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化学组成1.什么是肽键?维持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还有哪些化学键?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竣基可以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a -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CONH-)称肽键。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思考题库(答案)——植物生长与养分(精华).doc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思考题库(答案)——植物生长与养分(精华).doc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思考题库笫九章植物生长少养分第一节植物生长与营养1.现已确定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哪些?什么是植物营养三要素?现已确定的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冇碳、蛍、氧、氮、磷、钾、钙、镁、硫、硼、猛、钳、锌、铜、铁、氯共16种。

其中氮、磷、钾三种元索,由于植物需要虽大。

而土壤供给虽少, 常常需要通过施肥來加以补充,因此被称为植物营养三要索。

2.必需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代替律的含义是什么?植物体内必需的的营养元索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的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被其他元素所代替,这就是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耍律和不可代替律。

3.如何确定哪些元素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必需营养元素应符合以下三个标准:这种元素是完成植物生活周期所不可缺少的,如果缺乏,植物不能正常生长发育。

该元素缺乏吋,植物将呈现专一的缺素症, 其他化学元素不能代替其作用,只有补充示才能恢复或预防。

在植物营养上该元素具有宜接作用的效果,而不是由于它改善了植物生活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果。

4.简要回答N、P、K、Mn和Zn等元素的生理作用。

N:氮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索,如蛋口质、核酸、叶绿索、维牛索、和一些生物碱。

P:磷是植物中核酸、磷脂、植索、腺三磷等重要化合物的组成元素。

磷能促进根系纶长,提高植物抗旱性。

磷能促进糖代谢,提高原生质屮还原性糊的含量,增强植物的抗寒能力。

提高植物的缓冲能力,从而提高适应外界酸碱变化的能力。

改善作物品质,如提高人豆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甜菜和衙萄的含糖量,薯类作物的淀粉含量等。

K:作为酶的活化剂,参与很多重要的代谢,如氮代谢,糖代谢和脂肪代谢,从而能改善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寒性、抗旱性、抗倒伏和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Mn:猛是植物体内许多陆的活化剂,参与并影响着三竣酸循环和氮代谢。

参与并促进光合作用。

Zn:锌是植物体内许多酶的组分,对物质的水解、氧化还原反应和蛋白质的合成及光合作用等起重要作用;锌还参少生长素的合成。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后附答案)【范本模板】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后附答案)【范本模板】

植物学复习思考题植物细胞和组织一、名词解释1.细胞和细胞学说2.原生质3.原生质体4.细胞器5.胞基质6.纹孔7.胞间连丝8.染色质和染色体9.后含物10.细胞周期11.细胞分化12.细胞全能性13.组织14.维管束15.维管组织16.维管系统17.质体18.侵填体19.胼质体20.细胞骨架二、判断与改错(对的填“+”,错的填“-”)1.构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组织。

2.生物膜的特性之一是其具有选择透性。

3.电镜下质膜呈现三层结构.4.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细胞融合而来的.5.有丝分裂间期的细胞核可分为核膜、核仁和核质三部分。

6.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供能细胞器。

7.原生质的各种化学成分中,蛋白质所占比例最大.8.质体是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一切植物都具有质体。

9.所有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都具有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部分.10.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合成及贮藏相关的细胞器。

11.胞质运动是胞基质沿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

12.只有多细胞生物才有细胞分化现象.13.有丝分裂过程中,每一纺锤丝都与染色体的着丝粒相连。

14.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无核膜。

15.有丝分裂中DNA复制在G1期进行。

16.细胞分裂可分为核分裂,胞质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

17.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分裂后期。

18.减数分裂的结果总是使子细胞染色质只有母细胞的一半.19.借助光学显微镜,可详细观察生活细胞有丝分裂的全过程。

20.纺锤丝由微丝组成.21.皮孔是表皮上的通气组织。

22.水生植物储水组织很发达。

23.成熟的导管分子和筛管分子都是死细胞.24.活的植物体并非每一个细胞都是有生命的。

25.输导组织是植物体内运输养料的管状结构。

26.筛域即筛管分子的侧壁上特化的初生纹孔场。

27.成熟的筛管分子是无核、无液泡、管状的生活细胞。

28.分泌道和分泌腔均由细胞中层溶解而形成。

29.维管植物的主要组织可归纳为皮系统、维管系统和基本系统。

30.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是线粒体。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题库(答案)——植物生长与气候环境(精华).doc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题库(答案)——植物生长与气候环境(精华).doc

《植物生长与环境》复习题库第十章植物生长与气候环境第一节大气与风1.简述海陆风、山谷风和焚风的形成及对环境的影响。

海陆风形成:滨海地区,白天陆地增温快,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空气从海上吹向陆地形成海风,高空则从陆地吹向海洋,构成白天的海风环流;夜间陆地降温迅速,高空空气下沉,流向海洋,形成陆风,高层风则从海上吹向陆地,构成夜间的陆风环流。

对坏境的影响: 海风给沿海地区带来丰盛的水汽,在陆上形成云雾,缓和了温度的变化,所以海滨地区,夏季比内陆凉爽,冬季比内陆温和。

山谷风形成:在山区,白天山坡温度高于同高度的谷地上空空气温度,空气受热上升, 流向谷地上空,而谷地空气则沿山坡上升到山顶,谷中气流则下沉以补充坡而上升的空气, 形成了谷风环流;夜晚,山坡由于地面辐射,使得气温低于同高度谷地的气温,于是冷而重的空气顺坡流入山谷,气流在谷地又辐和上升形成了山风环流。

对环境的影响:谷风能把白天的暖空气向山上输送使坡上植物提早成熟;谷风能把水汽带上山顶,形成云用,增加山区降雨量;山风可降低温度,利于植物同化产物的积累」||风可使冷空气聚集在谷地,在寒冷季节易造成“霜打洼”的现象。

焚风的形成:未饱和的暖湿空气在运行途中,遇山受阻,在山的迎风坡上被迫抬升,发生绝热降温,到了一定高度,因气温降低,空气达到饱和,形成雨雪降落在迎风坡上。

而过了山顶的空气,在背风坡上顺坡下降时,发生绝热增温,由于热罐不能用于水分的蒸发(水分在迎风破上已形成雨雪),使空气温度大幅度提高,相对湿度大幅度下降,形成了热而T 燥的焚风。

对环境的影响:焚风能形成森林火灾和干旱;能使处春的冰雪融化,利于灌溉; 夏季焚风可使谷物和水果早熟。

2.运用“热成环流”原理说明风是如何形成的。

假定A地气温高于B两地气温,在低层大气中,冷区(B地)气压高于暖区(A地),空气就沿着水平气压梯度所指方向从冷区(B地)流向暖区(A地)地血,然后在A地受热膨胀上升到暖区高空。

植物生长与环境试题库及答案

植物生长与环境试题库及答案

植物生长与环境试题库及答案植物生长与环境》测试题一、填空题(每空1分)1、地球上的植物种类繁多,形态、结构、颜色和生活性各不相同,但它们具有相同的组织构成即:细胞。

2、细胞是植物体生长发育的结构基础。

3、植物体所有的生理活动都是以细胞为单位完成的。

4、植物体的生理活动是通过物质代谢来完成的,它是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

5、细胞是生物体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6、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可概括为细胞质和细胞核两大部分。

7、细胞壁存在于细胞的最外方,是植物细胞区别于动物细胞的显著特征之一。

8、细胞壁起着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9、胞间层主要成分是原生质,它的存在使相邻的细胞连在一起。

10、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它构成了细胞壁的骨架。

11、质壁连续在细胞间起着物质运输、传递刺激及控制细胞分化的作用。

12、通过质壁连续,是整个植物体的原生质连成一个整体,称为细胞组织。

不同细胞的细胞壁也连成一体,称为细胞器官。

13、细胞壁包括原生壁、中胶质和次生壁。

14、细胞膜是由两层染色较深的暗层中间夹着一层染色较浅的亮层组成,这样的结构称为磷脂双分子层。

15、细胞质可分为细胞器和细胞基质两大部分。

前者为后者的实体完整性提供所需要的环境,而后者为前者提供支持结构。

16、细胞核是细胞的核心结构,控制着蛋白质的合成与细胞的生长发育。

17、细胞核有核膜、核仁和染色质三部分组成。

18、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核糖体。

19、核质的主要成分是核糖核酸。

20、蛋白质是原生质中最丰富的有机物质,占原生质干物种的50%,是生命最要的物质基础。

2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基本结构单位,其分子都具有氨基和羧基的基本结构。

22、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侧链的不同。

23、在酸性溶液中氨基酸带正电荷,在碱性溶液中氨基酸带负电荷。

24、在某种pH下,某一种氨基酸带着相等的正负电荷,称电中性,这一pH称为这个氨基酸的等电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与环境》课程复习思考题库
第一章植物细胞
第一节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1.简要说明细胞膜的主要生理功能。

细胞膜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它对细胞起着屏障作用,维持稳定的细胞
内环境;它能控制细胞的内外物质交换,冇选择地吸收营养物质或排出废物;细胞膜能向细胞内形成凹陷,吞食细胞外围的液体和固体小颗粒;细胞参与胞内物质向细胞外的分泌过程; 细胞膜能接受外界的刺激和信号,引起细胞内代谢和功能的变化,调节细胞的生命活动;此外,细胞膜还参与细胞的相互识别过程。

2.原生质与原生质体有什么区别?
原纶质是构成细胞的纶活物质,主要山水分、蛋口质、核酸、脂类、糖类和无机盐等物质组成,在细胞中,原生质以特定的细胞结构(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的形式存在,故此,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也称原生质体。

3.画图说明胞间连丝的结构特点。

细胞壁上存在冇直径40nm-50nm的小管道,相邻细胞的原生质通过小管道相互连接,这种连接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叫做胞间连丝。

胞间连丝在细胞间起着物质运输、传递刺激及控制细胞分化的作用。

通过胞间连丝,使整个植物体的原生质体联成一个整体,称为共质体。

不同
"■—
细胞壁
质膜
细胞的细胞壁亦联成一体,称质外体。

(胞间连丝结构图)
4.共质体和质外体是如何划分的?二者的根本区别在哪里?
通过胞间连丝,使整个植物体的原生质联成一个整体,称为共质体。

不同细胞的细胞壁亦联成一体,称质外体。

共质体是植物体内有生命的部分,而质外体则是无工命的部分。

5.画图表明叶绿体和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

叶绿体结构:被膜,基粒,基质,类囊体,基粒片层,基质片层。

叶绿体功能:光合作用。

基粒是光反应的场所,基质是暗反应的场所。

线粒体结构:外膜,内膜,皤,电子传递粒,基质,DNA,核糖核蛋白体。

线粒体功能:呼吸作用的场所。

(叶绿体)(线粒体)
第二节植物细胞的化学组成
1.什么是肽键?维持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的还有哪些化学键?
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竣基可以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上的 a -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CONH-)称肽键。

维持蛋口质分子空间结构的化学键还有离子键,氢键, 疏水键,偶极间相互作用,二硫键等化学键。

2.说出一种分离蛋白质的方法并解释其理论依据。

电泳的方法。

理论依据:蛋口质是两性电解质,因环境酸碱度的不同而带有正电或负电。

在一定的pH条件下,不同蛋口质带有不同的电荷且电荷量大小不同,不同的蛋口质相对分子质量人小各不相同,因此在电场中泳动的方向和速度也不相同,经过一定时间的电这样就町以将不同的蛋白质分离开來。

3.简要说明核酸如何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在细胞核内以DNA为母板直接转录合成mRNA (信使核糖核酸),mRNA通过核孔游离到细胞质小的核糖体上(由核糖体核糖核酸rRNA和蛋口质组成),以mRNA为蛋口质牛物合成的直接模板,tRNA (转运核糖核酸)携带特定的氨基酸,以反密码了在mRNA链上与三联体密码进行蛍键结合,依靠这种反密码子对密码子的“辨认”,将mRNA上的信息翻译成蛋白质。

4.蛋白质变性的原因是什么?变性的蛋白质为什么还能复性?
蛋口质是生物人分子,只有在一定的空间构象的条件下才能正常发挥作用,特定空I'可构彖的形成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酸碱度等环境条件,蛋白质变性的原因是在极端的温度或pH中, 蛋白质的空间构象发生变化。

变性时,蛋白质肽链上共价键并未折断,在适立的温度和pH 条件下,变性的多肽键还可以重新折叠起来,恢复英天然形式,便实现了复性。

5.举例说明原生质的性质与植物生命活动状态之间的关系。

粘性少弹性:原生质粘性增加,则代谢降低,与环境I'可物质交换减少,受环境的影响减弱,抗逆性增强,如越冬的休眠芽和成熟种子;原牛质粘性降低,代谢增强,牛长旺盛时, 则抗逆性减弱,这就是开花期和正在旺盛生长的植物抗逆性很弱的原因;原生质的弹性越大, 对机械压力的忍受力也越大,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越强,这是某些植物抗旱、抗寒的主要原因。

溶胶少凝胶:溶胶状态吋,原生质胶体粘性较小,代谢活跃,植物生长吒盛,抗逆性较弱。

当植物进入休眠吋,原牛质山溶胶转变成凝胶,细胞牛理活性降低,对干旱、低温等不良环境的抵抗能力提高,有利于植物渡过逆境。

第三节植物细胞的催化系统
1.什么是酶?酶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酶是牛活细胞产牛?的具有催化活性的蛋口质。

酶与—?般催化剂不同的
是它具有高效的催化性和高度的专一性,同时由于酶是蛋白质,还具有蛋白质的性质。

主要组成成分是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水溶液具有胶体性质,两性解离,受一些物理因素(加热、紫外线、X射线等)及化学因索(酸、碱、有机溶剂等)的作川而变性或沉淀,从而丧失廨的催化活性,必须具有一定的空间构型吋才有催化活性。

2.什么是辅酶和辅基?细胞中常见的辅酶和辅基有哪些?
辅陋少辅基都是双成分酶的辅助因子,主要起到传递氢、电子和某些基团的作用。

辅陋与酶蛋口结合疏松,容易透析分离;与酶蛋口结合紧密,不易用透析法分离的辅助因子称辅基。

植物细胞中常见的辅酶和辅基冇五种:NAD和NADP, FMN和FAD,辅酶A,血红素,腺井磷酸。

3.根据酶促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如何对酶进行分类?
根据腮促反应的类型和特点可将腮分成六大类:氧化还原酶类,水解陆类,转移陆类, 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合成酶类。

氧化还原酶类:AII2+B < ---- A+BH2
水解酶类:AB+HOH ------- > AOH + BH
转移酶类:AX+B ------ > A+BX
裂解酶类:A?B ------- A+B
异构酶类:A ------ > B
合成酶类:X + Y+ATP ------ > XY+ADP+Pi
4.什么是酶的活性中心?简述酶的作用机理。

酶分子上直接参与反应的氨基酸残基或侧链基团组成的活性空间结构称酶的活性中心, 分催化基团和结合基团两部分。

催化基团决定酚的催化能力(高效性),结合基团决定陆与哪些底物结合(专一性)O
酶是通过与底物形成屮间产物,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來加速化学反应速度的。

在酶与底物分子相互接近的过程中,底物分子诱导猶的活性中心结构发生有利丁底物结合的变化。

m 与底物接触,酶分子通过结合基团与底物分子互补契合,催化基团催化底物分子中键断裂或形成新的化学键,底物转化为产物,产物由酶分子上脱落下来,酶又恢复到原来构象。

5.说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温度对酶反应速度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方面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反应速率加快;另一方面随着温度升高,酶蛋白逐步变性,活性酶减少而使反应速率降低。

这两种过程平衡的结果,使得酶反应具有一个最适温度T (一般40°C-50°C ),低于最适温度,前一种效应为主,高于最适温度,后一种效应为主。

控制酶促反应的温度在植物能承受的范围Z内,在最适温度左右,保证酶的活性达到最佳状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